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業報 (印度教)

業力是構成印度教理想主義中的主要部份,印度教中,業力是解釋邪惡問題的主要方向,而和佛教耆那教不同,印度教中的對於業力有特定角色。根據印度古典梵文史詩《摩诃婆罗多》記載,主角阿周那梵文:अर्जुन, arjuna)在準備參與一場戰事前,得知有他自己的家屬成員加入了敵方陣營,因而有放棄參戰的打算。但阿周那的戰車御者,即是印度教中最崇高的黑天天城文:कृष्ण)解釋責任的觀念,使阿周那明白到自己肩負參戰的責任。

業力是指行為廣義地包含因果關係業力不同命運,人在自由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會影響將來的命運,根據《吠陀經》,如果我們播種善因,將結善果。業力就是泛指今生及前生所有行為及伴隨行為而起的反應,凡此種種行為結果都會決定我們的將來,但業力並不一定會即時顯現,也有可能會經過積累,在今生或來生遇上特殊的條件時才顯現。

印度教認為,業力是非個人及形而上的法則,人神也沒有改變這個法則的能力,而業力也不是懲罰或獎賞,只是自然的法則。

印度教,分為潛伏業隨伴業,共同組成印度教的業報体系。

潛伏業

潛伏業(Anarabdha Karma)分為前世業及現世業,

現世業

現世業(Kriyamana, Sanciyamana)指在今世累積,來生果報的業。

前世業

前世業(Praktana, Sancita Karma)指前生累積,來世果報的業。

隨伴業

隨伴業(Arabdha, Prarabdha)指今生已伴隨其身體承受者。

延伸閱讀

  • Krishnan, Yuvraj. The Doctrine of Karma. New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7. ISBN 81-208-1233-6. 
  • Michaels, Axel. Hinduism: Past and Present.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691-08953-1.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er Hinduismus: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Verlag C. H. Beck, 1998).
  • Vireswarananda, Swami. Brahma Sūtras. Calcutta: Advaita Ashrama Publication Department. 1996. ISBN 81-85301-95-6. 

外部連結

業報, 印度教,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1月29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0年1月29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介紹的是印度教的業與果報學說, 关于其他的業報學說, 请见, 業力觀是構成印度教理想主義中的主要部份, 印度教中, 業力.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1月29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0年1月29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介紹的是印度教的業與果報學說 关于其他的業報學說 请见 業 業力觀是構成印度教理想主義中的主要部份 印度教中 業力是解釋邪惡問題的主要方向 而和佛教及耆那教不同 印度教中的神對於業力有特定角色 根據印度古典梵文史詩 摩诃婆罗多 記載 主角阿周那 梵文 अर ज न arjuna 在準備參與一場戰事前 得知有他自己的家屬成員加入了敵方陣營 因而有放棄參戰的打算 但阿周那的戰車御者 即是印度教中最崇高的黑天 天城文 क ष ण 解釋責任的觀念 使阿周那明白到自己肩負參戰的責任 業力是指行為或廣義地包含因果關係 業力不同命運 人在自由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會影響將來的命運 根據 吠陀經 如果我們播種善因 將結善果 業力就是泛指今生及前生所有行為及伴隨行為而起的反應 凡此種種行為結果都會決定我們的將來 但業力並不一定會即時顯現 也有可能會經過積累 在今生或來生遇上特殊的條件時才顯現 印度教認為 業力是非個人及形而上的法則 人神也沒有改變這個法則的能力 而業力也不是懲罰或獎賞 只是自然的法則 印度教的業 分為潛伏業與隨伴業 共同組成印度教的業報体系 目录 1 潛伏業 1 1 現世業 1 2 前世業 2 隨伴業 3 延伸閱讀 4 外部連結潛伏業 编辑潛伏業 Anarabdha Karma 分為前世業及現世業 現世業 编辑 現世業 Kriyamana Sanciyamana 指在今世累積 來生果報的業 前世業 编辑 前世業 Praktana Sancita Karma 指前生累積 來世果報的業 隨伴業 编辑隨伴業 Arabdha Prarabdha 指今生已伴隨其身體承受者 延伸閱讀 编辑Krishnan Yuvraj The Doctrine of Karma New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7 ISBN 81 208 1233 6 Michaels Axel Hinduism Past and Present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 691 08953 1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er Hinduismus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Verlag C H Beck 1998 Vireswarananda Swami Brahma Sutras Calcutta Advaita Ashrama Publication Department 1996 ISBN 81 85301 95 6 外部連結 编辑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 業報 印度教 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業報 印度教 amp oldid 7006197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