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浏览器大战

网页浏览器之爭(英語:Browser wars)是指不同的网络浏览器之间為爭取使用者優先採用,造成彼此使用率的竞争。通常可分為两段時期的竞争過程:

  1. 第一時期為1998年微軟公司Internet Explorer取代網景公司Netscape Navigator成為主要瀏覽器。
  2. 第二時期為2003年後Internet Explorer份额逐漸受到其他浏览器蚕食,包括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Opera
世界不同區域使用的主要瀏覽器(2020年5月)[1]
网络浏览器发展时间线
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瀏覽器使用率

近幾年來,随着HTML5CSS3等新标准的制定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网络浏览器的竞争也在新的领域展开。

背景

全球資訊網提姆·柏內茲-李於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發明的一種基於網際網路超文字系統。提姆·柏內茲-李編寫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後來改名為Nexus,並於1991年於NeXTSTEP平台發佈。

到1992年底,出現了其他的瀏覽器,其中大部分以Libwww函式庫為基礎。包括UNIX的瀏覽器例如LMBViolaWWWErwiseMidasWWW,以及Mac的MacWWW。儘管這些瀏覽器往往是簡單的HTML檢視器,依賴於外部的輔助應用程式英语Helper application來查看多媒體內容,但為使用者提供了瀏覽器和平台的多種選擇。

早期競爭

1993年出現了其他瀏覽器,包括CelloArenaLynxtkWWW英语tkWWWMosaic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Mosaic[2][3],這是由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CSA)所開發的多平台瀏覽器,並且授權予多間公司,讓它們創造自己的產品,有Air MosaicSpyglass Mosaic

Mosaic的開發者之一馬克·安德森,於1994年成立了名為Mosaic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的公司,並開發了Mosaic Netscape瀏覽器。為了解決與NCSA間的法律問題,該公司改名為網景通訊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瀏覽器也改名為網景領航員(Netscape Navigator)。Netscape改進了Mosaic的實用性及穩定性,同時在網路上提供免費試用版,很快便統領瀏覽器的市場。

第一輪大戰

 
主要瀏覽器的1996年至2009年估計佔有率

1995年中期,人們開始注意全球資訊網,而當時的市場及網頁瀏覽標準均以Netscape主導。與此同時,微軟在取得Mosaic的授權後,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 1[4][5],於8月起透過「Windows 95 Plus!英语Microsoft Plus!」搭售[6]

三個月後,Internet Explorer 2推出[7],而激烈競爭就此開始。在往後幾年,網景和微軟隨後也陸續各自推出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 Navigator。因為當時瀏覽器必須具備更多新功能,否則會被認為是落後的,因此當時著重產品功能特色多於修正錯誤,導致產品也多是不穩定的、造成網頁標準分歧、時常當機和安全漏洞等問題,為使用者帶來困擾。

1996年,微軟推出Internet Explorer 3版,成為第一款支援程式語言及CSS的商用瀏覽器,使市場佔有率開始緊追Netscape。

1997年10月,Internet Explorer 4版正式推出,並在舊金山舉行產品發表會,而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豎立了一個10呎長的巨型"e"標誌。第二天早上,Netscape的員工們在前方的草坪上發現了巨型標誌,上面寫著「From the IE team ... We Love You」。Netscape員工立刻把巨型標誌推翻,並放上其吉祥物Mozilla恐龍,恐龍手上紙牌寫著「Netscape 72, Microsoft 18」,代表當時的瀏覽器市場佔有率[8][9]

但隨著Internet Explorer 4的推出,對這場瀏覽器大戰產生了重大改變,它在符合W3C製定的網頁標準方面,做得比Netscape Navigator 4.0要好,同時也能載入動態網頁,其文字或圖像的位置可以改變。此外,安裝了IE4.0被認為是系統的升級,能增加不少功能,包括可以播放MP3音樂。

在IE和Netscape大戰期間,網頁設計者通常會把「用Netscape可获得最好效果」或「用IE可获得最好效果」的標誌放在首頁,並連到下載相關產品的網址上。這樣的網頁會讓開放標準造成分歧,忽略雙方各瀏覽器的使用者,因此有人發起了「可用任何瀏覽器瀏覽」(Viewable With Any Browser)运动,要求令網頁無論使用IE或Netscape均能正常瀏覽。

IE的統領

微軟在瀏覽器大戰擁有兩大優勢:第一是財力雄厚,Netscape瀏覽器雖曾一度達90%以上佔有率,但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總收入也不及微軟,產品方面也僅有瀏覽器及相關產品。

微軟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其Windows壟斷了作業系統市場。縱使早期Internet Explorer的評價比Netscape差,微軟把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捆綁銷售,仍可以增加其佔用率。另外,微軟把Internet Explorer變成免費,開發資金從Windows的龐大收益中撥出,當產品功能開發至與Netscape同等程度時,使用者便不再下載Netscape使用,而改用Internet Explorer。

除此之外,微軟也曾使用以下手段打擊Netscape:

  • Netscape的商業模式是透過銷售伺服器軟體來發佈瀏覽器,微軟得知這點,便把自家的IIS伺服器透過Windows伺服器版本搭售,內含仿製Netscape產品的代理、電郵、新聞組伺服器、以及其他軟體,並以特優價格發售,以切斷Netscape的財源。起初效果不大,由於Netscape的收入多來自使用Sun伺服器的客戶,因此微軟需要使Windows NT更普及,作為内部网網際網路的伺服器。
  • 微軟在授權條款中,要求主機廠商在桌面上展示IE的圖示,並不得加入Netscape,否則將以漲價方式作出懲罰。
  • 微軟讓中小型ISP推出附有ISP品牌的IE,使不少ISP鼓勵用戶改用IE,放棄Netscape。
  • 微軟在與AOL的授權條款中,要求AOL以IE作為主介面,而非Netscape。
  • 微軟在收購得來的FrontPage網頁設計軟體中,加入了非標準的專屬標籤,令作出的網頁只適合使用IE瀏覽器。
  • 微軟率先在IE支援CSS,網頁設計者認為製作支援IE的網頁比支援Netscape的容易。

以上手段的目的是要斷絕Netscape的財路,加上Netscape自身錯誤的商業決策,使得Netscape於1998年年底,被IE擊敗。其後美國線上(AOL)以42億美元收購網景業務。IE開始統領瀏覽器市場,市佔率的最高峰達到2002年的96%,比Netscape的高峰還要高。

在IE擊潰主要對手後,第一輪大戰結束,而瀏覽器的創新也隨之減少。

帶來的後果

在大戰中,兩者在瀏覽器開發上,為壓倒對手,做出了以下兩大行為:

  1. 把加入新功能的重要性放在修正錯誤之前。
  2. 使用專屬格式,不尊重公開標準。

當單一公司寡佔瀏覽器市場時,網頁公開標準的關注度下降,不少網頁設計者也以Internet Explorer作準,而不完全遵從公開標準,使一些網頁只能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除此之外,微軟也在網頁技術上加入了不少專屬物件,像是VBScriptActiveXDHTML格式等,使不少網頁使用非微軟平台及瀏覽器無法正常顯示。

再者,Internet Explorer的佔有率之高,已然成為電腦蠕蟲病毒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當安全漏洞被發現時,蠕蟲病毒也隨著IE的普及,在網絡快速傳播。

由於Internet Explorer包含“Internet”一詞,對於一些初識網際網路的人,很容易先入為主地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就只有全球資訊網,並會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唯一選擇,而忽略了其他瀏覽器的存在。

第二輪大戰

1998年,Netscape以開放原始碼的授權形式,把Communicator原始碼釋出,該新產品仍然使用Mozilla的名稱,透過把程式徹底重新編寫,Mozilla已在多方面得到改進。2002年,Mozilla推出1.0版,並迅即在開源社群中得以普及。同時又出現多款衍生產品,包括輕量跨平台瀏覽器,名為Firefox,它於2004年推出1.0版[10]。這些以Mozilla為基礎的產品也慢慢在瀏覽器市場中發展起來。

2003年,微軟宣佈Internet Explorer 6 SP1版本將是最後一款供獨立下載的IE瀏覽器[11],而產品未來的功能加強方面將仰賴於Windows Vista,它包括WPFXAML等工具,以供開發者去建立擴充網路應用程式。

就上述的一點,Mozilla基金會與Opera軟體公司於2004年4月開始,共同合作開發新的開放標準,能在與現有技術逆向相容的同時,也可以增加更多新功能[12]。這項工作由WHATWG工作小組負責,該小組專門快速制定新標準及定義,並會提交予W3C審批。

2004年6月,多個IE瀏覽器受到一個名為Download.ject英语Download.ject的惡意程式攻擊,這使人們更注意到IE本身的安全性問題,IE使用者只瀏覽一個網頁,便有機會受到後門按鍵記錄等惡意程式入侵,而美國電腦安全事故協調中心英语United States Computer Emergency Readiness Team及多間電腦安全公司也建議用户改用更安全的Firefox,以避開此等攻擊[13][14][15]

2005年2月,微軟宣佈Internet Explorer 7將在Windows XP SP2及更高的Windows版本中提供[16]。鑑於微軟產品安全性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微軟提及新版瀏覽器的安全性將比Internet Explorer 6 SP2大大增強。由於微軟未就網頁標準方面表態,因此引起網頁開發者及標準支持者的關注[17]。有人認為,微軟為Windows XP使用者提供新版本IE的升級,是迎擊Firefox普及化的一步[18]

至2005年最後一季,IE的市場佔有率跌至85%左右[19],主要是受到Firefox的競爭,而蠕蟲病毒間諜軟體等透過IE產品漏洞,並在網路傳播,是使IE使用者改用Firefox的主要因素。Linux產品開始獲得市場採納,是另外一個因素,它們均預裝了Firefox瀏覽器。其他導致IE使用率下降的原因有,Firefox的介面設計與IE相似、支援分頁瀏覽等,不少改用Firefox的用家,均把Internet Explorer作為備用瀏覽器,以用來只瀏覽支援微軟瀏覽器或僅供Internet Explorer進入的網頁。但現在有一個名為IE Tab的擴充套件,可供Firefox使用IE的Trident引擎,去瀏覽此等網頁。

2006年8月,Firefox、Opera等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據最新的調查顯示,Firefox在北美,歐洲等地區的佔有率已經接近或者超過20%。這使微軟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倍增,促使微軟加快IE7的開發步伐。

2006年8月底,微軟推出IE7的第一個候選版本,可以說IE7功能特性方面已經基本定型(IE7提供了分頁式瀏覽,RSS閱讀,增強的外掛模組控制,CSS等網頁標準的增強支援,以及提供類似於Firefox擴充功能模式的附加外掛模組以增加IE7的附加功能,在安全性等方面亦有較大改進)。

另一方面,Firefox在佔有率上升後受到極大的關注,不斷發現安全漏洞,系統資源開銷頗大也使得某些用戶對Firefox產生了一些質疑,但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及豐富的附加功能依然吸引了大批的用戶。以瀏覽速度快捷著稱的瀏覽器Opera在免費推出後[20],也贏得了一些用戶的青睞,在個人電腦上的市場佔有率有些微提升,而其在行動領域上也佔有很大的市場佔有率。

2006年10月底,Internet Explorer 7及Mozilla Firefox 2相繼發行。IE7短短幾天內下載量即突破三百萬[21],由此可見廣大Windows的用戶對IE7的關注程度。然而,IE7正式版發行幾小時後即發現安全漏洞[22],相對市場上眾多瀏覽器,並不新穎的功能,部分剝離Windows系統後造成其資源佔用倍增,需要掏腰包才能享受的擴充功能服務,且不支援較低版本如Windows 2000系統,都讓人失望。當然,IE亦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譬如作業系統捆綁,眾多功能豐富的第三方瀏覽器無法提供而造就的IE網頁標準壟斷,這是其他瀏覽器無法企及的。再看Firefox 2.0,對網頁標準及新技術的支援,相對安全的瀏覽體驗(雖然漏洞不斷,但至今為止尚無因攻擊Firefox而造成用戶損失的新聞),讓其在技術上領先IE瀏覽器,但相對「複雜」的操作及對「IE網頁標準支援不完善」使大部分普通用戶望之怯步,其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定在16%-18%之間。

Chromium系的崛起與Internet Explorer的衰落

 
StatCounter提供的瀏覽器市佔數據

2008年,Google推出Google Chrome瀏覽器,同时推出对应开源先行版本Chromium,自此Internet Explorer開始衰落。2013年,Opera放弃自有的Presto渲染引擎,改用Chromium系的Blink渲染引擎。2015年,微軟Windows 10中內建了新开发的Microsoft Edge瀏覽器并逐步放弃Internet Explorer,但到2020年1月,Microsoft Edge也开始改用基于Chromium开发。

中國市場

360安全浏览器搜狗高速浏览器QQ浏览器傲游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在中國的主要竞争对手[23],并且不少中国的浏览器开始使用两个以上的排版引擎

如今随着春运抢票插件的流行以及360极速浏览器(基于Chromium内核)的推出,Internet Explorer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急遽下降。[24]

參考文獻

  1. ^ Top Browsers Per Country, 2019. StatCounter. [2020-07-09]. (原始内容于2021-03-11). 
  2. ^ Wolfe, Gary.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Revolution Has Begun. Wired Magazine. October 1994 [2012-04-24]. (原始内容于2013-11-19). 
  3. ^ Pesce, Mark. . ZDNet. 1995-10-15 [2015-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4. ^ Elstrom, Peter. MICROSOFT'S $8 MILLION GOODBYE TO SPYGLASS. Bloomberg Businessweek. 1997-01-22 [9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于1997-06-29). 
  5. ^ Thurrott, Paul. Microsoft and Spyglass kiss and make up. Windows IT Pro. 22 January 1997 [201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9日). 
  6. ^ Windows History: Internet Explorer History. Microsoft.com. 2003-06-30 [2009-11-11]. (原始内容于2009-03-15). 
  7. ^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Web Browser Available on All Major Platforms, Offers Broadest International Support (新闻稿). Microsoft. 1996-04-30 [2014-11-07]. (原始内容于2008-01-15). 
  8. ^ Mozilla stomps IE. Home.snafu.de. 1997-10-02 [2014-08-02].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9. ^ Swartz, Jon; Writer, Chronicle Staff. Microsoft Pulls Prank / Company takes browser war to Netscape's lawn. SFGate. 1997-10-02 [2019-01-12].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10. ^ Firefox browser takes on Microsoft. BBC News. November 9, 2004 [June 13, 2012]. (原始内容于2021-04-11). 
  11. ^ Microsoft to abandon standalone IE. CNET. 2003-06-02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12. ^ Position Paper for the W3C Workshop on Web Applications and Compound Documents. W3.org. [2014-08-02]. (原始内容于2017-05-21). 
  13. ^ Virus Designed to Steal Windows Users' Data. The Washington Post. 2004-06-26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14. ^ Vulnerability Note VU#713878. 2004-06-09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21-03-30). 
  15. ^ US-CERT: Beware of IE. 2004-06-29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16. ^ IEBlog : IE7. Blogs.msdn.com. 2005-02-15 [2009-11-11]. (原始内容于2005-02-17). 
  17. ^ . 2005-02-15 [2016-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7). 
  18. ^ Reversal: Next IE divorced from new Windows. 2005-02-15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20-07-14). 
  19. ^ News and press releases. [2005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4月14日). 
  20. ^ Lettice, John. Opera browser goes free with version 5.0 launch. The Register. 2000-12-06 [2013-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9). 
  21. ^ IE7 Hits the Street. 2006-10-24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19-06-05). 
  22. ^ IE 7 has another flaw. 2006-10-26 [2016-08-21].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23. ^ . Brow.data.cnzz.com. 2009-01-01 [2014-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0). 
  24. ^ StatCounter - China.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6 Statcounter. [2013-10-14].

外部链接

  • 以瀏覽器名稱進行的「四子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浏览器大战,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5年8月13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网页浏览器之爭, 英語, browser, wars, 是指不同的网络浏览器之间為爭取使用者優先採用, 造成彼此使用率的竞争, 通常可分為两段時期的竞争過程, 第一時期為1998年微軟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取代網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成為主要瀏覽器, 第二時期為2003年後internet, explorer份额逐漸受到其他浏览器蚕食,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5年8月13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网页浏览器之爭 英語 Browser wars 是指不同的网络浏览器之间為爭取使用者優先採用 造成彼此使用率的竞争 通常可分為两段時期的竞争過程 第一時期為1998年微軟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取代網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成為主要瀏覽器 第二時期為2003年後Internet Explorer份额逐漸受到其他浏览器蚕食 包括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Safari和Opera 世界不同區域使用的主要瀏覽器 2020年5月 1 网络浏览器发展时间线 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瀏覽器使用率 此條目2008年之後的情況需要更新 2015年7月9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 完成修改時 請移除本模板 近幾年來 随着HTML5 CSS3等新标准的制定和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的普及 网络浏览器的竞争也在新的领域展开 目录 1 背景 2 早期競爭 3 第一輪大戰 3 1 IE的統領 3 2 帶來的後果 4 第二輪大戰 4 1 Chromium系的崛起與Internet Explorer的衰落 5 中國市場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链接 8 參見背景 编辑全球資訊網是提姆 柏內茲 李於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發明的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超文字系統 提姆 柏內茲 李編寫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 後來改名為Nexus 並於1991年於NeXTSTEP平台發佈 到1992年底 出現了其他的瀏覽器 其中大部分以Libwww函式庫為基礎 包括UNIX的瀏覽器例如LMB ViolaWWW Erwise和MidasWWW 以及Mac的MacWWW 儘管這些瀏覽器往往是簡單的HTML檢視器 依賴於外部的輔助應用程式 英语 Helper application 來查看多媒體內容 但為使用者提供了瀏覽器和平台的多種選擇 早期競爭 编辑1993年出現了其他瀏覽器 包括Cello Arena Lynx tkWWW 英语 tkWWW 和Mosaic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Mosaic 2 3 這是由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 NCSA 所開發的多平台瀏覽器 並且授權予多間公司 讓它們創造自己的產品 有Air Mosaic和Spyglass Mosaic Mosaic的開發者之一馬克 安德森 於1994年成立了名為Mosaic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的公司 並開發了Mosaic Netscape瀏覽器 為了解決與NCSA間的法律問題 該公司改名為網景通訊公司 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瀏覽器也改名為網景領航員 Netscape Navigator Netscape改進了Mosaic的實用性及穩定性 同時在網路上提供免費試用版 很快便統領瀏覽器的市場 第一輪大戰 编辑 主要瀏覽器的1996年至2009年估計佔有率 1995年中期 人們開始注意全球資訊網 而當時的市場及網頁瀏覽標準均以Netscape主導 與此同時 微軟在取得Mosaic的授權後 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 1 4 5 於8月起透過 Windows 95 Plus 英语 Microsoft Plus 搭售 6 三個月後 Internet Explorer 2推出 7 而激烈競爭就此開始 在往後幾年 網景和微軟隨後也陸續各自推出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 Navigator 因為當時瀏覽器必須具備更多新功能 否則會被認為是落後的 因此當時著重產品功能特色多於修正錯誤 導致產品也多是不穩定的 造成網頁標準分歧 時常當機和安全漏洞等問題 為使用者帶來困擾 1996年 微軟推出Internet Explorer 3版 成為第一款支援程式語言及CSS的商用瀏覽器 使市場佔有率開始緊追Netscape 1997年10月 Internet Explorer 4版正式推出 並在舊金山舉行產品發表會 而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豎立了一個10呎長的巨型 e 標誌 第二天早上 Netscape的員工們在前方的草坪上發現了巨型標誌 上面寫著 From the IE team We Love You Netscape員工立刻把巨型標誌推翻 並放上其吉祥物Mozilla恐龍 恐龍手上紙牌寫著 Netscape 72 Microsoft 18 代表當時的瀏覽器市場佔有率 8 9 但隨著Internet Explorer 4的推出 對這場瀏覽器大戰產生了重大改變 它在符合W3C製定的網頁標準方面 做得比Netscape Navigator 4 0要好 同時也能載入動態網頁 其文字或圖像的位置可以改變 此外 安裝了IE4 0被認為是系統的升級 能增加不少功能 包括可以播放MP3音樂 在IE和Netscape大戰期間 網頁設計者通常會把 用Netscape可获得最好效果 或 用IE可获得最好效果 的標誌放在首頁 並連到下載相關產品的網址上 這樣的網頁會讓開放標準造成分歧 忽略雙方各瀏覽器的使用者 因此有人發起了 可用任何瀏覽器瀏覽 Viewable With Any Browser 运动 要求令網頁無論使用IE或Netscape均能正常瀏覽 IE的統領 编辑 微軟在瀏覽器大戰擁有兩大優勢 第一是財力雄厚 Netscape瀏覽器雖曾一度達90 以上佔有率 但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 總收入也不及微軟 產品方面也僅有瀏覽器及相關產品 微軟的另一個優勢 在於其Windows壟斷了作業系統市場 縱使早期Internet Explorer的評價比Netscape差 微軟把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捆綁銷售 仍可以增加其佔用率 另外 微軟把Internet Explorer變成免費 開發資金從Windows的龐大收益中撥出 當產品功能開發至與Netscape同等程度時 使用者便不再下載Netscape使用 而改用Internet Explorer 除此之外 微軟也曾使用以下手段打擊Netscape Netscape的商業模式是透過銷售伺服器軟體來發佈瀏覽器 微軟得知這點 便把自家的IIS伺服器透過Windows伺服器版本搭售 內含仿製Netscape產品的代理 電郵 新聞組伺服器 以及其他軟體 並以特優價格發售 以切斷Netscape的財源 起初效果不大 由於Netscape的收入多來自使用Sun伺服器的客戶 因此微軟需要使Windows NT更普及 作為内部网及網際網路的伺服器 微軟在授權條款中 要求主機廠商在桌面上展示IE的圖示 並不得加入Netscape 否則將以漲價方式作出懲罰 微軟讓中小型ISP推出附有ISP品牌的IE 使不少ISP鼓勵用戶改用IE 放棄Netscape 微軟在與AOL的授權條款中 要求AOL以IE作為主介面 而非Netscape 微軟在收購得來的FrontPage網頁設計軟體中 加入了非標準的專屬標籤 令作出的網頁只適合使用IE瀏覽器 微軟率先在IE支援CSS 網頁設計者認為製作支援IE的網頁比支援Netscape的容易 以上手段的目的是要斷絕Netscape的財路 加上Netscape自身錯誤的商業決策 使得Netscape於1998年年底 被IE擊敗 其後美國線上 AOL 以42億美元收購網景業務 IE開始統領瀏覽器市場 市佔率的最高峰達到2002年的96 比Netscape的高峰還要高 在IE擊潰主要對手後 第一輪大戰結束 而瀏覽器的創新也隨之減少 帶來的後果 编辑 在大戰中 兩者在瀏覽器開發上 為壓倒對手 做出了以下兩大行為 把加入新功能的重要性放在修正錯誤之前 使用專屬格式 不尊重公開標準 當單一公司寡佔瀏覽器市場時 網頁公開標準的關注度下降 不少網頁設計者也以Internet Explorer作準 而不完全遵從公開標準 使一些網頁只能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 除此之外 微軟也在網頁技術上加入了不少專屬物件 像是VBScript ActiveX和DHTML格式等 使不少網頁使用非微軟平台及瀏覽器無法正常顯示 再者 Internet Explorer的佔有率之高 已然成為電腦蠕蟲病毒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 當安全漏洞被發現時 蠕蟲病毒也隨著IE的普及 在網絡快速傳播 由於Internet Explorer包含 Internet 一詞 對於一些初識網際網路的人 很容易先入為主地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就只有全球資訊網 並會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唯一選擇 而忽略了其他瀏覽器的存在 第二輪大戰 编辑 在Ubuntu使用Mozilla Firefox 2 0 1998年 Netscape以開放原始碼的授權形式 把Communicator原始碼釋出 該新產品仍然使用Mozilla的名稱 透過把程式徹底重新編寫 Mozilla已在多方面得到改進 2002年 Mozilla推出1 0版 並迅即在開源社群中得以普及 同時又出現多款衍生產品 包括輕量跨平台瀏覽器 名為Firefox 它於2004年推出1 0版 10 這些以Mozilla為基礎的產品也慢慢在瀏覽器市場中發展起來 2003年 微軟宣佈Internet Explorer 6 SP1版本將是最後一款供獨立下載的IE瀏覽器 11 而產品未來的功能加強方面將仰賴於Windows Vista 它包括WPF XAML等工具 以供開發者去建立擴充網路應用程式 就上述的一點 Mozilla基金會與Opera軟體公司於2004年4月開始 共同合作開發新的開放標準 能在與現有技術逆向相容的同時 也可以增加更多新功能 12 這項工作由WHATWG工作小組負責 該小組專門快速制定新標準及定義 並會提交予W3C審批 2004年6月 多個IE瀏覽器受到一個名為Download ject 英语 Download ject 的惡意程式攻擊 這使人們更注意到IE本身的安全性問題 IE使用者只瀏覽一個網頁 便有機會受到後門 按鍵記錄等惡意程式入侵 而美國電腦安全事故協調中心 英语 United States Computer Emergency Readiness Team 及多間電腦安全公司也建議用户改用更安全的Firefox 以避開此等攻擊 13 14 15 2005年2月 微軟宣佈Internet Explorer 7將在Windows XP SP2及更高的Windows版本中提供 16 鑑於微軟產品安全性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 微軟提及新版瀏覽器的安全性將比Internet Explorer 6 SP2大大增強 由於微軟未就網頁標準方面表態 因此引起網頁開發者及標準支持者的關注 17 有人認為 微軟為Windows XP使用者提供新版本IE的升級 是迎擊Firefox普及化的一步 18 至2005年最後一季 IE的市場佔有率跌至85 左右 19 主要是受到Firefox的競爭 而蠕蟲病毒 間諜軟體等透過IE產品漏洞 並在網路傳播 是使IE使用者改用Firefox的主要因素 Linux產品開始獲得市場採納 是另外一個因素 它們均預裝了Firefox瀏覽器 其他導致IE使用率下降的原因有 Firefox的介面設計與IE相似 支援分頁瀏覽等 不少改用Firefox的用家 均把Internet Explorer作為備用瀏覽器 以用來只瀏覽支援微軟瀏覽器或僅供Internet Explorer進入的網頁 但現在有一個名為IE Tab的擴充套件 可供Firefox使用IE的Trident引擎 去瀏覽此等網頁 2006年8月 Firefox Opera等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持續增長 但增速放緩 據最新的調查顯示 Firefox在北美 歐洲等地區的佔有率已經接近或者超過20 這使微軟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倍增 促使微軟加快IE7的開發步伐 2006年8月底 微軟推出IE7的第一個候選版本 可以說IE7功能特性方面已經基本定型 IE7提供了分頁式瀏覽 RSS閱讀 增強的外掛模組控制 CSS等網頁標準的增強支援 以及提供類似於Firefox擴充功能模式的附加外掛模組以增加IE7的附加功能 在安全性等方面亦有較大改進 另一方面 Firefox在佔有率上升後受到極大的關注 不斷發現安全漏洞 系統資源開銷頗大也使得某些用戶對Firefox產生了一些質疑 但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及豐富的附加功能依然吸引了大批的用戶 以瀏覽速度快捷著稱的瀏覽器Opera在免費推出後 20 也贏得了一些用戶的青睞 在個人電腦上的市場佔有率有些微提升 而其在行動領域上也佔有很大的市場佔有率 2006年10月底 Internet Explorer 7及Mozilla Firefox 2相繼發行 IE7短短幾天內下載量即突破三百萬 21 由此可見廣大Windows的用戶對IE7的關注程度 然而 IE7正式版發行幾小時後即發現安全漏洞 22 相對市場上眾多瀏覽器 並不新穎的功能 部分剝離Windows系統後造成其資源佔用倍增 需要掏腰包才能享受的擴充功能服務 且不支援較低版本如Windows 2000系統 都讓人失望 當然 IE亦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 譬如作業系統捆綁 眾多功能豐富的第三方瀏覽器無法提供而造就的IE網頁標準壟斷 這是其他瀏覽器無法企及的 再看Firefox 2 0 對網頁標準及新技術的支援 相對安全的瀏覽體驗 雖然漏洞不斷 但至今為止尚無因攻擊Firefox而造成用戶損失的新聞 讓其在技術上領先IE瀏覽器 但相對 複雜 的操作及對 IE網頁標準支援不完善 使大部分普通用戶望之怯步 其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定在16 18 之間 Chromium系的崛起與Internet Explorer的衰落 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20年8月28日 StatCounter提供的瀏覽器市佔數據 2008年 Google推出Google Chrome瀏覽器 同时推出对应开源先行版本Chromium 自此Internet Explorer開始衰落 2013年 Opera放弃自有的Presto渲染引擎 改用Chromium系的Blink渲染引擎 2015年 微軟在Windows 10中內建了新开发的Microsoft Edge瀏覽器并逐步放弃Internet Explorer 但到2020年1月 Microsoft Edge也开始改用基于Chromium开发 中國市場 编辑360安全浏览器 搜狗高速浏览器 QQ浏览器 傲游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在中國的主要竞争对手 23 并且不少中国的浏览器开始使用两个以上的排版引擎 如今随着春运抢票插件的流行以及360极速浏览器 基于Chromium内核 的推出 Internet Explorer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急遽下降 24 參考文獻 编辑 Top Browsers Per Country 2019 StatCounter 2020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1 Wolfe Gary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Revolution Has Begun Wired Magazine October 1994 2012 04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19 Pesce Mark A Brief History of Cyberspace ZDNet 1995 10 15 2015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14 Elstrom Peter MICROSOFT S 8 MILLION GOODBYE TO SPYGLASS Bloomberg Businessweek 1997 01 22 9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 06 29 Thurrott Paul Microsoft and Spyglass kiss and make up Windows IT Pro 22 January 1997 2011 0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9日 Windows History Internet Explorer History Microsoft com 2003 06 30 2009 1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3 15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Web Browser Available on All Major Platforms Offers Broadest International Support 新闻稿 Microsoft 1996 04 30 2014 1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1 15 Mozilla stomps IE Home snafu de 1997 10 02 2014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Swartz Jon Writer Chronicle Staff Microsoft Pulls Prank Company takes browser war to Netscape s lawn SFGate 1997 10 02 2019 0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Firefox browser takes on Microsoft BBC News November 9 2004 June 1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1 Microsoft to abandon standalone IE CNET 2003 06 02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Position Paper for the W3C Workshop on Web Applications and Compound Documents W3 org 2014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21 Virus Designed to Steal Windows Users Data The Washington Post 2004 06 26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Vulnerability Note VU 713878 2004 06 09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30 US CERT Beware of IE 2004 06 29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IEBlog IE7 Blogs msdn com 2005 02 15 2009 1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 02 17 Dean Edwards is going to need a new name for his pet project The question is will it still be necessary 2005 02 15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7 Reversal Next IE divorced from new Windows 2005 02 15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14 News and press releases 2005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4日 Lettice John Opera browser goes free with version 5 0 launch The Register 2000 12 06 2013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29 IE7 Hits the Street 2006 10 24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5 IE 7 has another flaw 2006 10 26 2016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浏览器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CNZZ Brow data cnzz com 2009 01 01 2014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30 StatCounter China Archive is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5 26 Statcounter 2013 10 14 外部链接 编辑以瀏覽器名稱進行的 四子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编辑網頁瀏覽器 網頁瀏覽器時間線 網頁瀏覽器比较 網頁瀏覽器列表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浏览器大战 amp oldid 7184477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