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泮涌

泮涌(Pan Chung),早年名為湴涌,位於香港大埔的村,位置靠近目前的大埔綜合大樓泮涌村於鄉事會七約中屬翕和約,由大埔鄉事委員會管理。南面有新泮涌,又叫泮涌新村。泮涌位置接近港鐵東鐵綫路軌,即現在大埔墟站西面。在大埔區議會中泮涌屬於新富選區

大埔泮涌 村口(2011年六月20日)

地理

泮涌西面靠山,北面有河涌經過。該處與東鐵綫軌道相鄰,連接大埔墟街市與泮涌村有一道石拱門。

歷史

400年前,泮涌前方為汪洋,而該村與大海之間有一片淺灘,有村民曾在村公所發現一些被丟棄的一些文物上看見「湴涌」二字,推想為該村的原名稱。在1688年的康熙新安縣志》已經有記載該村落,當時屬於新安縣五都,到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的《新安縣志》則屬於官富司管屬本地村落。[1]

泮涌在明朝初年已經開發,最初為深圳崗下文氏的文蔭公從陶子峴搬遷到這裏附近,並建立文家莊。清朝期間,來自南頭的麥氏鐵象公在該處擇地建成傳統的本地圍村,之後唐、羅、陳氏也先後加入,居民以漁農樵商為業,是大埔區內最繁盛的村落。民間記載村民多爲由碗窰搬至泮涌的文氏族人,後來遷往泰坑鄉[2]

太和市位於泮涌北面,1898年興建九廣鐵路期間,將村前的濕泥地興建軌道,將水圍與大埔頭割裂。期間一場大風暴將海浪的軌道捲走。最後鐵路公司將軌道的位置推移至向村的方向,而泮涌村外的十多呎的泥灘填成農田。後來落成的大埔墟站亦即是今天的香港鐵路博物館。沿火車軌東行,可到達運頭角

根據1899年殖民地官員駱克爵士接收新界報告中,當時村名仍是湴涌,紀錄了有100人居住。有傳1958年,村旁籌建泮涌公立學校,為求文雅,將湴字改為泮,並使用至今。

在泮涌周圍未開發以前,該處東南北三面都是田野。泮涌村北的地,因為火車站的興建,太和市亦漸漸變得興隆,變成現在的大埔市區。而圍村的建築朝向東北方向,有七排八巷,四周曾經有圍牆包圍,圍底則為神廳。只有朝向北面方向的圍門在重建後得以保留。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泮涌由大埔滘選區劃到新富選區

特色

泮涌圍西南面有著名的龍口井,泉水清澈,據說是大埔區二大名井之一。而圍東北面的褔德神壇旁,有數百年前種植的巨樟樹頭。

在昔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上元節,泮涌村民會舉行泮涌燈會。到了正月十七會進行天姬節的行船儀式,村民會把代表污穢的雞毛、四色豆、黑炭和元寶等放進紙船。集齊後會把紙船在村外火化,以示送走。

參考資料

  1. ^ 潘曉彤; 沈思; 彭玉文. 街知巷聞:泮涌村 聽火車「程尋程尋」長大. 明報. 2020-09-27 [2020-09-27]. (原始内容于2020-10-29). 
  2. ^ 香港人口的組成與流動賽馬會. 香港歷史學習計劃專題講座. 2016年1月27日. 

泮涌,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1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chung, 早年名為湴涌, 位於香港大埔的村, 位置靠近目前的大埔綜合大樓, 村於鄉事會七約中屬翕和約, 由大埔鄉事委員會管理, 南面有新, 又叫新村, 位置接近港鐵東鐵綫路軌, 即現在大埔墟站西面, 在大埔區議會中屬於新富選區,.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1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泮涌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泮涌 Pan Chung 早年名為湴涌 位於香港大埔的村 位置靠近目前的大埔綜合大樓 泮涌村於鄉事會七約中屬翕和約 由大埔鄉事委員會管理 南面有新泮涌 又叫泮涌新村 泮涌位置接近港鐵東鐵綫路軌 即現在大埔墟站西面 在大埔區議會中泮涌屬於新富選區 大埔泮涌 村口 2011年六月20日 目录 1 地理 2 歷史 3 特色 4 參考資料地理 编辑泮涌西面靠山 北面有河涌經過 該處與東鐵綫軌道相鄰 連接大埔墟街市與泮涌村有一道石拱門 歷史 编辑400年前 泮涌前方為汪洋 而該村與大海之間有一片淺灘 有村民曾在村公所發現一些被丟棄的一些文物上看見 湴涌 二字 推想為該村的原名稱 在1688年的康熙 新安縣志 已經有記載該村落 當時屬於新安縣五都 到嘉慶二十四年 1819年 的 新安縣志 則屬於官富司管屬本地村落 1 泮涌在明朝初年已經開發 最初為深圳崗下文氏的文蔭公從陶子峴搬遷到這裏附近 並建立文家莊 清朝期間 來自南頭的麥氏鐵象公在該處擇地建成傳統的本地圍村 之後唐 羅 陳氏也先後加入 居民以漁農樵商為業 是大埔區內最繁盛的村落 民間記載村民多爲由碗窰搬至泮涌的文氏族人 後來遷往泰坑鄉 2 太和市位於泮涌北面 1898年興建九廣鐵路期間 將村前的濕泥地興建軌道 將水圍與大埔頭割裂 期間一場大風暴將海浪的軌道捲走 最後鐵路公司將軌道的位置推移至向村的方向 而泮涌村外的十多呎的泥灘填成農田 後來落成的大埔墟站亦即是今天的香港鐵路博物館 沿火車軌東行 可到達運頭角 根據1899年殖民地官員駱克爵士接收新界報告中 當時村名仍是湴涌 紀錄了有100人居住 有傳1958年 村旁籌建泮涌公立學校 為求文雅 將湴字改為泮 並使用至今 在泮涌周圍未開發以前 該處東南北三面都是田野 泮涌村北的地 因為火車站的興建 太和市亦漸漸變得興隆 變成現在的大埔市區 而圍村的建築朝向東北方向 有七排八巷 四周曾經有圍牆包圍 圍底則為神廳 只有朝向北面方向的圍門在重建後得以保留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 泮涌由大埔滘選區劃到新富選區 特色 编辑泮涌圍西南面有著名的龍口井 泉水清澈 據說是大埔區二大名井之一 而圍東北面的褔德神壇旁 有數百年前種植的巨樟樹頭 在昔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上元節 泮涌村民會舉行泮涌燈會 到了正月十七會進行天姬節的行船儀式 村民會把代表污穢的雞毛 四色豆 黑炭和元寶等放進紙船 集齊後會把紙船在村外火化 以示送走 參考資料 编辑 潘曉彤 沈思 彭玉文 街知巷聞 泮涌村 聽火車 程尋程尋 長大 明報 2020 09 27 2020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9 香港人口的組成與流動賽馬會 香港歷史學習計劃專題講座 2016年1月27日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泮涌 amp oldid 7308124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