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石圍牆

石圍牆,又稱石圍墻,位於今臺灣苗栗縣公館鄉石圍墻。此指清領時期當地先民在拓墾該地區時、透過巨石疊砌成的石疊圍墻,用以防範當地原住民的侵擾。[1]

沿革 编辑

石圍墻庄座落在公館鄉苗27道路與苗25道路交界處,該聚落以庄頭南端的公廟為中心,發展為矩形的集村。居民有九成以上為客家人[2]。1817年(嘉慶22年),拓墾大戶吳琳芳出面,與後新港社平埔族原住民達成協議,出讓荒地80多甲,村民共同組成81股開墾土地。當年建築的石牆高7尺,寬6尺,上面種植著荊棘樹,石牆外側密植刺竹,並在刺竹外圍再種植一圈棘盤。根據石牆內劃分的土地,該地區共建造了四排房屋,內部設有三條縱向路和三條橫向路,以石頭圍繞莊園,因而被稱為「石圍牆」,又稱為石城。。[3][4]此外也設有繳保護費收據。[5]在當時為臺灣唯一生產紅棗的重鎮,此後該地區持續沿用「石圍墻」這個地名。

1965年,石圍牆耆老陳漢因紀念建村歷史,於村內建立石圍牆開闢紀念碑,該紀念碑為長方形砂岩碑,縱104公分、橫44公分。碑陽書「開基壹百五拾年」,概述此碑是石圍牆開墾立基的150周年時,為紀念開墾所立。[6]

遺跡 编辑

當前,該城池僅有少數遺蹟於當地居民鄧家農地,以及七十份圳出口處仍存。[7][8][1]

另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張志遠. 《台灣的古城》.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9月: 148-149頁. ISBN 978-986-6731-00-6. 
  2. ^ 羅苡榛. 臺灣苗栗地域社群之構成:以「芎中七石隆興」為例. 臺北市: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2011-01-06. 
  3.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公館鄉石圍牆庄頭-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31] (中文(臺灣)). 
  4.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公館石圍牆成立的過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31]. (原始内容于2023-05-31) (中文(臺灣)). 
  5.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執照(苗栗石圍墻)-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31] (中文(臺灣)). 
  6.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石圍牆開闢紀念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31] (中文(臺灣)). 
  7. ^ 陳漢初. 《石圍牆越蹟通鑑》. 苗栗縣: 苗栗文獻. 1991. 
  8.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石圍牆越蹟通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3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 地震紀念碑、揆一樓、石圍牆遺址 - 公館鄉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石圍牆, 关于其所在地之地名, 請見, 石圍墻, 苗栗縣, 又稱石圍墻, 位於今臺灣苗栗縣公館鄉石圍墻, 此指清領時期當地先民在拓墾該地區時, 透過巨石疊砌成的石疊圍墻, 用以防範當地原住民的侵擾, 目录, 沿革, 遺跡,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沿革, 编辑石圍墻庄座落在公館鄉苗27道路與苗25道路交界處, 該聚落以庄頭南端的公廟為中心, 發展為矩形的集村, 居民有九成以上為客家人, 1817年, 嘉慶22年, 拓墾大戶吳琳芳出面, 與後新港社平埔族原住民達成協議, 出讓荒地80多甲, 村民共同組成81股開墾. 关于其所在地之地名 請見 石圍墻 苗栗縣 石圍牆 又稱石圍墻 位於今臺灣苗栗縣公館鄉石圍墻 此指清領時期當地先民在拓墾該地區時 透過巨石疊砌成的石疊圍墻 用以防範當地原住民的侵擾 1 目录 1 沿革 2 遺跡 3 另見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沿革 编辑石圍墻庄座落在公館鄉苗27道路與苗25道路交界處 該聚落以庄頭南端的公廟為中心 發展為矩形的集村 居民有九成以上為客家人 2 1817年 嘉慶22年 拓墾大戶吳琳芳出面 與後新港社平埔族原住民達成協議 出讓荒地80多甲 村民共同組成81股開墾土地 當年建築的石牆高7尺 寬6尺 上面種植著荊棘樹 石牆外側密植刺竹 並在刺竹外圍再種植一圈棘盤 根據石牆內劃分的土地 該地區共建造了四排房屋 內部設有三條縱向路和三條橫向路 以石頭圍繞莊園 因而被稱為 石圍牆 又稱為石城 3 4 此外也設有繳保護費收據 5 在當時為臺灣唯一生產紅棗的重鎮 此後該地區持續沿用 石圍墻 這個地名 1965年 石圍牆耆老陳漢因紀念建村歷史 於村內建立石圍牆開闢紀念碑 該紀念碑為長方形砂岩碑 縱104公分 橫44公分 碑陽書 開基壹百五拾年 概述此碑是石圍牆開墾立基的150周年時 為紀念開墾所立 6 遺跡 编辑當前 該城池僅有少數遺蹟於當地居民鄧家農地 以及七十份圳出口處仍存 7 8 1 另見 编辑大震災石圍牆保殉難紀念碑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張志遠 台灣的古城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9月 148 149頁 ISBN 978 986 6731 00 6 羅苡榛 臺灣苗栗地域社群之構成 以 芎中七石隆興 為例 臺北市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2011 01 06 中華民國文化部 公館鄉石圍牆庄頭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 culture tw 2023 05 31 中文 臺灣 中華民國文化部 公館石圍牆成立的過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 culture tw 2023 05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31 中文 臺灣 中華民國文化部 執照 苗栗石圍墻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 culture tw 2023 05 31 中文 臺灣 中華民國文化部 石圍牆開闢紀念碑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 culture tw 2023 05 31 中文 臺灣 陳漢初 石圍牆越蹟通鑑 苗栗縣 苗栗文獻 1991 中華民國文化部 石圍牆越蹟通鑑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 culture tw 2023 05 31 中文 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地震紀念碑 揆一樓 石圍牆遺址 公館鄉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石圍牆 amp oldid 7893348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