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身體質量指數

身体质量指数(英語:Body Mass Index,简称BMI)又稱凯特莱指数(Quetelet index,/kɛtəˈl/[1]),简称体质指数,是由一个人的质量体重)和身高计算出的一个数值。BMI的定义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千克/平方米为单位表示,由质量(千克)和身高()得出:

身体质量指数
BMI
身体质量指数的函数图像
同义词凯特莱指数(Quetelet index)
MeSHD015992
MedlinePlus007196
LOINC39156-5
,其中w为體重;h为身高。

BMI應用的局限性

医疗单位和统计界都强调了BMI的局限性,這是由於BMI主要反應整體體重,無法區別體重中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包括肌肉、器官),同樣身高體重的人可算出相同的BMI,但其實脂肪量不同[2];因此BMI應為整體營養狀態的指標,以往拿來做為肥胖的指標,是因發現BMI與體脂肪在統計上有高度相關;但在同樣BMI之下,仍會有體脂肪率的差異。此外,BMI也無法確認脂肪組織是分布在腹部或四肢,前者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風險增加高度相關。

成人的BMI

數值的意義如下:

状态 BMI (kg/m2) BMI 準比[註 1]
最低 最高 最低 最高
体重过轻 (严重消瘦 15 0.60
体重过轻 (中度消瘦) 15 16 0.60 0.64
体重过轻 (轻度消瘦) 16 18.5 0.64 0.74
体重正常 18.5 25 0.74 1.0
体重过重 (肥胖前期) 25 30 1.0 1.2
肥胖I级(轻度肥胖) 30 35 1.2 1.4
肥胖II级(中度肥胖) 35 40 1.4 1.6
肥胖III级(严重肥胖) 40 1.6

由於BMI沒有將體脂肪率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例如健身者,由於體重有高比例的肌肉,他的BMI可能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根據1994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的統計數字,59%的男性及49%的女性的BMI都超過25。對於嚴重肥胖(其BMI超過40的人),男性佔2%,而女性則佔4%。其他國家的健康機構亦有各自的統計數值。

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标准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專家評估後認為,東南亞成人的超重指標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各國情况的不同,超重的分界值在22到25間浮動,肥胖的分界值則在26到31間變動[5]。因此,亚洲各国分别制定各自的超重和肥胖分界值。例如在新加坡,超重标准是23以上,肥胖标准是27.5以上[6]。但为统计和相互比较的方便,世界卫生组织任建议各国按世界平均标准的各级划分来上报统计数据[5]

在臺灣,行政院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乃根據其相關研究,於2002年4月公佈臺灣成人肥胖標準:BMI<18.5 為過輕,18.5≦BMI<24 為正常體重,24≦BMI<27 為過重,BMI≧27 即為肥胖[7][8]

在中国大陸官方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所认定的体重腰围的适宜值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为[9]

分类 BMI 腰围(公分
男:<85
女:<80
男:85-95
女:80-90
男:≥95
女:≥90
体重过低 <18.5 —— —— 危险
体重正常 18.5-23.9 —— 危险 高危险
超重 24-27.9 危险 高危險 极高危险
肥胖 ≥28 高危险 极高危险 最極高危险

兒童與青少年的BMI

BMI並不单单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成長中的儿童,我们亦可利用他们的BMI來推算他们是否超重。BMI計算式亦適用於15-20岁的人,但他们的過重及過輕定義方法,就不是用固定的BMI決定。這是因為兒童青少年正處發育期,BMI隨著發育在變動,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這些統計數據,都須先調查族群中健康兒童的BMI分布,從而再根據這個分布,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一般來說,都會採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及其標準差值,再計算出其常態分布的最高5%及最低5%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另一方面,其BMI位於常態分布的85%-95%區段的兒童,會被視為有超重的風險。[10]

肥胖悖論

早期臨床研究觀察顯示,在慢性病患中,BMI較低者的死亡率比BMI較高者來得高。最早是在1999年發現過重與肥胖的透析洗腎患者中較長的存活率[11] 後來也在心血管疾病病患[12][13][14][15]護理之家英语Nursing home care的老邁住民[16]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患[17]中觀察到此現象,這稱為肥胖悖論英语obesity paradox

近年來發現,老年族群亦有此一現象。但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老年族群中所觀察到的BMI低死亡風險較高現象,是因為BMI低其實反映肌肉量比較少的狀況,因此BMI低亦反映肌肉少(或肌肉减少症)的健康風險。[18][19]

備註

  1. ^ “準比”的意思是與標準的比值。BMI prime的定義是實際BMI與標準BMI上限的比值;此表顯示歐美以25為標準BMI上限。[3][4]

参考文献

  1. ^ . www.merriam-webster.com.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英语). 
  2. ^ Yajnik, Chittaranjan S.; Yudkin, John S. .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04-01-10, 363 (9403): 163 [2021-11-13]. ISSN 1474-547X. PMID 14726172. doi:10.1016/S0140-6736(03)1526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3. ^ Bornstein, Marc H. . SAGE Publications. 2018-01-15: 745 [2021-11-13]. ISBN 978-1-5063-53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英语). 
  4. ^ Gadzik, James. . Connecticut Medicine. 2006-02, 70 (2): 81–88 [2021-08-07]. ISSN 0010-6178. PMID 16768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5. ^ 5.0 5.1 BMI classification. WHO. [2009-04-04]. (原始内容于2009-04-18) (英语). 
  6. ^ . 2005-03-16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0) (英语). 
  7. ^ 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出爐 - 行政院衛生署. [2013-03-01]. [永久失效連結]
  8. ^ . 行政院衛生署.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8). 
  9.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08-09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中文(简体)). 
  10. ^ Wang, Youfa. Capter 2. Use of Percentiles and Z-Scores in Anthropometry. In Handbook of Anthropometry. New York: Springer. 2012: 29. ISBN 978-1-4419-1787-4. 
  11. ^ Schmidt, Darren S.; Salahudeen, Abdulla K. . Seminars in Dialysis. 2007-11, 20 (6): 486–492 [2021-11-13]. ISSN 0894-0959. PMID 17991192. doi:10.1111/j.1525-139X.2007.00349.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12. ^ Kalantar-Zadeh, Kamyar; Block, Gladys; Horwich, Tamara; Fonarow, Gregg C.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4-04-21, 43 (8): 1439–1444 [2021-11-13]. ISSN 0735-1097. PMID 15093881. doi:10.1016/j.jacc.2003.11.0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13. ^ Sharma, Abhishek; Lavie, Carl J.; Borer, Jeffrey S.; Vallakati, Ajay; Goel, Sunny; Lopez-Jimenez, Francisco; Arbab-Zadeh, Armin; Mukherjee, Debabrata; Lazar, Jason M.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05-15, 115 (10): 1428–1434 [2021-11-13]. ISSN 1879-1913. PMID 25772740. doi:10.1016/j.amjcard.2015.0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14. ^ Wang, L.; Liu, W.; He, X.; Chen, Y.; Lu, J.; Liu, K.; Cao, K.; Yin, P.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5). 2016-02, 40 (2): 220–228 [2021-11-13]. ISSN 1476-5497. PMID 26338077. doi:10.1038/ijo.2015.1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15. ^ Niedziela, Jacek; Hudzik, Bartosz; Niedziela, Natalia; Gąsior, Mariusz; Gierlotka, Marek; Wasilewski, Jarosław; Myrda, Krzysztof; Lekston, Andrzej; Poloński, Lech. The obesity paradox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meta-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11, 29 (11): 801–812. ISSN 0393-2990. PMC 4220102 . PMID 25354991. doi:10.1007/s10654-014-9961-9 (英语). 
  16. ^ Veronese, N.; Cereda, E.; Solmi, M.; Fowler, S. A.; Manzato, E.; Maggi, S.; Manu, P.; Abe, E.; Hayashi, K. . Obesity Reviews: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2015-11, 16 (11): 1001–1015 [2021-11-13]. ISSN 1467-789X. PMID 26252230. doi:10.1111/obr.12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17. ^ Cao, Chao; Wang, Ran; Wang, Jianmiao; Bunjhoo, Hansvin; Xu, Yongjian; Xiong, Weining. Simpson, Colin , 编. Body 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2-08-24, 7 (8): e43892. ISSN 1932-6203. PMC 3427325 . PMID 22937118. doi:10.1371/journal.pone.0043892 (英语). 
  18. ^ Chuang, Shao-Yuan; Hsu, Yueh-Ying; Chen, Rosalind Chia-Yu; Liu, Wen-Ling; Pan, Wen-Harn. .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2016-08, 71 (8): 1049–1055 [2021-11-13]. ISSN 1758-535X. PMID 26590913. doi:10.1093/gerona/glv1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19. ^ 龔善美、郭敏政. . 常春月刊|聯合新聞網. 2016-01-06 [2016-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外部連結

  • (繁體中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 線上BMI 測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身高體重指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在线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器
  • (英文)growth chart 美國兒童成長比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美國兒童BMI計算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The BMI-calculat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身體質量指數,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关于bmi的其他意思, 请见, 身体质量指数, 英語, 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 又稱凯特莱指数, quetelet, index, 简称体质指数, 是由一个人的质量, 体重, 和身高计算出的一个数值, bmi的定义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以千克, 平方米为单位表示, 由质量, 千克, 和身高, 得出, 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函数图像同义词凯特莱指数,.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关于BMI的其他意思 请见 BMI 身体质量指数 英語 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 又稱凯特莱指数 Quetelet index k ɛ t e ˈ l eɪ 1 简称体质指数 是由一个人的质量 体重 和身高计算出的一个数值 BMI的定义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以千克 平方米为单位表示 由质量 千克 和身高 米 得出 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函数图像同义词凯特莱指数 Quetelet index MeSHD015992MedlinePlus007196LOINC39156 5 BMI w h 2 displaystyle mbox BMI frac w h 2 其中w为體重 h为身高 目录 1 BMI應用的局限性 2 成人的BMI 2 1 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标准 3 兒童與青少年的BMI 4 肥胖悖論 5 備註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連結BMI應用的局限性 编辑医疗单位和统计界都强调了BMI的局限性 這是由於BMI主要反應整體體重 無法區別體重中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 包括肌肉 器官 同樣身高體重的人可算出相同的BMI 但其實脂肪量不同 2 因此BMI應為整體營養狀態的指標 以往拿來做為肥胖的指標 是因發現BMI與體脂肪在統計上有高度相關 但在同樣BMI之下 仍會有體脂肪率的差異 此外 BMI也無法確認脂肪組織是分布在腹部或四肢 前者與心臟病 高血壓 糖尿病風險增加高度相關 成人的BMI 编辑數值的意義如下 状态 BMI kg m2 BMI 準比 註 1 最低 最高 最低 最高体重过轻 严重消瘦 15 0 60体重过轻 中度消瘦 15 16 0 60 0 64体重过轻 轻度消瘦 16 18 5 0 64 0 74体重正常 18 5 25 0 74 1 0体重过重 肥胖前期 25 30 1 0 1 2肥胖I级 轻度肥胖 30 35 1 2 1 4肥胖II级 中度肥胖 35 40 1 4 1 6肥胖III级 严重肥胖 40 1 6由於BMI沒有將體脂肪率計算在內 所以一個BMI超重的人 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 例如健身者 由於體重有高比例的肌肉 他的BMI可能會超過30 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 那就不需要減重 根據1994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的統計數字 59 的男性及49 的女性的BMI都超過25 對於嚴重肥胖 其BMI超過40的人 男性佔2 而女性則佔4 其他國家的健康機構亦有各自的統計數值 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标准 编辑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專家評估後認為 東南亞成人的超重指標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根據各國情况的不同 超重的分界值在22到25間浮動 肥胖的分界值則在26到31間變動 5 因此 亚洲各国分别制定各自的超重和肥胖分界值 例如在新加坡 超重标准是23以上 肥胖标准是27 5以上 6 但为统计和相互比较的方便 世界卫生组织任建议各国按世界平均标准的各级划分来上报统计数据 5 在臺灣 行政院衛生署 今衛生福利部 乃根據其相關研究 於2002年4月公佈臺灣成人肥胖標準 BMI 18 5 為過輕 18 5 BMI 24 為正常體重 24 BMI 27 為過重 BMI 27 即為肥胖 7 8 在中国大陸官方发布的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所认定的体重腰围的适宜值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为 9 分类 BMI 腰围 公分 男 lt 85 女 lt 80 男 85 95 女 80 90 男 95 女 90体重过低 lt 18 5 危险体重正常 18 5 23 9 危险 高危险超重 24 27 9 危险 高危險 极高危险肥胖 28 高危险 极高危险 最極高危险相关疾病指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等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兒童與青少年的BMI 编辑BMI並不单单適用於成年人 對於成長中的儿童 我们亦可利用他们的BMI來推算他们是否超重 BMI計算式亦適用於15 20岁的人 但他们的過重及過輕定義方法 就不是用固定的BMI決定 這是因為兒童青少年正處發育期 BMI隨著發育在變動 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 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 這些統計數據 都須先調查族群中健康兒童的BMI分布 從而再根據這個分布 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 一般來說 都會採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及其標準差值 再計算出其常態分布的最高5 及最低5 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 另一方面 其BMI位於常態分布的85 95 區段的兒童 會被視為有超重的風險 10 肥胖悖論 编辑早期臨床研究觀察顯示 在慢性病患中 BMI較低者的死亡率比BMI較高者來得高 最早是在1999年發現過重與肥胖的透析洗腎患者中較長的存活率 11 後來也在心血管疾病病患 12 13 14 15 護理之家 英语 Nursing home care 的老邁住民 16 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病患 17 中觀察到此現象 這稱為肥胖悖論 英语 obesity paradox 近年來發現 老年族群亦有此一現象 但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 老年族群中所觀察到的BMI低死亡風險較高現象 是因為BMI低其實反映肌肉量比較少的狀況 因此BMI低亦反映肌肉少 或肌肉减少症 的健康風險 18 19 備註 编辑 準比 的意思是與標準的比值 BMI prime的定義是實際BMI與標準BMI上限的比值 此表顯示歐美以25為標準BMI上限 3 4 参考文献 编辑 Medical Definition of QUETELET www merriam webster com 2021 11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06 英语 Yajnik Chittaranjan S Yudkin John S The Y Y paradox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04 01 10 363 9403 163 2021 11 13 ISSN 1474 547X PMID 14726172 doi 10 1016 S0140 6736 03 15269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8 Bornstein Marc H The SAGE Encyclopedia of Lifespan Human Development SAGE Publications 2018 01 15 745 2021 11 13 ISBN 978 1 5063 5331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3 英语 Gadzik James How much should I weigh Quetelet s equation upper weight limits and BMI prime Connecticut Medicine 2006 02 70 2 81 88 2021 08 07 ISSN 0010 6178 PMID 16768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3 5 0 5 1 BMI classification WHO 2009 04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8 英语 REVISION OF BODY MASS INDEX BMI CUT OFFS IN SINGAPORE 2005 03 16 2009 04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3 30 英语 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出爐 行政院衛生署 2013 03 01 永久失效連結 掌握BMI 健康向前邁 行政院衛生署 2013 03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28 体重腰围的适宜值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 08 09 2016 08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28 中文 简体 Wang Youfa Capter 2 Use of Percentiles and Z Scores in Anthropometry In Handbook of Anthropometry New York Springer 2012 29 ISBN 978 1 4419 1787 4 Schmidt Darren S Salahudeen Abdulla K Obesity survival paradox still a controversy Seminars in Dialysis 2007 11 20 6 486 492 2021 11 13 ISSN 0894 0959 PMID 17991192 doi 10 1111 j 1525 139X 2007 00349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Kalantar Zadeh Kamyar Block Gladys Horwich Tamara Fonarow Gregg C Reverse epidemiology of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4 04 21 43 8 1439 1444 2021 11 13 ISSN 0735 1097 PMID 15093881 doi 10 1016 j jacc 2003 11 0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7 Sharma Abhishek Lavie Carl J Borer Jeffrey S Vallakati Ajay Goel Sunny Lopez Jimenez Francisco Arbab Zadeh Armin Mukherjee Debabrata Lazar Jason M Meta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to all 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5 05 15 115 10 1428 1434 2021 11 13 ISSN 1879 1913 PMID 25772740 doi 10 1016 j amjcard 2015 02 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19 Wang L Liu W He X Chen Y Lu J Liu K Cao K Yin P Associati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ith patient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eta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5 2016 02 40 2 220 228 2021 11 13 ISSN 1476 5497 PMID 26338077 doi 10 1038 ijo 2015 1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5 Niedziela Jacek Hudzik Bartosz Niedziela Natalia Gasior Mariusz Gierlotka Marek Wasilewski Jaroslaw Myrda Krzysztof Lekston Andrzej Polonski Lech The obesity paradox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meta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 11 29 11 801 812 ISSN 0393 2990 PMC 4220102 PMID 25354991 doi 10 1007 s10654 014 9961 9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PMC格式 link Veronese N Cereda E Solmi M Fowler S A Manzato E Maggi S Manu P Abe E Hayashi K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in older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 meta analysis of 19 538 elderly subjects Obesity Reviews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2015 11 16 11 1001 1015 2021 11 13 ISSN 1467 789X PMID 26252230 doi 10 1111 obr 12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7 Cao Chao Wang Ran Wang Jianmiao Bunjhoo Hansvin Xu Yongjian Xiong Weining Simpson Colin 编 Body 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Meta Analysis PLoS ONE 2012 08 24 7 8 e43892 ISSN 1932 6203 PMC 3427325 PMID 22937118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043892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PMC格式 link Chuang Shao Yuan Hsu Yueh Ying Chen Rosalind Chia Yu Liu Wen Ling Pan Wen Harn Abdominal Obesity and Low Skeletal Muscle Mass Jointly Predict Total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n Elderly Asian Population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2016 08 71 8 1049 1055 2021 11 13 ISSN 1758 535X PMID 26590913 doi 10 1093 gerona glv1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2 龔善美 郭敏政 國衛院 肌肉多 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 常春月刊 聯合新聞網 2016 01 06 2016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8 外部連結 编辑 繁體中文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 線上BMI 測試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 身高體重指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线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器 英文 growth chart 美國兒童成長比照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美國兒童BMI計算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The BMI calculato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 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试行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身體質量指數 amp oldid 732828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