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李濤 (莒國公)

李濤,字信臣京兆萬年人,唐高祖叔父郇王李祎十世孫,唐朝宰相李回从曾孙,[1]五代、宋朝官员。

生平

後唐、後晋時期

後唐天成初年,舉進士甲科出身,自晉州從事拜監察御史,升右補闕。后晋天福初年,改為考功員外郎、史館修撰,期間勸阻石敬瑭不要把張繼祚滅族,獲接納。后奉詔為宋州括田使,遷浚儀令。后改為比部郎中、鹽判官,改刑部郎中[2]

當時張彥澤杀害記室張式并夺其妻,張式家人詣闕上訴。石敬瑭认为張彥澤有军功,沒有治他的罪。李濤伏閣抗疏,請置於法,被石敬瑭怒叱,但李濤仍然堅持追究張彥澤,使得石敬瑭最終改變主張,罷免張彥澤節制。石敬瑭駕崩后,李濤因不赴臨而被追究停職。不久,起用為洛陽令,遷屯田職方郎中、中書舍人。契丹滅後晉時,已投降的張彥澤帶領騎兵入汴梁,恣行殺害。人們都為李濤安危擔憂,李濤則直入張彥澤帳謁見。張彥澤問:“您害怕么?”李濤回答道:“今天我的恐懼,正如您昔日時的恐懼一樣。如果先皇聽從我的進言,怎麼會有今天的事呢?”張彥澤大笑,命給酒對酌,李濤神氣自若[3]

後漢、後周時期

劉知遠起義抵達洛河,李濤從汴梁帶來百官表書迎接,劉知遠問京師財賦,自從契丹人離去後還剩下多少,濤具對稱旨,劉知遠嘉獎他。之後,命為翰林學士。杜重威在鄴州叛變時,后漢高祖劉知遠命高行周慕容彥超兩將討伐,但兩帥不合。李濤密疏請劉知遠親征,劉知遠看後,認為其能夠擔任宰相,於是拜為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楊邠郭威共掌機密,史弘肇握兵柄,與武德使李鄴等中外爭權,互作威福相爭。李濤上疏請外派楊邠等外出鎮守,以清理朝政。隱帝不能下決定,於是向李太后說,而李太后則直接告訴楊邠等人。於是李濤反被楊邠排擠,罷免相職歸第。之後命楊邠為宰相兼樞密使。之後後周太祖郭威率兵謀反,太后倉惶落淚道:“當初不聽李濤的進言,致使國家滅亡。”[4]

後周初年,起用為太子賓客,歷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周世宗柴榮去世后,擔任山陵副使。恭帝柴宗訓繼位后,封為莒國公[5]

宋朝時期

宋朝初年,拜為兵部尚書。建隆二年,李濤得病。當時有軍校尹勳主持浚通五丈河,陳留丁壯趁夜逃散,尹勳擅斬隊長陳琲等十人、杖丁夫七十人等一百下,并切下其左耳。李濤聽聞后,力疾草奏,請求斬尹勳以向百姓謝罪。家人對李濤稱:“您一直在生病,宜自愛養,朝廷的事情就先擱置吧。”李濤憤怒地說:“人都會有一死,但我身為兵部尚書,坐視軍校無辜殺人,怎麼能不上奏?”宋太祖趙匡胤看後嘉獎,命削奪尹勳官爵,發配許州。李濤六十四歲時去世,贈右仆射[6]

参考文献

  1. ^ 或作唐敬宗子郇王李瑋十世孫,误。唐敬宗生活年代距李涛不足百年,不可能为其十一世祖,且其皇子无名为郇王李瑋者。此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及《资治通鉴》。[原創研究?]
  2. ^ 宋史》(卷262):“李濤,字信臣,京兆萬年人。唐敬宗子郇王瑋十世孫。祖鎮,臨濮令。父元,將作監。朱梁革命,元以宗室懼禍,挈濤避地湖南,依馬殷,署濤衡陽令。濤從父兄郁仕梁為閣門使,上言濤父子旅湖湘,詔殷遣歸京師,補河陽令。後唐天成初,舉進士甲科,自晉州從事拜監察御史,遷右補闕。宋王從厚鎮鄴,以濤為魏博觀察判官。歲餘,入為起居舍人。晉天福初,改考功員外郎、史館修撰。晉祖幸大梁,張從賞以盟津叛,陷洛陽,扼虎牢。故齊王全義子張繼祚者實黨之,晉祖將族其家。濤上疏曰:“全義歷事累朝,頗著功效。當巢、蔡之亂,京師為墟,全義手披荊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賴之。乞以全義之故,止罪繼祚妻子。”從之。嚐奉詔為宋州括田使,前雄州刺史袁正辭齎束帛遺濤,以田園為托,濤表其事,晉祖嘉之。正辭坐降一階,濤遷浚儀令。改比部郎中、鹽判官,改刑部郎中。”
  3. ^ 宋史》(卷262):“涇帥張彥澤殺記室張式,奪其妻,式家人詣闕上訴。晉祖以彥澤有軍功,釋其罪。濤伏閣抗疏,請置於法。晉祖召見諭之,濤植笏叩階,聲色俱厲,晉祖怒叱之,濤執笏如初。晉祖曰:“吾與彥澤有誓約,恕其死。”濤厲聲曰:“彥澤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嘗賜鐵券,今復安在?”晉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濤隨之,諫不已。晉祖不得已,召式父鐸、弟守貞、子希範等皆拜以官,罷彥澤節制。濤歸洛下,賦詩自悼,有“三諫不從歸去來”之句。先是,范延光據鄴叛,晉祖賜鐵券許以不死,終亦不免,故濤引之。晉祖崩,濤坐不赴臨,停。未幾,起為洛陽令,遷屯田職方郎中、中書舍人。會契丹入汴,彥澤領突騎入京城,恣行殺害,人皆為濤危之。濤詣其帳,通刺謁見。彥澤曰:“舍人懼乎?”濤曰:“今日之懼,亦猶足下昔年之懼也。向使先皇聽仆言,寧有今日之事。”彥澤大笑,命酒對酌,濤神氣自若。”
  4. ^ 宋史》(卷262):“漢祖起義至洛,濤自汴奉百官表入對,漢祖問京師財賦,從契丹去後所存幾何,濤具對稱旨,漢祖嘉之。至汴,以為翰林學士。杜重威據鄴叛,高祖命高行周、慕容彥超討之,二帥不協。濤密疏請親征。高祖覽奏,以濤堪任宰輔,即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隱帝即位,楊邠、周祖共掌機密,史弘肇握兵柄,與武德使李鄴等中外爭權,互作威福。濤疏請出邠等藩鎮,以清朝政。隱帝不能決,白於太后,太后召邠等諭之。反為所構,免相歸第。時中書廚釜鳴者數四,濤晝寢閣中,夢嚴飾廳事,群吏趨走,云迎新宰相帶諸司使,既寤,心異之。數日濤罷,以邠為相兼樞密使。及周祖舉兵,太后倉皇涕泣曰:“不用李濤之言,宜其亡也。””
  5. ^ 《宋史》(卷262):“周初,起為太子賓客,歷刑部、戶部二尚書。世宗宴駕,為山陵副使。恭帝即位,封莒國公。”
  6. ^ 《宋史》(卷262):“宋初,拜兵部尚書。建隆二年,濤被病。有軍校尹勳董浚五丈河,陳留丁壯夜潰,勳擅斬隊長陳琲等十人,丁夫七十人皆杖一百,刵其左耳。濤聞之,力疾草奏,請斬勳以謝百姓。家人謂濤曰:“公久病,宜自愛養,朝廷事且置之。”濤憤言曰:“人孰無死,但我為兵部尚書,坐視軍校無辜殺人,烏得不奏?”太祖覽奏嘉之,詔削奪勳官爵,配隸許州。濤卒,年六十四,贈右仆射。濤慷慨有大志,以經綸為己任。工為詩,筆劄遒媚,性滑稽,善諧謔,亦未嚐忤物,居家以孝友聞。景德三年,其孫惟勤詣闕自陳,詔授許州司士參軍。子承休至尚書水部郎中,承休子仲容。”

李濤, 莒國公, 关于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 請見, 李涛, 李濤, 字信臣, 京兆萬年人, 唐高祖叔父郇王李祎十世孫, 唐朝宰相李回从曾孙, 五代, 宋朝官员, 目录, 生平, 後唐, 後晋時期, 後漢, 後周時期, 宋朝時期,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後唐, 後晋時期, 编辑, 後唐天成初年, 舉進士甲科出身, 自晉州從事拜監察御史, 升右補闕, 后晋天福初年, 改為考功員外郎, 史館修撰, 期間勸阻石敬瑭不要把張繼祚滅族, 獲接納, 后奉詔為宋州括田使, 遷浚儀令, 后改為比部郎中, 鹽判官, 改刑部郎中,. 关于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 請見 李涛 李濤 字信臣 京兆萬年人 唐高祖叔父郇王李祎十世孫 唐朝宰相李回从曾孙 1 五代 宋朝官员 目录 1 生平 1 1 後唐 後晋時期 1 2 後漢 後周時期 1 3 宋朝時期 2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後唐 後晋時期 编辑 後唐天成初年 舉進士甲科出身 自晉州從事拜監察御史 升右補闕 后晋天福初年 改為考功員外郎 史館修撰 期間勸阻石敬瑭不要把張繼祚滅族 獲接納 后奉詔為宋州括田使 遷浚儀令 后改為比部郎中 鹽判官 改刑部郎中 2 當時張彥澤杀害記室張式并夺其妻 張式家人詣闕上訴 石敬瑭认为張彥澤有军功 沒有治他的罪 李濤伏閣抗疏 請置於法 被石敬瑭怒叱 但李濤仍然堅持追究張彥澤 使得石敬瑭最終改變主張 罷免張彥澤節制 石敬瑭駕崩后 李濤因不赴臨而被追究停職 不久 起用為洛陽令 遷屯田職方郎中 中書舍人 契丹滅後晉時 已投降的張彥澤帶領騎兵入汴梁 恣行殺害 人們都為李濤安危擔憂 李濤則直入張彥澤帳謁見 張彥澤問 您害怕么 李濤回答道 今天我的恐懼 正如您昔日時的恐懼一樣 如果先皇聽從我的進言 怎麼會有今天的事呢 張彥澤大笑 命給酒對酌 李濤神氣自若 3 後漢 後周時期 编辑 劉知遠起義抵達洛河 李濤從汴梁帶來百官表書迎接 劉知遠問京師財賦 自從契丹人離去後還剩下多少 濤具對稱旨 劉知遠嘉獎他 之後 命為翰林學士 杜重威在鄴州叛變時 后漢高祖劉知遠命高行周 慕容彥超兩將討伐 但兩帥不合 李濤密疏請劉知遠親征 劉知遠看後 認為其能夠擔任宰相 於是拜為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 平章事 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 楊邠 郭威共掌機密 史弘肇握兵柄 與武德使李鄴等中外爭權 互作威福相爭 李濤上疏請外派楊邠等外出鎮守 以清理朝政 隱帝不能下決定 於是向李太后說 而李太后則直接告訴楊邠等人 於是李濤反被楊邠排擠 罷免相職歸第 之後命楊邠為宰相兼樞密使 之後後周太祖郭威率兵謀反 太后倉惶落淚道 當初不聽李濤的進言 致使國家滅亡 4 後周初年 起用為太子賓客 歷任刑部尚書 戶部尚書 周世宗柴榮去世后 擔任山陵副使 恭帝柴宗訓繼位后 封為莒國公 5 宋朝時期 编辑 宋朝初年 拜為兵部尚書 建隆二年 李濤得病 當時有軍校尹勳主持浚通五丈河 陳留丁壯趁夜逃散 尹勳擅斬隊長陳琲等十人 杖丁夫七十人等一百下 并切下其左耳 李濤聽聞后 力疾草奏 請求斬尹勳以向百姓謝罪 家人對李濤稱 您一直在生病 宜自愛養 朝廷的事情就先擱置吧 李濤憤怒地說 人都會有一死 但我身為兵部尚書 坐視軍校無辜殺人 怎麼能不上奏 宋太祖趙匡胤看後嘉獎 命削奪尹勳官爵 發配許州 李濤六十四歲時去世 贈右仆射 6 参考文献 编辑 或作唐敬宗子郇王李瑋十世孫 误 唐敬宗生活年代距李涛不足百年 不可能为其十一世祖 且其皇子无名为郇王李瑋者 此从 新唐书 宗室世系表 及 资治通鉴 原創研究 宋史 卷262 李濤 字信臣 京兆萬年人 唐敬宗子郇王瑋十世孫 祖鎮 臨濮令 父元 將作監 朱梁革命 元以宗室懼禍 挈濤避地湖南 依馬殷 署濤衡陽令 濤從父兄郁仕梁為閣門使 上言濤父子旅湖湘 詔殷遣歸京師 補河陽令 後唐天成初 舉進士甲科 自晉州從事拜監察御史 遷右補闕 宋王從厚鎮鄴 以濤為魏博觀察判官 歲餘 入為起居舍人 晉天福初 改考功員外郎 史館修撰 晉祖幸大梁 張從賞以盟津叛 陷洛陽 扼虎牢 故齊王全義子張繼祚者實黨之 晉祖將族其家 濤上疏曰 全義歷事累朝 頗著功效 當巢 蔡之亂 京師為墟 全義手披荊棘 再造都邑 垂五十年 洛民賴之 乞以全義之故 止罪繼祚妻子 從之 嚐奉詔為宋州括田使 前雄州刺史袁正辭齎束帛遺濤 以田園為托 濤表其事 晉祖嘉之 正辭坐降一階 濤遷浚儀令 改比部郎中 鹽判官 改刑部郎中 宋史 卷262 涇帥張彥澤殺記室張式 奪其妻 式家人詣闕上訴 晉祖以彥澤有軍功 釋其罪 濤伏閣抗疏 請置於法 晉祖召見諭之 濤植笏叩階 聲色俱厲 晉祖怒叱之 濤執笏如初 晉祖曰 吾與彥澤有誓約 恕其死 濤厲聲曰 彥澤私誓 陛下不忍食其言 范延光嘗賜鐵券 今復安在 晉祖不能答 即拂衣起 濤隨之 諫不已 晉祖不得已 召式父鐸 弟守貞 子希範等皆拜以官 罷彥澤節制 濤歸洛下 賦詩自悼 有 三諫不從歸去來 之句 先是 范延光據鄴叛 晉祖賜鐵券許以不死 終亦不免 故濤引之 晉祖崩 濤坐不赴臨 停 未幾 起為洛陽令 遷屯田職方郎中 中書舍人 會契丹入汴 彥澤領突騎入京城 恣行殺害 人皆為濤危之 濤詣其帳 通刺謁見 彥澤曰 舍人懼乎 濤曰 今日之懼 亦猶足下昔年之懼也 向使先皇聽仆言 寧有今日之事 彥澤大笑 命酒對酌 濤神氣自若 宋史 卷262 漢祖起義至洛 濤自汴奉百官表入對 漢祖問京師財賦 從契丹去後所存幾何 濤具對稱旨 漢祖嘉之 至汴 以為翰林學士 杜重威據鄴叛 高祖命高行周 慕容彥超討之 二帥不協 濤密疏請親征 高祖覽奏 以濤堪任宰輔 即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 平章事 隱帝即位 楊邠 周祖共掌機密 史弘肇握兵柄 與武德使李鄴等中外爭權 互作威福 濤疏請出邠等藩鎮 以清朝政 隱帝不能決 白於太后 太后召邠等諭之 反為所構 免相歸第 時中書廚釜鳴者數四 濤晝寢閣中 夢嚴飾廳事 群吏趨走 云迎新宰相帶諸司使 既寤 心異之 數日濤罷 以邠為相兼樞密使 及周祖舉兵 太后倉皇涕泣曰 不用李濤之言 宜其亡也 宋史 卷262 周初 起為太子賓客 歷刑部 戶部二尚書 世宗宴駕 為山陵副使 恭帝即位 封莒國公 宋史 卷262 宋初 拜兵部尚書 建隆二年 濤被病 有軍校尹勳董浚五丈河 陳留丁壯夜潰 勳擅斬隊長陳琲等十人 丁夫七十人皆杖一百 刵其左耳 濤聞之 力疾草奏 請斬勳以謝百姓 家人謂濤曰 公久病 宜自愛養 朝廷事且置之 濤憤言曰 人孰無死 但我為兵部尚書 坐視軍校無辜殺人 烏得不奏 太祖覽奏嘉之 詔削奪勳官爵 配隸許州 濤卒 年六十四 贈右仆射 濤慷慨有大志 以經綸為己任 工為詩 筆劄遒媚 性滑稽 善諧謔 亦未嚐忤物 居家以孝友聞 景德三年 其孫惟勤詣闕自陳 詔授許州司士參軍 子承休至尚書水部郎中 承休子仲容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宋史 卷26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李濤 莒國公 amp oldid 7450219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