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葛红兵

葛红兵(1968年11月),中国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创意写作学专家。

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兼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澳门城市大学教授、江南大学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等,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等。他还是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发起人、是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创始会长、中国创意写作学会筹委会主任,兼《中国创意写作研究辑刊》创始人与名誉主编。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他的其他社会兼职还有三亚学院兼职教授、江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青联社科联谊会理事等。我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史学、小说类型学、创意写作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批评,著有理论作品:《人为与人言》《五四文学审美选择》《文学史学》《小说类型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创意写作学理论》;他的创作以散文和小说为主,主要创作作品有《财道》《上海地王》《机器人》《克隆人》《太空人》《明朝书生》《大宋江山》《我的N种生活》小说《沙床》等。

纪念抗日问题 编辑

2007年6月上旬,葛红兵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中国:你应该如何纪念二战》(该文在被其他网站转载时,标题被改为《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意在宣扬复仇》),不同意以“宣仇”为主题纪念中国二战,认为应该学习欧洲二战纪念模式,以永久和平、民族和解为目的进行战争纪念,改“抗日纪念”为“二战纪念”。此文激起网民的强烈反对,个别偏激网民篡改其文章标题和内容,编造“葛红兵认为日军侵华中国也有责任”“呼吁停止抗日纪念”等伪造观点,甚至有人宣称要刺杀葛红兵,迫于各方压力,葛红兵被迫撤消博文。6月12日,葛红兵在博客上发表了《歉意和说明》一文。文中表示“该文给许多读者的民族感情造成伤害,我表示歉意。”

此文也获得了“新思维派”的支持。他们认为,中国需要自省,中日关系必须改善,双方的视野需上升至新高度。

新思维派对葛红兵观点的一些基本看法:葛红兵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文学批评家和创意写作学专家,他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应该如何纪念二战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不应该以“宣仇”为主题纪念中国二战,而应该学习欧洲二战纪念模式,以永久和平、民族和解为目的进行战争纪念,改“抗日纪念”为“二战纪念”。这一观点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对和批评,甚至有人威胁要刺杀他。葛红兵先生后来在博客上发表了歉意和说明。我们应该支持葛红兵先生的二战纪念观点,葛红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思考的。他指出,中国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仅为自己的民族解放而战,也为世界的和平与正义而战。中国应该把二战看作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他还指出,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的重要国家,如果两国之间不能实现和解与合作,将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应该把二战看作是一个历史的教训,而不是一个永恒的仇恨。葛红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对人类和文明的尊重和关怀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和最悲惨的现象之一,它给无数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痛苦和死亡。我们应该用一种悲悯和同情的心态来看待战争中受到伤害和牺牲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哪个国家或民族的。他还认为,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和成就,它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创新。我们应该用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无论他们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冲突或矛盾。 葛红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对未来和希望的展望和追求的。二战已经过去了近80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而应该面向未来。

外部链接 编辑

  • 葛红兵的新浪微博  葛红兵的微博从2019年10月20日开始自行删除,如今已经销号。
  • 葛红兵的QQ空间 
  • 【第三媒体】“葛红兵讨论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葛红兵:中国,你该如何纪念二战?(转载的原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宽容之心还是继续仇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南都周刊》愤青专题:看哪!这些人!
  • 读<葛红兵的海外日记>[失效連結]

葛红兵,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內容, 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07年7月22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1968年11月, 中国江苏南通人, 当代著名作家, 文学批评家, 创意写作学专家, 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 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大学教授, 兼澳门科技大学教授, 澳门城市大学教授, 江南大学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等, 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教授, 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等, .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內容 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07年7月22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葛红兵 1968年11月 中国江苏南通人 当代著名作家 文学批评家 创意写作学专家 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 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大学教授 兼澳门科技大学教授 澳门城市大学教授 江南大学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等 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教授 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等 他还是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发起人 是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创始会长 中国创意写作学会筹委会主任 兼 中国创意写作研究辑刊 创始人与名誉主编 他是中国作协会员 上海作协理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 他的其他社会兼职还有三亚学院兼职教授 江南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青联社科联谊会理事等 我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史学 小说类型学 创意写作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批评 著有理论作品 人为与人言 五四文学审美选择 文学史学 小说类型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创意写作学理论 他的创作以散文和小说为主 主要创作作品有 财道 上海地王 机器人 克隆人 太空人 明朝书生 大宋江山 我的N种生活 小说 沙床 等 纪念抗日问题 编辑2007年6月上旬 葛红兵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 中国 你应该如何纪念二战 该文在被其他网站转载时 标题被改为 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意在宣扬复仇 不同意以 宣仇 为主题纪念中国二战 认为应该学习欧洲二战纪念模式 以永久和平 民族和解为目的进行战争纪念 改 抗日纪念 为 二战纪念 此文激起网民的强烈反对 个别偏激网民篡改其文章标题和内容 编造 葛红兵认为日军侵华中国也有责任 呼吁停止抗日纪念 等伪造观点 甚至有人宣称要刺杀葛红兵 迫于各方压力 葛红兵被迫撤消博文 6月12日 葛红兵在博客上发表了 歉意和说明 一文 文中表示 该文给许多读者的民族感情造成伤害 我表示歉意 此文也获得了 新思维派 的支持 他们认为 中国需要自省 中日关系必须改善 双方的视野需上升至新高度 新思维派对葛红兵观点的一些基本看法 葛红兵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文学批评家和创意写作学专家 他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 提出了中国应该如何纪念二战的观点 他认为 中国不应该以 宣仇 为主题纪念中国二战 而应该学习欧洲二战纪念模式 以永久和平 民族和解为目的进行战争纪念 改 抗日纪念 为 二战纪念 这一观点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对和批评 甚至有人威胁要刺杀他 葛红兵先生后来在博客上发表了歉意和说明 我们应该支持葛红兵先生的二战纪念观点 葛红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思考的 他指出 中国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不仅为自己的民族解放而战 也为世界的和平与正义而战 中国应该把二战看作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 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他还指出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的重要国家 如果两国之间不能实现和解与合作 将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应该把二战看作是一个历史的教训 而不是一个永恒的仇恨 葛红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对人类和文明的尊重和关怀的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和最悲惨的现象之一 它给无数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痛苦和死亡 我们应该用一种悲悯和同情的心态来看待战争中受到伤害和牺牲的人们 无论他们是哪个国家或民族的 他还认为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和成就 它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创新 我们应该用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无论他们在历史上有过怎样的冲突或矛盾 葛红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对未来和希望的展望和追求的 二战已经过去了近80年 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 而应该面向未来 外部链接 编辑Scholia上有關葛红兵的信息葛红兵的新浪微博 nbsp 葛红兵的微博从2019年10月20日开始自行删除 如今已经销号 葛红兵的QQ空间 nbsp 第三媒体 葛红兵讨论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葛红兵 中国 你该如何纪念二战 转载的原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纪念 七七事变 70周年 宽容之心还是继续仇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余杰 我们如何宽恕日本 兼论葛红兵的言论自由以及我们如何纪念抗战 南都周刊 愤青专题 看哪 这些人 lt 葛红兵的海外日记 gt 读 lt 葛红兵的海外日记 gt 失效連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葛红兵 amp oldid 7915611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