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西龕摩岩造像

西龕摩岩造像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唐、宋。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南龕摩崖造像[3]

水宁寺摩崖造像、西龛摩崖造像、北龛摩崖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四川省巴中市
坐标31°51′14.825″N 106°44′11.580″E / 31.85411806°N 106.73655000°E / 31.85411806; 106.73655000坐标31°51′14.825″N 106°44′11.580″E / 31.85411806°N 106.73655000°E / 31.85411806; 106.73655000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时代隋至宋
编号第五批增补第14项
登录2001年6月25日
保护历史
1980年7月7日: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龛北龛、西龛摩崖造像)

西龕摩崖石刻造像地處巴中市城西1公里的鳳谷山西龕村,現存造像92龕,分布在西龕寺(又名佛爺灣)、流杯池、龍日寺三處,三地各相距約1公里。流杯池岩前有一塊窄長的平地,岩面上偶可見方形榫孔,其前原來可能有寺廟。岩面右下方鑿出一平面,長約7米,高約3米,原來有刻字,左側中下部尚可見「口……口如……」四字殘痕。據《巴中縣誌》載:「『流杯池』,此刻在西龕山右半岩,時代姓名無考,疑即唐元封所題,字大二尺許,亦漸泯滅矣。」,又載:「『古珍岩』,此刻在流杯池上佛龕右岩,亦無時代姓名,字跡漫糊,似亦唐宋筆也。」。今上面二題銘尚存遺蹟,鑿平的石碑尚存。在距第53號龕左側約20米處西龕村的公路旁有一水池,唐名「流杯池」,即古珍岩左下側的一口古井。20世紀80年代,最初對窟龕進行編號時,從山下西龕寺南邊開始,至龍日寺北邊結束,此後發現的龕依次編號,因此。後編的個別編號未按地點順序。因文管所曾對龕號進行過兩次修改,個別龕因舊寫編號未脫落。同時存在兩個號。2000年調查時以文管所1990年編號為准,第01~52號龕位於山下西龕寺後,第53~55號龕、第92號龕位於山腰流杯池,其餘龕位於山頂龍日寺。西龕始鑿於隋代,其中現存的第18、21、22號龕可能為隋代造像,第l0號龕彌勒像有開元三年(715年)造像記,具有斷代意義,第53號龕西方凈土變中的唐代石雕建築雕刻尤其精彩。參考南龕造像時間,結合西龕崖面情況。按開鑿順序,可將西龕現存龕像分為六組[4]

註釋 编辑

  1. ^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的通知. 维基文库. 1956-08-16 (中文). 
  2. ^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川府发〔1980〕154号). 维基文库. 1980-07-07 (中文). 
  3.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06-25. (原始内容于2020-01-28). 
  4. ^ 雷玉华著; 郑炳林,樊锦诗主编. 巴中石窟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83. ISBN 978-7-105-11452-8. 

西龕摩岩造像, 此條目可能过多或不当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文字, 图像及多媒体文件, 2023年3月26日, 请细阅有关合理使用媒体文件的方针和指引, 并协助改正违规內容, 然后移除此消息框, 条目讨论页可能有更多信息,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 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唐, 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歸入南龕摩崖造像, 水宁寺摩崖造像, 西龛摩崖造像, 北龛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 此條目可能过多或不当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文字 图像及多媒体文件 2023年3月26日 请细阅有关合理使用媒体文件的方针和指引 并协助改正违规內容 然后移除此消息框 条目讨论页可能有更多信息 西龕摩岩造像位於四川省巴中市 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唐 宋 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1 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歸入南龕摩崖造像 3 水宁寺摩崖造像 西龛摩崖造像 北龛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四川省巴中市坐标31 51 14 825 N 106 44 11 580 E 31 85411806 N 106 73655000 E 31 85411806 106 73655000 坐标 31 51 14 825 N 106 44 11 580 E 31 85411806 N 106 73655000 E 31 85411806 106 73655000分类石窟寺及石刻时代隋至宋编号第五批增补第14项登录2001年6月25日保护历史1980年7月7日 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 北龛 西龛摩崖造像 西龕摩崖石刻造像地處巴中市城西1公里的鳳谷山西龕村 現存造像92龕 分布在西龕寺 又名佛爺灣 流杯池 龍日寺三處 三地各相距約1公里 流杯池岩前有一塊窄長的平地 岩面上偶可見方形榫孔 其前原來可能有寺廟 岩面右下方鑿出一平面 長約7米 高約3米 原來有刻字 左側中下部尚可見 口 口如 四字殘痕 據 巴中縣誌 載 流杯池 此刻在西龕山右半岩 時代姓名無考 疑即唐元封所題 字大二尺許 亦漸泯滅矣 又載 古珍岩 此刻在流杯池上佛龕右岩 亦無時代姓名 字跡漫糊 似亦唐宋筆也 今上面二題銘尚存遺蹟 鑿平的石碑尚存 在距第53號龕左側約20米處西龕村的公路旁有一水池 唐名 流杯池 即古珍岩左下側的一口古井 20世紀80年代 最初對窟龕進行編號時 從山下西龕寺南邊開始 至龍日寺北邊結束 此後發現的龕依次編號 因此 後編的個別編號未按地點順序 因文管所曾對龕號進行過兩次修改 個別龕因舊寫編號未脫落 同時存在兩個號 2000年調查時以文管所1990年編號為准 第01 52號龕位於山下西龕寺後 第53 55號龕 第92號龕位於山腰流杯池 其餘龕位於山頂龍日寺 西龕始鑿於隋代 其中現存的第18 21 22號龕可能為隋代造像 第l0號龕彌勒像有開元三年 715年 造像記 具有斷代意義 第53號龕西方凈土變中的唐代石雕建築雕刻尤其精彩 參考南龕造像時間 結合西龕崖面情況 按開鑿順序 可將西龕現存龕像分為六組 4 註釋 编辑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nbsp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的通知 维基文库 1956 08 16 中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 nbsp 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川府发 1980 154号 维基文库 1980 07 07 中文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 06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28 雷玉华著 郑炳林 樊锦诗主编 巴中石窟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83 ISBN 978 7 105 11452 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西龕摩岩造像 amp oldid 7935722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