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逸周书

逸周书》又名《周书》、《周志》、《汲冢周书》,中国先秦史籍。《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于六艺,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別史類。

关于其来历,東漢蔡邕认为《逸周书》的作者是周公[1]。有人认为是在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发自汲冢,但《汉书·艺文志》中已提到《逸周书》,现代学者推断今本《逸周书》是由晋人将汉代流传的《逸周书》同汲冢中出土的《周书》汇编而成[2]。今本10卷,正文70篇,11篇有目无文。该书记录了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景王时代的历史事件。

《汉书·艺文志》称之为周书。谢墉为抱经堂本作序所说,“‘周书’本以总名一代之书,犹之‘商书’、‘夏书’也。”由于《尚书》中已有《周书》,把《汉志》著录的《周书》七十一篇改称《逸周书》,是比较方便的。今传本《逸周书》末有序,列举七十篇标题,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数。蔡邕《明堂月令论》云“《周书》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左传》、《国语》引《周书》多次,其内容在今《尚书》之中;《墨子》《战国策》也引《周书》多次,其内容在今《逸周书》中。《左传》引用《逸周书》时,称“周志”或曰“书”。

注釋

  1. ^ 蔡邕:《月令章句》
  2. ^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认为:“《逸周书》是以春秋早期编成的《周志》为底子,在战国早期由魏国人补充孔子《尚书》不用的材料以及当时流行的兵书等,编为《周书》。刘向整理的《周书》有71篇,晋孔晁为之作注,唐代仅存45篇,唐后又佚3篇。西晋时汲冢出土《周书》,见载于《隋书·经籍志》等,唐后人将剩下的42篇孔注本与汲冢本参并为一,称为《汲冢周书》。明以后,逐渐改称《逸周书》。”

参考

  • 《逸周书汇校集注》 作者:张懋镕、黄怀信、田旭东

外部連結

  • 蔡哲茂:〈金文研究與經典訓讀--以《尚書.君奭》與《逸周書.祭公篇》兩則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逸周书, 又名, 周书, 周志, 汲冢周书, 中国先秦史籍, 汉书, 艺文志, 将之列于六艺, 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別史類, 关于其来历, 東漢蔡邕认为, 的作者是周公, 有人认为是在晋武帝咸宁五年, 279年, 发自汲冢, 汉书, 艺文志, 中已提到, 现代学者推断今本, 是由晋人将汉代流传的, 同汲冢中出土的, 周书, 汇编而成, 今本10卷, 正文70篇, 11篇有目无文, 该书记录了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成王, 康王, 穆王, 厉王和景王时代的历史事件, 汉书, 艺文志, 称之为周书, 谢墉为抱经堂本. 逸周书 又名 周书 周志 汲冢周书 中国先秦史籍 汉书 艺文志 将之列于六艺 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別史類 关于其来历 東漢蔡邕认为 逸周书 的作者是周公 1 有人认为是在晋武帝咸宁五年 279年 发自汲冢 但 汉书 艺文志 中已提到 逸周书 现代学者推断今本 逸周书 是由晋人将汉代流传的 逸周书 同汲冢中出土的 周书 汇编而成 2 今本10卷 正文70篇 11篇有目无文 该书记录了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成王 康王 穆王 厉王和景王时代的历史事件 汉书 艺文志 称之为周书 谢墉为抱经堂本作序所说 周书 本以总名一代之书 犹之 商书 夏书 也 由于 尚书 中已有 周书 把 汉志 著录的 周书 七十一篇改称 逸周书 是比较方便的 今传本 逸周书 末有序 列举七十篇标题 加上序本身 恰合七十一篇之数 蔡邕 明堂月令论 云 周书 七十篇 月令 第五十三 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左传 国语 引 周书 多次 其内容在今 尚书 之中 墨子 战国策 也引 周书 多次 其内容在今 逸周书 中 左传 引用 逸周书 时 称 周志 或曰 书 注釋 编辑 蔡邕 月令章句 罗家湘 逸周书研究 认为 逸周书 是以春秋早期编成的 周志 为底子 在战国早期由魏国人补充孔子 尚书 不用的材料以及当时流行的兵书等 编为 周书 刘向整理的 周书 有71篇 晋孔晁为之作注 唐代仅存45篇 唐后又佚3篇 西晋时汲冢出土 周书 见载于 隋书 经籍志 等 唐后人将剩下的42篇孔注本与汲冢本参并为一 称为 汲冢周书 明以后 逐渐改称 逸周书 参考 编辑 逸周书汇校集注 作者 张懋镕 黄怀信 田旭东外部連結 编辑蔡哲茂 金文研究與經典訓讀 以 尚書 君奭 與 逸周書 祭公篇 兩則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逸周书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逸周书 amp oldid 7561935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