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垂体瘤

垂体瘤(英語:pituitary tumours)又称垂腺瘤,是发生于腦下垂體肿瘤,70%为厌色细胞瘤,其次为嗜酸细胞瘤和混合瘤(含有嗜酸和厌色两种细胞),嗜碱细胞瘤较罕见。从生物化学角度讲,催乳腺瘤(prolactinoma)最常见。[1][1][2]

垂体瘤
Pituitary adenoma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腫瘤學內分泌學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内分泌障碍及头痛

嗜碱细胞瘤体小,不突出鞍外,主要症状为内分泌障碍,呈现皮质类固醇增多症,即Cushing综合征。嗜酸细胞瘤早期只表现内分泌障碍,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青春期以前出现巨人症,青春期后为肢端肥大症;后期可能突出鞍外,引起视交叉压迫症状。厌色细胞瘤最易产生视交叉压迫症状,内分泌症状是因肿瘤压迫垂体使之功能低下,间接引起一靶腺功能低下,如性机能衰退、毛发稀疏脱落、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晚期累及下丘脑致尿崩、恶病质、嗜睡及体温改变等。混合瘤则兼有轻度肢端肥大症及垂体功能低下表现。各型垂体瘤在鞍内压迫鞍隔时,均可引起前头部或眶后疼痛。当肿瘤突破鞍隔后,头痛即减轻或消失;但如肿瘤扩展影响到鞍旁三叉神经或颅底动脉等痛觉敏感组织时,仍可有疼痛。晚期肿瘤增大,进入脑室,常影响脑脊液循环致颅内高压而头痛。

眼症

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减退,有时突然视力减退或一过性黑矇发作,系供应视神经或视交叉的血管受压所致。70%的视野变化是双颞侧偏盲。由于肿瘤发展一般较缓慢,初期的红色视野缺损常被忽略。按受压部位与时间的不同,视野变化各异。病程中定期检查视野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垂体瘤多自前下向上压迫视交叉,故最先影响来自视网膜鼻下方的纤维,反映在视野图上为双视野的颞上方缩小,即双颞上象限缺损。首先是周边视野受损,随后,整个视交叉的交叉纤维受压,因而呈双颞侧完全性偏盲。若肿瘤继续增大,则可把视交叉推向上,使其上部的纤维压在大脑前动脉之下,即颞上方视网膜纤维受压而出现双鼻下方视野缺损。若压迫仍不解除,则整个视野丧失而致全盲,此时在颞侧下半视野内仍可见手动或保留光感。如果通过手术前或放射治疗解除了压迫,视野可能部分恢复。鉴于多数人的视交叉都位于脑垂体的后上方,呈轻度后置位,鞍隔薄时,肿瘤一般向上突破鞍隔并压迫视交叉的前下方,产生双颞上象限视野缺损。厚的鞍隔可使肿瘤向前或向侧方扩展。如果压迫在视交叉的前下方并偏于一侧,则引起该侧眼的颞侧偏盲,因黄斑纤维亦同时受损,故严重影响视力;另一眼则为颞上象限视野缺损。也可先有双颞侧中心偏盲性暗点,后向周边扩大。

X线检查

除嗜碱细胞瘤外,蝶鞍多呈球形扩大,鞍底骨质吸收或肿瘤生长不对称而出现“双鞍底”。嗜酸细胞瘤可有鞍底密度增大。肿瘤侵及后床突及鞍背则使鞍背变薄、坚直、后移或消失,有时后床突游离。进一步扩大常使前床突及鞍结节破坏,或者为骨质吸收、变薄或前突抬起。压迫第三脑室多致颅内高压。气脑造影可见视交叉池充盈不足、闭塞、脚间池充盈缺损,第三脑室增宽变短或移位。若肿瘤突至鞍上,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张开,或大脑前动脉垂直段拉直,并向后上方移位;颈内动脉有时外移。CT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大小及蝶鞍破坏情况。

治疗

在鞍内生长未累及视路的垂体瘤通常采用放射治疗;否则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求视力、视野有所恢复。术前、术中、术后均应采用可的松及行其它替代性治疗。

註釋

  1. ^ 1.0 1.1 Pituitary Tumors Treatment (PDQ®)–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I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 ^ Ezzat S, Asa SL, Couldwell WT, Barr CE, Dodge WE, Vance ML, McCutcheon IE. The preval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 a systematic review. Cancer. August 2004, 101 (3): 613–9. PMID 15274075. doi:10.1002/cncr.20412. 

參見

  • 垂體病英语Pituitary disease(垂體症)

外部連結

  • Cancer.gov: pituitary tumo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leveland Clin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ituitary incidentalomas [1]
  • The Pituitary Found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K)
  • The Pituitary Network Association -- pituitary.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A)

垂体瘤,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12月16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4年12月16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可靠的醫學來源, 或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12月16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4年12月16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可靠的醫學來源 或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垂体瘤 英語 pituitary tumours 又称垂腺瘤 是发生于腦下垂體的肿瘤 70 为厌色细胞瘤 其次为嗜酸细胞瘤和混合瘤 含有嗜酸和厌色两种细胞 嗜碱细胞瘤较罕见 从生物化学角度讲 催乳腺瘤 prolactinoma 最常见 1 1 2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腫瘤學 內分泌學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目录 1 内分泌障碍及头痛 2 眼症 3 X线检查 4 治疗 5 註釋 6 參見 7 外部連結内分泌障碍及头痛 编辑嗜碱细胞瘤体小 不突出鞍外 主要症状为内分泌障碍 呈现皮质类固醇增多症 即Cushing综合征 嗜酸细胞瘤早期只表现内分泌障碍 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青春期以前出现巨人症 青春期后为肢端肥大症 后期可能突出鞍外 引起视交叉压迫症状 厌色细胞瘤最易产生视交叉压迫症状 内分泌症状是因肿瘤压迫垂体使之功能低下 间接引起一靶腺功能低下 如性机能衰退 毛发稀疏脱落 甲状腺机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晚期累及下丘脑致尿崩 恶病质 嗜睡及体温改变等 混合瘤则兼有轻度肢端肥大症及垂体功能低下表现 各型垂体瘤在鞍内压迫鞍隔时 均可引起前头部或眶后疼痛 当肿瘤突破鞍隔后 头痛即减轻或消失 但如肿瘤扩展影响到鞍旁三叉神经或颅底动脉等痛觉敏感组织时 仍可有疼痛 晚期肿瘤增大 进入脑室 常影响脑脊液循环致颅内高压而头痛 眼症 编辑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减退 有时突然视力减退或一过性黑矇发作 系供应视神经或视交叉的血管受压所致 70 的视野变化是双颞侧偏盲 由于肿瘤发展一般较缓慢 初期的红色视野缺损常被忽略 按受压部位与时间的不同 视野变化各异 病程中定期检查视野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垂体瘤多自前下向上压迫视交叉 故最先影响来自视网膜鼻下方的纤维 反映在视野图上为双视野的颞上方缩小 即双颞上象限缺损 首先是周边视野受损 随后 整个视交叉的交叉纤维受压 因而呈双颞侧完全性偏盲 若肿瘤继续增大 则可把视交叉推向上 使其上部的纤维压在大脑前动脉之下 即颞上方视网膜纤维受压而出现双鼻下方视野缺损 若压迫仍不解除 则整个视野丧失而致全盲 此时在颞侧下半视野内仍可见手动或保留光感 如果通过手术前或放射治疗解除了压迫 视野可能部分恢复 鉴于多数人的视交叉都位于脑垂体的后上方 呈轻度后置位 鞍隔薄时 肿瘤一般向上突破鞍隔并压迫视交叉的前下方 产生双颞上象限视野缺损 厚的鞍隔可使肿瘤向前或向侧方扩展 如果压迫在视交叉的前下方并偏于一侧 则引起该侧眼的颞侧偏盲 因黄斑纤维亦同时受损 故严重影响视力 另一眼则为颞上象限视野缺损 也可先有双颞侧中心偏盲性暗点 后向周边扩大 X线检查 编辑除嗜碱细胞瘤外 蝶鞍多呈球形扩大 鞍底骨质吸收或肿瘤生长不对称而出现 双鞍底 嗜酸细胞瘤可有鞍底密度增大 肿瘤侵及后床突及鞍背则使鞍背变薄 坚直 后移或消失 有时后床突游离 进一步扩大常使前床突及鞍结节破坏 或者为骨质吸收 变薄或前突抬起 压迫第三脑室多致颅内高压 气脑造影可见视交叉池充盈不足 闭塞 脚间池充盈缺损 第三脑室增宽变短或移位 若肿瘤突至鞍上 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张开 或大脑前动脉垂直段拉直 并向后上方移位 颈内动脉有时外移 CT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大小及蝶鞍破坏情况 治疗 编辑在鞍内生长未累及视路的垂体瘤通常采用放射治疗 否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以求视力 视野有所恢复 术前 术中 术后均应采用可的松及行其它替代性治疗 註釋 编辑 1 0 1 1 Pituitary Tumors Treatment PDQ 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I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Ezzat S Asa SL Couldwell WT Barr CE Dodge WE Vance ML McCutcheon IE The preval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 a systematic review Cancer August 2004 101 3 613 9 PMID 15274075 doi 10 1002 cncr 20412 參見 编辑垂體病 英语 Pituitary disease 垂體症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垂体瘤Cancer gov pituitary tumo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leveland Clin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ituitary incidentalomas 1 The Pituitary 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K The Pituitary Network Association pituitary or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A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垂体瘤 amp oldid 6774241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