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非常規石油

非常規石油(英語:Unconventional oil)是使用傳統方法以外的技術來生產或提取的石油。 由於常規石油儲量日益稀缺,全球工業和政府都在投資非常規石油資源。 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已經減少美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1]

來源 编辑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的《2001 年世界能源展望》,非常規石油包括“油頁岩、油砂基合成原油和其衍生產品(重油、Orimulsion®)、煤基液體供應產品、生物質基液體供應產品、 氣體到液體 (GTL) - 由氣體化學處理產生的液體”[2]。 在 IEA 的 2011 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非常規石油包括 超重油、天然瀝青(油砂)、乾酪根油、天然氣 化學加工產生的液體和氣體、煤至液體 (CTL) 和添加劑。” [2]

定義 编辑

在其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聯合發布的 2013 年網頁中,IEA 觀察到,非常規和常規石油的定義也隨著技術和經濟的變化而變化。[3]。 常規石油是包括原油和天然氣及其凝析油。 非常規石油由更廣泛的液體來源組成,包括油砂、重油、氣液和其他液體。 一般來說,傳統石油比非常規石油更容易生產且成本更低。 然而,“常規”和“非常規”類別並不固定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經濟和技術條件的發展,迄今為止被認為是非常規的資源可以轉變到常規類別。

根據美國能源部 (DOE) 的說法,國際能源署不承認任何普遍接受的“常規”或“非常規”石油定義。被歸類為“常規”的開採技術使用“非常規手段”,例如回注氣體或使用熱”,而不是傳統的石油開採方法。隨著新技術的使用增加,“非常規”採油已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4][5]

油砂 编辑

油砂是一种黏土、水、石油和沥青的混合物,是一種膠狀的黑色物質、非常規石油。約兩噸的油砂才能提煉出一桶原油,油砂含油量約佔本身兩成左右。焦油砂占据了世界石油储量的66%,主要分布在加拿大。

各地开采与使用 编辑

目前加拿大的估計可採量達3150億桶以上,僅次於沙特阿拉伯之原油蘊藏量。目前加拿大每天能開採約100萬桶原油,未來計劃提升至每天200萬桶原油的數量。

台灣中油公司於2008年和加拿大當地的印地安油砂公司合作,雙方簽署8億加元投資的備忘錄將合作開採油砂。[6]

2013年,美国拟為拱心石輸油管道擴建專門運輸油砂的管線[7][8],稱之為「XL工程」;正當参议院拟投票為工程开绿灯之時[9][10],因其对环境影响极大而遭油管沿線地區民眾嚴重抗議,在不到24小时內集合了60万份请愿书[11]。最終,時任总统奧巴馬在諮詢過當地農民及原住民部落的意见后,否決了油砂管線工程。[12][13]

页岩气 编辑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和吸附为主要赋存方式而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14]并且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自发进行以及放热为特征。[15]过去十年内,页岩气已成为美国一种日益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而到2010年,因为水力压裂、水平钻井等技术的发展,页岩气所占的比重已超过20%。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预测,到2035年时,美国46%的天然气供给将来自页岩气。[16]

一些分析人士预计,页岩气将大幅度增加全球能源供给[17]。据估算,中国的页岩气可採储量居世界首位,俄國次之、美國緊跟在後。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採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其中已获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评价单元,面积约88万平方公里,地质资源为93.01万亿立方米,可採资源为15.95万亿立方米[18]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Baker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的一项研究认为,美国与加拿大页岩气产量的增长将会削弱俄罗斯及波斯湾国家对出口至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价格的控制。[19]奥巴马政府相信,页岩气的持续发展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20](2012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了二十年来的最低值)不过也有研究宣称,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的开发与使用可能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21][22]而另外一些研究[23]则反驳说该指责高估了甲烷的泄露率及其全球暖化潜势[24]还有研究则指出,一些页岩气井的产量递减率很高,可能导致最终的页岩气产量将比目前预计的更低。[25][26]

緻密油 编辑

緻密油(也稱為頁岩油、頁岩儲層油或輕質緻密油,簡稱 LTO)是在低滲透率而含油地層中的輕質原油,通常為頁岩或緻密砂岩[27]。 有經濟效益的緻密油地層生產,需要水力壓裂和水平井技術,與生產頁岩氣相同。緻密油與油頁岩(富含乾酪根的頁岩)或頁岩油(從油頁岩中提取的油)常被混淆[28][29][30]。因此,國際能源署建議使用“輕質緻密油”一詞來指代頁岩或其他滲透率非常低的地層生產的石油,而世界能源理事會的 2013 年世界能源報告則使用“緻密油”和“頁岩儲層油” [31]

緻密油頁岩地層是非均質的,並且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變化很大。 壓裂緻密油藏可分為四個類型[32]。 I 型基質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很小——導致裂縫主導著儲存能力和流體流動路徑。 II 型基質孔隙度和滲透率低,但基質提供儲存能力,而裂縫提供流體流動路徑。 III 型是微孔儲層,基質孔隙度高,但基質滲透率低,因此在流體流動路徑中誘導裂縫占主導地位。 Ⅳ類為大孔隙儲層,基質孔隙度和滲透率高,基質既提供儲量,又提供流道,而裂縫僅提高滲透率。

參阅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Overland, Indra (1 April 2016). "Energy: The missing link in globalization".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14: 122–130. doi:10.1016/j.erss.2016.01.009.
  2. ^ 2.0 2.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1).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1 Insights: Assessing Today's Supplies to Fuel Tomorrow's Growth (PDF) (Report).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BN 92-64-19658-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2-07-10. Retrieved 2013-12-27.
  3.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oil?". FAQs: Oil.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3-07-27. Retrieved 2013-12-28.
  4. ^ Ch. Oil Sands Crude", The Global Range of Crude Oils (PDF), Canada Crude Handout, vol. 1, retrieved 2013-12-28
  5. ^ Kalmanovitch, Norm (28 December 2013), "Conventional crude would have spared Lac Megantic", Calgary Herald, Calgary, Alberta, retrieved 2013-12-28
  6. ^ 禾楓云. 加原住民重視與台簽訂開採油砂備忘錄. 中央社;大紀元(代). 2008-07-24 [2016-01-05]. (原始内容于2019-06-12). 
  7. ^ Matthew Daly. . 2013-02-19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8. ^ 林玉鵬. . 科技大觀園 (科技部). 2013-03-13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 ^ Flashpoint Issue 2015: Keystone XL Tar Sands Pipeline. Washington, DC.: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2014-12-29 [2016-01-05]. (原始内容于2015-12-13). 
  10. ^ 環境資訊中心. 共和黨重掌國會 美加跨境油管或將起死回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4-12-29 [2016-01-05]. (原始内容于2016-03-05). 
  11. ^ Tell Your Senators: Reject the Pipeline!. 350.org英语350.org. [2016-01-05].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12. ^ President Obama rejects Keystone XL Pipeline. Vermont Business Magazine. 2015-11-06 [2016-01-05]. (原始内容于2019-07-06). 
  13. ^ 經濟部/駐波士頓辦事處經濟組. Keystone XL石油管線建造案被否決. 經貿透視雙周刊 (台灣經貿網). 2015-11-13 [2016-01-05]. [失效連結]
  14.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2-09-03]. (原始内容于2012-09-13). 
  15. ^ Dang, Wei; Zhang, Jinchuan; Nie, Haikuan; Wang, Fengqin; Tang, Xuan; Wu, Nan; Chen, Qian; Wei, Xiaoliang; Wang, Ruijing. Isotherms,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ethane-shale adsorption pair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shale gas adsorption proces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10: 123191 [2022-09-03]. doi:10.1016/j.cej.2019.123191. (原始内容于2019-10-21) (英语). 
  16. ^ Stevens, Paul.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Chatham House. August 2012 [2012-08-15]. (原始内容于2017-12-08). 
  17. ^ Clifford Krauss, "New way to tap gas may expand global suppl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ew York Times, 9 October 2009.
  18. ^ 世界能源对话系列出版物:中国的页岩气地图、项目名录和报告
  19. ^ Rice University, News and Media Relations (8 May 2009): US-Canadian shale could neutralize Russian energy threat to Europea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01-18., accessed 27 May 2009.
  20. ^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Statement on U.S.-China shale gas resource initiat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November 2009.
  21. ^ Howarth RW, Santoro R, and Ingraffea A (2011). Methane and the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of natural gas from shale formations. Climatic Change Letters, doi:10.1007/s10584-011-0061-5,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Shindell DT, Faluvegi G, Koch DM, Schmidt GA, Unger N, and Bauer SE. (2009). Improved Attribution of Climate Forcing to Emissions. Science, 326(5953): 716-718,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Energy In Depth, "New Study Debunks Cornell GHG Paper. Again." 26 October 2011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Lawrence M. Cathles III, et al (2011). "A Commentary on 'The greenhouse-gas footprint of natural gas in shale formations' by R.W. Howarth, R. Santoro, and Anthony Ingraffea." Climatic Change, doi:10.1007/s10584-011-0333-0, [4][永久失效連結]
  25. ^ David Hughes (May 2011). "Will Natural Gas Fuel Ame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Post Caron Institute, 存档副本. [201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 
  26. ^ Arthur Berman (8 Feb. 2011), "After the gold rush: A perspective on future U.S. natural gas supply and price," The Oil Drum, [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Mills, Robin M. (2008). The myth of the oil crisis: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depletion, geopolitics, and global warming.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pp. 158–159. ISBN 978-0-313-36498-3.
  28. ^ IEA (29 May 2012). Golden Rules for a Golden Age of Gas. 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 on Unconventional Gas (PDF). OECD. p. 21.
  29. ^ IEA (2013).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 OECD. p. 424. ISBN 978-92-64-20130-9.
  30. ^ Reinsalu, Enno; Aarna, Indrek (2015). "About technical terms of oil shale and shale oil"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Technical Journal. 32 (4): 291–292. doi:10.3176/oil.2015.4.01. ISSN 0208-189X. Retrieved 2016-01-16.
  31. ^ World Energy Resources 2013 Survey (PDF). World Energy Council. 2013. p. 2.46. ISBN 9780946121298.
  32. ^ Allen, J.; Sun, S.Q. (2003). "Controls on Recovery Factor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Lessons Learned from 100 Fractured Fields".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doi:10.2118/84590-MS.

非常規石油, 英語, unconventional, 是使用傳統方法以外的技術來生產或提取的石油, 由於常規石油儲量日益稀缺, 全球工業和政府都在投資資源, 和天然氣的生產已經減少美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 目录, 來源, 定義, 油砂, 各地开采与使用, 页岩气, 緻密油, 參阅, 參考文獻, 來源, 编辑, 根據國際能源署, 2001, 年世界能源展望, 包括, 油頁岩, 油砂基合成原油和其衍生產品, 重油, orimulsion, 煤基液體供應產品, 生物質基液體供應產品, 氣體到液體, 由氣體化學處理產生的液體. 非常規石油 英語 Unconventional oil 是使用傳統方法以外的技術來生產或提取的石油 由於常規石油儲量日益稀缺 全球工業和政府都在投資非常規石油資源 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已經減少美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 1 目录 1 來源 2 定義 2 1 油砂 2 1 1 各地开采与使用 2 2 页岩气 2 3 緻密油 3 參阅 4 參考文獻 來源 编辑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的 2001 年世界能源展望 非常規石油包括 油頁岩 油砂基合成原油和其衍生產品 重油 Orimulsion 煤基液體供應產品 生物質基液體供應產品 氣體到液體 GTL 由氣體化學處理產生的液體 2 在 IEA 的 2011 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 非常規石油包括 超重油 天然瀝青 油砂 乾酪根油 天然氣 化學加工產生的液體和氣體 煤至液體 CTL 和添加劑 2 定義 编辑 在其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聯合發布的 2013 年網頁中 IEA 觀察到 非常規和常規石油的定義也隨著技術和經濟的變化而變化 3 常規石油是包括原油和天然氣及其凝析油 非常規石油由更廣泛的液體來源組成 包括油砂 重油 氣液和其他液體 一般來說 傳統石油比非常規石油更容易生產且成本更低 然而 常規 和 非常規 類別並不固定不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 隨著經濟和技術條件的發展 迄今為止被認為是非常規的資源可以轉變到常規類別 根據美國能源部 DOE 的說法 國際能源署不承認任何普遍接受的 常規 或 非常規 石油定義 被歸類為 常規 的開採技術使用 非常規手段 例如回注氣體或使用熱 而不是傳統的石油開採方法 隨著新技術的使用增加 非常規 採油已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 4 5 油砂 编辑 油砂是一种黏土 水 石油和沥青的混合物 是一種膠狀的黑色物質 非常規石油 約兩噸的油砂才能提煉出一桶原油 油砂含油量約佔本身兩成左右 焦油砂占据了世界石油储量的66 主要分布在加拿大 各地开采与使用 编辑 目前加拿大的估計可採量達3150億桶以上 僅次於沙特阿拉伯之原油蘊藏量 目前加拿大每天能開採約100萬桶原油 未來計劃提升至每天200萬桶原油的數量 台灣中油公司於2008年和加拿大當地的印地安油砂公司合作 雙方簽署8億加元投資的備忘錄將合作開採油砂 6 2013年 美国拟為拱心石輸油管道擴建專門運輸油砂的管線 7 8 稱之為 XL工程 正當参议院拟投票為工程开绿灯之時 9 10 因其对环境影响极大而遭油管沿線地區民眾嚴重抗議 在不到24小时內集合了60万份请愿书 11 最終 時任总统奧巴馬在諮詢過當地農民及原住民部落的意见后 否決了油砂管線工程 12 13 页岩气 编辑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和吸附为主要赋存方式而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 14 并且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 自发进行以及放热为特征 15 过去十年内 页岩气已成为美国一种日益重要的天然气资源 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 2000年 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 而到2010年 因为水力压裂 水平钻井等技术的发展 页岩气所占的比重已超过20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的预测 到2035年时 美国46 的天然气供给将来自页岩气 16 一些分析人士预计 页岩气将大幅度增加全球能源供给 17 据估算 中国的页岩气可採储量居世界首位 俄國次之 美國緊跟在後 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 42万亿立方米 可採资源潜力为25 08万亿立方米 不含青藏区 其中已获工业气流或有页岩气发现的评价单元 面积约88万平方公里 地质资源为93 01万亿立方米 可採资源为15 95万亿立方米 18 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Baker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的一项研究认为 美国与加拿大页岩气产量的增长将会削弱俄罗斯及波斯湾国家对出口至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价格的控制 19 奥巴马政府相信 页岩气的持续发展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20 2012年 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了二十年来的最低值 不过也有研究宣称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页岩气的开发与使用可能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 21 22 而另外一些研究 23 则反驳说该指责高估了甲烷的泄露率及其全球暖化潜势 24 还有研究则指出 一些页岩气井的产量递减率很高 可能导致最终的页岩气产量将比目前预计的更低 25 26 緻密油 编辑 緻密油 也稱為頁岩油 頁岩儲層油或輕質緻密油 簡稱 LTO 是在低滲透率而含油地層中的輕質原油 通常為頁岩或緻密砂岩 27 有經濟效益的緻密油地層生產 需要水力壓裂和水平井技術 與生產頁岩氣相同 緻密油與油頁岩 富含乾酪根的頁岩 或頁岩油 從油頁岩中提取的油 常被混淆 28 29 30 因此 國際能源署建議使用 輕質緻密油 一詞來指代頁岩或其他滲透率非常低的地層生產的石油 而世界能源理事會的 2013 年世界能源報告則使用 緻密油 和 頁岩儲層油 31 緻密油頁岩地層是非均質的 並且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變化很大 壓裂緻密油藏可分為四個類型 32 I 型基質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很小 導致裂縫主導著儲存能力和流體流動路徑 II 型基質孔隙度和滲透率低 但基質提供儲存能力 而裂縫提供流體流動路徑 III 型是微孔儲層 基質孔隙度高 但基質滲透率低 因此在流體流動路徑中誘導裂縫占主導地位 類為大孔隙儲層 基質孔隙度和滲透率高 基質既提供儲量 又提供流道 而裂縫僅提高滲透率 參阅 编辑能源開發 替代燃料 费托合成 世界能源消耗量參考文獻 编辑 Overland Indra 1 April 2016 Energy The missing link in globalization Energy Research amp Social Science 14 122 130 doi 10 1016 j erss 2016 01 009 2 0 2 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1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1 Insights Assessing Today s Supplies to Fuel Tomorrow s Growth PDF Report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BN 92 64 19658 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2 07 10 Retrieved 2013 12 27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oil FAQs Oil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3 07 27 Retrieved 2013 12 28 Ch Oil Sands Crude The Global Range of Crude Oils PDF Canada Crude Handout vol 1 retrieved 2013 12 28 Kalmanovitch Norm 28 December 2013 Conventional crude would have spared Lac Megantic Calgary Herald Calgary Alberta retrieved 2013 12 28 禾楓云 加原住民重視與台簽訂開採油砂備忘錄 中央社 大紀元 代 2008 07 24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2 Matthew Daly TransCanada Pipeline would not affect climate 2013 02 19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林玉鵬 美加油管興建計畫 引發大規模示威 科技大觀園 科技部 2013 03 13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Flashpoint Issue 2015 Keystone XL Tar Sands Pipeline Washington DC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2014 12 29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2 13 環境資訊中心 共和黨重掌國會 美加跨境油管或將起死回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4 12 29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Tell Your Senators Reject the Pipeline 350 org 英语 350 org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President Obama rejects Keystone XL Pipeline Vermont Business Magazine 2015 11 06 2016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6 經濟部 駐波士頓辦事處經濟組 Keystone XL石油管線建造案被否決 經貿透視雙周刊 台灣經貿網 2015 11 13 2016 01 05 失效連結 U 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2 09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13 Dang Wei Zhang Jinchuan Nie Haikuan Wang Fengqin Tang Xuan Wu Nan Chen Qian Wei Xiaoliang Wang Ruijing Isotherms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ethane shale adsorption pair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shale gas adsorption proces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10 123191 2022 09 03 doi 10 1016 j cej 2019 1231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21 英语 Stevens Paul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Chatham House August 2012 2012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8 Clifford Krauss New way to tap gas may expand global suppli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9 October 2009 世界能源对话系列出版物 中国的页岩气地图 项目名录和报告 Rice University News and Media Relations 8 May 2009 US Canadian shale could neutralize Russian energy threat to Europea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1 18 accessed 27 May 2009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Statement on U S China shale gas resource initiativ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November 2009 Howarth RW Santoro R and Ingraffea A 2011 Methane and the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of natural gas from shale formations Climatic Change Letters doi 10 1007 s10584 011 0061 5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hindell DT Faluvegi G Koch DM Schmidt GA Unger N and Bauer SE 2009 Improved Attribution of Climate Forcing to Emissions Science 326 5953 716 718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ergy In Depth New Study Debunks Cornell GHG Paper Again 26 October 2011 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wrence M Cathles III et al 2011 A Commentary on The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of natural gas in shale formations by R W Howarth R Santoro and Anthony Ingraffea Climatic Change doi 10 1007 s10584 011 0333 0 4 永久失效連結 David Hughes May 2011 Will Natural Gas Fuel Ame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Post Caron Institute 存档副本 2012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07 Arthur Berman 8 Feb 2011 After the gold rush A perspective on future U S natural gas supply and price The Oil Drum 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lls Robin M 2008 The myth of the oil crisis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depletion geopolitics and global warming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pp 158 159 ISBN 978 0 313 36498 3 IEA 29 May 2012 Golden Rules for a Golden Age of Gas 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 on Unconventional Gas PDF OECD p 21 IEA 2013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 OECD p 424 ISBN 978 92 64 20130 9 Reinsalu Enno Aarna Indrek 2015 About technical terms of oil shale and shale oil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 Technical Journal 32 4 291 292 doi 10 3176 oil 2015 4 01 ISSN 0208 189X Retrieved 2016 01 16 World Energy Resources 2013 Survey PDF World Energy Council 2013 p 2 46 ISBN 9780946121298 Allen J Sun S Q 2003 Controls on Recovery Factor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Lessons Learned from 100 Fractured Fields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doi 10 2118 84590 MS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非常規石油 amp oldid 7898377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