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是-應該問題

是-應該問題(英語:Is–ought problem)由大衛·休謨提出,指出「是」與「應該」有明顯不同。休謨發現,「實然」命題與「應然」命題之間有顯著差異,休謨嘗試探究人如何能夠從「實然」命題推論出為規「應然」命題。

大衛·休謨提出「是-應該問題」。

概述

休謨從語言中,觀察到有一些論證方式,突然以一些「實然」命題嘗試推出「應然」命題,而犯下了邏輯謬誤:

「我突然驚訝發現,將命題常用之繫詞:『是』與『不是』取代,我遇到無一命題非由一個『應該』或者一個『不應該』所連結。」(休謨《人性論》.第三卷.第一部分.第一章:〈道德區別並非衍生自理性〉)[1]

休謨認為,並非所有「應然」命題都與「實然」命題一樣。如果嘗試從一些「實然」命題推論出「應然」命題,那就會缺乏邏輯關係,除非有闡述清楚當中的關係。所以,不可以單單從「張三蓄意殺人」推論出「張三不應該蓄意殺人」。「張三蓄意殺人」表達出一個事實,並且可能考察到有一些特徵存在於此事實中,例如張三在死者面前持刀,而死者身上又有大量刀痕與大量張三的指紋。不過,在事實中,不可能找到任何「不應該」的物理特徵[2]

补充例子:不可以单从「校园枪击案」直接推论出「枪支应该被禁止」。既定事实与是否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判断。

由休謨發現到的問題,已經成為現今道德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3]。休謨在現代後設倫理學中具有影響力[4],並且有助於激發情緒主義[5]、倫理表達主義與其他非認知主義[6]

休謨指出,道德與眾多事實不同,道德並非物理事實,而屬於心理事實。對休謨而言,判斷道德的方式,是基於判斷者的心理特徵。所以,「張三蓄意殺人,令我感到痛苦」就可以單單推論出「張三不應該蓄意殺人」或者「張三蓄意殺人是錯」[2]

回應

參考文獻

  1. ^ David Hume,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ed. L.A. Selby-Bigge, 2nd ed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p. 469
  2. ^ 2.0 2.1 屈緒文. 以邊沁與艾耶比較休謨之道德哲學觀點(一):休謨之道德哲學觀點. 九龍叢報. 2019-05-23 [2019-05-24]. (原始内容于2021-02-05). 
  3. ^ Priest, Stephen. The British Empiricists. Routledge. 2007: 177–78. ISBN 978-0-415-35723-4. 
  4. ^ Edwards 2002,p. 44.
  5. ^ Humber 2008,p. 136.
  6. ^ Brown 2005,第97–100頁.

延伸閱讀

  • Hudson, William Donald, The Is/Ought Question. A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the Central Problem in Moral Philosophy, London: Macmillan, 1969.
  • Charles R. Pidgen, Hume on Is and Ough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 Gerhard Schurz, The Is-Ought Problem. An Investigation in Philosophical Logic, Dordrecht: Kluwer, 1997.

外部連結

應該問題, 英語, ought, problem, 由大衛, 休謨提出, 指出, 應該, 有明顯不同, 休謨發現, 實然, 命題與, 應然, 命題之間有顯著差異, 休謨嘗試探究人如何能夠從, 實然, 命題推論出為規, 應然, 命題, 大衛, 休謨提出, 目录, 概述, 回應,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概述, 编辑休謨從語言中, 觀察到有一些論證方式, 突然以一些, 實然, 命題嘗試推出, 應然, 命題, 而犯下了邏輯謬誤, 我突然驚訝發現, 將命題常用之繫詞, 不是, 取代, 我遇到無一命題非由一個, 應該. 是 應該問題 英語 Is ought problem 由大衛 休謨提出 指出 是 與 應該 有明顯不同 休謨發現 實然 命題與 應然 命題之間有顯著差異 休謨嘗試探究人如何能夠從 實然 命題推論出為規 應然 命題 大衛 休謨提出 是 應該問題 目录 1 概述 2 回應 3 參考文獻 4 延伸閱讀 5 外部連結概述 编辑休謨從語言中 觀察到有一些論證方式 突然以一些 實然 命題嘗試推出 應然 命題 而犯下了邏輯謬誤 我突然驚訝發現 將命題常用之繫詞 是 與 不是 取代 我遇到無一命題非由一個 應該 或者一個 不應該 所連結 休謨 人性論 第三卷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道德區別並非衍生自理性 1 休謨認為 並非所有 應然 命題都與 實然 命題一樣 如果嘗試從一些 實然 命題推論出 應然 命題 那就會缺乏邏輯關係 除非有闡述清楚當中的關係 所以 不可以單單從 張三蓄意殺人 推論出 張三不應該蓄意殺人 張三蓄意殺人 表達出一個事實 並且可能考察到有一些特徵存在於此事實中 例如張三在死者面前持刀 而死者身上又有大量刀痕與大量張三的指紋 不過 在事實中 不可能找到任何 不應該 的物理特徵 2 补充例子 不可以单从 校园枪击案 直接推论出 枪支应该被禁止 既定事实与是否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判断 由休謨發現到的問題 已經成為現今道德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 3 休謨在現代後設倫理學中具有影響力 4 並且有助於激發情緒主義 5 倫理表達主義與其他非認知主義 6 休謨指出 道德與眾多事實不同 道德並非物理事實 而屬於心理事實 對休謨而言 判斷道德的方式 是基於判斷者的心理特徵 所以 張三蓄意殺人 令我感到痛苦 就可以單單推論出 張三不應該蓄意殺人 或者 張三蓄意殺人是錯 2 回應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David Hume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ed L A Selby Bigge 2nd ed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p 469 2 0 2 1 屈緒文 以邊沁與艾耶比較休謨之道德哲學觀點 一 休謨之道德哲學觀點 九龍叢報 2019 05 23 2019 05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5 Priest Stephen The British Empiricists Routledge 2007 177 78 ISBN 978 0 415 35723 4 Edwards 2002 p 44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dwards2002 help Humber 2008 p 136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umber2008 help Brown 2005 第97 100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rown2005 help 延伸閱讀 编辑Hudson William Donald The Is Ought Question A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the Central Problem in Moral Philosophy London Macmillan 1969 Charles R Pidgen Hume on Is and Ough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Gerhard Schurz The Is Ought Problem An Investigation in Philosophical Logic Dordrecht Kluwer 1997 外部連結 编辑扎尔塔 爱德华 N 编 Hume s Moral Philosophy Is and Ought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Is Ought Problem animation from The Open University and BBC Radio 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是 應該問題 amp oldid 7583497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