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安和遺址

安和遺址,最初稱為安和路遺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位於台中西屯區單元一重劃區的遺址,包含大坌坑牛罵頭清代漢文化層,2003年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發現,當地之古地名是下七張犁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處於2013年委託博物館進行遺址監管。至此,安和路遺址在2015年9月17日,正式公告為「列冊遺址」[1]。依據臺中市政府一〇五年度遺址審議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民國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資遺字第10502733731號),公告將此遺址市定遺址名稱由「安和路遺址」更名為「安和遺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並將遺址範圍變更[2]

遺址範圍與內容 编辑

遺址範圍 编辑

 
安和路遺址南界-協和北巷

安和遺址位置於臺中市西屯區,屬牛罵頭文化層。範圍位於臺中市大肚台地東側(範圍為臺灣大道四段以南、安和路以西、協和北巷以北、協和北巷西段以東延至臺灣大道)[3]。原名稱為「安和路遺址」,後經臺中市政府於2016年(民國105年)12月20日,遺址審議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變更名稱為「」,範圍變更為臺中市西屯區福和段204地號[4]。遺址文化層延伸分布範圍,且土地使用分區為公園,未受建築或土地開發行為破壞,遺址保存狀況應屬完整。但現今已有許多件建物建築,也曾發生爭議(見下方 爭議說明),對於遺址保存是一大挑戰。

 
安和遺址北界(安和三街)

遺址內容 编辑

安和遺址為中部地區罕見之大坌坑文化遺址。本遺址的年代約在5,000年至3,500年前,除了下層屬較早的大坌坑文化外,也包含牛罵頭文化時期的遺留;此遺址目前共挖掘出48具排列整齊的人骨遺骸,是為大坌坑文化時期之墓葬群。後亦經碳14年代檢測,鑑定為4,800年至4,000年前之人類遺骨(牛罵頭文化層距今4,000至3,000年間)是目前在台中發現早的史前人類;[5]歷史時期康熙、乾隆年間汀州人拓墾,此為「下七張犁」舊名由來。安和遺址也有出土箭簇、閃玉錛等器物。此外也有石虎、狗、大型魚鰓蓋骨、魚脊椎骨、山羌、鬼鼠、蛇、鯊魚牙齒、貝殼等,及古代稻米、種子等史前生態遺留,根據這些跡象與證據,推測當時即有食用稻米[6]。其中發現鯊魚牙齒,可能代表當時此地距離海岸線相當近[7]。因為其重要性,未來將在安和遺址範圍內選擇適當地點現址保存,展示主要文物。往後更預估將安和遺址列為指定遺址,[8]並爭取列為國定遺址。但至2023年1月9日查詢止,尚未晉升為國定遺址。

研究意義 编辑

目前除此遺址之外,台中地區出土之牛罵頭文化遺物大多保存不佳,且牛罵頭墓葬非常罕見。由此處出土之遺物器型論也可猜測其有西部繩紋紅陶文化之流通。另外,大坌坑文化依推測應為南島語族在5,500年前所發展起的,而此處的碳定年指出,安和遺址正處於這個關鍵時期,因此其在文化研究上,有不可取代之獨特性。此外,本遺址所發現的人類生活經考古分析年代約為4,800年前新石器時代人物,在台灣人類與考古都是一大發現,也曾登上外媒報導版面[9][10]

爭議 编辑

 
安和遺址張家祖廟旁-背後建築林立

出土文物場址爭議 编辑

  • 2015年4月25日,本遺址在開發與保存上有不少利益間的衝突[11]
  • 同年5月14日,臺中市市議員江肇國表示,文化局在沒有公開試掘報告,直接同意讓建商大規模搶救挖掘,將建地內所有文物挖空殆盡。江肇國指出,這根本是文資界大埔事件,逼安和阿嬤搬家!文化局是否為讓開發商盡速恢復開發,覆土後讓建商繼續動工[12]
  • 2016年5月26日,臺中市市議員江肇國同日表示,文化局在沒有公開試掘報告,直接同意讓建商大規模搶救挖掘,將建地內所有文物挖空殆盡。江肇國指出,這根本是文資界大埔事件,逼安和阿嬤搬家!文化局是否為讓開發商盡速恢復開發,覆土後讓建商繼續動工[12]。此外,遺址出土文物疑遭「貍貓換太子」,將原本出土於(坑號三三一)的文物,謊稱為(坑號二0四)出土,顯然有偽造文書、竄改之嫌。並且讓市長背書發布相關非法挖掘成果。文資處長張祐創隨後回覆,「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辦理」[13][14]
  • 同年11月9日,安和遺址遭受到建商違法開發破壞,計有以下違反文資法開罰的事件[15]: 1.喬合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經市政府裁罰新臺幣10萬元罰鍰。 2.磊豐建設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經市政府處以50萬元罰鍰。 3.慶合建設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經市政府處以10萬元罰鍰。 4.邑陞營造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經市處以10萬元罰鍰。
 
安和路遺址現況-開發中

遺跡場址命名爭議 编辑

  • 2016年5月18日,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黃豐隆理事長建議「安和路遺址」更名為「下七張犁遺址」,較符合遺址命名慣例[16]。同年5月22日,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顧問、前(臺中市都發局、建設局副局長)黃服賜認為「下七張犁」之名,無法涵蓋該遺址空間範圍[17]
  • 同年5月26日,臺中市市議員陳淑華表示,遺址的發現命名,一般均採用發現地之地點命名,但是,「安和路遺址」的名稱卻只是一個路名,用路名命名,將較難以與當地的歷史情感作一連結。因此建議文化局應該重提委員會審議,將現有「安和路遺址」名稱,改制為當地古地名「下七張犁遺址」。文化局長王志誠回應,同意重提審議研究更名為「下七張犁遺址」的適切性[18][19]
  • 同年12月20日,依據「臺中市政府105年度遺址審議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民國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資遺字第10502733731號),公告將此遺址市定遺址名稱由「安和路遺址」更名為「」,並將遺址範圍變更[2]

参考文献 编辑

  • 國家考古遺址出土遺物典藏管理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外部連結 编辑

  1. ^ 安和路遺址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16-1-8. [2016-03-03]. (原始内容于2016-03-07). 
  2. ^ 2.0 2.1 台中市政府. (PDF). 105.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4-12). 
  3. ^ 台中市政府.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4. ^ 台中市政府. . 105.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5. ^ 4800多歲的「台中阿嬤」出土了!「安和遺址」考古重大發現 民報 2015-5-09. [2015-07-25]. (原始内容于2019-06-11). 
  6. ^ 屈慧麗、閻玲達、張綵驊、王維安、陳曉萱. 台中市安和路遺址發掘報告. 2014年度台灣考古工作會報會議論文集. 2015: 52. 
  7. ^ 科博館揭5千年安和遺址面紗 安和母與子等48具人骨改寫臺中史前史 中央社 2015-05-09. [2015-07-25]. (原始内容于2019-06-12). 
  8. ^ 安和路遺址發掘重要發現記者會新聞稿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15-05-09. [2015-07-31]. (原始内容于2016-03-06). 
  9. ^ Reuters. Taiwan finds 4,800-year-old fossil of mother cradling baby. Reuters. 2016-04-26 [2017-04-26]. (原始内容于2021-01-20). 
  10. ^ FoxNews.com. Archaeologists discover 4,800-year-old fossil of mother cradling a baby. FoxNews. 2016-04-28 [2017-04-25]. (原始内容于2017-05-19). 
  11. ^ 華視. 遺址vs開發. 2015-04-25 [2017-04-12].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12. ^ 12.0 12.1 chinatimes. 中市府先斬後奏? 安和遺址遭挖空. chinatimes. 2015-05-14 [2017-04-12]. (原始内容于2019-06-24). 
  13. ^ 中市府先斬後奏? 安和遺址遭挖空 中國時報 2015-5-14. [2016-05-27]. (原始内容于2019-06-24). 
  14. ^ 中市議員批前市府放任建商 破壞安和路遺址 自由時報 2016-4-28. [2016-05-27]. (原始内容于2019-06-22). 
  15. ^ 吳垠慧. 古蹟會自燃 文資局長:抓到兇手難. 中國時報. 2016年11月9日 [2017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6月21日). 
  16. ^ 黃, 豐隆. 下七章犁遺址. 2016-05-18 [2017-04-12]. (原始内容于2021-03-01). 
  17. ^ 黃, 服賜. 安和阿嬤是這樣來的. 2016-05-22 [2017-04-12]. (原始内容于2019-06-29). 
  18. ^ 台中安和路遺址 議員要求更名「下七張犁遺址」自由時報 2016-5-26. [2016-05-27]. (原始内容于2019-06-06). 
  19. ^ 〈中部〉安和遺址地號331變工地 文化局︰易地保存 自由時報 2016-5-27. [2016-05-27]. (原始内容于2019-06-24). 

安和遺址, 最初稱為安和路遺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是位於台中西屯區單元一重劃區的遺址, 包含大坌坑, 牛罵頭及清代漢文化層, 2003年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發現, 當地之古地名是下七張犁,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處於2013年委託博物館進行遺址監管, 至此, 安和路遺址在2015年9月17日, 正式公告為, 列冊遺址, 依據臺中市政府一, 五年度遺址審議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 民國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資遺字第10502733731號, 公告將此遺址市定遺址名稱由, 安和路遺址, 更名為,. 安和遺址 最初稱為安和路遺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是位於台中西屯區單元一重劃區的遺址 包含大坌坑 牛罵頭及清代漢文化層 2003年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發現 當地之古地名是下七張犁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處於2013年委託博物館進行遺址監管 至此 安和路遺址在2015年9月17日 正式公告為 列冊遺址 1 依據臺中市政府一 五年度遺址審議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 民國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資遺字第10502733731號 公告將此遺址市定遺址名稱由 安和路遺址 更名為 安和遺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並將遺址範圍變更 2 目录 1 遺址範圍與內容 1 1 遺址範圍 1 2 遺址內容 2 研究意義 3 爭議 3 1 出土文物場址爭議 3 2 遺跡場址命名爭議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連結遺址範圍與內容 编辑遺址範圍 编辑 nbsp 安和路遺址南界 協和北巷安和遺址位置於臺中市西屯區 屬牛罵頭文化層 範圍位於臺中市大肚台地東側 範圍為臺灣大道四段以南 安和路以西 協和北巷以北 協和北巷西段以東延至臺灣大道 3 1 原名稱為 安和路遺址 後經臺中市政府於2016年 民國105年 12月20日 遺址審議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 變更名稱為 安和遺址 範圍變更為臺中市西屯區福和段204地號 4 遺址文化層延伸分布範圍 且土地使用分區為公園 未受建築或土地開發行為破壞 遺址保存狀況應屬完整 但現今已有許多件建物建築 也曾發生爭議 見下方 爭議說明 對於遺址保存是一大挑戰 nbsp 安和遺址北界 安和三街 遺址內容 编辑 安和遺址為中部地區罕見之大坌坑文化遺址 本遺址的年代約在5 000年至3 500年前 除了下層屬較早的大坌坑文化外 也包含牛罵頭文化時期的遺留 此遺址目前共挖掘出48具排列整齊的人骨遺骸 是為大坌坑文化時期之墓葬群 後亦經碳14年代檢測 鑑定為4 800年至4 000年前之人類遺骨 牛罵頭文化層距今4 000至3 000年間 是目前在台中發現早的史前人類 5 歷史時期康熙 乾隆年間汀州人拓墾 此為 下七張犁 舊名由來 安和遺址也有出土箭簇 閃玉錛等器物 此外也有石虎 狗 大型魚鰓蓋骨 魚脊椎骨 山羌 鬼鼠 蛇 鯊魚牙齒 貝殼等 及古代稻米 種子等史前生態遺留 根據這些跡象與證據 推測當時即有食用稻米 6 其中發現鯊魚牙齒 可能代表當時此地距離海岸線相當近 7 因為其重要性 未來將在安和遺址範圍內選擇適當地點現址保存 展示主要文物 往後更預估將安和遺址列為指定遺址 8 並爭取列為國定遺址 但至2023年1月9日查詢止 尚未晉升為國定遺址 研究意義 编辑目前除此遺址之外 台中地區出土之牛罵頭文化遺物大多保存不佳 且牛罵頭墓葬非常罕見 由此處出土之遺物器型論也可猜測其有西部繩紋紅陶文化之流通 另外 大坌坑文化依推測應為南島語族在5 500年前所發展起的 而此處的碳定年指出 安和遺址正處於這個關鍵時期 因此其在文化研究上 有不可取代之獨特性 此外 本遺址所發現的人類生活經考古分析年代約為4 800年前新石器時代人物 在台灣人類與考古都是一大發現 也曾登上外媒報導版面 9 10 爭議 编辑 nbsp 安和遺址張家祖廟旁 背後建築林立出土文物場址爭議 编辑 2015年4月25日 本遺址在開發與保存上有不少利益間的衝突 11 同年5月14日 臺中市市議員江肇國表示 文化局在沒有公開試掘報告 直接同意讓建商大規模搶救挖掘 將建地內所有文物挖空殆盡 江肇國指出 這根本是文資界大埔事件 逼安和阿嬤搬家 文化局是否為讓開發商盡速恢復開發 覆土後讓建商繼續動工 12 2016年5月26日 臺中市市議員江肇國同日表示 文化局在沒有公開試掘報告 直接同意讓建商大規模搶救挖掘 將建地內所有文物挖空殆盡 江肇國指出 這根本是文資界大埔事件 逼安和阿嬤搬家 文化局是否為讓開發商盡速恢復開發 覆土後讓建商繼續動工 12 此外 遺址出土文物疑遭 貍貓換太子 將原本出土於 坑號三三一 的文物 謊稱為 坑號二0四 出土 顯然有偽造文書 竄改之嫌 並且讓市長背書發布相關非法挖掘成果 文資處長張祐創隨後回覆 全依 文化資產保存法 規定辦理 13 14 同年11月9日 安和遺址遭受到建商違法開發破壞 計有以下違反文資法開罰的事件 15 1 喬合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 經市政府裁罰新臺幣10萬元罰鍰 2 磊豐建設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 經市政府處以50萬元罰鍰 3 慶合建設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 經市政府處以10萬元罰鍰 4 邑陞營造有限公司開發行為破壞遺址 經市處以10萬元罰鍰 nbsp 安和路遺址現況 開發中遺跡場址命名爭議 编辑 2016年5月18日 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黃豐隆理事長建議 安和路遺址 更名為 下七張犁遺址 較符合遺址命名慣例 16 同年5月22日 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顧問 前 臺中市都發局 建設局副局長 黃服賜認為 下七張犁 之名 無法涵蓋該遺址空間範圍 17 同年5月26日 臺中市市議員陳淑華表示 遺址的發現命名 一般均採用發現地之地點命名 但是 安和路遺址 的名稱卻只是一個路名 用路名命名 將較難以與當地的歷史情感作一連結 因此建議文化局應該重提委員會審議 將現有 安和路遺址 名稱 改制為當地古地名 下七張犁遺址 文化局長王志誠回應 同意重提審議研究更名為 下七張犁遺址 的適切性 18 19 同年12月20日 依據 臺中市政府105年度遺址審議委員會 第三次會議決議 民國105年12月20日府授文資遺字第10502733731號 公告將此遺址市定遺址名稱由 安和路遺址 更名為 安和遺址 並將遺址範圍變更 2 参考文献 编辑再論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問題 臧振華 中央研究院 2012 6 3 國家考古遺址出土遺物典藏管理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外部連結 编辑 安和路遺址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16 1 8 2016 03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7 2 0 2 1 台中市政府 安和路遺址更名公告 PDF 105 12 2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 04 1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台中市政府 安和路遺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12 台中市政府 安和遺址範圍 105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1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4800多歲的 台中阿嬤 出土了 安和遺址 考古重大發現 民報 2015 5 09 2015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1 屈慧麗 閻玲達 張綵驊 王維安 陳曉萱 台中市安和路遺址發掘報告 2014年度台灣考古工作會報會議論文集 2015 52 科博館揭5千年安和遺址面紗 安和母與子等48具人骨改寫臺中史前史 中央社 2015 05 09 2015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2 安和路遺址發掘重要發現記者會新聞稿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015 05 09 2015 07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Reuters Taiwan finds 4 800 year old fossil of mother cradling baby Reuters 2016 04 26 2017 04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0 FoxNews com Archaeologists discover 4 800 year old fossil of mother cradling a baby FoxNews 2016 04 28 2017 04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19 華視 遺址vs開發 2015 04 25 2017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12 0 12 1 chinatimes 中市府先斬後奏 安和遺址遭挖空 chinatimes 2015 05 14 2017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4 中市府先斬後奏 安和遺址遭挖空 中國時報 2015 5 14 2016 05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4 中市議員批前市府放任建商 破壞安和路遺址 自由時報 2016 4 28 2016 05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2 吳垠慧 古蹟會自燃 文資局長 抓到兇手難 中國時報 2016年11月9日 2017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21日 黃 豐隆 下七章犁遺址 2016 05 18 2017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1 黃 服賜 安和阿嬤是這樣來的 2016 05 22 2017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9 台中安和路遺址 議員要求更名 下七張犁遺址 自由時報 2016 5 26 2016 05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6 中部 安和遺址地號331變工地 文化局 易地保存 自由時報 2016 5 27 2016 05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安和路遺址 amp oldid 766726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