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哈密廳

哈密廳,中國清代甘肃省所轄的一個,後改屬新疆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哈密市伊吾縣一帶。初為散廳,後升為直隸廳

建置沿革 编辑

哈密古称「昆莫」,塞人之地。

公元前2世纪初,稱伊吾盧,屬匈奴,為呼衍王王庭。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盧,置宜禾都尉屯田。章帝時罷屯田,又歸匈奴。三國屬鮮卑西部。晉屬敦煌郡,置伊吾都尉。後前涼取之,仍置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後為西突厥佔據。隋大業六年(610年),煬帝派薛世雄攻取,建築新城,置伊吾郡,並號稱是新伊吾。隋末復為西突厥乘亂奪據。唐貞觀四年(630年),內附,置西伊州。貞觀六年(632年),置都督府,並改名伊州,下設伊吾、納職和柔遠三縣,其中今日的哈密當時即屬柔遠縣管轄。天寶初年,改為伊吾郡,不久又恢復原樣。廣德以後,失陷於吐蕃。五代為小月氏佔據,稱為胡盧磧。北宋雍熙以後,屬回鶻。耶律大石西遷後歸西遼。元屬畏吾兒,後在西域設别失八里等處行中書省,哈密屬之,並封察合台的後裔兀納失里為肅王,哈密成為他的封地。當時稱伊州為哈密力,從此哈密之名便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兀納失里開始向明朝納貢,封哈密國王。永樂二年(1404年)六月,兀納失里弟安克帖木兒遣使朝貢,封忠順王。永樂三年(1405年)春,安克帖木兒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脫脫襲位,明朝並於次年三月置哈密衛,哈密國成為設有明朝羈縻衛所的王國。正德年間,哈密國被吐魯番汗國吞併。

清順治四年(1647年),入貢。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蒙古准噶尔部占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哈密酋長額貝都拉降清,擒獻準噶爾汗噶爾丹之子色布騰巴勒珠爾,清朝授額貝都拉為札薩克,視同蒙古。額貝都拉子孫世襲爵位,管理哈密回民,史稱哈密回王

哈密廳初置時為散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裁撤甘肅省靖逆廳,置哈密廳,設辦事大臣、協辦大臣、撫民通判、巡檢,隸屬於烏魯木齊都統。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屬甘肅省鎮西府,安西道道員移駐巴里坤。光緒七年(1881年),辟為商埠。光緒十年(1884年),升為哈密直隸廳。光緒十二年(1886年),改屬新疆省,隸鎮迪道,副將駐防,且考語為「衝、繁」。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哈密縣。但哈密回王的统治形式上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才结束。

轄境 编辑

嘉慶年間,哈密廳轄多都摩垓、德多摩垓、格子煙墩、博羅圖阿璊、蘇木哈喇垓、阿斯塔納、托郭棲、拉布楚喀、哈喇都伯、察罕和羅海、賽巴什、塔勒納沁等城、村。

光緒中,哈密直隸廳分為三十五個區,有十四個大回莊。設星星峽、沙泉子、苦水、格子煙墩、長流水、黃蘆崗(以上為甘肅安西至哈密)、南山口、伊吾、頭堡、三堡、三道嶺、瞭墩、橙槽溝、一碗泉(以上在哈密西北)共十四個驛站。

卡倫

河源小堡、廟爾溝、上莫艾、哈什布喇、三間房、一碗泉、截達巴罕、頭道溝、柳樹溝、葫蘆溝、南山口、柵門口、三道柵、胡吉爾太、鹽池、土古魯、葦子硤、鹽水硤。

城池 编辑

清末、中華民國以後,哈密有回城、老城、新城之說:

  • 哈密回城(原名鎮遠城、哈密舊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築。周長四里,有東、北二門。起初為哈密辦事大臣駐地,也是哈密回王、協辦旗務伯克駐地,維吾爾人聚居區。
  • 哈密漢城(原名糧城、哈密新城,後稱老城),雍正五年(1727年)築,在舊城東北三里。周長一里許,有東、北、西三門,原為道員駐地。道員移駐烏魯木齊後,哈密辦事大臣移駐於此。
  • 哈密滿城(原名新城,與老城相對),同治八年(1869年)築。

參考書目 编辑

  • 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殿本
  • 《清史稿》 ,中華書局點校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 吳軼群,《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蘭州學刊》,2007年,第3期

哈密廳, 中國清代甘肃省所轄的一個廳, 後改屬新疆省, 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哈密市, 伊吾縣一帶, 初為散廳, 後升為直隸廳, 目录, 建置沿革, 轄境, 城池, 參考書目建置沿革, 编辑哈密古称, 昆莫, 塞人之地, 公元前2世纪初, 稱伊吾盧, 屬匈奴, 為呼衍王王庭, 東漢永平十六年, 73年, 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盧, 置宜禾都尉屯田, 章帝時罷屯田, 又歸匈奴, 三國屬鮮卑西部, 晉屬敦煌郡, 置伊吾都尉, 後前涼取之, 仍置伊吾都尉, 北魏置伊吾郡, 後為西突厥佔據, 隋大業六年, 610年, 煬帝派薛世. 哈密廳 中國清代甘肃省所轄的一個廳 後改屬新疆省 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哈密市 伊吾縣一帶 初為散廳 後升為直隸廳 目录 1 建置沿革 2 轄境 2 1 城池 3 參考書目建置沿革 编辑哈密古称 昆莫 塞人之地 公元前2世纪初 稱伊吾盧 屬匈奴 為呼衍王王庭 東漢永平十六年 73年 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盧 置宜禾都尉屯田 章帝時罷屯田 又歸匈奴 三國屬鮮卑西部 晉屬敦煌郡 置伊吾都尉 後前涼取之 仍置伊吾都尉 北魏置伊吾郡 後為西突厥佔據 隋大業六年 610年 煬帝派薛世雄攻取 建築新城 置伊吾郡 並號稱是新伊吾 隋末復為西突厥乘亂奪據 唐貞觀四年 630年 內附 置西伊州 貞觀六年 632年 置都督府 並改名伊州 下設伊吾 納職和柔遠三縣 其中今日的哈密當時即屬柔遠縣管轄 天寶初年 改為伊吾郡 不久又恢復原樣 廣德以後 失陷於吐蕃 五代為小月氏佔據 稱為胡盧磧 北宋雍熙以後 屬回鶻 耶律大石西遷後歸西遼 元屬畏吾兒 後在西域設别失八里等處行中書省 哈密屬之 並封察合台的後裔兀納失里為肅王 哈密成為他的封地 當時稱伊州為哈密力 從此哈密之名便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三年 1380年 兀納失里開始向明朝納貢 封哈密國王 永樂二年 1404年 六月 兀納失里弟安克帖木兒遣使朝貢 封忠順王 永樂三年 1405年 春 安克帖木兒被鬼力赤毒死 兄子脫脫襲位 明朝並於次年三月置哈密衛 哈密國成為設有明朝羈縻衛所的王國 正德年間 哈密國被吐魯番汗國吞併 清順治四年 1647年 入貢 康熙十七年 1678年 为蒙古准噶尔部占领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哈密酋長額貝都拉降清 擒獻準噶爾汗噶爾丹之子色布騰巴勒珠爾 清朝授額貝都拉為札薩克 視同蒙古 額貝都拉子孫世襲爵位 管理哈密回民 史稱哈密回王 哈密廳初置時為散廳 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 裁撤甘肅省靖逆廳 置哈密廳 設辦事大臣 協辦大臣 撫民通判 巡檢 隸屬於烏魯木齊都統 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 改屬甘肅省鎮西府 安西道道員移駐巴里坤 光緒七年 1881年 辟為商埠 光緒十年 1884年 升為哈密直隸廳 光緒十二年 1886年 改屬新疆省 隸鎮迪道 副將駐防 且考語為 衝 繁 民國二年 1913年 改為哈密縣 但哈密回王的统治形式上到民國十九年 1930年 才结束 轄境 编辑嘉慶年間 哈密廳轄多都摩垓 德多摩垓 格子煙墩 博羅圖阿璊 蘇木哈喇垓 阿斯塔納 托郭棲 拉布楚喀 哈喇都伯 察罕和羅海 賽巴什 塔勒納沁等城 村 光緒中 哈密直隸廳分為三十五個區 有十四個大回莊 設星星峽 沙泉子 苦水 格子煙墩 長流水 黃蘆崗 以上為甘肅安西至哈密 南山口 伊吾 頭堡 三堡 三道嶺 瞭墩 橙槽溝 一碗泉 以上在哈密西北 共十四個驛站 卡倫河源小堡 廟爾溝 上莫艾 哈什布喇 三間房 一碗泉 截達巴罕 頭道溝 柳樹溝 葫蘆溝 南山口 柵門口 三道柵 胡吉爾太 鹽池 土古魯 葦子硤 鹽水硤 城池 编辑 清末 中華民國以後 哈密有回城 老城 新城之說 哈密回城 原名鎮遠城 哈密舊城 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 築 周長四里 有東 北二門 起初為哈密辦事大臣駐地 也是哈密回王 協辦旗務伯克駐地 維吾爾人聚居區 哈密漢城 原名糧城 哈密新城 後稱老城 雍正五年 1727年 築 在舊城東北三里 周長一里許 有東 北 西三門 原為道員駐地 道員移駐烏魯木齊後 哈密辦事大臣移駐於此 哈密滿城 原名新城 與老城相對 同治八年 1869年 築 參考書目 编辑嘉慶重修 大清一統志 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 影印殿本 清史稿 中華書局點校本 譚其驤等 1974 中國歷史地圖集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吳軼群 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 蘭州學刊 2007年 第3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哈密廳 amp oldid 678750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