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拼音注音丨ㄚˋ; 英語:Argon),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Ar原子序數为18,原子量39.948 u,位在週期表的第18族,是一種惰性氣體[2]。氬佔大氣體積的0.934%(9340 ppmv),是地球大氣層第三多的氣體,是水蒸氣的兩倍以上(平均4000 ppmv左右,但變化很大)、二氧化碳(400 ppmv)的23倍之多、(18 ppmv)的500倍以上。氬是地殼含量中最豐富的惰性元素,在地殼中佔了0.00015%。[3]

氬   18Ar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無色氣體,放置在高電壓電場中呈現出淡紫色/紫色光芒。


氩的原子光譜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氬(argon)·Ar·18
元素類別稀有氣體
·週期·18 ·3·p
標準原子質量39.948(1)
电子排布[Ne] 3s2 3p6
2, 8, 8
歷史
發現約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 以及 威廉·拉姆齊(1894年)
分離約翰·斯特拉特以及威廉·拉姆齊(1894年)
物理性質
物態氣態
密度(0 °C, 101.325 kPa
1.784 g/L
沸点時液體密度1.40 g·cm−3
熔点83.80 K,−189.35 °C,−308.83 °F
沸點87.30 K,−185.85 °C,−302.53 °F
三相点83.8058 K(−189 °C),69 kPa
臨界點150.87 K,4.898 MPa
熔化热1.18 kJ·mol−1
汽化热6.43 kJ·mol−1
比熱容5R/2 = 20.786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47 53 61 71 87
原子性質
氧化态0
电负性no data(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1520.6 kJ·mol−1

第二:2665.8 kJ·mol−1
第三:3931 kJ·mol−1

更多
共价半径106±10 pm
范德华半径188 pm
雜項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
磁序抗磁性[1]
熱導率17.72x10-3  W·m−1·K−1
聲速(gas, 27 °C) 323 m·s−1
CAS号7440-37-1
最穩定同位素
主条目:氬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36Ar 0.337% 穩定,帶18個中子
37Ar 人造 35 ε 0.813 37Cl
38Ar 0.063% 穩定,帶20個中子
39Ar 微量 269 β 0.565 39K
40Ar 99.600% 穩定,帶22個中子
41Ar 人造 109.34 β 2.49 41K
42Ar 人造 32.9 β 0.600 42K

已知的氬的同位素共有14種,包括氬33至氬46。地球大氣中大部分的氬元素是氬-40(由地殼中的鉀-40衰變而來)。氬-36是宇宙中最為常見的氬同位素,因為它是最容易由超新星核融合產生的產物。

"argon"這個名稱源自於希臘語中的 ἀργόν,意思是「懶惰的」、「不活躍的」,如此命名是因為這個元素幾乎不進行化學反應。氬在原子外部殼層完整的八隅體(8個電子)讓它變得更加穩定,也不容易與其它元素產生鍵結。它的三相點國際實用溫標定義為83.8058K

氬元素在工業製程上是藉由液態空氣英语liquid air分餾而得。氬常常作為遮氣體英语shielding gas,應用在焊接或是其他可以增加物質反應能力的高溫工業製程。例如,在石墨電爐中加入氬氣以防止石墨燃燒。氬氣也用於白熾燈螢光燈、其他氣體放電管螢光輝光啟動器。氬在被激發後可放出青色的氣體雷射

歷史

氬(來自希臘語ἀργόν,帶有懶惰或無效的意思),命名是參考它的化學活性。這個第一個被發現的惰性氣體的化學性質令命名者印象深刻。[4][5]1785年,亨利·卡文迪什懷疑惰性氣體是組成大氣的一部分氣體。1894年,在倫敦大學學院約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威廉·拉姆齊透過移除了氧氣二氧化碳以及的乾淨空氣樣本,使氬第一次從空氣裡被隔絕出來。[6][7][8] 他們已經確認從化學化合物生成的氮比大氣中的氮還要輕0.5%,差異細微,但已足夠重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好幾個月。他們做出了結論:空氣中還有另一種氣體與氮氣混和在一起。[9]氬氣在1882也被H. F. Newall和沃爾特·諾爾·赫特利英语Walter Noel Hartley的研究偶然發現。他們發現新的發射光譜,並沒有符合在當時已經知道的元素。 直到1957年,氬的化學符號一直是"A",之後被改為"Ar"到現在。[10]

特性

氬,是一種稀有氣體。無論是氣态还是液态,都是無色、无味而且無毒。它在中的溶解度比氮多出了2.5倍。雖然氬在一般的情況下都很穩定,不会與其它化合物元素化合,但是科學家還是有辦法在極端的條件下形成一些氬化合物,像是2000年8月由芬蘭化學家馬庫·拉薩能(Markku Räsänen)領導的小組發現的氟氩化氢 )。這個和氬的化合物在−265°C才能保持穩定。[11]此外,氩还可以作为客体分子,与水形成包合物[12]除了以上基态的物质外,目前已經發現含氬的離子和激发态配合物(像ArH+和ArF),而根據理论計算顯示氬應該可以形成在室溫下穩定的化合物,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它們存在的線索。[13]

氩气常被注入灯泡内,因为氩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与灯丝發生化学作用,从而延长灯丝的寿命。[14]不锈钢和其它特种金属电弧焊接时、钢铁生产时,氩也用作保护气体。[來源請求]

氬的發現

氬曾經在1785年由亨利·卡文迪什製備出來,但卻沒發現這是一种新的元素;直到1894年,約翰·斯特拉斯蘇格蘭的化學家威廉·拉姆齊才通过实验确定氩是一种新元素。[15][16]他们主要是先從空氣樣本中去除二氧化碳水汽等后得到的氮氣與從分解出的氮氣比較,結果發現從裡分解出的氮氣比從空氣中得到的氮氣輕1.5%。雖然這個差異很小,但是已經大到誤差的範圍之外。所以他們認為空氣中應該含以一種不為人知的新氣體,而那個新氣體就是氬气。[來源請求]

另外1882年H.F. 紐厄爾和W.N.哈特萊从兩個獨立的實驗中觀測空气的颜色光譜时,发现光谱中存在已知元素光谱无法解释的谱线,但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氩气。由於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多,氬是最早被發現的稀有气体,目前它的符號為 (在1957年以前,它的符號為 )。[17]

天然含量

氬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以體積計算為0.934%,而以質量計算為1.29%,在地殼中,由于氬在自然情況下不與其他化合物反应,而無法形成固態物質,但可以被“困在”放射性岩石中。鉴于空气中的氩更易得,工業用的氬大多就直接從空氣中提取。主要是用分餾法提取,而像是等氣體也都是這样從空氣中提取的。 [18] 而在火星大氣中,氬-40以體積計算的話佔有1.6%,而氬-36的浓度为5ppm;另外1973年水手號計劃太空探測器飛過水星時,發現它稀薄的大氣中佔有70%氬氣,科學家相信這些氬氣是從水星岩石本身的放射性同位素衰變而成的。卡西尼-惠更斯號土星最大的衛星,也就是泰坦上,也發現少量的氬。[19]

同位素

氬穩定的同位素有氬-40( )天然含量99.6%、 氬-36( )天然含量0.34%和氬-38( )天然含量0.06%。一般來說穩定的氬-40是由地殼中的-40( )經由電子俘獲或正子發射衰變來的。11.2%的-40以這兩種方式衰變成氬-40,另外還有88.8%通过β衰變成为-40( )。這個特性可以被用來測定岩石的年齡。[20]

在地球大氣中,不穩定的氬-39( )可經由宇宙射線轟击氬-40而生成,另外也可以經由鉀-39( )的中子俘獲而來。至於氬-37,则可以從( )核試驗中形成的鈣的人造同位素衰變而來,氬-37的寿命非常短,半衰期只有35[20]

化合物

由於氬氣擁有的八個價電子,佔滿了其原子轨道的最外层,因此不容易與其他的原子結合,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潑。在1962年以前,一般認為氬和其他的惰性氣體是完全無法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但不久之後比氬重的的化合物就陆续被合成,因此也激勵了科學家發現新的稀有气体化合物。1982年在星際空間探測到氬氫離子,是氬的一種多原子離子。[21]在2000年8月,第一個氬的化合物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由馬庫·拉薩能領導的小組首先被製備出來,他们利用紫外線照射含有微量氟化氫的氬氣冰塊,形成了氟氩化氢分子式為HArF,這種化合物可以在40K(−233℃)的低温下保持穩定。[22]另外在2003年發現了一種新氬化合物存在的蹤跡,二氟化氬(ArF2[來源請求],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可以证实。

製备

 
一小塊正在熔化的固态氬

工業上

目前在工業上得到氬的方法就是把空氣蒸餾。用冷凝器可以先把沸點90.2K的氧液化,移除液氧之後繼續冷卻就可以液化沸點为87.3K的氬氣,最後留下沸點77.35K的氣。目前以這種方法製造的氬氣在全世界高達七十万/年。[23]

其他方法

另外用-40的衰變也可以製造氬氣,但這種製备法的效率並不高,因為-40的半衰期长达1.26×109年,所以并不常用。如果要製造氬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話,就必須要靠迴旋加速器和重離子加速器來將其他元素轉換成氬的同位素。[來源請求]

用途

 
裝有蒸氣霓虹燈
 
這些桶子裡裝有氬氣,可用於滅火

因為氬氣具有惰性、低傳熱率等性質,因此它被廣泛地運用在許多方面。[24]

氬氣最主要的用處就是它的惰性,可以保護一些容易與週遭物質发生反應的東西。[24]雖然其他的惰性氣體也有這些特性,但是氬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最多,也是最容易取得,因此相對就比較便宜,具有經濟效益。另外氩氣便宜的原因還有它是製造液氧液氮的副產品,而由於它們兩個都是工業上重要的原料,生產很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的液氬副產品。[來源請求]

以氬惰性的用途主要有:

  1. 電燈泡裡的填充氣體,由於氬氣不會與燈芯產生化學反應,而又能保持气压减缓升华,可延长灯丝使用寿命。
  2. 氬可當作焊接時所用的保護氣體,其中包括MIG銲接、GTA焊接與GMA銲接等,在這時氬通常會和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使用。[25]
  3. 可用於滅,用氬氣滅火的好處是幾乎不會破壞任何火場的物品,通常使在火場有特殊儀器時才使用。
  4. 是用於感應耦合電漿氣體之一。[26]
  5. 用於保護加工中的和其他容易发生反應金屬:例如
  6. 保護成長中的晶體晶體,這晶體主要用於半導體學
  7. 博物館裡,會在一些重要文物的玻璃專櫃裡填充氬氣,避免氧化[27]
  8. 啤酒罐中的填充物,雖然也可以用氮氣代替。
  9. 釀酒的過程中,啤酒桶裡的填充物,它可以把氧氣置换,以避免啤酒桶裡的原料被氧化乙酸
  10. 藥學裡,氬可以用於保護一些靜脈內的治療的藥物,舉個例子,像是對乙醯氨基酚。一樣的,這也是防止藥物受到氧氣的破壞。
  11. 用於冷卻AIM-9響尾蛇飛彈的追蹤器,氬當時都是以高儲存,然後當釋放氣體後就可以帶走一些熱量。[28]
  12. 為石墨電熔爐中的保護氣體,以免它被氧化
  13. 廣告用的霓虹燈裡,有時也會加入氬氣,加了氬氣的霓虹燈管,白天看起來是無色透明的,一旦通電後,氬氣受到電的刺激,會放出青色的光芒。
  14. 氬氣的低傳熱率也是它的特性之一,像它可以作为隔熱窗戶中兩層玻璃之間的填充物。[29]
  15. 因為氬的低傳熱率和惰性,氬氣在水肺潛水可以用來作为膨脹潛水衣的氣體。氬氣還可以在水肺中代替氮氣(吸收純氧對身體不好,因此水肺中要添加其他氣體),因為氮氣在高壓下会溶進血液裡而造成氮麻醉,氬氣則可以減輕這種症状(虽然一般來說,惰性氣體也會造成這種症状)。[30]

使用特定的方法可以使氬氣離子化並且發光,这种功能可用於電漿燈粒子物理學中的能量器。以氬作成的氬雷射會發出藍光,它在醫學外科中可用於連接動脈、去除腫瘤和治療眼睛的缺陷等。[31]氬氣還可以用於濺鍍。另外氬-39有269年的半衰期,可以用於測定地下水和冰層的年齡,而鉀-氬年代測定法適用鉀-40衰變成氬-40的過程來用於測定火成岩的年齡。[32]

危害

一般來說,氬氣是對身體毫無危害的,但是如果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氬氣中會因為缺氧窒息,液態氩则可能造成爆炸冻伤[33]

  • 元素氩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氩(英文)
  • 元素氩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氩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氩(英文)

参见

延伸閱讀

  • (英文) Emsley, J.,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NY, 2001; pp. 35–39.
  • (英文) Brown, T. L.; Bursten, B. E.; LeMay, H. E., In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10th ed.; Challice, J.; Draper, P.; Folchetti, N. et al.; Eds.;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2006; pp. 276 and 289.
  • (英文) Triple point temperature: 83.8058 K - Preston-Thomas, H.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 (ITS-90). Metrologia. 1990, 27: 3–10 [2008-05-05]. (原始内容于2011-04-20). 
  • (英文) Triple point pressure: 69 kPa - Section 4,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Melting, boiling, triple, and critical temperatures of the elements.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5th edition.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 2005. 

參考資料

  1.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01-12.,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archive-web,archive-is
  2. ^ In older versions of the periodic table, the noble gases were identified as Group VIIIA or as Group 0. See Group (periodic table).
  3. ^ 存档副本. [2020-02-04]. (原始内容于2020-02-03). 
  4. ^ Hiebert, E. N. In Noble-Gas Compounds. Hyman, H. H. (编). Historical Remarks on the Discovery of Argon: The First Noble Ga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3–20. 
  5. ^ Travers, M. W. The Discovery of the Rare Gases. Edward Arnold & Co. 1928: 1–7. 
  6. ^ Lord Rayleigh; Ramsay, William.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1894–1895, 57 (1): 265–287. JSTOR 115394. doi:10.1098/rspl.1894.0149 . 
  7. ^ Lord Rayleigh; Ramsay, William. VI.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1895, 186: 187–241. Bibcode:1895RSPTA.186..187R. JSTOR 90645. doi:10.1098/rsta.1895.0006 . 
  8. ^ Ramsay, W. Nobel Lecture. The Nobel Foundation. 1904 [2008-05-02]. (原始内容于2017-11-17). 
  9. ^ About Argon, the Inert; The New Element Supposedly Found in the Atmosphere. The New York Times. 3 March 1895 [1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10. ^ Holden, N. E. Hist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coverer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12 March 2004 [2008-05-02]. (原始内容于2011-07-21). 
  11. ^ Khriachtchev, Leonid; Mika Pettersson, Nino Runeberg, Jan Lundell & Markku Räsänen. A stable argon compound. Nature. 2000-08-24, 406: 874–876 [2008-05-01]. doi:10.1038/35022551. (原始内容于2016-04-13). 
  12. ^ Belosludov, V. R.; O. S. Subbotin, D. S. Krupskii, O. V. Prokuda, and Y. Kawazoe. Microscopic model of clathrate compounds (PDF). Institute of Physics (has blown up once in a while) Publishing: 1. 2006 [2007-03-08]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13. ^ Cohen, A.; Lundell, J.; Gerber, R. B. First compounds with argon–carbon and argon–silicon chemical bond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3, 119 (13): 6415. Bibcode:2003JChPh.119.6415C. doi:10.1063/1.1613631. 
  14. ^ "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 Arg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chive-web,archive-is" Lennte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Retrieved on September 3, 2007.
  15. ^ Lord Rayleigh;William Ramsay  .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4–1895, 57 (1): 265–287. 
  16. ^ William Ramsay. Nobel Lecture in Chemistry, 1904. [2008-05-02]. (原始内容于2017-11-17). 
  17. ^ Holden, Norman E. Hist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coverer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NNDC). 12. (原始内容于2011-07-21)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18. ^ . [200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7). 
  19. ^ Seeing, touching and smelling the extraordinarily Earth-like world of Titan. European Space Agency. 21. (原始内容于2008-05-13)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20. ^ 20.0 20.1 . [200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21. ^ Brault, James W; Davis, Sumner P. Fundamental Vibration-Rotation Bands and Molecular Constants for the ArH+ Ground State (1Σ+ ). Physica Scripta. 1 February 1982, 25 (2): 268–271. Bibcode:1982PhyS...25..268B. doi:10.1088/0031-8949/25/2/004. 
  22. ^ Bartlett, Neil. The Noble Gase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原始内容于2018-04-29) (英语). 
  23. ^ 氬的介绍
  24. ^ 24.0 24.1 存档副本. [2020-06-30]. (原始内容于2020-06-30). 
  25. ^ Weman, p 53
  26. ^ (PDF). 李珠. [2008-05-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9-03). 
  27. ^ USA National Archives description of how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s stored and display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re detail can be found in this more technical explan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8-01-02., especially Page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ich talks about the argon keeping the oxygen out.
  28. ^ Description of Aim-9 Oper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8-12-22. ,archive-web,archive-is
  29. ^ . Bc Hydro. [200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2). ,archive-web,archive-is
  30. ^ "氮麻醉"。 大英百科全書。 2008年。 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2008年5月4日 <[1][永久失效連結],archive-web,archive-is>.
  31. ^ Fujimoto, James; Rox Anderson, R. (PDF). Biomedical Optics: 77–88. 2006 [2007-03-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3-14) (英语).  ,archive-web,archive-is
  32. ^ .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200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archive-web,archive-is
  33. ^ Middaugh, John; Bledsoe, Gary. "Welder's Helper Asphyxiated in Argon-Inerted Pipe (FACE AK-94-01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8-04-17.,archive-web,archive-is." State of Alask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une 23, 1994. Retrieved on September 3, 2007.

外部連結

  • 元素氩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氩(英文)
  • 元素氩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氩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氩(英文)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0月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拼音, 注音, 丨ㄚˋ, 英語, argon,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ar, 原子序數为18, 原子量為7001399480000000000, 位在週期表的第18族, 是一種惰性氣體, 氬佔大氣體積的0, 9340, ppmv, 是地.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0月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氩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氬 拼音 ya 注音 丨ㄚˋ 英語 Argon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Ar 原子序數为18 原子量為7001399480000000000 39 948 u 位在週期表的第18族 是一種惰性氣體 2 氬佔大氣體積的0 934 9340 ppmv 是地球大氣層第三多的氣體 是水蒸氣的兩倍以上 平均4000 ppmv左右 但變化很大 二氧化碳 400 ppmv 的23倍之多 氖 18 ppmv 的500倍以上 氬是地殼含量中最豐富的惰性元素 在地殼中佔了0 00015 3 氬 18Ar氫 非金屬 氦 惰性氣體 鋰 鹼金屬 鈹 鹼土金屬 硼 類金屬 碳 非金屬 氮 非金屬 氧 非金屬 氟 鹵素 氖 惰性氣體 鈉 鹼金屬 鎂 鹼土金屬 鋁 貧金屬 矽 類金屬 磷 非金屬 硫 非金屬 氯 鹵素 氬 惰性氣體 鉀 鹼金屬 鈣 鹼土金屬 鈧 過渡金屬 鈦 過渡金屬 釩 過渡金屬 鉻 過渡金屬 錳 過渡金屬 鐵 過渡金屬 鈷 過渡金屬 鎳 過渡金屬 銅 過渡金屬 鋅 過渡金屬 鎵 貧金屬 鍺 類金屬 砷 類金屬 硒 非金屬 溴 鹵素 氪 惰性氣體 銣 鹼金屬 鍶 鹼土金屬 釔 過渡金屬 鋯 過渡金屬 鈮 過渡金屬 鉬 過渡金屬 鎝 過渡金屬 釕 過渡金屬 銠 過渡金屬 鈀 過渡金屬 銀 過渡金屬 鎘 過渡金屬 銦 貧金屬 錫 貧金屬 銻 類金屬 碲 類金屬 碘 鹵素 氙 惰性氣體 銫 鹼金屬 鋇 鹼土金屬 鑭 鑭系元素 鈰 鑭系元素 鐠 鑭系元素 釹 鑭系元素 鉕 鑭系元素 釤 鑭系元素 銪 鑭系元素 釓 鑭系元素 鋱 鑭系元素 鏑 鑭系元素 鈥 鑭系元素 鉺 鑭系元素 銩 鑭系元素 鐿 鑭系元素 鎦 鑭系元素 鉿 過渡金屬 鉭 過渡金屬 鎢 過渡金屬 錸 過渡金屬 鋨 過渡金屬 銥 過渡金屬 鉑 過渡金屬 金 過渡金屬 汞 過渡金屬 鉈 貧金屬 鉛 貧金屬 鉍 貧金屬 釙 貧金屬 砈 類金屬 氡 惰性氣體 鍅 鹼金屬 鐳 鹼土金屬 錒 錒系元素 釷 錒系元素 鏷 錒系元素 鈾 錒系元素 錼 錒系元素 鈽 錒系元素 鋂 錒系元素 鋦 錒系元素 鉳 錒系元素 鉲 錒系元素 鑀 錒系元素 鐨 錒系元素 鍆 錒系元素 鍩 錒系元素 鐒 錒系元素 鑪 過渡金屬 𨧀 過渡金屬 𨭎 過渡金屬 𨨏 過渡金屬 𨭆 過渡金屬 䥑 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 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 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 過渡金屬 鉨 預測為貧金屬 鈇 貧金屬 鏌 預測為貧金屬 鉝 預測為貧金屬 鿬 預測為鹵素 鿫 預測為惰性氣體 氖 氬 氪氯 氬 钾外觀無色氣體 放置在高電壓電場中呈現出淡紫色 紫色光芒 氩的原子光譜概況名稱 符號 序數氬 argon Ar 18元素類別稀有氣體族 週期 區18 3 p標準原子質量39 948 1 电子排布 Ne 3s2 3p62 8 8歷史發現約翰 斯特拉特 第三代瑞利男爵 以及 威廉 拉姆齊 1894年 分離約翰 斯特拉特以及威廉 拉姆齊 1894年 物理性質物態氣態密度 0 C 101 325 kPa 1 784 g L沸点時液體密度1 40 g cm 3熔点83 80 K 189 35 C 308 83 F沸點87 30 K 185 85 C 302 53 F三相点83 8058 K 189 C 69 kPa臨界點150 87 K 4 898 MPa熔化热1 18 kJ mol 1汽化热6 43 kJ mol 1比熱容5R 2 20 786 J mol 1 K 1蒸氣壓壓 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溫 K 47 53 61 71 87原子性質氧化态0电负性no data 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 1520 6 kJ mol 1第二 2665 8 kJ mol 1 第三 3931 kJ mol 1 更多 共价半径106 10 pm范德华半径188 pm雜項晶体结构面心立方磁序抗磁性 1 熱導率17 72x10 3 W m 1 K 1聲速 gas 27 C 323 m s 1CAS号7440 37 1最穩定同位素主条目 氬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 2 衰變方式 能量 MeV 產物36Ar 0 337 穩定 帶18個中子37Ar 人造 35 天 e 0 813 37Cl38Ar 0 063 穩定 帶20個中子39Ar 微量 269 年 b 0 565 39K40Ar 99 600 穩定 帶22個中子41Ar 人造 109 34 分 b 2 49 41K42Ar 人造 32 9 年 b 0 600 42K已知的氬的同位素共有14種 包括氬33至氬46 地球大氣中大部分的氬元素是氬 40 由地殼中的鉀 40衰變而來 氬 36是宇宙中最為常見的氬同位素 因為它是最容易由超新星核融合產生的產物 argon 這個名稱源自於希臘語中的 ἀrgon 意思是 懶惰的 不活躍的 如此命名是因為這個元素幾乎不進行化學反應 氬在原子外部殼層完整的八隅體 8個電子 讓它變得更加穩定 也不容易與其它元素產生鍵結 它的三相點以國際實用溫標定義為83 8058K 氬元素在工業製程上是藉由液態空氣 英语 liquid air 分餾而得 氬常常作為遮氣體 英语 shielding gas 應用在焊接或是其他可以增加物質反應能力的高溫工業製程 例如 在石墨電爐中加入氬氣以防止石墨燃燒 氬氣也用於白熾燈 螢光燈 其他氣體放電管和螢光輝光啟動器 氬在被激發後可放出青色的氣體雷射 目录 1 歷史 2 特性 3 氬的發現 4 天然含量 5 同位素 6 化合物 7 製备 7 1 工業上 7 2 其他方法 8 用途 9 危害 10 参见 11 延伸閱讀 12 參考資料 13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氬 來自希臘語ἀrgon 帶有懶惰或無效的意思 命名是參考它的化學活性 這個第一個被發現的惰性氣體的化學性質令命名者印象深刻 4 5 1785年 亨利 卡文迪什懷疑惰性氣體是組成大氣的一部分氣體 1894年 在倫敦大學學院 約翰 斯特拉特 第三代瑞利男爵和威廉 拉姆齊透過移除了氧氣 二氧化碳 水以及氮的乾淨空氣樣本 使氬第一次從空氣裡被隔絕出來 6 7 8 他們已經確認從化學化合物生成的氮比大氣中的氮還要輕0 5 差異細微 但已足夠重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好幾個月 他們做出了結論 空氣中還有另一種氣體與氮氣混和在一起 9 氬氣在1882也被H F Newall和沃爾特 諾爾 赫特利 英语 Walter Noel Hartley 的研究偶然發現 他們發現新的發射光譜 並沒有符合在當時已經知道的元素 直到1957年 氬的化學符號一直是 A 之後被改為 Ar 到現在 10 特性 编辑氬 是一種稀有氣體 無論是氣态还是液态 都是無色 无味而且無毒 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氮多出了2 5倍 雖然氬在一般的情況下都很穩定 不会與其它化合物或元素化合 但是科學家還是有辦法在極端的條件下形成一些氬化合物 像是2000年8月由芬蘭化學家馬庫 拉薩能 Markku Rasanen 領導的小組發現的氟氩化氢 HArF displaystyle ce HArF 這個氟 氫和氬的化合物在 265 C才能保持穩定 11 此外 氩还可以作为客体分子 与水形成包合物 12 除了以上基态的物质外 目前已經發現含氬的離子和激发态配合物 像ArH 和ArF 而根據理论計算顯示氬應該可以形成在室溫下穩定的化合物 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它們存在的線索 13 氩气常被注入灯泡内 因为氩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与灯丝發生化学作用 从而延长灯丝的寿命 14 在不锈钢 锰 铝 钛和其它特种金属电弧焊接时 钢铁生产时 氩也用作保护气体 來源請求 氬的發現 编辑氬曾經在1785年由亨利 卡文迪什製備出來 但卻沒發現這是一种新的元素 直到1894年 約翰 斯特拉斯和蘇格蘭的化學家威廉 拉姆齊才通过实验确定氩是一种新元素 15 16 他们主要是先從空氣樣本中去除氧 二氧化碳 水汽等后得到的氮氣與從氨分解出的氮氣比較 結果發現從氨裡分解出的氮氣比從空氣中得到的氮氣輕1 5 雖然這個差異很小 但是已經大到誤差的範圍之外 所以他們認為空氣中應該含以一種不為人知的新氣體 而那個新氣體就是氬气 來源請求 另外1882年H F 紐厄爾和W N 哈特萊从兩個獨立的實驗中觀測空气的颜色光譜时 发现光谱中存在已知元素光谱无法解释的谱线 但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氩气 由於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多 氬是最早被發現的稀有气体 目前它的符號為Ar displaystyle ce Ar 在1957年以前 它的符號為A displaystyle ce A 17 天然含量 编辑氬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以體積計算為0 934 而以質量計算為1 29 在地殼中 由于氬在自然情況下不與其他化合物反应 而無法形成固態物質 但可以被 困在 放射性岩石中 鉴于空气中的氩更易得 工業用的氬大多就直接從空氣中提取 主要是用分餾法提取 而像是氮 氧 氖 氪 氙等氣體也都是這样從空氣中提取的 18 而在火星的大氣中 氬 40以體積計算的話佔有1 6 而氬 36的浓度为5ppm 另外1973年水手號計劃的太空探測器飛過水星時 發現它稀薄的大氣中佔有70 氬氣 科學家相信這些氬氣是從水星岩石本身的放射性同位素衰變而成的 卡西尼 惠更斯號在土星最大的衛星 也就是泰坦上 也發現少量的氬 19 同位素 编辑主条目 氬的同位素 氬穩定的同位素有氬 40 Ar 40 displaystyle ce 40Ar 天然含量99 6 氬 36 Ar 36 displaystyle ce 36Ar 天然含量0 34 和氬 38 Ar 38 displaystyle ce 38Ar 天然含量0 06 一般來說穩定的氬 40是由地殼中的鉀 40 K 40 displaystyle ce 40K 經由電子俘獲或正子發射衰變來的 11 2 的鉀 40以這兩種方式衰變成氬 40 另外還有88 8 通过b衰變成为鈣 40 Ca 40 displaystyle ce 40Ca 這個特性可以被用來測定岩石的年齡 20 在地球大氣中 不穩定的氬 39 Ar 39 displaystyle ce 39Ar 可經由宇宙射線轟击氬 40而生成 另外也可以經由鉀 39 K 39 displaystyle ce 39K 的中子俘獲而來 至於氬 37 则可以從 Ar 37 displaystyle ce 37Ar 核試驗中形成的鈣的人造同位素衰變而來 氬 37的寿命非常短 半衰期只有35天 20 化合物 编辑由於氬氣擁有的八個價電子 佔滿了其原子轨道的最外层 因此不容易與其他的原子結合 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潑 在1962年以前 一般認為氬和其他的惰性氣體是完全無法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 但不久之後比氬重的氙和氪的化合物就陆续被合成 因此也激勵了科學家發現新的稀有气体化合物 1982年在星際空間探測到氬氫離子 是氬的一種多原子離子 21 在2000年8月 第一個氬的化合物在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由馬庫 拉薩能領導的小組首先被製備出來 他们利用紫外線照射含有微量氟化氫的氬氣冰塊 形成了氟氩化氢 分子式為HArF 這種化合物可以在40K 233 的低温下保持穩定 22 另外在2003年發現了一種新氬化合物存在的蹤跡 二氟化氬 ArF2 來源請求 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可以证实 製备 编辑 一小塊正在熔化的固态氬 工業上 编辑 目前在工業上得到氬的方法就是把空氣蒸餾 用冷凝器可以先把沸點90 2K的氧液化 移除液氧之後繼續冷卻就可以液化沸點为87 3K的氬氣 最後留下沸點77 35K的氮氣 目前以這種方法製造的氬氣在全世界高達七十万噸 年 23 其他方法 编辑 另外用鉀 40的衰變也可以製造氬氣 但這種製备法的效率並不高 因為鉀 40的半衰期长达1 26 109年 所以并不常用 如果要製造氬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話 就必須要靠迴旋加速器和重離子加速器來將其他元素轉換成氬的同位素 來源請求 用途 编辑 裝有氬和汞蒸氣的霓虹燈 這些桶子裡裝有氬氣 可用於滅火 因為氬氣具有惰性 低傳熱率等性質 因此它被廣泛地運用在許多方面 24 氬氣最主要的用處就是它的惰性 可以保護一些容易與週遭物質发生反應的東西 24 雖然其他的惰性氣體也有這些特性 但是氬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最多 也是最容易取得 因此相對就比較便宜 具有經濟效益 另外氩氣便宜的原因還有它是製造液氧和液氮的副產品 而由於它們兩個都是工業上重要的原料 生產很多 所以每年都有很多的液氬副產品 來源請求 以氬惰性的用途主要有 電燈泡裡的填充氣體 由於氬氣不會與燈芯產生化學反應 而又能保持气压减缓钨丝升华 可延长灯丝使用寿命 氬可當作焊接時所用的保護氣體 其中包括MIG銲接 GTA焊接與GMA銲接等 在這時氬通常會和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使用 25 可用於滅火 用氬氣滅火的好處是幾乎不會破壞任何火場的物品 通常使在火場有特殊儀器時才使用 是用於感應耦合電漿的氣體之一 26 用於保護加工中的鈦和其他容易发生反應的金屬 例如銣 和銫 保護成長中的矽晶體和鍺晶體 這晶體主要用於半導體學 在博物館裡 會在一些重要文物的玻璃專櫃裡填充氬氣 避免氧化 27 在啤酒罐中的填充物 雖然也可以用氮氣代替 在釀酒的過程中 啤酒桶裡的填充物 它可以把氧氣置换 以避免啤酒桶裡的原料被氧化成乙酸 在藥學裡 氬可以用於保護一些靜脈內的治療的藥物 舉個例子 像是對乙醯氨基酚 一樣的 這也是防止藥物受到氧氣的破壞 用於冷卻AIM 9響尾蛇飛彈的追蹤器 氬當時都是以高壓儲存 然後當釋放氣體後就可以帶走一些熱量 28 為石墨電熔爐中的保護氣體 以免它被氧化 廣告用的霓虹燈裡 有時也會加入氬氣 加了氬氣的霓虹燈管 白天看起來是無色透明的 一旦通電後 氬氣受到電的刺激 會放出青色的光芒 氬氣的低傳熱率也是它的特性之一 像它可以作为隔熱窗戶中兩層玻璃之間的填充物 29 因為氬的低傳熱率和惰性 氬氣在水肺潛水可以用來作为膨脹潛水衣的氣體 氬氣還可以在水肺中代替氮氣 吸收純氧對身體不好 因此水肺中要添加其他氣體 因為氮氣在高壓下会溶進血液裡而造成氮麻醉 氬氣則可以減輕這種症状 虽然一般來說 惰性氣體也會造成這種症状 30 使用特定的方法可以使氬氣離子化並且發光 这种功能可用於電漿燈和粒子物理學中的能量器 以氬作成的氬雷射會發出藍光 它在醫學外科中可用於連接動脈 去除腫瘤和治療眼睛的缺陷等 31 氬氣還可以用於濺鍍 另外氬 39有269年的半衰期 可以用於測定地下水和冰層的年齡 而鉀 氬年代測定法適用鉀 40衰變成氬 40的過程來用於測定火成岩的年齡 32 危害 编辑一般來說 氬氣是對身體毫無危害的 但是如果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氬氣中會因為缺氧而窒息 液態氩则可能造成爆炸及冻伤 33 元素氩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氩 英文 元素氩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氩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氩 英文 参见 编辑工業氣體 稀有氣體 鉀 40延伸閱讀 编辑 英文 Emsley J Nature 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NY 2001 pp 35 39 英文 Brown T L Bursten B E LeMay H E In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10th ed Challice J Draper P Folchetti N et al Eds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2006 pp 276 and 289 英文 Triple point temperature 83 8058 K Preston Thomas H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 ITS 90 Metrologia 1990 27 3 10 2008 05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4 20 英文 Triple point pressure 69 kPa Section 4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Melting boiling triple and critical temperatures of the elements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5th edition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 2005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參考資料 编辑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1 12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archive web archive is In older versions of the periodic table the noble gases were identified as Group VIIIA or as Group 0 See Group periodic table 存档副本 2020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03 Hiebert E N In Noble Gas Compounds Hyman H H 编 Historical Remarks on the Discovery of Argon The First Noble Ga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3 20 Travers M W The Discovery of the Rare Gases Edward Arnold amp Co 1928 1 7 Lord Rayleigh Ramsay William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1894 1895 57 1 265 287 JSTOR 115394 doi 10 1098 rspl 1894 0149 Lord Rayleigh Ramsay William VI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1895 186 187 241 Bibcode 1895RSPTA 186 187R JSTOR 90645 doi 10 1098 rsta 1895 0006 Ramsay W Nobel Lecture The Nobel Foundation 1904 2008 05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17 About Argon the Inert The New Element Supposedly Found in the Atmosphere The New York Times 3 March 1895 1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Holden N E Hist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coverer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12 March 2004 2008 05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1 Khriachtchev Leonid Mika Pettersson Nino Runeberg Jan Lundell amp Markku Rasanen A stable argon compound Nature 2000 08 24 406 874 876 2008 05 01 doi 10 1038 350225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1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Belosludov V R O S Subbotin D S Krupskii O V Prokuda and Y Kawazoe Microscopic model of clathrate compounds PDF Institute of Physics has blown up once in a while Publishing 1 2006 2007 03 08 英语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永久失效連結 Cohen A Lundell J Gerber R B First compounds with argon carbon and argon silicon chemical bond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3 119 13 6415 Bibcode 2003JChPh 119 6415C doi 10 1063 1 1613631 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 Arg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chive web archive is Lenntec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Retrieved on September 3 2007 Lord Rayleigh William Ramsay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4 1895 57 1 265 287 William Ramsay Nobel Lecture in Chemistry 1904 2008 05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17 Holden Norman E Hist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coverer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NNDC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1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 date 帮助 请检查 year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日期与年 link Argon Ar 2007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07 Seeing touching and smelling the extraordinarily Earth like world of Titan European Space Agency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3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 date 帮助 请检查 year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日期与年 link 20 0 20 1 40Ar 39Ar dating and errors 2007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0 14 Brault James W Davis Sumner P Fundamental Vibration Rotation Bands and Molecular Constants for the ArH Ground State 1S Physica Scripta 1 February 1982 25 2 268 271 Bibcode 1982PhyS 25 268B doi 10 1088 0031 8949 25 2 004 Bartlett Neil The Noble Gases Chemical amp Engineering New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4 29 英语 氬的介绍 24 0 24 1 存档副本 2020 06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30 Weman p 53 感應耦合電漿離子質譜儀技術及其在材料分析的運用 PDF 李珠 2008 05 0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 09 03 USA National Archives description of how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s stored and display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re detail can be found in this more technical explan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8 01 02 especially Page 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ich talks about the argon keeping the oxygen out Description of Aim 9 Oper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8 12 22 archive web archive is Energy Efficient Windows Bc Hydro 2007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2 02 archive web archive is 氮麻醉 大英百科全書 2008年 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2008年5月4日 lt 1 永久失效連結 archive web archive is gt Fujimoto James Rox Anderson R Tissue Optics Laser Tissue Interaction and Tissue Engineering PDF Biomedical Optics 77 88 2006 2007 03 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 03 14 英语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archive web archive is 鉀 氬年代測定法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2008 05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24 archive web archive is Middaugh John Bledsoe Gary Welder s Helper Asphyxiated in Argon Inerted Pipe FACE AK 94 01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8 04 17 archive web archive is State of Alask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une 23 1994 Retrieved on September 3 2007 外部連結 编辑元素氩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氩 英文 元素氩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氩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氩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氩 amp oldid 7533032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