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雪姑娘平原

雪姑娘平原(Snegurochka Planitia)是金星北极地区绵延2800公里的广袤平原,连同洛乌希平原一道组成了一个围绕北极点,最远抵达北纬75度的大平原,根据已确定的行星命名规则,金星低地部分是以神话或童话故事中的女角来命名,因此,它被命名为雪姑娘平原

金星:“麦哲伦探测器”雷达测绘的高度图(空白处使用其它探测器数据补充)。北极居于中央,周围平原分别洛乌希平原(右上)和雪姑娘平原(其余部分)。坚尼查山脊从极点向上左延伸,塞尔-安尼娅线伸向右下,底部看到伊什塔高地的一部分。位于中心左侧圆形标记的是阿纳希特冕状物;右侧下方是波摩娜冕状物,上方和左边的更大一些,但芭楚埃冕状物不太明显。
高程图.大型山脉 - 伊师塔高地;在上方可看到雪姑娘平原与乌洛希平原

探索史 编辑

由于受大气层的阻碍,金星无法在可见光下观察其表面,首颗抵达金星轨道运行的先锋1号所携带的雷达也覆盖不到金星两极地区,因为它们处于星球可见盘的边缘。 现存有关雪姑娘平原(包括金星北极所有地区)数据均来自于三颗星际卫星,分别是运行在1983-1984年的金星-15号和金星-16号以及1990年至1994年期间的麦哲伦号,这些设备采用波长8厘米和12.6厘米的雷达反射波绘制了金星表面图。“麦哲伦”测绘的地图较“金星15”和“金星16号”的分辨率更高(约为120米对1-2公里),但它对金星北极地区的拍摄不完整。

此外,这三颗卫星还对金星进行了测高,但水平分辨率均差,“麦哲伦”探测器的水平分辨率为10〜30公里(而垂直分辨率为80-100米)。

地理位置 编辑

雪姑娘平原中心位于坐标86°36′N 328°00′E / 86.6°N 328°E / 86.6; 328,东止塞尔-安尼娅带、西到坚尼查山脊。这些地形系统分别沿(东80度和东200度)经线伸向北极点,然后在极点处汇集。它们将北极低地分割为两个部分:洛乌希平原雪姑娘平原,因此,金星北极是位于这两个平原之上的,雪姑娘平原呈240度扇形区,面积比洛乌希平原大两倍。 雪姑娘平原的南部抵达北纬75度,其边界(自东向西):伊师塔高地边缘的伊茨帕帕洛特莉镶嵌地块、波摩娜冕状物、阿纳希特冕状物和芭楚埃冕状物、墨提斯山、拉恩潘特山及位于南部坚尼查山脊末端的马斯列尼查冕状物。

地貌 编辑

地质史 编辑

雪姑娘平原的地势相当平坦的平原(属于金星上最平滑的区域),经仍存在结构、板块构造火山撞击成因。它们可被用来推测有关平原仍至整个金星相邻地区的的地质史。例如,雪姑娘平原与拉克希米高原(在高海拔的伊什塔尔高地西部)之间边界区的形态表明,该高原的抬升实际是北方地壳板块俯冲到它下面的结果。

在金星北极地区发现了各种不同的古老地形- 镶嵌地块、山脊带和峡谷,横穿着多条线状结构,并显示后期被邻近盾状火山流出的熔岩所侵漫。此后的1到5亿间-金星上所有的大型盾状火山,导致全球地表发生了大规模的更新(辽阔熔岩平原的出现),同时,形成了最年轻的地形之一 - 断裂带(可能是由于岩浆回升时产生的表面张力)。 在雪姑娘平原上发现了风侵蚀的痕迹。

构造结构 编辑

雪姑娘平原东、西两端,分别为塞尔-安尼娅线和坚尼查(又称路西法)山脊 - 其构造成因:前一系统显然是地表被拉伸而产生的平行断裂;后一系统是因受挤压而形成的并列山脊。

雪姑娘平原还存在一些较小的山脊和断层系统,大部分沿着南部边界延伸:孚尔戈拉山脊(Fulgora Dorsa) 、塞姆尼山脊(Semuni Dorsa)、电母山脊(Dyan-Mu Dorsa)、米斯那深谷(Misne Chasma)、乌奥尔萨尔断崖(Uorsar Rupes)和萨迦峡谷(Saga Vallis)。平原东部是一个大型线状地形 - 特赞线(Tezan Lineae)。此外,在平原其它地方还有许多小的断层和褶皱。

雪姑娘平原南部与二个大型镶嵌地块接壤,一种在数个方向纵横交叉类似镶木地板的地形,它们分别是福耳图娜镶嵌地块(Fortuna Tessera)和伊茨帕帕洛特莉镶嵌地块(Itzpapalotl Tessera),在平原东北部还发现了一个小型镶嵌地块。

火山结构 编辑

雪姑娘平原上最显著的火山形态是冕状物盾状火山,其密度远远超过邻近的洛乌希平原

冕状物(拉丁语:Corona)是一种直径数百公里的环形结构,它的形成,可能是岩浆上升,推动地壳形成穹丘,之后熔岩冷却并从侧面流失,造成穹丘中心向内塌陷,产生形状类似皇冠的冕状物。在雪姑娘平原,沿西南边界分布着4座冕状物,从东到西分别是:直径350公里的波摩娜冕状物(拉丁语: Pomona Corona)、400公里的阿纳希特冕状物(Anahit Corona)、450公里的芭楚埃冕状物(Bachue Corona)以及位于雪姑娘平原洛乌希平原交界处的直径200公里的马斯列尼查冕状物(Maslenitsa Corona)。

雪姑娘平原上最大的火山是位于西南边缘的拉恩潘特山(Renpet Mons),靠近平原中部的是拉卡山(Laka Mons),而娑罗室伐底山(Sarasvati Mons)则接近伊师塔高地边界。这些火山显然与这里的主地质构造不相关,且随机分布于地表之上。从这些火山流出的熔岩流长达150-250公里,沿平原南部边缘一直流淌到另一覆盖着凝固熔岩(赫罗哈熔岩流(Heloha Fluctus),长度375公里)的地区。此外,该平原的火山附近还遍布着蜿蜒的槽沟-熔岩通道。

撞击坑 编辑

在金星北纬75度以北地区,已发现了23个撞击坑,该数字是通过计算“麦哲伦”拍摄的雷达图像得出的,它拍摄了90%的雪姑娘平原和2/3的洛乌希平原。这些相片的分辨率约120米,可检测出直径最小为2.9公里的陨石坑。

23个撞击坑中,有16个位于雪姑娘平原,5个在洛乌希平原,两个位于它们之间的边界上。大部分大型撞击坑都分布在雪姑娘平原:拉格勒夫撞击坑(直径59.8公里)、达什科娃撞击坑(52.3公里)、沃尔科娃撞击坑(46.9公里)。这些撞击坑大多数周围布满了抛出物(有些后来被抛出物堆积覆盖)。雪姑娘平原上的撞击坑,像金星其它地区的一样,也都是随机分布在地表上的。

文献书籍 编辑

  • Hurwitz D. M., Head J. W. 雪姑娘平原四周地质图(V–1),金星: 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探究地图 3178, 比例尺 1:5,000,000. USGS. 2012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 Бурба Г. А. 金星,俄语拼写名. Лаборатория сравнительной планетологии ГЕОХИ. 2005-05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参考资料 编辑

  • Карта северной полярной области Венеры (75—90°) на сайте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1,5 М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Карта высот с большим охватом (55—90°); 1,7 М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雪姑娘平原. 行星地名命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WGPSN). 2008-12-30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雪姑娘平原,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4年2月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4年2月7日,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href, template,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href, wikipedia,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4年2月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4年2月7日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a href Template D html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D d a a href Wikipedia CSD html G13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CSD G13 a 提交刪除 雪姑娘平原 Snegurochka Planitia 是金星北极地区绵延2800公里的广袤平原 连同洛乌希平原一道组成了一个围绕北极点 最远抵达北纬75度的大平原 根据已确定的行星命名规则 金星低地部分是以神话或童话故事中的女角来命名 因此 它被命名为雪姑娘平原 金星 麦哲伦探测器 雷达测绘的高度图 空白处使用其它探测器数据补充 北极居于中央 周围平原分别洛乌希平原 右上 和雪姑娘平原 其余部分 坚尼查山脊从极点向上左延伸 塞尔 安尼娅线伸向右下 底部看到伊什塔高地的一部分 位于中心左侧圆形标记的是阿纳希特冕状物 右侧下方是波摩娜冕状物 上方和左边的更大一些 但芭楚埃冕状物不太明显 高程图 大型山脉 伊师塔高地 在上方可看到雪姑娘平原与乌洛希平原 目录 1 探索史 2 地理位置 3 地貌 3 1 地质史 3 2 构造结构 3 3 火山结构 3 4 撞击坑 4 文献书籍 5 参考资料探索史 编辑由于受大气层的阻碍 金星无法在可见光下观察其表面 首颗抵达金星轨道运行的先锋1号所携带的雷达也覆盖不到金星两极地区 因为它们处于星球可见盘的边缘 现存有关雪姑娘平原 包括金星北极所有地区 数据均来自于三颗星际卫星 分别是运行在1983 1984年的金星 15号和金星 16号以及1990年至1994年期间的麦哲伦号 这些设备采用波长8厘米和12 6厘米的雷达反射波绘制了金星表面图 麦哲伦 测绘的地图较 金星15 和 金星16号 的分辨率更高 约为120米对1 2公里 但它对金星北极地区的拍摄不完整 此外 这三颗卫星还对金星进行了测高 但水平分辨率均差 麦哲伦 探测器的水平分辨率为10 30公里 而垂直分辨率为80 100米 地理位置 编辑雪姑娘平原中心位于坐标86 36 N 328 00 E 86 6 N 328 E 86 6 328 东止塞尔 安尼娅带 西到坚尼查山脊 这些地形系统分别沿 东80度和东200度 经线伸向北极点 然后在极点处汇集 它们将北极低地分割为两个部分 洛乌希平原和雪姑娘平原 因此 金星北极是位于这两个平原之上的 雪姑娘平原呈240度扇形区 面积比洛乌希平原大两倍 雪姑娘平原的南部抵达北纬75度 其边界 自东向西 伊师塔高地边缘的伊茨帕帕洛特莉镶嵌地块 波摩娜冕状物 阿纳希特冕状物和芭楚埃冕状物 墨提斯山 拉恩潘特山及位于南部坚尼查山脊末端的马斯列尼查冕状物 地貌 编辑地质史 编辑 雪姑娘平原的地势相当平坦的平原 属于金星上最平滑的区域 经仍存在结构 板块构造 火山及撞击成因 它们可被用来推测有关平原仍至整个金星相邻地区的的地质史 例如 雪姑娘平原与拉克希米高原 在高海拔的伊什塔尔高地西部 之间边界区的形态表明 该高原的抬升实际是北方地壳板块俯冲到它下面的结果 在金星北极地区发现了各种不同的古老地形 镶嵌地块 山脊带和峡谷 横穿着多条线状结构 并显示后期被邻近盾状火山流出的熔岩所侵漫 此后的1到5亿间 金星上所有的大型盾状火山 导致全球地表发生了大规模的更新 辽阔熔岩平原的出现 同时 形成了最年轻的地形之一 断裂带 可能是由于岩浆回升时产生的表面张力 在雪姑娘平原上发现了风侵蚀的痕迹 构造结构 编辑 雪姑娘平原东 西两端 分别为塞尔 安尼娅线和坚尼查 又称路西法 山脊 其构造成因 前一系统显然是地表被拉伸而产生的平行断裂 后一系统是因受挤压而形成的并列山脊 雪姑娘平原还存在一些较小的山脊和断层系统 大部分沿着南部边界延伸 孚尔戈拉山脊 Fulgora Dorsa 塞姆尼山脊 Semuni Dorsa 电母山脊 Dyan Mu Dorsa 米斯那深谷 Misne Chasma 乌奥尔萨尔断崖 Uorsar Rupes 和萨迦峡谷 Saga Vallis 平原东部是一个大型线状地形 特赞线 Tezan Lineae 此外 在平原其它地方还有许多小的断层和褶皱 雪姑娘平原南部与二个大型镶嵌地块接壤 一种在数个方向纵横交叉类似镶木地板的地形 它们分别是福耳图娜镶嵌地块 Fortuna Tessera 和伊茨帕帕洛特莉镶嵌地块 Itzpapalotl Tessera 在平原东北部还发现了一个小型镶嵌地块 火山结构 编辑 雪姑娘平原上最显著的火山形态是冕状物和盾状火山 其密度远远超过邻近的洛乌希平原 冕状物 拉丁语 Corona 是一种直径数百公里的环形结构 它的形成 可能是岩浆上升 推动地壳形成穹丘 之后熔岩冷却并从侧面流失 造成穹丘中心向内塌陷 产生形状类似皇冠的冕状物 在雪姑娘平原 沿西南边界分布着4座冕状物 从东到西分别是 直径350公里的波摩娜冕状物 拉丁语 Pomona Corona 400公里的阿纳希特冕状物 Anahit Corona 450公里的芭楚埃冕状物 Bachue Corona 以及位于雪姑娘平原与洛乌希平原交界处的直径200公里的马斯列尼查冕状物 Maslenitsa Corona 雪姑娘平原上最大的火山是位于西南边缘的拉恩潘特山 Renpet Mons 靠近平原中部的是拉卡山 Laka Mons 而娑罗室伐底山 Sarasvati Mons 则接近伊师塔高地边界 这些火山显然与这里的主地质构造不相关 且随机分布于地表之上 从这些火山流出的熔岩流长达150 250公里 沿平原南部边缘一直流淌到另一覆盖着凝固熔岩 赫罗哈熔岩流 Heloha Fluctus 长度375公里 的地区 此外 该平原的火山附近还遍布着蜿蜒的槽沟 熔岩通道 撞击坑 编辑 在金星北纬75度以北地区 已发现了23个撞击坑 该数字是通过计算 麦哲伦 拍摄的雷达图像得出的 它拍摄了90 的雪姑娘平原和2 3的洛乌希平原 这些相片的分辨率约120米 可检测出直径最小为2 9公里的陨石坑 23个撞击坑中 有16个位于雪姑娘平原 5个在洛乌希平原 两个位于它们之间的边界上 大部分大型撞击坑都分布在雪姑娘平原 拉格勒夫撞击坑 直径59 8公里 达什科娃撞击坑 52 3公里 沃尔科娃撞击坑 46 9公里 这些撞击坑大多数周围布满了抛出物 有些后来被抛出物堆积覆盖 雪姑娘平原上的撞击坑 像金星其它地区的一样 也都是随机分布在地表上的 文献书籍 编辑Hurwitz D M Head J W 雪姑娘平原四周地质图 V 1 金星 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探究地图 3178 比例尺 1 5 000 000 USGS 2012 2013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10 Burba G A 金星 俄语拼写名 Laboratoriya sravnitelnoj planetologii GEOHI 2005 05 2013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10 参考资料 编辑Karta severnoj polyarnoj oblasti Venery 75 90 na sajte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1 5 Mb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arta vysot s bolshim ohvatom 55 90 1 7 Mb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雪姑娘平原 行星地名命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 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 WGPSN 2008 12 30 2013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1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雪姑娘平原 amp oldid 7295567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