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俄罗斯藏契丹大字手抄本

俄罗斯藏契丹大字手抄本Nova N 176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写本研究所(IOM)所藏的一份未破译手抄本。这份出处不明的手抄本于1954年收入馆藏,之后50多年都没人辨识出它是用何种文字书写。直到2010年,IOM研究员维亚切斯拉夫·扎伊采夫(Viacheslav Zaytsev)才证明上面的文字是契丹大字,是10–12世纪契丹人所操的契丹语的两套文字系统之一。[1][2]

Nova N 176手抄本第9页


说明 编辑

该手稿保存在IOM的Nova中国手稿库中(编号N 176[a],库存编号1055),包含9叠缝在一起的纸、散开的1叠纸、7折散开的对开本,共计127页,以及一个印有契丹文的布套[b]。手抄本被装在一个伊斯兰风格的棕色皮革封面中,不知这皮革封面是否是原始的封装之一。[4]

  • 1叠:6对开纸(1–12页)
  • 2叠:6对开纸(13–24页)
  • 3叠:6对开纸(25–36页)
  • 4叠: 5对开纸(37–46页)
  • 5叠: 6对开纸(47–58页)
  • 6叠: 6对开纸(59–70页)
  • 7叠: 5对开纸(71–80页)
  • 8叠: 6对开纸(81–92页)
  • 9叠: 6对开纸(93–104页)
  • 散叠:4½对开纸(105–113页),112页和113页间缺一页
  • 7散对开纸(14页,分开编号)

手稿每页都有六条竖线,每列都有17至26个墨水字迹手写字符。手稿大部分内容似为同一人所写。[5]:133

历史 编辑

该手稿已知最早的保存机构是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分院语言、文学和历史研究所。1954年或更早的某时,手稿被送往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IOS)进行鉴定和破译。1954年11月,手稿又被送往列宁格勒的IOS东方手稿部(后更名为IOM),并一直留到今天。[6]:130

手稿发现地暂不明。吉尔吉斯斯坦位于西辽的统治范围内,且西辽人仍在用契丹文,因此扎伊采夫推测手稿可能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某处西辽遗址,在西辽时(1124–1218)写成,而不太可能是辽朝灭亡后,逃亡的契丹人带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物件。扎伊采夫指出,手稿有可能是1953–1954年间对碎叶城遗址(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阿克别西姆)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的。[7]:147–148


该手稿在IOM藏品中被编入女真语手稿组,能检验手稿的少数学者的共识是,它可能是女真文写成的。[8]:130–131虽然该手稿可能十分重要,但直到2010年,扎伊采夫才在IOM科学年会上发表了相关研究,介绍了他对该手稿所用的语言文字的初步发现。[1]

内容 编辑

2015年,扎伊采夫提出该手稿可分为多个抄写员写就的8份文本,最大的一份是自称“大中央胡里只(*hulʤi)契丹国可汗录”的历史文献。他认为这跟中国史料中提到的失传的辽朝文献相合。[9]目前,该手稿大部尚未被破译,其他文本内容的大意也不甚清楚。与已知的契丹大字碑刻铭文相比较,该手稿在词汇上有着很大不同。[10]

破译 编辑

解读这份手稿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不仅契丹大字尚未被破译,手稿中的文字还是以前所未见的手写体书写的,难以与已破译铭文中的字符互相对应。[11]:146迄今为止,只有一些独用的字符(如“国”“帝”之类),以及两段与已破译契丹大字碑文相对应的文本得到了破译。扎伊采夫确定了第9页第5列末的8个字符表示“重熙十四年(辽兴宗年号,1045)二月”;同一页第6列开始的7个字符表示“大中央[?]契丹国”。[c][14]:143–146表示“大中央[?]契丹国”的字与1087年所刻《永寧郡公主墓志》上的前七个字完全相同。[15]:162年号“重熙”在各种契丹大字碑文中都有对应。这表明,手稿的年代晚于1045年。[14]

 
第一行:契丹大字“重熙十四年二月”;
第二行:对应汉字
 
第一行:契丹大字“大中央[?]契丹国”;
第二行:对应汉字

重要性 编辑

目前已知的以契丹文写就的铭文数量还算多,但尚未发现任何契丹文书籍,也没有对契丹语词汇的汉语释义,这使得破译契丹文的工作举步维艰。直到目前,唯一已知的不是写在文物、石碑上而是见诸经典的契丹文仅有5个字,是1058年被派到辽朝担任使者的王易记下的,明初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记载,这才有幸流传至今。[16]:169–1702002年,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的收藏中,发现了一片记有7个契丹大字及对应的回鹘字母注释的契丹手稿残片。[17]Nova N 176是已知唯一的以契丹文书写的流传至今的完整手稿文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0]

手稿约有1.5万字(20字×6列×127页),大致相当于已知的契丹大字铭文字数(吴英喆与杨虎嫩估测为1.5万字)。[18]:136–137

另见 编辑

  1. ^ 1.0 1.1 Vodneva, O. A. Отчет о ежег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сессии ИВР РАН – 2010 [Report on the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 of the IOM – 2010].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06-02 [2012-02-04]. (原始内容于2022-07-15) (俄语). 
  2. ^ ILCAA Joint Research Project: New Trends in the Studies on Qidan Scripts. [2022-07-15]. (原始内容于2022-03-03). 
  3. ^ Zaytsev 2011
  4. ^ Zaytsev 2011,第136–137頁
  5. ^ Zaytsev 2011
  6. ^ Zaytsev 2011
  7. ^ Zaytsev 2011
  8. ^ Zaytsev 2011
  9. ^ Zaytsev 2015
  10. ^ 10.0 10.1 Zaytsev, Viacheslav P.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Far Eastern Studies Seminar — Presentation by V.Zaytsev.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10-28 [2012-02-04]. (原始内容于2021-06-09). 
  11. ^ Zaytsev 2011
  12. ^ Kane 2009
  13. ^ Zaytsev 2011
  14. ^ 14.0 14.1 Zaytsev 2011
  15. ^ Kane 2009
  16. ^ Kane 2009
  17. ^ Wang 2004.
  18. ^ Wu & Janhunen 2010

注释 编辑

  1. ^ 俄语中фонд «Nova», шифр Н 176.
  2. ^ 页的背面大都空白。每个叠由6对开纸组成,排列成三对,相邻页的空白面相对。手抄本每页都被IOM按顺序编号,但大多数页只有前页有字。[3]:131
  3. ^ 第4、5个字符对应的契丹语单词及发音不明。康丹总结了不同学者的理论,认为与这两个字符对应的契丹小字可能是*hulus“州”、*hala~*kara“黑”、*hus“强”或是未见于辽朝契丹文的新造字。他将这段文字的契丹小字转写为<GREAT t.iau.dû xu.rả qid.i gúr>。[12]:162–165乌拉熙春则认为,此处的契丹词应是*hulʤi,与蒙古语“国、民”同源。[13]:144

参考 编辑

  • Kane, Daniel. The Kitan Language and Script. Brill. 2009 [2022-07-15]. ISBN 978-90-04-16829-9. (原始内容于2020-08-04). 
  • 王丁. Ch 3586 — ein khitanisches Fragment mit uigurischen Glossen in der Berliner Turfansammlung [柏林藏吐鲁番文书中的一件带有回鹘文标注的契丹大字写本]. Durkin-Meisterernst, Desmond; Raschmann, Simone-Christiane; Wilkens, Jens; Yaldiz, Marianne; Zieme, Peter (编). Turfan Revisited: The First Century of Research into the Arts and Cultures of the Silk Road. Dietrich Reimer Verlag. 2004. ISBN 978-3-496-02763-8. 
  • 吴英喆; Janhunen, Juha. 契丹小字的新资料——萧敌鲁和耶律详稳墓志考释 New Materials on the Khitan Small Script: A Critical Edition of Xiao Dilu and Yelü Xiangwen. Corpus Scriptorum Chitanorum I. Brill. 2010. ISBN 978-1-906876-50-0. 
  • Zaytsev, Viacheslav P. Рукописная книга большого киданьского письма из коллекции Института восточных рукописей РАН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手稿研究所收藏的一部契丹大字手抄本]. Письменные памятники Востока [Written Monuments of the Orient]. 2011, 2 (15): 130–150 [2022-07-15]. ISSN 1811-8062. (原始内容于2021-09-17) (俄语). 
  • Zaytsev, Viacheslav P.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я киданьского 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 сочинения в составе рукописной книги-кодекса Nova Н 176 из коллекции ИВР РАН и сопутствующие проблемы [IOM RAS所藏Nova N 176手抄本一部分契丹历史文献的鉴定及相关问题]. Acta Linguistica Petropolitana. 2015, XI (3): 167–208, 821–822, 850–851 [2022-07-15]. ISSN 2306-5737. (原始内容于2022-07-15) (俄语). 

外部链接 编辑

  • (俄語) Article on the manuscript by V. P. Zaytse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罗斯藏契丹大字手抄本, 或nova, 176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写本研究所, 所藏的一份未破译手抄本, 这份出处不明的手抄本于1954年收入馆藏, 之后50多年都没人辨识出它是用何种文字书写, 直到2010年, iom研究员维亚切斯拉夫, 扎伊采夫, viacheslav, zaytsev, 才证明上面的文字是契丹大字, 是10, 12世纪契丹人所操的契丹语的两套文字系统之一, nova, 176手抄本第9页, 目录, 说明, 历史, 内容, 破译, 重要性, 另见, 注释, 参考, 外部链接说明, . 俄罗斯藏契丹大字手抄本或Nova N 176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写本研究所 IOM 所藏的一份未破译手抄本 这份出处不明的手抄本于1954年收入馆藏 之后50多年都没人辨识出它是用何种文字书写 直到2010年 IOM研究员维亚切斯拉夫 扎伊采夫 Viacheslav Zaytsev 才证明上面的文字是契丹大字 是10 12世纪契丹人所操的契丹语的两套文字系统之一 1 2 Nova N 176手抄本第9页 目录 1 说明 2 历史 3 内容 4 破译 5 重要性 6 另见 7 注释 8 参考 9 外部链接说明 编辑该手稿保存在IOM的Nova中国手稿库中 编号N 176 a 库存编号1055 包含9叠缝在一起的纸 散开的1叠纸 7折散开的对开本 共计127页 以及一个印有契丹文的布套 b 手抄本被装在一个伊斯兰风格的棕色皮革封面中 不知这皮革封面是否是原始的封装之一 4 1叠 6对开纸 1 12页 2叠 6对开纸 13 24页 3叠 6对开纸 25 36页 4叠 5对开纸 37 46页 5叠 6对开纸 47 58页 6叠 6对开纸 59 70页 7叠 5对开纸 71 80页 8叠 6对开纸 81 92页 9叠 6对开纸 93 104页 散叠 4 对开纸 105 113页 112页和113页间缺一页 7散对开纸 14页 分开编号 手稿每页都有六条竖线 每列都有17至26个墨水字迹手写字符 手稿大部分内容似为同一人所写 5 133历史 编辑该手稿已知最早的保存机构是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分院语言 文学和历史研究所 1954年或更早的某时 手稿被送往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IOS 进行鉴定和破译 1954年11月 手稿又被送往列宁格勒的IOS东方手稿部 后更名为IOM 并一直留到今天 6 130手稿发现地暂不明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西辽的统治范围内 且西辽人仍在用契丹文 因此扎伊采夫推测手稿可能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某处西辽遗址 在西辽时 1124 1218 写成 而不太可能是辽朝灭亡后 逃亡的契丹人带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物件 扎伊采夫指出 手稿有可能是1953 1954年间对碎叶城遗址 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阿克别西姆 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的 7 147 148该手稿在IOM藏品中被编入女真语手稿组 能检验手稿的少数学者的共识是 它可能是女真文写成的 8 130 131虽然该手稿可能十分重要 但直到2010年 扎伊采夫才在IOM科学年会上发表了相关研究 介绍了他对该手稿所用的语言文字的初步发现 1 内容 编辑2015年 扎伊采夫提出该手稿可分为多个抄写员写就的8份文本 最大的一份是自称 大中央胡里只 hulʤi 契丹国可汗录 的历史文献 他认为这跟中国史料中提到的失传的辽朝文献相合 9 目前 该手稿大部尚未被破译 其他文本内容的大意也不甚清楚 与已知的契丹大字碑刻铭文相比较 该手稿在词汇上有着很大不同 10 破译 编辑解读这份手稿是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不仅契丹大字尚未被破译 手稿中的文字还是以前所未见的手写体书写的 难以与已破译铭文中的字符互相对应 11 146迄今为止 只有一些独用的字符 如 国 帝 之类 以及两段与已破译契丹大字碑文相对应的文本得到了破译 扎伊采夫确定了第9页第5列末的8个字符表示 重熙十四年 辽兴宗年号 1045 二月 同一页第6列开始的7个字符表示 大中央 契丹国 c 14 143 146表示 大中央 契丹国 的字与1087年所刻 永寧郡公主墓志 上的前七个字完全相同 15 162年号 重熙 在各种契丹大字碑文中都有对应 这表明 手稿的年代晚于1045年 14 nbsp 第一行 契丹大字 重熙十四年二月 第二行 对应汉字 nbsp 第一行 契丹大字 大中央 契丹国 第二行 对应汉字重要性 编辑目前已知的以契丹文写就的铭文数量还算多 但尚未发现任何契丹文书籍 也没有对契丹语词汇的汉语释义 这使得破译契丹文的工作举步维艰 直到目前 唯一已知的不是写在文物 石碑上而是见诸经典的契丹文仅有5个字 是1058年被派到辽朝担任使者的王易记下的 明初陶宗仪在 书史会要 中记载 这才有幸流传至今 16 169 1702002年 柏林 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的收藏中 发现了一片记有7个契丹大字及对应的回鹘字母注释的契丹手稿残片 17 Nova N 176是已知唯一的以契丹文书写的流传至今的完整手稿文本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0 手稿约有1 5万字 20字 6列 127页 大致相当于已知的契丹大字铭文字数 吴英喆与杨虎嫩估测为1 5万字 18 136 137另见 编辑契丹铭文列表 1 0 1 1 Vodneva O A Otchet o ezhegodnoj nauchnoj sessii IVR RAN 2010 Report on the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 of the IOM 2010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06 02 2012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俄语 ILCAA Joint Research Project New Trends in the Studies on Qidan Scripts 2022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3 Zaytsev 2011 Zaytsev 2011 第136 137頁 Zaytsev 2011 Zaytsev 2011 Zaytsev 2011 Zaytsev 2011 Zaytsev 2015 10 0 10 1 Zaytsev Viacheslav P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Far Eastern Studies Seminar Presentation by V Zaytsev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0 28 2012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09 Zaytsev 2011 Kane 2009 Zaytsev 2011 14 0 14 1 Zaytsev 2011 Kane 2009 Kane 2009 Wang 2004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Wang2004 help Wu amp Janhunen 201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WuJanhunen2010 help 注释 编辑 俄语中fond Nova shifr N 176 页的背面大都空白 每个叠由6对开纸组成 排列成三对 相邻页的空白面相对 手抄本每页都被IOM按顺序编号 但大多数页只有前页有字 3 131 第4 5个字符对应的契丹语单词及发音不明 康丹总结了不同学者的理论 认为与这两个字符对应的契丹小字可能是 hulus 州 hala kara 黑 hus 强 或是未见于辽朝契丹文的新造字 他将这段文字的契丹小字转写为 lt GREAT t iau du xu rả qid i gur gt 12 162 165乌拉熙春则认为 此处的契丹词应是 hulʤi 与蒙古语 国 民 同源 13 144参考 编辑Kane Daniel The Kitan Language and Script Brill 2009 2022 07 15 ISBN 978 90 04 16829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4 王丁 Ch 3586 ein khitanisches Fragment mit uigurischen Glossen in der Berliner Turfansammlung 柏林藏吐鲁番文书中的一件带有回鹘文标注的契丹大字写本 Durkin Meisterernst Desmond Raschmann Simone Christiane Wilkens Jens Yaldiz Marianne Zieme Peter 编 Turfan Revisited The First Century of Research into the Arts and Cultures of the Silk Road Dietrich Reimer Verlag 2004 ISBN 978 3 496 02763 8 吴英喆 Janhunen Juha 契丹小字的新资料 萧敌鲁和耶律详稳墓志考释 New Materials on the Khitan Small Script A Critical Edition of Xiao Dilu and Yelu Xiangwen Corpus Scriptorum Chitanorum I Brill 2010 ISBN 978 1 906876 50 0 Zaytsev Viacheslav P Rukopisnaya kniga bolshogo kidanskogo pisma iz kollekcii Instituta vostochnyh rukopisej RAN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手稿研究所收藏的一部契丹大字手抄本 Pismennye pamyatniki Vostoka Written Monuments of the Orient 2011 2 15 130 150 2022 07 15 ISSN 1811 80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17 俄语 Zaytsev Viacheslav P Identifikaciya kidanskogo istoricheskogo sochineniya v sostave rukopisnoj knigi kodeksa Nova N 176 iz kollekcii IVR RAN i soputstvuyushie problemy IOM RAS所藏Nova N 176手抄本一部分契丹历史文献的鉴定及相关问题 Acta Linguistica Petropolitana 2015 XI 3 167 208 821 822 850 851 2022 07 15 ISSN 2306 57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俄语 外部链接 编辑 俄語 Article on the manuscript by V P Zaytsev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俄罗斯藏契丹大字手抄本 amp oldid 784335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