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涪陵区

涪陵区[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2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11.5万,是重庆第二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城市建立在长江乌江两岸,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又有“榨菜之乡”的说法。

涪陵区
涪陵
榨菜之乡
千里乌江第一城

重庆的地理位置
坐标:29°39′37″N 107°17′06″E / 29.6603°N 107.285°E / 29.6603; 107.285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重庆市
設立1997年
下级行政区
政府
 • 区长种及灵
 • 区委书记王志杰
面积
 • 总计2,946 平方公里(1,137 平方英里)
人口(2018)
 • 總計116万人
 • 户籍人口115万
語言
 • 母语方言重庆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408000
電話區號+86 (0)23
行政区划代码50 01 02
国内生产总值¥1076.13亿
毗邻垫江长寿巴南丰都南川武隆
網站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区象征
山茶花(重庆市花)
黄葛树(重庆市树)
本頁面使用旁註標記,若瀏覽器不支持標音會顯示在文字後方,如:衣(yi)。

涪陵区,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地处重庆中部,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都”。

涪陵,古代巴国故都、军事重镇,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千里乌江第一城,重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业城市,重庆第二大城市。

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涪陵区辖4个园区、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1],总人口116.80万,城区常住人口80.26万,是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水底碑林白鹤梁程朱理学点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巴国在此设郡。
  • 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隋置涪陵县,隶属巴郡;元朝入涪州。明清均屬重慶府。民国初年(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和四川省第八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析置涪陵專區和酉陽專區,涪陵專区辖涪陵縣、南川縣酆都縣武隆縣彭水縣5縣,並將大竹專區长寿縣萬縣專區石砫縣劃入,隶川东行署区。
  • 1952年12月20日,酉陽專區撤銷,所屬的酉陽縣秀山縣黔江縣劃歸涪陵專區[2]
  • 1952年9月27日,長壽縣劃歸重慶市直轄[3]
  • 1953年1月16日,重慶市長壽縣劃歸涪陵專區[4]
  • 1953年3月10日,大竹專區墊江縣劃歸涪陵專區[5]
  • 1959年4月13日,長壽縣劃歸重慶市[6][7]
  • 1968年9月,涪陵專區改名涪陵地區
  • 1983年9月9日,撤銷涪陵縣,設立涪陵市(縣級)[8]
  • 1988年5月18日,石柱縣秀山縣黔江縣酉陽縣彭水縣從涪陵地區劃出,單獨設立黔江地區[9]
  • 1995年11月5日,撤銷涪陵地區、縣級涪陵市,設立地級涪陵市,新設立枳城區和李渡區,涪陵市轄原涪陵地區的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和新設立的枳城區、李渡區。原涪陵地區的南川市由省直轄[10]
  • 1996年9月15日,涪陵市委託重慶市代管[11]
  • 1997年3月14日,劃入重慶直轄市[12]
  • 1997年12月20日,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13]

轄境沿革

  • 1952年12月19日,長壽縣興隆鄉第十六、二十三村和黃葛鄉第十四村劃歸涪陵縣包家鄉[14]
  • 1953年9月16日,涪陵縣第十三區的江家、大石、雲集、燕石、安順、石回、兩桂、白林、大水、福盛、石塔、青平、華中等13個鄉,第十四區的同興、瑪瑙、板橋、鐵牛、飛龍、群策、萬壽、禦龍等8個鄉,共21個鄉劃歸長壽縣;第十四區的綠柏、雲山、觀鬥、沙坪、保和、百家、古福、龍塘等8個鄉,第十五區的水井、武功、打鼓、土豐、龍井、包家、鳳宜、安樂、土主等10個鄉,第十六區的箐口、三匯、巧嶺、勝利、裴江、石廟、平溪、永平、雞棲、東村、老君、沈家、東匯等13個鄉,共31個鄉劃歸墊江縣[15]
  • 1955年3月24日,長壽縣鐵牛鄉劃歸涪陵縣[16]
  • 1955年,涪陵縣聚寶鄉的柏楊、民主、平安3個村劃歸南川縣
  • 1956年6月12日,涪陵縣廟埡區的鴨江、永興、高建、鳳來、七星、團結、廟埡、尋華、人民、月升、送月、工農12鄉劃歸武隆縣;廟埡區的勞動、騎龍、民主和龍潭區的冷水鄉劃歸南川縣[17]
  • 1958年11月25日,武隆縣羊角區龍塘鄉劃歸涪陵縣。[18]
  • 1967年1月4日,涪陵縣、長壽縣協商決定:涪陵縣永義公社龍泉大隊的三、四、五隊,62戶251人,田土共計561畝劃歸長壽縣飛龍公社;叢林公社桂花大隊一、二、三隊,田84畝、土34畝,白雲大隊一生產隊田60畝、土34畝,淹戶19戶76人,全部劃歸長壽縣華中公社。

行政区划

涪陵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12个、6个[19]

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东街道、​李渡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马鞍街道、​南沱镇、​青羊镇、​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焦石镇、​马武镇、​龙潭镇、​蔺市镇、​新妙镇、​石沱镇、​义和镇、​罗云乡、​大木乡、​武陵山乡、​大顺乡、​增福乡同乐乡

地理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形以低山浅丘为主。

气候

涪陵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1℃,降水量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时数1248小时。

涪陵区气象数据(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6.9
(62.4)
23.9
(75.0)
32.5
(90.5)
35.5
(95.9)
37.9
(100.2)
39.2
(102.6)
40.5
(104.9)
42.2
(108.0)
41.8
(107.2)
35.5
(95.9)
28.9
(84.0)
18.4
(65.1)
42.2
(108.0)
平均高温 °C(°F) 9.7
(49.5)
12.1
(53.8)
16.9
(62.4)
22.5
(72.5)
26.6
(79.9)
29.2
(84.6)
33.0
(91.4)
33.9
(93.0)
28.0
(82.4)
22.0
(71.6)
16.6
(61.9)
11.2
(52.2)
21.8
(71.3)
日均气温 °C(°F) 7.4
(45.3)
9.2
(48.6)
13.3
(55.9)
18.1
(64.6)
22.0
(71.6)
24.9
(76.8)
28.1
(82.6)
28.4
(83.1)
23.8
(74.8)
18.5
(65.3)
13.8
(56.8)
9.0
(48.2)
18.0
(64.5)
平均低温 °C(°F) 5.7
(42.3)
7.1
(44.8)
10.5
(50.9)
14.9
(58.8)
18.7
(65.7)
21.6
(70.9)
24.3
(75.7)
24.4
(75.9)
20.8
(69.4)
16.2
(61.2)
11.8
(53.2)
7.5
(45.5)
15.3
(59.5)
历史最低温 °C(°F) −1.5
(29.3)
−0.3
(31.5)
1.3
(34.3)
4.2
(39.6)
11.5
(52.7)
15.8
(60.4)
19.4
(66.9)
18.7
(65.7)
14.9
(58.8)
7.4
(45.3)
3.0
(37.4)
−2.2
(28.0)
−2.2
(28.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7.0
(0.67)
16.9
(0.67)
41.5
(1.63)
116.7
(4.59)
176.2
(6.94)
188.3
(7.41)
153.0
(6.02)
118.4
(4.66)
114.2
(4.50)
111.7
(4.40)
53.8
(2.12)
22.9
(0.90)
1,130.6
(44.51)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8.9 9.0 11.7 15.7 16.1 16.0 13.1 10.9 13.3 15.4 11.9 9.4 151.4
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20]

交通

已建成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区内水泥公路总长1477公里,有直抵主城区的  渝涪高速公路 渝怀铁路2005年通车。规划中的汉渝高速公路[21][22][23]、渝长(沙)高速公路及南涪、渝利两条铁路贯穿全境。长江横贯东西,乌江纵穿南北。2013年重庆到涪陵的南线高速公路通车,主城到涪陵1小时左右的车程,同时高速可以到丰都。

宗教

涪陵民风纯朴,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资源

  • 植被:森林90万亩,植物4000余种,中药材946种,野生动物750余种。
  • 矿产:26种,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

旅游

巴文化、易文化、榨菜文化相互交融,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3处:水底碑林白鹤梁巴国故里小田溪,理学圣地点易洞,全国罕见、重庆唯一的野生植物带石夹沟,雄奇峻秀的乌江画廊。另有近年来新开发的武陵山大裂谷风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东南约40公里的武陵山乡境内,武陵山系西北尾端,乌江下游东岸。景区创建面积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最高处1980米,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野生植物和200余种野生动物;空气清新宜人,生态环境极其优良,山、林、泉、洞、瀑、崖、湖、潭、峡、坑、缝一应俱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十里大峡谷雄阔壮美,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天然绝壁宛如万里长城,绵延数里;地缝、暗河神奇壮观。其中铜墙铁壁、如来神掌、将军石、青天峡地缝等景点堪称一绝。

涪陵周易园 原名点易洞,位于长江北岸,与涪陵城隔江相望。据《舆地纪胜》和《涪州志》载,北宋程颐曾在此注《易》6载,写成理学代表作《易传》,程氏理学由此发祥。园西壁上刻有“点易洞”字迹。 “点易洞”是一人工开凿的石洞,现今洞口上方尚有“点易洞”三字。洞内有朱熹游此的题诗:“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2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

涪陵经济在重庆直辖时划入“新重庆地区”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其中太极集团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贸易。

特产

涪陵三样宝:榨菜、油醪糟和红心萝卜。

名人

参见

脚注

  1. ^ 「涪」,拼音注音ㄈㄨˊ

参考文献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涪陵地区设立地级涪陵市的批复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行政体制调整的批复
  1. ^ .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2. ^ 1952年12月20日政務院【政政齊字第169號】批復
  3. ^ 1952年9月27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會民令字第0033號】命令,1953年1月16日內政部【內民字第32號】批復
  4. ^ 1953年1月16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2號】批准
  5. ^ 1953年3月10日政務院【政政孫字第50號】批復
  6. ^ 四川省人民委員會1959年3月5日報告
  7. ^ 1959年4月13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川議字第0152號】批復
  8. ^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國函188號】批復:3.撤銷涪陵縣,設立涪陵市(縣級)。以涪陵縣的行政區域為涪陵市的行政區域。
  9. ^ 同意你省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黔江,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從涪陵地區劃出,單獨設立黔江地區。地區行政公署駐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聯合鎮。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國函76號】批復
  10. ^ 1995年11月5日國務院【國函106號】批復;1995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518號】批復:1.同意撤銷涪陵地區、涪陵市,設立地級涪陵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枳城區。2.涪陵市新設立枳城區和李渡區。枳城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敦仁、崇義、荔枝、江東4個街道辦事處和黃旗、龍橋、白濤、焦石、珍溪、清溪、南沱、百勝8個鎮及山窩、羅雲、卷洞、叢林、仁義、中峰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中山東路;李渡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李渡、藺市、馬武、新妙、龍潭、青羊、石沱、堡子、鎮安、義和、致韓11個鎮和明家、增福、兩匯、石龍、同樂、酒店6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李渡鎮。3.涪陵市轄原涪陵地區的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和新設立的枳城區、李渡區。原涪陵地區的南川市由省直轄。1995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7號】批復:涪陵市將枳城區的龍渡鎮劃歸李渡區管轄;將李渡區的酒店鄉劃歸枳城區管轄。
  11. ^ 將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委託重慶市代管。1996年9月5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復;9月15日正式實行
  12. ^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2.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13. ^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復:2.撤銷涪陵市(及所轄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1998年2月22日掛牌;原涪陵市所轄的南川市、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
  14. ^ 1952年1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民政字第00988號】通知
  15. ^ 1953年9月16日涪陵專署【民行字第21號】通知
  16. ^ 1955年3月24日涪陵專署【民行政字第8號】通知
  17. ^ 1956年6月12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省一民字第0448號】批復
  18. ^ 1958年11月25日涪陵專署批准
  19.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涪陵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2. 
  20. ^ 涪陵 - 气象数据. 中国天气网.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21-12-08]. (原始内容于2021-12-08). 
  21.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1-08-21]. (原始内容于2021-08-21). 
  22.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ISBN 9787010232959. 
  23.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学习读本.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21. ISBN 9787114169731. 
  24. ^ . 新华网.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外部链接

  •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涪陵区, 关于其他同名县, 请见, 涪陵县, 消歧义,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 面积2945平方公里, 总人口111, 5万, 是重庆第二大城市, 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 城市建立在长江, 乌江两岸, 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 又有, 榨菜之乡, 的说法, 涪陵榨菜之乡千里乌江第一城区重庆的地理位置坐标, 6603, 6603, 285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隶属行政区重庆市設立1997年下级行政区27, 12镇6乡9街道政府, 区长种及灵, 区委书记王志杰面积, 总计2, 平方公里, 平方英里, 人口, 2. 关于其他同名县 请见 涪陵县 消歧义 涪陵区 註 1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 面积2945平方公里 总人口111 5万 是重庆第二大城市 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 城市建立在长江 乌江两岸 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 又有 榨菜之乡 的说法 涪陵区 涪陵榨菜之乡千里乌江第一城区重庆的地理位置坐标 29 39 37 N 107 17 06 E 29 6603 N 107 285 E 29 6603 107 285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隶属行政区重庆市設立1997年下级行政区27 12镇6乡9街道政府 区长种及灵 区委书记王志杰面积 总计2 946 平方公里 1 137 平方英里 人口 2018 總計116万人 户籍人口115万語言 母语 方言 重庆话时区北京时间 UTC 8 郵政編碼408000電話區號 86 0 23行政区划代码50 01 02国内生产总值 1076 13亿毗邻垫江 长寿 巴南 丰都 南川 武隆網站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区象征花山茶花 重庆市花 树黄葛树 重庆市树 本頁面使用旁註標記 若瀏覽器不支持 標音會顯示在文字後方 如 衣 yi 涪陵区 涪陵 因乌江古称 涪水 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地处重庆中部 邑枕长 乌两江 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有渝东门户之称 是闻名遐迩的 中国榨菜之都 涪陵 古代巴国故都 军事重镇 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千里乌江第一城 重庆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成渝经济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业城市 重庆第二大城市 全境东西宽74 5公里 南北长70 8公里 幅员面积2941 46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末涪陵区辖4个园区 9个街道 12个镇 6个乡 1 总人口116 80万 城区常住人口80 26万 是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 涪陵区自然条件好 人文资源丰富 涪陵榨菜 涪陵水牛 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 水底碑林白鹤梁 程朱理学点易洞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轄境沿革 3 行政区划 4 地理 4 1 气候 5 交通 6 宗教 7 资源 8 旅游 8 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经济 10 特产 11 名人 12 参见 13 脚注 14 参考文献 15 外部链接历史沿革 编辑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 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巴国在此设郡 秦昭王三十年 前277年 置枳县 为区境置县之始 隋置涪陵县 隶属巴郡 元朝入涪州 明清均屬重慶府 民国初年 1913年 改涪州为涪陵县 先后隶属川东道和四川省第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初 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析置涪陵專區和酉陽專區 涪陵專区辖涪陵縣 南川縣 酆都縣 武隆縣 彭水縣5縣 並將大竹專區长寿縣 萬縣專區石砫縣劃入 隶川东行署区 1952年12月20日 酉陽專區撤銷 所屬的酉陽縣 秀山縣 黔江縣劃歸涪陵專區 2 1952年9月27日 長壽縣劃歸重慶市直轄 3 1953年1月16日 重慶市長壽縣劃歸涪陵專區 4 1953年3月10日 大竹專區墊江縣劃歸涪陵專區 5 1959年4月13日 長壽縣劃歸重慶市 6 7 1968年9月 涪陵專區改名涪陵地區 1983年9月9日 撤銷涪陵縣 設立涪陵市 縣級 8 1988年5月18日 石柱縣 秀山縣 黔江縣 酉陽縣和彭水縣從涪陵地區劃出 單獨設立黔江地區 9 1995年11月5日 撤銷涪陵地區 縣級涪陵市 設立地級涪陵市 新設立枳城區和李渡區 涪陵市轄原涪陵地區的墊江縣 武隆縣 豐都縣和新設立的枳城區 李渡區 原涪陵地區的南川市由省直轄 10 1996年9月15日 涪陵市委託重慶市代管 11 1997年3月14日 劃入重慶直轄市 12 1997年12月20日 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 李渡区 设立重庆市涪陵区 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 李渡区的行政区域 原涪陵市所辖 代管 的南川市 武隆县 丰都县 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13 轄境沿革 编辑1952年12月19日 長壽縣興隆鄉第十六 二十三村和黃葛鄉第十四村劃歸涪陵縣包家鄉 14 1953年9月16日 涪陵縣第十三區的江家 大石 雲集 燕石 安順 石回 兩桂 白林 大水 福盛 石塔 青平 華中等13個鄉 第十四區的同興 瑪瑙 板橋 鐵牛 飛龍 群策 萬壽 禦龍等8個鄉 共21個鄉劃歸長壽縣 第十四區的綠柏 雲山 觀鬥 沙坪 保和 百家 古福 龍塘等8個鄉 第十五區的水井 武功 打鼓 土豐 龍井 包家 鳳宜 安樂 土主等10個鄉 第十六區的箐口 三匯 巧嶺 勝利 裴江 石廟 平溪 永平 雞棲 東村 老君 沈家 東匯等13個鄉 共31個鄉劃歸墊江縣 15 1955年3月24日 長壽縣鐵牛鄉劃歸涪陵縣 16 1955年 涪陵縣聚寶鄉的柏楊 民主 平安3個村劃歸南川縣 1956年6月12日 涪陵縣廟埡區的鴨江 永興 高建 鳳來 七星 團結 廟埡 尋華 人民 月升 送月 工農12鄉劃歸武隆縣 廟埡區的勞動 騎龍 民主和龍潭區的冷水鄉劃歸南川縣 17 1958年11月25日 武隆縣羊角區龍塘鄉劃歸涪陵縣 18 1967年1月4日 涪陵縣 長壽縣協商決定 涪陵縣永義公社龍泉大隊的三 四 五隊 62戶251人 田土共計561畝劃歸長壽縣飛龍公社 叢林公社桂花大隊一 二 三隊 田84畝 土34畝 白雲大隊一生產隊田60畝 土34畝 淹戶19戶76人 全部劃歸長壽縣華中公社 行政区划 编辑涪陵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 12个镇 6个乡 19 敦仁街道 崇义街道 荔枝街道 江北街道 江东街道 李渡街道 龙桥街道 白涛街道 马鞍街道 南沱镇 青羊镇 百胜镇 珍溪镇 清溪镇 焦石镇 马武镇 龙潭镇 蔺市镇 新妙镇 石沱镇 义和镇 罗云乡 大木乡 武陵山乡 大顺乡 增福乡和同乐乡 地理 编辑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 56 107 43 北纬29 21 30 01 之间 地形以低山浅丘为主 气候 编辑 涪陵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18 1 降水量1072毫米 无霜期317天 日照时数1248小时 涪陵区气象数据 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历史最高温 C F 16 9 62 4 23 9 75 0 32 5 90 5 35 5 95 9 37 9 100 2 39 2 102 6 40 5 104 9 42 2 108 0 41 8 107 2 35 5 95 9 28 9 84 0 18 4 65 1 42 2 108 0 平均高温 C F 9 7 49 5 12 1 53 8 16 9 62 4 22 5 72 5 26 6 79 9 29 2 84 6 33 0 91 4 33 9 93 0 28 0 82 4 22 0 71 6 16 6 61 9 11 2 52 2 21 8 71 3 日均气温 C F 7 4 45 3 9 2 48 6 13 3 55 9 18 1 64 6 22 0 71 6 24 9 76 8 28 1 82 6 28 4 83 1 23 8 74 8 18 5 65 3 13 8 56 8 9 0 48 2 18 0 64 5 平均低温 C F 5 7 42 3 7 1 44 8 10 5 50 9 14 9 58 8 18 7 65 7 21 6 70 9 24 3 75 7 24 4 75 9 20 8 69 4 16 2 61 2 11 8 53 2 7 5 45 5 15 3 59 5 历史最低温 C F 1 5 29 3 0 3 31 5 1 3 34 3 4 2 39 6 11 5 52 7 15 8 60 4 19 4 66 9 18 7 65 7 14 9 58 8 7 4 45 3 3 0 37 4 2 2 28 0 2 2 28 0 平均降水量 mm 英寸 17 0 0 67 16 9 0 67 41 5 1 63 116 7 4 59 176 2 6 94 188 3 7 41 153 0 6 02 118 4 4 66 114 2 4 50 111 7 4 40 53 8 2 12 22 9 0 90 1 130 6 44 51 平均降水天数 0 1 mm 8 9 9 0 11 7 15 7 16 1 16 0 13 1 10 9 13 3 15 4 11 9 9 4 151 4数据来源 中国天气网 1971 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 20 交通 编辑已建成水路 公路 铁路交通枢纽 区内水泥公路总长1477公里 有直抵主城区的 渝涪高速公路 渝怀铁路2005年通车 规划中的汉渝高速公路 21 22 23 渝长 沙 高速公路及南涪 渝利两条铁路贯穿全境 长江横贯东西 乌江纵穿南北 2013年重庆到涪陵的南线高速公路通车 主城到涪陵1小时左右的车程 同时高速可以到丰都 319国道 348国道宗教 编辑涪陵民风纯朴 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 资源 编辑植被 森林90万亩 植物4000余种 中药材946种 野生动物750余种 矿产 26种 储量大 品位高 易开采 旅游 编辑巴文化 易文化 榨菜文化相互交融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 省级3处 水底碑林白鹤梁 巴国故里小田溪 理学圣地点易洞 全国罕见 重庆唯一的野生植物带石夹沟 雄奇峻秀的乌江画廊 另有近年来新开发的武陵山大裂谷风景区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东南约40公里的武陵山乡境内 武陵山系西北尾端 乌江下游东岸 景区创建面积9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1300米 最高处1980米 山势奇峻多姿 原生植被丰富 种类繁多 共有2000余种野生植物和200余种野生动物 空气清新宜人 生态环境极其优良 山 林 泉 洞 瀑 崖 湖 潭 峡 坑 缝一应俱全 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十里大峡谷雄阔壮美 谷底奇石叠垒 溪流淙淙 天然绝壁宛如万里长城 绵延数里 地缝 暗河神奇壮观 其中铜墙铁壁 如来神掌 将军石 青天峡地缝等景点堪称一绝 涪陵周易园 原名点易洞 位于长江北岸 与涪陵城隔江相望 据 舆地纪胜 和 涪州志 载 北宋程颐曾在此注 易 6载 写成理学代表作 易传 程氏理学由此发祥 园西壁上刻有 点易洞 字迹 点易洞 是一人工开凿的石洞 现今洞口上方尚有 点易洞 三字 洞内有朱熹游此的题诗 渺然方寸神明舍 天下经纶具此中 每向狂澜观不足 正如有本出无穷 2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白鹤梁题刻经济 编辑涪陵经济在重庆直辖时划入 新重庆地区 中 处于较领先的位置 其中太极集团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贸易 特产 编辑涪陵三样宝 榨菜 油醪糟和红心萝卜 名人 编辑刘晓庆 况明洁参见 编辑彼得 海斯勒 江城 2001年 哈珀柯林斯 脚注 编辑 涪 拼音 Fu 注音 ㄈㄨˊ参考文献 编辑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涪陵地区设立地级涪陵市的批复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万县市 涪陵市 黔江地区行政体制调整的批复 行政区划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2019 10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2 08 1952年12月20日政務院 政政齊字第169號 批復 1952年9月27日西南軍政委員會 會民令字第0033號 命令 1953年1月16日內政部 內民字第32號 批復 1953年1月16日內務部 內民字第32號 批准 1953年3月10日政務院 政政孫字第50號 批復 四川省人民委員會1959年3月5日報告 1959年4月13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 川議字第0152號 批復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 國函188號 批復 3 撤銷涪陵縣 設立涪陵市 縣級 以涪陵縣的行政區域為涪陵市的行政區域 同意你省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 黔江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從涪陵地區劃出 單獨設立黔江地區 地區行政公署駐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聯合鎮 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 國函76號 批復 1995年11月5日國務院 國函106號 批復 1995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函518號 批復 1 同意撤銷涪陵地區 涪陵市 設立地級涪陵市 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枳城區 2 涪陵市新設立枳城區和李渡區 枳城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敦仁 崇義 荔枝 江東4個街道辦事處和黃旗 龍橋 白濤 焦石 珍溪 清溪 南沱 百勝8個鎮及山窩 羅雲 卷洞 叢林 仁義 中峰6個鄉 區人民政府駐中山東路 李渡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李渡 藺市 馬武 新妙 龍潭 青羊 石沱 堡子 鎮安 義和 致韓11個鎮和明家 增福 兩匯 石龍 同樂 酒店6個鄉 區人民政府駐李渡鎮 3 涪陵市轄原涪陵地區的墊江縣 武隆縣 豐都縣和新設立的枳城區 李渡區 原涪陵地區的南川市由省直轄 1995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民政87號 批復 涪陵市將枳城區的龍渡鎮劃歸李渡區管轄 將李渡區的酒店鄉劃歸枳城區管轄 將萬縣市 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委託重慶市代管 1996年9月5日黨中央 國務院批復 9月15日正式實行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1 設立重慶直轄市 撤銷原重慶市 2 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的重慶市 萬縣市 涪陵市 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1997年12月20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批復 2 撤銷涪陵市 及所轄枳城區 李渡區 設立重慶市涪陵區 1998年2月22日掛牌 原涪陵市所轄的南川市 豐都縣 墊江縣 武隆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 1952年1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 民政字第00988號 通知 1953年9月16日涪陵專署 民行字第21號 通知 1955年3月24日涪陵專署 民行政字第8號 通知 1956年6月12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 省一民字第0448號 批復 1958年11月25日涪陵專署批准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涪陵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2 涪陵 气象数据 中国天气网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21 1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央有关文件 中国政府网 www gov cn 2021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2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ISBN 9787010232959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学习读本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21 ISBN 9787114169731 重庆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区 新华网 2020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02 外部链接 编辑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涪陵区 amp oldid 7576354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