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尼古拉·吉洪诺夫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Тихонов羅馬化:Nikolai Aleksandrovich Tikhonov;1905年5月14日[註 1]—1997年6月1日)是冷戰時期烏克蘭裔蘇聯政治人物。

尼古拉·吉洪诺夫
Николай Тихонов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任期
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
第一副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
盖达尔·阿利耶夫
安德烈·葛罗米柯
前任阿列克谢·柯西金
继任尼古拉·雷日科夫
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
任期
1976年9月2日1980年10月23日
总理阿列克谢·柯西金
前任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
继任伊万·阿尔希波夫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63—1965
总理尼基塔·赫鲁晓夫
阿列克谢·柯西金
个人资料
出生1905年5月14日儒略曆5月1日]
 俄罗斯帝国哈尔科夫
(今 烏克蘭哈尔科夫
逝世1997年6月1日(1997歲—06—01)(92歲)
 俄羅斯莫斯科
国籍 蘇聯/ 俄羅斯
公民权 蘇聯/ 俄羅斯
政党苏联共产党
专业冶金
获奖

尼古拉·吉洪诺夫于1976年至1980年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80年至198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作为苏联的政府首脑,吉洪诺夫是在苏联停滞时期后期负责文化和经济。他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于1985年被尼古拉·雷日科夫所取代。同年,他失去了他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席位,但他在中央委员会中的席位一直保留,直到1989年。

生平简介 编辑

吉洪诺夫1905年出生于俄罗斯帝國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於1920年代於學校畢業並於1930年開始工作。吉洪諾夫的政治生涯開始於地方工業.最初在地方工业部门的任职。1963年他被任命为蘇聯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在阿列克谢·柯西金辭職後,吉洪諾夫被選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这个位置上,他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革苏联经济,导致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经济改革。1989年吉洪諾夫退休。於1997年6月1日逝世於莫斯科

早年经历 编辑

1905年5月14日,吉洪诺夫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儒略历 5月1日)一个工人阶级家庭,1924年从圣凯瑟琳教会学校毕业。从1924年到1926年担任助理工程师。1930年,吉洪诺夫成为一名工程师,获得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学位。1930年至1941年,吉洪诺夫担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厂的工程师,1941年1月,他被任命为工厂的总工程师。[1]

吉洪诺夫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期间,他相识了未来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2]20世纪40年代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并得到晋升。[3]作为一名领导,吉洪诺夫能够发挥其组织能力。在他的领导下,该厂成为该地区的第一个于苏德战争后重建医院和恢复生产的企业。[1]吉洪诺夫迅速得到擢升,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苏联钢铁冶金部工作。 [4]1955年至1960年间,吉洪诺夫成为钢铁冶金部副部长,部长会议及科学理事会的委员(后任主席),和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当选苏联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1966年,苏共召开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吉洪诺夫当选中央委员。后又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3]

吉洪诺夫主管冶金,化工等部门,同时协调重工业的总体发展。[5]1976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柯西金因病休假,勃列日涅夫任命吉洪诺夫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以代行柯西金职权。[2]吉洪诺夫因坦率而诚实得到勃列日涅夫重视。[6]吉洪诺夫在1978年被选为苏联政治局候补委员,于1979年成为苏联政治局常务委员。[7]吉洪诺夫因与苏联国防部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关系不佳而在苏联干预阿富汗问题上给予否决。[6]

执政时期(1980-1985) 编辑

苏共二十六大前后 编辑

1980年,阿列克谢·柯西金辞职。由75岁的吉洪诺夫就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8]尽管苏联经济已发展停滞,吉洪诺夫却没有于他的五年任期内进行苏联经济改革。[1]吉洪诺夫于苏联共产党二十六大上提出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并告诉与会代表,国家将拨付九百万卢布保障儿童。[9]吉洪诺夫呼吁改善苏美关系。他认为,苏联能够粮食自给。完全驳回了外界所猜测苏联经济危机的问题。[10]尽管如此,吉洪诺夫承认苏联经济的“缺点”,并敦促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苏联生产商品质量等措施满足“粮食问题”需要。[11]1981年1月,吉洪诺夫表示,政府的人口政策最为欠缺。[12]他开始担心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的增加而导致苏联出现与西方国家类似的人口问题。[12]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编辑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授予吉洪诺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吉洪诺夫支持契尔年科挑战安德罗波夫[13]安德罗波夫计划以盖达尔·阿利耶夫取代吉洪诺夫,但未果已去世。[14]吉洪诺夫对南斯拉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葛罗米柯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西方观察家认为,安德烈·葛罗米柯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而无需吉洪诺夫同意,是吉洪诺夫被削弱的表现。[15]

安德罗波夫因健康下降,故向苏联中央委员会进言。中央委员会将安德罗波夫的进言传达戈尔巴乔夫契尔年科。不久,契尔年科,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和吉洪诺夫三人组成反对戈尔巴乔夫的集团。安德罗波夫的最后几天中,吉洪诺夫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动1984年于东柏林召开经济互助委员会会议,加强与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并促使芬兰总理访问苏联。总之,契尔年科的崛起,吉洪诺夫发挥了关键作用。[16]然而,契尔年科1985年去世时,吉洪诺夫与戈尔巴乔夫的竞争却失败了。[17]

戈尔巴乔夫时期 编辑

戈尔巴乔夫主政后,吉洪诺夫仍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但实为名誉,由副主席尼古拉·雷日科夫负责事务。[18]1985年5月23日,吉洪诺夫提出苏联1985年-1990年,直到200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其方案被同僚批评,戈尔巴乔夫说,吉洪诺夫是“不良思维”。其计划被废弃。吉洪诺夫预测苏联经济增长率为20-22%,2000年增涨率为21-24%,工业增长和农业产量增加一倍。[3]吉洪诺夫于1985年9月27日去职,[19]由尼古拉·雷日科夫继任。[20]1985年起吉洪诺夫基本隐退。[20]但他仍为重要的政治人物。[21]值得注意的是他辞职时,吉洪诺夫是最老的苏联领导人。[22]吉洪诺夫在苏联政治上仍不失影响,直至1989年他离开苏联中央委员会止。[1]

晚年及逝世 编辑

吉洪诺夫离开政坛后,于1989年去信戈尔巴乔夫,信中对他曾任部长会议主席表示遗憾。[3]苏联共产党解散后,他长住他的乡间别墅,过着隐居的生活。从未接触公众。[3]他晚年的生活非常凄凉,因为他没有孩子,同时其妻子也已过世。[3]苏联解体后,吉洪诺夫担任最高苏维埃的顾问。[23]吉洪諾夫逝世於1997年6月1日,安葬於莫斯科新處女公墓[24]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吉洪諾夫是一個「经得起考验」的人,當他從阿列克谢·柯西金接下部長會議主席一職時,幾乎沒有任何在外交和國防政策事務上的經驗。[25]在他的出生地哈爾科夫可以找到吉洪諾夫的一个半身像。[26]吉洪諾夫相較於其他幾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只留下極少衝擊和影響於蘇聯解體後的時代,今日只有少數人們還記得他。[6]吉洪諾夫在他生涯之中曾獲得一些獎章,包括九次列寧勳章、兩次勞動紅旗勳章、一次紅星勳章、兩次斯大林獎及一些外國獎章。[1]

注释 编辑

  1. ^ 儒略曆5月1日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Симоновым, A.A. Тихонов,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Tikhonov, Nikolai Aleksandrovich]. warheroes.ru. [2010-11-05]. (原始内容于2010-09-09) (俄语). 
  2. ^ 2.0 2.1 Zemtsov 1989,第119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 proekt-wms.narod.ru.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6) (俄语). 
  4. ^ Zemtsov 1989,第70頁.
  5. ^ Hough, Jerry F.; Fainsod, Merle. How the Soviet Union is Govern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82 [2012-01-14]. ISBN 978-0-674-41030-5. (原始内容于2011-05-11). 
  6. ^ 6.0 6.1 6.2 Охранники скидывались на фрукты бывшему премьеру. Kommersant. 2000-05-09 [2010-11-05] (俄语). 
  7. ^ Brown, Archie. The Gorbachev fact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332 [2012-01-14]. ISBN 978-0-192-88052-9. (原始内容于2013-05-26). 
  8. ^ Ploss, Sidney. The Roots of Perestroika: The Soviet Breakdown in Historical Context. McFarland & Company. 2010: 132 [2012-01-14]. ISBN 978-0-786-44486-1. (原始内容于2012-11-15). 
  9. ^ Lahusen, Thomas; Solomon, Peter H. What is Soviet now?: identities, legacies, memories. LIT Verlag Münster. 2008: 206 [2012-01-14]. ISBN 978-3-825-80640-8. (原始内容于2013-05-26). 
  10. ^ Tikhonov Bids for U.S. Trade. Reading Eagle. 1981-02-27 [2012-01-14]. (原始内容于2015-04-21). 
  11. ^ Soviets put squeeze on U.S. for summit. Tri-City Herald. 1981-02-27. [失效連結]
  12. ^ 12.0 12.1 Service, Robert. History of Modern Russia: From Tsarism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enguin Books Ltd. 2009: 422 [2012-01-14]. ISBN 978-0-674-03493-8. (原始内容于2011-05-11). 
  13. ^ Zemtsov 1989,第131頁.
  14. ^ Clark, William A.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Soviet officialdom: combating corruption in the political elite, 1965–1990. M. E. Sharpe. 1993: 157 [2012-01-14]. ISBN 1-56324-055-6. (原始内容于2014-07-04). 
  15. ^ . Deseret News. 1983-03-25 [201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16. ^ Zemtsov 1989,第146頁.
  17. ^ Brown, Archie. The Rise & Fall of Communism. Bodley Head. 2009: 482–83 [2012-01-14]. ISBN 978-1-84595-067-5. (原始内容于2014-01-01). 
  18. ^ Gaidar, Yegor. Days of defeat and victo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9: 26 [2012-01-14]. ISBN 0-295-97823-6. (原始内容于2013-05-26). 
  19. ^ Brown, Archie. The Rise & Fall of Communism. Bodley Head. 2009: 488 [2012-01-14]. ISBN 978-1-84595-067-5. (原始内容于2014-01-01). 
  20. ^ 20.0 20.1 Service, Robert. History of Modern Russia: From Tsarism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enguin Books Ltd. 2009: 439 [2012-01-14]. ISBN 0-14-103797-0. (原始内容于2011-05-11). 
  21. ^ Haghayeghi ,Mehrdad. Islam and Politics in Central Asia. Palgrave Macmillan. 1996: 46 [2012-01-14]. ISBN 0-312-16488-2. (原始内容于2013-05-26). 
  22. ^ Zwass, Adam. The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the thorny path from political to economic integration. M. E. Sharpe. 1989: 152 [2012-01-14]. ISBN 978-0-87332-496-0. (原始内容于2014-01-01). 
  23. ^ . Forbes.ru. 2009-09-24 [201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0) (俄语). 
  24. ^ Тихонов,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warheroes.ru. [2010-11-05]. (原始内容于2011-06-12) (俄语). 
  25. ^ Soviet Union: And Then There Was One. 時代雜誌. 1980-11-03 [2011-01-21]. (原始内容于2011-01-20). 
  26. ^ Тихонов,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warheroes.ru. [2010-11-05]. (原始内容于2005-01-17) (俄语). 

来源 编辑

书籍
  • Zemtsov, Ilya. 契尔年科:最后的布尔什维克:在改革前夕的苏联.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9 [2012-01-14]. ISBN 978-0-887-38260-4. (原始内容于2011-09-17). 

尼古拉, 吉洪诺夫, 关于一位苏联数学家, 请见, 安德列, 尼古拉耶维奇, 吉洪诺夫,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 使其符合格式, 2017年7月4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 脚注及外部链接格式, 尼古拉, 亚历山德罗维奇, 吉洪诺夫, 俄語,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Тихонов, 羅馬化, nikolai, aleksandrovich, tikhonov, 1905年5月14日, 1997年6月1日, 是冷戰時期烏克蘭裔蘇聯政治人物, Николай, Тихонов蘇聯部長. 关于一位苏联数学家 请见 安德列 尼古拉耶维奇 吉洪诺夫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 使其符合格式 2017年7月4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 脚注及外部链接格式 尼古拉 亚历山德罗维奇 吉洪诺夫 俄語 Nikolaj Aleksandrovich Tihonov 羅馬化 Nikolai Aleksandrovich Tikhonov 1905年5月14日 註 1 1997年6月1日 是冷戰時期烏克蘭裔蘇聯政治人物 尼古拉 吉洪诺夫 Nikolaj Tihonov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任期 000000001980 10 23 0000 1980年10月23日 000000001985 09 27 0000 1985年9月27日第一副主席伊万 阿尔希波夫盖达尔 阿利耶夫安德烈 葛罗米柯前任阿列克谢 柯西金继任尼古拉 雷日科夫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任期 000000001976 09 02 0000 1976年9月2日 000000001980 10 23 0000 1980年10月23日总理阿列克谢 柯西金前任德米特里 波利扬斯基继任伊万 阿尔希波夫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任期 1963 1965总理尼基塔 赫鲁晓夫阿列克谢 柯西金个人资料出生1905年5月14日 儒略曆5月1日 俄罗斯帝国哈尔科夫 今 烏克蘭哈尔科夫 逝世1997年6月1日 1997歲 06 01 92歲 俄羅斯莫斯科国籍 蘇聯 俄羅斯公民权 蘇聯 俄羅斯政党苏联共产党专业冶金获奖尼古拉 吉洪诺夫于1976年至1980年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1980年至198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作为苏联的政府首脑 吉洪诺夫是在苏联停滞时期后期负责文化和经济 他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于1985年被尼古拉 雷日科夫所取代 同年 他失去了他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席位 但他在中央委员会中的席位一直保留 直到1989年 目录 1 生平简介 2 早年经历 3 执政时期 1980 1985 3 1 苏共二十六大前后 3 2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3 3 戈尔巴乔夫时期 4 晚年及逝世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6 1 引用 6 2 来源生平简介 编辑吉洪诺夫1905年出生于俄罗斯帝國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 他於1920年代於學校畢業並於1930年開始工作 吉洪諾夫的政治生涯開始於地方工業 最初在地方工业部门的任职 1963年他被任命为蘇聯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在阿列克谢 柯西金辭職後 吉洪諾夫被選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在这个位置上 他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改革苏联经济 导致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经济改革 1989年吉洪諾夫退休 於1997年6月1日逝世於莫斯科 早年经历 编辑1905年5月14日 吉洪诺夫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 儒略历 5月1日 一个工人阶级家庭 1924年从圣凯瑟琳教会学校毕业 从1924年到1926年担任助理工程师 1930年 吉洪诺夫成为一名工程师 获得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学位 1930年至1941年 吉洪诺夫担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厂的工程师 1941年1月 他被任命为工厂的总工程师 1 吉洪诺夫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期间 他相识了未来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2 20世纪40年代他加入布尔什维克 并得到晋升 3 作为一名领导 吉洪诺夫能够发挥其组织能力 在他的领导下 该厂成为该地区的第一个于苏德战争后重建医院和恢复生产的企业 1 吉洪诺夫迅速得到擢升 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苏联钢铁冶金部工作 4 1955年至1960年间 吉洪诺夫成为钢铁冶金部副部长 部长会议及科学理事会的委员 后任主席 和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1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吉洪诺夫当选苏联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 1966年 苏共召开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 吉洪诺夫当选中央委员 后又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 3 吉洪诺夫主管冶金 化工等部门 同时协调重工业的总体发展 5 1976年9月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 柯西金因病休假 勃列日涅夫任命吉洪诺夫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以代行柯西金职权 2 吉洪诺夫因坦率而诚实得到勃列日涅夫重视 6 吉洪诺夫在1978年被选为苏联政治局候补委员 于1979年成为苏联政治局常务委员 7 吉洪诺夫因与苏联国防部部长德米特里 乌斯季诺夫关系不佳而在苏联干预阿富汗问题上给予否决 6 执政时期 1980 1985 编辑苏共二十六大前后 编辑 1980年 阿列克谢 柯西金辞职 由75岁的吉洪诺夫就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8 尽管苏联经济已发展停滞 吉洪诺夫却没有于他的五年任期内进行苏联经济改革 1 吉洪诺夫于苏联共产党二十六大上提出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 1981 1985 并告诉与会代表 国家将拨付九百万卢布保障儿童 9 吉洪诺夫呼吁改善苏美关系 他认为 苏联能够粮食自给 完全驳回了外界所猜测苏联经济危机的问题 10 尽管如此 吉洪诺夫承认苏联经济的 缺点 并敦促节约能源资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苏联生产商品质量等措施满足 粮食问题 需要 11 1981年1月 吉洪诺夫表示 政府的人口政策最为欠缺 12 他开始担心因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的增加而导致苏联出现与西方国家类似的人口问题 12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编辑 列昂尼德 勃列日涅夫授予吉洪诺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1982年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 吉洪诺夫支持契尔年科挑战安德罗波夫 13 安德罗波夫计划以盖达尔 阿利耶夫取代吉洪诺夫 但未果已去世 14 吉洪诺夫对南斯拉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葛罗米柯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 西方观察家认为 安德烈 葛罗米柯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而无需吉洪诺夫同意 是吉洪诺夫被削弱的表现 15 安德罗波夫因健康下降 故向苏联中央委员会进言 中央委员会将安德罗波夫的进言传达戈尔巴乔夫 契尔年科 不久 契尔年科 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和吉洪诺夫三人组成反对戈尔巴乔夫的集团 安德罗波夫的最后几天中 吉洪诺夫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推动1984年于东柏林召开经济互助委员会会议 加强与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 并促使芬兰总理访问苏联 总之 契尔年科的崛起 吉洪诺夫发挥了关键作用 16 然而 契尔年科1985年去世时 吉洪诺夫与戈尔巴乔夫的竞争却失败了 17 戈尔巴乔夫时期 编辑 戈尔巴乔夫主政后 吉洪诺夫仍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但实为名誉 由副主席尼古拉 雷日科夫负责事务 18 1985年5月23日 吉洪诺夫提出苏联1985年 1990年 直到200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 其方案被同僚批评 戈尔巴乔夫说 吉洪诺夫是 不良思维 其计划被废弃 吉洪诺夫预测苏联经济增长率为20 22 2000年增涨率为21 24 工业增长和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3 吉洪诺夫于1985年9月27日去职 19 由尼古拉 雷日科夫继任 20 1985年起吉洪诺夫基本隐退 20 但他仍为重要的政治人物 21 值得注意的是他辞职时 吉洪诺夫是最老的苏联领导人 22 吉洪诺夫在苏联政治上仍不失影响 直至1989年他离开苏联中央委员会止 1 晚年及逝世 编辑吉洪诺夫离开政坛后 于1989年去信戈尔巴乔夫 信中对他曾任部长会议主席表示遗憾 3 苏联共产党解散后 他长住他的乡间别墅 过着隐居的生活 从未接触公众 3 他晚年的生活非常凄凉 因为他没有孩子 同时其妻子也已过世 3 苏联解体后 吉洪诺夫担任最高苏维埃的顾问 23 吉洪諾夫逝世於1997年6月1日 安葬於莫斯科新處女公墓 24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 吉洪諾夫是一個 经得起考验 的人 當他從阿列克谢 柯西金接下部長會議主席一職時 幾乎沒有任何在外交和國防政策事務上的經驗 25 在他的出生地哈爾科夫可以找到吉洪諾夫的一个半身像 26 吉洪諾夫相較於其他幾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只留下極少衝擊和影響於蘇聯解體後的時代 今日只有少數人們還記得他 6 吉洪諾夫在他生涯之中曾獲得一些獎章 包括九次列寧勳章 兩次勞動紅旗勳章 一次紅星勳章 兩次斯大林獎及一些外國獎章 1 注释 编辑 儒略曆5月1日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Simonovym A A Tihonov Nikolaj Aleksandrovich Tikhonov Nikolai Aleksandrovich warheroes ru 2010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9 09 俄语 2 0 2 1 Zemtsov 1989 第119頁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Tihonov Nikolaj Aleksandrovich proekt wms narod ru 2010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6 俄语 Zemtsov 1989 第70頁 Hough Jerry F Fainsod Merle How the Soviet Union is Govern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82 2012 01 14 ISBN 978 0 674 41030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11 6 0 6 1 6 2 Ohranniki skidyvalis na frukty byvshemu premeru Kommersant 2000 05 09 2010 11 05 俄语 Brown Archie The Gorbachev fact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332 2012 01 14 ISBN 978 0 192 88052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6 Ploss Sidney The Roots of Perestroika The Soviet Breakdown in Historical Context McFarland amp Company 2010 132 2012 01 14 ISBN 978 0 786 44486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15 Lahusen Thomas Solomon Peter H What is Soviet now identities legacies memories LIT Verlag Munster 2008 206 2012 01 14 ISBN 978 3 825 80640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6 Tikhonov Bids for U S Trade Reading Eagle 1981 02 27 2012 01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21 Soviets put squeeze on U S for summit Tri City Herald 1981 02 27 失效連結 12 0 12 1 Service Robert History of Modern Russia From Tsarism to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Penguin Books Ltd 2009 422 2012 01 14 ISBN 978 0 674 03493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11 Zemtsov 1989 第131頁 Clark William A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Soviet officialdom combating corruption in the political elite 1965 1990 M E Sharpe 1993 157 2012 01 14 ISBN 1 56324 055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04 Gromyko s promotion may be premier s loss Deseret News 1983 03 25 2012 01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Zemtsov 1989 第146頁 Brown Archie The Rise amp Fall of Communism Bodley Head 2009 482 83 2012 01 14 ISBN 978 1 84595 067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1 Gaidar Yegor Days of defeat and victo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9 26 2012 01 14 ISBN 0 295 97823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6 Brown Archie The Rise amp Fall of Communism Bodley Head 2009 488 2012 01 14 ISBN 978 1 84595 067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1 20 0 20 1 Service Robert History of Modern Russia From Tsarism to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Penguin Books Ltd 2009 439 2012 01 14 ISBN 0 14 103797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11 Haghayeghi Mehrdad Islam and Politics in Central Asia Palgrave Macmillan 1996 46 2012 01 14 ISBN 0 312 16488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6 Zwass Adam The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the thorny path from political to economic integration M E Sharpe 1989 152 2012 01 14 ISBN 978 0 87332 496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1 Biografii Forbes ru 2009 09 24 2010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0 10 俄语 Tihonov Nikolaj Aleksandrovich warheroes ru 2010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12 俄语 Soviet Union And Then There Was One 時代雜誌 1980 11 03 2011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1 20 Tihonov Nikolaj Aleksandrovich warheroes ru 2010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 01 17 俄语 来源 编辑 书籍Zemtsov Ilya 契尔年科 最后的布尔什维克 在改革前夕的苏联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9 2012 01 14 ISBN 978 0 887 38260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9 17 政府职务前任 阿列克谢 柯西金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80 1985 繼任 尼古拉 雷日科夫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尼古拉 吉洪诺夫 amp oldid 802929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