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沙隆战役

卡塔隆平原战役(英語:Battle of the Catalaunian Plains),又称沙隆战役(英語:Battle of Châlons),于451年发生在当今法国的香槟沙隆地区(Châlons-en-Champagne),罗马将军埃提烏斯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的联军与由阿提拉率领的匈人联军作战。这次战役是西罗马帝国最后一次大型的军事行动,亦是埃提乌斯军事生涯上的顶峰。战役虽以西罗马帝国联军胜利告终,但狄奥多里克一世却于此战阵亡,而此役后阿提拉亦离开了高卢并将目标再指向意大利本土。

沙隆战役
匈人入侵高卢的一部分

沙隆战役中
匈人(绿)西罗马联军(红)的进军路线
日期451年6月20日
地点
现今法国东北部一处
结果 西罗马帝国联军胜利
参战方
西罗马帝国
西哥特人
阿兰人
匈人帝國
东哥特人
格皮德人
指挥官与领导者
埃提烏斯
狄奥多里克一世 
多里斯蒙德
桑吉班
阿提拉
兵力
30,000人–50,000人 30,000人–50,000人

背景

至公元450年前后, 西罗马帝国对高卢以及意大利各省的控制已趋于乏力,阿莫里凯(布列塔尼,今法国北部)是唯一名义上的帝国控制区。与此同时, 游移在西罗马帝国边陲地带的日耳曼部落已大多定居,由各部落领袖组织,充当起帝国雇佣军。北高卢介于莱茵河马恩河之间的地区被法兰克人抢驻。西哥特人则在阿基塔尼發展得欣欣向荣。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勃艮第人表面服从,实则涌动着起义的暗潮。

帝国唯一实质控制的地区仅存地中海沿岸。这块区域宽窄不一:自奥尔良起,沿卢瓦河谷上游到罗纳河下游,呈带状分布。

约达尼斯认为阿提拉汪达尔盖萨里克诱使向西哥特发动战争。与此同时, 盖萨里克更试图在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之间挑动冲突。

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奧諾莉亞(Honoria)在宮庭政爭中失利,事後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將她送進東羅馬的一座修道院軟禁起來。瓦倫提尼安後來決定讓奧諾莉亞和羅馬參議員巴蘇斯‧赫庫蘭努斯(Bassus Herculanus)結婚,但奧諾莉亞不想就此任人擺布,因此尋求匈奴王阿提拉的幫助,她在西元450年春致信向阿提拉求援,並且附上她的戒指。阿提拉向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提出將奧諾莉亞許配給他,作為試探。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毫無疑問地拒絕了這項提案。東羅馬帝國皇帝馬爾西安得知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拒絕與阿提拉聯姻,為了避免引火燒身,趕忙將奧諾麗婭送回西羅馬首都拉文納。但奧諾麗婭抵死不從,並再次致信阿提拉,阿提拉於是再遣使求婚,同時提出割讓一半國土為嫁妝的請求,面對阿提拉的獅子大開口,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隨即予以斷然拒絕。阿提拉遂以此為機,集結麾下各民族組成大軍,挑起戰爭。

戰鬥經過

451年初,匈王阿提拉的軍隊自多瑙河出發,渡過萊茵河,一路勢不可擋的向高盧地區殺來,城市無力抵抗,因而一一陷落,慘遭蹂躪。4月7日,阿提拉大軍攻陷梅斯,隨即將戰火引入高盧。匈人大軍橫掃北高盧,5月底兵鋒直抵奧爾良城下。至此,西羅馬帝國大將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Flavius Aetius)方驚覺對阿提拉的判斷錯誤,開始組織反擊。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深知各族對於匈人的入侵同感威脅,因此派人四處聯絡,組成了反匈人的聯盟。分布於高盧和西班牙各個日耳曼蠻族部落,甚至位於不列顛的凱爾特部落都派兵前來支援,就連長期以來的對手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Theodoric I)也迅速與之達成和解,並親率軍隊前來會師,打算與匈人決一死戰。就在西羅馬-西哥德聯軍仍在組織的同時,匈王阿提拉的軍隊進逼高盧北部要邑奧爾良。此時盤據奧爾良附近的阿蘭國王桑吉班(Sangiban)見阿提拉軍勢壯盛,因此暗中遣使歸順,等到匈人大軍因缺乏攻城器械,無力攻克防衛森嚴的奧爾良後,又得知西羅馬-西哥德聯軍已逐漸迫近,於是率部倒戈,一同加入反抗阿提拉的陣營。為了懲罰阿蘭人的反叛,阿提拉率領全軍圍攻奧爾良。阿蘭人與羅馬軍團共同守禦,拚死抵抗,並趕忙派出使者向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請求迅速來援。 6月14日,埃提烏斯率領臨時拼湊的聯軍抵達奧爾良,阿提拉因擔心所部分散圍城,會遭到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與城內守軍夾擊,於是將部隊收縮北撤。19日,西羅馬-西哥德聯軍中的法蘭克人對掩護匈人主力後撤的格皮德人發起襲擾,造成大量死傷,但這只是大戰來臨的前奏。次日,兩軍於特洛瓦與沙隆間的卡塔隆尼平原展開交戰。阿提拉將匈人騎兵置於本陣,而將東哥德人安排於左翼,格皮達人安排於右翼。埃提烏斯則將首鼠兩端的阿蘭國王桑吉班部置於中軍,用以消耗匈人騎兵,而將羅馬主力置於左翼,右翼則由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率所部對付東哥德人。阿提拉將主力置於中央,本意是打算以騎兵突擊貫穿西羅馬-西哥德聯軍陣線,將之切成兩段,各個擊破。然而曾經長年生活在匈人帝國的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深知匈人習慣戰術,因此刻意將主力放在左翼,而任由匈人騎兵與阿蘭人消耗,而以精銳羅馬軍團對付蠻族混合部隊,以保持主力戰力。 戰鬥伊始,匈人聯軍與對手進行激烈的交戰,卻未能取得上風,因而銳氣大損。阿提拉見狀,立即出面激勵士氣,使匈人聯軍重新恢復鬥志,士氣大振的匈人聯軍很快地就與西羅馬-西哥德聯軍陷入混戰。為了擊潰對手,阿提拉將主力投入對西哥德人的戰鬥之中。雙方一陣混戰,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見局勢稍呈不利,於是出馬鼓舞士氣,卻為流矢所中,翻身落馬,死於亂軍之中。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戰死後,失去首領的西哥德人略陷於慌亂,但在王子多里斯蒙德(Torismond)的指揮下恢復秩序,並迅速展開凌厲的反擊,終於將匈人擊退,慌不擇路的匈人騎兵在退卻途中迎頭與羅馬軍團遭遇,因此造成大量的死傷。

戰鬥持續至夜晚,阿提拉感到大勢已去,於是丟下大部人馬,只帶身邊親軍突出重圍,狼狽的逃回用戰車包圍的大營。回到大營後,阿提拉將所有馬鞍都搜集在一起,燃起一堆大火,準備在大營被攻破之後跳入火堆自盡,以免受被俘之辱。此時已入深夜,戰場上依然一片混亂。托里斯蒙率部追擊時與西哥德主力走散,誤入匈人營地,幸賴隨從拚死保護,托里斯蒙才得以從敵陣中突圍出來。與此同時,羅馬軍團主帥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在戰鬥中,也在混戰中與所部失散,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大營里過夜。在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失蹤期間,羅馬軍團一度傳出他已陣亡的傳言,最後直到次日凌晨,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返回軍中才穩住軍心。經過一日苦戰,雙方屍橫遍野,阿提拉的匈人聯軍終於為西羅馬-西哥德聯軍所敗。[1]


战后

 
突击中的匈人骑兵(Alphonse de Neuville英语Alphonse-Marie-Adolphe de Neuville绘)

阿提拉从莱茵河一线撤退表明了西罗马帝国的最终胜利。

在战后的数年,阿提拉仍旧宣称他有对奧諾莉亞以及他所要求的西罗马帝国领土的所有权。为此他率领部下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北部,攻陷了包括维罗纳米兰在内的数个城市。最后,他止步于罗马城下。 阿提拉在罗马城仅仅觐见了教皇,随后便带兵返回。这一放弃进攻罗马城的举动无疑为这位匈王赢得了赞誉,也使其个人魅力上升到更大的高度。

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影响了十几个世纪,不仅因为阿提拉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队规模所发动的对欧洲的入侵,更在于该战进行过程的急速和惨烈。对于该战的伤亡率,吉本說:鉴于这一(在伤亡率上)如此真实而影响深远的(兵力)损失,充分地证明了历史学家们的评论:由于君主们在那一小时内的疯狂,一整代的人被消滅。[2]

參考資料

  1. ^ 沙隆會戰──上帝之鞭的挫敗. [2019-06-20]. 
  2. ^ Edward Gibbon,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Volume II, p.285

延伸阅读

  • J.F.C. Fuller, "The Battle of Chalons",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From 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Battle of Lepanto, Da Capo Press, New York, vol. 1. pp. 282–301 ISBN 0-306-80304-6.
  • Man, John, Attila: The Barbarian King Who Challenged Rome New York: Thomas Dunne Books, 2006.
  • Jordanes,“De origine actibusque Getarum”(《哥特史》)

参见

外部链接

  • 后罗马帝国歷史(1923年)


沙隆战役,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6月2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0年10月22日,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href, template, html,.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6月2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沙隆战役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0年10月22日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a href Template D html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D d a a href Wikipedia CSD html G13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CSD G13 a 提交刪除 卡塔隆平原战役 英語 Battle of the Catalaunian Plains 又称沙隆战役 英語 Battle of Chalons 于451年发生在当今法国的香槟沙隆地区 Chalons en Champagne 罗马将军埃提烏斯和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的联军与由阿提拉率领的匈人联军作战 这次战役是西罗马帝国最后一次大型的军事行动 亦是埃提乌斯军事生涯上的顶峰 战役虽以西罗马帝国联军胜利告终 但狄奥多里克一世却于此战阵亡 而此役后阿提拉亦离开了高卢并将目标再指向意大利本土 沙隆战役匈人入侵高卢的一部分沙隆战役中匈人 绿 与西罗马联军 红 的进军路线日期451年6月20日地点现今法国东北部一处结果西罗马帝国联军胜利参战方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阿兰人匈人帝國东哥特人格皮德人指挥官与领导者埃提烏斯狄奥多里克一世 多里斯蒙德桑吉班阿提拉兵力30 000人 50 000人30 000人 50 000人 目录 1 背景 2 戰鬥經過 3 战后 4 參考資料 5 延伸阅读 6 参见 7 外部链接背景 编辑至公元450年前后 西罗马帝国对高卢以及意大利各省的控制已趋于乏力 阿莫里凯 布列塔尼 今法国北部 是唯一名义上的帝国控制区 与此同时 游移在西罗马帝国边陲地带的日耳曼部落已大多定居 由各部落领袖组织 充当起帝国雇佣军 北高卢介于莱茵河及马恩河之间的地区被法兰克人抢驻 西哥特人则在阿基塔尼發展得欣欣向荣 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勃艮第人表面服从 实则涌动着起义的暗潮 帝国唯一实质控制的地区仅存地中海沿岸 这块区域宽窄不一 自奥尔良起 沿卢瓦河谷上游到罗纳河下游 呈带状分布 约达尼斯认为阿提拉被汪达尔王盖萨里克诱使向西哥特发动战争 与此同时 盖萨里克更试图在西罗马帝国和西哥特之间挑动冲突 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奧諾莉亞 Honoria 在宮庭政爭中失利 事後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將她送進東羅馬的一座修道院軟禁起來 瓦倫提尼安後來決定讓奧諾莉亞和羅馬參議員巴蘇斯 赫庫蘭努斯 Bassus Herculanus 結婚 但奧諾莉亞不想就此任人擺布 因此尋求匈奴王阿提拉的幫助 她在西元450年春致信向阿提拉求援 並且附上她的戒指 阿提拉向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提出將奧諾莉亞許配給他 作為試探 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毫無疑問地拒絕了這項提案 東羅馬帝國皇帝馬爾西安得知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拒絕與阿提拉聯姻 為了避免引火燒身 趕忙將奧諾麗婭送回西羅馬首都拉文納 但奧諾麗婭抵死不從 並再次致信阿提拉 阿提拉於是再遣使求婚 同時提出割讓一半國土為嫁妝的請求 面對阿提拉的獅子大開口 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隨即予以斷然拒絕 阿提拉遂以此為機 集結麾下各民族組成大軍 挑起戰爭 戰鬥經過 编辑451年初 匈王阿提拉的軍隊自多瑙河出發 渡過萊茵河 一路勢不可擋的向高盧地區殺來 城市無力抵抗 因而一一陷落 慘遭蹂躪 4月7日 阿提拉大軍攻陷梅斯 隨即將戰火引入高盧 匈人大軍橫掃北高盧 5月底兵鋒直抵奧爾良城下 至此 西羅馬帝國大將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 Flavius Aetius 方驚覺對阿提拉的判斷錯誤 開始組織反擊 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深知各族對於匈人的入侵同感威脅 因此派人四處聯絡 組成了反匈人的聯盟 分布於高盧和西班牙各個日耳曼蠻族部落 甚至位於不列顛的凱爾特部落都派兵前來支援 就連長期以來的對手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 Theodoric I 也迅速與之達成和解 並親率軍隊前來會師 打算與匈人決一死戰 就在西羅馬 西哥德聯軍仍在組織的同時 匈王阿提拉的軍隊進逼高盧北部要邑奧爾良 此時盤據奧爾良附近的阿蘭國王桑吉班 Sangiban 見阿提拉軍勢壯盛 因此暗中遣使歸順 等到匈人大軍因缺乏攻城器械 無力攻克防衛森嚴的奧爾良後 又得知西羅馬 西哥德聯軍已逐漸迫近 於是率部倒戈 一同加入反抗阿提拉的陣營 為了懲罰阿蘭人的反叛 阿提拉率領全軍圍攻奧爾良 阿蘭人與羅馬軍團共同守禦 拚死抵抗 並趕忙派出使者向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請求迅速來援 6月14日 埃提烏斯率領臨時拼湊的聯軍抵達奧爾良 阿提拉因擔心所部分散圍城 會遭到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與城內守軍夾擊 於是將部隊收縮北撤 19日 西羅馬 西哥德聯軍中的法蘭克人對掩護匈人主力後撤的格皮德人發起襲擾 造成大量死傷 但這只是大戰來臨的前奏 次日 兩軍於特洛瓦與沙隆間的卡塔隆尼平原展開交戰 阿提拉將匈人騎兵置於本陣 而將東哥德人安排於左翼 格皮達人安排於右翼 埃提烏斯則將首鼠兩端的阿蘭國王桑吉班部置於中軍 用以消耗匈人騎兵 而將羅馬主力置於左翼 右翼則由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率所部對付東哥德人 阿提拉將主力置於中央 本意是打算以騎兵突擊貫穿西羅馬 西哥德聯軍陣線 將之切成兩段 各個擊破 然而曾經長年生活在匈人帝國的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深知匈人習慣戰術 因此刻意將主力放在左翼 而任由匈人騎兵與阿蘭人消耗 而以精銳羅馬軍團對付蠻族混合部隊 以保持主力戰力 戰鬥伊始 匈人聯軍與對手進行激烈的交戰 卻未能取得上風 因而銳氣大損 阿提拉見狀 立即出面激勵士氣 使匈人聯軍重新恢復鬥志 士氣大振的匈人聯軍很快地就與西羅馬 西哥德聯軍陷入混戰 為了擊潰對手 阿提拉將主力投入對西哥德人的戰鬥之中 雙方一陣混戰 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見局勢稍呈不利 於是出馬鼓舞士氣 卻為流矢所中 翻身落馬 死於亂軍之中 西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戰死後 失去首領的西哥德人略陷於慌亂 但在王子多里斯蒙德 Torismond 的指揮下恢復秩序 並迅速展開凌厲的反擊 終於將匈人擊退 慌不擇路的匈人騎兵在退卻途中迎頭與羅馬軍團遭遇 因此造成大量的死傷 戰鬥持續至夜晚 阿提拉感到大勢已去 於是丟下大部人馬 只帶身邊親軍突出重圍 狼狽的逃回用戰車包圍的大營 回到大營後 阿提拉將所有馬鞍都搜集在一起 燃起一堆大火 準備在大營被攻破之後跳入火堆自盡 以免受被俘之辱 此時已入深夜 戰場上依然一片混亂 托里斯蒙率部追擊時與西哥德主力走散 誤入匈人營地 幸賴隨從拚死保護 托里斯蒙才得以從敵陣中突圍出來 與此同時 羅馬軍團主帥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在戰鬥中 也在混戰中與所部失散 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大營里過夜 在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失蹤期間 羅馬軍團一度傳出他已陣亡的傳言 最後直到次日凌晨 弗拉維烏斯 埃提烏斯返回軍中才穩住軍心 經過一日苦戰 雙方屍橫遍野 阿提拉的匈人聯軍終於為西羅馬 西哥德聯軍所敗 1 战后 编辑 突击中的匈人骑兵 Alphonse de Neuville 英语 Alphonse Marie Adolphe de Neuville 绘 阿提拉从莱茵河一线撤退表明了西罗马帝国的最终胜利 在战后的数年 阿提拉仍旧宣称他有对奧諾莉亞以及他所要求的西罗马帝国领土的所有权 为此他率领部下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北部 攻陷了包括维罗纳 米兰在内的数个城市 最后 他止步于罗马城下 阿提拉在罗马城仅仅觐见了教皇 随后便带兵返回 这一放弃进攻罗马城的举动无疑为这位匈王赢得了赞誉 也使其个人魅力上升到更大的高度 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影响了十几个世纪 不仅因为阿提拉以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军队规模所发动的对欧洲的入侵 更在于该战进行过程的急速和惨烈 对于该战的伤亡率 吉本說 鉴于这一 在伤亡率上 如此真实而影响深远的 兵力 损失 充分地证明了历史学家们的评论 由于君主们在那一小时内的疯狂 一整代的人被消滅 2 參考資料 编辑 沙隆會戰 上帝之鞭的挫敗 2019 06 20 Edward Gibbon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Volume II p 285延伸阅读 编辑J F C Fuller The Battle of Chalons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From 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Battle of Lepanto Da Capo Press New York vol 1 pp 282 301 ISBN 0 306 80304 6 Man John Attila The Barbarian King Who Challenged Rome New York Thomas Dunne Books 2006 Jordanes De origine actibusque Getarum 哥特史 参见 编辑阿提拉 尼达欧战役外部链接 编辑沙隆战役 后罗马帝国歷史 1923年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沙隆战役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沙隆战役 amp oldid 7775347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