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 (奥克兰)

圣巴德利爵及圣若瑟主教座堂(英語:Cathedral of St Patrick and St Joseph,通称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奧克蘭教區的天主教堂。

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
圣巴德利爵及圣若瑟主教座堂
奥克兰,圣巴德利爵广场
坐标36°50′47″S 174°45′49″E / 36.8465°S 174.7635°E / -36.8465; 174.7635
位置奥克兰都会区
國家/地區新西兰
所屬宗派天主教
官方網站http://www.stpatricks.org.nz/
歷史
創建日期1841年
創建者主教让·巴蒂斯特·彭派利尔,第一任奥克兰主教
奉獻日期1908年2月23日
祝聖日期1963年9月1日
建築
保護地位I类
指定時間1984年9月6日
建筑师/公司爱德华·马奥尼和托马斯·马奥尼
建築類型哥德复兴式
行政
堂區/牧區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教区
聖職人員
主教Bishop Patrick James Dunn, 11th Bishop of Auckland(1994年至今)
祭司Msgr Bernard Kiely (Cathedral Administrator and Parish Priest of St Peter's Waiheke Island)
助理祭司Msgr David Tonks (Assisting Priest & Pastoral Assistant to Bishop Patrick Dunn); Fr Sateki Raass (Assistant Priest); and Fr Sam Pulanco (Tertiary Student Chaplain, Assisting Priest at the Cathedral).

原址

1841年6月1日,主教让·巴蒂斯特·彭派利尔把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原址定为教会领地。19世纪40年代奥克兰地区就有300个到400个的爱尔兰牧师,所以在1843年1月29日,当地开设一座教学楼、一座牧师宿舍和一座附属礼堂(刚开始是便民设施)。逐渐地,附属礼堂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堂。1845年,澳籍建筑师沃特·罗宾逊在大主教彭派利尔的鼓励下来到奥克兰,并且受托设计一座石质教堂。新教堂在原址上建造,位于现在的联合大街和温德姆大街交界处。

1848年奥克兰被定为教区,随后主教彭派利尔展开了法国和罗马的访问之旅,1850年4月,主教彭派利尔回到奥克兰(當時是新西蘭首府),将其定为他的總部,因此圣巴德利爵得以从附属礼堂逐渐演变为教堂,最成为天主教主教座堂。那是一座风格简约的教堂,有700个座位,原料是采自当地的、经过捶打的火山渣。教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这是沃特·罗宾逊当时许多建筑设计的共性。

发展

1884年5月4日,教堂为增建一个新中堂而奠基(长24.4米,宽12.2米),原来的石质教堂变为耳堂,同时在圣坛的东面树立一栋墙,上面凿有壁龛。增建的部分,出自设计师爱德华·马奥尼之手。1884到1885年间,中堂的扩建根据爱德华·马奥尼的设计进行。中堂建有塔楼,塔楼上装有从罗马运来的鸣钟,同时也从伦敦的布朗普顿圣堂,运来了一座600磅重的风琴。1885年3月15日,教堂的增设部分,在威灵顿教区總主教雷德伍德的主持下啟用。

托马斯·马奥尼是爱德华·马奥尼的儿子,同时也是老马奥尼在建筑上的搭档。1907年,托马斯·马奥尼负责为在1848年损坏的教堂进行修复设计,修复内容包括中堂扩长(扩长12.2米),增设圣殿和3个宽大的走廊入口(其中一个入口通往洗礼池),间隔出4个衣物间和2个附属礼堂。圣巴德利爵能从一个小礼堂逐渐发展成一个宏大而庄严的主教座堂,原因在于奥克兰地区强烈的天主教氛围,使得作为天主教堂的圣巴德利爵能从中得益。1908年2月23日,一座全新的翻新教堂——即现在看到的圣巴德利爵,在悉尼總主教莫兰樞機主持下啟用。

祝圣礼

1963年9月1日,總主教利斯顿在圣洁和建造坚固的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里,主持了祝圣礼。

新改变

2007年,教堂完成了主体大修工程,工程包括内部结构的调整。主教座堂已经被注册成为历史遗址。文森特·沃德导演执导的1988年电影,《中世纪的导航者》中的高潮部分,就有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的镜头(特别教堂的尖顶部分)。

参考

  1. Frances Porter (ed), Historic Buildings of New Zealand: North Island, Cassell New Zealand for the New Zealand Historic Places Trust, Dunedin, 1975.
  2. E.R. Simmon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New Zealand, Catholic Publication Centre, Auckland, 1978.
  3. E.R. Simmons, In Cruce Salus, A History of the Diocese of Auckland 1848 - 1980, Catholic Publication Centre, Auckland 1982.
  4. http://www.historic.org.nz/TheRegister/RegisterSearch/RegisterResults.aspx?RID=97&m=advanc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 St Patricks Cathedral, Auckland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 奥克兰, 圣巴德利爵及圣若瑟主教座堂, 英語, cathedral, patrick, joseph, 通称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 是天主教奧克蘭教區的天主教堂, 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圣巴德利爵及圣若瑟主教座堂奥克兰, 圣巴德利爵广场坐标, 8465, 7635, 8465, 7635位置奥克兰都会区國家, 地區新西兰所屬宗派天主教官方網站http, stpatricks, 歷史創建日期1841年創建者主教让, 巴蒂斯特, 彭派利尔, 第一任奥克兰主教奉獻日期1908年2月23日祝聖日期1963年. 圣巴德利爵及圣若瑟主教座堂 英語 Cathedral of St Patrick and St Joseph 通称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 是天主教奧克蘭教區的天主教堂 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圣巴德利爵及圣若瑟主教座堂奥克兰 圣巴德利爵广场坐标 36 50 47 S 174 45 49 E 36 8465 S 174 7635 E 36 8465 174 7635位置奥克兰都会区國家 地區新西兰所屬宗派天主教官方網站http www stpatricks org nz 歷史創建日期1841年創建者主教让 巴蒂斯特 彭派利尔 第一任奥克兰主教奉獻日期1908年2月23日祝聖日期1963年9月1日建築保護地位I类指定時間1984年9月6日建筑师 公司爱德华 马奥尼和托马斯 马奥尼建築類型哥德复兴式行政堂區 牧區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教区聖職人員主教Bishop Patrick James Dunn 11th Bishop of Auckland 1994年至今 祭司Msgr Bernard Kiely Cathedral Administrator and Parish Priest of St Peter s Waiheke Island 助理祭司Msgr David Tonks Assisting Priest amp Pastoral Assistant to Bishop Patrick Dunn Fr Sateki Raass Assistant Priest and Fr Sam Pulanco Tertiary Student Chaplain Assisting Priest at the Cathedral 目录 1 原址 2 发展 3 祝圣礼 4 新改变 5 参考 6 外部链接原址 编辑1841年6月1日 主教让 巴蒂斯特 彭派利尔把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原址定为教会领地 19世纪40年代奥克兰地区就有300个到400个的爱尔兰牧师 所以在1843年1月29日 当地开设一座教学楼 一座牧师宿舍和一座附属礼堂 刚开始是便民设施 逐渐地 附属礼堂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堂 1845年 澳籍建筑师沃特 罗宾逊在大主教彭派利尔的鼓励下来到奥克兰 并且受托设计一座石质教堂 新教堂在原址上建造 位于现在的联合大街和温德姆大街交界处 1848年奥克兰被定为教区 随后主教彭派利尔展开了法国和罗马的访问之旅 1850年4月 主教彭派利尔回到奥克兰 當時是新西蘭首府 将其定为他的總部 因此圣巴德利爵得以从附属礼堂逐渐演变为教堂 最成为天主教主教座堂 那是一座风格简约的教堂 有700个座位 原料是采自当地的 经过捶打的火山渣 教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 这是沃特 罗宾逊当时许多建筑设计的共性 发展 编辑1884年5月4日 教堂为增建一个新中堂而奠基 长24 4米 宽12 2米 原来的石质教堂变为耳堂 同时在圣坛的东面树立一栋墙 上面凿有壁龛 增建的部分 出自设计师爱德华 马奥尼之手 1884到1885年间 中堂的扩建根据爱德华 马奥尼的设计进行 中堂建有塔楼 塔楼上装有从罗马运来的鸣钟 同时也从伦敦的布朗普顿圣堂 运来了一座600磅重的风琴 1885年3月15日 教堂的增设部分 在威灵顿教区總主教雷德伍德的主持下啟用 托马斯 马奥尼是爱德华 马奥尼的儿子 同时也是老马奥尼在建筑上的搭档 1907年 托马斯 马奥尼负责为在1848年损坏的教堂进行修复设计 修复内容包括中堂扩长 扩长12 2米 增设圣殿和3个宽大的走廊入口 其中一个入口通往洗礼池 间隔出4个衣物间和2个附属礼堂 圣巴德利爵能从一个小礼堂逐渐发展成一个宏大而庄严的主教座堂 原因在于奥克兰地区强烈的天主教氛围 使得作为天主教堂的圣巴德利爵能从中得益 1908年2月23日 一座全新的翻新教堂 即现在看到的圣巴德利爵 在悉尼總主教莫兰樞機主持下啟用 祝圣礼 编辑1963年9月1日 總主教利斯顿在圣洁和建造坚固的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里 主持了祝圣礼 新改变 编辑2007年 教堂完成了主体大修工程 工程包括内部结构的调整 主教座堂已经被注册成为历史遗址 文森特 沃德导演执导的1988年电影 中世纪的导航者 中的高潮部分 就有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的镜头 特别教堂的尖顶部分 参考 编辑Frances Porter ed Historic Buildings of New Zealand North Island Cassell New Zealand for the New Zealand Historic Places Trust Dunedin 1975 E R Simmon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New Zealand Catholic Publication Centre Auckland 1978 E R Simmons In Cruce Salus A History of the Diocese of Auckland 1848 1980 Catholic Publication Centre Auckland 1982 http www historic org nz TheRegister RegisterSearch RegisterResults aspx RID 97 amp m advanc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St Patricks Cathedral Auckland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 奥克兰 amp oldid 638147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