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奧德修斯撞擊坑

坐标32°49′N 128°53′W / 32.82°N 128.89°W / 32.82; -128.89[1]

奧德修斯撞擊坑(Odysseus)是土衛三上最大的撞擊坑,直徑445公里,超過土衛三直徑的2/5,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奧德修斯撞擊坑位於土星前半球的西半部,中心座標是32.8°N, 128.9°W。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命名[1]

奧德修斯撞擊坑是直徑大而淺的撞擊坑,卡西尼-惠更斯号攝於2010年2月14日。

發現 编辑

奧德修斯撞擊坑是在航海家2號飛掠土星任務中於1981年9月1日發現[2]。以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奧德賽中希臘神話英雄奧德修斯命名[1]

地質 编辑

 
土衛三彩色影像和地形圖

奧德修斯撞擊坑相對於約450公里的直徑而言是相當淺的撞擊坑;更確切說法是其底部相當接近於土衛三的形狀。原因可能是因為土衛三的冰質外殼在地質時間中的黏性鬆弛造成。坑底比土衛三平均半徑低3公里,而外環則比平均半徑高約5公里。從坑底算起高度6到9公里的外環在這樣尺寸的撞擊坑並不算非常高。撞擊坑環內是由弧形的斷崖組成,並延伸約100公里直到到達坑底。從奧德修斯撞擊坑有數個地塹以輻射狀向外分布,寬度約10到20公里,長度數百公里。這些地塹可能是形成撞擊坑的撞擊中造成的破裂[3]。其中最明顯的名叫俄奇吉亞峽谷(Ogygia Chasma)[4]

奧德修斯撞擊坑的原始深度應相當深,並且有極高的環形山和中央山峰。經過長時間以後其坑底已經鬆弛到與土衛三的表面相當接近,且其環形山和中央峰已經崩塌(類似狀況可在木星衛星木衛三木衛四發現)。這代表在形成奧德修斯撞擊坑時土衛三仍有一定熱量和塑性讓撞擊坑發生崩塌;且其內部甚至是液態。如果撞擊時土衛三溫度較低,且較脆的話,土衛三可能已經碎裂,即使並未碎裂,撞擊坑的形狀也會被保持,類似土衛一赫歇爾撞擊坑[5][6]

奧德修斯撞擊坑中央的複雜地形(謝利亞山,Scheria Montes)[7]是中央崩塌地形[6],深度約2到4公里。外圍環繞著自坑底算起高度6到9公里(比平均半徑高約3公里)的斷塊山[3]

與伊薩卡峽谷的關係 编辑

通過土衛三極點的巨大峽谷,伊薩卡峽谷(Ithaca Chasma)相當接近奧德修斯撞擊坑的中心。該峽谷曾被認為是由形成土衛三的撞擊造成[3]。但近年由卡西尼號拍攝的高解析度影像顯示,奧德修斯撞擊坑內的撞擊坑數量少於伊薩卡峽谷內數量,這代表伊薩卡峽谷年代比奧德修斯撞擊坑早[8][9]

圖集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1.0 1.1 1.2 Tethys: Odysseu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4). 
  2. ^ E. C. Stone, E. D. Miner. Voyager 2 Encounter with the Saturnian System. Science. 1982-01-29, 215 (4532): 499–504 [2018-04-02].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215.4532.499. (原始内容于2017-08-16) (英语). 
  3. ^ 3.0 3.1 3.2 Moore, 2004, pp.424–30
  4. ^ Tethys: Ogygia Chasma.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于2016-12-25). 
  5. ^ Calvin J. Hamilton. Odysseus Basin on Saturn's Moon Tethys. SolarViews.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于2020-02-21). 
  6. ^ 6.0 6.1 Jaumann, 2009, p.642
  7. ^ Tethys: Scheria Monte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4). 
  8. ^ Bernd Giese, Roland Wagner, Gerhard Neukum, Paul Helfenstein, Peter C. Thomas. Tethys: Lithospheric thickness and heat flux from flexurally supported topography at Ithaca Chasm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7-11-01, 34 (21) [2018-04-02]. ISSN 1944-8007. doi:10.1029/2007gl031467 (英语). 
  9. ^ Jaumann, 2009, p.669

參考資料 编辑

  • Ralf Jaumann, Roger N. Clark, Francis Nimmo, Amanda R. Hendrix, Bonnie J. Buratti, Tilmann Denk, Jeffrey M. Moore, Paul M. Schenk, Steve J. Ostro, Ralf Srama. Icy Satellites: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Surface Processes. Springer, Dordrecht. 2009: 637–681 [2018-04-02]. ISBN 9781402092169. doi:10.1007/978-1-4020-9217-6_20. (原始内容于2019-09-17) (英语). 
  • Jeffrey M. Moore, Paul M. Schenk, Lindsey S. Bruesch, Erik Asphaug, William B. McKinnon. Large impact features on middle-sized icy satellites. Icarus: 421–443. [2018-04-02]. doi:10.1016/j.icarus.2004.05.009. (原始内容于2018-07-02). 

外部連結 编辑


奧德修斯撞擊坑, 坐标, odysseus, 是土衛三上最大的撞擊坑, 直徑445公里, 超過土衛三直徑的2, 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 位於土星前半球的西半部, 中心座標是32, 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命名, 是直徑大而淺的撞擊坑, 卡西尼, 惠更斯号攝於2010年2月14日, 目录, 發現, 地質, 與伊薩卡峽谷的關係, 圖集,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發現, 编辑是在航海家2號飛掠土星任務中於1981年9月1日發現, 以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中希臘神話英雄奧德修斯命名, 地質, 编辑, nbs. 坐标 32 49 N 128 53 W 32 82 N 128 89 W 32 82 128 89 1 奧德修斯撞擊坑 Odysseus 是土衛三上最大的撞擊坑 直徑445公里 超過土衛三直徑的2 5 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 奧德修斯撞擊坑位於土星前半球的西半部 中心座標是32 8 N 128 9 W 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命名 1 奧德修斯撞擊坑是直徑大而淺的撞擊坑 卡西尼 惠更斯号攝於2010年2月14日 目录 1 發現 2 地質 3 與伊薩卡峽谷的關係 4 圖集 5 註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發現 编辑奧德修斯撞擊坑是在航海家2號飛掠土星任務中於1981年9月1日發現 2 以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中希臘神話英雄奧德修斯命名 1 地質 编辑 nbsp 土衛三彩色影像和地形圖奧德修斯撞擊坑相對於約450公里的直徑而言是相當淺的撞擊坑 更確切說法是其底部相當接近於土衛三的形狀 原因可能是因為土衛三的冰質外殼在地質時間中的黏性鬆弛造成 坑底比土衛三平均半徑低3公里 而外環則比平均半徑高約5公里 從坑底算起高度6到9公里的外環在這樣尺寸的撞擊坑並不算非常高 撞擊坑環內是由弧形的斷崖組成 並延伸約100公里直到到達坑底 從奧德修斯撞擊坑有數個地塹以輻射狀向外分布 寬度約10到20公里 長度數百公里 這些地塹可能是形成撞擊坑的撞擊中造成的破裂 3 其中最明顯的名叫俄奇吉亞峽谷 Ogygia Chasma 4 奧德修斯撞擊坑的原始深度應相當深 並且有極高的環形山和中央山峰 經過長時間以後其坑底已經鬆弛到與土衛三的表面相當接近 且其環形山和中央峰已經崩塌 類似狀況可在木星衛星木衛三和木衛四發現 這代表在形成奧德修斯撞擊坑時土衛三仍有一定熱量和塑性讓撞擊坑發生崩塌 且其內部甚至是液態 如果撞擊時土衛三溫度較低 且較脆的話 土衛三可能已經碎裂 即使並未碎裂 撞擊坑的形狀也會被保持 類似土衛一的赫歇爾撞擊坑 5 6 奧德修斯撞擊坑中央的複雜地形 謝利亞山 Scheria Montes 7 是中央崩塌地形 6 深度約2到4公里 外圍環繞著自坑底算起高度6到9公里 比平均半徑高約3公里 的斷塊山 3 與伊薩卡峽谷的關係 编辑通過土衛三極點的巨大峽谷 伊薩卡峽谷 Ithaca Chasma 相當接近奧德修斯撞擊坑的中心 該峽谷曾被認為是由形成土衛三的撞擊造成 3 但近年由卡西尼號拍攝的高解析度影像顯示 奧德修斯撞擊坑內的撞擊坑數量少於伊薩卡峽谷內數量 這代表伊薩卡峽谷年代比奧德修斯撞擊坑早 8 9 圖集 编辑 nbsp 航海家2號於1981年8月25日拍攝的影像 nbsp 卡西尼號窄視野照相機於2005年12月24日拍攝的彩色影像註釋 编辑 1 0 1 1 1 2 Tethys Odysseu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2 14 E C Stone E D Miner Voyager 2 Encounter with the Saturnian System Science 1982 01 29 215 4532 499 504 2018 04 02 ISSN 0036 8075 doi 10 1126 science 215 4532 4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16 英语 3 0 3 1 3 2 Moore 2004 pp 424 30 Tethys Ogygia Chasma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5 Calvin J Hamilton Odysseus Basin on Saturn s Moon Tethys SolarViews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1 6 0 6 1 Jaumann 2009 p 642 Tethys Scheria Monte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2 14 Bernd Giese Roland Wagner Gerhard Neukum Paul Helfenstein Peter C Thomas Tethys Lithospheric thickness and heat flux from flexurally supported topography at Ithaca Chasm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7 11 01 34 21 2018 04 02 ISSN 1944 8007 doi 10 1029 2007gl031467 英语 Jaumann 2009 p 669參考資料 编辑Ralf Jaumann Roger N Clark Francis Nimmo Amanda R Hendrix Bonnie J Buratti Tilmann Denk Jeffrey M Moore Paul M Schenk Steve J Ostro Ralf Srama Icy Satellites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Surface Processes Springer Dordrecht 2009 637 681 2018 04 02 ISBN 9781402092169 doi 10 1007 978 1 4020 9217 6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17 英语 Jeffrey M Moore Paul M Schenk Lindsey S Bruesch Erik Asphaug William B McKinnon Large impact features on middle sized icy satellites Icarus 421 443 2018 04 02 doi 10 1016 j icarus 2004 05 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02 外部連結 编辑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for 9th September 2007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奧德修斯撞擊坑 amp oldid 7898404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