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拓跋壽樂

拓跋壽樂(?—452年11月28日),鲜卑名寿乐拔受洛拔[1],追尊魏章帝拓跋悉鹿后裔,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编辑

拓跋寿乐原本担选部尚书,封南安王,后改封长乐王。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时,拓跋寿乐有辅佐策立的功劳。兴安元年(452年)十月,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出任太宰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拓跋寿乐自认为功高,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兴安元年十一月丙子(452年11月28日),拓跋寿乐和长孙渴侯因为争权被赐令自杀[2][3][4][5][6]

鲜卑名 编辑

元妙墓志中其祖父为“都曹、三公、侍中、太尉、骠骑大将军、录尚书、苌(长)乐王拔”,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周鼎副教授指出,《魏书》所载北魏宗室中确有名拔者。如魏明元帝之孙、乐平王拓跋丕之子拓跋拔,此人官至车骑大将军,文成帝太安元年(455年)因罪赐死,国除,年辈应与元妙祖父相仿佛,但官、爵与墓志所记均不合。从墓志记载来看,元妙祖父仕宦相当显赫,而拓跋拔本传中却对其任职情况着墨不多,这是很不相称的。此外,孝文帝南迁之际,又有因参与穆泰谋反事件而伏诛的“前彭城镇将元拔”,官职显然不符。从爵号来看,北魏宗室中封长乐王者有魏道武帝子长乐王拓跋处文,但此人年十四即早逝,无子,国除,当非一人。周鼎引用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新教授的观点指出,在魏明元帝为诸子统一取汉名之前、北魏皇室多无汉名,史籍所载,不过是鲜卑语本名音译或音译简省,而其他宗室制名汉化则又在此之后。按“拔”,或作“跋”“弗”“伐”等,据罗新研究均为鲜卑语beg一词的音译,在中古北族社会中,“拔”常作为后缀词施于族名、官名、人名之末,是一种美称。在作为人名的场合,汉译时又可省去前缀,径作“拔”。如果推论不误,则元妙墓志所记志主祖父名应该也是某后缀为“拔”的鲜卑名音译省称。史籍所见还有一名宗室疏属长乐王拓跋寿乐,魏文成帝时因拥立之功,“拜太宰、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墓志所记历官倒是大体相符。周鼎认为“寿乐”或作“受洛”也是鲜卑语常见人名,如北魏前期,有代人苟寿乐;六镇之乱后,有鲜卑化奴费也头人万俟受洛干,等等。《文成帝南巡碑》阴题名有“内三郎其连受洛拔”;《中岳嵩高灵庙碑》阴有“武烈将军侯莫陈受洛拔”。此外,“受洛拔”也可简省称谓。如《魏书》所载北魏宗室中,有魏昭成帝之后武邑公拓跋受洛,在此人孙辈墓志中,记其名讳为“受拔”。对此,罗新、叶炜认为“当是由于音译用字及省略音节不同,受洛与受拔,很可能是各自省略受洛拔而来”。类似例证还可以举出魏道武帝子清河王拓跋绍,《北史》本传载其字受洛拔“绍”显然是“受洛拔”的省译。又如陆馛,在其孙女陆顺华墓志中则记作受洛跋,两相比照,“馛”应该是“受洛跋”的另一种省译。综合以上分析,周鼎认为元妙祖父元拔,全名应为“寿乐(受洛)拔”,即《魏书》所载章帝后裔长乐王寿乐。此人一度仕宦显达,后因“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并伏法”,故子孙不显,其子官不过一介成主。墓志中对这段家族历史显然是有所讳饰的。在迁洛后,元妙家族似乎已是一个没落的北族勋贵之家,倒是其夫家尧氏,在北朝政治舞台上颇为引人注目[1]

家庭 编辑

儿子 编辑

  • 元某,北魏襄威将军、白石戍主[1]

孙子女 编辑

  • 元妙,嫁龙骧将军尧遵长子尧某[1]

延伸阅读 编辑

[]

  《魏書·卷14》,出自魏收魏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编. 《北朝研究 第9辑》.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162–169. ISBN 978-7-03-061078-2 (中文(简体)). 
  2. ^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长乐王寿乐,章帝之后也。位选部尚书、南安王,改封长乐王。高宗即位,寿乐有援立功,拜太宰、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矜功,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并伏法。
  3. ^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武陵侯因、长乐王寿乐,并章帝之后也。因从道武平中原,以功封曲逆侯。太武时,改爵武陵。寿乐位选部尚书、南安王,改封长乐王。文成即位,寿乐有援立功,拜太宰、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矜功,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并伏法。
  4. ^ 《魏书·卷五·帝纪第五》:兴安元年冬十月,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有一月丙子,二人争权,并赐死。
  5.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兴安元年冬十月戊申,皇帝即位于永安前殿。大赦,改元,正平二年为兴安。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以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十一月丙子,二人争权,并赐死。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魏以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一月,寿乐、渴侯坐争权,并赐死。

拓跋壽樂, 452年11月28日, 鲜卑名寿乐拔或受洛拔, 追尊魏章帝拓跋悉鹿后裔, 北魏宗室, 官员, 目录, 生平, 鲜卑名, 家庭, 儿子, 孙子女,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生平, 编辑拓跋寿乐原本担选部尚书, 封南安王, 后改封长乐王, 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时, 拓跋寿乐有辅佐策立的功劳, 兴安元年, 452年, 十月, 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出任太宰, 大都督, 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拓跋寿乐自认为功高, 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 兴安元年十一月丙子, 452年11月28日, 拓跋寿乐和长孙渴侯因为争权被赐令自杀. 拓跋壽樂 452年11月28日 鲜卑名寿乐拔或受洛拔 1 追尊魏章帝拓跋悉鹿后裔 北魏宗室 官员 目录 1 生平 2 鲜卑名 3 家庭 3 1 儿子 3 2 孙子女 4 延伸阅读 5 参考资料生平 编辑拓跋寿乐原本担选部尚书 封南安王 后改封长乐王 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时 拓跋寿乐有辅佐策立的功劳 兴安元年 452年 十月 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出任太宰 大都督 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拓跋寿乐自认为功高 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 兴安元年十一月丙子 452年11月28日 拓跋寿乐和长孙渴侯因为争权被赐令自杀 2 3 4 5 6 鲜卑名 编辑元妙墓志中其祖父为 都曹 三公 侍中 太尉 骠骑大将军 录尚书 苌 长 乐王拔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周鼎副教授指出 魏书 所载北魏宗室中确有名拔者 如魏明元帝之孙 乐平王拓跋丕之子拓跋拔 此人官至车骑大将军 文成帝太安元年 455年 因罪赐死 国除 年辈应与元妙祖父相仿佛 但官 爵与墓志所记均不合 从墓志记载来看 元妙祖父仕宦相当显赫 而拓跋拔本传中却对其任职情况着墨不多 这是很不相称的 此外 孝文帝南迁之际 又有因参与穆泰谋反事件而伏诛的 前彭城镇将元拔 官职显然不符 从爵号来看 北魏宗室中封长乐王者有魏道武帝子长乐王拓跋处文 但此人年十四即早逝 无子 国除 当非一人 周鼎引用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新教授的观点指出 在魏明元帝为诸子统一取汉名之前 北魏皇室多无汉名 史籍所载 不过是鲜卑语本名音译或音译简省 而其他宗室制名汉化则又在此之后 按 拔 或作 跋 弗 伐 等 据罗新研究均为鲜卑语beg一词的音译 在中古北族社会中 拔 常作为后缀词施于族名 官名 人名之末 是一种美称 在作为人名的场合 汉译时又可省去前缀 径作 拔 如果推论不误 则元妙墓志所记志主祖父名应该也是某后缀为 拔 的鲜卑名音译省称 史籍所见还有一名宗室疏属长乐王拓跋寿乐 魏文成帝时因拥立之功 拜太宰 大都督 中外诸军事 录尚书事 与墓志所记历官倒是大体相符 周鼎认为 寿乐 或作 受洛 也是鲜卑语常见人名 如北魏前期 有代人苟寿乐 六镇之乱后 有鲜卑化奴费也头人万俟受洛干 等等 文成帝南巡碑 阴题名有 内三郎其连受洛拔 中岳嵩高灵庙碑 阴有 武烈将军侯莫陈受洛拔 此外 受洛拔 也可简省称谓 如 魏书 所载北魏宗室中 有魏昭成帝之后武邑公拓跋受洛 在此人孙辈墓志中 记其名讳为 受拔 对此 罗新 叶炜认为 当是由于音译用字及省略音节不同 受洛与受拔 很可能是各自省略受洛拔而来 类似例证还可以举出魏道武帝子清河王拓跋绍 北史 本传载其字受洛拔 绍 显然是 受洛拔 的省译 又如陆馛 在其孙女陆顺华墓志中则记作受洛跋 两相比照 馛 应该是 受洛跋 的另一种省译 综合以上分析 周鼎认为元妙祖父元拔 全名应为 寿乐 受洛 拔 即 魏书 所载章帝后裔长乐王寿乐 此人一度仕宦显达 后因 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 并伏法 故子孙不显 其子官不过一介成主 墓志中对这段家族历史显然是有所讳饰的 在迁洛后 元妙家族似乎已是一个没落的北族勋贵之家 倒是其夫家尧氏 在北朝政治舞台上颇为引人注目 1 家庭 编辑儿子 编辑 元某 北魏襄威将军 白石戍主 1 孙子女 编辑 元妙 嫁龙骧将军尧遵长子尧某 1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魏書 卷14 出自魏收 魏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 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 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编 北朝研究 第9辑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162 169 ISBN 978 7 03 061078 2 中文 简体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魏书 卷十四 列传第二 长乐王寿乐 章帝之后也 位选部尚书 南安王 改封长乐王 高宗即位 寿乐有援立功 拜太宰 大都督 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矜功 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 并伏法 北史 卷十五 列传第三 武陵侯因 长乐王寿乐 并章帝之后也 因从道武平中原 以功封曲逆侯 太武时 改爵武陵 寿乐位选部尚书 南安王 改封长乐王 文成即位 寿乐有援立功 拜太宰 大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矜功 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 并伏法 魏书 卷五 帝纪第五 兴安元年冬十月 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 都督中外诸军事 录尚书事 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 加仪同三司 十有一月丙子 二人争权 并赐死 北史 卷二 魏本纪第二 兴安元年冬十月戊申 皇帝即位于永安前殿 大赦 改元 正平二年为兴安 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 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以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 仪同三司 十一月丙子 二人争权 并赐死 资治通鉴 卷一百二十六 魏以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为太宰 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长孙渴侯为尚书令 加仪同三司 十一月 寿乐 渴侯坐争权 并赐死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拓跋壽樂 amp oldid 823911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