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荷兰使馆旧址

荷兰使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1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荷兰使馆旧址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东城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
编号5-51
登录1995年10月20日

历史 编辑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占北京,签订《北京条约》,英国法国东交民巷建公使馆后,俄国美国等国公使先后进驻北京,其他非条约国纷纷试图效仿。荷兰等国多次要求清政府换约驻京,但被清政府一再拒绝,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荷兰才在北京设公使馆,首任驻京公使是费果荪。使馆位于东交民巷西段路南的巾帽胡同。西界在兵部街以南的东侧,东界和华俄道胜银行相邻,北边隔东交民巷与兵部街东侧的钦天监相对。1900年庚子事变义和团进攻北京使馆区时,原荷兰使馆与华俄道胜银行均在6月26日被焚毁。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荷兰使馆用地自原址东移,西侧与美国使馆新址为界(原美国使馆位于华俄道胜银行以东),东到原华俄道胜银行旧址处,南到北京内城城墙[1][2]

国务院参事室原先与中央文史研究馆合署办公,驻北海公园静心斋。因北京市向中央领导打报告,要求开放北海公园静心斋,1981年,国务院参事室与中央文史研究馆搬迁至前门东大街11号(当时门牌号为21号)荷兰使馆旧址,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同院办公[3][4]。1995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

建筑 编辑

原荷兰使馆大门在东交民巷南侧的东交民巷40号。现大门改开在前门东大街北侧,是1970年代北京内城城墙拆除后扩建前门大街时新建。原大门现仍存,大门主体比两侧围墙稍微向前凸,门洞之上是三角山墙,顶端是圆弧形,与使馆内官邸入口上部的造型呼应。大门洞上覆盖扁平弧形砖拱,拱中央为白色龙门石,其上是石雕装饰。拱脚处立有石倚柱,采用塔斯干柱式,整个大门用红色清水砖砌筑,门洞内侧安装金属花饰大门。如今门洞北侧(即外侧)被封砌,山墙面的装饰物已被剔除,但仍存痕迹[1]

使馆旧址院内现存两栋原有的楼房,都是1909年建造。原大门西南部的西楼是原使馆办公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位于高0.85米的平台上。平面接近方形,东、西、南三面均有出入口,以东面为主出入口。北面有双门通过廊子与楼后的厨房等辅助用房连接。该建筑的现状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翻建后的状态,其基座平台已不是原状,多边形四角已改成直角形,东、西入口圆弧形台阶改成直形。东北面和西北面两个通往地下室的入口台阶被封堵,改成从室内楼梯通往地下室。使馆外貌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荷兰风格,即红砖砌墙,白石做门窗套、墙角隅石、水平线脚。东、西、南三面中央入口均采用凹入的券廊,上下两层都采用多立克柱式,但柱身是红砖,柱础与柱头是石材,平缓的弧形券用砖石相间。东、西门廊是三开间。南入口门廊是两开间,中间是叠柱式方形扁壁柱,两侧开间较大的券廊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母题式手法[1]

现存东楼是原大使官邸,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平面接近方形,主入口朝西,和使馆办公楼相对。立面中部内凹,用白石装饰大门及二层中央大窗。其上部水平檐口用与使馆院落北大门类似的半圆拱形装饰。南立面中部外凸,下为空廊,上为居室,支柱是塔斯干式石柱。底层大门通往半圆形平台,并可以下台阶到花园。顶部檐口呈折线形凸出体,高出水平檐部,中央带有圆形盾徽装饰。2001年该建筑被全部拆除,在原址按照原状重建,将砖木结构改成了砖混结构,内部作调整,用于办公[1]

此外,如今院内还仿照原有建筑的风格,新建了两幢建筑[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荷兰使馆旧址. 东华流韵. 2009-06-12. (原始内容于2018-02-20). 
  2. ^ 2.0 2.1 荷兰使馆旧址. 北京文博. [2018-02-20]. [失效連結]
  3. ^ 洪文军,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中华书画家2016(7):78-85
  4. ^ 国务院参事室揭秘:轿车时刻准备将建言送给中央领导. 中华网. 2016-06-04. (原始内容于2018-02-21). 

荷兰使馆旧址,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1号, 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东城区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清编号5, 51登录1995年10月20日历史, 编辑清朝咸丰十年, 1860年,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占北京, 签订, 北京条约, 英国, 法国在东交民巷建公使馆后, 俄国, 美国等国公使先后进驻北京, 其他非条约国纷纷试图效仿, 荷兰等国多次要求清政府换约驻京, 但被清政府一再拒绝, 直到同治十二年, 1873年, 荷兰才在北京设公使馆, 首任驻京公使是费果荪, 使馆. 荷兰使馆旧址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1号 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荷兰使馆旧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东城区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清编号5 51登录1995年10月20日历史 编辑清朝咸丰十年 1860年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占北京 签订 北京条约 英国 法国在东交民巷建公使馆后 俄国 美国等国公使先后进驻北京 其他非条约国纷纷试图效仿 荷兰等国多次要求清政府换约驻京 但被清政府一再拒绝 直到同治十二年 1873年 荷兰才在北京设公使馆 首任驻京公使是费果荪 使馆位于东交民巷西段路南的巾帽胡同 西界在兵部街以南的东侧 东界和华俄道胜银行相邻 北边隔东交民巷与兵部街东侧的钦天监相对 1900年庚子事变 义和团进攻北京使馆区时 原荷兰使馆与华俄道胜银行均在6月26日被焚毁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后 荷兰使馆用地自原址东移 西侧与美国使馆新址为界 原美国使馆位于华俄道胜银行以东 东到原华俄道胜银行旧址处 南到北京内城城墙 1 2 国务院参事室原先与中央文史研究馆合署办公 驻北海公园静心斋 因北京市向中央领导打报告 要求开放北海公园静心斋 1981年 国务院参事室与中央文史研究馆搬迁至前门东大街11号 当时门牌号为21号 荷兰使馆旧址 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同院办公 3 4 1995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 建筑 编辑原荷兰使馆大门在东交民巷南侧的东交民巷40号 现大门改开在前门东大街北侧 是1970年代北京内城城墙拆除后扩建前门大街时新建 原大门现仍存 大门主体比两侧围墙稍微向前凸 门洞之上是三角山墙 顶端是圆弧形 与使馆内官邸入口上部的造型呼应 大门洞上覆盖扁平弧形砖拱 拱中央为白色龙门石 其上是石雕装饰 拱脚处立有石倚柱 采用塔斯干柱式 整个大门用红色清水砖砌筑 门洞内侧安装金属花饰大门 如今门洞北侧 即外侧 被封砌 山墙面的装饰物已被剔除 但仍存痕迹 1 使馆旧址院内现存两栋原有的楼房 都是1909年建造 原大门西南部的西楼是原使馆办公楼 地上二层 地下一层 砖石结构 位于高0 85米的平台上 平面接近方形 东 西 南三面均有出入口 以东面为主出入口 北面有双门通过廊子与楼后的厨房等辅助用房连接 该建筑的现状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翻建后的状态 其基座平台已不是原状 多边形四角已改成直角形 东 西入口圆弧形台阶改成直形 东北面和西北面两个通往地下室的入口台阶被封堵 改成从室内楼梯通往地下室 使馆外貌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荷兰风格 即红砖砌墙 白石做门窗套 墙角隅石 水平线脚 东 西 南三面中央入口均采用凹入的券廊 上下两层都采用多立克柱式 但柱身是红砖 柱础与柱头是石材 平缓的弧形券用砖石相间 东 西门廊是三开间 南入口门廊是两开间 中间是叠柱式方形扁壁柱 两侧开间较大的券廊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母题式手法 1 现存东楼是原大使官邸 地上二层 地下一层 砖木结构 平面接近方形 主入口朝西 和使馆办公楼相对 立面中部内凹 用白石装饰大门及二层中央大窗 其上部水平檐口用与使馆院落北大门类似的半圆拱形装饰 南立面中部外凸 下为空廊 上为居室 支柱是塔斯干式石柱 底层大门通往半圆形平台 并可以下台阶到花园 顶部檐口呈折线形凸出体 高出水平檐部 中央带有圆形盾徽装饰 2001年该建筑被全部拆除 在原址按照原状重建 将砖木结构改成了砖混结构 内部作调整 用于办公 1 此外 如今院内还仿照原有建筑的风格 新建了两幢建筑 1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荷兰使馆旧址 东华流韵 2009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20 2 0 2 1 荷兰使馆旧址 北京文博 2018 02 20 失效連結 洪文军 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 中华书画家2016 7 78 85 国务院参事室揭秘 轿车时刻准备将建言送给中央领导 中华网 2016 06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2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荷兰使馆旧址 amp oldid 7251609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