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樂恢

樂恢(?年-91年),字伯奇京兆郡長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人,[1]東漢尚書僕射

樂恢
出生生年不詳
漢朝
逝世91年
東漢
职业東漢尚書僕射

生平

樂恢的父親樂親是縣吏,因為得罪了縣令而被逮捕準備處決。樂恢當年十一歲,跪在衙門外,從早到晚都在哭泣。縣令憐憫他,便放了樂親。[2][3]

樂恢喜好經學,拜焦永爲師。焦永任河東太守時,樂恢跟隨前往,閉門讀書,不和官場人士來往。後來焦永因事被調查,他的學生們都為焦永疏通關係而被捕,只有樂恢清白不被法所污染,於是立志做名儒。樂恢性廉直特立,行爲不合己意的人,即便有權勢的人也不和他有所往來。信陽侯陰就多次送禮請樂恢,樂恢都不作答複。[4]

樂恢擔任本郡郡吏,太守犯法被殺,太守的朋友們不敢前往哀悼,只有樂恢奔喪穿孝服,因而被免官抵罪。後來樂恢又當郡裡的功曹,依然剛正嚴格,不因私枉法。[5]

同郡的楊政屢次詆毀樂恢,樂恢仍舉薦楊政的兒子為孝廉。後來樂恢被徵闢到司空牟融府。此時正好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任司空,樂恢認爲他和第五倫同郡,所以不願留任,推薦潁川杜安後離開。許多人士都讚賞他的行為,好幾次受徵召,樂恢都沒有前往任職。[6]

朝廷徵召樂恢任議郎。當時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樂恢數次上書諫爭,朝廷表彰他的忠心,入朝擔任尚書僕射。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交情深厚,放縱不受拘束。樂恢劾奏王調、李阜,牽連到司隸校尉。樂恢檢舉都毫無忌諱,權貴們相當討厭他。竇憲的弟弟夏陽侯竇瓌想與樂恢結交,樂恢謝絕不和他來往。竇憲兄弟行為放縱,又忿恨樂恢不依附竇氏。[7]

樂恢諫言

樂恢的妻子每次都勸樂恢,認為古人都能容身避害,沒必要以言取怨?樂恢感嘆說他在朝為官不能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樂恢上疏諫言:「臣聽聞百位君王的過失,都是因為權力移轉到下屬。大臣主持國政,常因勢盛爲咎。想起先帝,聖德不夠長,棄萬國離去。陛下正是春秋之年,繼承大業,外戚不應該干涉,向天下暴露私心。經書上說:『天地乖互,眾物夭傷。君臣失序,萬人受殃。』政治有誤而不補救,結果無法預測。當務之急,上位者應以大義為重割捨這樣的聯繫,下位的人要以謙讓的態度引退。四位國舅才能夠保有爵土的榮耀,皇太后才不辜負宗廟之憂,這是上等之策。」上奏的言論沒有被理會。[8]

被逼自殺

竇太后臨朝後,漢和帝沒有親自過問國事,樂恢的建言沒有被採納於是稱病請辭。朝廷下詔賜錢,派太醫前去看病。樂恢推薦任城郭均、成陽高鳳接替自己的職務,聲稱自己病得很嚴重。朝廷拜樂恢為騎都尉,樂恢上書推辭,詔令讓他上繳印綬,返鄉回長陵。竇憲暗中嚴令州郡官府脅迫樂恢,樂恢被迫服毒自殺。朝臣們都很恐懼,望風承旨,迎合竇憲,沒有人敢反抗。[9][10]

樂恢的門生們為他服喪的多達幾百人,很多人對他的離世都很悲痛。[11]

竇氏被誅後,漢和帝開始親政,樂恢之門生何融等人上書陳述樂恢的忠節,朝廷任命樂恢的兒子樂己爲郎中。[12]

延伸阅读

[]

  《後漢書/卷43》,出自范晔後漢書
  《東觀漢記》

參考資料

  1. ^ 《後漢書·樂恢傳》: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
  2. ^ 《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四》:父爲縣吏,得罪,令收將殺之。恢時年十一,常於府寺門晝夜號泣,令聞之,即解其父。
  3. ^ 《後漢書·樂恢傳》:父親,為縣吏,得罪於令,收將殺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門,晝夜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
  4. ^ 《後漢書·樂恢傳》:恢長好經學,事博士焦永。永為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後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繫,恢獨皦然不污於法,遂篤志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恢絕不荅。
  5. ^ 《後漢書·樂恢傳》:後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坐以抵罪。歸,復為功曹,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
  6. ^ 《後漢書·樂恢傳》:同郡楊政數觿毀恢,後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薦穎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
  7. ^ 《後漢書·樂恢傳》:後徵拜議郎。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入為尚書僕射。是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縱舍自由。恢劾奏調、阜,并及司隸校尉。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恢謝不與通。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
  8. ^ 《後漢書·樂恢傳》:妻每諫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歎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諫曰:「臣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於下。大臣持國,常以埶盛為咎。伏念先帝,聖德未永,早棄萬國。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業,諸舅不宜幹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經曰:『天地乖互,眾物夭傷。君臣失序,萬人受殃。』政失不救,其極不測。方今之宜,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四舅可長保爵土之榮,皇太后永無慚負宗廟之憂,誠策之上者也。」書奏不省。
  9. ^ 《資治通鑑·卷四十七》:恢稱疾乞骸骨,歸長陵;憲風厲州郡,迫脅恢飲藥死。於是朝臣震懾,望風承旨,無敢違者。
  10. ^ 《後漢書·樂恢傳》: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未親萬機,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詔賜錢,太醫視疾。恢薦任城郭均、成陽高鳳,而遂稱篤。拜騎都尉,上書辭謝曰:「仍受厚恩,無以報效。夫政在大夫,孔子所疾;世卿持權,春秋以戒。聖人懇惻,不虛言也。近世外戚富貴,必有驕溢之敗。今陛下思慕山陵,未遑政事;諸舅寵盛,權行四方。若不能自損,誅罰必加。臣壽命垂盡,臨死竭愚,惟蒙留神。」詔聽上印綬,乃歸鄉里。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恢遂飲藥死。
  11. ^ 《後漢書·樂恢傳》:弟子縗絰輓者數百人,眾庶痛傷之。
  12. ^ 《後漢書·樂恢傳》:竇氏誅,帝始親事,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除子己為郎中。

樂恢, 91年, 字伯奇, 京兆郡長陵縣, 今陝西省咸陽市, 東漢尚書僕射, 出生生年不詳漢朝逝世91年東漢职业東漢尚書僕射, 目录, 生平, 諫言, 被逼自殺, 延伸阅读,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的父親樂親是縣吏, 因為得罪了縣令而被逮捕準備處決, 當年十一歲, 跪在衙門外, 從早到晚都在哭泣, 縣令憐憫他, 便放了樂親, 喜好經學, 拜焦永爲師, 焦永任河東太守時, 跟隨前往, 閉門讀書, 不和官場人士來往, 後來焦永因事被調查, 他的學生們都為焦永疏通關係而被捕, 只有清白不被法所污染, 於是立志做名儒, 性廉. 樂恢 年 91年 字伯奇 京兆郡長陵縣 今陝西省咸陽市 人 1 東漢尚書僕射 樂恢出生生年不詳漢朝逝世91年東漢职业東漢尚書僕射 目录 1 生平 1 1 樂恢諫言 1 2 被逼自殺 2 延伸阅读 3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樂恢的父親樂親是縣吏 因為得罪了縣令而被逮捕準備處決 樂恢當年十一歲 跪在衙門外 從早到晚都在哭泣 縣令憐憫他 便放了樂親 2 3 樂恢喜好經學 拜焦永爲師 焦永任河東太守時 樂恢跟隨前往 閉門讀書 不和官場人士來往 後來焦永因事被調查 他的學生們都為焦永疏通關係而被捕 只有樂恢清白不被法所污染 於是立志做名儒 樂恢性廉直特立 行爲不合己意的人 即便有權勢的人也不和他有所往來 信陽侯陰就多次送禮請樂恢 樂恢都不作答複 4 樂恢擔任本郡郡吏 太守犯法被殺 太守的朋友們不敢前往哀悼 只有樂恢奔喪穿孝服 因而被免官抵罪 後來樂恢又當郡裡的功曹 依然剛正嚴格 不因私枉法 5 同郡的楊政屢次詆毀樂恢 樂恢仍舉薦楊政的兒子為孝廉 後來樂恢被徵闢到司空牟融府 此時正好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任司空 樂恢認爲他和第五倫同郡 所以不願留任 推薦潁川杜安後離開 許多人士都讚賞他的行為 好幾次受徵召 樂恢都沒有前往任職 6 朝廷徵召樂恢任議郎 當時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 樂恢數次上書諫爭 朝廷表彰他的忠心 入朝擔任尚書僕射 河南尹王調 洛陽令李阜與竇憲交情深厚 放縱不受拘束 樂恢劾奏王調 李阜 牽連到司隸校尉 樂恢檢舉都毫無忌諱 權貴們相當討厭他 竇憲的弟弟夏陽侯竇瓌想與樂恢結交 樂恢謝絕不和他來往 竇憲兄弟行為放縱 又忿恨樂恢不依附竇氏 7 樂恢諫言 编辑 樂恢的妻子每次都勸樂恢 認為古人都能容身避害 沒必要以言取怨 樂恢感嘆說他在朝為官不能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 樂恢上疏諫言 臣聽聞百位君王的過失 都是因為權力移轉到下屬 大臣主持國政 常因勢盛爲咎 想起先帝 聖德不夠長 棄萬國離去 陛下正是春秋之年 繼承大業 外戚不應該干涉 向天下暴露私心 經書上說 天地乖互 眾物夭傷 君臣失序 萬人受殃 政治有誤而不補救 結果無法預測 當務之急 上位者應以大義為重割捨這樣的聯繫 下位的人要以謙讓的態度引退 四位國舅才能夠保有爵土的榮耀 皇太后才不辜負宗廟之憂 這是上等之策 上奏的言論沒有被理會 8 被逼自殺 编辑 竇太后臨朝後 漢和帝沒有親自過問國事 樂恢的建言沒有被採納於是稱病請辭 朝廷下詔賜錢 派太醫前去看病 樂恢推薦任城郭均 成陽高鳳接替自己的職務 聲稱自己病得很嚴重 朝廷拜樂恢為騎都尉 樂恢上書推辭 詔令讓他上繳印綬 返鄉回長陵 竇憲暗中嚴令州郡官府脅迫樂恢 樂恢被迫服毒自殺 朝臣們都很恐懼 望風承旨 迎合竇憲 沒有人敢反抗 9 10 樂恢的門生們為他服喪的多達幾百人 很多人對他的離世都很悲痛 11 竇氏被誅後 漢和帝開始親政 樂恢之門生何融等人上書陳述樂恢的忠節 朝廷任命樂恢的兒子樂己爲郎中 12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後漢書 卷43 出自范晔 後漢書 東觀漢記 參考資料 编辑 後漢書 樂恢傳 樂恢字伯奇 京兆長陵人也 太平御覽 卷三百八十四 父爲縣吏 得罪 令收將殺之 恢時年十一 常於府寺門晝夜號泣 令聞之 即解其父 後漢書 樂恢傳 父親 為縣吏 得罪於令 收將殺之 恢年十一 常俯伏寺門 晝夜號泣 令聞而矜之 即解出親 後漢書 樂恢傳 恢長好經學 事博士焦永 永為河東太守 恢隨之官 閉廬精誦 不交人物 後永以事被考 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繫 恢獨皦然不污於法 遂篤志為名儒 性廉直介立 行不合己者 雖貴不與交 信陽侯陰就數致禮請恢 恢絕不荅 後漢書 樂恢傳 後仕本郡吏 太守坐法誅 故人莫敢往 恢獨奔喪行服 坐以抵罪 歸 復為功曹 選舉不阿 請托無所容 後漢書 樂恢傳 同郡楊政數觿毀恢 後舉政子為孝廉 由是鄉里歸之 辟司空牟融府 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 恢以與倫同郡 不肯留 薦穎川杜安而退 諸公多其行 連辟之 遂皆不應 後漢書 樂恢傳 後徵拜議郎 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 恢數上書諫爭 朝廷稱其忠 入為尚書僕射 是時河南尹王調 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 縱舍自由 恢劾奏調 阜 并及司隸校尉 諸所刺舉 無所回避 貴戚惡之 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 恢謝不與通 憲兄弟放縱 而忿其不附己 後漢書 樂恢傳 妻每諫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 何必以言取怨 恢歎曰 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諫曰 臣聞百王之失 皆由權移於下 大臣持國 常以埶盛為咎 伏念先帝 聖德未永 早棄萬國 陛下富於春秋 纂承大業 諸舅不宜幹正王室 以示天下之私 經曰 天地乖互 眾物夭傷 君臣失序 萬人受殃 政失不救 其極不測 方今之宜 上以義自割 下以謙自引 四舅可長保爵土之榮 皇太后永無慚負宗廟之憂 誠策之上者也 書奏不省 資治通鑑 卷四十七 恢稱疾乞骸骨 歸長陵 憲風厲州郡 迫脅恢飲藥死 於是朝臣震懾 望風承旨 無敢違者 後漢書 樂恢傳 時竇太后臨朝 和帝未親萬機 恢以意不得行 乃稱疾乞骸骨 詔賜錢 太醫視疾 恢薦任城郭均 成陽高鳳 而遂稱篤 拜騎都尉 上書辭謝曰 仍受厚恩 無以報效 夫政在大夫 孔子所疾 世卿持權 春秋以戒 聖人懇惻 不虛言也 近世外戚富貴 必有驕溢之敗 今陛下思慕山陵 未遑政事 諸舅寵盛 權行四方 若不能自損 誅罰必加 臣壽命垂盡 臨死竭愚 惟蒙留神 詔聽上印綬 乃歸鄉里 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 恢遂飲藥死 後漢書 樂恢傳 弟子縗絰輓者數百人 眾庶痛傷之 後漢書 樂恢傳 竇氏誅 帝始親事 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 除子己為郎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樂恢 amp oldid 7458947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