fbpx
维基百科

马来亚劳工党

马来亚劳工党 (馬來語Parti Buruh Malaya; abbrev. LPM)是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西亚的一个活跃于1952年至1969年的政党。它的前身是作为马来亚各州劳工党联合会的泛马劳工党 (PMLP)。

马来亚劳工党
Parti Buruh Malaya
簡稱Lab, LPM
成立1952年6月
解散1972年9月6日
前身泛马劳工党
青年组织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
意識形態民主社会主义
政治立場中间偏左左翼
国内组织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1957–66)
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亚洲社会党会议
官方色彩红色,白色
马来西亚政治
政党 · 选举

历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马来亚劳工党的前身是1950年英殖民政府准备组织地方选举时成立的各州劳工党。1951年5月15日,马来亚职工理事会里的职工领袖在英政府的鼓励下于槟州成立第一个劳工党。同年12月23日,另一批政府雇工职工会领袖在吉隆坡成立雪州劳工党。前者参加是年12月1日的乔治市局部竞选,8名候选人有1名当选;后者参加翌年2月16日的吉隆坡市选,3名候选人全部落败。

1952年6月26日,槟、霹、雪、甲、森以及新加坡六个劳工党,加上吉打的马来左翼组织SABERKAS的代表在吉隆坡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成立“泛马劳工党”。该党一开始采取反共而不公开反殖民的立场,并加入社会党国际[1]

1954年6月5至6日,泛马劳工党重组为马来亚劳工党[2],雪州的李木生当选第一任党主席。此后,由于公务员被禁止担任政治职务,李木生被迫辞职,槟州的D·S·拉马纳坦成为新任党主席[3]。随着更加激进的社会主义领导层的崛起,该党日益采取反殖民的立场。

发展 编辑

由于采用激进的议程作为该党的主张,马来亚劳工党在1955年马来亚大选中惨败,没有赢得任何席位。然而,劳工党成功在1956年地方选举中以8席的多数地位掌控槟城乔治市市议会。

根据劳工党的说法,该党马来人和华人党员的数量大致相同,但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党员却很少。该党自认为非共产党,视联盟政府为代表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政府[4]

南北派内争 编辑

1956年,劳工党内部爆发长达10个月的南北派内争。事缘雪州分部主席陈传文将该州分部建设为全国最大分部后,受命于党中央到森、甲、柔三州建设并重组新分部。然而,陈传文领导的南派开始对抗槟州分部掌控的党中央,甚至另立新中央分庭抗礼。最终,南派分崩离析,陈传文退党加入甫成立的马来亚人民党

社阵时期 编辑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当天,劳工党决定与马来左翼组织马来亚人民党、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共同成立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首任主席是人民党主席阿末·博斯达曼,劳工党主席拉马纳坦任副主席,林建寿则任总秘书。社阵成立后,首先在当年的乔治市选举中赢得决定性的8席,初次执政市议会,拉马纳坦当选市长。翌年,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被政府指控“被共产党渗透”而被查禁,大部分党员加入马来亚劳工党,因此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成为劳工党事实上的青年翼。

1959年马来亚大选,社阵在雪兰莪、柔佛和槟城夺下8席,并在所参选的选区中总共获得了34.6%的选票[5]。社阵在整个大选中总共获得了13%的选票,成为了继联盟以及泛马回教党之后国会第三大党。劳工党本身更是拿下8席中的6席。同年,前马来亚马来国民党主席依萨莫哈末成为劳工党主席,致使劳工党完全洗净英国工党的色彩。

1961年地方选举中,社阵在槟城乔治市的14席中总共夺下了13席,黃添壽出任市长[5]。到了1965年,社阵更进一步控制了槟城和马六甲的市议会以及芙蓉和沙登的地方议会。劳工党中委N. Patkunam在1958年和1961年蝉联双溪槟榔议席,在1960年当选副市长。

被迫害 编辑

1963年,马印对抗事件爆发后不久,政府决定对付一些反对党人士。由于政府认为社阵亲印尼、亲中国而大肆逮捕社阵领袖[6][7]。被捕人士包括了该党时任主席依萨莫哈末。1965年2月13日,也就是社阵领袖等人被扣留的两周年,劳工党领袖陈凯希代表社阵订该日为争取人权日,大批群众在吉隆坡展开示威活动,抗议政府通过内安法令逮捕大批异议分子[8][9]

1964年马来西亚大选,社阵失去了原有的6个席位,仅保留2席。马来亚人民党和国民议会党无法取得任何议席,而马来亚劳工党也丢失了大量席位[10]。1965年,由于马印对抗仍然持续,政府决定取消地方选举,进一步削弱了社阵的影响力。由于内部纷争,1965年马来亚人民党决定退出社阵。不久后,国民议会党停止活动。作为社阵仅存的成员党,马来亚劳工党在1966年1月10日决定放弃社阵,并重新使用原本的选举标志[11]

激进化 编辑

经过1964年大选的挫折,以及多数高层领袖在《内安法令》下遭扣留,社阵特别是人民党内部出现一片颓势。加上人民党和劳工党在若干课题上的分歧,社阵终告解散。社阵的解散,更促使劳工党进一步激进化。劳工党霹雳州分部首先在总结213斗争经验中提出群众斗争结合议会斗争的新策略,并将矛头直指党中央。党主席林建寿、总秘书魏利煌、总财政陈志勤、中委V大伟和黄汉德这“五大巨头”集体辞职后,党务遂由3位副总秘书:甘幼华(槟州分部副主席)、许启针(甲州分部主席)和黄春树(雪州分部秘书)承担。此后,劳工党与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主席李绍祖串联,共同反对“没有魏利煌的魏利煌右倾路线”。

1966年9月24日至25日,劳工党在新山召开全国特别代表大会,确立了“群众斗争为主,议会斗争为辅”的主辅新路线。特大上接纳的政策纲领,包括“解散大马、援越抗美”,及开展争取华、印文为官方语文的斗争。1967年10月21至22日,劳工党第13届全国党代会,同时也是最后一届党代会召开,正式接纳“我国社会和党的斗争路线”指导性理论,并通过总结性的第13届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以及三项大会提案。

1967年6月11日,马来西亚发放新货币后突然发生英镑贬值,导致市面出现混乱。劳工党在槟岛发动总罢市一天,以抗议联盟政府不负责任的旧币贬值措施。大罢市却不幸被种族主义份子捏转为另一场为时近一个月的种族暴乱,多名劳工党领袖因而被捕,多个劳工党支部被查禁。在劳工党的众多领导都被扣留的劣势下,劳工党议决抵制1969年马来西亚大选[12][13][14]

消亡 编辑

513事件导致马来亚劳工党陷入完全瘫痪状态。1972年6月26日,据社团注册局披露,劳工党支部由513之前的244个,锐减至24个,实际上这24个支部也已人去楼空。9月,该党被正式注销[15]

议程 编辑

独立前 编辑

劳工党的建党宪章要求马上成立马来亚自治政府、自由公民权法律、公务员的当地人化、计划经济、更广泛的民主正义和农业改革。劳工党同时主张废除种族特权, 使用联邦国籍取代州国籍,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和英语为第二语言, 新马合并,限制马来统治者的权力,建立一个选举总统制和世俗国家。

独立后 编辑

由于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的环境改变,马来亚劳工党在1959年修改党章,鼓吹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社会主义马来亚,确保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工人在生产、分配和交换资料共同所有制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其工业成果,并尽可能公平地分配其成果,尽可能获得最可行的大众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对所有工业和服务业的控制(后一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工党第四项条款)。

第13届全国党代会 编辑

1.党的目前任务是打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共和国”,实现一个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主权独立、领土统一和真正民主的马来亚。
2.党的当前斗争道路是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3.当前党的建设在于最大程度上把党革命化,把党建设成一个有高度纪律,有工人阶级革命理论武装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领导人 编辑

党主席 编辑

总秘书 编辑

  • 李木生(1952-1953年,泛马劳工党时期)
  • 陈朴根(1954-1960年)
  • 林建寿(1961-1962年)
  • 魏利煌(1963-1966年)
  • 陈凯希(1967年-1972年)

大选成绩 编辑

大选 赢得席次 竞选席次 总得票数 得票率 选举结果 选举领袖
1955
0 / 52
31 4,786 0.48% ; 无席次 D·S·拉马纳坦
1959
6 / 104
31 6席; 反对党联盟
(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依萨莫哈末
1964
2 / 159
33 4席; 反对党联盟
(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陈志勤

州选举成绩 编辑

州选 州议会
吉打 吉兰丹 槟城 霹雳 彭亨 雪兰莪 森美兰 马六甲 柔佛 赢得总席次 / 竞选总席次
1955
0 / 14
0 / 13
0 / 12
0 / 3
1959
0 / 24
0 / 30
7 / 24
0 / 40
0 / 24
1 / 28
3 / 24
0 / 20
3 / 32
14 / 48
1964
0 / 24
2 / 24
0 / 40
0 / 24
3 / 28
0 / 24
2 / 20
0 / 32
7 / 8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 8-9
  2. ^ Rahman, (1997) Pemikiran Islam di Malaysia: sejarah dan aliran, p130 ISBN 978-9795614302
  3. ^ D.S. Ramanathan. Tasks of Socialism in Malaya, in Socialist Asia, Vol IV, November 1955/February 1956, Nos. 3-4. p. 8
  4. ^ D.S. Ramanathan. Socialism in Malaya, in May Day 1956, 社会党国际亚洲社会党会议联合发表.pp. 7-8
  5. ^ 5.0 5.1 CHARLES HECTOR: Labour Party of Malaya - the Socialist Front - the threat removed through ISA and DWT laws, and ....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于2015-07-14). 
  6. ^ .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7. ^ Maidin, (2004), The Unsung Heroes, p120 ISBN 9676115827
  8. ^ Sadar Amoi: Sejarah Malaysia yang kita jarang dengar Part 3.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于2019-08-20). 
  9. ^ Socialist Party of Malaysia: Building socialism while capitalism crumbles | Lin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ist Renewal.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于2020-11-09). 
  10. ^ Weiss, Meredith Leigh (2005). Protest and Possibilities: Civil Society and Coalitions for Political Change in Malaysia.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 324. ISBN 0-8047-5295-8.
  11. ^ .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September 2015). 
  12. ^ 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1952年~1972年). 
  13. ^ .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August 2007). 
  14. ^ .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5). 
  15. ^ .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15). 

继续阅读 编辑

  • Weiss, Meredith Leigh. Protest and Possibilities: Civil Society and Coalitions for Political Change in Malaysia .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24. ISBN 0-8047-5295-8. 
  • Penang Story:
  • 朱齐英《速写马来亚劳工党》;《风云五十年·马来西亚政党政治》[1]

马来亚劳工党, 馬來語, parti, buruh, malaya, abbrev, 是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西亚的一个活跃于1952年至1969年的政党, 它的前身是作为马来亚各州劳工党联合会的泛马劳工党, pmlp, parti, buruh, malaya标志簡稱lab, lpm成立1952年6月解散1972年9月6日前身泛马劳工党青年组织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意識形態民主社会主义政治立場中间偏左至左翼国内组织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1957, 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亚洲社会党会议官方色彩红色, 白色马来西亚政治政. 马来亚劳工党 馬來語 Parti Buruh Malaya abbrev LPM 是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西亚的一个活跃于1952年至1969年的政党 它的前身是作为马来亚各州劳工党联合会的泛马劳工党 PMLP 马来亚劳工党 Parti Buruh Malaya马来亚劳工党标志簡稱Lab LPM成立1952年6月解散1972年9月6日前身泛马劳工党青年组织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意識形態民主社会主义政治立場中间偏左至左翼国内组织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1957 66 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亚洲社会党会议官方色彩红色 白色马来西亚政治政党 选举 目录 1 历史 1 1 起源 1 2 发展 1 3 南北派内争 1 4 社阵时期 1 5 被迫害 1 6 激进化 1 7 消亡 2 议程 2 1 独立前 2 2 独立后 2 3 第13届全国党代会 3 领导人 3 1 党主席 3 2 总秘书 4 大选成绩 5 州选举成绩 6 参考文献 7 继续阅读历史 编辑起源 编辑 马来亚劳工党的前身是1950年英殖民政府准备组织地方选举时成立的各州劳工党 1951年5月15日 马来亚职工理事会里的职工领袖在英政府的鼓励下于槟州成立第一个劳工党 同年12月23日 另一批政府雇工职工会领袖在吉隆坡成立雪州劳工党 前者参加是年12月1日的乔治市局部竞选 8名候选人有1名当选 后者参加翌年2月16日的吉隆坡市选 3名候选人全部落败 1952年6月26日 槟 霹 雪 甲 森以及新加坡六个劳工党 加上吉打的马来左翼组织SABERKAS的代表在吉隆坡召开代表大会 决定成立 泛马劳工党 该党一开始采取反共而不公开反殖民的立场 并加入社会党国际 1 1954年6月5至6日 泛马劳工党重组为马来亚劳工党 2 雪州的李木生当选第一任党主席 此后 由于公务员被禁止担任政治职务 李木生被迫辞职 槟州的D S 拉马纳坦成为新任党主席 3 随着更加激进的社会主义领导层的崛起 该党日益采取反殖民的立场 发展 编辑 由于采用激进的议程作为该党的主张 马来亚劳工党在1955年马来亚大选中惨败 没有赢得任何席位 然而 劳工党成功在1956年地方选举中以8席的多数地位掌控槟城乔治市市议会 根据劳工党的说法 该党马来人和华人党员的数量大致相同 但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党员却很少 该党自认为非共产党 视联盟政府为代表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政府 4 南北派内争 编辑 1956年 劳工党内部爆发长达10个月的南北派内争 事缘雪州分部主席陈传文将该州分部建设为全国最大分部后 受命于党中央到森 甲 柔三州建设并重组新分部 然而 陈传文领导的南派开始对抗槟州分部掌控的党中央 甚至另立新中央分庭抗礼 最终 南派分崩离析 陈传文退党加入甫成立的马来亚人民党 社阵时期 编辑 1957年8月31日 马来亚独立当天 劳工党决定与马来左翼组织马来亚人民党 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共同成立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首任主席是人民党主席阿末 博斯达曼 劳工党主席拉马纳坦任副主席 林建寿则任总秘书 社阵成立后 首先在当年的乔治市选举中赢得决定性的8席 初次执政市议会 拉马纳坦当选市长 翌年 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被政府指控 被共产党渗透 而被查禁 大部分党员加入马来亚劳工党 因此马来亚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成为劳工党事实上的青年翼 1959年马来亚大选 社阵在雪兰莪 柔佛和槟城夺下8席 并在所参选的选区中总共获得了34 6 的选票 5 社阵在整个大选中总共获得了13 的选票 成为了继联盟以及泛马回教党之后国会第三大党 劳工党本身更是拿下8席中的6席 同年 前马来亚马来国民党主席依萨莫哈末成为劳工党主席 致使劳工党完全洗净英国工党的色彩 1961年地方选举中 社阵在槟城乔治市的14席中总共夺下了13席 黃添壽出任市长 5 到了1965年 社阵更进一步控制了槟城和马六甲的市议会以及芙蓉和沙登的地方议会 劳工党中委N Patkunam在1958年和1961年蝉联双溪槟榔议席 在1960年当选副市长 被迫害 编辑 1963年 马印对抗事件爆发后不久 政府决定对付一些反对党人士 由于政府认为社阵亲印尼 亲中国而大肆逮捕社阵领袖 6 7 被捕人士包括了该党时任主席依萨莫哈末 1965年2月13日 也就是社阵领袖等人被扣留的两周年 劳工党领袖陈凯希代表社阵订该日为争取人权日 大批群众在吉隆坡展开示威活动 抗议政府通过内安法令逮捕大批异议分子 8 9 1964年马来西亚大选 社阵失去了原有的6个席位 仅保留2席 马来亚人民党和国民议会党无法取得任何议席 而马来亚劳工党也丢失了大量席位 10 1965年 由于马印对抗仍然持续 政府决定取消地方选举 进一步削弱了社阵的影响力 由于内部纷争 1965年马来亚人民党决定退出社阵 不久后 国民议会党停止活动 作为社阵仅存的成员党 马来亚劳工党在1966年1月10日决定放弃社阵 并重新使用原本的选举标志 11 激进化 编辑 经过1964年大选的挫折 以及多数高层领袖在 内安法令 下遭扣留 社阵特别是人民党内部出现一片颓势 加上人民党和劳工党在若干课题上的分歧 社阵终告解散 社阵的解散 更促使劳工党进一步激进化 劳工党霹雳州分部首先在总结213斗争经验中提出群众斗争结合议会斗争的新策略 并将矛头直指党中央 党主席林建寿 总秘书魏利煌 总财政陈志勤 中委V大伟和黄汉德这 五大巨头 集体辞职后 党务遂由3位副总秘书 甘幼华 槟州分部副主席 许启针 甲州分部主席 和黄春树 雪州分部秘书 承担 此后 劳工党与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主席李绍祖串联 共同反对 没有魏利煌的魏利煌右倾路线 1966年9月24日至25日 劳工党在新山召开全国特别代表大会 确立了 群众斗争为主 议会斗争为辅 的主辅新路线 特大上接纳的政策纲领 包括 解散大马 援越抗美 及开展争取华 印文为官方语文的斗争 1967年10月21至22日 劳工党第13届全国党代会 同时也是最后一届党代会召开 正式接纳 我国社会和党的斗争路线 指导性理论 并通过总结性的第13届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 以及三项大会提案 1967年6月11日 马来西亚发放新货币后突然发生英镑贬值 导致市面出现混乱 劳工党在槟岛发动总罢市一天 以抗议联盟政府不负责任的旧币贬值措施 大罢市却不幸被种族主义份子捏转为另一场为时近一个月的种族暴乱 多名劳工党领袖因而被捕 多个劳工党支部被查禁 在劳工党的众多领导都被扣留的劣势下 劳工党议决抵制1969年马来西亚大选 12 13 14 消亡 编辑 513事件导致马来亚劳工党陷入完全瘫痪状态 1972年6月26日 据社团注册局披露 劳工党支部由513之前的244个 锐减至24个 实际上这24个支部也已人去楼空 9月 该党被正式注销 15 议程 编辑独立前 编辑 劳工党的建党宪章要求马上成立马来亚自治政府 自由公民权法律 公务员的当地人化 计划经济 更广泛的民主正义和农业改革 劳工党同时主张废除种族特权 使用联邦国籍取代州国籍 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和英语为第二语言 新马合并 限制马来统治者的权力 建立一个选举总统制和世俗国家 独立后 编辑 由于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的环境改变 马来亚劳工党在1959年修改党章 鼓吹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社会主义马来亚 确保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工人在生产 分配和交换资料共同所有制的基础上 充分享受其工业成果 并尽可能公平地分配其成果 尽可能获得最可行的大众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对所有工业和服务业的控制 后一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工党第四项条款 第13届全国党代会 编辑 1 党的目前任务是打倒 马来西亚 和 新加坡共和国 实现一个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主权独立 领土统一和真正民主的马来亚 2 党的当前斗争道路是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3 当前党的建设在于最大程度上把党革命化 把党建设成一个有高度纪律 有工人阶级革命理论武装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领导人 编辑党主席 编辑 李木生 1954年 D S 拉马纳坦 1954 1959年 依萨莫哈末 1959 1965年 林建寿 1965 1966年 许啟针 1967年 1972年 总秘书 编辑 李木生 1952 1953年 泛马劳工党时期 陈朴根 1954 1960年 林建寿 1961 1962年 魏利煌 1963 1966年 陈凯希 1967年 1972年 大选成绩 编辑大选 赢得席次 竞选席次 总得票数 得票率 选举结果 选举领袖1955 0 52 31 4 786 0 48 无席次 D S 拉马纳坦1959 6 104 31 6席 反对党联盟 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依萨莫哈末1964 2 159 33 4席 反对党联盟 马来亚人民社会主义阵线 陈志勤州选举成绩 编辑州选 州议会吉打 吉兰丹 槟城 霹雳 彭亨 雪兰莪 森美兰 马六甲 柔佛 赢得总席次 竞选总席次1955 0 14 0 13 0 12 0 31959 0 24 0 30 7 24 0 40 0 24 1 28 3 24 0 20 3 32 14 481964 0 24 2 24 0 40 0 24 3 28 0 24 2 20 0 32 7 89参考文献 编辑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 8 9 Rahman 1997 Pemikiran Islam di Malaysia sejarah dan aliran p130 ISBN 978 9795614302 D S Ramanathan Tasks of Socialism in Malaya in Socialist Asia Vol IV November 1955 February 1956 Nos 3 4 p 8 D S Ramanathan Socialism in Malaya in May Day 1956 社会党国际和亚洲社会党会议联合发表 pp 7 8 5 0 5 1 CHARLES HECTOR Labour Party of Malaya the Socialist Front the threat removed through ISA and DWT laws and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14 Detikdaily Menerima penubuhan Malaysia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3 Maidin 2004 The Unsung Heroes p120 ISBN 9676115827 Sadar Amoi Sejarah Malaysia yang kita jarang dengar Part 3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0 Socialist Party of Malaysia Building socialism while capitalism crumbles Lin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ist Renewal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9 Weiss Meredith Leigh 2005 Protest and Possibilities Civil Society and Coalitions for Political Change in Malaysia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 324 ISBN 0 8047 5295 8 Malayan People s Socialist Front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September 2015 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 1952年 1972年 Malaysian History Watershed elections of 1969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August 2007 The Malaysian Bar The tragedy of May 13 1969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8 25 Pertembungan antara Islam dan sekular tumbangkan 3 gabungan pembangkang The Malaysian Insider 3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15 继续阅读 编辑Weiss Meredith Leigh Protest and Possibilities Civil Society and Coalitions for Political Change in Malaysia nbsp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24 ISBN 0 8047 5295 8 Penang Story Facing Up to Storm Clouds The Labour Party of Malaya Penang Division 1963 1969 朱齐英 速写马来亚劳工党 风云五十年 马来西亚政党政治 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马来亚劳工党 amp oldid 7980813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