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第二語言

第二語言指一個人除了第一語言之外,另外學習掌握的第二種語言,經常作為輔助語言以及通用語。此外,第二語言亦可與第一語言並列為個人母語英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第二語言。

第二語言的學習,往往可能是由於第一語言不再具有優勢(社會變遷、政治目的等),或是可以籍學習增強個人在現今國際化職場上的競爭優勢。例如,加拿大普查即定義第一語言為「幼時初學之語言且持續使用」,人類最早學習的語言有可能丟失,是為一種語言替換,這種情形可能發生在孩童隨著家庭徙居(因移民或國際認養)而進入一個全新的語言環境。

简介 编辑

虽然人们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的动机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是为了与更多的人沟通。出于这个原因,选择作为第二语言的,必然是在该地区或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语言。许多非英语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汉语各地方言的不同,但是语法差异不大,所以人们会选择把特定的汉语方言作为共通语(例如普通话),即中国人的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 编辑

不同于在幼儿期自然获得的母语,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这样的情况:学习周期很长,尤其是起步较迟的时候。在少数情况下,第二语言的使用水準在语法和词汇上能进步到与母语的使用水準相同。

第二语言与外语 编辑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区别,往往取决于教育。虽然二者都不是母语,但是前者指在学习阶段拥有语境的语言,后者通常指在学习阶段缺乏语境的语言。在有些地方,例如印度(母语通常是印地语)和巴基斯坦(母语通常是乌尔都语),人们把英语视为第二语言,而非外语。当地年轻人都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这被视为当地的标准语或通用语。此外,南亚地区的法院和政府,也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在中国,虽然英语变得更通用了,例如景点、媒体、机场都有使用英语的情况,但是中国并没有全面普及英文语境,所以英语依然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正如在埃及,英语也是一门外语。

语义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 – 不同类型的意义 编辑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意义的学习是最重要任务。它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心,而不是那些不同的声音或者优雅的句子结构。以下列出不同类型的意义和简单的介绍: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意意义,语用意义。

词汇意义:储存在心理词汇库

语法意义:用于句法意义

语意意义:指的是词汇意义

语用意义:决定于语言环境,上下文和关于整体世界的常识和知识

各地情形 编辑

中國大陸 编辑

中國大陸通行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话)。在闽语区、粤语区、客语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新生代则改用推廣普通话为第一语言,輔以英文教育。

一般官话区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文为第二语言,也有些地区在幼儿园便已开始教授。在考试中,也有英语这一项。

在老一辈的人中,以俄语为第二语言的情况也有不少,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中苏關係蜜月期所致。

香港 编辑

香港人的第一語言通常是粵語,第二語言是英語普通話

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士,主要是在香港居住的外國人及少數族裔。

台灣 编辑

台灣通行現代標準漢語中華民國國語)。台灣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台灣原住民族多有不同於官話的母語,對於大部分年長一輩的台灣人來說,國語是他們進入學校或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和使用的語言,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時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對他們來說國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時才使用,而閩南語客語、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是他們的母語。

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口中,因為大多數是在國語環境下成長,因此國語變成他們的第一語言即母語,而原本是母語的台灣話客家話、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等,就變成第二語言或者不再使用。

台灣人的第一外語以英語為多。另外台灣歷史上,有過一段日本統治的時期,因此許多年長者會以日語為第一外語,而因為與日本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及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等亞洲地區的盛行,使許多台灣人會學習日語作第二外語。

美國 编辑

美國不少州份以西班牙語為第二語言,其中海外屬地波多黎各將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

路易斯安那州緬因州有較高比例的人口以法語做為第二語言。前者是因該地區曾受法國統治,後者則鄰近說法語的加拿大魁北克省

參見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 Slabakova, R. Semantic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 30: 231–247. 

外部链接 编辑

  • Billiet, Jaak, Bart Maddens, and Roeland Beert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Attitude Toward Foreigners in a Multinational State: A Replication". Vol. 2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3. Ser. 2. 8 Oct. 2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rian A. Jacob. "Defining Culture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An Ethnography of Heritage High School".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Vol. 103, No. 4 (Aug., 1995) 339-376.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oggett, G. (1994). "Eight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Mosaic, 27 (2), 8-12.
  • Krashen, Stephen D., Michael A. Long and Robin C. Scarcella. “Age, Rate and Eventual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Vol. 13, No. 4 (Dec., 1979), pp. 573-582. 7 Oct 2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itchell, R and Myles, F. (2004)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nd edition. London: Arnold; New York, distribut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2)
  • Mollica, A. and Neussel, F. (1997).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and the good language teach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lassroom applications". Mosaic, 4 (3), 1-16.
  • Pratt, Mary Louise. "Arts of the Contact Zone." Professio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1991, 33-4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8 Aug. 2011.
  • Russell, V. (2009). "Corrective feedback, over a decade of research since Lyster and Ranta (1997): Where do we stand today?"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6 (1), 21-31.

第二語言,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9年10月3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指一個人除了第一語言之外, 另外學習掌握的第二種語言, 經常作為輔助語言以及通用語, 此外, 亦可與第一語言並列為個人母語, 英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 的學習, 往往可能是由於第一語言不再具有優勢, 社會變遷, 政治目的等, 或是可以籍學習增強個人在現今國際化職場上的競爭優勢, 例如, 加拿大普查即定義第一語言為, 幼時初學之語言且持續使用, 人類最早學習的語言有可能丟失, 是為.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9年10月3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第二語言指一個人除了第一語言之外 另外學習掌握的第二種語言 經常作為輔助語言以及通用語 此外 第二語言亦可與第一語言並列為個人母語 英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第二語言 第二語言的學習 往往可能是由於第一語言不再具有優勢 社會變遷 政治目的等 或是可以籍學習增強個人在現今國際化職場上的競爭優勢 例如 加拿大普查即定義第一語言為 幼時初學之語言且持續使用 人類最早學習的語言有可能丟失 是為一種語言替換 這種情形可能發生在孩童隨著家庭徙居 因移民或國際認養 而進入一個全新的語言環境 目录 1 简介 2 第一语言 母语 与第二语言 3 第二语言与外语 4 语义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 不同类型的意义 5 各地情形 5 1 中國大陸 5 2 香港 5 3 台灣 5 4 美國 6 參見條目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链接简介 编辑虽然人们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的动机是不同的 但是一般来说是为了与更多的人沟通 出于这个原因 选择作为第二语言的 必然是在该地区或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语言 许多非英语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 汉语各地方言的不同 但是语法差异不大 所以人们会选择把特定的汉语方言作为共通语 例如普通话 即中国人的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 母语 与第二语言 编辑不同于在幼儿期自然获得的母语 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这样的情况 学习周期很长 尤其是起步较迟的时候 在少数情况下 第二语言的使用水準在语法和词汇上能进步到与母语的使用水準相同 第二语言与外语 编辑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区别 往往取决于教育 虽然二者都不是母语 但是前者指在学习阶段拥有语境的语言 后者通常指在学习阶段缺乏语境的语言 在有些地方 例如印度 母语通常是印地语 和巴基斯坦 母语通常是乌尔都语 人们把英语视为第二语言 而非外语 当地年轻人都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因为这被视为当地的标准语或通用语 此外 南亚地区的法院和政府 也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在中国 虽然英语变得更通用了 例如景点 媒体 机场都有使用英语的情况 但是中国并没有全面普及英文语境 所以英语依然是一门外语 而不是第二语言 正如在埃及 英语也是一门外语 语义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 不同类型的意义 编辑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 意义的学习是最重要任务 它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心 而不是那些不同的声音或者优雅的句子结构 以下列出不同类型的意义和简单的介绍 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 语意意义 语用意义 词汇意义 储存在心理词汇库语法意义 用于句法意义语意意义 指的是词汇意义语用意义 决定于语言环境 上下文和关于整体世界的常识和知识各地情形 编辑中國大陸 编辑 中國大陸通行現代標準漢語 普通话 在闽语区 粤语区 客语区 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 新生代则改用推廣普通话为第一语言 輔以英文教育 一般官话区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文为第二语言 也有些地区在幼儿园便已开始教授 在考试中 也有英语这一项 在老一辈的人中 以俄语为第二语言的情况也有不少 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中苏關係蜜月期所致 香港 编辑 香港人的第一語言通常是粵語 第二語言是英語和普通話 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士 主要是在香港居住的外國人及少數族裔 台灣 编辑 台灣通行現代標準漢語 中華民國國語 台灣外省人 閩南人 客家人及台灣原住民族多有不同於官話的母語 對於大部分年長一輩的台灣人來說 國語是他們進入學校或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和使用的語言 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時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 對他們來說國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 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時才使用 而閩南語 客語 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是他們的母語 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口中 因為大多數是在國語環境下成長 因此國語變成他們的第一語言即母語 而原本是母語的台灣話 客家話 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等 就變成第二語言或者不再使用 台灣人的第一外語以英語為多 另外台灣歷史上 有過一段日本統治的時期 因此許多年長者會以日語為第一外語 而因為與日本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 及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等亞洲地區的盛行 使許多台灣人會學習日語作第二外語 美國 编辑 美國不少州份以西班牙語為第二語言 其中海外屬地波多黎各將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 路易斯安那州和緬因州有較高比例的人口以法語做為第二語言 前者是因該地區曾受法國統治 後者則鄰近說法語的加拿大魁北克省 參見條目 编辑母語 语言习得 外语 外国語教育 日语 外国語教育 語学 日语 語学 第二語言習得 國際輔助語 多語 以母語人口排序的語言列表參考資料 编辑Slabakova R Semantic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 30 231 247 外部链接 编辑Billiet Jaak Bart Maddens and Roeland Beert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Attitude Toward Foreigners in a Multinational State A Replication Vol 2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3 Ser 2 8 Oct 201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ian A Jacob Defining Culture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An Ethnography of Heritage High School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Vol 103 No 4 Aug 1995 339 376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ggett G 1994 Eight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Mosaic 27 2 8 12 Krashen Stephen D Michael A Long and Robin C Scarcella Age Rate and Eventual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Vol 13 No 4 Dec 1979 pp 573 582 7 Oct 201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tchell R and Myles F 2004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nd edition London Arnold New York distribut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2 Mollica A and Neussel F 1997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and the good language teach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lassroom applications Mosaic 4 3 1 16 Pratt Mary Louise Arts of the Contact Zone Professio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1991 33 4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8 Aug 2011 Russell V 2009 Corrective feedback over a decade of research since Lyster and Ranta 1997 Where do we stand today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6 1 21 3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第二語言 amp oldid 793348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