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曆書時

曆書時ET)是過去用於天體的星曆表中,特別是太陽(從地球觀測)、月球、行星和其他許多太陽系內天體位置所用的時間尺度,但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了。這不同於世界時UT):依據地球繞軸自轉制定的時間尺度。曆書時已經在1976年經國際天文聯合會議決由地球力學時(Terrestrial Dynamical Time,TDT)與質心力學時(Barycentric Dynamical Time,TDB)取代,在1991年TDT重新更名為地球時(Terrestrial Time,TT)。

在19世紀末期,地球的自轉(也就是說的長度)被發現不僅不規則,而且在增長中。事實上,觀測太陽、月球和行星的位置與星曆表比較,是確定時間更好的方法。

紐康在1895年依據太陽視運動編輯的星曆表國際單位制的秒在1960年被定義為:

自曆書時1900年1月0日12時起算的回歸年的31,556,925.9747分之一為一秒

原子鐘在1955年開始運轉,並且很明顯地顯示出地球自轉的任意起伏,證實了平太陽秒完全不適宜做為世界時的時間測量單位。經過三年的比較和觀測月球的位置,確定了曆書秒相當於9,192,631,770週期的銫共振,在1960年和1984年之間的國際單位秒被定義成和原子秒一致。

修正

 
ΔT vs. time from 1657 to 1984[1]

在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曆書時的理論依據是非相對論性的,因此,從1984年起曆書時將由兩個相對性的時間尺度,建立在力學時間尺度上的地球力學時和質心力學時來取代。為了實用的目的,曆書秒的長度和TDT或TBD的秒完全一樣。

曆書時和世界時的差異為ΔT,它會規則的改變,但是在長期項上傾向拋物線,從古代逐漸遞減到19世紀,然後開始以每年約0.7秒的速率增加(參見閏秒)。國際原子時(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TAI)被設定在1958年1月1日0:00:00與UT2相同。在當時,ΔT已經大約是32.18秒,原子時地球時(曆書時的接班者)以後的差量被定義如下式:

1977 年1月1.0003725 TT = 1977年1月1.0000000 TAI, 也就是
ET - TAI = 32.184秒

相差的數值被假設為常數 - 地球時和原子時被設計成是相同的。

文內注釋

  1. ^ IERS Rapid Service/Prediction Center (c. 1986). Historic Delta T and LO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urce attributed data to McCarthy and Babcock (1986) . Retrieved December 2009.

參考資料

  • P.K.Seidelmann (ed.),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Almanac.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CA, 1992 ; ISBN 0-935702-68-7

曆書時, 是過去用於天體的星曆表中, 特別是太陽, 從地球觀測, 月球, 行星和其他許多太陽系內天體位置所用的時間尺度, 但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了, 這不同於世界時, 依據地球繞軸自轉制定的時間尺度, 已經在1976年經國際天文聯合會議決由地球力學時, terrestrial, dynamical, time, 與質心力學時, barycentric, dynamical, time, 取代, 在1991年tdt重新更名為地球時, terrestrial, time, 在19世紀末期, 地球的自轉, 也就是說日的長度,. 曆書時 ET 是過去用於天體的星曆表中 特別是太陽 從地球觀測 月球 行星和其他許多太陽系內天體位置所用的時間尺度 但現在已經廢棄不用了 這不同於世界時 UT 依據地球繞軸自轉制定的時間尺度 曆書時已經在1976年經國際天文聯合會議決由地球力學時 Terrestrial Dynamical Time TDT 與質心力學時 Barycentric Dynamical Time TDB 取代 在1991年TDT重新更名為地球時 Terrestrial Time TT 在19世紀末期 地球的自轉 也就是說日的長度 被發現不僅不規則 而且在增長中 事實上 觀測太陽 月球和行星的位置與星曆表比較 是確定時間更好的方法 以紐康在1895年依據太陽視運動編輯的星曆表 國際單位制的秒在1960年被定義為 自曆書時1900年1月0日12時起算的回歸年的31 556 925 9747分之一為一秒銫原子鐘在1955年開始運轉 並且很明顯地顯示出地球自轉的任意起伏 證實了平太陽秒完全不適宜做為世界時的時間測量單位 經過三年的比較和觀測月球的位置 確定了曆書秒相當於9 192 631 770週期的銫共振 在1960年和1984年之間的國際單位秒被定義成和原子秒一致 修正 编辑 DT vs time from 1657 to 1984 1 在1976年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曆書時的理論依據是非相對論性的 因此 從1984年起曆書時將由兩個相對性的時間尺度 建立在力學時間尺度上的地球力學時和質心力學時來取代 為了實用的目的 曆書秒的長度和TDT或TBD的秒完全一樣 曆書時和世界時的差異為DT 它會規則的改變 但是在長期項上傾向拋物線 從古代逐漸遞減到19世紀 然後開始以每年約0 7秒的速率增加 參見閏秒 國際原子時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TAI 被設定在1958年1月1日0 00 00與UT2相同 在當時 DT已經大約是32 18秒 原子時和地球時 曆書時的接班者 以後的差量被定義如下式 1977 年1月1 0003725 TT 1977年1月1 0000000 TAI 也就是ET TAI 32 184秒相差的數值被假設為常數 地球時和原子時被設計成是相同的 文內注釋 编辑 IERS Rapid Service Prediction Center c 1986 Historic Delta T and LO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urce attributed data to McCarthy and Babcock 1986 Retrieved December 2009 參考資料 编辑P K Seidelmann ed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Almanac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CA 1992 ISBN 0 935702 68 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曆書時 amp oldid 571341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