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沉船考古學

沉船考古學是研究沉船海難的考古學範疇[1]。海難發生之前,船隻應已運轉一定時間,並由船員、裝備、貨物等組成一套大系統。沉船留下的物質可提供船隻適航能力英语Seakeeping導航方式、船上生活等資訊,亦能帶上當時的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環境[2]。海難通常已發生多時,沉船會遭到海流、海洋生物等影響,故考古過程中亦需考慮這些因素[3]

潛水探索沉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海難已達一百年的沉船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英语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保護,當中防止對沉船的搶掠或破壞[4]。公約有助國家以國際法律框架保護其水下文化遺產[5]

沉船理論

麥加來模型

沉船考古學首個系統性分類及詮釋模型由基夫·麥加來英语Keith Muckelroy於1976年研究肯內默蘭號英语Kennemerland (1664)時提出,該船於1664年沉沒[6]。此模型描述了物料於船難時的轉變、及後的打撈工程以及環境對沉船物質的衰變及移位。雖然麥加來於模型中包含了自然和環境因素,但及後研究多大只推展了前者[6]

人類影響

馬田·基比斯於2006年發表論文,擴展了麥加來模型中海難時人類行為對影響以及沉船與人的長期關系。此模型將人於船難的過程按時分類[7],當中包括:

  • 撞擊前威脅階段(Pre-impact threat phase),船員考慮規避動作所帶來的風險,又或因規避更大風險而最終引致其他海難原因。
  • 撞擊前警告階段(Pre-impact warning phase),船員或會於此階段採取極端行動以避免災難,例如嘗試擱淺、拋棄貨物或下錨等
  • 撞擊(Impact),船員將決定棄船或留在船上嘗試浮起船隻
  • 撞擊後(Post impact),生還者集合收集財物或維修
  • 拯救與海難後(Rescue and Post-disaster),第三方嘗試打撈或移除航行風險

保育水下物料

 
瓦薩號的船首。該船於1628年首航,於1961年打撈並於瓦薩沉船博物館永久展示

很多例子顯示海床對水下歷史證據而言為非常惡劣的環境,其中如鐵達尼號雖為相對較近期的沉船,又因處於深海而缺乏鈣質從而避免結核化,但其鐵製船體已遭到不可逆轉的侵蝕。這種侵蝕將繼續下去,使當中包含的資訊隨之消失,並最終於大西洋海床上完全解體。比較證據顯示鐵船與鋼船將持續侵蝕直至除引擎等物品外全部消失為止[8]莫尼特號蒸汽炮艦英语USS Monitor的殘骸於1970年發現,並曾以原址保留的方式保育,但侵蝕速度甚高,使得最終須打撈其炮塔以免落得船體全部消失的結局[9]

部分因自然障礙物而發生海難的沉船或會受到相同情況的其他船隻所破壞,又或會被特意破壞而清理航行道。即使於深水中,如鋪設管道等商業活動亦會為沉船帶來風險[10],例如墨西哥湾1220米深的海底上有一沉船直至2002年才由油田工人發現[11]。大型管道或會由海面直接沉至海床處,由此損毀沉船。拖網捕漁亦會將結構扯開,並把遺物帶離沉船。

船難發生時,船隻的狀態將發生許多改變直至達到該環境的穩態為止。起初,船難將有組織的船隻化為不穩定的結構及遺物,再由自然力量將物件改變,例如較重的物件會快速下沉,而較輕的物件則可能先漂流一段時間,浮力較高的則會完全漂離現場。由此,水下的物件會被混合和「過濾」。沉船亦會影響洋流,並因而改變海床的組成[3]。船隻處於水下的時候,化學反應與水中生物會將船隻侵蝕,而途中其他人或會改變其進程,例如將有價值的物件打撈

沉船或因沉入海床之中而獲保全。海床沉積物提供了無氧環境因而減少了侵蝕。低温與低光亦有助遺物的保留,因其提供了較少能量予生物活動或化學反應。鹽水中會有較多生物活動,例如船蛆只生存於鹽水當中,故不沉入海床而又獲良好保存的沉船可於寒冷而深水的五大湖以及鹽度較低的波罗的海中找到[12]

沉船的詮釋及展示

沉船潛水徑(Wreck trail)使潛水員可參觀並了解考古遺址[13],絕佳例子之一為佛羅里達公共考古網絡英语Florida Public Archaeology Network的佛羅里達狹地沉船徑(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14],當中包含了十二艘沉船以及各種海洋生物供以參觀[15]。除此以外,書籍、期刊、電視節目及互聯網等亦有助公眾理解水下考古學。懺悔星期二沉船計劃[11]製作了一套一小時高清記錄片[16]以及各種影片以助公眾了解該計劃並作教育之用。2000年及2001年有長約一周的直播水下影片英语Underwater videography,展示安妮女王復仇號的沉船考古過程[17][18]

著名沉船

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的船首於近年發現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發生於1912年4月15日,當時載有超過2,000名乘客。鐵達尼號於處女航期間撞上冰山並沉沒,船身破裂落入2英里深的海床,船首沉入海底黏土之中,遺物到處散落。海洋生物將船上有機物如木材等消耗,而細菌菌落則將鋼鐵侵蝕,留下紅橙色副產品[19]。沉船於1985年發現,距離船難已達73年。2010年起機械人獲許用作拍攝,而考古學家亦可於甲板上工作。

佐治安娜號蒸汽船

佐治安娜號蒸汽船英语SS Georgiana一艘美利堅聯盟國19世紀中期蒸汽貨船,為邦聯中最強大的軍艦,但於處女航中嚴重受損,最終鑿沉。1965年於南卡羅萊納州查理斯頓發現,其鍋爐離水面僅1.5米,現由各種軟珊瑚珊瑚及其他生物所覆蓋。大部分船體依然完整[20]

安妮女王復仇號

 
安妮女王復仇號的素描

安妮女王復仇號是18世紀海盜黑鬍子的旗艦,曾用作奴隸船[21]。1996年由一組研究員發現其遺物並確認來源[22]

參見

  • 海事考古學英语Maritime archaeology
  • 水下考古學英语Underwater archaeology
  • 沉船列表英语Lists of shipwrecks
  • 柱狀鐵銹英语Rusticle
  • 沉船潛水英语Wreck diving
  • 海事考古燈塔計劃英语Lighthouse Archaeological Maritime Program
  • 海洋研究學會英语Sea Research Society
  • 海洋考古學會英语Naut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參考資料

  1. ^ Underwater Archaeology/Shipwrecks. Ocean Explorer. NOAA. [2016-03-08]. (原始内容于2021-03-18). 
  2. ^ Challenges, reasons and Interpretation of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ceantreasures.org. [2016-04-08]. (原始内容于2019-09-16). 
  3. ^ 3.0 3.1 Navigating the impermanent. Visual Artists Ireland. [2016-04-08]. (原始内容于2018-03-24). 
  4. ^ UNESCO (编).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 Text of the 2001 Convention. [2016-02-04].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5. ^ UNESCO (编).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2016-02-04]. (原始内容于2021-04-17). 
  6. ^ 6.0 6.1 Muckleroy, K.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concerning an historic wreck site: The 'Kennemerland'. World Archaeology. 1976, 7 (3): 280–289. doi:10.1080/00438243.1976.9979641. 
  7. ^ Gibbs, M. Cultural Site Formation Processes in Maritime Archaeology: Disaster Response, Salvage and Muckelroy 30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utical Archaeology: 4–19. doi:10.1111/j.1095-9270.2006.00088.x. 
  8. ^ McCarthy, M., 2000, Iron and steamship archaeology :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SS Xantho. New York : Kluwer Academic/Plenum. ISBN 0-306-46365-2
  9. ^ Broadwater, John. The USS Monitor: In Situ Pre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ademia.edu. [2016-04-08]. (原始内容于2021-03-10). 
  10. ^ Mystery Mardi Gras Shipwreck. Nautilus Productions.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15-06-13). 
  11. ^ 11.0 11.1 Mardi Gras Shipwreck. uwf.edu.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15-05-16). 
  12. ^ Underwater Archaeology. www.detecting.org.uk. [2020-07-30]. (原始内容于2018-09-03). 
  13. ^ e.g. Souter, C., 2006 Cultural Tourism and Diver Education. In Maritime Archaeology: Australian Approaches. The Springer Series in Underwater Archaeology. Staniforth, M. & Nash, M. (eds) Springer, New York.
  14. ^ 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 Florida Panhandle Dive Trail.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20-11-27). 
  15. ^ Blair, Kimberly. 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 beckons divers. usatoday.com. [2015-08-17]. (原始内容于2021-01-22). 
  16. ^ Landis, Nomee. Mystery Mardi Gras Shipwreck Documentary. nautilusproductions.com. [2016-03-08]. (原始内容于2015-06-13). 
  17. ^ Kimberly Eslinger; Mark Wilde-Ramsing, MA. Live from Morehead City, it's Queen Anne's Revenge. North Carolina Digital Collections (Beaufort Inlet, Carteret County, North Carolina, United States: Underwater Archaeology Branch). 2002-06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20-01-15) (英语). 
  18. ^ C Southerly and J Gillman-Bryan. Diving on the Queen Anne's Revenge. In: SF Norton (ed). Diving for Science...2003.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Underwater Sciences (22nd Annual Scientific Diving Symposium) [2008-07-03]. (原始内容于2009-02-19). 
  19. ^ Archaeology of Titanic - Archaeology Magazine Archive. archive.archaeology.org. [2020-07-30]. (原始内容于2020-11-12). 
  20. ^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n the Georgiana," by E. Lee Spence英语E. Lee Spence, presented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water Archaeology, 1974
  21. ^ The Pirate Ship's Journey | Queen Anne's Revenge Project. www.qaronline.org. [2020-07-30]. (原始内容于2018-02-27). 
  22. ^ . www.qaronline.org.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沉船考古學, 是研究沉船與海難的考古學範疇, 海難發生之前, 船隻應已運轉一定時間, 並由船員, 裝備, 貨物等組成一套大系統, 沉船留下的物質可提供船隻適航能力, 英语, seakeeping, 導航方式, 船上生活等資訊, 亦能帶上當時的社會, 經濟以及政治環境, 海難通常已發生多時, 沉船會遭到海流, 海洋生物等影響, 故考古過程中亦需考慮這些因素, 潛水探索沉船, 目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沉船理論, 麥加來模型, 人類影響, 保育水下物料, 沉船的詮釋及展示, 著名沉船, 鐵達尼號,. 沉船考古學是研究沉船與海難的考古學範疇 1 海難發生之前 船隻應已運轉一定時間 並由船員 裝備 貨物等組成一套大系統 沉船留下的物質可提供船隻適航能力 英语 Seakeeping 導航方式 船上生活等資訊 亦能帶上當時的社會 經濟以及政治環境 2 海難通常已發生多時 沉船會遭到海流 海洋生物等影響 故考古過程中亦需考慮這些因素 3 潛水探索沉船 目录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2 沉船理論 2 1 麥加來模型 2 2 人類影響 3 保育水下物料 3 1 沉船的詮釋及展示 4 著名沉船 4 1 鐵達尼號 4 2 佐治安娜號蒸汽船 4 3 安妮女王復仇號 5 參見 6 參考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编辑海難已達一百年的沉船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英语 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保護 當中防止對沉船的搶掠或破壞 4 公約有助國家以國際法律框架保護其水下文化遺產 5 沉船理論 编辑麥加來模型 编辑 沉船考古學首個系統性分類及詮釋模型由基夫 麥加來 英语 Keith Muckelroy 於1976年研究肯內默蘭號 英语 Kennemerland 1664 時提出 該船於1664年沉沒 6 此模型描述了物料於船難時的轉變 及後的打撈工程以及環境對沉船物質的衰變及移位 雖然麥加來於模型中包含了自然和環境因素 但及後研究多大只推展了前者 6 人類影響 编辑 馬田 基比斯於2006年發表論文 擴展了麥加來模型中海難時人類行為對影響以及沉船與人的長期關系 此模型將人於船難的過程按時分類 7 當中包括 撞擊前威脅階段 Pre impact threat phase 船員考慮規避動作所帶來的風險 又或因規避更大風險而最終引致其他海難原因 撞擊前警告階段 Pre impact warning phase 船員或會於此階段採取極端行動以避免災難 例如嘗試擱淺 拋棄貨物或下錨等 撞擊 Impact 船員將決定棄船或留在船上嘗試浮起船隻 撞擊後 Post impact 生還者集合收集財物或維修 拯救與海難後 Rescue and Post disaster 第三方嘗試打撈或移除航行風險保育水下物料 编辑 瓦薩號的船首 該船於1628年首航 於1961年打撈並於瓦薩沉船博物館永久展示 很多例子顯示海床對水下歷史證據而言為非常惡劣的環境 其中如鐵達尼號雖為相對較近期的沉船 又因處於深海而缺乏鈣質從而避免結核化 但其鐵製船體已遭到不可逆轉的侵蝕 這種侵蝕將繼續下去 使當中包含的資訊隨之消失 並最終於大西洋海床上完全解體 比較證據顯示鐵船與鋼船將持續侵蝕直至除引擎等物品外全部消失為止 8 莫尼特號蒸汽炮艦 英语 USS Monitor 的殘骸於1970年發現 並曾以原址保留的方式保育 但侵蝕速度甚高 使得最終須打撈其炮塔以免落得船體全部消失的結局 9 部分因自然障礙物而發生海難的沉船或會受到相同情況的其他船隻所破壞 又或會被特意破壞而清理航行道 即使於深水中 如鋪設管道等商業活動亦會為沉船帶來風險 10 例如墨西哥湾1220米深的海底上有一沉船直至2002年才由油田工人發現 11 大型管道或會由海面直接沉至海床處 由此損毀沉船 拖網捕漁亦會將結構扯開 並把遺物帶離沉船 船難發生時 船隻的狀態將發生許多改變直至達到該環境的穩態為止 起初 船難將有組織的船隻化為不穩定的結構及遺物 再由自然力量將物件改變 例如較重的物件會快速下沉 而較輕的物件則可能先漂流一段時間 浮力較高的則會完全漂離現場 由此 水下的物件會被混合和 過濾 沉船亦會影響洋流 並因而改變海床的組成 3 船隻處於水下的時候 化學反應與水中生物會將船隻侵蝕 而途中其他人或會改變其進程 例如將有價值的物件打撈 沉船或因沉入海床之中而獲保全 海床沉積物提供了無氧環境因而減少了侵蝕 低温與低光亦有助遺物的保留 因其提供了較少能量予生物活動或化學反應 鹽水中會有較多生物活動 例如船蛆只生存於鹽水當中 故不沉入海床而又獲良好保存的沉船可於寒冷而深水的五大湖以及鹽度較低的波罗的海中找到 12 沉船的詮釋及展示 编辑 沉船潛水徑 Wreck trail 使潛水員可參觀並了解考古遺址 13 絕佳例子之一為佛羅里達公共考古網絡 英语 Florida Public Archaeology Network 的佛羅里達狹地沉船徑 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 14 當中包含了十二艘沉船以及各種海洋生物供以參觀 15 除此以外 書籍 期刊 電視節目及互聯網等亦有助公眾理解水下考古學 懺悔星期二沉船計劃 11 製作了一套一小時高清記錄片 16 以及各種影片以助公眾了解該計劃並作教育之用 2000年及2001年有長約一周的直播水下影片 英语 Underwater videography 展示安妮女王復仇號的沉船考古過程 17 18 著名沉船 编辑鐵達尼號 编辑 鐵達尼號的船首於近年發現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發生於1912年4月15日 當時載有超過2 000名乘客 鐵達尼號於處女航期間撞上冰山並沉沒 船身破裂落入2英里深的海床 船首沉入海底黏土之中 遺物到處散落 海洋生物將船上有機物如木材等消耗 而細菌菌落則將鋼鐵侵蝕 留下紅橙色副產品 19 沉船於1985年發現 距離船難已達73年 2010年起機械人獲許用作拍攝 而考古學家亦可於甲板上工作 佐治安娜號蒸汽船 编辑 佐治安娜號蒸汽船 英语 SS Georgiana 一艘美利堅聯盟國19世紀中期蒸汽貨船 為邦聯中最強大的軍艦 但於處女航中嚴重受損 最終鑿沉 1965年於南卡羅萊納州查理斯頓發現 其鍋爐離水面僅1 5米 現由各種軟珊瑚 珊瑚及其他生物所覆蓋 大部分船體依然完整 20 安妮女王復仇號 编辑 安妮女王復仇號的素描 安妮女王復仇號是18世紀海盜黑鬍子的旗艦 曾用作奴隸船 21 1996年由一組研究員發現其遺物並確認來源 22 參見 编辑海事考古學 英语 Maritime archaeology 水下考古學 英语 Underwater archaeology 沉船列表 英语 Lists of shipwrecks 柱狀鐵銹 英语 Rusticle 沉船潛水 英语 Wreck diving 海事考古燈塔計劃 英语 Lighthouse Archaeological Maritime Program 海洋研究學會 英语 Sea Research Society 海洋考古學會 英语 Naut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參考資料 编辑 Underwater Archaeology Shipwrecks Ocean Explorer NOAA 2016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8 Challenges reasons and Interpretation of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ceantreasures org 2016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16 3 0 3 1 Navigating the impermanent Visual Artists Ireland 2016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24 UNESCO 编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Text of the 2001 Convention 2016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UNESCO 编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2016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7 6 0 6 1 Muckleroy K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concerning an historic wreck site The Kennemerland World Archaeology 1976 7 3 280 289 doi 10 1080 00438243 1976 9979641 Gibbs M Cultural Site Formation Processes in Maritime Archaeology Disaster Response Salvage and Muckelroy 30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utical Archaeology 4 19 doi 10 1111 j 1095 9270 2006 00088 x McCarthy M 2000 Iron and steamship archaeology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SS Xantho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lenum ISBN 0 306 46365 2 Broadwater John The USS Monitor In Situ Pre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ademia edu 2016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0 Mystery Mardi Gras Shipwreck Nautilus Productions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3 11 0 11 1 Mardi Gras Shipwreck uwf edu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16 Underwater Archaeology www detecting org uk 2020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03 e g Souter C 2006 Cultural Tourism and Diver Education In Maritime Archaeology Australian Approaches The Springer Series in Underwater Archaeology Staniforth M amp Nash M eds Springer New York 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 Florida Panhandle Dive Trail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7 Blair Kimberly Florida Panhandle Shipwreck Trail beckons divers usatoday com 2015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2 Landis Nomee Mystery Mardi Gras Shipwreck Documentary nautilusproductions com 2016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3 Kimberly Eslinger Mark Wilde Ramsing MA Live from Morehead City it s Queen Anne s Revenge North Carolina Digital Collections Beaufort Inlet Carteret County North Carolina United States Underwater Archaeology Branch 2002 06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15 英语 C Southerly and J Gillman Bryan Diving on the Queen Anne s Revenge In SF Norton ed Diving for Science 2003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Underwater Sciences 22nd Annual Scientific Diving Symposium 2008 07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2 19 Archaeology of Titanic Archaeology Magazine Archive archive archaeology org 2020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2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n the Georgiana by E Lee Spence 英语 E Lee Spence presented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water Archaeology 1974 The Pirate Ship s Journey Queen Anne s Revenge Project www qaronline org 2020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27 Blackbeard s Shipwreck Discovered Queen Anne s Revenge Project www qaronline org 2020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沉船考古學 amp oldid 7231427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