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何善衡

何善衡CBE(1900年-1997年12月4日),香港著名企業家,祖籍廣東番禺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新世界發展首任主席及創辦人之一。他領導編制的恆生指數,是香港股市升跌的重要指標,憑藉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一直在全球股市具相當的認受性及重要性。

何善衡
何善衡
出生1900年
 大清廣東省番禺
逝世1997年12月4日(1997歲-12-04)(97歲)
 香港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职业銀行家慈善家

生平

早年

何善衡父親是廣東番禺縣茭塘司石溪村人(今廣州市海珠區),他於19世紀下半葉離開廣州到澳門另謀生計。何善衡1900年在澳門出生,幼年是在半飢半飽中度過。由於父親無力支付澳門昂貴的學費,又不忍心兒子成為文盲,在何善衡快10歲時,便將他送回廣州石溪村上私塾。何善衡14歲時因家境變故,父母連私塾學費亦無法支付,他只能到廣州一間鹽倉做雜工,後來又轉到一間金鋪當學徒。何善衡勤勞好學,他工作之餘苦修自學,涉獵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學識越來越豐富。金鋪老闆賞識其才華,在他22歲那年被提拔為司理(經理助理),使他有機會施展才幹,學會營商技巧,為後來自立門戶當金融經紀打下了基礎。

事業

何善衡在24歲時辭去金店的職務,借到一筆錢與人合股於廣州上下九路開設了匯隆銀號,從事港幣買賣業務。1933年3月3日,何善衡與林炳炎等人合資於香港中環永樂街70號開設恆生銀號,銀號業務依然是買賣貨幣和黃金,而當時何善衡出資最少,僅1000港元。 不過,何善衡參予創辦恆生,不但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恆生的發展歷程。恆生銀號堅持的誠懇待人和服務周到的形象,與何善衡待人之道有莫大的關係。

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何善衡把全部資金調往澳門,赴澳居住,使恆生銀號得以保存實力,避免了一場浩劫,直到1945年战争結束後才返回香港。

1946年何善衡與何添等人成立恆昌公司,即現今大昌貿易行的前身。 1946至49年間擔任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 及至50年代韓戰發生,聯合國美國對中國內地實施禁運,內地商賈亦大舉南下。在此形勢下,年屆半百的何善衡思量恆生的發展路向,他在這兩年間,遠赴美進行考察,由利國偉隨行任翻譯。

1952年11月他始終認為在香港做生意較外地容易,便向政府申請銀行牌照,並於12月5日正式註冊。

戰後初期

當時,恒生打算發展全面性的銀行服務,何善衡本著「服務大眾,人客至上」的精神,主攻香港中小型企業、市民大眾。他曾表示:「我們自始至終本著顧客第一的精神,並時刻提醒員工,不論是草根階層,還是勞苦大眾,只要他們一踏進恆生銀行,便成為我們的上賓。」根據何善衡的原則,恆生訂立一系列服務手則,如員工要勤墾盡職,要反應敏捷,要培養忍耐、忠誠、整潔及樂於助人的精神,僱員更不可誤導或批評客人,或與客人爭辯,應該耐心聆聽客人的需要,並即時答覆,還要緊記客人的名字,在客人離去時更應親自送行等等。每當顧客踏進恆生銀行,就會得到職員的熱情招待及協助,如代填表格、引介至適當櫃台等等。因此,恆生透過一系列富有人情味的周到服務,拉近了銀行與社會大眾的距離,贏得了顧客;與當時匯豐銀行的做法,華人要借錢先經過買辦這一關不同。

1960年,恒生正式轉為公共有限公司,並正名為「恒生銀行」。

1964年時,恒生銀行更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利國偉總結恒生銀行瞬即發大的原因,是得力於何善衡的眼光,他對恆生兩大貢獻:其一是立足香港、其二是對客人好。同年,何善衡也與何添創辦恆昌企業,作為恆生銀行及大昌行的控股公司。

恆生被匯豐收購後

1965年,香港發生銀行擠提風潮。當恆生的現金將要提清時,4月8日下午5時,何善衡即緊急召開董事會,當機立斷決定把51%銀行股權賣給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並於4月12日答允。經營逾三十載的恆生話事權就此斷送,成為何的畢生憾事,他更為此哭了兩晚。不過在出售當天,仍親自主持會議,不斷向員工解釋,藉此穩住軍心。

匯豐收購恒生銀行後,由於匯豐大班桑達士認為恆生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管理層,故恆生依舊由何善衡掌舵,利國偉及何添為輔助,匯豐只派4位董事入局。何善衡自此長期擔任恆生銀行董事長,到1983年因年老而改任名譽董事長。當時傳聞匯豐終有一日完全吞併恆生,但何善衡向其伙計說,只要恆生做得好,匯豐一定要靠恒生銀行,勸大家要與匯豐緊密合作。[來源請求]

得到匯豐做後盾,恒生銀行不斷壯大,成就規模僅次於匯豐,這時何善衡把握時機,專向中小企埋手。有些華資大戶(如鄭裕彤李嘉誠)未發跡前,也曾得到恆生的大力協助。何善衡明白廣開客路的重要性,皆因銀行除了要有巨大的存款外,還要不斷尋找貸放市場,才可茁壯成長。他曾說:「栽培客戶,就是壯大自己。不要以為自己是客戶的衣食父母,反而客戶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來源請求]

恒生銀行始創時連伙頭共11人,至1975年員工已突破3000人,公司走向企業化,辦公室政治在所難免。但是,何善衡仍很重視與員工的關係,並曾在高層例會中亦莊亦諧地以粤语訓示大家:「老婆可以鬧,但伙計就唔鬧得。事關你養老婆成世,鬧吓都得,但下屬幫我地搵錢,唔應該仲鬧佢。」(意即「妻子可以罵,但伙計卻罵不得。因為你養活妻子一輩子,罵一下還可以,但下屬幫我們賺錢,不應該罵他。」)[來源請求]

何善衡也曾著書《閱世淺談》,把待人接物之道公諸於世;並信守忍怒,談到用人時,絕不姑息庸才:「可以原諒一個吹毛求疵的主管,但卻無法忍受既不損人,亦不利己的老臣子,對新同事不予指導,亦不大關心,做錯了則叫他再做,絕不加以解釋,使人暗中摸索,倍感困難,這種人存在,簡直是事業上的絆腳石,應予剷除。」[來源請求]

何善衡晚年勤於捐獻,在1983年恆生渡過金禧日時,轉任名譽董事長,1986年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中榮獲CBE勳銜,以肯定他對銀行業的終身貢獻。何善衡每天仍上班,督促高層緊守審慎的管理哲學。

作為恒生銀行的精神領袖,何善衡於1997年11月宣佈辭去恆生銀行名譽董事長職務;同年12月4日,以97歲高齡在香港(求更準確的地點)逝世。其長子何子焯在19612001期間亦為恒生銀行的董事。

發展教育

由於何氏早年受教育的機會不多,所以他在發跡後極重視教育。早在1948年便捐出望廈一塊土地,供鏡湖醫院旗下的鏡平學校作永久校舍,1970年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成立,曾向多所高等院校捐款,其中香港浸會大學其中一個校園便命名為「善衡校園」。1973年,何氏夫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捐款在新界葵涌填海區興建中學,並將何善衡的「善」字和其妻李寬德的「德」字合併,取名「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何氏在一生中得到多所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80年,與多位恒生銀行董事注資創立「恒生商學書院」,以培訓商界人才。

2006年,何善衡慈善基金會向香港中文大學捐款港幣1億7000萬元,成立「善衡書院」。[1]

1994年,何善衡連同梁銶琚何添以及利國偉,各捐資港幣一億元,成立「何梁何利基金」,每年向中國內地有傑出成就的學者頒發獎金,以鼓勵學者等在科技、醫學及其它領域的成就。

以其命名之事物

 
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
 
清华大学土木系何善衡楼

參考文獻

  1. ^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決定成立兩所新書院 (新闻稿). 香港中文大學. 2006-05-23 [2018-10-30]. (原始内容于2018-10-30). 
  2. ^ Sir Quo-Wei Lee: an enduring relationship. St Hugh's College Magazine 2015 (PDF). Oxford, UK. [2018-10-30].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4-13) (英语). To make this a reality, my father [Sir Quo Wei Lee] rallied three other senior colleagues from Hang Seng Bank, S.H. Ho, Ho Tim, and K.K. Leung, and each responded with a generous donation. The houses which they sponsored were named after them, and thus the Ho, Leung, Ho and Lee Studentship scheme was established in 1982. 

參見

參考資料

  • 馮邦彥:《香港金融業百年》(香港:三聯,2002)

外部連結

    何善衡, 1900年, 1997年12月4日, 香港著名企業家, 祖籍廣東番禺, 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 新世界發展首任主席及創辦人之一, 他領導編制的恆生指數, 是香港股市升跌的重要指標, 憑藉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一直在全球股市具相當的認受性及重要性, 出生1900年, 大清廣東省番禺逝世1997年12月4日, 1997歲, 97歲, 香港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职业銀行家, 慈善家, 目录, 生平, 早年, 事業, 戰後初期, 恆生被匯豐收購後, 發展教育, 以其命名之事物, 參考文獻, 參見, 參考資料, . 何善衡 CBE 1900年 1997年12月4日 香港著名企業家 祖籍廣東番禺 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 新世界發展首任主席及創辦人之一 他領導編制的恆生指數 是香港股市升跌的重要指標 憑藉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一直在全球股市具相當的認受性及重要性 何善衡何善衡出生1900年 大清廣東省番禺逝世1997年12月4日 1997歲 12 04 97歲 香港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职业銀行家 慈善家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 1 2 事業 1 3 戰後初期 1 4 恆生被匯豐收購後 2 發展教育 3 以其命名之事物 4 參考文獻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 何善衡父親是廣東番禺縣茭塘司石溪村人 今廣州市海珠區 他於19世紀下半葉離開廣州到澳門另謀生計 何善衡1900年在澳門出生 幼年是在半飢半飽中度過 由於父親無力支付澳門昂貴的學費 又不忍心兒子成為文盲 在何善衡快10歲時 便將他送回廣州石溪村上私塾 何善衡14歲時因家境變故 父母連私塾學費亦無法支付 他只能到廣州一間鹽倉做雜工 後來又轉到一間金鋪當學徒 何善衡勤勞好學 他工作之餘苦修自學 涉獵了經濟 法律 市場營銷 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學識越來越豐富 金鋪老闆賞識其才華 在他22歲那年被提拔為司理 經理助理 使他有機會施展才幹 學會營商技巧 為後來自立門戶當金融經紀打下了基礎 事業 编辑 何善衡在24歲時辭去金店的職務 借到一筆錢與人合股於廣州上下九路開設了匯隆銀號 從事港幣買賣業務 1933年3月3日 何善衡與林炳炎等人合資於香港中環永樂街70號開設恆生銀號 銀號業務依然是買賣貨幣和黃金 而當時何善衡出資最少 僅1000港元 不過 何善衡參予創辦恆生 不但影響了他的一生 也影響了恆生的發展歷程 恆生銀號堅持的誠懇待人和服務周到的形象 與何善衡待人之道有莫大的關係 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 何善衡把全部資金調往澳門 赴澳居住 使恆生銀號得以保存實力 避免了一場浩劫 直到1945年战争結束後才返回香港 1946年何善衡與何添等人成立恆昌公司 即現今大昌貿易行的前身 1946至49年間擔任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 及至50年代韓戰發生 聯合國與美國對中國內地實施禁運 內地商賈亦大舉南下 在此形勢下 年屆半百的何善衡思量恆生的發展路向 他在這兩年間 遠赴歐美進行考察 由利國偉隨行任翻譯 1952年11月他始終認為在香港做生意較外地容易 便向政府申請銀行牌照 並於12月5日正式註冊 戰後初期 编辑 當時 恒生打算發展全面性的銀行服務 何善衡本著 服務大眾 人客至上 的精神 主攻香港中小型企業 市民大眾 他曾表示 我們自始至終本著顧客第一的精神 並時刻提醒員工 不論是草根階層 還是勞苦大眾 只要他們一踏進恆生銀行 便成為我們的上賓 根據何善衡的原則 恆生訂立一系列服務手則 如員工要勤墾盡職 要反應敏捷 要培養忍耐 忠誠 整潔及樂於助人的精神 僱員更不可誤導或批評客人 或與客人爭辯 應該耐心聆聽客人的需要 並即時答覆 還要緊記客人的名字 在客人離去時更應親自送行等等 每當顧客踏進恆生銀行 就會得到職員的熱情招待及協助 如代填表格 引介至適當櫃台等等 因此 恆生透過一系列富有人情味的周到服務 拉近了銀行與社會大眾的距離 贏得了顧客 與當時匯豐銀行的做法 華人要借錢先經過買辦這一關不同 1960年 恒生正式轉為公共有限公司 並正名為 恒生銀行 1964年時 恒生銀行更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 利國偉總結恒生銀行瞬即發大的原因 是得力於何善衡的眼光 他對恆生兩大貢獻 其一是立足香港 其二是對客人好 同年 何善衡也與何添創辦恆昌企業 作為恆生銀行及大昌行的控股公司 恆生被匯豐收購後 编辑 1965年 香港發生銀行擠提風潮 當恆生的現金將要提清時 4月8日下午5時 何善衡即緊急召開董事會 當機立斷決定把51 銀行股權賣給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並於4月12日答允 經營逾三十載的恆生話事權就此斷送 成為何的畢生憾事 他更為此哭了兩晚 不過在出售當天 仍親自主持會議 不斷向員工解釋 藉此穩住軍心 匯豐收購恒生銀行後 由於匯豐大班桑達士認為恆生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管理層 故恆生依舊由何善衡掌舵 利國偉及何添為輔助 匯豐只派4位董事入局 何善衡自此長期擔任恆生銀行董事長 到1983年因年老而改任名譽董事長 當時傳聞匯豐終有一日完全吞併恆生 但何善衡向其伙計說 只要恆生做得好 匯豐一定要靠恒生銀行 勸大家要與匯豐緊密合作 來源請求 得到匯豐做後盾 恒生銀行不斷壯大 成就規模僅次於匯豐 這時何善衡把握時機 專向中小企埋手 有些華資大戶 如鄭裕彤 李嘉誠 未發跡前 也曾得到恆生的大力協助 何善衡明白廣開客路的重要性 皆因銀行除了要有巨大的存款外 還要不斷尋找貸放市場 才可茁壯成長 他曾說 栽培客戶 就是壯大自己 不要以為自己是客戶的衣食父母 反而客戶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來源請求 恒生銀行始創時連伙頭共11人 至1975年員工已突破3000人 公司走向企業化 辦公室政治在所難免 但是 何善衡仍很重視與員工的關係 並曾在高層例會中亦莊亦諧地以粤语訓示大家 老婆可以鬧 但伙計就唔鬧得 事關你養老婆成世 鬧吓都得 但下屬幫我地搵錢 唔應該仲鬧佢 意即 妻子可以罵 但伙計卻罵不得 因為你養活妻子一輩子 罵一下還可以 但下屬幫我們賺錢 不應該罵他 來源請求 何善衡也曾著書 閱世淺談 把待人接物之道公諸於世 並信守忍怒 談到用人時 絕不姑息庸才 可以原諒一個吹毛求疵的主管 但卻無法忍受既不損人 亦不利己的老臣子 對新同事不予指導 亦不大關心 做錯了則叫他再做 絕不加以解釋 使人暗中摸索 倍感困難 這種人存在 簡直是事業上的絆腳石 應予剷除 來源請求 何善衡晚年勤於捐獻 在1983年恆生渡過金禧日時 轉任名譽董事長 1986年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中榮獲CBE勳銜 以肯定他對銀行業的終身貢獻 何善衡每天仍上班 督促高層緊守審慎的管理哲學 作為恒生銀行的精神領袖 何善衡於1997年11月宣佈辭去恆生銀行名譽董事長職務 同年12月4日 以97歲高齡在香港 求更準確的地點 逝世 其長子何子焯在1961至2001期間亦為恒生銀行的董事 發展教育 编辑由於何氏早年受教育的機會不多 所以他在發跡後極重視教育 早在1948年便捐出望廈一塊土地 供鏡湖醫院旗下的鏡平學校作永久校舍 1970年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成立 曾向多所高等院校捐款 其中香港浸會大學其中一個校園便命名為 善衡校園 1973年 何氏夫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捐款在新界葵涌填海區興建中學 並將何善衡的 善 字和其妻李寬德的 德 字合併 取名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何氏在一生中得到多所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80年 與多位恒生銀行董事注資創立 恒生商學書院 以培訓商界人才 2006年 何善衡慈善基金會向香港中文大學捐款港幣1億7000萬元 成立 善衡書院 1 1994年 何善衡連同梁銶琚 何添以及利國偉 各捐資港幣一億元 成立 何梁何利基金 每年向中國內地有傑出成就的學者頒發獎金 以鼓勵學者等在科技 醫學及其它領域的成就 以其命名之事物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 清华大学土木系何善衡楼 位於香港新界葵涌的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 香港科技大學何善衡體育館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宿舍六座何善衡樓 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工程學大樓 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何善衡夫人宿舍 香港大學何善衡夫人堂 嶺南大學何善衡樓 香港大口環耆康會何善衡夫人敬老院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教學大樓 香港恒生大學善衡康活書院 清華大學土木館何善衡樓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何善衡腦科中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善衡樓 廣州市第七中學善衡體育館 廣州中山大學善衡堂 英國牛津大學聖休學院 SH Ho House 2 參考文獻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決定成立兩所新書院 新闻稿 香港中文大學 2006 05 23 2018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30 Sir Quo Wei Lee an enduring relationship St Hugh s College Magazine 2015 PDF Oxford UK 2018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4 13 英语 To make this a reality my father Sir Quo Wei Lee rallied three other senior colleagues from Hang Seng Bank S H Ho Ho Tim and K K Leung and each responded with a generous donation The houses which they sponsored were named after them and thus the Ho Leung Ho and Lee Studentship scheme was established in 1982 參見 编辑恆生銀行參考資料 编辑馮邦彥 香港金融業百年 香港 三聯 2002 外部連結 编辑何梁何利基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何善衡 amp oldid 7539633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