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盧琦

盧琦(1306年—1362年),希韩圭峰立斋江浙惠安峰尾盧厝(今屬福建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人,祖籍光州固始(今河南[1][2][3],同進士出身。

佚名繪《奉直大夫希韓公像》,現藏於惠安螺城北關盧厝

生平 编辑

至正二年(1342年)登壬午科左榜进士至正十二年(1352年)逐漸升迁為永春县尹。到了當地,就立即實行賑濟飢民,禁止橫徵暴斂,平均賦役,削減計口分攤鹽一百餘引,免除無對象可徵收的包銀和鐵專賣稅。等到訴訟平息、民眾安定,就設立新的學宮,延請學官教導學生,並且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辦季考,學習之風非常好。鄰縣仙遊有盜賊起事,盧琦當時正好在該縣境內,盜賊遠遠看見,迎上來跪拜說:“此永春大夫也。為大夫百姓者,何幸之大乎!吾邑長乃以暴毒驅我,故至此耳。”盧琦便停下馬來告訴他們何謂禍福,聽完眾賊都放下武器,請求抓住他們的賊首,以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盧琦答應他們,賊首來到,就抓起來送到元帥府,至此盧琦的威名和恩惠在縣境之外流傳。至正十三年(1353年)泉州發生大饑荒,餓死的人到處都是。還能走路的,都扶老攜幼,到永春縣討飯吃,盧琦命令他們分別到佛寺及富有人家,食物由佛寺及富有人家提供,得以存活的不計其數。

至正十四年(1354年)安溪有賊寇數十萬前來侵犯永春。盧其聞訊,召集縣民說:“汝等能戰則與之戰,不能,則我當獨死之爾。”眾人都感到非常憤慨,並對盧琦回說:“使君何言也!使君父母,我民赤子,其忍以父母畀賊邪!且彼寇方將虜掠我妻子,焚毀我室廬,乃一邑深仇也。今日之事,有進無退,使君其勿以為憂。”因而競相奮發的跟著抵禦賊寇。於是盧琦便率領眾人迎戰賊寇,將其大敗。次日,賊寇又傾巢而至,盧琦又再度將其大敗。前後總共經歷大小三十餘戰,斬獲賊寇一千二百餘人,而縣民無一人死傷。賊寇隊伍受到重創,遂全部逃之夭夭。當時各地戰事四起,列郡皆動盪不安、騷亂不寧,惟獨只有永春縣境安定,無異於太平時期。百姓乃為其立德政碑,設生祠祭祀。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调宁德县尹[4]。先是,寧德縣內盜賊昌盛,居民藏匿山谷之中,後來聽聞盧琦來寧德任官,居民全都恢復常業,盜賊亦四散奔逃。不久,升任鹽課司。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經元惠宗左右親近的大臣推薦,升任平阳州知州。未至而殁[5]。同年十二月,葬於惠安八都(今辋川镇)龟鳖山之原[6]。与陈旅林以顺林泉生等人并称“元末閩中文學四大名士”[7]

家庭 编辑

子卢杲,任钜鹿知县[8]、卢昺,任广平通判[9]

著作 编辑

著有《圭峰集》二卷[10]

注釋 编辑

  1. ^ ·盧杲、盧昺等,《德音盧氏家譜》(序):“德音盧氏,世籍河南,遷大名,再遷尚符,五代時避地入閩,居晉安。宋開寶初,始貫泉州之惠安,家德音里圭峯之下。”
  2. ^ 宫保大司马卢象昇祖源考_研究文章_研究成果_中华卢氏网. [2019-11-08]. (原始内容于2010-03-30). 
  3. ^ 姓氏起源-楚州刺史卢鄯繁衍 - 百姓通谱网. [2019-11-08]. (原始内容于2019-11-08). 
  4. ^ ·宋濂等,《元史》(卷192):“盧琦,字希韓,惠安人,登至正二年進士第。十二年,稍遷至永春縣尹。始至,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減口鹽一百餘引,蠲包銀榷鐵之無徵者。已而訟息民安,乃新學宮,延師儒課子弟,月書季考,文風翕然。鄰邑仙遊盜發,琦適在邑境,盜遙見之,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為大夫百姓者,何幸之大乎!吾邑長乃以暴毒驅我,故至此耳。」琦因立馬喻以禍福,眾皆投刃槊,請縛其酋以自新,琦許之。酋至,琦械送帥府,自是威惠行於境外。十三年,泉郡大饑,死者相枕籍。其能行者,皆老幼扶攜,就食永春。琦命分諸浮屠及大家使食之,所存活不可勝計。十四年,安溪寇數万人來襲永春。琦聞,召邑民喻之曰:「汝等能戰則與之戰,不能,則我當獨死之爾。」眾皆感憤,曰:「使君何言也!使君父母,我民赤子,其忍以父母畀賊邪!且彼寇方將虜掠我妻子,焚毀我室廬,乃一邑深仇也。今日之事,有進無退,使君其勿以為憂。」因踴躍爭奮。琦率以攻賊,大破之。明日,賊复傾巢而至,又破之。大小三十餘戰,斬獲一千二百餘人,而邑民無死傷者。賊大衄,遂遁去。時兵革四起,列郡皆洶洶不寧,獨永春晏然,無異承平時。十六年,改調寧德縣尹而去。”
  5.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67):“盧琦字希韓。惠安人。第至正二年進士。十二年稍遷至永春縣尹。在縣多惠政,而尤以教化為首務。仙游盜發,琦立馬喻以禍福,寇挽刃槊請縛其酋以自新。安溪寇來襲永春,琦率鄉民大小三十餘戰,斬獲賊眾三百餘。時列郡兵起,獨琦邑境晏然。民為立德政碑,生祠之。十六年,改寧德縣。先是,寧德縣賊熾,民匿山谷中,聞琦來官,皆複業,賊亦奔潰。升鹺司,民安賦集。後以近臣薦,授溫州路平陽州知州卒。有文集若干卷。”
  6. ^ ·婁雲,《惠安縣續志》(卷11):“吾先君子以至正二十一年秋移病去官,僑居玉融之海鄉,不幸明年秋七月甲辰卒,乃扶樞歸,卜宅於故里龜鱉山之原,葬以十二月壬申。”
  7. ^ ·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36):“盧琦字希韓惠安人至正二年進士稍遷知永春縣語具郡志宦跡琦在元末與陳旅林以順林泉生皆以文學為閩中名士。”
  8. ^ ·謝道承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40):“盧杲 琦子,鉅鹿知縣。
  9. ^ ·謝道承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40):“盧昺 杲弟,廣平通判。
  10. ^ ·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43):“《圭峰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盧琦撰。琦字希韓,號立齋,惠安人。圭峰其所居地。抄本或作《圭齋集》,傳寫誤也。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改調寧德。曆官漕司提舉,除平陽州,命下而卒。事蹟具《元史•良吏傳》。徐𤊹《筆精》曰:“《圭峰集》歲久弗傳,近歲惠安莊戶部徵甫蒐而梓之,誤入薩天錫詩六十餘首。”此本為元陳誠中所編,明萬曆初邑人朱一龍、福州董應舉序而刻之。在莊本之前,然已多竄入他作。如五言古詩《春日思遠遊》,則在陳旅集中。又五言古詩中《過嶺至崇安》、《送吳甫至揚州》、《題焦山方丈壁》、《秋日池上》、《度閩關》、《宿臺山寺絕頂》、《早發黃河》等篇,七言古詩中《有事居庸關》、《走筆贈孟禮》、《樂陵台望月》、《夜泊釣台》、《江南樂》、《江南怨》、《雪山辭》、《崔鎮阻風》、《游吳山駝峰》、《紫陽菴》、《江上聞笛》、《別友》、《寒夜聞笛》、《黯淡灘歌》、《清湖曲》、《海棠曲》、《儒有薩氏子》等篇,七言律詩中《高郵城樓晚望》、《燕將軍出獵》、《寄鶴林長老》、《和王維學海南還韻》、《三衢守索題爛柯石橋》、《登鎮陽龍興寺閣》、《寄參政許可用》、《送僉憲王君實》、《金陵道中》、《再過鍾山萬壽寺》等篇,共三十二首,皆在薩都剌集中。至於薩都剌《溪行中秋玩月》一篇,《自序》稱“餘乃薩氏子”云云,班班可考。此集乃改題曰《儒有薩氏子》,《序》末又刪其“至元丁丑仲秋書”一句。尤為顯然作偽。不得謂之誤收。蓋編緝之時,務盈卷帙,以誇蒐采之富,故真贗溷淆如此也。琦官雖不高,而列名良吏,可不藉詩而傳。即以詩論,其清詞雅韻,亦不在陳旅、薩都剌下。編錄者移甲為乙,亦非無因矣。集又載賦三篇、記六篇、志銘二篇、祭文一篇、啟三篇、雜著九篇,則確出琦作,非由假借。今刪其詩之妄錄者,並其文錄之,以存琦之真焉。”

延伸阅读 编辑

[]

  《元史/卷192》,出自宋濂元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文獻 编辑

  • 盧杲、盧昺等,《德音盧氏家譜》
  • 宋濂等,《元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黃仲昭,《八閩通志》
  • 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
  • 婁雲,《道光惠安縣續志》
  • 謝道承、郝玉麟等,《福建通志》
  • 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元末閩中文學四大名士
盧琦 - 陳旅 - 林以順- 林泉生

盧琦, 1306年, 1362年, 字希韩, 号圭峰, 立斋, 江浙惠安峰尾盧厝, 今屬福建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 祖籍光州固始, 今河南, 同進士出身, 佚名繪, 奉直大夫希韓公像, 現藏於惠安螺城北關盧厝, 目录, 生平, 家庭, 著作, 注釋, 延伸阅读, 參考文獻生平, 编辑至正二年, 1342年, 登壬午科左榜进士, 至正十二年, 1352年, 逐漸升迁為永春县尹, 到了當地, 就立即實行賑濟飢民, 禁止橫徵暴斂, 平均賦役, 削減計口分攤鹽一百餘引, 免除無對象可徵收的包銀和鐵專賣稅, 等到訴訟平息, 民. 盧琦 1306年 1362年 字希韩 号圭峰 立斋 江浙惠安峰尾盧厝 今屬福建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 人 祖籍光州固始 今河南 1 2 3 同進士出身 佚名繪 奉直大夫希韓公像 現藏於惠安螺城北關盧厝 目录 1 生平 2 家庭 3 著作 4 注釋 5 延伸阅读 6 參考文獻生平 编辑至正二年 1342年 登壬午科左榜进士 至正十二年 1352年 逐漸升迁為永春县尹 到了當地 就立即實行賑濟飢民 禁止橫徵暴斂 平均賦役 削減計口分攤鹽一百餘引 免除無對象可徵收的包銀和鐵專賣稅 等到訴訟平息 民眾安定 就設立新的學宮 延請學官教導學生 並且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辦季考 學習之風非常好 鄰縣仙遊有盜賊起事 盧琦當時正好在該縣境內 盜賊遠遠看見 迎上來跪拜說 此永春大夫也 為大夫百姓者 何幸之大乎 吾邑長乃以暴毒驅我 故至此耳 盧琦便停下馬來告訴他們何謂禍福 聽完眾賊都放下武器 請求抓住他們的賊首 以表示自己改過自新 盧琦答應他們 賊首來到 就抓起來送到元帥府 至此盧琦的威名和恩惠在縣境之外流傳 至正十三年 1353年 泉州發生大饑荒 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還能走路的 都扶老攜幼 到永春縣討飯吃 盧琦命令他們分別到佛寺及富有人家 食物由佛寺及富有人家提供 得以存活的不計其數 至正十四年 1354年 安溪有賊寇數十萬前來侵犯永春 盧其聞訊 召集縣民說 汝等能戰則與之戰 不能 則我當獨死之爾 眾人都感到非常憤慨 並對盧琦回說 使君何言也 使君父母 我民赤子 其忍以父母畀賊邪 且彼寇方將虜掠我妻子 焚毀我室廬 乃一邑深仇也 今日之事 有進無退 使君其勿以為憂 因而競相奮發的跟著抵禦賊寇 於是盧琦便率領眾人迎戰賊寇 將其大敗 次日 賊寇又傾巢而至 盧琦又再度將其大敗 前後總共經歷大小三十餘戰 斬獲賊寇一千二百餘人 而縣民無一人死傷 賊寇隊伍受到重創 遂全部逃之夭夭 當時各地戰事四起 列郡皆動盪不安 騷亂不寧 惟獨只有永春縣境安定 無異於太平時期 百姓乃為其立德政碑 設生祠祭祀 至正十六年 1356年 改调宁德县尹 4 先是 寧德縣內盜賊昌盛 居民藏匿山谷之中 後來聽聞盧琦來寧德任官 居民全都恢復常業 盜賊亦四散奔逃 不久 升任鹽課司 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 經元惠宗左右親近的大臣推薦 升任平阳州知州 未至而殁 5 同年十二月 葬於惠安八都 今辋川镇 龟鳖山之原 6 与陈旅 林以顺 林泉生等人并称 元末閩中文學四大名士 7 家庭 编辑子卢杲 任钜鹿知县 8 卢昺 任广平通判 9 著作 编辑著有 圭峰集 二卷 10 注釋 编辑 明 盧杲 盧昺等 德音盧氏家譜 序 德音盧氏 世籍河南 遷大名 再遷尚符 五代時避地入閩 居晉安 宋開寶初 始貫泉州之惠安 家德音里圭峯之下 宫保大司马卢象昇祖源考 研究文章 研究成果 中华卢氏网 2019 11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3 30 姓氏起源 楚州刺史卢鄯繁衍 百姓通谱网 2019 11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08 明 宋濂等 元史 卷192 盧琦 字希韓 惠安人 登至正二年進士第 十二年 稍遷至永春縣尹 始至 賑饑饉 止橫斂 均賦役 減口鹽一百餘引 蠲包銀榷鐵之無徵者 已而訟息民安 乃新學宮 延師儒課子弟 月書季考 文風翕然 鄰邑仙遊盜發 琦適在邑境 盜遙見之 迎拜曰 此永春大夫也 為大夫百姓者 何幸之大乎 吾邑長乃以暴毒驅我 故至此耳 琦因立馬喻以禍福 眾皆投刃槊 請縛其酋以自新 琦許之 酋至 琦械送帥府 自是威惠行於境外 十三年 泉郡大饑 死者相枕籍 其能行者 皆老幼扶攜 就食永春 琦命分諸浮屠及大家使食之 所存活不可勝計 十四年 安溪寇數万人來襲永春 琦聞 召邑民喻之曰 汝等能戰則與之戰 不能 則我當獨死之爾 眾皆感憤 曰 使君何言也 使君父母 我民赤子 其忍以父母畀賊邪 且彼寇方將虜掠我妻子 焚毀我室廬 乃一邑深仇也 今日之事 有進無退 使君其勿以為憂 因踴躍爭奮 琦率以攻賊 大破之 明日 賊复傾巢而至 又破之 大小三十餘戰 斬獲一千二百餘人 而邑民無死傷者 賊大衄 遂遁去 時兵革四起 列郡皆洶洶不寧 獨永春晏然 無異承平時 十六年 改調寧德縣尹而去 明 黃仲昭 八閩通志 卷67 盧琦字希韓 惠安人 第至正二年進士 十二年稍遷至永春縣尹 在縣多惠政 而尤以教化為首務 仙游盜發 琦立馬喻以禍福 寇挽刃槊請縛其酋以自新 安溪寇來襲永春 琦率鄉民大小三十餘戰 斬獲賊眾三百餘 時列郡兵起 獨琦邑境晏然 民為立德政碑 生祠之 十六年 改寧德縣 先是 寧德縣賊熾 民匿山谷中 聞琦來官 皆複業 賊亦奔潰 升鹺司 民安賦集 後以近臣薦 授溫州路平陽州知州卒 有文集若干卷 清 婁雲 惠安縣續志 卷11 吾先君子以至正二十一年秋移病去官 僑居玉融之海鄉 不幸明年秋七月甲辰卒 乃扶樞歸 卜宅於故里龜鱉山之原 葬以十二月壬申 清 李清馥 閩中理學淵源考 卷36 盧琦字希韓惠安人至正二年進士稍遷知永春縣語具郡志宦跡琦在元末與陳旅林以順林泉生皆以文學為閩中名士 清 謝道承 郝玉麟等 福建通志 卷40 盧杲 琦子 鉅鹿知縣 明 謝道承 郝玉麟等 福建通志 卷40 盧昺 杲弟 廣平通判 清 永瑢 紀昀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143 圭峰集 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盧琦撰 琦字希韓 號立齋 惠安人 圭峰其所居地 抄本或作 圭齋集 傳寫誤也 至正二年進士 授州錄事 遷永春縣尹 改調寧德 曆官漕司提舉 除平陽州 命下而卒 事蹟具 元史 良吏傳 徐𤊹 筆精 曰 圭峰集 歲久弗傳 近歲惠安莊戶部徵甫蒐而梓之 誤入薩天錫詩六十餘首 此本為元陳誠中所編 明萬曆初邑人朱一龍 福州董應舉序而刻之 在莊本之前 然已多竄入他作 如五言古詩 春日思遠遊 則在陳旅集中 又五言古詩中 過嶺至崇安 送吳甫至揚州 題焦山方丈壁 秋日池上 度閩關 宿臺山寺絕頂 早發黃河 等篇 七言古詩中 有事居庸關 走筆贈孟禮 樂陵台望月 夜泊釣台 江南樂 江南怨 雪山辭 崔鎮阻風 游吳山駝峰 紫陽菴 江上聞笛 別友 寒夜聞笛 黯淡灘歌 清湖曲 海棠曲 儒有薩氏子 等篇 七言律詩中 高郵城樓晚望 燕將軍出獵 寄鶴林長老 和王維學海南還韻 三衢守索題爛柯石橋 登鎮陽龍興寺閣 寄參政許可用 送僉憲王君實 金陵道中 再過鍾山萬壽寺 等篇 共三十二首 皆在薩都剌集中 至於薩都剌 溪行中秋玩月 一篇 自序 稱 餘乃薩氏子 云云 班班可考 此集乃改題曰 儒有薩氏子 序 末又刪其 至元丁丑仲秋書 一句 尤為顯然作偽 不得謂之誤收 蓋編緝之時 務盈卷帙 以誇蒐采之富 故真贗溷淆如此也 琦官雖不高 而列名良吏 可不藉詩而傳 即以詩論 其清詞雅韻 亦不在陳旅 薩都剌下 編錄者移甲為乙 亦非無因矣 集又載賦三篇 記六篇 志銘二篇 祭文一篇 啟三篇 雜著九篇 則確出琦作 非由假借 今刪其詩之妄錄者 並其文錄之 以存琦之真焉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元史 卷192 出自宋濂 元史 nbsp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參考文獻 编辑盧杲 盧昺等 德音盧氏家譜 宋濂等 元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 黃仲昭 八閩通志 李清馥 閩中理學淵源考 婁雲 道光惠安縣續志 謝道承 郝玉麟等 福建通志 永瑢 紀昀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元末閩中文學四大名士盧琦 陳旅 林以順 林泉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盧琦 amp oldid 745966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