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铭印

铭印(英語:imprinting),又稱印記印跡印隨印痕。在行为生物学中指的是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模式:通常在一段比较短的,由基因决定的时期里(敏感时期),环境的刺激会被长久地植入个体的行为中,后来看来就好像先天习得的一样。本能理论认为,铭印是透过学习,而掌握了钥匙刺激而形成的现象。

很小的绿头鸭幼崽跟着它们的母亲

後代銘印

後代銘印(Filial imprinting)讓幼體學會辨認母親。某些生物出生以后会紧跟着它第一眼见到的较大的可移动的物体而走。印痕作用一旦发生,就很难改变。由于生物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物体通常是其母亲,所以生物的这种行为可以使得生物幼体出生后不易认错它们的母亲,从而得到母亲的保护。如果生物幼体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母亲,它可以跟随任何较大的物体移动,甚至是非生命的物体。

性銘印

性銘印(sexual imprinting)讓個體學會辨認潛在交配對象。

特征

  • 奖惩在铭印过程中并不重要。因此铭印与条件反射不同。
  • 铭印只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敏感时期)发生。不能被重复。敏感时期多长,还有在什么时期发生是种属特异的。
  • 铭印不会磨灭,快速习得而且持续终身;起码通过铭印习得的钥匙刺激是长久有效的。
  • 在铭印发生期间,学习的内容不多,比如对应环境某一特定的物体作特定的反应。
  • 即使在该生命阶段里,习得的行为还未能付诸实践,铭印照样会发生。

歷史

1935年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Zacharias Lorenz)在灰雁身上發現。1950年代大量研究,發現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都有銘印學習。[1]

文獻

  • Paul, Robert A. (1988). Psychoanalysis and the Propinquity Theory of Incest Avoidance. The Journal of Psychohistory 3 (Vol. 15), 255–261.
  • Spain, David H. (1987). The Westermarck–Freud Incest-Theory Debate: An Evaluation and Reformation. Current Anthropology 5 (Vol. 28), 623–635, 643–645.
  • Westermarck, Edvard A. (1921). 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 5th edn. London: Macmillan.

链接

  • Cardoso, SH and Sabbatini, RME. Learning who is your mother. The behavior of imprint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in & Mind Magazine.
  • Nancy T. Burley, a researcher into imprinting in zebra finches
  • Debra Lieberman, John Tooby and Leda Cosmides. "Does morality have a biological basi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factors governing moral sentiments relating to incest."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Proc. R. Soc. Lond. B November 2002. Available online at Citese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 Timothy Johnston. Imprinting as Social Learning. 2020. doi:10.1093/acrefore/9780190236557.013.649. 

铭印,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3月31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条目的主題是動物行為學中的銘印, 关于銘印的其他含义, 請見, 銘印, 消歧義, 英語, imprinting, 又稱印記, 印跡, 印隨或印痕, 在行为生物学中指的是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模式, 通常在一段比较短的, 由基因决定的时期里, 敏感时期, 环境的刺激会被长久地植入个体的行为中, 后来看来就好像先天习得的一样, 本能理论认为, 是透过学习, 而掌握了钥匙刺激而.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3月31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条目的主題是動物行為學中的銘印 关于銘印的其他含义 請見 銘印 消歧義 铭印 英語 imprinting 又稱印記 印跡 印隨或印痕 在行为生物学中指的是一种不可逆的学习模式 通常在一段比较短的 由基因决定的时期里 敏感时期 环境的刺激会被长久地植入个体的行为中 后来看来就好像先天习得的一样 本能理论认为 铭印是透过学习 而掌握了钥匙刺激而形成的现象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很小的绿头鸭幼崽跟着它们的母亲 目录 1 後代銘印 2 性銘印 3 特征 4 歷史 5 文獻 6 链接後代銘印 编辑後代銘印 Filial imprinting 讓幼體學會辨認母親 某些生物出生以后会紧跟着它第一眼见到的较大的可移动的物体而走 印痕作用一旦发生 就很难改变 由于生物出生后 第一眼看到的物体通常是其母亲 所以生物的这种行为可以使得生物幼体出生后不易认错它们的母亲 从而得到母亲的保护 如果生物幼体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母亲 它可以跟随任何较大的物体移动 甚至是非生命的物体 性銘印 编辑性銘印 sexual imprinting 讓個體學會辨認潛在交配對象 特征 编辑奖惩在铭印过程中并不重要 因此铭印与条件反射不同 铭印只在某一特定的时期 敏感时期 发生 不能被重复 敏感时期多长 还有在什么时期发生是种属特异的 铭印不会磨灭 快速习得而且持续终身 起码通过铭印习得的钥匙刺激是长久有效的 在铭印发生期间 学习的内容不多 比如对应环境某一特定的物体作特定的反应 即使在该生命阶段里 习得的行为还未能付诸实践 铭印照样会发生 歷史 编辑1935年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 洛倫茲 Konrad Zacharias Lorenz 在灰雁身上發現 1950年代大量研究 發現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都有銘印學習 1 文獻 编辑Paul Robert A 1988 Psychoanalysis and the Propinquity Theory of Incest Avoidance The Journal of Psychohistory 3 Vol 15 255 261 Spain David H 1987 The Westermarck Freud Incest Theory Debate An Evaluation and Reformation Current Anthropology 5 Vol 28 623 635 643 645 Westermarck Edvard A 1921 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 5th edn London Macmillan 链接 编辑Cardoso SH and Sabbatini RME Learning who is your mother The behavior of imprinti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in amp Mind Magazine Nancy T Burley a researcher into imprinting in zebra finches Debra Lieberman John Tooby and Leda Cosmides Does morality have a biological basi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factors governing moral sentiments relating to incest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Proc R Soc Lond B November 2002 Available online at Citese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othy Johnston Imprinting as Social Learning 2020 doi 10 1093 acrefore 9780190236557 013 64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铭印 amp oldid 728293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