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大日耳曼國

大日耳曼國」(德語:Großgermanisches Reich),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的大日耳曼國」(德語:Großgerman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是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劃在歐洲建立的一個政治實體國家的官方名稱[2]。大日耳曼國的領土要求隨時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早在1933年秋,希特勒就設想將波希米亞波蘭西部奧地利等地併入德國並建立一系列沒有獨立經濟且無法獨立的衛星國傀儡國[3]

計劃中「大日耳曼國」的邊界——包括潛在的傀儡國和保護國;資料來源基於各種來自於國家行政部門黨衛隊領導層的部分系統化目標計劃(例如東方總計劃[1]

這個設想的泛日耳曼帝國幾乎將整個日耳曼歐洲合併為一個極為龐大的國家。其領土上包括了擴張過後的德意志國本身(包括1938年以前的德國本土、奧地利波希米亞摩拉維亞捷克西里西亞亞爾薩斯-洛林奧伊彭-馬爾默迪梅梅爾下施蒂利亞上卡尼奧拉斯洛維尼亞的卡林西亞波蘭荷蘭比利時佛蘭德地區、盧森堡丹麥挪威瑞典冰島列支敦士登、以及瑞士至少要包括德語區[4]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至少在計劃中英國不會淪為德國的一個省份,取而代之的是成為德國的一位海軍盟友。[5]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南蒂羅爾德裔區,那里會是意大利盟友的一部分。除了日耳曼歐洲之外,德國與法國的邊界將恢復到早期神聖羅馬帝國時期,這就意味完全地吞併瓦隆、瑞士法語區;以及法國北部、東部的大片地區。[6]此外,德國在「生存空間」裏計劃向東擴張至烏拉山脈(在此過程中需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蘇聯奪取領土)。[7][8]希特勒計劃將居住在烏拉山脈以西的「多餘」俄羅斯人口驅逐至烏拉山脈以東。[9]

思想前景

種族理論

納粹種族理論認為歐洲的日耳曼人屬於高等種族,是更高級的雅利安人種——北歐人種的後代,雅利安人被視為是文明社會中獨一無二的文化繼承者。[10]這些種族會被視為「真正的日耳曼人」,但「已經失去了種族自豪感」 ,也會被認作德意志人的親緣種族。[11]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也認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同樣是德國種族的祖先,是「北歐-希臘」文化和藝術的第一批傳播者。[12][13]希特勒特別欽佩古斯巴達,並聲稱其為種族最純凈的國家:[14]

「由于斯巴达人的种族优势,六千名斯巴達人征服了三十五萬名希洛人是可行的。」斯巴達人開創了「第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15]

此外,希特勒的「日耳曼」理論並不只指代族群、文化,和語族,它直接包括了生物種族理論,這代表著他想從雅利安種族的敵人統治下拯救高等「日耳曼血統」。希特勒指出,德國擁有的這些「日耳曼成分」比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要多,他認為「我們五分之四的人民」擁有這些成分。[16]

無論在世上何處發現日耳曼血統,我們都會獲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東西。而剩下的人將無法反抗我们的日耳曼帝国。

——阿道夫·希特勒

根據納粹的描述,除了日耳曼民族以外, 那些表面上是不屬於日耳曼國家的民眾例如法蘭西人、波蘭人、瓦隆人、捷克人等也很可能擁有富貴的日耳曼血統,尤其是貴族和農民階層。為了「恢復」這些「消逝」的日耳曼成分接受日耳曼化(納粹用語為「Umvolkung」,意為「迴歸種族」。) [17]如果那些人無法「恢復」,那就必須消滅他們,防止敵人利用他們的優勢血統來對抗雅利安人。[17]其中一個納粹日耳曼化的例子便是幫綁架具有「種族價值」的東歐孩童。奇怪的現象是,相對於不抗拒的人,那些被選中進行日耳曼化但反對納粹的人在種族上被視為更優勢。因為根據希姆萊的說法,「抵抗是德意志人的天性」。[18]

在《我的奮鬥》第一頁,希特勒公開宣稱他相信「共同的血統屬於一個共同的國家」,他對闡述了先天種族品(因此影響了納粹運動)應當優於「人造」概念,例如民族認同(包括德國地區認同,例如普魯士巴伐利亞),後者對於那些「值得」被納入同一個大德意志種族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元首;德語: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的人民來說才是決定性因素。[19]為了確保雅利安種族(根據希特勒的描述,雅利安種族在「逐漸消亡」[20])從今往後的霸權地位,希特勒採取了部分戰略模式,即消滅那些他認為是「無用小國」(德語:Kleinstaatengerümpel;類似於德國割據時期的小國家)的歐洲國家並把北歐全部國家合為一個統一的種族共同體。[21]從1921年起,希特勒便主張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國」。[2]

正是這片大陸將文化帶到了大不列顛,反過來又讓她能夠在世界的其他大多數地方進行殖民。無法想象沒有歐洲的美洲會是怎樣。為什麼我們就沒有必不可缺的力量成為一個擁有吸引力的世界中心呢?一億兩千萬的日耳曼人——如果他們鞏固自己的地位,這將會是一股無人可敵的力量。而組成日耳曼世界的國家將只會從中受益。我可以從自己身上看到這一點。我的祖國是德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但如果任由其自然發展,它會成為什麼呢?像奧地利、薩克森、丹麥,又或者是瑞士這樣的國家是不可能發展出自己的潛能的。因為沒有基礎。未來的大門又一次為日耳曼民眾打開了,這正是一種運氣所在。

——阿道夫·希特勒,1942[22]

名稱

這個設想帝國的名稱特意參考了中世紀時期的(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民族社會主義史學裏則稱為「第一帝國」。[23]這個中世紀的帝國在德意志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各種不同層面的遺產。希特勒非常欽佩法蘭克皇帝查里曼的「文化創造力」、組織力、以及他對個人權力的摒棄。[23]與此同時,他也批評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忽視「東進政策」(德語:Ostpolitik)就像他本人的政策一樣,在政治上僅注重於南方[23]「德奧合併」後,考慮到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象徵(皇冠、御劍、聖槍等其他物品)在1424年至1796年期間曾存放於紐倫堡,希特勒下令將這些物品從維也納轉移至紐倫堡存放。 [24]紐倫堡不僅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舊民間首都,同時還是紐倫堡黨代會的舉辦地點。因此,「皇權」的轉移不僅為希特勒的德國成為「舊帝國」的繼承者增添了合法性,同時還削弱了皇帝的維也納舊居。[25]

德國在1939年佔領波希米亞後,希特勒聲稱神聖羅馬帝國已然「重生」,但他在私下仍會聲稱他的帝國比舊「羅馬」帝國更強大。[26]不同於「民族混雜的巴巴羅薩天主教帝國」 ,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國將建立在種族主義民族主義之上。[26]建立這個國家並不是為了恢復中世紀的價值觀,而是為了「推進一個全新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裏,過往的優勢將與現代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相結合」。[26]

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邊界也被納粹黨當成收復領土的根據,他們對曾經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切現代領地與國家提出要求。甚至在開戰前希特勒就希望撕毀《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該條約賦予了神聖羅馬帝國各領地的完整主權。1939年11月17日,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日記中寫道,納粹政權的「偉大目標」就是「徹底清算」這一歷史性的條約,[27]而且這份條約起於明斯特,也終將止於明斯特這座相同的城市。[28]

泛德意志主義 VS 泛日耳曼主義

雖然納粹計劃在戰後種族政治秩序中賦予歐洲其他「日耳曼人」與德意志人一樣的高等種族地位,但卻從未考慮過讓這些國家的臣民擁有獨立的民族權力。[10]這些日耳曼國家在全方面都將被視為德國的延伸而非擁有獨立地位的國家,[10]而且德國人明確表示將維護帝國「最強大的力量源泉,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軍事地位」 。[22]即使是最支持該理念的納粹高層海因里希·希姆萊,也無法擺脫對德意志人日耳曼人的等級劃分理念。[29]親衛隊官方報刊《黑色軍國》對於日耳曼「兄弟手足」和德意志霸權之間的矛盾協調從未成功。[29]日耳曼國家的納粹主義政黨成員在訪問德國時也會被禁止參加德國納粹黨的集會。雖然這一限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被取消,但需要參訪者前提進行通報,以便於警告發言人不要發表對他們自己祖國的貶低言論。[30]

儘管希特勒本人和希姆萊的黨衛隊都主張建立泛日耳曼帝國,但在納粹政權內部大多數人不認可這一主張。[31] 戈培爾和約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領導下的德國外交部更傾向於建立一個由德國主導的大陸聯盟,其代表為反共產國際協定,以及里賓特洛甫提出的「歐洲聯邦」(德語:Europäischer Staatenbund)計劃 ,還有早期帝制德意志帝國的「中歐」(德語:Mitteleuropa)概念。

日耳曼神秘主義

納粹黨領導層內部對於進行「日耳曼歷史」的意識形態精神培養存在分歧。希姆萊對「日耳曼使命」的深奧大眾化闡釋遭到了希特勒的強烈批評。希姆萊在一次演說中譴責查里曼皇帝是「撒克遜人的屠夫」,但希特勒卻說這不是「歷史罪行」,而是一件好事,因為維度金德在征服薩克森的同時把西方文化帶入了如今這片屬於德國的地方。[32]同時希特勒也不贊成希姆萊通過他的祖先遺產學會來進行偽考古學項目,例如在史前日耳曼遺址進行挖掘:「為什麼我們要讓全世界都關注我們沒有過去的事實?」 [32]

為了用更符合民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宗教來完全取代基督教,希姆萊與阿佛烈·羅森堡試圖用日耳曼異教(本土傳統宗教和日耳曼人的民族宗教)取而代之,其中日本的神道教被視為近乎完美的東亞對手。[33]他們下令建造日耳曼教的禮拜場所,其目的在於以日耳曼祝聖來取代基督教儀式,這其中就包括不同的婚姻與葬禮儀式。[33]海因里希·海姆在《阿道夫·希特勒在元首總部的獨白 1941-1944》(德語:Adolf Hitler. Monologe im Führerhauptquartier 1941-1944)(這本書有好幾個版本,這裏引用Orbis Verlag的2000年版本)一書中引用文了希特勒在1941年10月14日的發言: 「允許奧丁教的復興完全是愚蠢至極。我們古老的神靈已然不復存在,而且無法復興。在基督教傳來的時候……整個古代要麽在單方面遵循哲學體系,要麽就是崇拜神靈。 但在現代,讓全人類都陷入自欺欺人完全是不可取的。」[來源請求]

註釋

  1. ^ Utopia: The 'Greater Germanic Reich of the German Nation'. München – Berlin: Institut für Zeitgeschichte. 1999 [2021-11-10]. (原始内容于2018-09-15). 
  2. ^ 2.0 2.1 Elvert 1999, p. 325.
  3. ^ Majer, Diemut. "Non-Germans" under the Third Reich: the Nazi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Germany and occupied Eastern Europe with special regard to occupied Poland, 1939—1945. JHU Press. 2003: 188–189 [2021-11-10]. ISBN 0-8018-6493-3. (原始内容于2022-04-09). .
  4. ^ Rich 1974, pp. 401–402.
  5. ^ Strobl 2000, pp. 202–208.
  6. ^ Williams 2005, p. 209.
  7. ^ André Mineau. Operation Barbarossa: Ideology and Ethics Against Human Dignity. Rodopi, 2004. p. 36.
  8. ^ Rolf Dieter Müller, Gerd R. Ueberschär. Hitler's War in the East, 1941-1945: A Critical Assessment. Berghahn Books, 2009. p. 89.
  9. ^ Bradl Lightbody. The Second World War: Ambitions to Nemesis. London, England, UK; New York, New York, USA: Routledge, 2004. p. 97.
  10. ^ 10.0 10.1 10.2 Bohn 1997, p. 7.
  11. ^ Wright 1968, p. 115.
  12. ^ Hitler 2000, p. 225.
  13. ^ Housden 2000, p. 163.
  14. ^ Grafton et al 2010, p. 363.
  15. ^ Hitler, Pol Pot, and Hutu Power: Distinguishing Themes of Genocidal Ideology Professor Ben Kiernan, Holocaus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iscussion Paper
  16. ^ Hitler 2000, p. 307.
  17. ^ 17.0 17.1 17.2 Fest 1973, p. 685.
  18. ^ Robert Cecil, The Myth of the Master Race: Alfred Rosenberg and Nazi Ideology p.199ISBN 0-396-06577-5
  19. ^ Hitler 1927, p. 1.
  20. ^ Fest 1973, p. 210.
  21. ^ Fink 1985, pp. 27, 152.
  22. ^ 22.0 22.1 Hitler 2000, p. 306.
  23. ^ 23.0 23.1 23.2 Hattstein 2006, p. 321.
  24. ^ Hamann, Brigitte. Hitler's Vienna: A Dictator's Apprenticeship. Trans. Thomas Thornt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19-512537-5. 
  25. ^ Haman 1999, p. 110
  26. ^ 26.0 26.1 26.2 Brockmann 2006, p. 179.
  2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winkle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8. ^ Goebbels, p. 51.
  29. ^ 29.0 29.1 Wright 1968, pp. 141–142.
  30. ^ Rothwell 2005, p. 31.
  31. ^ Lipgens 1985, p. 41.
  32. ^ 32.0 32.1 Speer 1970, pp. 147–148.
  33. ^ 33.0 33.1 Domarus 2007, p. 158.

参考文献

  • Ackermann, Josef. Heinrich Himmler als Ideologe. Musterschmidt. 1970. LCCN 75569891 (德语). 
  • Bohn, Robert. Die deutsche Herrschaft in den "germanischen" Ländern 1940-1945. Steiner. 1997. ISBN 3-515-07099-0 (德语). 
  • Boog, Horst.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822888-0. 
  • Bramstedt, E. K. Dictatorship and Political Police: The Technique of Control by Fear. Routledge. 2003. ISBN 0-415-17542-9. 
  • Brockmann, Stephen. Nuremberg: the imaginary capital. Camden House. 2006. ISBN 978-1-57113-345-8. 
  • De Jong, Louis.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in de tweede wereldoorlog: Voorspel. M. Nijhoff. 1969 (荷兰语). 
  • De Jong, Louis.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in de tweede wereldoorlog: Maart '41 - Juli '42. M. Nijhoff. 1974 (荷兰语). 
  • Domarus, Max. The essential Hitler: speeches and commentary. Bolchazy-Carducci Publishers, Inc. 2007. ISBN 978-0-86516-665-3. 
  • Elvert, Jürgen. Mitteleuropa!: deutsche Pläne zur europäischen Neuordnung (1918-1945). Verlag Wiesbaden GmbH. 1999. ISBN 3-515-07641-7 (德语). 
  • Fest, Joachim C. Hitler. Verlagg Ulstein. 1973. ISBN 0-15-602754-2. 
  • Fink, Jürg. Die Schweiz aus der Sicht des Dritten Reiches, 1933-1945. Schulthess. 1985. ISBN 3-7255-2430-0 (德语). 
  • Gildea, Robert; Wieviorka, Olivier; Warring, Anette. Surviving Hitler and Mussolini: Daily Life in Occupied Europe. Berg Publishers. 2006. ISBN 1-84520-181-7. 
  • Goebbels, Joseph; Taylor, Fred. The Goebbels diaries, 1939-1941. H. Hamilton. 1982. ISBN 0-241-10893-4. 
  • Grafton, Anthony; Most, Glenn W.; Settis, Salvatore.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674-03572-0. 
  • Griffiths, Tony. Scandinavia. C. Hurst & Co. Publishers. 2004. ISBN 1-85065-317-8. 
  • Halbrook, Stephen P. (1998). Target Switzerland: Swiss Armed Neutrality in World War II. Sarpedon. 1998. ISBN 0-306-81325-4. 
  • Hamacher, Werner; Hertz, Thomas; Keenan, Anette. Responses: On Paul de Man's Wartime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9. ISBN 978-0-8032-7243-9. 
  • Hattstein, Markus. Holy Roman Empire, The. Blamires, Paul; Jackson (编). World Fascism: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1. ABC-CLIO. 2006. ISBN 1-57607-940-6. 
  • Hildebrand, Klaus.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Third Rei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ISBN 0-520-02528-8. 
  • Hillgruber, Andreas; Picker, Henry. Hitlers Tischgespräche im Führerhauptquartier 1941–1942. 1968. 
  • Hitler, Adolf. Mein Kampf. Eher Verlag. 1926. 
  • Hitler, Adolf. Bormann, Martin , 编. Hitler's Table Talk 1941-1944. trans. Cameron, Norman; Stevens, R.H. 3rd. Enigma Books. 2000. ISBN 1-929631-05-7. 
  • Hitler, Adolf. Weinberg, Gerhard L. , 编. Hitler's Second Book: The Unpublished Sequel to Mein Kampf (PDF). Enigma Books. 2003 [2014-12-03]. ISBN 1-929631-16-2.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3-03). 
  • Housden, Martyn. Hitler: study of a revolutionary?. Taylor & Francis. 2000. ISBN 0-415-16359-5. 
  • Janssens, Jozef. Superhelden op perkament: middeleeuwse ridderromans in Europa.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0-5356-822-0 (荷兰语). 
  • Kersten, Felix. The Kersten Memoirs, 1940-1945. Hutchinson. 1957. LCCN 56058163. 
  • Kersten, Felix. The Memoirs of Doctor Felix Kersten. Ernst Morwitz (trans.). Doubleday & Company. 1947. LCCN 47001801. 
  • Kieler, Jørgen. Resistance Fighter: A Personal History of the Danish Resistance Movement, 1940-1945. Gefen Publishing House. 2007. ISBN 965-229-397-0. 
  • Kroener, Bernhard; Müller, Rolf-Dieter; Umbreit, Hans.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Orga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the German Sphere of Power. Wartime Administration, Economy, and Manpower Resources 1942-194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19-820873-1. 
  • Leitz, Christian. Nazi Germany and Neutral Europ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7190-5069-3. 
  • Lipgens, Walter. Documents o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Continental Plans for European Union 1939-1945. Walter de Gruyter. 1985. ISBN 3-11-009724-9. 
  • Madajczyk, Czeslaw. Generalplan East: Hitler's Master Plan for Expansion. Polish Western Affairs. 1962, III (2) [2014-12-03]. (原始内容于2019-10-14). 
  • Morgan, Philip. Fascism in Europe, 1919-1945. Routledge. 2003. ISBN 0-415-16942-9. 
  • Nicholas, Lynn H. 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 Vintage Books. 2006. ISBN 0-679-77663-X. 
  • Nicosia, Francis R. The Third Reich and the Palestine Questi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0. ISBN 0-7658-0624-X. 
  • Petacco, Arrigo. A Tragedy Revealed: The Story of the Italian Population of Istria, Dalmatia, and Venezia Giulia, 1943-1956.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5. ISBN 0-8020-3921-9. 
  • Pinkus, Oscar. The War Aims and Strategies of Adolf Hitler. McFarland. 2005. ISBN 0-7864-2054-5. 
  • Poprzeczny, Joseph. Odilo Globocnik: Hitler's Man in the East. McFarland. 2004. ISBN 978-0-7864-1625-7. 
  • Rich, Norman. Hitler's War Aim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Order. W.W. Norton & Company. 1974. ISBN 0-393-33290-X. 
  • Rothwell, Victor. War Aim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War Aims of the Major Belligerent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14-12-03]. ISBN 0-7486-1503-2. (原始内容于2013-12-07). 
  • Sanders, Paul. The British Channel Islands under German Occupation, 1940-1945. Paul Sanders. 2005. ISBN 0-9538858-3-6. 
  • Sager, Alexander; Winkler, Heinrich August. Germany: The Long Road West. 1933-199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0-19-926598-4. 
  • Schöttler, Peter. Eine Art "Generalplan West": Die Stuckart-Denkschrift vom 14. Juni 1940 und die Planungen für eine neue deutsch-französische Grenze im Zweiten Weltkrieg. Sozial Geschichte. 2003, 18 (3): 83–131 (德语). 
  • Speer, Albert. Inside the Third Reich. Macmillan Company. 1970. LCCN 70119132. 
  • Speer, Albert. Spandau: The Secret Diaries. Macmillan Company. 1976. 
  • Stein, George H. The Waffen SS: Hitler's elite guard at war, 1939-1945.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ISBN 0-8014-9275-0. 
  • Stegemann, Bernd; Vogel, Detlef.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Mediterranean, South-East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1939-194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19-822884-8. 
  • Steininger, Rolf. South Tyrol: A Minority Conflic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ISBN 0-7658-0800-5. 
  • Strobl, Gerwin. The Germanic Isle: Nazi Perceptions of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521-78265-1. 
  • Urner, Klaus. Let's Swallow Switzerland! Hitler's Plans Against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Lexington Books. 2002. ISBN 0-7391-0255-9. 
  • Waller, John H. The Devil's Doctor: Felix Kersten and the Secret Plot to Turn Himmler Against Hitler. Wiley. 2002. ISBN 0-471-39672-9. 
  • Ward, Vanessa. Nationalist Uses of the Atlantis Myth in a Nordic Framework. Pseudoarchaeology Research Archive. 2008 [14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于2017-07-05). 
  • Warmbrunn, Werner. The Dutch Under German Occupation, 1940-194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ISBN 0-8047-0152-0. 
  • Wedekind, Michael. The Sword of Science: German Scholars and National Socialist Annexation Policy in Slovenia and Northern Italy. Fahlbusch, Michael; Haar, Ingo (编). German Scholars and Ethnic Cleansing, 1919-1945. Berghahn Books. 2006. ISBN 978-1-84545-048-9. 
  • Weinberg, Gerhard L. Visions of Victory: The Hopes of Eight World War II Lead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521-85254-4. 
  • Welch, David. Nazi Propaganda: The Power and the Limitations. Taylor & Francis. 1983. ISBN 0-389-20400-5. 
  • Williams, John Frank. Corporal Hitler and the Great War 1914-1918: the List Regiment. Taylor & Francis. 2005. ISBN 0-415-35855-8. 
  • Wright, Gordon. The Ordeal of Total War: 1939-1945.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1968. ASIN B000IXH5LQ. 
  • Zaloga, Steven J. The Atlantic Wall (1):France. Osprey Publishing. 2007. ISBN 1-84603-129-X. 

大日耳曼國, 此條目介紹的是納粹計劃在二戰期間建立的國家概念實體, 关于關於歷史上存在的, 大德意志國, 请见, 納粹德國, 参见, 泛日耳曼主義, 德語, großgermanisches, reich, 全稱為, 德意志民族的, 德語, großgerman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劃在歐洲建立的一個政治實體國家的官方名稱, 的領土要求隨時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早在1933年秋, 希特勒就設想將波希米亞, 波蘭西部, 奧地利等地併入德國並建. 此條目介紹的是納粹計劃在二戰期間建立的國家概念實體 关于關於歷史上存在的 大德意志國 请见 納粹德國 参见 泛日耳曼主義 大日耳曼國 德語 Grossgermanisches Reich 全稱為 德意志民族的大日耳曼國 德語 Grossgerman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劃在歐洲建立的一個政治實體國家的官方名稱 2 大日耳曼國的領土要求隨時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早在1933年秋 希特勒就設想將波希米亞 波蘭西部 奧地利等地併入德國並建立一系列沒有獨立經濟且無法獨立的衛星國與傀儡國 3 計劃中 大日耳曼國 的邊界 包括潛在的傀儡國和保護國 資料來源基於各種來自於國家行政部門和黨衛隊領導層的部分系統化目標計劃 例如東方總計劃 1 這個設想的泛日耳曼帝國幾乎將整個日耳曼歐洲合併為一個極為龐大的國家 其領土上包括了擴張過後的德意志國本身 包括1938年以前的德國本土 奧地利 波希米亞 摩拉維亞 捷克西里西亞 亞爾薩斯 洛林 奧伊彭 馬爾默迪 梅梅爾 下施蒂利亞 上卡尼奧拉 斯洛維尼亞的卡林西亞 波蘭 荷蘭 比利時的佛蘭德地區 盧森堡 丹麥 挪威 瑞典 冰島 列支敦士登 以及瑞士至少要包括德語區 4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 至少在計劃中英國不會淪為德國的一個省份 取而代之的是成為德國的一位海軍盟友 5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南蒂羅爾德裔區 那里會是意大利盟友的一部分 除了日耳曼歐洲之外 德國與法國的邊界將恢復到早期神聖羅馬帝國時期 這就意味完全地吞併瓦隆 瑞士法語區 以及法國北部 東部的大片地區 6 此外 德國在 生存空間 裏計劃向東擴張至烏拉山脈 在此過程中需從立陶宛 拉脫維亞 愛沙尼亞 以及蘇聯奪取領土 7 8 希特勒計劃將居住在烏拉山脈以西的 多餘 俄羅斯人口驅逐至烏拉山脈以東 9 目录 1 思想前景 1 1 種族理論 1 2 名稱 1 3 泛德意志主義 VS 泛日耳曼主義 1 4 日耳曼神秘主義 2 註釋 3 参考文献思想前景 编辑種族理論 编辑 更多信息 優等種族 納粹種族理論認為歐洲的日耳曼人屬於高等種族 是更高級的雅利安人種 北歐人種的後代 雅利安人被視為是文明社會中獨一無二的文化繼承者 10 這些種族會被視為 真正的日耳曼人 但 已經失去了種族自豪感 也會被認作德意志人的親緣種族 11 德國總理阿道夫 希特勒也認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同樣是德國種族的祖先 是 北歐 希臘 文化和藝術的第一批傳播者 12 13 希特勒特別欽佩古斯巴達 並聲稱其為種族最純凈的國家 14 由于斯巴达人的种族优势 六千名斯巴達人征服了三十五萬名希洛人是可行的 斯巴達人開創了 第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 15 此外 希特勒的 日耳曼 理論並不只指代族群 文化 和語族 它直接包括了生物種族理論 這代表著他想從雅利安種族的敵人統治下拯救高等 日耳曼血統 希特勒指出 德國擁有的這些 日耳曼成分 比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要多 他認為 我們五分之四的人民 擁有這些成分 16 無論在世上何處發現日耳曼血統 我們都會獲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而剩下的人將無法反抗我们的日耳曼帝国 阿道夫 希特勒 根據納粹的描述 除了日耳曼民族以外 那些表面上是不屬於日耳曼國家的民眾例如法蘭西人 波蘭人 瓦隆人 捷克人等也很可能擁有富貴的日耳曼血統 尤其是貴族和農民階層 為了 恢復 這些 消逝 的日耳曼成分接受日耳曼化 納粹用語為 Umvolkung 意為 迴歸種族 17 如果那些人無法 恢復 那就必須消滅他們 防止敵人利用他們的優勢血統來對抗雅利安人 17 其中一個納粹日耳曼化的例子便是幫綁架具有 種族價值 的東歐孩童 奇怪的現象是 相對於不抗拒的人 那些被選中進行日耳曼化但反對納粹的人在種族上被視為更優勢 因為根據希姆萊的說法 抵抗是德意志人的天性 18 在 我的奮鬥 第一頁 希特勒公開宣稱他相信 共同的血統屬於一個共同的國家 他對闡述了先天種族品 因此影響了納粹運動 應當優於 人造 概念 例如民族認同 包括德國地區認同 例如普魯士和巴伐利亞 後者對於那些 值得 被納入同一個大德意志種族國家 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 一個元首 德語 Ein Volk Ein Reich Ein Fuhrer 的人民來說才是決定性因素 19 為了確保雅利安種族 根據希特勒的描述 雅利安種族在 逐漸消亡 20 從今往後的霸權地位 希特勒採取了部分戰略模式 即消滅那些他認為是 無用小國 德語 Kleinstaatengerumpel 類似於德國割據時期的小國家 的歐洲國家並把北歐全部國家合為一個統一的種族共同體 21 從1921年起 希特勒便主張建立一個 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國 2 正是這片大陸將文化帶到了大不列顛 反過來又讓她能夠在世界的其他大多數地方進行殖民 無法想象沒有歐洲的美洲會是怎樣 為什麼我們就沒有必不可缺的力量成為一個擁有吸引力的世界中心呢 一億兩千萬的日耳曼人 如果他們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將會是一股無人可敵的力量 而組成日耳曼世界的國家將只會從中受益 我可以從自己身上看到這一點 我的祖國是德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但如果任由其自然發展 它會成為什麼呢 像奧地利 薩克森 丹麥 又或者是瑞士這樣的國家是不可能發展出自己的潛能的 因為沒有基礎 未來的大門又一次為日耳曼民眾打開了 這正是一種運氣所在 阿道夫 希特勒 1942 22 名稱 编辑 更多信息 Reich 這個設想帝國的名稱特意參考了中世紀時期的 德意志民族的 神聖羅馬帝國 民族社會主義史學裏則稱為 第一帝國 23 這個中世紀的帝國在德意志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各種不同層面的遺產 希特勒非常欽佩法蘭克皇帝查里曼的 文化創造力 組織力 以及他對個人權力的摒棄 23 與此同時 他也批評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忽視 東進政策 德語 Ostpolitik 就像他本人的政策一樣 在政治上僅注重於南方 23 德奧合併 後 考慮到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象徵 皇冠 御劍 聖槍等其他物品 在1424年至1796年期間曾存放於紐倫堡 希特勒下令將這些物品從維也納轉移至紐倫堡存放 24 紐倫堡不僅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舊民間首都 同時還是紐倫堡黨代會的舉辦地點 因此 皇權 的轉移不僅為希特勒的德國成為 舊帝國 的繼承者增添了合法性 同時還削弱了皇帝的維也納舊居 25 德國在1939年佔領波希米亞後 希特勒聲稱神聖羅馬帝國已然 重生 但他在私下仍會聲稱他的帝國比舊 羅馬 帝國更強大 26 不同於 民族混雜的巴巴羅薩天主教帝國 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國將建立在種族主義與民族主義之上 26 建立這個國家並不是為了恢復中世紀的價值觀 而是為了 推進一個全新的黃金時代 在這個時代裏 過往的優勢將與現代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相結合 26 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邊界也被納粹黨當成收復領土的根據 他們對曾經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切現代領地與國家提出要求 甚至在開戰前希特勒就希望撕毀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該條約賦予了神聖羅馬帝國各領地的完整主權 1939年11月17日 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 戈培爾在日記中寫道 納粹政權的 偉大目標 就是 徹底清算 這一歷史性的條約 27 而且這份條約起於明斯特 也終將止於明斯特這座相同的城市 28 泛德意志主義 VS 泛日耳曼主義 编辑 更多信息 泛日耳曼主義 雖然納粹計劃在戰後種族政治秩序中賦予歐洲其他 日耳曼人 與德意志人一樣的高等種族地位 但卻從未考慮過讓這些國家的臣民擁有獨立的民族權力 10 這些日耳曼國家在全方面都將被視為德國的延伸而非擁有獨立地位的國家 10 而且德國人明確表示將維護帝國 最強大的力量源泉 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軍事地位 22 即使是最支持該理念的納粹高層海因里希 希姆萊 也無法擺脫對德意志人與日耳曼人的等級劃分理念 29 親衛隊官方報刊 黑色軍國 對於日耳曼 兄弟手足 和德意志霸權之間的矛盾協調從未成功 29 日耳曼國家的納粹主義政黨成員在訪問德國時也會被禁止參加德國納粹黨的集會 雖然這一限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被取消 但需要參訪者前提進行通報 以便於警告發言人不要發表對他們自己祖國的貶低言論 30 儘管希特勒本人和希姆萊的黨衛隊都主張建立泛日耳曼帝國 但在納粹政權內部大多數人不認可這一主張 31 戈培爾和約約阿希姆 馮 里賓特洛甫領導下的德國外交部更傾向於建立一個由德國主導的大陸聯盟 其代表為反共產國際協定 以及里賓特洛甫提出的 歐洲聯邦 德語 Europaischer Staatenbund 計劃 還有早期帝制德意志帝國的 中歐 德語 Mitteleuropa 概念 日耳曼神秘主義 编辑 更多信息 Religious aspects of Nazism納粹黨領導層內部對於進行 日耳曼歷史 的意識形態精神培養存在分歧 希姆萊對 日耳曼使命 的深奧大眾化闡釋遭到了希特勒的強烈批評 希姆萊在一次演說中譴責查里曼皇帝是 撒克遜人的屠夫 但希特勒卻說這不是 歷史罪行 而是一件好事 因為維度金德在征服薩克森的同時把西方文化帶入了如今這片屬於德國的地方 32 同時希特勒也不贊成希姆萊通過他的祖先遺產學會來進行偽考古學項目 例如在史前日耳曼遺址進行挖掘 為什麼我們要讓全世界都關注我們沒有過去的事實 32 為了用更符合民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宗教來完全取代基督教 希姆萊與阿佛烈 羅森堡試圖用日耳曼異教 本土傳統宗教和日耳曼人的民族宗教 取而代之 其中日本的神道教被視為近乎完美的東亞對手 33 他們下令建造日耳曼教的禮拜場所 其目的在於以日耳曼祝聖來取代基督教儀式 這其中就包括不同的婚姻與葬禮儀式 33 海因里希 海姆在 阿道夫 希特勒在元首總部的獨白 1941 1944 德語 Adolf Hitler Monologe im Fuhrerhauptquartier 1941 1944 這本書有好幾個版本 這裏引用Orbis Verlag的2000年版本 一書中引用文了希特勒在1941年10月14日的發言 允許奧丁教的復興完全是愚蠢至極 我們古老的神靈已然不復存在 而且無法復興 在基督教傳來的時候 整個古代要麽在單方面遵循哲學體系 要麽就是崇拜神靈 但在現代 讓全人類都陷入自欺欺人完全是不可取的 來源請求 註釋 编辑 Utopia The Greater Germanic Reich of the German Nation Munchen Berlin Institut fur Zeitgeschichte 1999 2021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15 2 0 2 1 Elvert 1999 p 325 Majer Diemut Non Germans under the Third Reich the Nazi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Germany and occupied Eastern Europe with special regard to occupied Poland 1939 1945 JHU Press 2003 188 189 2021 11 10 ISBN 0 8018 6493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9 Rich 1974 pp 401 402 Strobl 2000 pp 202 208 Williams 2005 p 209 Andre Mineau Operation Barbarossa Ideology and Ethics Against Human Dignity Rodopi 2004 p 36 Rolf Dieter Muller Gerd R Ueberschar Hitler s War in the East 1941 1945 A Critical Assessment Berghahn Books 2009 p 89 Bradl Lightbody The Second World War Ambitions to Nemesis London England UK New York New York USA Routledge 2004 p 97 10 0 10 1 10 2 Bohn 1997 p 7 Wright 1968 p 115 Hitler 2000 p 225 Housden 2000 p 163 Grafton et al 2010 p 363 Hitler Pol Pot and Hutu Power Distinguishing Themes of Genocidal Ideology Professor Ben Kiernan Holocaus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iscussion Paper Hitler 2000 p 307 17 0 17 1 17 2 Fest 1973 p 685 Robert Cecil The Myth of the Master Race Alfred Rosenberg and Nazi Ideology p 199ISBN 0 396 06577 5 Hitler 1927 p 1 Fest 1973 p 210 Fink 1985 pp 27 152 22 0 22 1 Hitler 2000 p 306 23 0 23 1 23 2 Hattstein 2006 p 321 Hamann Brigitte Hitler s Vienna A Dictator s Apprenticeship Trans Thomas Thornt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 0 19 512537 5 Haman 1999 p 110 26 0 26 1 26 2 Brockmann 2006 p 179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winkle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Goebbels p 51 29 0 29 1 Wright 1968 pp 141 142 Rothwell 2005 p 31 Lipgens 1985 p 41 32 0 32 1 Speer 1970 pp 147 148 33 0 33 1 Domarus 2007 p 158 参考文献 编辑Ackermann Josef Heinrich Himmler als Ideologe Musterschmidt 1970 LCCN 75569891 德语 Bohn Robert Die deutsche Herrschaft in den germanischen Landern 1940 1945 Steiner 1997 ISBN 3 515 07099 0 德语 Boog Horst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 19 822888 0 Bramstedt E K Dictatorship and Political Police The Technique of Control by Fear Routledge 2003 ISBN 0 415 17542 9 Brockmann Stephen Nuremberg the imaginary capital Camden House 2006 ISBN 978 1 57113 345 8 De Jong Louis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in de tweede wereldoorlog Voorspel M Nijhoff 1969 荷兰语 De Jong Louis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in de tweede wereldoorlog Maart 41 Juli 42 M Nijhoff 1974 荷兰语 Domarus Max The essential Hitler speeches and commentary Bolchazy Carducci Publishers Inc 2007 ISBN 978 0 86516 665 3 Elvert Jurgen Mitteleuropa deutsche Plane zur europaischen Neuordnung 1918 1945 Verlag Wiesbaden GmbH 1999 ISBN 3 515 07641 7 德语 Fest Joachim C Hitler Verlagg Ulstein 1973 ISBN 0 15 602754 2 Fink Jurg Die Schweiz aus der Sicht des Dritten Reiches 1933 1945 Schulthess 1985 ISBN 3 7255 2430 0 德语 Gildea Robert Wieviorka Olivier Warring Anette Surviving Hitler and Mussolini Daily Life in Occupied Europe Berg Publishers 2006 ISBN 1 84520 181 7 Goebbels Joseph Taylor Fred The Goebbels diaries 1939 1941 H Hamilton 1982 ISBN 0 241 10893 4 Grafton Anthony Most Glenn W Settis Salvatore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 674 03572 0 Griffiths Tony Scandinavia C Hurst amp Co Publishers 2004 ISBN 1 85065 317 8 Halbrook Stephen P 1998 Target Switzerland Swiss Armed Neutrality in World War II Sarpedon 1998 ISBN 0 306 81325 4 Hamacher Werner Hertz Thomas Keenan Anette Responses On Paul de Man s Wartime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9 ISBN 978 0 8032 7243 9 Hattstein Markus Holy Roman Empire The Blamires Paul Jackson 编 World Fascism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1 ABC CLIO 2006 ISBN 1 57607 940 6 Hildebrand Klaus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Third Rei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ISBN 0 520 02528 8 Hillgruber Andreas Picker Henry Hitlers Tischgesprache im Fuhrerhauptquartier 1941 1942 1968 Hitler Adolf Mein Kampf Eher Verlag 1926 Hitler Adolf Bormann Martin 编 Hitler s Table Talk 1941 1944 trans Cameron Norman Stevens R H 3rd Enigma Books 2000 ISBN 1 929631 05 7 Hitler Adolf Weinberg Gerhard L 编 Hitler s Second Book The Unpublished Sequel to Mein Kampf PDF Enigma Books 2003 2014 12 03 ISBN 1 929631 16 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3 03 Housden Martyn Hitler study of a revolutionary Taylor amp Francis 2000 ISBN 0 415 16359 5 Janssens Jozef Superhelden op perkament middeleeuwse ridderromans in Europa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0 5356 822 0 荷兰语 Kersten Felix The Kersten Memoirs 1940 1945 Hutchinson 1957 LCCN 56058163 Kersten Felix The Memoirs of Doctor Felix Kersten Ernst Morwitz trans Doubleday amp Company 1947 LCCN 47001801 Kieler Jorgen Resistance Fighter A Personal History of the Danish Resistance Movement 1940 1945 Gefen Publishing House 2007 ISBN 965 229 397 0 Kroener Bernhard Muller Rolf Dieter Umbreit Hans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Orga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the German Sphere of Power Wartime Administration Economy and Manpower Resources 1942 1944 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 19 820873 1 Leitz Christian Nazi Germany and Neutral Europ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 7190 5069 3 Lipgens Walter Documents o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Continental Plans for European Union 1939 1945 Walter de Gruyter 1985 ISBN 3 11 009724 9 Madajczyk Czeslaw Generalplan East Hitler s Master Plan for Expansion Polish Western Affairs 1962 III 2 2014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14 Morgan Philip Fascism in Europe 1919 1945 Routledge 2003 ISBN 0 415 16942 9 Nicholas Lynn H 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 Vintage Books 2006 ISBN 0 679 77663 X Nicosia Francis R The Third Reich and the Palestine Questi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0 ISBN 0 7658 0624 X Petacco Arrigo A Tragedy Revealed The Story of the Italian Population of Istria Dalmatia and Venezia Giulia 1943 1956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5 ISBN 0 8020 3921 9 Pinkus Oscar The War Aims and Strategies of Adolf Hitler McFarland 2005 ISBN 0 7864 2054 5 Poprzeczny Joseph Odilo Globocnik Hitler s Man in the East McFarland 2004 ISBN 978 0 7864 1625 7 Rich Norman Hitler s War Aim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Order W W Norton amp Company 1974 ISBN 0 393 33290 X Rothwell Victor War Aim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War Aims of the Major Belligerent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14 12 03 ISBN 0 7486 1503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7 Sanders Paul The British Channel Islands under German Occupation 1940 1945 Paul Sanders 2005 ISBN 0 9538858 3 6 Sager Alexander Winkler Heinrich August Germany The Long Road West 1933 199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0 19 926598 4 Schottler Peter Eine Art Generalplan West Die Stuckart Denkschrift vom 14 Juni 1940 und die Planungen fur eine neue deutsch franzosische Grenze im Zweiten Weltkrieg Sozial Geschichte 2003 18 3 83 131 德语 Speer Albert Inside the Third Reich Macmillan Company 1970 LCCN 70119132 Speer Albert Spandau The Secret Diaries Macmillan Company 1976 Stein George H The Waffen SS Hitler s elite guard at war 1939 1945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ISBN 0 8014 9275 0 Stegemann Bernd Vogel Detlef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Mediterranean South East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1939 194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 19 822884 8 Steininger Rolf South Tyrol A Minority Conflic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ISBN 0 7658 0800 5 Strobl Gerwin The Germanic Isle Nazi Perceptions of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 521 78265 1 Urner Klaus Let s Swallow Switzerland Hitler s Plans Against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Lexington Books 2002 ISBN 0 7391 0255 9 Waller John H The Devil s Doctor Felix Kersten and the Secret Plot to Turn Himmler Against Hitler Wiley 2002 ISBN 0 471 39672 9 Ward Vanessa Nationalist Uses of the Atlantis Myth in a Nordic Framework Pseudoarchaeology Research Archive 2008 14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5 Warmbrunn Werner The Dutch Under German Occupation 1940 194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ISBN 0 8047 0152 0 Wedekind Michael The Sword of Science German Scholars and National Socialist Annexation Policy in Slovenia and Northern Italy Fahlbusch Michael Haar Ingo 编 German Scholars and Ethnic Cleansing 1919 1945 Berghahn Books 2006 ISBN 978 1 84545 048 9 Weinberg Gerhard L Visions of Victory The Hopes of Eight World War II Lead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 521 85254 4 Welch David Nazi Propaganda The Power and the Limitations Taylor amp Francis 1983 ISBN 0 389 20400 5 Williams John Frank Corporal Hitler and the Great War 1914 1918 the List Regiment Taylor amp Francis 2005 ISBN 0 415 35855 8 Wright Gordon The Ordeal of Total War 1939 1945 Harper amp Row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1968 ASIN B000IXH5LQ Zaloga Steven J The Atlantic Wall 1 France Osprey Publishing 2007 ISBN 1 84603 129 X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大日耳曼國 amp oldid 718627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