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奢安之亂

奢安之亂彝族稱為阿哲起兵[1],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是指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到崇祯三年(1630年)間彝族抗明的起事。由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四川永宁及贵州水西一帶起事,波及黔川全省,最終由朱燮元平定。

奢安之亂
日期1621年–1630年
地点
结果 明军勝利
参战方

四川、貴州一帶的土司

大明
指挥官与领导者
奢崇明 
安邦彦 
安位 
宋萬化 
宋嗣殷 
朱燮元
王三善 
兵力
30万 45万

經過

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明廷因與后金戰爭吃紧,命令水西、永宁二土司征兵赴辽东作战。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调集兵马2万至重庆,但明廷拒不发放军饷军粮,並扣除饷银。四川巡抚徐可求又指责奢崇明所调之兵大都老弱病残,毫无战斗力,要求遣回永宁重新征调。九月十七日,奢崇明遂举兵反叛明朝,率領麾下永宁军攻占重庆,杀徐可求,李繼周駱日升及其它官员相繼被害,總兵黃守魁、王守忠殉職,后叛军又分兵攻占合江、纳溪,遵义等重镇[2],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

之后,奢崇明、奢寅率军数万分道向成都进发,先后攻陷富顺、内江、资阳、简州(今四川简阳)、新都、龙泉(今四川成都东南附近)。十月十八日,叛军包围成都。时成都守兵只有2000人,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急调石柱宣慰司(治所在今重庆石柱)、龙安府(治所在今四川平武)等地明军入援,同巡按御史薛溥政等分门固守。明廷升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入川平叛。石柱宣慰使秦良玉遣弟民屏,侄翼明等率士卒4000人进驻南坪关(今四川南川西南),扼住叛军归路,又分兵守忠州(今重庆忠县)。秦良玉自统精兵6000沿江西上。贵州巡抚李标派总兵张彦芳、都司许成名、黄运清等援救四川。从十月至十二月,大小百余战,明军消灭叛军1万余,先后收复遵义、绥阳、湄潭、桐梓、乌江(今均属贵州)等地。此时水西土司安尧臣死,其子安位年幼,由安位寡母奢社辉(奢崇明之妹)摄政。安位的族叔安邦彦得知奢崇明起事,便占据了水西,举兵响应,之后发兵占领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水东土司宋万化亦起事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3]。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九日,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又遣部将设伏诈降,诱崇明至城下,再败叛军,成都解围。明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资阳、内江、简州、泸州等40余州县,奢崇明父子退往永宁。二月,安宋两氏为主的10万叛军围攻贵阳,巡撫李橒堅守,围城逾十月,城中军民男女數萬,饿死几尽,40万人最后仅存2万余人[1]。三月,降将罗乾象率明军收复江安,四月,秦良玉、谭大孝等率明军击败1万余叛军于牛头镇,遂克新都,叛军退守重庆[4][1]。五月二十三日,明军进逼重庆,秦良玉与秦民屏夺取二郎关,总兵杜文焕破佛图关。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亦击退奢寅所遣周鼎援军数万,歼敌1万余。二十八日,明军收复重庆,杀死樊龙和张彤。此后,双方屡战于建武、长宁、珙县、宜宾、遵义一带,互有胜负。天启三年(1623年)春,贵州巡抚王三善率明军解贵阳之围,安邦彦率部撤回水西,与奢崇明的永宁军合流,兩軍借助川黔边界地形,屡屡取胜,並使明军王三善与與有西南第一武将之称的总兵鲁钦双双战死[1]。之后朱燮元吸取了“我以分,贼以合”因而未能彻底平叛的教训,决定集中兵力,直捣永宁。明军设疑兵于纳溪,佯为进攻,而暗中集中主力于长宁,进兵永宁,明军与石柱土兵连战皆捷。四月,明军攻克永宁。五月,明军攻克蔺州(今四川古蔺)。崇明父子率余部败退水西龙场(位于四川叙永东南,今属贵州),联合安邦彦,分兵再犯永宁、遵义,被四川明军击退。四川总兵官李维新、监军副使李仙品、佥事监军刘可训等,统率各将,分5路进兵龙场,擒获奢崇明妻安氏、弟奢崇辉及叛军大学士、经略、丞相、总督等文官武将多人,斩首1000余人(一说1万余人),奢崇明父子俱受伤而逃,明廷令废永宁宣抚司,设道府治理其地。至此,明军共击毙叛军2.79万余人,俘获1.26万余人,招降头目134名。明军阵亡2688人,伤者194人。其后,崇明父子长期客居水西,依附于安邦彦。

天启六年(1626年),奢寅被部下杀死。崇祯元年(1628年),明廷启用在成都保卫战中立下首功的朱燮元,总督贵、湖、云、川、广五省军务[5]。朱燮元令云南明军下乌撤,遏乌撤安效良援奢安之兵。四川明军出永宁、毕节,扼其交通四裔之路。朱燮元亲率明军主力驻陆广,逼大方[6]。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明军将领许成名收复赤水卫。八月,奢崇明号「大梁王」,安邦彦号「四裔大长老」,合兵10余万进攻赤水和永宁。朱燮元侦知,令守将佯败,诱敌深入。估计叛军已抵达永宁后,明军分林兆鼎从三岔入,王国桢从陆广入,刘养鲲从遵义入。安邦彦欲先破永宁,再回师迎击林兆鼎等军。四川总兵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由水宁出击安邦彦失利,退入城中,安邦彦占据五峰山桃红坝。侯良柱、刘可训出击桃红坝,大败叛军,斩杀1万余人,安邦彦奔据山巅,据险固守。侯良柱,许成名等出敌不意,乘雾进捣其寨,安邦彦仓皇接战,败逃鹅项岭,又被侯良柱追败,死数万人。其后明军李仕奇部奉朱燮元令,伏击叛军于簸箩所红土川,明军趁机将其包围,大破叛军,奢崇明、安邦彦被杀,叛军头目被明军击毙143人。此时,叛军只剩安位依然盘踞水西。朱燮元认为叛军已基本剿灭,不愿再用兵,但安位年幼被人挟持,叛军依然负险顽扰[7]。崇祯三年(1630年),朱燮元因水西山深林密,深入难出,乃扼其要害,四面迭攻,使其乏粮坐困。于是明军封锁水西周围100余里,或斩樵牧,或焚积聚,100余天后,安位感到难以支撑,乞降,至此奢安之乱终于平定[8]

崇祯十年(1637年),安位死,朱燮元建议“分水西之壤,授诸渠长及有功汉人,咸俾世守”,至此,“西南遂底定焉”。

影響

平息奢安之乱的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仅天启六年一年,明廷不得不将辽东战事的支出由770万两减少到680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400万两增加到500万两[1]。此外,由于滇南阿迷州彝族土司普名声在从征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因此又为崇祯四年(1631年)爆发的沙定洲之乱[9]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2012-12-03]. (原始内容于2012-10-05). 
  2.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時以邊事急,徵四方兵,崇明遂上疏請提兵三萬赴援,遣其將樊龍、樊虎以兵至重慶。四川巡撫徐可求點核,汰其老弱發餉,餉復弗繼,龍等遂鼓眾反。龍走馬舞槊,直刺可求,可求死,遂一擁而上,道臣孫好古、駱日升、李繼周,知府章文炳,同知王世科、熊嗣先,推官王三宅,知縣段高選,總兵黃守魁、王守忠,參將萬金、王登爵等皆死之。原任鞏昌同知董盡倫聞變,帥眾入城殺賊,遇伏死。募兵科臣明時舉、臺臣李達、通判王天運俱負傷踰牆遁。時土兵數千,列江岸,城內礮震,城外應之。賊遂據重慶,分兵一扼夔州水口,一踞綦江、遵義,一踞瀘州,一截川西棧道,全蜀震動。”
  3.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貴州水西土目安邦彥叛。邦彥,安堯臣別枝也。安堯臣冒隴姓,並隴地,受撫,得襲兄強臣世職。堯臣死,妻奢社輝、子安位幼,邦彥挾之反。時四十八馬頭與頭目安邦俊、魯連、安若山、陳其愚、陳萬典等,蠭起和之。”
  4.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三月,羅乾象復江安。”
  5.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懷宗崇禎元年秋九月,詔起朱燮元仍總督貴、湖、雲、川、廣五省軍務。”
  6.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二年夏六月初,大方東倚播,北倚藺,相為犄角。後播、藺既平,賊惟恃烏撒為援,而畢節為四裔交通處。先是,王三善由貴陽陸廣入大方。陸廣至大方,百七十里,皆玀鬼巢窟,前可衝我,後可包我,左右可衝擊我,三善卒以失地利陷。天啟間,燮元建議滇兵出霑益,遏安效良應援,而別布天生橋、尋甸等,以絕其走。蜀兵臨畢節,扼其交通四裔之路,而別出龍場巖後,以奪其險。黔兵由普定渡思臘河,逕趨彥巢,而陸廣、鴨池搗其虛,粵西出泗城,分兵策應,然後帥大軍由遵義鼓行而前。尋以憂去,未及用。總督閔夢得繼之,亦以貴州抵大方路險,而賊惟恃畢節一路外通,用兵宜從永寧始。自永寧而普市,而摩泥,而赤水,百五十里皆坦途。赤水有城郭可憑而守,宜結營於此。漸進漸逼四十里為白巖,六十里為層臺,又六十里為畢節。畢節至大方不及六十里,賊必並力來御,須以重兵扼之,斷其四走之路。然後遵義、貴陽克期並進,亦不果用。至是,燮元再蒞黔,乃激滇兵下烏撒,蜀兵出永寧、畢節,扼各路要害,而親帥大軍駐陸廣,逼大方。”
  7.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八月,奢崇明號大梁王,安邦彥號四裔大長老,歹費、小阿、烏繼、阿鮮怯等各號元帥,悉力趨永寧,先犯赤水,諜知之。燮元授意守將許成名佯北,誘賊深入,度賊已抵永寧,分遣林兆鼎從三岔入,王國禎從陸廣入,劉養鯤從遵義入,邦彥分兵四應,力不支,羅乾象復以奇兵繞出其背,急擊之,賊大驚潰。崇明、邦彥等皆被創,漢兵斬其首獻,燮元不欲窮兵,乃移檄安位赦其罪,許其歸附。而位豎子不能自決,其群下復謀合潰兵拒我。”
  8.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69):“燮元乃大會諸將曰:『水西多山險,叢箐篁,蠻煙棘雨,莫辨晝夜,深入難出,以此多敗。當與諸君扼其要害,四面迭攻,漸次蕩除,使賊乏糧,將自斃。』於是焚蒙翳,剔巖穴,截溪流,發勁卒,馳騁百餘里,或斬樵牧,或焚積聚,暮還歸屯。賊益不能測,凡百餘日,所得首功萬餘級,生口數萬。每得嚮導,輒發窖粟就食,而賊饑甚。劉養鯤遣其客入大方,燒其宮室,懸榜而出。安位大恐,乞降。”
  9. ^ 清初吴三桂西南改土归流原因新探. [2012-12-03]. (原始内容于2019-05-19). 

奢安之亂, 彝族稱為阿哲起兵, 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 是指明朝天啟元年, 1621年, 到崇祯三年, 1630年, 間彝族抗明的起事, 由彝族土司奢崇明, 安邦彦在四川永宁及贵州水西一帶起事, 波及黔川全省, 最終由朱燮元平定, 日期1621年, 1630年地点四川, 貴州结果明军勝利参战方四川, 貴州一帶的土司, 水西土司, 水東土司大明指挥官与领导者奢崇明, 安邦彦, 安位, 宋萬化, 宋嗣殷, 朱燮元王三善, 兵力30万45万經過, 编辑天启元年, 1621年, 九月, 明廷因與后金戰爭吃紧, 命令水西, 永. 奢安之亂 彝族稱為阿哲起兵 1 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 是指明朝天啟元年 1621年 到崇祯三年 1630年 間彝族抗明的起事 由彝族土司奢崇明 安邦彦在四川永宁及贵州水西一帶起事 波及黔川全省 最終由朱燮元平定 奢安之亂日期1621年 1630年地点四川 貴州结果明军勝利参战方四川 貴州一帶的土司 水西土司 水東土司大明指挥官与领导者奢崇明 安邦彦 安位 宋萬化 宋嗣殷 朱燮元王三善 兵力30万45万經過 编辑天启元年 1621年 九月 明廷因與后金戰爭吃紧 命令水西 永宁二土司征兵赴辽东作战 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调集兵马2万至重庆 但明廷拒不发放军饷军粮 並扣除饷银 四川巡抚徐可求又指责奢崇明所调之兵大都老弱病残 毫无战斗力 要求遣回永宁重新征调 九月十七日 奢崇明遂举兵反叛明朝 率領麾下永宁军攻占重庆 杀徐可求 李繼周 駱日升及其它官员相繼被害 總兵黃守魁 王守忠殉職 后叛军又分兵攻占合江 纳溪 遵义等重镇 2 建国号 大梁 设丞相 五府等官 之后 奢崇明 奢寅率军数万分道向成都进发 先后攻陷富顺 内江 资阳 简州 今四川简阳 新都 龙泉 今四川成都东南附近 十月十八日 叛军包围成都 时成都守兵只有2000人 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急调石柱宣慰司 治所在今重庆石柱 龙安府 治所在今四川平武 等地明军入援 同巡按御史薛溥政等分门固守 明廷升朱燮元为四川巡抚 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 入川平叛 石柱宣慰使秦良玉遣弟民屏 侄翼明等率士卒4000人进驻南坪关 今四川南川西南 扼住叛军归路 又分兵守忠州 今重庆忠县 秦良玉自统精兵6000沿江西上 贵州巡抚李标派总兵张彦芳 都司许成名 黄运清等援救四川 从十月至十二月 大小百余战 明军消灭叛军1万余 先后收复遵义 绥阳 湄潭 桐梓 乌江 今均属贵州 等地 此时水西土司安尧臣死 其子安位年幼 由安位寡母奢社辉 奢崇明之妹 摄政 安位的族叔安邦彦得知奢崇明起事 便占据了水西 举兵响应 之后发兵占领了毕节 安顺 沾益等地 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 水东土司宋万化亦起事自称 罗甸王 占据龙里 3 天启二年 1622年 正月二十九日 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 又遣部将设伏诈降 诱崇明至城下 再败叛军 成都解围 明军乘胜追击 先后收复资阳 内江 简州 泸州等40余州县 奢崇明父子退往永宁 二月 安宋两氏为主的10万叛军围攻贵阳 巡撫李橒堅守 围城逾十月 城中军民男女數萬 饿死几尽 40万人最后仅存2万余人 1 三月 降将罗乾象率明军收复江安 四月 秦良玉 谭大孝等率明军击败1万余叛军于牛头镇 遂克新都 叛军退守重庆 4 1 五月二十三日 明军进逼重庆 秦良玉与秦民屏夺取二郎关 总兵杜文焕破佛图关 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亦击退奢寅所遣周鼎援军数万 歼敌1万余 二十八日 明军收复重庆 杀死樊龙和张彤 此后 双方屡战于建武 长宁 珙县 宜宾 遵义一带 互有胜负 天启三年 1623年 春 贵州巡抚王三善率明军解贵阳之围 安邦彦率部撤回水西 与奢崇明的永宁军合流 兩軍借助川黔边界地形 屡屡取胜 並使明军王三善与與有西南第一武将之称的总兵鲁钦双双战死 1 之后朱燮元吸取了 我以分 贼以合 因而未能彻底平叛的教训 决定集中兵力 直捣永宁 明军设疑兵于纳溪 佯为进攻 而暗中集中主力于长宁 进兵永宁 明军与石柱土兵连战皆捷 四月 明军攻克永宁 五月 明军攻克蔺州 今四川古蔺 崇明父子率余部败退水西龙场 位于四川叙永东南 今属贵州 联合安邦彦 分兵再犯永宁 遵义 被四川明军击退 四川总兵官李维新 监军副使李仙品 佥事监军刘可训等 统率各将 分5路进兵龙场 擒获奢崇明妻安氏 弟奢崇辉及叛军大学士 经略 丞相 总督等文官武将多人 斩首1000余人 一说1万余人 奢崇明父子俱受伤而逃 明廷令废永宁宣抚司 设道府治理其地 至此 明军共击毙叛军2 79万余人 俘获1 26万余人 招降头目134名 明军阵亡2688人 伤者194人 其后 崇明父子长期客居水西 依附于安邦彦 天启六年 1626年 奢寅被部下杀死 崇祯元年 1628年 明廷启用在成都保卫战中立下首功的朱燮元 总督贵 湖 云 川 广五省军务 5 朱燮元令云南明军下乌撤 遏乌撤安效良援奢安之兵 四川明军出永宁 毕节 扼其交通四裔之路 朱燮元亲率明军主力驻陆广 逼大方 6 崇祯二年 1629年 四月 明军将领许成名收复赤水卫 八月 奢崇明号 大梁王 安邦彦号 四裔大长老 合兵10余万进攻赤水和永宁 朱燮元侦知 令守将佯败 诱敌深入 估计叛军已抵达永宁后 明军分林兆鼎从三岔入 王国桢从陆广入 刘养鲲从遵义入 安邦彦欲先破永宁 再回师迎击林兆鼎等军 四川总兵侯良柱 兵备副使刘可训由水宁出击安邦彦失利 退入城中 安邦彦占据五峰山桃红坝 侯良柱 刘可训出击桃红坝 大败叛军 斩杀1万余人 安邦彦奔据山巅 据险固守 侯良柱 许成名等出敌不意 乘雾进捣其寨 安邦彦仓皇接战 败逃鹅项岭 又被侯良柱追败 死数万人 其后明军李仕奇部奉朱燮元令 伏击叛军于簸箩所红土川 明军趁机将其包围 大破叛军 奢崇明 安邦彦被杀 叛军头目被明军击毙143人 此时 叛军只剩安位依然盘踞水西 朱燮元认为叛军已基本剿灭 不愿再用兵 但安位年幼被人挟持 叛军依然负险顽扰 7 崇祯三年 1630年 朱燮元因水西山深林密 深入难出 乃扼其要害 四面迭攻 使其乏粮坐困 于是明军封锁水西周围100余里 或斩樵牧 或焚积聚 100余天后 安位感到难以支撑 乞降 至此奢安之乱终于平定 8 崇祯十年 1637年 安位死 朱燮元建议 分水西之壤 授诸渠长及有功汉人 咸俾世守 至此 西南遂底定焉 影響 编辑平息奢安之乱的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仅天启六年一年 明廷不得不将辽东战事的支出由770万两减少到680万两 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400万两增加到500万两 1 此外 由于滇南阿迷州彝族土司普名声在从征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 因此又为崇祯四年 1631年 爆发的沙定洲之乱 9 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 西南奢安之乱 2012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05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時以邊事急 徵四方兵 崇明遂上疏請提兵三萬赴援 遣其將樊龍 樊虎以兵至重慶 四川巡撫徐可求點核 汰其老弱發餉 餉復弗繼 龍等遂鼓眾反 龍走馬舞槊 直刺可求 可求死 遂一擁而上 道臣孫好古 駱日升 李繼周 知府章文炳 同知王世科 熊嗣先 推官王三宅 知縣段高選 總兵黃守魁 王守忠 參將萬金 王登爵等皆死之 原任鞏昌同知董盡倫聞變 帥眾入城殺賊 遇伏死 募兵科臣明時舉 臺臣李達 通判王天運俱負傷踰牆遁 時土兵數千 列江岸 城內礮震 城外應之 賊遂據重慶 分兵一扼夔州水口 一踞綦江 遵義 一踞瀘州 一截川西棧道 全蜀震動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貴州水西土目安邦彥叛 邦彥 安堯臣別枝也 安堯臣冒隴姓 並隴地 受撫 得襲兄強臣世職 堯臣死 妻奢社輝 子安位幼 邦彥挾之反 時四十八馬頭與頭目安邦俊 魯連 安若山 陳其愚 陳萬典等 蠭起和之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三月 羅乾象復江安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懷宗崇禎元年秋九月 詔起朱燮元仍總督貴 湖 雲 川 廣五省軍務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二年夏六月初 大方東倚播 北倚藺 相為犄角 後播 藺既平 賊惟恃烏撒為援 而畢節為四裔交通處 先是 王三善由貴陽陸廣入大方 陸廣至大方 百七十里 皆玀鬼巢窟 前可衝我 後可包我 左右可衝擊我 三善卒以失地利陷 天啟間 燮元建議滇兵出霑益 遏安效良應援 而別布天生橋 尋甸等 以絕其走 蜀兵臨畢節 扼其交通四裔之路 而別出龍場巖後 以奪其險 黔兵由普定渡思臘河 逕趨彥巢 而陸廣 鴨池搗其虛 粵西出泗城 分兵策應 然後帥大軍由遵義鼓行而前 尋以憂去 未及用 總督閔夢得繼之 亦以貴州抵大方路險 而賊惟恃畢節一路外通 用兵宜從永寧始 自永寧而普市 而摩泥 而赤水 百五十里皆坦途 赤水有城郭可憑而守 宜結營於此 漸進漸逼四十里為白巖 六十里為層臺 又六十里為畢節 畢節至大方不及六十里 賊必並力來御 須以重兵扼之 斷其四走之路 然後遵義 貴陽克期並進 亦不果用 至是 燮元再蒞黔 乃激滇兵下烏撒 蜀兵出永寧 畢節 扼各路要害 而親帥大軍駐陸廣 逼大方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八月 奢崇明號大梁王 安邦彥號四裔大長老 歹費 小阿 烏繼 阿鮮怯等各號元帥 悉力趨永寧 先犯赤水 諜知之 燮元授意守將許成名佯北 誘賊深入 度賊已抵永寧 分遣林兆鼎從三岔入 王國禎從陸廣入 劉養鯤從遵義入 邦彥分兵四應 力不支 羅乾象復以奇兵繞出其背 急擊之 賊大驚潰 崇明 邦彥等皆被創 漢兵斬其首獻 燮元不欲窮兵 乃移檄安位赦其罪 許其歸附 而位豎子不能自決 其群下復謀合潰兵拒我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卷69 燮元乃大會諸將曰 水西多山險 叢箐篁 蠻煙棘雨 莫辨晝夜 深入難出 以此多敗 當與諸君扼其要害 四面迭攻 漸次蕩除 使賊乏糧 將自斃 於是焚蒙翳 剔巖穴 截溪流 發勁卒 馳騁百餘里 或斬樵牧 或焚積聚 暮還歸屯 賊益不能測 凡百餘日 所得首功萬餘級 生口數萬 每得嚮導 輒發窖粟就食 而賊饑甚 劉養鯤遣其客入大方 燒其宮室 懸榜而出 安位大恐 乞降 清初吴三桂西南改土归流原因新探 2012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奢安之亂 amp oldid 7111046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