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光速可變理論

光速可變理論認爲光速(以c表示)是時空的函數,因此不是確定的數值。在經典物理學中,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常數,在國際單位制中被定義為c=299792458米/秒。經典物理學中光速可變可以在某些情形下出現,比如一些已確立理論的等價公式中,再如大多數非主流的引力宇宙學理論裏。著名的光速可變說包括愛因斯坦1911年的理論、羅伯特·迪克1957年的理論以及1980年代後期幾名研究者的理論。因爲這些理論與廣泛接受的學說相衝突,光速可變理論具很大爭議性。

愛因斯坦1911年的嘗試

愛因斯坦在1907年著手研究光速可變。[1]他在1911年更深入的探討了這個觀點。[2]在介質中,較短的波長 因爲 而導致其傳播速度更慢。與此類似,愛因斯坦假設引力場中的時鐘更慢,其對應的頻率 受到引力勢能的影響(公式2,p.903):  .

愛因斯坦說:

在一篇1912年的論文中,[3]他總結道:

但是,愛因斯坦推導出在太陽附近的光線偏轉為“將近一弧秒”,僅為後來其廣義相對論得到正確數值的一半。1919年,愛丁頓的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但是愛因斯坦卻因其它原因放棄了光速可變理論。值得注意的是,他在1911年僅考慮了時間可變。在廣義相對論中,在不同的理論語境下,空間和時間的測量都可能受到附近質量的影響。

迪克1957年的嘗試和馬赫原理

1957年羅伯特·迪克提出了一種光速可變的引力理論。[4]愛因斯坦不同的是,迪克假設不僅光的頻率會變,其波長也會改變。因爲 ,因此迪克理論中c的相對變化是愛因斯坦推導出的兩倍。迪克假定折射率 (公式5)並證明此公式同光偏轉的觀測值一致。在一篇與馬赫原理相關的評論中,Dicke指出公式5中的右邊那項很小,左邊的1也許“起源于宇宙中的其他物質”。

在一個視界不斷膨脹的宇宙中,越來越多的質量對折射率有貢獻,因此迪克認爲宇宙中c隨時間而減慢,這給宇宙學紅移提供了一個另一個解釋(p. 374)。[4]應當指出的是,迪克的理論同國際單位制中的定義c=299792458米/秒並無衝突,因爲時間(秒)和長度(米)單位和皆可以變化(p. 366)。

其它與愛因斯坦和迪克理論有關的光速可變嘗試

雖然迪克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的替代理論,光速隨空間變化的概念並不違反廣義相對論。其實這個概念隱含在廣義相對論的坐標空間描述中。若干教科書中曾提及,比如威爾[5]書中的公式6.14和6.15,以及溫伯格[6]書中的公式9.2.5( 代表引力勢能-GM/r):

“...注意光子速度是...  ”。 

根據這個公式,有人提出了與廣義相對論所有已知測試結果相一致的光速可變模型,[7]但在高階測試中仍有些差別。[8]還有的模型聲稱能夠解釋等效原理[9]或者與狄拉克大數假說有關聯。[10]

作爲宇宙膨脹替代理論的現代光速可變理論

爲了解釋宇宙學中的視界問題并找到能解釋宇宙膨脹的新理論,讓-皮埃爾·伯蒂特于1988年、[11][12][13][14]约翰·莫法特于1992年[15]以及二人小組安德烈亚斯·阿尔布雷克特若昂·马盖若于1998年[16][17][18][19][20][21]獨立的提出了光速可變宇宙學理論。胡安·卡薩多等人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光速可變宇宙學模型。[22]

在伯蒂特等的理論中,所有物理學常數協同變化而導致時間和空間標度因子的變化與c的變化同時發生。因此所有物理方程和物理常數在宇宙的演化中保持不變。愛因斯坦場方程因愛因斯坦常數中c和G的同時變化而保持不變。後來的模型將物理常數的變化限制在宇宙早期的更高能量密度,比如在輻射主控時期的起始階段,那時的時空等同于度槼共形平直的空間-熵。[23][24]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是第一個公開發表、至今唯一一個不用改寫現代物理學公式的光速可變模型,伯蒂特等的論文在後世的光速可變文獻中很少得到引用。

莫法特阿尔布雷克特-马盖若二人組理論之要義是在早期宇宙中光速可以是現在的1060倍,因此膨脹中宇宙的遙遠區域在宇宙開始時曾有時間相互所用。通過改變精細結構常數,視界問題目前尚無已知的解法,因爲其變化並不改變時空的因果結構。若要改變此因果結構,則必須通過變化牛頓引力常數或重新定義狹義相對論來變更引力。歷史上,光速可變宇宙學爲了繞過這一阻礙,提出以某種特定方式變化量綱量c以打破愛因斯坦的廣義及狹義相對論中的洛倫玆不變性。[25][26]現代理論則保持了局域洛倫玆不變性。[18]

其他的光速可變理論

虛光子

在某些量子場論的計算中,虛光子可以在短距離内以不同于光速的速度運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光速可以超越。有人宣稱量綱量c隨時間的變化其實沒有任何意義(非量綱量,比如精細結構常數隨時間的的變化,是有意義的)。在某些有爭議的宇宙學理論中,光速還可以通過改變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來變化。

光子速度變化

光子傳遞電磁力,沒有靜止質量。經典物理學中,光子可以具有極小但存在的質量,和中微子一樣。這些光子可以以小於狹義相對論定義的光速運動,並可以在三個方向上極化。但在量子場論中,光子有質量的假設與規範不變性及可重整化性相悖,因此常被忽略。大質量光子的量子理論在用威爾森有效場論處理量子場論時可以成立。在這種方法中,根據光子質量由希格斯機制產生或由臨時插入普羅卡拉格朗日密度方程而產生,各種觀察/實驗所暗含的邊界條件也許不同。因此,光速不是一個常數。[27]

量子理論中的光子速度變化

在量子場論中,海森堡測不准原理指出光子可以在短時間内以任何速度運動。在費曼圖中,這種光子被稱為虛光子,可以通過它們在質殼外運動而加以辨別。這種光子可以具有任何速度,包括超越光速。費曼說:

但是這些虛光子並不違反因果律和狹義相對論,因爲它們無法直接觀測到,理論中也無法違反因果關係傳遞信息。費曼圖虛光子並非是真實發生的物理過程,而是一種方便的計算工具(某些情形碰巧含有快于光速的速度向量)。

與其它常數以及其變化的關係

引力常數G

1937年,狄拉克和其他人開始研究如果自然常數隨時間變化可能造成的後果。[29]比如,狄拉克提議牛頓引力常數以每年百億分之五的速率變化,以解釋引力相對弱于其他基本力。這被稱為狄拉克大數假說

但是,費曼在他著名的物理學講座中指出,[30]在過去40億年裏,根據對地球和太陽系的觀測,引力常數的變化極有可能小於狄拉克的預計(但這需要假定引力常數無法改變其它常數)。

精細結構常數α

一個研究組在研究遙遠類星體時,聲稱發現精細結構常數在十萬分之一水平上的變化。[31]這一結果受到研究界的爭議。其他研究類星體的研究組稱在更高精度上沒有發現精細結構常數的變化。[32][33][34]此外,有人在研究奧克洛天然核反應堆某些同位素丰度時,用更加嚴格的限定條件,結果也表明精細結構常數不存在變化。[35][36]

保羅·戴維斯等人提出,理論上有可能分辨哪些構成精細結構常數的量綱常數(基本電荷普朗克常數以及光速)導致其變化。[37]但是,此說未被廣泛接受。[38][39]

對光速可變理論的批判

無量綱量和量綱量

因爲量綱量會根據選擇不同的單位而變化,有人曾試圖説明這種量變化的實際意義。比如約翰·貝洛曾寫到:

任何物理定律的公式都可以通過量綱的對消而只剩下无量纲量,這被稱為无量纲化。另外,物理學者可以通過選擇單位使得物理常數c、G、ħ=h/(2π)、4πε0和kB數值為1,每一個物理量都可以以自己對應的普朗克單位歸一化。因此,有人認爲闡明一個量綱量的演化毫無意義。[41]當物理定律的公式使用普朗克單位、无量纲化之後,具有量綱的物理常數如c、G、ħ、ε0和kB都不存在了。依照假定單位而變化的引力常數G,其相對應的無量綱量最終會變成普朗克質量和基本粒子質量的比值。某些與光速相關的重要無量綱量,比如精細結構常數和質子電子質量比,其變化是有意義的,仍然被研究所關注。[42]

c之定義的關係

對可變光速理論而言,如果國際單位制的定義回歸其1960年代以前的定義,即國際米原器的話,測定到的光速就會根據国际米原器長度的變化而變化。那麽c的變化就等于国际米原器與普朗克長度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或者國際單位制中普朗克時間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或兩者兼而有之。如果構成国际米原器的原子數量保持不變(穩定的原型尺應當如此),那麽c的變化就等于普朗克長度與原子玻爾半徑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或者普朗克時間同一個銫-133原子震動週期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或兩者兼而有之。

對光速可變宇宙學的批評

喬治·埃利斯曾擔憂變化的光速將導致大部分現代物理學不得不重寫,因爲現存體系基本上建立于光速不變的基礎上。[43]埃利斯稱,任何光速可變理論 1)必須重新定義距離的測量,2)必須給出廣義相對論中度規張量的新表達式,3)也許和洛倫玆不變性相衝突,4)必須修改麥克斯韋方程,5)必須和其他物理理論保持一致。這些判據是否適用於愛因斯坦1911年的理論和迪克1957年的理論尚有爭議。[44]可變光速宇宙學仍然屬於非主流物理學。

參考文獻

  1. ^ Albert Einstein. Jahrbuch für Radioaktivität und Elektronik. 1907, 4: 411–462.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 ^ A. Einstein. Uber den Einfluss der Schwerkraft auf die Ausbreitung des Lichtes (PDF). Annalen der Physik. 1911, 35: 898–906 [2013-03-10].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9-24). 
  3. ^ A. Einstein. Lichtgeschwindigkeit und Statik des Gravitationsfeldes (PDF). Annalen der Physik. 1912, 38: 355–369 [2013-03-10].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9-24). 
  4. ^ 4.0 4.1 R. Dicke. Gravitation without a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957, 29: 363–376. Bibcode:1957RvMP...29..363D. doi:10.1103/RevModPhys.29.363. 
  5. ^ C.M. Will. Theory and Experiment in Gravitational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4. 
  6. ^ S. Weinberg.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London: Wiley. 1972: 222. 
  7. ^ J. Broekaert. A Spatially-VSL Gravity Model with 1-PN Limit of GRT. Foundations of Physics. 2008, 38: 409–435. arXiv:gr-qc/0405015 . doi:10.1007/s10701-008-9210-8. 
  8. ^ K. Krogh. Gravitation Without Curved Space-time. 1999. arXiv:astro-ph/9910325 . 
  9. ^ M. Arminjon. Space Isotropy and Weak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a Scalar Theory of Gravity. Brazilian Journal of Physics. 2006, 36: 177–189. arXiv:gr-qc/0412085 . doi:10.1590/S0103-97332006000200010. 
  10. ^ A. Unzicker. A look at the abandoned contributions to cosmology of Dirac, Sciama, and Dicke. Annalen der Physik. 2009, 521: 57–70. arXiv:0708.3518 . doi:10.1002/andp.200810335. 
  11. ^ J.P. Petit. (PDF). Mod. Phys. Lett. A. 1988, 3 (16): 1527–1532 [2013-03-10]. Bibcode:1988MPLA....3.1527P. doi:10.1142/S02177323880018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03). 
  12. ^ J.P. Petit. (PDF). Mod. Phys. Lett. A. 1988, 3 (18): 1733–1744 [2013-03-10]. Bibcode:1988MPLA....3.1733P. doi:10.1142/S021773238800209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8). 
  13. ^ J.P. Petit, M. Viton. (PDF). Mod. Phys. Lett. A. 1989, 4 (23): 2201–2210 [2013-03-10]. Bibcode:1989MPLA....4.2201P. doi:10.1142/S021773238900247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04). 
  14. ^ P. Midy, J.P. Petit. (PDF). Int. J. Mod. Phys. D. 1989, (8): 271–280 [2013-03-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7). 
  15. ^ J. Moffat. Superluminary Universe: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 in Cosmology. Int. J. Mod. Phys. D. 1993, 2 (3): 351–366. Bibcode:1993IJMPD...2..351M. arXiv:gr-qc/9211020 . doi:10.1142/S0218271893000246. 
  16. ^ J.D. Barrow. Cosmologies with varying light-speed. Physical Review D. 1998, 59 (4). Bibcode:1999PhRvD..59d3515B. arXiv:astro-ph/9811022 . doi:10.1103/PhysRevD.59.043515. 
  17. ^ A. Albrecht, J. Magueijo. A time varying speed of light as a solution to cosmological puzzles. Phys. Rev. 1999, D59: 043516. Bibcode:1999PhRvD..59d3516A. arXiv:astro-ph/9811018 . doi:10.1103/PhysRevD.59.043516. 
  18. ^ 18.0 18.1 J. Magueijo. Covariant and locally Lorentz-invariant varying speed of light theories. Phys. Rev. 2000, D62: 103521. Bibcode:2000PhRvD..62j3521M. arXiv:gr-qc/0007036 . doi:10.1103/PhysRevD.62.103521. 
  19. ^ J. Magueijo. Stars and black holes in varying speed of light theories. Phys. Rev. 2001, D63: 043502. Bibcode:2001PhRvD..63d3502M. arXiv:astro-ph/0010591 . doi:10.1103/PhysRevD.63.043502. 
  20. ^ J. Magueijo. New varying speed of light theories. Rept. Prog. Phys. 2003, 66 (11): 2025. Bibcode:2003RPPh...66.2025M. arXiv:astro-ph/0305457 . doi:10.1088/0034-4885/66/11/R04. 
  21. ^ J. Magueijo.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The Story of a Scientific Speculation. Massachusetts: Perseus Books Group. 2003. ISBN 0-7382-0525-7. 
  22. ^ J. Casado. A Simple Cosmological Model with Decreasing Light Speed. 2003. arXiv:astro-ph/0310178  |class=被忽略 (帮助). 
  23. ^ J.P. Petit, P. Midy, F. Landsheat. (PDF). "Where is the matter?"(See sections 14 and 15 pp. 21–26). Int. Conf. on Astr. & Cosm. 2001 [2013-03-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04). 
  24. ^ J.P Petit, G. d'Agostini. Bigravity: a bimetric model of the Universe with variable constants, including VSL (variable speed of light). 2007. arXiv:0803.1362  [physics.gen-ph]. 
  25. ^ M. A. Clayton, J. W. Moffat. Dynamical Mechanism for Varying Light Velocity as a Solution to Cosmological Problems. Phys.Lett. 1999, B460: 263–270. Bibcode:1999PhLB..460..263C. arXiv:astro-ph/9812481 . doi:10.1016/S0370-2693(99)00774-1. 
  26. ^ B.A. Bassett, S. Liberati, C. Molina-Paris, M. Visser. Geometrodynamics of variable-speed-of-light cosmologies. Phys. Rev. 2000, D62: 103518. Bibcode:2000PhRvD..62j3518B. arXiv:astro-ph/0001441 . doi:10.1103/PhysRevD.62.103518. 
  27. ^ Eric Adelberger; Gia Dvali; Andrei Gruzinov. Photon Mass Bound Destroyed by Vorti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7, 98 (2). Bibcode:2007PhRvL..98a0402A. PMID 17358459. arXiv:hep-ph/0306245 . doi:10.1103/PhysRevLett.98.010402. 
  28. ^ R. Feynman. QED: 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 and matt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89. 
  29. ^ P.A.M. Dirac. A New Basis for Cosm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 volume=165. 1938, (921): 199–208. Bibcode:1938RSPSA.165..199D. doi:10.1098/rspa.1938.0053. 
  30. ^ R. P. Feynman. 7. Lectures on Physics 1.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70. 
  31. ^ J.K. Webb, M.T. Murphy, V.V. Flambaum, V.A. Dzuba, J.D. Barrow, C.W. Churchill, J.X. Prochaska and A.M. Wolfe. Further Evidence for Cosm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Phys. Rev.Lett. 2001, 87 (9): 091301. Bibcode:2001PhRvL..87i1301W. PMID 11531558. arXiv:astro-ph/0012539 . doi:10.1103/PhysRevLett.87.091301. 
  32. ^ H. Chand, R. Srianand, P. Petitjean and B. Aracil. Probing the cosm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results based on VLT-UVES sample. Astron. Astrophys. 2004, 417 (3): 853. Bibcode:2004A&A...417..853C. arXiv:astro-ph/0401094 . doi:10.1051/0004-6361:20035701. 
  33. ^ R. Srianand, H. Chand, P. Petitjean and B. Aracil. Limits on 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ne-structure constant in the low energy limit from absorption lines in the spectra of distant quasars. Phys. Rev. Lett. 2004, 92 (12): 121302. Bibcode:2004PhRvL..92l1302S. PMID 15089663. arXiv:astro-ph/0402177 . doi:10.1103/PhysRevLett.92.121302. 
  34. ^ S. A. Levshakov, M. Centurion, P. Molaro and S. D’Odorico. VLT/UVES constraints on the cosmological variability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Astron. Astrophys. Bibcode:2005A&A...434..827L. arXiv:astro-ph/0408188 . doi:10.1051/0004-6361:20041827. 
  35. ^ A. I. Shlyakhter. Direct test of the constancy of fundamental nuclear constants. Nature. 1976, 264 (5584): 340. Bibcode:1976Natur.264..340S. doi:10.1038/264340a0. 
  36. ^ T. Damour and F. Dyson. The Oklo bound on 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revisited. Nucl. Phys. 1996, B480 (1–2): 37. Bibcode:1996NuPhB.480...37D. arXiv:hep-ph/9606486 . doi:10.1016/S0550-3213(96)00467-1. 
  37. ^ P.C.W. Davies, Tamara M. Davis, Charles H. Lineweaver. Cosmology: Black holes constrain varying constants. Nature. 2002, 418 (6898): 602–603. PMID 12167848. doi:10.1038/418602a. 
  38. ^ M. J. Duff, "Comment on time-variation of fundamental constants", arXiv:hep-th/0208093.
  39. ^ S. Carlip and S. Vaidya. Black holes may not constrain varying constants. Nature. 2003, 421 (6922): 498. PMID 12556883. arXiv:hep-th/0209249 . doi:10.1038/421498a. 
  40. ^ John D. Barrow, The Constants of Nature; From Alpha to Omega – The Numbers that Encode the Deepest Secrets of the Universe, Pantheon Books, New York, 2002, ISBN 978-0-375-42221-8.
  41. ^ J. P. Uzan, "The fundamental constants and their variation: Observational status and theoretical motivations," Rev. Mod. Phys. 75, 403 (2003). arXiv:hep-ph/0205340
  42. ^ ibid
  43. ^ George F R Ellis. Note on Varying Speed of Light Cosmologies.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 April 2007, 39 (4): 511–520. Bibcode:2007GReGr..39..511E. arXiv:astro-ph/0703751 . doi:10.1007/s10714-007-0396-4. 
  44. ^ A. Unzicker. The VSL Discussion: What Does Variable Speed of Light Mean and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Think About ?. 2007-09-09. arXiv:0708.2927 . 

外部連結

  •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chool of Physics, Is the speed of light constant? "Varying constants"(Beyond Relativity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光速可變理論,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3年3月16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的內容與其他條目矛盾, 請參考討論頁, 解決矛盾前請勿移除此模板, 请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本文內容與其他條目矛盾之處,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此條目的中立性和准确性都存在争议, 2019年8月1日, 掛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对话页說明本文准确性及正確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認爲光速, 以c表.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3年3月16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的內容與其他條目矛盾 請參考討論頁 解決矛盾前請勿移除此模板 请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本文內容與其他條目矛盾之處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此條目的中立性和准确性都存在争议 2019年8月1日 掛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对话页說明本文准确性及正確性有爭議的原因 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光速可變理論認爲光速 以c表示 是時空的函數 因此不是確定的數值 在經典物理學中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常數 在國際單位制中被定義為c 299792458米 秒 經典物理學中光速可變可以在某些情形下出現 比如一些已確立理論的等價公式中 再如大多數非主流的引力和宇宙學理論裏 著名的光速可變說包括愛因斯坦1911年的理論 羅伯特 迪克1957年的理論以及1980年代後期幾名研究者的理論 因爲這些理論與廣泛接受的學說相衝突 光速可變理論具很大爭議性 目录 1 愛因斯坦1911年的嘗試 2 迪克1957年的嘗試和馬赫原理 3 其它與愛因斯坦和迪克理論有關的光速可變嘗試 4 作爲宇宙膨脹替代理論的現代光速可變理論 5 其他的光速可變理論 5 1 虛光子 5 2 光子速度變化 5 3 量子理論中的光子速度變化 6 與其它常數以及其變化的關係 6 1 引力常數G 6 2 精細結構常數a 7 對光速可變理論的批判 7 1 無量綱量和量綱量 7 2 和c之定義的關係 7 3 對光速可變宇宙學的批評 8 參考文獻 9 外部連結愛因斯坦1911年的嘗試 编辑愛因斯坦在1907年著手研究光速可變 1 他在1911年更深入的探討了這個觀點 2 在介質中 較短的波長l displaystyle lambda 因爲c n l displaystyle c nu lambda 而導致其傳播速度更慢 與此類似 愛因斯坦假設引力場中的時鐘更慢 其對應的頻率n displaystyle nu 受到引力勢能的影響 公式2 p 903 n 1 n 2 1 G M r c 2 displaystyle nu 1 nu 2 1 frac GM rc 2 愛因斯坦說 Aus dem soeben bewiesenen Satze dass die Lichtgeschwindigkeit im Schwerefelde eine Funktion des Ortes ist lasst sich leicht mittels des Huygensschen Prinzipes schliessen dass quer zum Schwerefeld sich fortpflanzende Lichtstrahlen eine Krummung erfahren mussen 因爲光速是位置的函數 從惠更斯原理可以推出沿和引力場垂直方向上前進的光線必然會發生偏轉 在一篇1912年的論文中 3 他總結道 Das Prinzip der Konstanz der Lichtgeschwindigkeit kann nur insofern aufrechterhalten werden als man sich auf fur Raum Zeitliche Gebiete mit konstantem Gravitationspotential beschrankt 光速恆定原理僅在引力勢能恆定的特定時空區域中成立 但是 愛因斯坦推導出在太陽附近的光線偏轉為 將近一弧秒 僅為後來其廣義相對論得到正確數值的一半 1919年 愛丁頓的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 但是愛因斯坦卻因其它原因放棄了光速可變理論 值得注意的是 他在1911年僅考慮了時間可變 在廣義相對論中 在不同的理論語境下 空間和時間的測量都可能受到附近質量的影響 迪克1957年的嘗試和馬赫原理 编辑1957年羅伯特 迪克提出了一種光速可變的引力理論 4 和愛因斯坦不同的是 迪克假設不僅光的頻率會變 其波長也會改變 因爲c n l displaystyle c nu lambda 因此迪克理論中c的相對變化是愛因斯坦推導出的兩倍 迪克假定折射率n c c 0 1 2 G M r c 2 displaystyle n frac c c 0 1 frac 2GM rc 2 公式5 並證明此公式同光偏轉的觀測值一致 在一篇與馬赫原理相關的評論中 Dicke指出公式5中的右邊那項很小 左邊的1也許 起源于宇宙中的其他物質 在一個視界不斷膨脹的宇宙中 越來越多的質量對折射率有貢獻 因此迪克認爲宇宙中c隨時間而減慢 這給宇宙學的紅移提供了一個另一個解釋 p 374 4 應當指出的是 迪克的理論同國際單位制中的定義c 299792458米 秒並無衝突 因爲時間 秒 和長度 米 單位和皆可以變化 p 366 其它與愛因斯坦和迪克理論有關的光速可變嘗試 编辑雖然迪克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的替代理論 光速隨空間變化的概念並不違反廣義相對論 其實這個概念隱含在廣義相對論的坐標空間描述中 若干教科書中曾提及 比如威爾 5 書中的公式6 14和6 15 以及溫伯格 6 書中的公式9 2 5 ϕ displaystyle phi 代表引力勢能 GM r 注意光子速度是 u 1 2 ϕ O v 3 displaystyle u 1 2 phi O v 3 根據這個公式 有人提出了與廣義相對論所有已知測試結果相一致的光速可變模型 7 但在高階測試中仍有些差別 8 還有的模型聲稱能夠解釋等效原理 9 或者與狄拉克的大數假說有關聯 10 作爲宇宙膨脹替代理論的現代光速可變理論 编辑爲了解釋宇宙學中的視界問題并找到能解釋宇宙膨脹的新理論 讓 皮埃爾 伯蒂特于1988年 11 12 13 14 约翰 莫法特于1992年 15 以及二人小組安德烈亚斯 阿尔布雷克特和若昂 马盖若于1998年 16 17 18 19 20 21 獨立的提出了光速可變宇宙學理論 胡安 卡薩多等人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光速可變宇宙學模型 22 在伯蒂特等的理論中 所有物理學常數協同變化而導致時間和空間標度因子的變化與c的變化同時發生 因此所有物理方程和物理常數在宇宙的演化中保持不變 愛因斯坦場方程因愛因斯坦常數中c和G的同時變化而保持不變 後來的模型將物理常數的變化限制在宇宙早期的更高能量密度 比如在輻射主控時期的起始階段 那時的時空等同于度槼共形平直的空間 熵 23 24 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這是第一個公開發表 至今唯一一個不用改寫現代物理學公式的光速可變模型 伯蒂特等的論文在後世的光速可變文獻中很少得到引用 莫法特和阿尔布雷克特 马盖若二人組理論之要義是在早期宇宙中光速可以是現在的1060倍 因此膨脹中宇宙的遙遠區域在宇宙開始時曾有時間相互所用 通過改變精細結構常數 視界問題目前尚無已知的解法 因爲其變化並不改變時空的因果結構 若要改變此因果結構 則必須通過變化牛頓引力常數或重新定義狹義相對論來變更引力 歷史上 光速可變宇宙學爲了繞過這一阻礙 提出以某種特定方式變化量綱量c以打破愛因斯坦的廣義及狹義相對論中的洛倫玆不變性 25 26 現代理論則保持了局域洛倫玆不變性 18 其他的光速可變理論 编辑虛光子 编辑 在某些量子場論的計算中 虛光子可以在短距離内以不同于光速的速度運動 但是 這並不意味著光速可以超越 有人宣稱量綱量c隨時間的變化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非量綱量 比如精細結構常數隨時間的的變化 是有意義的 在某些有爭議的宇宙學理論中 光速還可以通過改變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來變化 光子速度變化 编辑 光子傳遞電磁力 沒有靜止質量 經典物理學中 光子可以具有極小但存在的質量 和中微子一樣 這些光子可以以小於狹義相對論定義的光速運動 並可以在三個方向上極化 但在量子場論中 光子有質量的假設與規範不變性及可重整化性相悖 因此常被忽略 大質量光子的量子理論在用威爾森有效場論處理量子場論時可以成立 在這種方法中 根據光子質量由希格斯機制產生或由臨時插入普羅卡拉格朗日密度方程而產生 各種觀察 實驗所暗含的邊界條件也許不同 因此 光速不是一個常數 27 量子理論中的光子速度變化 编辑 在量子場論中 海森堡測不准原理指出光子可以在短時間内以任何速度運動 在費曼圖中 這種光子被稱為虛光子 可以通過它們在質殼外運動而加以辨別 這種光子可以具有任何速度 包括超越光速 費曼說 光還有一個振幅 可以以快于 或慢于 慣常的光速運動 在上一節課裏你發現光並非以直線運動 現在 你會發現它並不以光速運動 你也許會驚訝光子還有一個振幅 可以以快于 或慢于 慣常的光速c運動 28 但是這些虛光子並不違反因果律和狹義相對論 因爲它們無法直接觀測到 理論中也無法違反因果關係傳遞信息 費曼圖和虛光子並非是真實發生的物理過程 而是一種方便的計算工具 某些情形碰巧含有快于光速的速度向量 與其它常數以及其變化的關係 编辑引力常數G 编辑 1937年 狄拉克和其他人開始研究如果自然常數隨時間變化可能造成的後果 29 比如 狄拉克提議牛頓引力常數以每年百億分之五的速率變化 以解釋引力相對弱于其他基本力 這被稱為狄拉克大數假說 但是 費曼在他著名的物理學講座中指出 30 在過去40億年裏 根據對地球和太陽系的觀測 引力常數的變化極有可能小於狄拉克的預計 但這需要假定引力常數無法改變其它常數 精細結構常數a 编辑 一個研究組在研究遙遠類星體時 聲稱發現精細結構常數在十萬分之一水平上的變化 31 這一結果受到研究界的爭議 其他研究類星體的研究組稱在更高精度上沒有發現精細結構常數的變化 32 33 34 此外 有人在研究奧克洛天然核反應堆某些同位素丰度時 用更加嚴格的限定條件 結果也表明精細結構常數不存在變化 35 36 保羅 戴維斯等人提出 理論上有可能分辨哪些構成精細結構常數的量綱常數 基本電荷 普朗克常數以及光速 導致其變化 37 但是 此說未被廣泛接受 38 39 對光速可變理論的批判 编辑無量綱量和量綱量 编辑 因爲量綱量會根據選擇不同的單位而變化 有人曾試圖説明這種量變化的實際意義 比如約翰 貝洛曾寫到 我們從像精細結構常數a一樣的純數字界定這個世界中學到的重要一課是 它對於不同世界的含義是不同的 我們稱爲精細結構常數 以a表示的純數字 是基本電荷e 光速c和普朗克常數h的組合 起先我們也許會想一個擁有較慢光速的世界也許會是個不同的世界 但這會是個錯誤 如果c h和e都發生了變化 它們以公制 或其他制 為單位的數值不同于我們在我們的物理常數表中查到的數值 但a的值仍是一個常數 那麽這個新的世界在觀測上將和我們的世界無法區分 在世界的定義上唯一重要的事情是自然無量綱常數的值 如果所有的質量都加倍 包括普朗克質量mP 你不會察覺 因爲任何質量比得到的純數值沒有改變 40 任何物理定律的公式都可以通過量綱的對消而只剩下无量纲量 這被稱為无量纲化 另外 物理學者可以通過選擇單位使得物理常數c G ħ h 2p 4pe0和kB數值為1 每一個物理量都可以以自己對應的普朗克單位歸一化 因此 有人認爲闡明一個量綱量的演化毫無意義 41 當物理定律的公式使用普朗克單位 无量纲化之後 具有量綱的物理常數如c G ħ e0和kB都不存在了 依照假定單位而變化的引力常數G 其相對應的無量綱量最終會變成普朗克質量和基本粒子質量的比值 某些與光速相關的重要無量綱量 比如精細結構常數和質子電子質量比 其變化是有意義的 仍然被研究所關注 42 和c之定義的關係 编辑 對可變光速理論而言 如果國際單位制中米的定義回歸其1960年代以前的定義 即國際米原器的話 測定到的光速就會根據国际米原器長度的變化而變化 那麽c的變化就等于国际米原器與普朗克長度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 或者國際單位制中秒同普朗克時間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 或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構成国际米原器的原子數量保持不變 穩定的原型尺應當如此 那麽c的變化就等于普朗克長度與原子玻爾半徑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 或者普朗克時間同一個銫 133原子震動週期的無量綱比值的變化 或兩者兼而有之 對光速可變宇宙學的批評 编辑 喬治 埃利斯曾擔憂變化的光速將導致大部分現代物理學不得不重寫 因爲現存體系基本上建立于光速不變的基礎上 43 埃利斯稱 任何光速可變理論 1 必須重新定義距離的測量 2 必須給出廣義相對論中度規張量的新表達式 3 也許和洛倫玆不變性相衝突 4 必須修改麥克斯韋方程 5 必須和其他物理理論保持一致 這些判據是否適用於愛因斯坦1911年的理論和迪克1957年的理論尚有爭議 44 可變光速宇宙學仍然屬於非主流物理學 參考文獻 编辑 Albert Einstein Jahrbuch fur Radioaktivitat und Elektronik 1907 4 411 462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A Einstein Uber den Einfluss der Schwerkraft auf die Ausbreitung des Lichtes PDF Annalen der Physik 1911 35 898 906 2013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9 24 A Einstein Lichtgeschwindigkeit und Statik des Gravitationsfeldes PDF Annalen der Physik 1912 38 355 369 2013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9 24 4 0 4 1 R Dicke Gravitation without a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957 29 363 376 Bibcode 1957RvMP 29 363D doi 10 1103 RevModPhys 29 363 C M Will Theory and Experiment in Gravitational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4 S Weinberg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London Wiley 1972 222 J Broekaert A Spatially VSL Gravity Model with 1 PN Limit of GRT Foundations of Physics 2008 38 409 435 arXiv gr qc 0405015 doi 10 1007 s10701 008 9210 8 K Krogh Gravitation Without Curved Space time 1999 arXiv astro ph 9910325 M Arminjon Space Isotropy and Weak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a Scalar Theory of Gravity Brazilian Journal of Physics 2006 36 177 189 arXiv gr qc 0412085 doi 10 1590 S0103 97332006000200010 A Unzicker A look at the abandoned contributions to cosmology of Dirac Sciama and Dicke Annalen der Physik 2009 521 57 70 arXiv 0708 3518 doi 10 1002 andp 200810335 J P Petit An interpretation of cosmological model with variable light velocity PDF Mod Phys Lett A 1988 3 16 1527 1532 2013 03 10 Bibcode 1988MPLA 3 1527P doi 10 1142 S021773238800182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02 03 J P Petit Cosmological model with variable light velocity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d shifts PDF Mod Phys Lett A 1988 3 18 1733 1744 2013 03 10 Bibcode 1988MPLA 3 1733P doi 10 1142 S021773238800209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7 18 J P Petit M Viton Gauge cosmological model with variable light velocity Comparizon with QSO observational data PDF Mod Phys Lett A 1989 4 23 2201 2210 2013 03 10 Bibcode 1989MPLA 4 2201P doi 10 1142 S021773238900247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02 04 P Midy J P Petit Scale invariant cosmology PDF Int J Mod Phys D 1989 8 271 280 2013 03 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7 17 J Moffat Superluminary Universe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 in Cosmology Int J Mod Phys D 1993 2 3 351 366 Bibcode 1993IJMPD 2 351M arXiv gr qc 9211020 doi 10 1142 S0218271893000246 J D Barrow Cosmologies with varying light speed Physical Review D 1998 59 4 Bibcode 1999PhRvD 59d3515B arXiv astro ph 9811022 doi 10 1103 PhysRevD 59 043515 A Albrecht J Magueijo A time varying speed of light as a solution to cosmological puzzles Phys Rev 1999 D59 043516 Bibcode 1999PhRvD 59d3516A arXiv astro ph 9811018 doi 10 1103 PhysRevD 59 043516 18 0 18 1 J Magueijo Covariant and locally Lorentz invariant varying speed of light theories Phys Rev 2000 D62 103521 Bibcode 2000PhRvD 62j3521M arXiv gr qc 0007036 doi 10 1103 PhysRevD 62 103521 J Magueijo Stars and black holes in varying speed of light theories Phys Rev 2001 D63 043502 Bibcode 2001PhRvD 63d3502M arXiv astro ph 0010591 doi 10 1103 PhysRevD 63 043502 J Magueijo New varying speed of light theories Rept Prog Phys 2003 66 11 2025 Bibcode 2003RPPh 66 2025M arXiv astro ph 0305457 doi 10 1088 0034 4885 66 11 R04 J Magueijo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The Story of a Scientific Speculation Massachusetts Perseus Books Group 2003 ISBN 0 7382 0525 7 J Casado A Simple Cosmological Model with Decreasing Light Speed 2003 arXiv astro ph 0310178 class 被忽略 帮助 J P Petit P Midy F Landsheat Twin matter against dark matter PDF Where is the matter See sections 14 and 15 pp 21 26 Int Conf on Astr amp Cosm 2001 2013 03 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02 04 J P Petit G d Agostini Bigravity a bimetric model of the Universe with variable constants including VSL variable speed of light 2007 arXiv 0803 1362 physics gen ph M A Clayton J W Moffat Dynamical Mechanism for Varying Light Velocity as a Solution to Cosmological Problems Phys Lett 1999 B460 263 270 Bibcode 1999PhLB 460 263C arXiv astro ph 9812481 doi 10 1016 S0370 2693 99 00774 1 B A Bassett S Liberati C Molina Paris M Visser Geometrodynamics of variable speed of light cosmologies Phys Rev 2000 D62 103518 Bibcode 2000PhRvD 62j3518B arXiv astro ph 0001441 doi 10 1103 PhysRevD 62 103518 Eric Adelberger Gia Dvali Andrei Gruzinov Photon Mass Bound Destroyed by Vorti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7 98 2 Bibcode 2007PhRvL 98a0402A PMID 17358459 arXiv hep ph 0306245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98 010402 R Feynman QED 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 and matt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89 P A M Dirac A New Basis for Cosm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 volume 165 1938 921 199 208 Bibcode 1938RSPSA 165 199D doi 10 1098 rspa 1938 0053 R P Feynman 7 Lectures on Physics 1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70 J K Webb M T Murphy V V Flambaum V A Dzuba J D Barrow C W Churchill J X Prochaska and A M Wolfe Further Evidence for Cosm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Phys Rev Lett 2001 87 9 091301 Bibcode 2001PhRvL 87i1301W PMID 11531558 arXiv astro ph 0012539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87 091301 H Chand R Srianand P Petitjean and B Aracil Probing the cosm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results based on VLT UVES sample Astron Astrophys 2004 417 3 853 Bibcode 2004A amp A 417 853C arXiv astro ph 0401094 doi 10 1051 0004 6361 20035701 R Srianand H Chand P Petitjean and B Aracil Limits on 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ne structure constant in the low energy limit from absorption lines in the spectra of distant quasars Phys Rev Lett 2004 92 12 121302 Bibcode 2004PhRvL 92l1302S PMID 15089663 arXiv astro ph 0402177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92 121302 S A Levshakov M Centurion P Molaro and S D Odorico VLT UVES constraints on the cosmological variability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Astron Astrophys Bibcode 2005A amp A 434 827L arXiv astro ph 0408188 doi 10 1051 0004 6361 20041827 A I Shlyakhter Direct test of the constancy of fundamental nuclear constants Nature 1976 264 5584 340 Bibcode 1976Natur 264 340S doi 10 1038 264340a0 T Damour and F Dyson The Oklo bound on 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revisited Nucl Phys 1996 B480 1 2 37 Bibcode 1996NuPhB 480 37D arXiv hep ph 9606486 doi 10 1016 S0550 3213 96 00467 1 P C W Davies Tamara M Davis Charles H Lineweaver Cosmology Black holes constrain varying constants Nature 2002 418 6898 602 603 PMID 12167848 doi 10 1038 418602a M J Duff Comment on time variation of fundamental constants arXiv hep th 0208093 S Carlip and S Vaidya Black holes may not constrain varying constants Nature 2003 421 6922 498 PMID 12556883 arXiv hep th 0209249 doi 10 1038 421498a John D Barrow The Constants of Nature From Alpha to Omega The Numbers that Encode the Deepest Secrets of the Universe Pantheon Books New York 2002 ISBN 978 0 375 42221 8 J P Uzan The fundamental constants and their variation Observational status and theoretical motivations Rev Mod Phys 75 403 2003 arXiv hep ph 0205340 ibid George F R Ellis Note on Varying Speed of Light Cosmologies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 April 2007 39 4 511 520 Bibcode 2007GReGr 39 511E arXiv astro ph 0703751 doi 10 1007 s10714 007 0396 4 A Unzicker The VSL Discussion What Does Variable Speed of Light Mean and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Think About 2007 09 09 arXiv 0708 2927 外部連結 编辑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chool of Physics Is the speed of light constant Varying constants Beyond Relativity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光速可變理論 amp oldid 6826234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