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甘良臣

甘良臣(?年—1648年),渾名黑五子,四川鄰水縣人,崇禎八年任新河口守備[1][2][3][4],崇禎十年任大同新平堡參將[5],十二年補宣府西協副將[6],崇禎十二年到十四年間由西協副將陞四川總兵[7][8]

甘良臣

大明四川總兵
爵位 靖景伯
籍貫 四川鄰水縣
親屬 子甘一爵、甘一祿
出身
  • 將材

崇禎十六年駐兵營山地方,縱兵掠民,拷打捜括[9]。順治三年,其姪曾孫甘明廳駐兵營山翠屏山,刼掠如故,民甚怨,爲義兵所殺[10]

順治二年三月,樊一蘅讓其率領楊展等人進攻敘州[11],南明時期封爲靖景伯。

同年,駐守廣安岳池等處地方,復縱兵肆掠[12][13]

順治三年,爲搖黃所敗,回鄰水練兵自守,八年降清[14],歿後追封武德將軍[15][16]

鄰水縣城內北街有為其所立“天朝名帥坊”[17]

註釋 编辑

  1. ^ 「新河口守備,明設,歲月無考。李勝松,宣府人,天啟三年任。侯大節,本衞人,崇禎二年任。甘良臣,四川人,崇禎八年任。薛興國,大同人,崇禎十年任。杜延勳,寧夏人,崇禎十五年任。」,[乾隆]《萬全縣志》
  2. ^ 「至於守備、操防衞官等員,屯息最多者,如懷安城現任守備楊道亨、洗馬林現任守備李元芝,皆在九百石以上。夫以一守備而胼胝經營,得穀近於千石,非破格優敘,不足以勵將來。此外,則新河口守備今陞任甘良臣,西陽河守備今陞任康四維,張家口現任守備周洪猷,新開口現任守備竇維轅,柴溝堡現任守備甯承芳,李信屯現任操守程憲,渡口堡現任操守侯大符,朔州衞現任掌印指揮周文浩,以上八員,各得穀五百石内外,勤勞可嘉,均應并敘。又如宣府西城守備胡陞,宣府膳房堡守備姚永芳,接管守備高捷,大同左衞指揮蔣三奇、劉學淵,各得穀四百石以上,應各紀錄奬勵。」,《廬公奏議》卷八宣雲奏議
  3. ^ 「職方清吏司為職銜薦獎不符事。呈為守備甘良臣因兩劄同銜,呈請更給都司僉書劄付,本司詳查底案,未有題改緣由,業移會該道,查有題改的據,曾奉明旨,方准改正。如非題改之銜,則前任通融之誤,而非本司駁正之過。先行回答,伏候堂裁」。內閣大庫檔案166886
  4. ^ 「職方清吏司為職銜薦獎不符事。呈為守備甘良臣因兩劄同銜,呈請更給都司僉書劄付,本司詳查底案,未有題改緣由,業移會該道,查有題改的據,曾奉明旨,方准改正。如非題改之銜,則前任通融之誤,而非本司駁正之過。先行回答,伏候堂裁」;「守備甘良臣呈部更給都司僉書劄付一張,查無底案,即使更給,亦係部劄,原非實職。且其呈內止云獎勵,豈可算作正薦?近日宣大巡按林銘球虜眾內附等事一疏,開薦各官,方列良臣之名,題覆在先,列薦在後,亦非故遺薦數也。既奉批查,理合查覆。」;「手本,兵部職方清吏司宣府右衛路都司管新河口守備甘良臣,創立遼東堪補新河并無功陞守備字樣,一呈請討明示任事,一呈更換劄付,請准行查。」。崇禎十年四月至五月。內閣大庫檔案166886/166887/166885
  5. ^ 『㕘將。分守㕘將九人。曰東路、曰北東路、曰中路、曰新平堡、曰總督標,左掖在今府境、其西路、北西路、井坪城、威遠城四㕘將,俱隸今朔平。……。甘良臣。四川人。崇正十年』。[乾隆四十一年修四十七年重校刻本]《大同府志》
  6. ^ 2398「分守昌宣二鎮等處地方太監魏邦典為特題新平參將甘良臣補西協併責修守以新左衛事題本」,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國明朝檔案總彙3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編,2001
  7. ^ 「宣大巡按蔡鵬霄為恭報修完左衛等事第一〇七號,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到兵部,呈於兵科抄出,巡按宣大等處監察御史蔡鵬霄謹題,爲恭報修完左衛欽限城工,謹察明題敘,以重金湯,以昭激勸事。崇禎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奉都察院巡按口北八千四百四十九號勘劄,准兵部咨,職方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宣大總督張福臻題前事等因。本年七月十七日奉聖旨:兵部知道。欽此欽遵,抄部送司案呈到部,合咨都察院轉行宣大巡按御史,即將宣府修完左衛城工事宜,錢糧有無冒費,城工曾否堅完,文武各官有無勞緒,限文到日,速爲逐一詳確勘明,具題前來,以憑議覆等因,移咨到院,劄行前來。奉此,隨行該道察勘詳覈,及行催駁批去後。今於崇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據分守口北道臣李鑑呈稱:行據宣府上西路同知賈應寵呈稱,看得左衛城垣被虜殘毀,竟成坵墟。蒙總督宣大軍門今陞兵部尚書陳新甲察得左衙城鄰虜地,與右衛張家市口相為犄角,繕築備御,乃宜邊第一急著也。遂慨然舉行,擇委副將今陞四川總兵甘良臣董其事。原議城工連垜口高三丈五尺,週圍沿長一千三百九十二丈,計軍夫匠工一千八百名,行糧米豆九千九百七十六石六斗二升,鹽菜銀六千六百五十一兩八分,而城樓、城門、察院、公署、學宮不興焉。原題以三年完工為期,因蒙總督軍門張福臻、督餉侍郎白貽清、前任撫臣劉永祚、今撫臣江禹緒、按臣蔡鵬霄、前任守道何騰蛟、今守道李鑑,各巡閱綜覆,犒賞勸課,不辭勞怨,以勷其成。用是具工於崇禎十二年七月內,報竣於十四年四月終,計年未及二週,屹然壯西陲之保障;勘察盡為堅固,允矣鞏北鄙之金湯。及察副將甘良臣支銷錢糧,悉登月報,循環嚴核,委無冒濫。又將節省之銀,會議修理城樓等費。其拮據任事,區畫督催,已殫厥心力矣。例當敘賚,蓋蒙諸上臺之指示,費用少而成功速,節省多而百務舉。聖上自有酬勳之典,不次之擢,卑職不敢贊一詞也。至於錢糧之接濟,賴餉司董珫轉輸之力;弁役之急公,藉總鎮羅俊傑號令之嚴,故能贊成厥功。若計工如式之路廳、屈必昌,催糧應手之呂燁,扈運催督之王之震、沈鉉、藺民孚、吳孳昌,同心共濟,勞績可嘉。左衛守備孫奇勳,職任地方,百責攸萃,卒能慎終如始,功績為最。若三路將備葛汝芝、張世耀、宋時德、胡陞、侯永寧、李鼐、甄奇英,今陞參將賈梧、馮邦英、薛興國、董繼善、謝來宣、吳興周、武學忠,掌印秦思賢、顧綦隆一十六員,撥軍夫而運糧料,不避寒暑,著實力行,以致速竣。其分委任事郭之翰、甘明廳、經歷袁崇德,指揮蔣名臣,與袁應龍、羅成、楊成功、甘一明、蒲世忠、孫濬、唐有道、甘一爵、林養鳳、胡世枝、甘學閱,掌印郝繼丞,巡捕陳化龍,並梁世廕、鮑繼吉、何應智、陳曉、曹懷相、蔣一元、熊春芳、姚永康、聞善政、秦仲儒、姜仕騰、張雲梯、權秉直、郝鳳翼、劉嗣徽,材官李祥三十三員,有採辦柴石,有燒造甎灰,有專管三路錢糧,有分信監督城工,並修理樓櫓衙宇,分頭供職,刻期報完,著有成效。與部院鎮道委官劉芳譽、莊子顧、廬進、王杞、苑崇桂、張熙忠、黃測、楊國威、陳三貴九員,察核惟勤,督率不倦,限內完工,厥功可錄。小委催工把總材官甘學弘、李維新、趙龍、余成龍、宋時恩、王卿、李朝俊、楊新壁、降麒麟、龐傑、徐成龍、王月光、包永才、陳仁昌、甘明支、劉三錫、姚志仁、趙志堯、郭承恩、甘明蛟、白尚義、李如星、艾萬化、郭志閔、林如桂、趙德、孫枝桂、楊崇胤、孫自強、祁海、李守義、白應舉三十二員,衝寒冒暑,勞苦備嘗,功亦難泯。以上效勞文武各員,雖有經始竣事之不同,而協力急公之誼則一。致城工不日告竣,金湯一時奠安,功垂不朽,勞實當酬。相應察炤前詳,敘列姓名,以漙新恩,分別優陞,敘錄獎賞,以示激勸。統候憲裁定奪等因,具呈到道,轉呈巡按御史蔡鵬霄詳批察覈城工,必詳內明開原議錢糧總數若干,用過若干,節省若干,效勞官員如何錄獎,據詳猶未明晰,該道再一核確,另詳報本冊併發。蒙此,該本道覆看得左衛城工之建,西則截去一面,橫築子城,使城縮而易守。東南北三面仍舊址,以石作根,用甎包砌,通高三丈五尺,週圍沿長一千三百九十二丈,軍夫匠作一千八百名。察原案,初議費五萬七千,再改四萬一千,復議定行糧米豆九千九百七十六石六斗二升,鹽菜銀六千六百五十一兩八分,外收守備孫奇勳備料銀六百兩,二項共銀七千二百五十一兩八分。內軍夫頭畜等項支用過口糧米豆九千三百九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鹽菜草乾餉六千三百一十五兩五錢六分五厘,節省口糧米五百七十八石六斗六升五合,鹽菜銀九百三十五兩五錢一分五厘。又議修不在原估之內,城樓七座,大察院一所,城門八扇,該衛守備公署等項,動支過節省口糧米三百七十五石六斗六升五合,節省鹽菜銀八百兩四錢八分五釐,實在節省見存米二百三石,銀一百三十五兩三分。原題以三年為限,今止一年零八月即已告竣。按工程計,錢糧委無冒破,而且月有報,季有稽,循環兩簿,臚列可考。此錢糧之清徹可察者一也。若城工堅固牢實,永無萬年之不拔,有目者所共覩也。此一役也,有創始者,有克終者。如原任總督軍門陳新甲,排群議而殫心區畫,任獨力而竭智綢繆,費核於一錙一銖,功垂於可大可久。見任總督軍門張福臻,威凜秋霜,登馮鼓振作之氣;惠洽醇醪,版築盈歡呼之聲。此日之鴻雁幸有寧宇,他年之虜馬,保無窺關。督餉戶部右侍郎白貽清,分甘食苦,三軍之胼胝惟勤;持籌急公,一腔之心血欲滴。崇墉既已仡仡,膚公允矣綿綿。前任宣府巡撫劉永祚,精心徹於終始,勞力憊於往來。既薪膽之備嘗,宜雉堞之觀效。見任宣府巡撫江禹緒,拮據之勤,靡辭風雨寒暑;綜理之細,不遺木屑竹頭。屹然者鞏社稷之靈,巍乎者煥金湯之色。巡按御史蔡鵬霄,鐵面鑄金城,□下流水;神工運繡斧,雄峙巖邊。干城與絃誦交修,心力與俸貲併竭。聖明自有醻庸,本道未敢議敘。惟宜勞文武官員,文職如前任分守口北道何騰蛟,見任餉司董珫、原任上西路同知今陞大同府知府屈必昌。武職如總鎮羅俊桀、原任西協副將甘良臣,以上五員,嘔盡心血,籌畫備極苦心,勸課不避勞怨,催餉不後時日,察核不遺餘力,所當各優加職級者也。文職如原任在城同知今陞分巡口北道朱壽黎、署上西路同知事原任下西路通判今陞大同府東路同知王之震,理刑推官吳孳昌。武職如中軍劉芳譽、葛汝芝,巡捕何應智,中軍黃州遊擊許國衡,守備孫奇勳、郭之翰、甘明廳,以上十一員,或出納按期,或察催勤渠,所當酌加服級,或減俸行取者也。下西路通判沈鉉、南路通判藺民孚、原任張家口守備今陞右衛路參將賈梧、柴溝路參將張世耀,督工守備莊子顧、楊成功、李崇相、蔣名臣、唐有道、羅成、蒲世忠、甘一明、秦仲儒、陳三貴、袁崇德、盧進、范崇桂、林養鳳,付將劉永亨、胥有詔、遊擊胡陞、陶宗儀、侯永寧,守備馮邦英、甄奇英、李鼐、薛興國、董繼善、謝來宣、吳興周,以上三十員,或有勷事之勞,或有捐輸之義,各予優錄,不為非分之獲。呂燁、武學忠、掌印秦思賢、顧綦隆、袁應龍、戴光先、孫濬、甘一爵、胡世枝、甘學閱、掌印郝繼丞、陳化龍、梁世廕、鮑繼吉、陳曉、曹懷相、蔣一元、熊春芳、姚永康、聞善政、姜仕騰、張雲梯、權秉直、郝鳳翼、劉嗣徽、材官李祥、旗鼓王杞、張熙忠、楊國威。把總材官甘學弘、李維新、趙龍、余成龍、宋時恩、王卿、李朝俊、楊新璧、降麒麟、龐傑、徐成龍、王月光、包永才、陳仁昌、甘明發、劉三錫、姚志仁、趙志堯、郭承恩、甘明蛟、白尚義、李如星、艾萬化、郭志閔、林如桂、趙德、孫枝桂、楊崇胤、孫自強、祁海、李守義、白應舉。以上六十一員,舉大木者必呼邪許,成大事者必資眾力,應聽督撫各加犒賞,以示鼓舞者也。原任總監申之秀、分監魏邦典、中監盧志德,當在事之日,曾著經畫之勞,應聽司禮監酌敘。若本道雖自二月署印,以迨今之受事,捐貲催督,不敢自後於各官,而區區微勞,亦何敢自詡以為功也等因,具詳到臣。該臣看得萬全左衛犄角宣陽,脣齒市口,乃宜鎮第一要區也。自虜破之後,城垣坵墟,煙爨幾絕,繕脩固圉,誠為經久良畫。今據道廳覆覈,工程既堅而速,錢糧亦節而省,與督撫所題無異,況有五年陪修之例,此在事諸臣之拮據恐後也。其首著勞勣者,則原任督臣陳新甲,規圖遠大,忠垂經始;見任督臣張福臻,勸課精勤,綢繆周密;原任督餉臣白貽清,莞計心苦,輸運泉流;原任撫臣劉永祚,區畫先周,督催不懈;見任撫臣江禹緒,察核嚴明,勞來有方,皆其功與城高,績懋疆域,加恩廕賚,聖明自有鑒裁,非臣所敢握也。如原任昌宣總監臣申之秀籌畫首勳,分監臣魏邦典綜理共濟,內中軍盧志德劻勷分任,應聽司理監議敘。至於原任道臣今丁憂何騰蛟,見任道臣李鑑、餉臣董珫、鎮臣羅俊傑,原任西協副將今陞四川總兵甘良臣,原任上西路同知今陞大同府知府屈必昌,原任在城同知今陞分巡口北道臣朱壽錅、署上西路同知事原任下西路通判今升大同府東路同知王之震,理刑推官吳孳昌,以上九臣,或經營創始,或綜核落成,加級示優,減俸行取,諒聖恩所不靳也。若協勞通判、中軍副將、遊擊、守備、經歷等官沈鉉、藺民孚、劉芳譽、葛汝芝、何應智、黃洲、許國衡、孫奇勳、郭之翰、甘明廳、賈梧、張世耀、莊子顧、楊成功、蔣名臣、唐有道、羅成、蒲世忠、甘一明、秦仲儒、陳三貴、袁崇德、盧進、苑崇桂、林養鳳、劉永亨、胥有詔、胡陞、陶宗儀、侯永寧、馮邦英、甄奇英、李鼐、薛興國、董繼善、謝來宣、吳興周,以上諸臣,或轉輸輓運,或捐資助工,均應優錄。又如本衛掌印秦思賢、顧綦隆、武學忠、李崇相等員,道詳均有分勞,應聽督撫量加獎勵,以示激勸者也。其原任上西路同知呂燁、南路參將宋時德,已經被劾免敘,□□賈思守城工具火器為先,武備之餘,文廟宣光,倡捐督課,殫力並舉,職分宜然,曷敢言功也。既經該道察明□□□□□臣駁核明白,用過錢糧應准開銷,除造完清冊移送兵部察考外,相應具題,伏乞勑下該部□□□□□施行。事關覆察城工錢糧職員字致踰額,統惟鑒宥,謹題請旨。十一月二十九日題,十二月十八日奉□□□□具奏。(下缺)」,《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明代,東北圖書館,1949.12,第930頁
  8. ^ 「武職官。前明總兵。……。甘良臣。隣水人。川北鎮守」。[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十二
  9. ^ 「二月,總兵甘良臣等駐兵。良臣發兵五百駐城南,譚游擊營北關,胡守備屯翠屏山,毁民房,造木城,竪哨樓,列茨濬濠,置蒺藜,設塘火,自保爲幸。凢郊外賊所未盡者,縱兵剽掠,拷打捜括,其苦倍甚於賊。民之困憊,初見於此。賊大至,甘良臣移駐觀音舖。賊蟻聚東北,連營百里,破寨塞洞,男婦被執,炮烙弔拷,旣罄所有,復令自贖,勒書贖物,給箭歸辦,付以騾馬、弓紬、鹽針、烟線等物,賣錢繳納,窮盡一方,然後移去。甘良臣效其所爲,抑又甚焉。民謡云:武官怕死又愛錢,不願遇兵願遇賊。凢當年玩兵養寇,以致悞國,可見一斑矣。」,《營山縣志》卷之十八武備志四
  10. ^ 「七月,賊圍龍泉、靈鷲二寨,張履石救之,全軍俱没。自有事以來,履石之功不少。至是,已受叅將部衘,徃救二寨。鼓行賊覺,師次鏊盤山,賊併力合圍,眾寡不敵,軍遂没,邑人哀之。甘明聽駐兵,賊襲之,兵散,流賊大至。甘良臣姪也,駐兵翠屏山,刼掠如故,民甚怨之。十八夜,賊攻甘營,城中坐視甘兵敗散,明聽僅以身免,集敗殘走順慶,沿途刼掠,爲義兵所殺。二十六日,賊首奪食,王爭世王自北來,劄高廟子、官田壩、雙河口、芳甲壩、觀音舖一帶。馬朝興、邢十萬從廣安來,屯邑西南,皆大肆刼掠。城內枵腹,日與血戰。賊恥傷敗,夜選驍悍數百伏東關,更以疲弱誘戰。計洩,城兵堅壁不出,賊遂觧圍。數日,移營東去。」,《營山縣志》卷之十八武備志八
  11. ^ 『順治元年,福王立於南京,復申前命。時張獻忠已據全蜀,惟遵義未陷,一蘅與王應熊避其地。既拜命,檄諸郡舊將會師大舉。會巡撫馬乾復重慶,松潘副將朱化龍、同知詹天顏擊斬賊將王運行,復龍安、茂州。一蘅乃起舊將甘良臣為總統,副以侯天錫,屠龍,合參將楊展,游擊馬應試、余朝宗所攜潰卒,得三萬人。明年三月攻敍州,應試、朝宗先登,展等繼至,斬馘數千級。偽都督張化龍走,遂復其城。一蘅乃犒師江上。』。《明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樊一蘅傳
  12. ^ 「二年,鄰水甘良臣據廣安〔《東華錄》〕,縱兵肆掠。州蠧吏蔡惟先、殷一鳳聚衆無賴,刼掠渠縣,投入姚黃賊〔《舊志》〕。夏,姚黃賊破廣安地方,屠城砦,焚廬舍,炮烙弔拷,以取財穀,殺紳士軍民,掠少艾子女入營,虜其壯丁,縳以生牛皮,使任負荷,積尸滿地,臭聞千里。獻賊設監紀通判,與駐防參將同行至廣安,姚黃攻圍殺之〔《蜀鑑》〕」《廣安州新志》卷三十六兵戍志十
  13. ^ 「順治七年破來蘇砦之賊,非五年。《東華錄》:順治三年,盧光祖署夔州總兵,敗賊通花三壩。是時李鷂子、余大海據合州,甘良臣據廣安、岳池,朱天麟部將王命臣陷順慶。五年,光祖同總兵柏永馥、馬化豹、左勷分三路取順慶,復其城。五月,破賊黨李登甲於來蘇砦,斬僞將梁士義等。案:《羽伯集》,來蘇,州北砦也,敘李登甲亂事甚詳。考五年冬,李登甲始殺知州,踞來蘇。六年,聚其黨陳嘉業、張蜀奇同踞之。七年五月五日,大兵馬化豹等破砦,羽伯在砦犒師,被大兵虜去,八日得脫,途遇甘良臣領旗兵同歸來蘇。此集乃其手著,則《東華錄》之誤,不如野史躬厯之確。」,《廣安州新志》卷四十二拾遺志三十五
  14. ^ 「崇禎十六年……總兵甘良臣求撫於賊。良臣使武弁張國藩送黑虎、一條龍等於成都。巡撫廖大亨曰:賊每以招安愚我,討則曰我已就撫,不討,刼掠如故。遂下國藩及黑虎等於獄。賊聞,亦羈良臣於巴州黃城。徐聞黑虎未殺,縱之逃,而攻刼東達營。渠巴儀蒼聞問,攻石公寨,取棺蔽矢石。棺內一婦,面如生,刺之流血。驚問土人,馮烈婦也,爲封其墓。」、「搖黃圍儀隴金城寨。儀隴城無隍,官兵保縣後金城寨,天不雨,渴甚。知縣畢九成頗得衆心,無疾叛。甘良臣兵至,不能入寨,由土門先攻海祈寺,四戰四克,賊壘破,斬三百餘級,盡釋被俘男女。乘勝衝上金銀坎,解金城圍。兵民爭飲於泉,激死者甚衆。」,《蜀龜鑒》卷一;「崇禎十七年……明官兵亂〔官兵亂,民無所措手足矣〕,州縣多附賊,僞官拒守。巡撫馬乾下渝城,副將趙榮貴走龍安,大旗余朝宗自號紅十萬,刼內、富、榮、威走長壽。總鎭甘良臣、副叅賈登聯、莫宗文、屠隆英、王祥、溤朝宣、王啟等走忠、涪、瀘、合、永、遵,所過皆刼掠而食,東南大擾,廬舍悉空。明總督樊一蘅駐兵遵義,福王命也。」,《蜀龜鑒》卷二;「順治元年……三月明叅將楊展復敘州。去年,守道馬乾及叅將曾英復重慶,副將朱化龍復龍茂。一蘅起舊將甘良臣爲總統,合叅將展、游擊馬應試、余朝宗攻敘州,斬數千級,復其城,僞都督張化龍遁。一蘅命應試取嘉、眉、邛,故總兵曾聯登取資、簡,侯天錫取瀘,占春、大海取忠、涪。其據城奉調,如洪雅曹勳、監軍范文光,松、茂則僉事詹天顔,䕫萬則譚宏、譚詣。時副將曾英、叅將劉鱗長、部將於大海、李占春方破賊於重慶,並來奉一蘅節制。」、「順治三年……明巡撫馬乾移駐內江。乾至合州,敗搖黃於青草壩,據合陽,旋移駐內江。馬應誠駐瀘州之瀘衛。甘良臣爲搖黃所敗,囘鄰水。論曰:是時劉文秀南下,搖黃東來,嘉、眉有遺民,楊展力也;瀘、渝有遺民,曾英力也;資、內、富、榮有遺民,馬乾力也。」,《蜀龜鑒》卷三;「順治八年……,鄰水來歸,故明總兵甘良臣,鄰水人也,鍊鄕兵自固,賊不敢犯者數年。里有朱德洪潛行刼掠,良臣欲誅之,德洪請以金贖,不許,遂以金賄刺良臣,益刼掠。鄕人助其子闊用謀討德洪,賄結譚宏。闊用請師於撫軍,總兵盧光祖來討。賊奔萬縣,降者遣歸農。威遠羅應林亦鍊郷兵,其友任大德曰:與寇爲鄰而不結強援,非計也。詣軍門納欵。文秀攻之不克,遂殺其縣令。」,《蜀龜鑒》卷四
  15. ^ 「甘良臣,將材出身,仕至山海關總兵,屢立戰功,邑中曾建坊以紀。崇禎末年,關事孔棘,皆不能支,特調洪承疇孫傅庭赴關,公致仕而歸。於時全蜀皆爲賊㨿,惟川北鎭總兵陳三台鳩集義勇,屯營三百里,與賊相持。公居石船鄉,亦集鄉勇,遙與觕角,保全甚衆。甲申,莊烈殉國,明裔福王命巴縣致仕之大學士王應熊等自遵義興師,起公爲總統,率領楊展諸將,於乙酉二月攻取敘州及嘉定、邛、眉,封公爲靖景伯,我朝追封武德將軍。治東豎有神道碑,現存。按公爲總統,事見明史及丹稜彭氏《蜀碧》,乃舊志稱「公聞莊烈殉國,痛哭自縊,以家居故,恤典不及」,殊屬無稽。撥厥所由,當日楊甘公以孝廉得與修志,居邊省,向少書籍,故未見明史,以訛傳訛,致有錯悞,猶之三傳傳聞異詞也。而家居自縊,雖在京師,亦無得邀恤典之例,何況遠在邊省?其爲不知政體,臆爲此說,毫無疑義。獨不思子襲指揮,見於志內,又有碑可憑乎?」,〔道光十四年〕《鄰水縣志》卷之四
  16. ^ 「甘良臣,鄰水人,明總兵,本樊一蘅舊將,明季家居,練鄉兵自固。崇禎癸未,良臣使武弁張國藩送黑虎、一條龍等於成都,求撫於賊。巡撫廖大亨曰:賊屢以招安愚我,討則曰我已受撫,不討,刼掠如故。遂下國藩及黑虎等於獄。賊羈良臣於巴州黃城,後聞黑虎未殺,縱之歸。賊圍儀隴,良臣提兵自土門攻海祈寺,解儀隴、金城之圍。順治二年,蘅起之爲總統,其千總李登甲據廣安,圖收復,擁兵州境數年。良臣後爲里人朱德洪刺客所殺。《蜀鑑》」,《廣安州新志》僑寓志十二
  17. ^ 「甘良臣。由將材出身。仕至山海關總兵官。崇楨十六年致仕回籍。招撫流寇。頗著勞績。甲申聞莊烈帝殉國。痛哭北向再拜自縊。以遘鼎革。卹典未及」。「天朝名帥坊。爲總鎮甘良臣立。在城內北街」。〔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三

甘良臣, 1648年, 渾名黑五子, 四川鄰水縣人, 崇禎八年任新河口守備, 崇禎十年任大同新平堡參將, 十二年補宣府西協副將, 崇禎十二年到十四年間由西協副將陞四川總兵, 大明四川總兵爵位, 靖景伯籍貫, 四川鄰水縣親屬, 子甘一爵, 甘一祿出身將材崇禎十六年駐兵營山地方, 縱兵掠民, 拷打捜括, 順治三年, 其姪曾孫甘明廳駐兵營山翠屏山, 刼掠如故, 民甚怨, 爲義兵所殺, 順治二年三月, 樊一蘅讓其率領楊展等人進攻敘州, 南明時期封爲靖景伯, 同年, 駐守廣安岳池等處地方, 復縱兵肆掠, 順治三年, 爲搖黃所. 甘良臣 年 1648年 渾名黑五子 四川鄰水縣人 崇禎八年任新河口守備 1 2 3 4 崇禎十年任大同新平堡參將 5 十二年補宣府西協副將 6 崇禎十二年到十四年間由西協副將陞四川總兵 7 8 甘良臣大明四川總兵爵位 靖景伯籍貫 四川鄰水縣親屬 子甘一爵 甘一祿出身將材崇禎十六年駐兵營山地方 縱兵掠民 拷打捜括 9 順治三年 其姪曾孫甘明廳駐兵營山翠屏山 刼掠如故 民甚怨 爲義兵所殺 10 順治二年三月 樊一蘅讓其率領楊展等人進攻敘州 11 南明時期封爲靖景伯 同年 駐守廣安岳池等處地方 復縱兵肆掠 12 13 順治三年 爲搖黃所敗 回鄰水練兵自守 八年降清 14 歿後追封武德將軍 15 16 鄰水縣城內北街有為其所立 天朝名帥坊 17 註釋 编辑 新河口守備 明設 歲月無考 李勝松 宣府人 天啟三年任 侯大節 本衞人 崇禎二年任 甘良臣 四川人 崇禎八年任 薛興國 大同人 崇禎十年任 杜延勳 寧夏人 崇禎十五年任 乾隆 萬全縣志 至於守備 操防衞官等員 屯息最多者 如懷安城現任守備楊道亨 洗馬林現任守備李元芝 皆在九百石以上 夫以一守備而胼胝經營 得穀近於千石 非破格優敘 不足以勵將來 此外 則新河口守備今陞任甘良臣 西陽河守備今陞任康四維 張家口現任守備周洪猷 新開口現任守備竇維轅 柴溝堡現任守備甯承芳 李信屯現任操守程憲 渡口堡現任操守侯大符 朔州衞現任掌印指揮周文浩 以上八員 各得穀五百石内外 勤勞可嘉 均應并敘 又如宣府西城守備胡陞 宣府膳房堡守備姚永芳 接管守備高捷 大同左衞指揮蔣三奇 劉學淵 各得穀四百石以上 應各紀錄奬勵 廬公奏議 卷八宣雲奏議 職方清吏司為職銜薦獎不符事 呈為守備甘良臣因兩劄同銜 呈請更給都司僉書劄付 本司詳查底案 未有題改緣由 業移會該道 查有題改的據 曾奉明旨 方准改正 如非題改之銜 則前任通融之誤 而非本司駁正之過 先行回答 伏候堂裁 內閣大庫檔案166886 職方清吏司為職銜薦獎不符事 呈為守備甘良臣因兩劄同銜 呈請更給都司僉書劄付 本司詳查底案 未有題改緣由 業移會該道 查有題改的據 曾奉明旨 方准改正 如非題改之銜 則前任通融之誤 而非本司駁正之過 先行回答 伏候堂裁 守備甘良臣呈部更給都司僉書劄付一張 查無底案 即使更給 亦係部劄 原非實職 且其呈內止云獎勵 豈可算作正薦 近日宣大巡按林銘球虜眾內附等事一疏 開薦各官 方列良臣之名 題覆在先 列薦在後 亦非故遺薦數也 既奉批查 理合查覆 手本 兵部職方清吏司宣府右衛路都司管新河口守備甘良臣 創立遼東堪補新河并無功陞守備字樣 一呈請討明示任事 一呈更換劄付 請准行查 崇禎十年四月至五月 內閣大庫檔案166886 166887 166885 㕘將 分守㕘將九人 曰東路 曰北東路 曰中路 曰新平堡 曰總督標 左掖在今府境 其西路 北西路 井坪城 威遠城四㕘將 俱隸今朔平 甘良臣 四川人 崇正十年 乾隆四十一年修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大同府志 2398 分守昌宣二鎮等處地方太監魏邦典為特題新平參將甘良臣補西協併責修守以新左衛事題本 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國明朝檔案總彙3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遼寧省檔案館編 2001 宣大巡按蔡鵬霄為恭報修完左衛等事第一 七號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到兵部 呈於兵科抄出 巡按宣大等處監察御史蔡鵬霄謹題 爲恭報修完左衛欽限城工 謹察明題敘 以重金湯 以昭激勸事 崇禎十四年八月十三日 奉都察院巡按口北八千四百四十九號勘劄 准兵部咨 職方司案呈 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宣大總督張福臻題前事等因 本年七月十七日奉聖旨 兵部知道 欽此欽遵 抄部送司案呈到部 合咨都察院轉行宣大巡按御史 即將宣府修完左衛城工事宜 錢糧有無冒費 城工曾否堅完 文武各官有無勞緒 限文到日 速爲逐一詳確勘明 具題前來 以憑議覆等因 移咨到院 劄行前來 奉此 隨行該道察勘詳覈 及行催駁批去後 今於崇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據分守口北道臣李鑑呈稱 行據宣府上西路同知賈應寵呈稱 看得左衛城垣被虜殘毀 竟成坵墟 蒙總督宣大軍門今陞兵部尚書陳新甲察得左衙城鄰虜地 與右衛張家市口相為犄角 繕築備御 乃宜邊第一急著也 遂慨然舉行 擇委副將今陞四川總兵甘良臣董其事 原議城工連垜口高三丈五尺 週圍沿長一千三百九十二丈 計軍夫匠工一千八百名 行糧米豆九千九百七十六石六斗二升 鹽菜銀六千六百五十一兩八分 而城樓 城門 察院 公署 學宮不興焉 原題以三年完工為期 因蒙總督軍門張福臻 督餉侍郎白貽清 前任撫臣劉永祚 今撫臣江禹緒 按臣蔡鵬霄 前任守道何騰蛟 今守道李鑑 各巡閱綜覆 犒賞勸課 不辭勞怨 以勷其成 用是具工於崇禎十二年七月內 報竣於十四年四月終 計年未及二週 屹然壯西陲之保障 勘察盡為堅固 允矣鞏北鄙之金湯 及察副將甘良臣支銷錢糧 悉登月報 循環嚴核 委無冒濫 又將節省之銀 會議修理城樓等費 其拮據任事 區畫督催 已殫厥心力矣 例當敘賚 蓋蒙諸上臺之指示 費用少而成功速 節省多而百務舉 聖上自有酬勳之典 不次之擢 卑職不敢贊一詞也 至於錢糧之接濟 賴餉司董珫轉輸之力 弁役之急公 藉總鎮羅俊傑號令之嚴 故能贊成厥功 若計工如式之路廳 屈必昌 催糧應手之呂燁 扈運催督之王之震 沈鉉 藺民孚 吳孳昌 同心共濟 勞績可嘉 左衛守備孫奇勳 職任地方 百責攸萃 卒能慎終如始 功績為最 若三路將備葛汝芝 張世耀 宋時德 胡陞 侯永寧 李鼐 甄奇英 今陞參將賈梧 馮邦英 薛興國 董繼善 謝來宣 吳興周 武學忠 掌印秦思賢 顧綦隆一十六員 撥軍夫而運糧料 不避寒暑 著實力行 以致速竣 其分委任事郭之翰 甘明廳 經歷袁崇德 指揮蔣名臣 與袁應龍 羅成 楊成功 甘一明 蒲世忠 孫濬 唐有道 甘一爵 林養鳳 胡世枝 甘學閱 掌印郝繼丞 巡捕陳化龍 並梁世廕 鮑繼吉 何應智 陳曉 曹懷相 蔣一元 熊春芳 姚永康 聞善政 秦仲儒 姜仕騰 張雲梯 權秉直 郝鳳翼 劉嗣徽 材官李祥三十三員 有採辦柴石 有燒造甎灰 有專管三路錢糧 有分信監督城工 並修理樓櫓衙宇 分頭供職 刻期報完 著有成效 與部院鎮道委官劉芳譽 莊子顧 廬進 王杞 苑崇桂 張熙忠 黃測 楊國威 陳三貴九員 察核惟勤 督率不倦 限內完工 厥功可錄 小委催工把總材官甘學弘 李維新 趙龍 余成龍 宋時恩 王卿 李朝俊 楊新壁 降麒麟 龐傑 徐成龍 王月光 包永才 陳仁昌 甘明支 劉三錫 姚志仁 趙志堯 郭承恩 甘明蛟 白尚義 李如星 艾萬化 郭志閔 林如桂 趙德 孫枝桂 楊崇胤 孫自強 祁海 李守義 白應舉三十二員 衝寒冒暑 勞苦備嘗 功亦難泯 以上效勞文武各員 雖有經始竣事之不同 而協力急公之誼則一 致城工不日告竣 金湯一時奠安 功垂不朽 勞實當酬 相應察炤前詳 敘列姓名 以漙新恩 分別優陞 敘錄獎賞 以示激勸 統候憲裁定奪等因 具呈到道 轉呈巡按御史蔡鵬霄詳批察覈城工 必詳內明開原議錢糧總數若干 用過若干 節省若干 效勞官員如何錄獎 據詳猶未明晰 該道再一核確 另詳報本冊併發 蒙此 該本道覆看得左衛城工之建 西則截去一面 橫築子城 使城縮而易守 東南北三面仍舊址 以石作根 用甎包砌 通高三丈五尺 週圍沿長一千三百九十二丈 軍夫匠作一千八百名 察原案 初議費五萬七千 再改四萬一千 復議定行糧米豆九千九百七十六石六斗二升 鹽菜銀六千六百五十一兩八分 外收守備孫奇勳備料銀六百兩 二項共銀七千二百五十一兩八分 內軍夫頭畜等項支用過口糧米豆九千三百九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 鹽菜草乾餉六千三百一十五兩五錢六分五厘 節省口糧米五百七十八石六斗六升五合 鹽菜銀九百三十五兩五錢一分五厘 又議修不在原估之內 城樓七座 大察院一所 城門八扇 該衛守備公署等項 動支過節省口糧米三百七十五石六斗六升五合 節省鹽菜銀八百兩四錢八分五釐 實在節省見存米二百三石 銀一百三十五兩三分 原題以三年為限 今止一年零八月即已告竣 按工程計 錢糧委無冒破 而且月有報 季有稽 循環兩簿 臚列可考 此錢糧之清徹可察者一也 若城工堅固牢實 永無萬年之不拔 有目者所共覩也 此一役也 有創始者 有克終者 如原任總督軍門陳新甲 排群議而殫心區畫 任獨力而竭智綢繆 費核於一錙一銖 功垂於可大可久 見任總督軍門張福臻 威凜秋霜 登馮鼓振作之氣 惠洽醇醪 版築盈歡呼之聲 此日之鴻雁幸有寧宇 他年之虜馬 保無窺關 督餉戶部右侍郎白貽清 分甘食苦 三軍之胼胝惟勤 持籌急公 一腔之心血欲滴 崇墉既已仡仡 膚公允矣綿綿 前任宣府巡撫劉永祚 精心徹於終始 勞力憊於往來 既薪膽之備嘗 宜雉堞之觀效 見任宣府巡撫江禹緒 拮據之勤 靡辭風雨寒暑 綜理之細 不遺木屑竹頭 屹然者鞏社稷之靈 巍乎者煥金湯之色 巡按御史蔡鵬霄 鐵面鑄金城 下流水 神工運繡斧 雄峙巖邊 干城與絃誦交修 心力與俸貲併竭 聖明自有醻庸 本道未敢議敘 惟宜勞文武官員 文職如前任分守口北道何騰蛟 見任餉司董珫 原任上西路同知今陞大同府知府屈必昌 武職如總鎮羅俊桀 原任西協副將甘良臣 以上五員 嘔盡心血 籌畫備極苦心 勸課不避勞怨 催餉不後時日 察核不遺餘力 所當各優加職級者也 文職如原任在城同知今陞分巡口北道朱壽黎 署上西路同知事原任下西路通判今陞大同府東路同知王之震 理刑推官吳孳昌 武職如中軍劉芳譽 葛汝芝 巡捕何應智 中軍黃州遊擊許國衡 守備孫奇勳 郭之翰 甘明廳 以上十一員 或出納按期 或察催勤渠 所當酌加服級 或減俸行取者也 下西路通判沈鉉 南路通判藺民孚 原任張家口守備今陞右衛路參將賈梧 柴溝路參將張世耀 督工守備莊子顧 楊成功 李崇相 蔣名臣 唐有道 羅成 蒲世忠 甘一明 秦仲儒 陳三貴 袁崇德 盧進 范崇桂 林養鳳 付將劉永亨 胥有詔 遊擊胡陞 陶宗儀 侯永寧 守備馮邦英 甄奇英 李鼐 薛興國 董繼善 謝來宣 吳興周 以上三十員 或有勷事之勞 或有捐輸之義 各予優錄 不為非分之獲 呂燁 武學忠 掌印秦思賢 顧綦隆 袁應龍 戴光先 孫濬 甘一爵 胡世枝 甘學閱 掌印郝繼丞 陳化龍 梁世廕 鮑繼吉 陳曉 曹懷相 蔣一元 熊春芳 姚永康 聞善政 姜仕騰 張雲梯 權秉直 郝鳳翼 劉嗣徽 材官李祥 旗鼓王杞 張熙忠 楊國威 把總材官甘學弘 李維新 趙龍 余成龍 宋時恩 王卿 李朝俊 楊新璧 降麒麟 龐傑 徐成龍 王月光 包永才 陳仁昌 甘明發 劉三錫 姚志仁 趙志堯 郭承恩 甘明蛟 白尚義 李如星 艾萬化 郭志閔 林如桂 趙德 孫枝桂 楊崇胤 孫自強 祁海 李守義 白應舉 以上六十一員 舉大木者必呼邪許 成大事者必資眾力 應聽督撫各加犒賞 以示鼓舞者也 原任總監申之秀 分監魏邦典 中監盧志德 當在事之日 曾著經畫之勞 應聽司禮監酌敘 若本道雖自二月署印 以迨今之受事 捐貲催督 不敢自後於各官 而區區微勞 亦何敢自詡以為功也等因 具詳到臣 該臣看得萬全左衛犄角宣陽 脣齒市口 乃宜鎮第一要區也 自虜破之後 城垣坵墟 煙爨幾絕 繕脩固圉 誠為經久良畫 今據道廳覆覈 工程既堅而速 錢糧亦節而省 與督撫所題無異 況有五年陪修之例 此在事諸臣之拮據恐後也 其首著勞勣者 則原任督臣陳新甲 規圖遠大 忠垂經始 見任督臣張福臻 勸課精勤 綢繆周密 原任督餉臣白貽清 莞計心苦 輸運泉流 原任撫臣劉永祚 區畫先周 督催不懈 見任撫臣江禹緒 察核嚴明 勞來有方 皆其功與城高 績懋疆域 加恩廕賚 聖明自有鑒裁 非臣所敢握也 如原任昌宣總監臣申之秀籌畫首勳 分監臣魏邦典綜理共濟 內中軍盧志德劻勷分任 應聽司理監議敘 至於原任道臣今丁憂何騰蛟 見任道臣李鑑 餉臣董珫 鎮臣羅俊傑 原任西協副將今陞四川總兵甘良臣 原任上西路同知今陞大同府知府屈必昌 原任在城同知今陞分巡口北道臣朱壽錅 署上西路同知事原任下西路通判今升大同府東路同知王之震 理刑推官吳孳昌 以上九臣 或經營創始 或綜核落成 加級示優 減俸行取 諒聖恩所不靳也 若協勞通判 中軍副將 遊擊 守備 經歷等官沈鉉 藺民孚 劉芳譽 葛汝芝 何應智 黃洲 許國衡 孫奇勳 郭之翰 甘明廳 賈梧 張世耀 莊子顧 楊成功 蔣名臣 唐有道 羅成 蒲世忠 甘一明 秦仲儒 陳三貴 袁崇德 盧進 苑崇桂 林養鳳 劉永亨 胥有詔 胡陞 陶宗儀 侯永寧 馮邦英 甄奇英 李鼐 薛興國 董繼善 謝來宣 吳興周 以上諸臣 或轉輸輓運 或捐資助工 均應優錄 又如本衛掌印秦思賢 顧綦隆 武學忠 李崇相等員 道詳均有分勞 應聽督撫量加獎勵 以示激勸者也 其原任上西路同知呂燁 南路參將宋時德 已經被劾免敘 賈思守城工具火器為先 武備之餘 文廟宣光 倡捐督課 殫力並舉 職分宜然 曷敢言功也 既經該道察明 臣駁核明白 用過錢糧應准開銷 除造完清冊移送兵部察考外 相應具題 伏乞勑下該部 施行 事關覆察城工錢糧職員字致踰額 統惟鑒宥 謹題請旨 十一月二十九日題 十二月十八日奉 具奏 下缺 明清內閣大庫史料 第一輯明代 東北圖書館 1949 12 第930頁 武職官 前明總兵 甘良臣 隣水人 川北鎮守 雍正 四川通志 卷三十二 二月 總兵甘良臣等駐兵 良臣發兵五百駐城南 譚游擊營北關 胡守備屯翠屏山 毁民房 造木城 竪哨樓 列茨濬濠 置蒺藜 設塘火 自保爲幸 凢郊外賊所未盡者 縱兵剽掠 拷打捜括 其苦倍甚於賊 民之困憊 初見於此 賊大至 甘良臣移駐觀音舖 賊蟻聚東北 連營百里 破寨塞洞 男婦被執 炮烙弔拷 旣罄所有 復令自贖 勒書贖物 給箭歸辦 付以騾馬 弓紬 鹽針 烟線等物 賣錢繳納 窮盡一方 然後移去 甘良臣效其所爲 抑又甚焉 民謡云 武官怕死又愛錢 不願遇兵願遇賊 凢當年玩兵養寇 以致悞國 可見一斑矣 營山縣志 卷之十八武備志四 七月 賊圍龍泉 靈鷲二寨 張履石救之 全軍俱没 自有事以來 履石之功不少 至是 已受叅將部衘 徃救二寨 鼓行賊覺 師次鏊盤山 賊併力合圍 眾寡不敵 軍遂没 邑人哀之 甘明聽駐兵 賊襲之 兵散 流賊大至 甘良臣姪也 駐兵翠屏山 刼掠如故 民甚怨之 十八夜 賊攻甘營 城中坐視甘兵敗散 明聽僅以身免 集敗殘走順慶 沿途刼掠 爲義兵所殺 二十六日 賊首奪食 王爭世王自北來 劄高廟子 官田壩 雙河口 芳甲壩 觀音舖一帶 馬朝興 邢十萬從廣安來 屯邑西南 皆大肆刼掠 城內枵腹 日與血戰 賊恥傷敗 夜選驍悍數百伏東關 更以疲弱誘戰 計洩 城兵堅壁不出 賊遂觧圍 數日 移營東去 營山縣志 卷之十八武備志八 順治元年 福王立於南京 復申前命 時張獻忠已據全蜀 惟遵義未陷 一蘅與王應熊避其地 既拜命 檄諸郡舊將會師大舉 會巡撫馬乾復重慶 松潘副將朱化龍 同知詹天顏擊斬賊將王運行 復龍安 茂州 一蘅乃起舊將甘良臣為總統 副以侯天錫 屠龍 合參將楊展 游擊馬應試 余朝宗所攜潰卒 得三萬人 明年三月攻敍州 應試 朝宗先登 展等繼至 斬馘數千級 偽都督張化龍走 遂復其城 一蘅乃犒師江上 明史 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一百六十七樊一蘅傳 二年 鄰水甘良臣據廣安 東華錄 縱兵肆掠 州蠧吏蔡惟先 殷一鳳聚衆無賴 刼掠渠縣 投入姚黃賊 舊志 夏 姚黃賊破廣安地方 屠城砦 焚廬舍 炮烙弔拷 以取財穀 殺紳士軍民 掠少艾子女入營 虜其壯丁 縳以生牛皮 使任負荷 積尸滿地 臭聞千里 獻賊設監紀通判 與駐防參將同行至廣安 姚黃攻圍殺之 蜀鑑 廣安州新志 卷三十六兵戍志十 順治七年破來蘇砦之賊 非五年 東華錄 順治三年 盧光祖署夔州總兵 敗賊通花三壩 是時李鷂子 余大海據合州 甘良臣據廣安 岳池 朱天麟部將王命臣陷順慶 五年 光祖同總兵柏永馥 馬化豹 左勷分三路取順慶 復其城 五月 破賊黨李登甲於來蘇砦 斬僞將梁士義等 案 羽伯集 來蘇 州北砦也 敘李登甲亂事甚詳 考五年冬 李登甲始殺知州 踞來蘇 六年 聚其黨陳嘉業 張蜀奇同踞之 七年五月五日 大兵馬化豹等破砦 羽伯在砦犒師 被大兵虜去 八日得脫 途遇甘良臣領旗兵同歸來蘇 此集乃其手著 則 東華錄 之誤 不如野史躬厯之確 廣安州新志 卷四十二拾遺志三十五 崇禎十六年 總兵甘良臣求撫於賊 良臣使武弁張國藩送黑虎 一條龍等於成都 巡撫廖大亨曰 賊每以招安愚我 討則曰我已就撫 不討 刼掠如故 遂下國藩及黑虎等於獄 賊聞 亦羈良臣於巴州黃城 徐聞黑虎未殺 縱之逃 而攻刼東達營 渠巴儀蒼聞問 攻石公寨 取棺蔽矢石 棺內一婦 面如生 刺之流血 驚問土人 馮烈婦也 爲封其墓 搖黃圍儀隴金城寨 儀隴城無隍 官兵保縣後金城寨 天不雨 渴甚 知縣畢九成頗得衆心 無疾叛 甘良臣兵至 不能入寨 由土門先攻海祈寺 四戰四克 賊壘破 斬三百餘級 盡釋被俘男女 乘勝衝上金銀坎 解金城圍 兵民爭飲於泉 激死者甚衆 蜀龜鑒 卷一 崇禎十七年 明官兵亂 官兵亂 民無所措手足矣 州縣多附賊 僞官拒守 巡撫馬乾下渝城 副將趙榮貴走龍安 大旗余朝宗自號紅十萬 刼內 富 榮 威走長壽 總鎭甘良臣 副叅賈登聯 莫宗文 屠隆英 王祥 溤朝宣 王啟等走忠 涪 瀘 合 永 遵 所過皆刼掠而食 東南大擾 廬舍悉空 明總督樊一蘅駐兵遵義 福王命也 蜀龜鑒 卷二 順治元年 三月明叅將楊展復敘州 去年 守道馬乾及叅將曾英復重慶 副將朱化龍復龍茂 一蘅起舊將甘良臣爲總統 合叅將展 游擊馬應試 余朝宗攻敘州 斬數千級 復其城 僞都督張化龍遁 一蘅命應試取嘉 眉 邛 故總兵曾聯登取資 簡 侯天錫取瀘 占春 大海取忠 涪 其據城奉調 如洪雅曹勳 監軍范文光 松 茂則僉事詹天顔 䕫萬則譚宏 譚詣 時副將曾英 叅將劉鱗長 部將於大海 李占春方破賊於重慶 並來奉一蘅節制 順治三年 明巡撫馬乾移駐內江 乾至合州 敗搖黃於青草壩 據合陽 旋移駐內江 馬應誠駐瀘州之瀘衛 甘良臣爲搖黃所敗 囘鄰水 論曰 是時劉文秀南下 搖黃東來 嘉 眉有遺民 楊展力也 瀘 渝有遺民 曾英力也 資 內 富 榮有遺民 馬乾力也 蜀龜鑒 卷三 順治八年 鄰水來歸 故明總兵甘良臣 鄰水人也 鍊鄕兵自固 賊不敢犯者數年 里有朱德洪潛行刼掠 良臣欲誅之 德洪請以金贖 不許 遂以金賄刺良臣 益刼掠 鄕人助其子闊用謀討德洪 賄結譚宏 闊用請師於撫軍 總兵盧光祖來討 賊奔萬縣 降者遣歸農 威遠羅應林亦鍊郷兵 其友任大德曰 與寇爲鄰而不結強援 非計也 詣軍門納欵 文秀攻之不克 遂殺其縣令 蜀龜鑒 卷四 甘良臣 將材出身 仕至山海關總兵 屢立戰功 邑中曾建坊以紀 崇禎末年 關事孔棘 皆不能支 特調洪承疇孫傅庭赴關 公致仕而歸 於時全蜀皆爲賊㨿 惟川北鎭總兵陳三台鳩集義勇 屯營三百里 與賊相持 公居石船鄉 亦集鄉勇 遙與觕角 保全甚衆 甲申 莊烈殉國 明裔福王命巴縣致仕之大學士王應熊等自遵義興師 起公爲總統 率領楊展諸將 於乙酉二月攻取敘州及嘉定 邛 眉 封公爲靖景伯 我朝追封武德將軍 治東豎有神道碑 現存 按公爲總統 事見明史及丹稜彭氏 蜀碧 乃舊志稱 公聞莊烈殉國 痛哭自縊 以家居故 恤典不及 殊屬無稽 撥厥所由 當日楊甘公以孝廉得與修志 居邊省 向少書籍 故未見明史 以訛傳訛 致有錯悞 猶之三傳傳聞異詞也 而家居自縊 雖在京師 亦無得邀恤典之例 何況遠在邊省 其爲不知政體 臆爲此說 毫無疑義 獨不思子襲指揮 見於志內 又有碑可憑乎 道光十四年 鄰水縣志 卷之四 甘良臣 鄰水人 明總兵 本樊一蘅舊將 明季家居 練鄉兵自固 崇禎癸未 良臣使武弁張國藩送黑虎 一條龍等於成都 求撫於賊 巡撫廖大亨曰 賊屢以招安愚我 討則曰我已受撫 不討 刼掠如故 遂下國藩及黑虎等於獄 賊羈良臣於巴州黃城 後聞黑虎未殺 縱之歸 賊圍儀隴 良臣提兵自土門攻海祈寺 解儀隴 金城之圍 順治二年 蘅起之爲總統 其千總李登甲據廣安 圖收復 擁兵州境數年 良臣後爲里人朱德洪刺客所殺 蜀鑑 廣安州新志 僑寓志十二 甘良臣 由將材出身 仕至山海關總兵官 崇楨十六年致仕回籍 招撫流寇 頗著勞績 甲申聞莊烈帝殉國 痛哭北向再拜自縊 以遘鼎革 卹典未及 天朝名帥坊 爲總鎮甘良臣立 在城內北街 道光元年 鄰水縣志 卷三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甘良臣 amp oldid 7646745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