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平衡理論

平衡理論(英語:balance theory),或稱為P-O-X理論,人們在認知三元素中碰到不一致的情況時,會用自己覺得合理的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由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在1958年提出。[1]海德提出「平衡三角形」,把當事人(P)、與該事件物相關的人(O)、該事件物(X)之間的關係分別在點上繪成一個三角形,在三點之間的斜面加上贊成(+)與反對(-),則可以列出八種可能的情況,當斜面正負三者相乘為正,該當事人心理呈現平衡狀態;反之,若相乘為負,則該當事人心裡呈不平衡狀態,當不平衡狀態發生時,當事人為了要解決不平衡的狀態,必須將O或X其中之一,由正轉負或由負轉正,這即產生態度轉變。

參考文獻

  1. ^ Heider, Fritz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John Wiley & Sons.

平衡理論,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2月3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英語, balance, theory, 或稱為p, x理論, 人們在認知三元素中碰到不一致的情況時, 會用自己覺得合理的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由心理學家弗里茨, 海德在1958年提出, 海德提出, 平衡三角形, 把當事人, 與該事件物相關的人, 該事件物, 之間的關係分別在點上繪成一個三角形, 在三點之間的斜面加上贊成, 與反對, 則.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2月3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平衡理論 英語 balance theory 或稱為P O X理論 人們在認知三元素中碰到不一致的情況時 會用自己覺得合理的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由心理學家弗里茨 海德在1958年提出 1 海德提出 平衡三角形 把當事人 P 與該事件物相關的人 O 該事件物 X 之間的關係分別在點上繪成一個三角形 在三點之間的斜面加上贊成 與反對 則可以列出八種可能的情況 當斜面正負三者相乘為正 該當事人心理呈現平衡狀態 反之 若相乘為負 則該當事人心裡呈不平衡狀態 當不平衡狀態發生時 當事人為了要解決不平衡的狀態 必須將O或X其中之一 由正轉負或由負轉正 這即產生態度轉變 參考文獻 编辑 Heider Fritz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John Wiley amp Sons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平衡理論 amp oldid 7303478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