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作品號K. 365/316a,在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中被編為第10首,亦是唯一的雙鋼琴協奏曲作品[註 1]

背景 编辑

此作的完成時間未知,艾倫·泰森英语Alan Tyson主張可能落於1775年8月至1777年1月之間[註 2],然而多數的專書皆認為應完成於1779年,持此觀點的學者則有Stephan D. Lindeman[譯名請求]、義爾贏(John Irving)與亨森(Maurice Hinson)等人[2]。此外,根據南妮兒的紀錄,這首協奏曲應是莫扎特為姊弟倆能共同演奏所作[1]:56

K. 365協奏曲的手稿現存波蘭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圖書館英语Jagiellonian Library

首演 编辑

此曲最早的演出紀錄在1780年9月3日,便是由莫扎特姊弟一同擔任鋼琴演奏,演出地點位於薩爾茲堡宮廷[1]:56

出版 编辑

第一版樂譜由J. Anton André[譯名請求]於1800年出版[3]

分析 编辑

K. 365協奏曲屬於協奏交響曲之一[註 3]。繼承了此一樂類的特色,其獨奏樂器的技巧要求相當高,以滿足公眾音樂會的需求[註 4]。在此同時,這類作品的特點是愉悅、優雅且平和,刻意避免了大膽的轉調,或是過分強烈的對比。K. 365協奏曲E大調的調性設定,則同第9號鋼琴協奏曲第39號交響曲、《魔笛》序曲等作品般,是莫扎特筆下為人熟知的色彩。

配器 编辑

這首協奏曲的原始配器是鋼琴二台、雙簧管二把、低音管二把、圓號二把,以及弦樂。莫扎特曾將之擴寫為包括單簧管、小號各二把,以及定音鼓在內的完整二管制,但由於沒有正式寫入總譜中,此一擴寫的真確性受到了質疑[註 5]。現今,關於上述樂器的選用多以「自由選奏」(ad lib.)為主。

與尋常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相比,K. 365協奏曲有更多的時間由鋼琴間「交流」[4],二台鋼琴的地位可說是等量齊觀的,並時常以相互堆疊的方式累積彼此聲量,同時與管弦樂形成互動、甚至是對抗的態勢。在此同時,管弦樂的份量則大部分較其他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為輕(例如木管部門僅演奏長音,以及弦樂撥奏演奏等)。不過,若指揮者選用了鼓、號等樂器,則更能夠帶來交響曲般的豐富、平衡的音色。

結構 编辑

雙鋼琴協奏曲採一般的三樂章體裁:

  1. 快板(Allegro), 
     
    拍子
  2. B大調,行板(Andante), 
     
    拍子
  3. 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拍子
第一樂章

雙呈示部的奏鳴曲式,樂團回復段(ritornello)略去了第二主題與過渡段,呈示部第二主題(第96小節)則另有一附題(第104小節)加入,形成豐富的「主題群」,以上皆顯出了莫扎特自由的創作思維。

在發展部,除了素材繼承自呈示部之外,此段的重點在於鋼琴的表現性,因此避免了頻繁轉調、不安定的色彩等(承前文),使得此發展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奏鳴曲式發展部,而是一種「有限發展的」、較能吸引聽眾注意的鋪排。

樂章的結束段遵從了古典主義協奏曲作品的「傳統」,以樂團總奏的方式呈現。

第二樂章

此樂章雖有第一主題、第二主題之分,但由於調性未移轉,顯然悖於奏鳴曲式的基本要求[註 6]。論者認為,將第二樂章視為三段體,更符合其音樂內容[1]:123

調性之外,第二樂章的一大特點是第二主題(第35小節)的配器,由雙簧管演奏主題,鋼琴僅以分解和弦伴奏的手法,使得主題色彩更為豐富[註 7]。又,第二樂章是唯一沒有裝飾奏的樂章,更近似於歌劇詠唱調的表現方式。

第三樂章

繼承前一樂章的配器特點,木管樂器在第三樂章的地位大幅度地被提升,使得此樂章更具有交響曲化的特色。此外,同K. 364協奏交響曲一般,特別強調獨奏在此的互動性與華麗性。

商業錄音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在此不計入K. 242三鋼琴協奏曲的雙鋼琴改編版本。
  2. ^ 根據莫扎特父子使用的稿紙(用於第一、第三樂章華彩段)所做出的判斷[1]:54
  3. ^ 協奏交響曲(法語:Symphonie concertante)是盛行於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早期的一種樂種。在法文原文中,形容詞concertante指「協奏的」或「對談般的」[1]:17。在莫扎特筆下,這一形式的作品則共計有七首。
  4. ^ 例如第一樂章使用了三連音、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以及頻繁的斷奏、大跳等,凡此皆顯出K. 365協奏曲是為職業演奏者所作的考量。
  5. ^ 以上三項樂器的加入,僅見於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所出版的「舊全集英语Alte Mozart-Ausgabe」(1881年)[1]:55
  6. ^ 若做細部分析,可發現不論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其調性始終停留在主調B大調。特別是二次再返的第一主題(第1、第11、第65小節),句尾和聲一致以「屬-主」作結,予人安定的感受。
  7. ^ 雙簧管做為互動樂器的手法向來為莫扎特所愛用,在音樂會詠唱調K. 272的小短曲(cavatina)中,其實際內容便是雙簧管與女高音的二重奏。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1. ^ 1.0 1.1 1.2 1.3 1.4 1.5 楊青樺. 莫札特薩爾茲堡時期兩首多鋼琴協奏曲的比較性研究—F大調三鋼琴協奏曲(K. 242);Eb大調雙鋼琴協奏曲(K. 365)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年8月 [2021-06-04]. 
  2. ^ Stephen D. Lindeman, The Concerto: A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Guide, Routledge Music Bibliographi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页码请求]. ISBN 9780415976190.
  3. ^ Blume, Friedrich.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 1976. Foreword.
  4. ^ Huscher, Phillip.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flat Major, K. 365 (PDF).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2015-07-31]. [失效連結]
樂譜
  •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 1976 (revised edition). Plate EE 3830. Ed. by Paul Badura-Skoda.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大調雙鋼琴協奏曲, 作品號k, 316a, 在沃尔夫冈, 阿马德乌斯, 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中被編為第10首, 亦是唯一的雙鋼琴協奏曲作品, 目录, 背景, 首演, 出版, 分析, 配器, 結構, 商業錄音,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背景, 编辑此作的完成時間未知, 艾倫, 泰森, 英语, alan, tyson, 主張可能落於1775年8月至1777年1月之間, 然而多數的專書皆認為應完成於1779年, 持此觀點的學者則有stephan, lindeman, 譯名請求, 義. E 大調雙鋼琴協奏曲 作品號K 365 316a 在沃尔夫冈 阿马德乌斯 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中被編為第10首 亦是唯一的雙鋼琴協奏曲作品 註 1 目录 1 背景 1 1 首演 1 2 出版 2 分析 2 1 配器 2 2 結構 3 商業錄音 4 註釋 5 參考資料 6 參見 7 外部連結背景 编辑此作的完成時間未知 艾倫 泰森 英语 Alan Tyson 主張可能落於1775年8月至1777年1月之間 註 2 然而多數的專書皆認為應完成於1779年 持此觀點的學者則有Stephan D Lindeman 譯名請求 義爾贏 John Irving 與亨森 Maurice Hinson 等人 2 此外 根據南妮兒的紀錄 這首協奏曲應是莫扎特為姊弟倆能共同演奏所作 1 56 K 365協奏曲的手稿現存波蘭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圖書館 英语 Jagiellonian Library 首演 编辑 此曲最早的演出紀錄在1780年9月3日 便是由莫扎特姊弟一同擔任鋼琴演奏 演出地點位於薩爾茲堡宮廷 1 56 出版 编辑 第一版樂譜由J Anton Andre 譯名請求 於1800年出版 3 分析 编辑K 365協奏曲屬於協奏交響曲之一 註 3 繼承了此一樂類的特色 其獨奏樂器的技巧要求相當高 以滿足公眾音樂會的需求 註 4 在此同時 這類作品的特點是愉悅 優雅且平和 刻意避免了大膽的轉調 或是過分強烈的對比 K 365協奏曲E 大調的調性設定 則同第9號鋼琴協奏曲 第39號交響曲 魔笛 序曲等作品般 是莫扎特筆下為人熟知的色彩 配器 编辑 這首協奏曲的原始配器是鋼琴二台 雙簧管二把 低音管二把 圓號二把 以及弦樂 莫扎特曾將之擴寫為包括單簧管 小號各二把 以及定音鼓在內的完整二管制 但由於沒有正式寫入總譜中 此一擴寫的真確性受到了質疑 註 5 現今 關於上述樂器的選用多以 自由選奏 ad lib 為主 與尋常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相比 K 365協奏曲有更多的時間由鋼琴間 交流 4 二台鋼琴的地位可說是等量齊觀的 並時常以相互堆疊的方式累積彼此聲量 同時與管弦樂形成互動 甚至是對抗的態勢 在此同時 管弦樂的份量則大部分較其他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為輕 例如木管部門僅演奏長音 以及弦樂撥奏演奏等 不過 若指揮者選用了鼓 號等樂器 則更能夠帶來交響曲般的豐富 平衡的音色 結構 编辑 雙鋼琴協奏曲採一般的三樂章體裁 快板 Allegro nbsp nbsp 拍子 B 大調 行板 Andante nbsp nbsp 拍子 輪旋曲 快板 Rondo Allegro nbsp nbsp 拍子第一樂章雙呈示部的奏鳴曲式 樂團回復段 ritornello 略去了第二主題與過渡段 呈示部第二主題 第96小節 則另有一附題 第104小節 加入 形成豐富的 主題群 以上皆顯出了莫扎特自由的創作思維 在發展部 除了素材繼承自呈示部之外 此段的重點在於鋼琴的表現性 因此避免了頻繁轉調 不安定的色彩等 承前文 使得此發展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奏鳴曲式發展部 而是一種 有限發展的 較能吸引聽眾注意的鋪排 樂章的結束段遵從了古典主義協奏曲作品的 傳統 以樂團總奏的方式呈現 第二樂章此樂章雖有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之分 但由於調性未移轉 顯然悖於奏鳴曲式的基本要求 註 6 論者認為 將第二樂章視為三段體 更符合其音樂內容 1 123 調性之外 第二樂章的一大特點是第二主題 第35小節 的配器 由雙簧管演奏主題 鋼琴僅以分解和弦伴奏的手法 使得主題色彩更為豐富 註 7 又 第二樂章是唯一沒有裝飾奏的樂章 更近似於歌劇詠唱調的表現方式 第三樂章繼承前一樂章的配器特點 木管樂器在第三樂章的地位大幅度地被提升 使得此樂章更具有交響曲化的特色 此外 同K 364協奏交響曲一般 特別強調獨奏在此的互動性與華麗性 此章节需要扩充 商業錄音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註釋 编辑 在此不計入K 242三鋼琴協奏曲的雙鋼琴改編版本 根據莫扎特父子使用的稿紙 用於第一 第三樂章華彩段 所做出的判斷 1 54 協奏交響曲 法語 Symphonie concertante 是盛行於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早期的一種樂種 在法文原文中 形容詞concertante指 協奏的 或 對談般的 1 17 在莫扎特筆下 這一形式的作品則共計有七首 例如第一樂章使用了三連音 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 以及頻繁的斷奏 大跳等 凡此皆顯出K 365協奏曲是為職業演奏者所作的考量 以上三項樂器的加入 僅見於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所出版的 舊全集 英语 Alte Mozart Ausgabe 1881年 1 55 若做細部分析 可發現不論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其調性始終停留在主調B 大調 特別是二次再返的第一主題 第1 第11 第65小節 句尾和聲一致以 屬 主 作結 予人安定的感受 雙簧管做為互動樂器的手法向來為莫扎特所愛用 在音樂會詠唱調K 272的小短曲 cavatina 中 其實際內容便是雙簧管與女高音的二重奏 參考資料 编辑參照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楊青樺 莫札特薩爾茲堡時期兩首多鋼琴協奏曲的比較性研究 F大調三鋼琴協奏曲 K 242 Eb大調雙鋼琴協奏曲 K 365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年8月 2021 06 04 Stephen D Lindeman The Concerto A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Guide Routledge Music Bibliographi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页码请求 ISBN 9780415976190 Blume Friedrich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c 1976 Foreword Huscher Phillip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 flat Major K 365 PDF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2015 07 31 失效連結 樂譜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c 1976 revised edition Plate EE 3830 Ed by Paul Badura Skoda 參見 编辑 nbsp 古典音乐主题外部連結 编辑 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谱子和报道 德语 莫扎特全集 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amp oldid 7079857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