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哈馬黑拉板塊

哈马黑拉板块最近(1990年代)作为印度尼西亚东部摩鹿加海碰撞带的微型板块被提出。

区域构造 编辑

摩鹿加海地区的地质构造很独特,是唯一一个有活跃的弧-弧碰撞、包含两个方向的隐没带形成的洋盆的地方。摩鹿加海板块还能分成许多小型构造板块,如哈马黑拉板块和桑义赫板块。整个复合体现在被称为摩鹿加海碰撞带。

哈马黑拉与摩鹿加海板块分离、作为微板块的假说尚未被一些古地质学家接受。有人认为哈马黑拉只是摩鹿加海板块东部的突起,就像桑义赫板块是摩鹿加海板块西部的突起一样。到目前为止很明显的是,在45至25Ma的新近纪期间,哈马黑拉板块曾是摩鹿加海俯冲板块的一部分。[1]:377


地震震频显示哈马黑拉板块东缘向下一直到200km深。[1]地震断层照相术支持哈马黑拉板块至少到了400km深。[1]桑义赫板块和哈马黑拉板块都暴露于地表,而摩鹿加海板块则完全位于它们之下。摩鹿加海板块的南界同时也是菲律宾海板块澳洲板块的边界,这条分界正向北移动。因为桑义赫板块和哈马黑拉板块都与摩鹿加海板块存在连续性,所以3个板块其实都在和澳洲板块一起向北运动。[1]

R Hall和W Spakman将鸟首板块下约400–600km深处的平坦高速区域解释为哈马黑拉板块下面残存的俯冲板块,西里伯斯海下约700–1000km深度的另一个平坦高速区域则是桑义赫板块下面残存的俯冲板块,两者都在45至25Ma以前发源自俯冲到菲律宾-哈马黑拉岛弧下的板块。[1]

这个模型中,鸟首板块和哈马黑拉板块被索隆断层分开,它是一个巨大的侧面东西向断层。

一个更早的模型认为这里形成火山岛弧哈马黑拉岛弧,但它没有构造板块为基。1990年代以来的研究以哈马黑拉板块理论替代了这项理论。[1]

另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R. Hall and W. Spakman, Australian Plate Tomography and Tectonics in R. R. Hillis, R. D. Müller,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Australian Plat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s 2003, #372ISBN 0-8137-2372-8

哈馬黑拉板塊, 此條目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 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 2021年10月2日, 請在討論頁中發表對於本議題的看法, 並移除或解釋本條目中的行話, 哈马黑拉板块最近, 1990年代, 作为印度尼西亚东部摩鹿加海碰撞带的微型板块被提出, 区域构造, 编辑摩鹿加海地区的地质构造很独特, 是唯一一个有活跃的弧, 弧碰撞, 包含两个方向的隐没带形成的洋盆的地方, 摩鹿加海板块还能分成许多小型构造板块, 如哈马黑拉板块和桑义赫板块, 整个复合体现在被称为摩鹿加海碰撞带, 哈马黑拉与摩鹿加海板块分离, 作. 此條目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 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 2021年10月2日 請在討論頁中發表對於本議題的看法 並移除或解釋本條目中的行話 哈马黑拉板块最近 1990年代 作为印度尼西亚东部摩鹿加海碰撞带的微型板块被提出 区域构造 编辑摩鹿加海地区的地质构造很独特 是唯一一个有活跃的弧 弧碰撞 包含两个方向的隐没带形成的洋盆的地方 摩鹿加海板块还能分成许多小型构造板块 如哈马黑拉板块和桑义赫板块 整个复合体现在被称为摩鹿加海碰撞带 哈马黑拉与摩鹿加海板块分离 作为微板块的假说尚未被一些古地质学家接受 有人认为哈马黑拉只是摩鹿加海板块东部的突起 就像桑义赫板块是摩鹿加海板块西部的突起一样 到目前为止很明显的是 在45至25Ma的新近纪期间 哈马黑拉板块曾是摩鹿加海俯冲板块的一部分 1 377地震震频显示哈马黑拉板块东缘向下一直到200km深 1 地震断层照相术支持哈马黑拉板块至少到了400km深 1 桑义赫板块和哈马黑拉板块都暴露于地表 而摩鹿加海板块则完全位于它们之下 摩鹿加海板块的南界同时也是菲律宾海板块和澳洲板块的边界 这条分界正向北移动 因为桑义赫板块和哈马黑拉板块都与摩鹿加海板块存在连续性 所以3个板块其实都在和澳洲板块一起向北运动 1 R Hall和W Spakman将鸟首板块下约400 600km深处的平坦高速区域解释为哈马黑拉板块下面残存的俯冲板块 西里伯斯海下约700 1000km深度的另一个平坦高速区域则是桑义赫板块下面残存的俯冲板块 两者都在45至25Ma以前发源自俯冲到菲律宾 哈马黑拉岛弧下的板块 1 这个模型中 鸟首板块和哈马黑拉板块被索隆断层分开 它是一个巨大的侧面东西向断层 一个更早的模型认为这里形成火山岛弧哈马黑拉岛弧 但它没有构造板块为基 1990年代以来的研究以哈马黑拉板块理论替代了这项理论 1 另见 编辑菲律宾移动板块参考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R Hall and W Spakman Australian Plate Tomography and Tectonics in R R Hillis R D Muller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Australian Plat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s 2003 372ISBN 0 8137 2372 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哈馬黑拉板塊 amp oldid 7543421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