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核素

核素(英語:Nuclide),又稱核种,是指具有特定質子數(原子序数)、中子數核能态原子種類。[1]凡原子核構造不同的原子,例如質子數或中子數不同,皆視為不同的核素,例如碳-12碳-14鈾-235鈾-238等皆為不同的核素。而有些原子的原子核雖然構造相同,但只要其所處的能態不同(基態半衰期超過10−9秒的亞穩態),亦視為不同核素,例如鎝-99英语Technetium-99鎝-99m[2]

名称由来 编辑

核素一词在英文中被叫做“nuclide”,这一单词来源于拉丁语 nucleus(核)和古希腊语 εἶδος [3][4](可见形态),是由这两个词复合而成的。

1947年美国科学家杜魯門·保羅·寇曼英语Truman Paul Kohman提出“核素”一词,寇曼将它定义为:“具有给定质子Z中子N的一类原子核所组成的元素”。[5][6]目前许多国家仍然在采用这一定义,但当涉及到活度的定义时,这种定义就显得不够完善了。

表示方法 编辑

核素的名稱通常以其所屬元素加上其質量數來表示,例如氦-3氦-4碳-12碳-14鈾-235鈾-238等。[7]當使用化學符號表示核素時,通常使用 的形式,其中E為該核素所屬元素的化學符號(这二種核素有自己的符号:D和T);Z為該核素的質子數(即原子序數);A為該核素的質量數(即核子數,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N為該核素的中子數(一般情况下不標出),例如3
2
He
4
2
He
12
6
C
14
6
C
235
92
U
238
92
U
。由於從核素的所屬元素便可推知其質子數,因此以符號表示核素時通常只會註明其上標的質量數,而省略下標的質子數,如3
He
4
He
12
C
14
C
235
U
238
U
。若在核素符號的質量數後加上字母m,則表示其為核同质异能素,其原子核處於較高能階亞穩態,但半衰期比一般的激發態原子核要長(通常達到100~1000倍的時間),例如99m
Tc
鎝-99m)、242m
Am
(鋂-242m)等。當一基態核素的原子存在多個不同能階的核同质异能素時,則使用m1、m2、m3等,按照其激發能量從低到高進行標記,如177m2
Hf
(鉿-177m2)等。

与同位素概念的区别 编辑

核素的定義主要聚焦在原子核的层面,不仅考虑原子核內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异,同时也考虑了影响核性质的另一主要因素,即核能态的不同,对原子核的性质描述更深入,涉及核力、核结构及原子核的大小、自旋宇称电四极矩等。而同位素的概念則更加強調原子化學性質的異同,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歸類為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中子數對原子的核性質有很大的影響,但對大多數原子的化學性質之影響可忽略不計。儘管對於較輕的元素,其核內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在同位素之間變化較大,對其化學性質的影響通常也十分微小。

核素一詞可用於稱呼任何原子核構造或所處能態不同的原子種類,如質子數或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皆視為不同的核素。而同位素一詞最初主要用於稱呼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其為同一種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然而,由於同位素一詞在學界中使用歷史較為悠久,比核素一詞更廣為人知,如今在核技術核醫學等許多領域中仍常用「同位素」指代任何具有特定質子數及中子數的原子種類,儘管在概念及語意上使用「核素」更為合適。

種類 编辑

儘管核素和同位素這兩個術語在一般語境中經常相互替代使用,但狹義上同位素專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核素。下表列出了其他描述核子數或核能態間具有特性關係的核素術語:

術語 特性關係 示例 備註
同位素 質子數(原子序數)相同的核素(Z1 = Z2 12
6
C
13
6
C
14
6
C
互為同位素的核素由於原子序相同,故屬於同一種元素
同中子素 中子數相同的核素(N1 = N2 13
6
C
14
7
N
15
8
O
同量素 質量數相同的核素(Z1 + N1 = Z2 + N2 17
7
N
17
8
O
17
9
F
放射性核素及其發生β衰變後的子核素互為同量素
同差素 中子數與質子數之差相同的核素(N1 − Z1 = N2 − Z2 13
6
C
15
7
N
17
8
O
放射性核素及其發生α衰變後的子核素互為同差素[8]
鏡像核英语Mirror nuclei 中子數與質子數彼此互換的一對核素

(Z1 = N2 且 Z2 = N1

3
1
H
3
2
He
鏡像核彼此互為同量素
核同质异能素 質子數和中子數皆相同,但核能態不同的核素 99
43
Tc
99m
43
Tc
m意為亞穩態(metastable),指壽命較長的激發態(半衰期>10−9秒)

核同质异能素是指質子數及中子數相同,但原子核處於不同能階的核素。通常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會在無法直接測量的極短時間(約10−12秒)內發生γ衰變,轉變成能階較低的原子核。不過有些激發態原子核的半衰期比常見的激發態原子核的半衰期要長(>10−9秒),因此被稱作處於亞穩態,這種處於亞穩態的高能階原子核在核物理學上被視為和基態原子核不同的核素,稱為核同质异能素,例如亞穩態的99m
43
Tc
是基態的99
43
Tc
的核同质异能素。由於核同质异能素的核子組成和基態核素完全相同,因此在定義上它們被算作同一種同位素,不過由於核能態的差異,他們仍被視為不同的核素。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亞穩態核同质异能素是180m
73
Ta
英语Tantalum-180m
,其半衰期超過1000兆年,是原始核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之一,並且從未被觀察到其衰變成基態。相比之下,其基態核素180
73
Ta
的半衰期僅約8小時。

核穩定性 编辑

原子核中不同數目的質子和中子的組合會影響其穩定性,因此每種核素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

目前已知的大多數核素原子核皆不穩定,具有放射性,會自發性地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其他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例如3
1
H
14
6
C
40
19
K
60
27
Co
131
53
I
137
55
Cs
235
92
U
等。每種放射性核素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因此發生衰變的半衰期也有長有短,原子核越不穩定的核素半衰期越短,放射性越強。目前已發現的放射性核素超過3000種[9],其中大部分不存在於自然界,只能藉由人工合成的方式生成,稱為人造放射性核素。至於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則包括半衰期極長的原始放射性核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原始放射性核素衰變生成的次生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宇宙射線作用產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英语Cosmogenic nuclide等。

原子核穩定、不會發生放射性衰變的核素則稱為穩定核素,共有251種,皆自然存在於地球上,分別屬於原子序1號()至82號()的化學元素(除外)。穩定核素由於不會衰變成其他核素,自恆星核合成過程誕生後能以穩定的量恆久存在,因此構成了現今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物質,大多數元素在地球和太陽系中同位素的豐度比例往往也是穩定同位素占絕大部分或全部。不過自然界中有三種元素()雖然有著穩定同位素,但其豐度最高的同位素卻是壽命極長的放射性同位素。

理論計算顯示,許多表面上為“穩定”的核素在能量上容易受到一些已知衰變形式的影響,例如α衰變雙β衰變(不考慮尚未證實的質子衰變,因為這將使所有核素皆屬不穩定),然而目前尚未觀察到任何它們發生衰變的現象,​​因此這些核素被認為是“觀測上穩定”的核素。這些核素的預測半衰期往往遠超宇宙的估計年齡。此外,理論上所有比93
41
Nb
重(含)的核素都有可能自發分裂,然而目前觀測到會進行此衰變的最輕核素為232
90
Th

影響核穩定性的因素 编辑

核子數的比例 编辑

 
依衰變類型上色的核素圖(以核素的質子-中子數 (Z, N) 作為座標排列的二維圖表):
黑色 – 穩定核素
其他顏色 – 放射性核素,各顏色表示該核種的主要衰變形式
圖中的對角線表示質子數與中子數相同(中子-質子比為1)的核素。由此圖可歸納出:質子數超過20的穩定核素所含的中子數皆大於質子數,且核子數越多,中子-質子比越大。

原子核中的核子通過殘留強力結合在一起(只有一個核子的 1
1
H
除外)。由於質子帶正電,故彼此相互排斥。而中子是電中性的,它能以兩種方式穩定原子核:中子的存在能將核中的質子稍微間隔開,減少了質子間的靜電斥力,且中子會對周遭核子施加吸引的核力。因此,兩個以上的質子需要伴隨一至多個中子才能結合成原子核。隨著質子數量的增加,確保原子核穩定所需的中子-質子比英语Neutron–proton ratioN/Z)也隨之增大(見圖)。例如3
2
He
的中子-質子比為1/2,而高原子序的238
92
U
之中子-質子比則超過3/2。許多較輕的元素具有中子-質子比為1(即Z = N)的穩定同位素,其中40
20
Ca
是已知中子-質子比為1的穩定核素中質量最重的。所有比40
20
Ca
重的穩定核素所含的中子數皆大於質子數(即中子-質子比>1),參看配圖。

核子數的奇偶性 编辑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為偶數或奇數之核素數量統計
A 偶數 奇數 總計
ZN 偶偶核素 奇奇核素 偶奇核素 奇偶核素
穩定核素 145 5 53 48 251
150 101
長壽放射性核素 22 4 4 5 35
26 9
原始核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 167 9 57 53 286
176 110

中子-質子比並不是影響核穩定性的唯一因素。原子核的穩定性還會受到質子數(Z)、中子數(N)及質量數(A)是偶數還是奇數所影響。原子核中的質子或中子互相成對能相互抵消角動量,是形成穩定核的條件之一。Z、N或A為奇數往往會降低核結合能,從而使奇數核通常不太穩定。故大多數穩定核素皆為Z與N都是偶數(故A也是偶數)的偶偶核。也有部分穩定核素屬於A為奇數的奇偶核(Z為奇數,N為偶數)或偶奇核(Z為偶數,N為奇數)。至於奇奇核(Z和N都是奇數)絕大多數都不穩定,屬於奇奇核的穩定核素非常稀少。[2]

幻數原子核 编辑

質子數或中子數為幻數的原子核會顯現出較高的穩定性。目前已經確認的幻數皆為偶數,包括2、8、20、28、50、82和126這七個數目,而等六個元素的質子數分別與2到82的幻數相對應,這些元素都具有多個穩定同位素,其中錫的穩定同位素多達10種,居所有元素之冠。至於質子數為126的元素Ubh目前尚未發現,預計其處於放射性超重元素穩定島的中央。當原子核之質子數和中子數皆為幻數時,該情況稱為「雙幻數」,許多具有雙幻數的核素都顯得異常穩定,例如4
2
He
16
8
O
40
20
Ca
208
82
Pb
都是密閉核組態的穩定核素,48
20
Ca
則是壽命極長的原始放射性核素。[2][10]

存在及來源 编辑

地球上大約有339種自然存在的核素[11],分屬於94種化學元素(1號的至94號的),其中有251種為穩定核素,其餘則是不穩定的放射性核素。

在這339種天然核素中,有286種是自太陽系形成之前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誕生的原始核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原始核素包括251種穩定核素,以及35種半衰期極長(至少長於地球年齡的2%)的放射性核素。[11]由於這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非常長,衰變速率緩慢,因此它們的原子從形成之初經歷數十億年後仍得以相當的量存留到現在,其中最重的三種原始放射性核素在地殼中的衰變過程組成了現今自然界中三條最主要的衰變鏈,分別是以鈾-238t1⁄2=4.49×109年)為母體的鈾系、以鈾-235t1⁄2=7.13×108年)為母體的錒系和以釷-232t1⁄2=1.39×1010年)為母體的釷系[10]除了前述三者外,還有約32種原始放射性核素並不屬於上述三大衰變鏈之内,例如鉀-40t1⁄2=1.2×109年)、-87(t1⁄2=6.0×1010年)、-115(t1⁄2=6×1014年)、-138(t1⁄2=1.2×1011年)、-147(t1⁄2=2.5×1011年)、-176(t1⁄2=2.4×1010年)、-187(t1⁄2=4×1012年)和鉍-209t1⁄2=2.01×1019年)等。

除了286種原始核素外,自然界中還存在著50餘種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核素。這些壽命較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中,鐳-226氡-222釙-210等質量數超過200的核素大多為衰變產物,是三大衰變鏈的中間產物。礦場和地下室的放射性危害通常是由這些短壽命核素造成的,尤其是容易擴散和被吸入的氣,為本底辐射的主要來源,是僅次於吸菸的第二個造成肺癌的主要原因。[12]

天然核反應也會產生許多短壽命的放射性核素,例如宇宙射線作用產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英语Cosmogenic nuclide碳-14等)[10],以及地球上的原子發生自發裂變中子捕獲等作用產生的核生成英语Nucleogenic核素(鎝-99英语Technetium-99鈽-239等)。

還有約3000種放射性核素不存在於現今的自然界中,只能藉由核反應爐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10],這些人造核素大多半衰期極短,即使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曾經存在,也早已全部衰變殆盡。不過許多在地球上不天然存在的短壽命核素卻可在宇宙的光譜中觀測到,它們是在恆星或超新星中自然產生的,例如鋁-26英语Aluminium-26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僅有宇宙射線散裂產生的痕量存在,但其在宇宙中的含量卻達到天文規模。

依穩定性分級的核素統計表 编辑

請注意,下表中的數據並不一定准確,在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某些觀測上穩定的核素可能具有放射性,但半衰期極長而難以觀測其衰變)。

核穩定性等級 核素數量 累積總計 註釋
穩定(不考慮質子衰變 90 90 包含週期表中前40種元素的所有穩定同位素。
目前尚未觀測到質子衰變的現象。
理論上對一或多種已知的衰變模式不穩定,但尚未觀測到其發生衰變(即觀測上穩定 161 251 通常認定的穩定核素總數即為251種。
理論上比93
41
Nb
重(含)的穩定核素都有可能自發分裂
放射性原始核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 35 286 半衰期至少超過108 年(1億年)的長壽放射性核素。
半衰期超過1小時的放射性核素 619 905
半衰期短於1小時的放射性核素 >2400 >3300

参见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IUPAC. Nuclide. A. D. McNaught; A. Wilkinson (编).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97 [2023-08-08]. ISBN 978-0-632-01765-2. doi:10.1351/goldbook.N04257. (原始内容于2016-12-01). 
  2. ^ 2.0 2.1 2.2 葉錫溶 蔡長書. 放射化學(第二版). 台灣台北縣: 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03-26. ISBN 978-986-150-830-6 (中文(臺灣)). 
  3. ^ 存档副本. [2021-11-20]. (原始内容于2021-11-20). 
  4. ^ 存档副本. [2021-11-20]. (原始内容于2021-11-20). 
  5. ^ Kohman, Truman P. Proposed New Word: Nuclid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47, 15 (4): 356–7. Bibcode:1947AmJPh..15..356K. doi:10.1119/1.1990965. 
  6. ^ Belko, Mark. . Pittsburgh Post-Gazette. 1 May 2010 [29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7. ^ IUPAC (Connelly, N. G.; Damhus, T.; Hartshorn, R. M.; and Hutton, A. T.),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5; IUPAC (McCleverty, J. A.; and Connelly, N. G.),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I. Recommendations 2000,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1; IUPAC (Leigh, G. J.),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recommendations 1990), Blackwell Science, 1990; IUPAC,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Second Edi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6-03-03., 1970; probably in the 1958 first edition as well
  8. ^ Sharma, B.K. Nuclear and Radiation Chemistry 7th. Krishna Prakashan Media. 2001: 78. ISBN 978-81-85842-63-9. 
  9. ^ . [2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10. ^ 10.0 10.1 10.2 10.3 魏明通. 核化學.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ISBN 978-957-11-3632-5. 
  11. ^ 11.0 11.1 Radioactives Missing From The Earth. [失效連結]
  12. ^ . [201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8). 

核素, 英語, nuclide, 又稱核种, 是指具有特定質子數, 原子序数, 中子數和核能态的原子種類, 凡原子核構造不同的原子, 例如質子數或中子數不同, 皆視為不同的, 例如氕, 238等皆為不同的, 而有些原子的原子核雖然構造相同, 但只要其所處的能態不同, 基態或半衰期超過10, 9秒的亞穩態, 亦視為不同, 例如鎝, 英语, technetium, 和鎝, 目录, 名称由来, 表示方法, 与同位素概念的区别, 種類, 核穩定性, 影響核穩定性的因素, 核子數的比例, 核子數的奇偶性, 幻數原子核, 存在. 核素 英語 Nuclide 又稱核种 是指具有特定質子數 原子序数 中子數和核能态的原子種類 1 凡原子核構造不同的原子 例如質子數或中子數不同 皆視為不同的核素 例如氕 氘 碳 12 碳 14 鈾 235 鈾 238等皆為不同的核素 而有些原子的原子核雖然構造相同 但只要其所處的能態不同 基態或半衰期超過10 9秒的亞穩態 亦視為不同核素 例如鎝 99 英语 Technetium 99 和鎝 99m 2 目录 1 名称由来 2 表示方法 3 与同位素概念的区别 4 種類 5 核穩定性 6 影響核穩定性的因素 6 1 核子數的比例 6 2 核子數的奇偶性 6 3 幻數原子核 7 存在及來源 8 依穩定性分級的核素統計表 9 参见 10 參考文獻名称由来 编辑核素一词在英文中被叫做 nuclide 这一单词来源于拉丁语 nucleus 核 和古希腊语 eἶdos 3 4 可见形态 是由这两个词复合而成的 1947年美国科学家杜魯門 保羅 寇曼 英语 Truman Paul Kohman 提出 核素 一词 寇曼将它定义为 具有给定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一类原子核所组成的元素 5 6 目前许多国家仍然在采用这一定义 但当涉及到活度的定义时 这种定义就显得不够完善了 表示方法 编辑核素的名稱通常以其所屬元素加上其質量數來表示 例如氦 3 氦 4 碳 12 碳 14 鈾 235 鈾 238等 7 當使用化學符號表示核素時 通常使用Z A E N displaystyle Z A E N nbsp 的形式 其中E為該核素所屬元素的化學符號 氘和氚这二種核素有自己的符号 D和T Z為該核素的質子數 即原子序數 A為該核素的質量數 即核子數 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 N為該核素的中子數 一般情况下不標出 例如32 He 42 He 126 C 146 C 23592 U 23892 U 由於從核素的所屬元素便可推知其質子數 因此以符號表示核素時通常只會註明其上標的質量數 而省略下標的質子數 如3 He 4 He 12 C 14 C 235 U 238 U 若在核素符號的質量數後加上字母m 則表示其為核同质异能素 其原子核處於較高能階的亞穩態 但半衰期比一般的激發態原子核要長 通常達到100 1000倍的時間 例如99m Tc 鎝 99m 242m Am 鋂 242m 等 當一基態核素的原子存在多個不同能階的核同质异能素時 則使用m1 m2 m3等 按照其激發能量從低到高進行標記 如177m2 Hf 鉿 177m2 等 与同位素概念的区别 编辑核素的定義主要聚焦在原子核的层面 不仅考虑原子核內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异 同时也考虑了影响核性质的另一主要因素 即核能态的不同 对原子核的性质描述更深入 涉及核力 核结构及原子核的大小 自旋 宇称 电四极矩等 而同位素的概念則更加強調原子化學性質的異同 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歸類為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 中子數對原子的核性質有很大的影響 但對大多數原子的化學性質之影響可忽略不計 儘管對於較輕的元素 其核內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在同位素之間變化較大 對其化學性質的影響通常也十分微小 核素一詞可用於稱呼任何原子核構造或所處能態不同的原子種類 如質子數或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皆視為不同的核素 而同位素一詞最初主要用於稱呼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稱其為同一種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然而 由於同位素一詞在學界中使用歷史較為悠久 比核素一詞更廣為人知 如今在核技術和核醫學等許多領域中仍常用 同位素 指代任何具有特定質子數及中子數的原子種類 儘管在概念及語意上使用 核素 更為合適 種類 编辑儘管核素和同位素這兩個術語在一般語境中經常相互替代使用 但狹義上同位素專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核素 下表列出了其他描述核子數或核能態間具有特性關係的核素術語 術語 特性關係 示例 備註同位素 質子數 原子序數 相同的核素 Z1 Z2 126 C 136 C 146 C 互為同位素的核素由於原子序相同 故屬於同一種元素同中子素 中子數相同的核素 N1 N2 136 C 147 N 158 O同量素 質量數相同的核素 Z1 N1 Z2 N2 177 N 178 O 179 F 放射性核素及其發生b衰變後的子核素互為同量素同差素 中子數與質子數之差相同的核素 N1 Z1 N2 Z2 136 C 157 N 178 O 放射性核素及其發生a衰變後的子核素互為同差素 8 鏡像核 英语 Mirror nuclei 中子數與質子數彼此互換的一對核素 Z1 N2 且 Z2 N1 31 H 32 He 鏡像核彼此互為同量素核同质异能素 質子數和中子數皆相同 但核能態不同的核素 9943 Tc 99m43 Tc m意為亞穩態 metastable 指壽命較長的激發態 半衰期 gt 10 9秒 核同质异能素是指質子數及中子數相同 但原子核處於不同能階的核素 通常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會在無法直接測量的極短時間 約10 12秒 內發生g衰變 轉變成能階較低的原子核 不過有些激發態原子核的半衰期比常見的激發態原子核的半衰期要長 gt 10 9秒 因此被稱作處於亞穩態 這種處於亞穩態的高能階原子核在核物理學上被視為和基態原子核不同的核素 稱為核同质异能素 例如亞穩態的99m43 Tc 是基態的9943 Tc 的核同质异能素 由於核同质异能素的核子組成和基態核素完全相同 因此在定義上它們被算作同一種同位素 不過由於核能態的差異 他們仍被視為不同的核素 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亞穩態核同质异能素是180m73 Ta 英语 Tantalum 180m 其半衰期超過1000兆年 是原始核素 英语 Primordial nuclide 之一 並且從未被觀察到其衰變成基態 相比之下 其基態核素18073 Ta 的半衰期僅約8小時 核穩定性 编辑原子核中不同數目的質子和中子的組合會影響其穩定性 因此每種核素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 目前已知的大多數核素原子核皆不穩定 具有放射性 會自發性地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其他核素 稱為放射性核素 例如31 H 146 C 4019 K 6027 Co 13153 I 13755 Cs和23592 U等 每種放射性核素的核穩定性各不相同 因此發生衰變的半衰期也有長有短 原子核越不穩定的核素半衰期越短 放射性越強 目前已發現的放射性核素超過3000種 9 其中大部分不存在於自然界 只能藉由人工合成的方式生成 稱為人造放射性核素 至於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則包括半衰期極長的原始放射性核素 英语 Primordial nuclide 原始放射性核素衰變生成的次生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宇宙射線作用產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 英语 Cosmogenic nuclide 等 原子核穩定 不會發生放射性衰變的核素則稱為穩定核素 共有251種 皆自然存在於地球上 分別屬於原子序1號 氫 至82號 鉛 的化學元素 鎝和鉕除外 穩定核素由於不會衰變成其他核素 自恆星核合成過程誕生後能以穩定的量恆久存在 因此構成了現今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物質 大多數元素在地球和太陽系中同位素的豐度比例往往也是穩定同位素占絕大部分或全部 不過自然界中有三種元素 碲 銦和錸 雖然有著穩定同位素 但其豐度最高的同位素卻是壽命極長的放射性同位素 理論計算顯示 許多表面上為 穩定 的核素在能量上容易受到一些已知衰變形式的影響 例如a衰變或雙b衰變 不考慮尚未證實的質子衰變 因為這將使所有核素皆屬不穩定 然而目前尚未觀察到任何它們發生衰變的現象 因此這些核素被認為是 觀測上穩定 的核素 這些核素的預測半衰期往往遠超宇宙的估計年齡 此外 理論上所有比9341 Nb重 含 的核素都有可能自發分裂 然而目前觀測到會進行此衰變的最輕核素為23290 Th 影響核穩定性的因素 编辑核子數的比例 编辑 nbsp 依衰變類型上色的核素圖 以核素的質子 中子數 Z N 作為座標排列的二維圖表 黑色 穩定核素 其他顏色 放射性核素 各顏色表示該核種的主要衰變形式 圖中的對角線表示質子數與中子數相同 中子 質子比為1 的核素 由此圖可歸納出 質子數超過20的穩定核素所含的中子數皆大於質子數 且核子數越多 中子 質子比越大 原子核中的核子通過殘留強力結合在一起 只有一個核子的氕 11 H 除外 由於質子帶正電 故彼此相互排斥 而中子是電中性的 它能以兩種方式穩定原子核 中子的存在能將核中的質子稍微間隔開 減少了質子間的靜電斥力 且中子會對周遭核子施加吸引的核力 因此 兩個以上的質子需要伴隨一至多個中子才能結合成原子核 隨著質子數量的增加 確保原子核穩定所需的中子 質子比 英语 Neutron proton ratio N Z 也隨之增大 見圖 例如32 He的中子 質子比為1 2 而高原子序的23892 U之中子 質子比則超過3 2 許多較輕的元素具有中子 質子比為1 即Z N 的穩定同位素 其中4020 Ca是已知中子 質子比為1的穩定核素中質量最重的 所有比4020 Ca 重的穩定核素所含的中子數皆大於質子數 即中子 質子比 gt 1 參看配圖 核子數的奇偶性 编辑 主条目 核子數的奇偶性 質量數 A 質子數 Z 中子數 N 為偶數或奇數之核素數量統計 A 偶數 奇數 總計Z與N 偶偶核素 奇奇核素 偶奇核素 奇偶核素穩定核素 145 5 53 48 251150 101長壽放射性核素 22 4 4 5 3526 9原始核素 英语 Primordial nuclide 167 9 57 53 286176 110中子 質子比並不是影響核穩定性的唯一因素 原子核的穩定性還會受到質子數 Z 中子數 N 及質量數 A 是偶數還是奇數所影響 原子核中的質子或中子互相成對能相互抵消角動量 是形成穩定核的條件之一 Z N或A為奇數往往會降低核結合能 從而使奇數核通常不太穩定 故大多數穩定核素皆為Z與N都是偶數 故A也是偶數 的偶偶核 也有部分穩定核素屬於A為奇數的奇偶核 Z為奇數 N為偶數 或偶奇核 Z為偶數 N為奇數 至於奇奇核 Z和N都是奇數 絕大多數都不穩定 屬於奇奇核的穩定核素非常稀少 2 幻數原子核 编辑 主条目 幻數 物理學 質子數或中子數為幻數的原子核會顯現出較高的穩定性 目前已經確認的幻數皆為偶數 包括2 8 20 28 50 82和126這七個數目 而氦 氧 鈣 鎳 錫 鉛等六個元素的質子數分別與2到82的幻數相對應 這些元素都具有多個穩定同位素 其中錫的穩定同位素多達10種 居所有元素之冠 至於質子數為126的元素Ubh目前尚未發現 預計其處於放射性超重元素穩定島的中央 當原子核之質子數和中子數皆為幻數時 該情況稱為 雙幻數 許多具有雙幻數的核素都顯得異常穩定 例如42 He 168 O 4020 Ca 和20882 Pb 都是密閉核組態的穩定核素 4820 Ca則是壽命極長的原始放射性核素 2 10 存在及來源 编辑地球上大約有339種自然存在的核素 11 分屬於94種化學元素 1號的氫至94號的鈽 其中有251種為穩定核素 其餘則是不穩定的放射性核素 在這339種天然核素中 有286種是自太陽系形成之前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誕生的原始核素 英语 Primordial nuclide 原始核素包括251種穩定核素 以及35種半衰期極長 至少長於地球年齡的2 的放射性核素 11 由於這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非常長 衰變速率緩慢 因此它們的原子從形成之初經歷數十億年後仍得以相當的量存留到現在 其中最重的三種原始放射性核素在地殼中的衰變過程組成了現今自然界中三條最主要的衰變鏈 分別是以鈾 238 t1 2 4 49 109年 為母體的鈾系 以鈾 235 t1 2 7 13 108年 為母體的錒系和以釷 232 t1 2 1 39 1010年 為母體的釷系 10 除了前述三者外 還有約32種原始放射性核素並不屬於上述三大衰變鏈之内 例如鉀 40 t1 2 1 2 109年 銣 87 t1 2 6 0 1010年 銦 115 t1 2 6 1014年 鑭 138 t1 2 1 2 1011年 釤 147 t1 2 2 5 1011年 鎦 176 t1 2 2 4 1010年 錸 187 t1 2 4 1012年 和鉍 209 t1 2 2 01 1019年 等 除了286種原始核素外 自然界中還存在著50餘種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核素 這些壽命較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中 鐳 226 氡 222和釙 210等質量數超過200的核素大多為釷和鈾的衰變產物 是三大衰變鏈的中間產物 礦場和地下室的放射性危害通常是由這些短壽命核素造成的 尤其是容易擴散和被吸入的氡氣 為本底辐射的主要來源 是僅次於吸菸的第二個造成肺癌的主要原因 12 天然核反應也會產生許多短壽命的放射性核素 例如宇宙射線作用產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 英语 Cosmogenic nuclide 氚 碳 14等 10 以及地球上的原子發生自發裂變 中子捕獲等作用產生的核生成 英语 Nucleogenic 核素 鎝 99 英语 Technetium 99 鈽 239等 還有約3000種放射性核素不存在於現今的自然界中 只能藉由核反應爐和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 10 這些人造核素大多半衰期極短 即使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曾經存在 也早已全部衰變殆盡 不過許多在地球上不天然存在的短壽命核素卻可在宇宙的光譜中觀測到 它們是在恆星或超新星中自然產生的 例如鋁 26 英语 Aluminium 26 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 僅有宇宙射線散裂產生的痕量存在 但其在宇宙中的含量卻達到天文規模 依穩定性分級的核素統計表 编辑請注意 下表中的數據並不一定准確 在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 比如某些觀測上穩定的核素可能具有放射性 但半衰期極長而難以觀測其衰變 核穩定性等級 核素數量 累積總計 註釋穩定 不考慮質子衰變 90 90 包含週期表中前40種元素的所有穩定同位素 目前尚未觀測到質子衰變的現象 理論上對一或多種已知的衰變模式不穩定 但尚未觀測到其發生衰變 即觀測上穩定 161 251 通常認定的穩定核素總數即為251種 理論上比9341 Nb 重 含 的穩定核素都有可能自發分裂 放射性原始核素 英语 Primordial nuclide 35 286 半衰期至少超過7008100000000000000 108 年 1億年 的長壽放射性核素 半衰期超過1小時的放射性核素 619 905半衰期短於1小時的放射性核素 gt 2400 gt 3300参见 编辑核素列表 核素圖 同位素 同位素列表 依同位素穩定性排列的元素列表 英语 List of elements by stability of isotopes 依半衰期排列的放射性核素列表 單核素元素 英语 Mononuclidic element 單一同位素元素 超核參考文獻 编辑 IUPAC Nuclide A D McNaught A Wilkinson 编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97 2023 08 08 ISBN 978 0 632 01765 2 doi 10 1351 goldbook N042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01 2 0 2 1 2 2 葉錫溶 蔡長書 放射化學 第二版 台灣台北縣 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 03 26 ISBN 978 986 150 830 6 中文 臺灣 存档副本 2021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20 存档副本 2021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20 Kohman Truman P Proposed New Word Nuclid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47 15 4 356 7 Bibcode 1947AmJPh 15 356K doi 10 1119 1 1990965 Belko Mark Obituary Truman P Kohman Chemistry professor with eyes always on stars Pittsburgh Post Gazette 1 May 2010 29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14 IUPAC Connelly N G Damhus T Hartshorn R M and Hutton A T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5 IUPAC McCleverty J A and Connelly N G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I Recommendations 2000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1 IUPAC Leigh G J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recommendations 1990 Blackwell Science 1990 IUPAC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Second Edi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6 03 03 1970 probably in the 1958 first edition as well Sharma B K Nuclear and Radiation Chemistry 7th Krishna Prakashan Media 2001 78 ISBN 978 81 85842 63 9 NuDat 2 Description 2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3 10 0 10 1 10 2 10 3 魏明通 核化學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ISBN 978 957 11 3632 5 11 0 11 1 Radioactives Missing From The Earth 失效連結 Radon and Cancer Questions and Answer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SA 2010 04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0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核素 amp oldid 7983283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