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華民國

坐标23°30′N 121°00′E / 23.500°N 121.000°E / 23.500; 121.000[1]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民主共和制國家,曾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現因實際控制領土範圍和相關政治狀況而被國際社會通稱為「臺灣[26][27][28][29]。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為臺灣、澎湖群島福建沿海的金門列島烏坵列嶼馬祖列島(合稱金馬地區)與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總計36,197平方公里[30]首都臺北市[31],以人口和經濟總量計的最大城市為新北市[32][33],以轄區面積計的最大城市為高雄市。中華民國政府實轄區總人口約2,345萬,其中以漢族為最大族群,佔比達96.45%,其中又以闽南裔为主,而台灣原住民族佔比則為2.45%[34]國家語言為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註 12],通用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註 13]臺灣原住民諸語閩南語(包含臺灣話金門話)、客家語閩東語馬祖話)與莆仙語烏坵話)等,書寫使用漢字[註 14];而據中華民國行政院公布的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現時臺澎金馬66.3%的民眾在跟他人溝通時,主要使用語言是國語;而閩南語佔31.7%,客家語佔1.5%,其他語言則都低於1%[41]

中華民國
国歌: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目前實際控制區域(紅色)包含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部份福建島嶼與部分南海诸岛
  深綠: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區域
  淺綠:1953年控蘇案時主張的法理領土[註 2][6][7][8],但现今未實際管轄區域
首都臺北市(中央政府所在地)[9][10]
25°02′N 121°38′E / 25.033°N 121.633°E / 25.033; 121.633
最大城市新北市(事實上)[11]
25°01′N 121°28′E / 25.017°N 121.467°E / 25.017; 121.467
官方文字正體中文(事實上)[12]
官方語言國語(事實上)[13]
國家語言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閩南語(含臺灣話金門話
客家語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
閩東語馬祖話
莆仙語烏坵話
台灣手語[14]
族群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註 7]
政府單一制共和立憲制半總統制五權分立
• 總統
蔡英文
• 副總統
賴清德
蘇貞昌
游錫堃
許宗力
黃榮村
陳菊
立法机构立法院
现役军人188,000人
2,380,000人(後備役)(第25名
重大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1926年7月9日
1929年1月1日
1937年7月7日
1945年10月25日
1947年7月4日
• 行憲
1947年12月25日
1949年12月7日
1971年10月25日
1979年1月1日
1979年12月10日
1991年5月1日
1996年3月23日
2000年5月20日
面积
• 有效管轄土地[註 2]
36,197平方公里[18][11]第137名
• 水域率
10.34%
人口
• 2022年5月估计
23,196,178人[19]第56名
• 男性人口
11,493,738
• 女性人口
11,721,277
• 密度
651.1/平方公里[11]第10名
GDPPPP2022年估计
• 总计
16,217.02億美元[20]第19名
• 人均
69,500美元[20]第13名
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 总计
8,286.59億美元[20]第21名
• 人均
35,513美元[20]第28名
基尼系数 0.338[21](2018年)
人类发展指数 0.916[註 8][22](2019年)
极高 · 第23名
货币新臺幣TWD
时区UTC+8國家標準時間
日期格式
  • yyyy-mm-dd
  • yyyy年m月d日
  • (中華)民國yyy年m月d日(公元-1911)[註 9]
• 历法
公曆(民國紀年公元紀年)、農曆[註 10]
行驶方位靠右行駛[註 11]
电话区号+886 
ISO 3166码TW
互联网顶级域.tw[23][24]、.台灣、.台湾[25]
网站
www.gov.tw
中華民國
繁体字 中華民國
简化字 中华民国
郵政式拼音 Chunghwa Minkwo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註 15],成為亞洲第一個得到國際廣泛承認民主共和國[43][44]。中華民國繼承清朝的疆域,中央政權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行憲政府之更迭。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接收臺灣澎湖群島南海诸岛。1947年施行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失去對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央政府於1949年底遷往臺灣韓戰爆發後美軍協防台灣至1979年。1971年失去对中業島的控制後,中華民國有效統治臺澎金馬維持至今。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45],不再是联合国会员国[46],之後與世界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斷交,成為有限承認國家[註 16]。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實質恢復憲政[47][48]。由於多次縣市改制南沙群島轉交高雄市管理[49],現行行政區劃設有2、6直轄市及22個縣市[50],其中省經過兩次組織調整,原省轄之政務已完全移交予中央政府[51]

韓戰爆發後因臺灣戰略位置重要,在美援幫助下經濟快速成長,當時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現今已被視為已開發國家[52][53][54]。1980年代末起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使政黨生態從一黨專制演變為兩黨制,形成多元自由的社會。[55][56][57]當前自由指數[58]民主指數以及女性參政率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且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59][60]

國名

 
孫中山像》,李鐵夫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61]。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孫中山宣布中華民國國號。[註 17]其中「民」的意義是仿效瑞士美國,建立直接民權制度[62]。他還曾比諸中華帝國,強調民國建立在人民基礎上[63]

中華民國自成立後,簡稱「中國」、「華」[64]。1949年中央政府所在地遷到臺北後,中華民國政府依然认为自己代表「中國」,自称「自由中國」,稱自己實際管轄的領土為臺閩地區、臺灣地區、自由地區[65],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性,稱其治下領土為大陸地區、大陸淪陷區、淪陷區等,直到總統蔣經國逝世

自從中華民國總統由台灣地區公民直接選舉後,中國國民黨籍的候選人常稱海峽對岸為「中國大陸」、「北京當局」、「大陸」,稱己方為「中華民國」[66][67][68];而民進黨籍候選人則稱海峽對岸為「北京當局」、「中國大陸」、「中國」,稱己方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臺灣」、「台灣[69][70][71]。臺灣民間在1990年代前多以「中國」代指中華民國,後通用「臺灣」[72][73];而官方與民間通常用「台灣」二字代稱中華民國,簡稱則用「台」而不用「中」,例如:台美交流、台日關係。[74]

國際上,1949年後稱中華民國為「國府中國」、「自由中國」或「民主中國」[75][76],但1971年後僅少數與中華民國存在邦交的國家仍以中华民国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77]。目前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常用其他名稱[78],如「中華臺北」用於1984年後奧運會世衛組織[79][80]世界貿易組織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81],中华民国行政院认为,这是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及相关国际法的影響[82]

歷史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

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东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汉 前202–9
9–23
更始政權 23–25
东汉 25–220
三国
220–280

220–266
蜀漢
221–263

229–280

266–420
西晋 266–316
东晋
317–420
五胡十六国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西梁 555–587
西魏
535–557
东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907

979
後梁
907–923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2–979

(契丹)

916–1125

西辽
1124–1218
定难军
881–982

西夏
1038–1227
後唐
923–937
後晉
936–947
後漢
947–951
後周
951–960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635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1636–1912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至今
相关条目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飄揚中的中華民國國旗,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代表自由、平等、博愛[83]
 
第二次國共內戰,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路線

大陸時期

第一次鴉片戰爭战败後,清政府被迫開港通商與外部世界接軌。面對與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巨大發展差距和接連戰敗喪權辱國的情況,社會上的求新求變思想與民族主義逐漸萌生並增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南方江浙湖廣一帶和海外一些國家開始出現由海外華僑會黨新軍學生等組成的、主張推翻清政府統治建立新政府的革命團體。自1895年廣州起義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各地革命黨人先後發動多次武装起义,但多遭到清廷镇压而失败。1908年11月,清廷領導者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相繼逝世,繼任的掌權群體實力與威信大不如前。1911年9月,因四川保路運動清政府湖北軍隊鎮壓。10月10日,共進會文學社發動武昌起義,11日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數月內各省陸續響應,是為辛亥革命,外蒙也自行宣布獨立。其後各省代表聚於南京,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提出五族共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84]。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逼迫下,2月,清廷垂簾聽政隆裕太后代年幼的宣統皇帝溥儀發表退位詔書,自此中國存在兩千餘年的帝制宣告覆滅[85],袁世凱隨後當選臨時大總統[84]。3月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西藏自行宣布獨立。1913年,國民黨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中胜选,候任總理宋教仁遭暗殺,引發二次革命。不久袁世凱取締國民黨、另立約法取代臨時約法,並采取措施加强自身權力[86][87]沙俄迫中華民國承認外蒙古自治。1914年,孫中山另組中華革命黨一戰爆發,日軍青島。1915年,日本迫袁世凱簽訂民四條約。袁世凱隨後稱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引發護國戰爭[88]。外蒙古撤銷獨立。1916年,袁世凱撤銷帝制。思想界發起新文化運動,批判孔子,倡用白話文,宣扬民主与科学。

袁世凱病亡後[89],中央政府由國務總理段祺瑞執政,臨時約法恢復。此時全國已陷入割據,四川持續內戰。段祺瑞欲推動武力統一對德宣戰,引發與大總統黎元洪國會府院之爭張勛復辟[90]。因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並擬重選國會孫中山南下與陳炯明共組护法军政府[91]。由於俄國十月革命和爆發内戰,1918年北洋政府出兵參與干涉。1919年,學生不滿中國代表欲接受出賣山東主權的《凡爾賽條約》,發起五四運動[92]。日本於旅順設立關東軍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徐樹錚外蒙古撤銷自治。1920年,直系曹錕直皖戰爭中獲勝掌權,局面愈發分裂。教育界產生京國之爭,京音成為標準音。1921年,俄國白軍占領外蒙古,隨後蘇俄干涉外蒙古蒙古革命爆發。非常國會在廣州復會,宣佈組織中華民國政府,推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中國共產黨成立[93]。1922年,陳炯明事變爆發,取消廣州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離開廣州前往上海。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94]。1923年,《孫文越飛宣言》發佈,孫中山制定聯俄容共方針,全體中國共產黨員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孫中山回到廣州組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1924年,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黃埔軍校成立。奉系張作霖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獲勝掌權,張作霖、段祺瑞邀孫中山北上和談。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孫中山病逝五卅運動爆發。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1926年,北京學生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遭武力鎮壓,釀成三一八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北伐期间中共发动轰烈工农运动,沒收其富农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平均地權[95][96][97]。1927年3月,蔡元培等人號召「護黨救國」。4月,李大釗北洋政府以裡通苏联颠覆政府為名逮捕和處決。寧漢分裂,蔣中正清共並另立南京國民政府[98][99],汪精衛斥蔣中正分裂。随着武汉内部的反共,7月,共產國際的《五月指示》使汪精衛遂於武漢分共[100],8月,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左派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義發動南昌起義國共内戰爆發。9月寧漢復合

十年建設(1927-1937)期間,政府陸續成立中央研究院中央銀行等機構,经济、交通及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獲得不少发展[101]。1928年,日軍侵山東製造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軍暗殺,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名義統一中國。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新桂系失敗。張學良因試圖收回中東鐵路主權與蘇聯爆發衝突,國民政府發表對蘇交戰宣言,12月,張學良與蘇媾和並簽署《伯力協定》,但蘇軍持續佔領部分領土。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蔣中正[102]。1931年,國民政府依《建國大綱》實施以中國國民黨為中心的一黨制架構,並制定《訓政時期約法[103][104][105],採取安內攘外的方針,拖延與日本全面開戰的時間[106]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張學良令軍隊不抵抗,日本遂侵占東三省全境[107]。中共於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2年初,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入侵上海,十九路軍抵抗,中共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對日宣戰。日本建立滿洲國。1933年,熱河抗戰長城抗戰爆發,日軍攻山海關並陷熱河,中日簽訂塘沽協定。新疆、福建分別成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中華共和國,旋滅。國民政府發起新生活運動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何應欽簽訂何梅協定,禁止反日,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扶持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1936年,日本扶持德穆楚克棟魯普成立蒙古軍政府兩廣事變爆發,綏遠抗戰爆發,張學良急欲抗日而發動西安事變

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月北平、天津淪陷,蔣中正號召抵抗到底,中共發佈共赴國難宣言,取消蘇維埃共和國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國共再次合作[108]。中日激戰於華北、華東,11月太原上海淪陷,政府遷重慶,12月南京淪陷,日軍發動南京大屠殺韓復榘棄守濟南。次年,中華民國於台兒莊勝,並決黃河堤鄭州,致水災,日軍連陷徐州武漢廣州,至年底,戰線已達河南湖北中部,開始重慶大轟炸。日本於南京張家口建立政權,汪精衛附之。日軍陷南昌南寧宜昌,政府成功防守長沙。1940年,国民政府第89軍發動黃橋戰役,為中共新四軍殲滅,1941年,顧祝同擊敗新四軍,扣押葉挺,是為皖南事變。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承認滿洲國換取日本承認外蒙獨立,国民政府激烈反對。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意圖切斷英援補給,中國遠征軍赴緬。1943年,政府與英美廢除不平等條約,歐洲各國和加拿大陸續取消在華特權。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一度佔領三省大部。蘇聯策劃伊寧事變最高蘇維埃決定納入唐努烏梁海。1945年1月,蘇聯支持的東突厥斯坦宣佈獨立,中蘇就蒙疆及東北問題談判,史達林威脅以外蒙獨立換取餘下主權,8月15日,日本因美、蘇進攻投降

1945年9月始,政府即與中共爆發衝突,10月,外蒙在蘇聯操縱下通過獨立公投並於次年1月獲政府承認[註 18]。政府並接管東北地區臺灣香港[註 19]澎湖群島南海諸島[111][112],但1946年初,蘇軍違約將東北移交中共,激化國共軍事衝突,並侵佔大連[註 20]。在美國斡旋下國共展開談判,但未有實質協議[113]。7月,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對國民政府實施武器禁運,12月,制憲國民大會公布《中華民國憲法》,但遭中共抵制[114][115]。1947年,國共內戰全面爆發,政府發佈動員戡亂令[116]。蘇聯支持下,外蒙軍隊入侵新疆。因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錯誤等因素,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117][118]。1948年9月,與外蒙戰爭結束。

臺灣時期

1949年初,華北地區幾無據點,部分中央機構亦開始南遷廣州;4月24日,南京失守,大勢已去。1948年8月起,政府陸續組織軍隊、文物黃金外匯及民眾遷往臺灣[119][120]。1949年1月,發生太平輪沉沒事件,5月,陳誠宣佈臺灣戒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國軍金門古寧頭戰役中獲勝[121]。12月7日,中央政府遷至臺北,是月,失去廣西四川。1950年韓戰爆發後,杜魯門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防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台灣[122][120]。聯合國和多數西方國家因冷戰局勢影響而將中華民國政府視為中國合法政府[123][124]

政府在臺灣實施地方自治、合作社、基礎教育政策,推動耕地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穩定農業發展[125],並因受美國援助,經濟逐漸恢復。1950年代,國軍在大陸的剩餘和游擊力量逐漸被瓦解[126]。1953年,立法院及蔣中正總統宣佈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且不再承認外蒙獨立。1954年,面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及其军事力量威脅及臺灣獨立挑戰[127]國民大會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形成一黨獨大制的威權制度[128],並通過涉蒙決議。因《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與《1955年福爾摩沙決議》,中華民國進一步獲美國保護。1955年組織民眾撤離浙江大陳島。1956年开始籌劃反攻大陸[120],但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後,臺海再未發生大型軍事衝突。1960年,美總統艾森豪訪華。1961年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撤退。國民黨雖推行地方選舉,但長期打壓異見者[129]白色恐怖時期有14萬人因被視為反對國民黨、親近中国共产党,遭監禁或處決[130]

1960年代,政府開始強力促進民營企業與工商業發展,實現經濟工業化和技術導向[131]。來自美國的資金援助和產品需求[132],使得經濟快速增長,甚至被稱作「台灣奇蹟[131]。1966年,政府開始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促進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中華文化的流傳。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中國」合法代表[132]。之後多數國家斷交,中華民國僅與少數國家維持正式外交,國際間也常以「臺灣」稱呼[75][133][134]。1973年開始整理國字,確立標準字體,因受中東石油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陷入停滯,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

1975年蔣中正病逝,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繼續推動十大建設。蔣經國完全裁撤在雲南邊境的游擊部隊[135]。1978年起,蔣經國接連當選第六、七任總統。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136],促使島內反對勢力團結[137]。因應葉劍英對台政策,蔣經國提出三不政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力發展台灣經濟,並支援大陸民主運動[138]。1980年代,台灣因經濟發展迅速,與香港韓國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139]。面對國際壓力和黨外運動,政府推進民主化,首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於1986年成立[127][137]。次年,政府取消田賦,允許赴大陸探親,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辦報[140],推動中央民意代表改選且不設大陸代表制[141]。1987年3月7日,福建省金門縣發生三七事件,至少19名無武裝的越南難民在登島時遭中華民國國軍射擊並屠殺[142]

1988年蔣經國逝世,副總統李登輝繼任。1989年,鄭南榕自焚籲民主改革,同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在台灣影响強烈。1990年,發生二月政爭,李登輝獲得國民黨主導權,3月,學生集會於自由廣場,要求進一步民主化,李登輝同意要求,召開國是會議,終止動員戡亂,全面改選國會,推動修訂憲法,制定國家統一綱領,採取務實外交政策,停止義務支援大陸民運[143][144][145][138]。1992年,臺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成為發達經濟體。因907事件千島湖事件,臺灣社會統獨立場劇烈變化。1995年,李登輝訪問美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舉行軍事演習,恫嚇首次總統直選[146],李登輝反獲連任[137][147]。李登輝脫離蔣經國理念,向台獨方向傾斜,大量採行民進黨政策[136]。次年,李登輝大規模裁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香港。1999年,李登輝先後提出中國七塊論兩國論。9月,發生921大地震,中華民國第一次發佈總統緊急命令。這時期臺灣原住民族團體開始推動文化保存[148],並要求更高程度的政治自決與經濟發展政策[149]

2000年,國民黨選前分裂,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總統,實現全國首次政黨輪替[150],執政期間推行台灣本土化去中國化政策[151],促進人權保障。2001年,陳水扁欲停建核四,遭司法院反對未果。2002年,政府推動高鐵、雪山隧道的建設,提出一邊一國的主張。2003年,兩岸實現包機直航,宋美齡逝世。2004年,陳水扁在選舉前受槍擊,以些微優勢獲得連任[152]。2005年,國民大會凍結,立法院成為事實上的唯一國會。同年,高雄捷運弊案發生,致民進黨地方選舉失敗。2006年,終止國家統一綱領,將中正機場更名桃園機場。同年,政府傳出多起貪污弊案,引發倒扁運動。陳水扁積極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爭奪邦交國,執政末期不惜採取金援外交政策。2008年入聯公投案失敗。

2008年2012年由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在立法院獲多數席次[153]。上台伊始,發生聯合號海釣船事件,與日本產生外交衝突。次年,颱風莫拉克造成水災。在任期間推動經濟成長,增進與各國的經濟合作,改善兩岸關係,並簽訂經濟合作協議[154][155][156][157]。2014年,預備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引發部分民眾疑慮與抗議,導致了太陽花學運[158]。2015年两岸实现首次两岸领导人会面, 是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66年),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159]。會中主要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不過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2016年,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成為首位女性總統,並在立法院首度取得過半數席次,帶領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並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以817萬231張選票(57.13%得票率)成功連任,成為中華民國於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以來,得票數最高的總統候選人[160]。2019年5月,配合2017年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2018年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第10、12案結果而立法的《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法制化臺灣同性婚姻,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161]

地理

  說明:该章节仅介绍台灣地理,关于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地理情况,请见中国地理

 
臺灣地形大致可分成東部山區和西部平原

中華民國現今實際控制地區包括臺灣本島((以下稱臺灣島)和其他小型島嶼,總面積爲36,197平方公里[11][162]。臺灣島西部為台灣海峽、北部為東海、東部緊鄰菲律賓海太平洋、南部為呂宋海峽、西南方為南海[163]。台灣島南北長約400公里,東西最寬處達145公里[164]。除了臺灣和附屬島嶼外,另有位於臺灣本島南部西方海域上的澎湖群島,及靠近中國大陸沿岸的金門群島烏坵列嶼馬祖列島[165]南海上還有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但幾乎無永久居民居住[166]。臺灣周圍還有蘭嶼綠島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彭佳嶼花瓶嶼釣魚臺列嶼火山島,和位在南部的琉球嶼七星岩珊瑚礁島[167],以及在雲林縣外海被喻為「移動的國土」外傘頂洲

地質結構

臺灣島位處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168],由西部和北部的揚子克拉通、東北部的沖繩板塊、東部和南部的菲律賓移動板塊撞擊形成,為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碰撞而地體隆起的島弧[169]。因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發達,臺灣島地形複雜多樣[169]。其中大部分地質構造屬於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為隱沒帶[170],後者每年以平均22釐米速度朝西北方碰撞歐亞大陸板塊[171]。受呂宋火山島弧英语Luzon Volcanic Arc影響,東部和南部則有複雜地質結構[172]

臺灣地處板塊交界處而有許多易引發地震的斷層[162][173],其中島內便有42條活動斷層,但大多數地震源自於東側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168][171]。臺灣島最早的地震紀錄於1624年的荷蘭統治時期[174],而在日治時期便開始對地震進行科學研究[175]。1991年至2000年間,臺灣共發生91起災害性地震,其中48起造成人口死亡[176],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更導致2415人喪生[177][178]。臺灣島內有數座死火山、休火山和火山地形[179],但僅大屯火山群龜山島具有明顯活動[180];大量溫泉景點也出現在斷層地帶,每年吸引許多遊客觀光[162]

地形水文

 
臺灣島東海岸的清水斷崖蘇花公路

臺灣島形狀類似番薯[181],擁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等地形[182],東部山區面積約佔50%[162]山脈走向與地質構造大致一致,北部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南部為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從東到西分別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加里山山脈阿里山山脈[169][183]。臺灣是世界上第四高的島嶼英语List of islands by highest point[184],最高點為海拔高度3,952公尺的玉山,也有200多座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162]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以西是起伏平坦的山麓丘陵與台地[182],台地多為頭嵙山層礫石層與晚更新世紅土堆積而成,有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等,丘陵則多為台地遭河川侵蝕而成[183]

臺灣島受地殼變動、河流作用、差異侵蝕影響,一些山區丘陵因構造作用形成盆地。盆地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會發展成聚落,如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群泰源盆地[183]。因為河川中下游堆積作用和地盤隆起離水作用,西部沿海地區形成平坦的沖積平原[183],絕大多數人口居住於此[185]。平原地形以嘉南平原為主,其他還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東平原,及東部的蘭陽平原花東縱谷平原[182]。中華民國實際控制海岸線總長1578.0441 公尺(台灣本島加上週邊島嶼)。依據2020年台灣營建署報告,目前已經有44.45%人工化海岸線,剩餘55.55%的自然海岸線[186][187][188][189][190][191]。其中臺灣島海岸地形因方位而有差異,分成北部的岩岸、西部的沙岸、南部的珊瑚礁海岸和東部的斷層海岸[192]

臺灣島有151條河流和溪谷,超過100公里者有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烏溪秀姑巒溪,另有大安溪北港溪八掌溪蘭陽溪花蓮溪卑南溪等河流[162]。長達186.6公里的濁水溪是台灣島最長的河流[193],高屏溪則是台灣島流域最廣的河流[162]。政府設有經濟部水利署為主管機關,劃分中央管河川、跨省市河川、縣市管河川[194]。受山脈走向影響,河流多流向西方或東方[162]。且因中央山脈位置偏東,主要河川位在西半部。儘管臺灣降雨豐富,河川大多因夏季雨季而保持流量,冬季便露出河床;僅有淡水河大漢溪基隆河全年有穩定水量[195]。湖泊則多在西側,僅少數為天然湖泊,最大的天然湖泊為8平方公里的日月潭[196],另有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石門水庫等水庫和埤塘[162]

臺灣澎湖列島風力較大,地表崎嶇,地表徑流較少,淡水資源不足。臺灣北方三島(棉花嶼,花瓶嶼和彭佳嶼)多山,植被以草地為主,沒有大型樹木。同時,也由於常年風力較大而沒有常駐居民,僅有氣象站工作人員定期輪換工作和居住。

福建金門列島中,大金門島有若干淡水溪流,但淡水資源仍然不足,地勢以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小金門沒有常年地表徑流,淡水供應困難,平地較少。福建省烏坵列島中,大坵島地勢較為平坦,而小坵島丘陵較多。福建省馬祖列島中各島都是花崗岩的岩石島嶼,土壤較少,耕種困難,沿海越野資源豐富。

氣候生態

馬祖列島位於中國浙江省和福建省交界處,福州市的閩江口不遠處,是東海最重要的群島之一,與浙江省大陳島和一江山島隔海相望,具有重要的海洋和氣候生態研究價值。該列島處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中華民國實際控制領土的最北端,冬季溫和濕潤,有時較為寒冷,而春秋季少雨且乾燥,夏季多雨,與中國福建省沿海氣候類似。島上海鳥眾多,有銀鷗信天翁棕頭鷗等海鳥棲息和繁衍。島上由於主要為花崗岩質地,所以植被不豐富,以草地為主。

福建省烏坵列島面積較小,但魚類和水生生物豐富,偶爾有中華白海豚出沒。

福建省金門群島位於廈門島南面,北回歸線附近,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目前與廈門市聯合申請珍稀動物文昌魚棲息地自然保護區計劃。

南海中的太平島中洲島相互鄰接,其中太平島是南海中最大的島嶼,也是唯一有淡水的島嶼,島上植被較為豐富。周邊的海南海洋資源豐富,曾經發現過鸚鵡螺的踪跡,同時有大量珊瑚礁保育區和珍稀魚類因而也是中華民國的海洋生態保育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臺灣島位居北迴歸線,介於海洋性熱帶亞熱帶氣候間,北迴歸線以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197][198];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冬季平均氣溫15℃至20℃間,夏季則達28℃[162]。北部因東北季風而在1月至3月進入雨季[199],中部和南部地區則未有影響[200]。5月進入梅雨[201],6月至9月天氣炎熱和潮濕,南部降雨多於北部[202][203]颱風在7月至10月襲擊臺灣,往往帶來強烈豪雨導致土石流災難[204],11月至12月則是乾季[196]。臺灣平均降雨量2,600釐米,為世界平均降雨量的3倍,也是最多雨的島嶼;其中南部地區有90%集中於5月至10月的夏季季風,而北部地區僅有60%[204]。每人獲得的年均降雨量僅全球的6分之一,有46.2%雨水流入海中、33.3%蒸發散損失,可利用者僅佔20.5%。地區降雨量亦分佈不均,分別山地多於平地、東部多於西部、北部多於南部[205][206]

臺灣島棲息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約有11%的動物和27%的植物為特有種,例如山區水域的櫻花鉤吻鮭[196];有3,000多種開花植物、640多種真蕨在島嶼生長,另有3,000多種魚類、500多種鳥類棲息[16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保育物種名錄,按照族群數量與保護等級分成瀕臨絕種保育類、珍貴稀有保育類、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並適用於臺灣境內和境外的物種[207],當中有41種瀕臨絕種保育類、123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和48種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208]。自1972年通過保護自然風景、野生動物和史蹟的《國家公園法》後[209]中華民國內政部陸續設有9座國家公園,總面積為7,489.49平方公里[210]。另外政府還設有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自然生態保護區,佔实际统治地区近20%[211][212][213]

行政區劃

實際統治區域

自從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僅實際管轄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時全境屬臺灣省)、澎湖群島(時全境屬臺灣省)、金門群島(全境屬福建省金門縣)、馬祖列島(原分屬福建省長樂縣羅源縣連江縣,1956年後全境劃歸連江縣管轄[214])、烏坵嶼(原屬福建省莆田縣,1954年後交由金門縣代管[215]:30-31[216]),以及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註 21][217][218][219]等島嶼[220][221]

政府遷台後,為適應國內外情勢,曾多次更改臺澎金馬地區的行政區劃[222]。福建省與臺灣省分別在1956年和1998年將省級政府職能精簡,大部分省級政府機關併入中央政府,僅保留象徵性工作[222][223][224];2018年後更將預算與額員歸零,成為法理存在、實質廢除的層級。而在1967年以及1979年時,臺北市高雄市從原本的臺灣省省轄市升格成為直轄市[225]。2010年,政府將同屬重要縣市的臺北縣臺中市臺南市升格成為直轄市,其中臺北縣改名為新北市,而臺中市與臺中縣、臺南市與臺南縣以縣市合併方式共同升格,高雄縣則與已是直轄市的高雄市合併[226][227][228]。2014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桃園市[229][230]

目前政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地方制度法》規定行政區劃層級,依序為一級行政區(直轄市)、二級行政區()、三級行政區(縣轄市)、四級行政區(村里)、五級行政區(鄰)[231]。當中臺灣省轄下分成11個縣以及3個市、福建省轄下分成2個縣[232],其中直轄市和市底下的轄區數共有170個,在縣底下的鄉、鎮以及縣轄市總數則有198個[233]。當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地區的行政區劃分別為[234]

中華民國自由地區1
直轄市(6) (2)2
臺北市(北)
新北市(新北)
桃園市(桃)
臺中市(中)
臺南市(南)
高雄市(高)3
臺灣省(臺) 福建省(閩)
(3) (13)
基隆市(基)
新竹市(竹市)
嘉義市(嘉市)
新竹縣(竹縣)
苗栗縣(苗)
彰化縣(彰)
南投縣(投)
雲林縣(雲)
嘉義縣(嘉縣)
屏東縣(屏)
宜蘭縣(宜)
花蓮縣(花)
臺東縣(東)
澎湖縣(澎)
金門縣(金)4
連江縣(馬)5
註釋
  1. 「自由地區」是指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又稱「臺澎金馬」或「臺灣地區」。
  2.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與《地方制度法》之規定,省虛級化改為非地方自治團體。
  3. 代管海南特別行政區東沙群島南沙群島
  4. 代管莆田縣烏坵鄉
  5. 僅轄馬祖列島,常稱作「馬祖」。代管羅源縣東引鄉與長樂縣莒光鄉。

法理疆域

 
中華民國政府於1928年至2005年間公告之行政區劃及領土爭議

中華民國宣稱的疆域北至唐努乌梁海薩彥嶺、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合流處、南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立地暗沙海域、西至帕米爾高原噴赤河[235]。北洋政府在1913年公布劃一令,確立省、、縣三級行政區制度[236],隔年設立35個省級行政區[237]。1921年又劃分「特別市」與「普通市」,設有京都津沽淞滬青島哈爾濱漢口等6個特別市[238]。國民政府1927年在南京成立後,廢除道並設立行政督察區[237]。1947年頒布的領土包括35個省份[註 22]、12個直轄市、1個特別行政區西藏地方[註 23][239]

在失去聯合國中國代表席次前,中華民國政府被大部分国家視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40]。不過在經多次增修憲法後[241],居住在臺灣地區者與居住在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者,在法律上有所區隔[242][243][244]

政府定義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245]。《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細則》,條文裡提及中華民國領土,法務部再進一步解釋上述條例適用區域為「中共控制之地區」[246](即中國大陸與中共後來控制港澳地區),另外中華民國從未實際控制的釣魚臺列嶼和部分南海諸島仍聲索其主權[247][248][249]

1993年,有18名民進黨國會議員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聲請,請求認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均已獨立,但大法官會議釋憲文認為憲法的「固有疆域」為政治問題,表示無權裁定[250]。而台灣主體意識較強的陳水扁政府蔡英文政府都主張臺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251][252][253]行政院主計總處也在2005年10月3日廢止各行政區域代碼[254]。主張一中各表馬英九政府則重申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而中國大陸是領土一部分[154][252][255]

外蒙古與蒙古國

蒙古地方大陸時期多次宣布獨立[256]。受蘇聯施加壓力的影響,國民政府於1946年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国獨立[257][258]聯合國大會第505號決議通過後,政府於1953年取消外交承認,將外蒙古列為中華民國領土[259]。1954年起,國民大會通過若干涉蒙決議,並以附圖的方式指出外蒙為固有領土[260]外交部行政院亦曾聲明「外蒙為固有領土之一部份」[註 24],依《憲法》和《憲法增修條文》[註 25],唯有國民大會或公投啟動領土變更程序方可再次進行變更。1992年,行政院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中將大陸地區定義為「包括中共控制之地區及外蒙古地區」。但2002年,在立法院強烈質疑違憲的情況下[263][264],行政院将《細則》中此定义修订为「指中共控制之地区」。自2002年以來,行政院、外交部、內政部等均認蒙古為獨立國家。陳水扁政府於乌兰巴托設立辦事處,維持與蒙古的非正式外交關係[265][266]。自2006年起,行政院新聞局不再出版包含外蒙古的《中華民國年鑒》。馬英九政府上臺後,亦否定蒙古國為中華民國領土[267][268]。2012年,大陸委員會發佈新聞參考資料,資料引述外交部2002年說法稱:「外蒙古不是固有領土」、「國家承認不可撤回」[267]。2017年底,蒙藏委員會被裁撤[269]

首都定位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3月,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從南京市北遷至過去的清朝首都北京市。之後的臨時政府北洋政府,都以北京市作為中華民國首都[31]。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改定都於南京市,並且在1931年制定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明文規定國都設立在南京市,確立南京市的首都地位[104]。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發後,由於日本的軍事威脅,國民政府於同年11月21日宣布將所有中央政府機構由南京市遷往重慶市

國民政府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戰勝後,發布《還都令》宣布於1946年5月5日將首都遷回南京市[31]。在同年11月15日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上,對於有關國都設於南京市或北平市引起激烈討論,其中原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定為南京市,但在審查會和第一讀會仍然決定改為北平市。之後蔣中正出面說明,主張首都地點不必明定於憲法上,並將第一讀會通過的「國都定於北平」一條給予刪除[270]

但在《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之前,第二次國共內戰便已經在中國大陸地區全面爆發。至1949年時,中華民國國軍在中國大陸戰場上逐漸失利。而中華民國首都也因而經過多次遷移,到1949年12月時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陸續播遷至臺北市。到了1967年時,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在中華民國總統府訓示官員時表示臺北市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亦為戰時的首都。不過一直到2002年時,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游錫堃立法院院會答覆質詢時明確表示中華民國首都位於臺北市,並且承諾會要求相關單位修改教科書中關於首都位置之內容[271]

政治

政府結構

 
 
现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

中华民国是亚洲首个得到國際普遍承認的共和制國家。中華民國政府依《中華民國憲法》和三民主義成立[272],前者定位國家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273][274],後者提出各民族共處的民族主義、公民權力行使的民權主義、為民服務的民生主義[273]。在經憲法修訂後採行半總統制,中華民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中華民國國軍三軍統帥,並依孫中山所創的五權憲法架構而將政府分成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5個機構[272][275]。1994年第三次修憲後,確定總統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且得連任一次[146][276]。總統有權協調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事務[272],並任命行政院院長,組織內閣[146]

行政院,負責國家行政管理工作,依其組織法規定行使職權,行政院院長即內閣的閣揆,為總統任命,不需經由國會同意。轄下設置部、委員會等機關處理行政事務[註 26],另有7名到9名政務委員[274][277]

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構,為一院制國會立法院院長由立法委員自行選出;113名立法委員則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產生,任期4年[註 27][278][279]。但因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不需立法院批准,立法院的決議則不需行政院和總統的同意,使得行政和立法機關衝突時難有協商空間[274][280]。過去還設有一院制的國民大會,為常設性制憲英语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political meeting)選舉人團,享有議會權力。但經數次國民大會改選和憲政改革後,2005年選出的任務型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交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廢除國民大會,並將憲法修正案的複決權改由公民投票決定[274][281][282]

司法院,是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主要審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公務員懲戒。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和13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會議,大法官任期8年,由總統提名,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負責統一解釋憲法、法律或者法令,並召開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的彈劾案、和政黨違憲的解散案[276][283][284]

考試院,負責公務員資格遴選、政府官員考試、選拔、考核等工作,含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在內,共有7~9名考試委員,任期4年,由總統提名,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274],2008年共有338,305名公務員任職[276]

監察院是監督政府運作的常設調查機構,轄下各委員會能對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調查,含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在內,共有監察委員29人組織而成,任期6年,由總統提名,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276][285]

法律制度

 
立法院於2019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宣告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中華民國憲法》及《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制度的根本大法,內容確立國家主權由全體人民所有,保障人民擁有人身、言論、學術、居住遷徙、集會結社等各項自由權利不受侵犯;人民不分性別(性傾向)、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均受同一保障;並創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等五權運作的中央政府、依照均權制度自治的地方政府、以及保障婦女兒童、國民醫療、社會保險、少數民族、原住民族權利等基本國策[286][287]

1936年5月5日,國民政府籌畫制定憲法並發表《五五憲草》,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暫止[288]。1946年1月在包含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各黨代表於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政協憲草[289],後由中國國民黨和其他黨派所組成(中國共產黨拒絕參加)制憲國民大會於1946年12月25日通過憲法[290],隔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並在12月25日正式生效[286],自此中華民國進入憲政體制[273],但隨後於1948年,即因國共內戰宣布進入動員戡亂時期,凍結憲法中許多保障自由權利的條文[291][292]。直到1970年代末,政府展開民主和憲政改革[293],憲法的規定才真正得以落實於台灣地區。而部分為統治中華民國全境所做的憲法規劃,則因應兩岸分治及社會發展的時勢,由《憲法增修條文》補充或暫停實施[282]

受傳統中華法系影響,加之從清末以來引進日本、德國等法律,中華民國的法律採用歐陸法系的成文法系統[294],主要分為憲法、法律、命令三級,下級的法律不可以違反上級的法律。法律的制定和修正需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再由總統公佈施行[295],行政院、考試院或其他機關能發布命令[296]。除了明文的法律之外,終審法院在過往仍會為了統一法律見解,而從判決中挑選部分爭議問題,選編作成判例。判例不強制下級法院的法官必須採用,但事實上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除了選編判例以外,甚至終審法院曾經做成的一般裁判,也常在下級法院的審理中被引用[297]

全國管轄民事、刑事的普通法院,採行三級三審,在中央設有最高法院、省(或併鄰近直轄市)設高等法院、縣市設地方法院、地方法院下設簡易庭[287]。與政府間的行政訴訟,則採行三級二審,中央設最高行政法院、下設高等行政法院、普通地方法院下設行政訴訟庭負責處理簡易案件[298]。除此之外,還設有處理智慧財產少年及家事的專業法院、以及戰時審判的軍事法院[299][300]。在憲法訴訟的層級,則設有司法院大法官統一解釋憲法、並有宣告法律無效的權力[301]。各級法院目前都不採取陪審團審判英语Jury trial的方式,分別由一至五名的專門職業法官以合議或單獨的方式審理案件,並要求審判必須公開進行。基於司法民主正當性的問題,司法院亦在規劃「國民法官」制度使人民參與審判[274]

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國家[302]。社會雖對於承認同性婚姻與否仍有分歧,但司法院大法官依法審判下,認為未保障同性婚姻違反婚姻自由、平等權,限期要求立法院訂定法規保障同性婚姻[303]。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立法通過使同性可向戶政機關結婚登記。

今日中華民國仍保有死刑制度,但政府已逐步減少執行次數;根據2006年的調查,約有80%的民眾認為應該保留死刑[304]

政治立場

臺灣民眾 臺灣人中國人 認同趨勢分佈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自從開放黨禁後,中華民國政黨數量逐年增加,在2015年時共有286個政黨[305]中國國民黨等傾向統一者被視為泛藍,傾向獨立的民主進步黨台灣基進等被視為泛綠[272][306]。兩者在國家認同、中華意識台灣意識、海峽兩岸關係、臺灣政治地位、主權歸屬、「中國」意涵等有所歧異[307],泛藍認為臺灣是「中國」一部分,而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政府,並支持朝向中國統一[308][309][310];泛綠認為「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臺灣的名稱,反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並尋求外交承認或獨立建國[311][312]。在外交政策上,雙方都積極倡導參與國際組織[313][314][315],並認為由國民決定主權發展[316]

1661年至1895年,一部分漢人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1940年代至1950年代,另一批中國大陸民眾大量遷往臺灣[317],今日有95%人口屬於漢族[318]。與中國大陸相同的文化淵源、和政治外交造成的地域分離,再加上長期主張擁有全中國主權,今日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為具政治色彩的議題[319][320]。隨著主體意識與獨立運動興起,「臺灣」逐漸成為常用名稱[321]。自認為「臺灣人」者也多於自認為「中國人」者[322]。2013年10月TVBS民調中心的統計中,如果要二選一,則有78%自認是台灣人,13%自認是中國人。[323]

儘管中華民國所統治的臺灣地區自1950年便具獨立性、且多民眾認為自身是主權國家[324][325],但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威脅[326],使得臺灣獨立議題極為複雜[327]。當中大部分民眾希望維持臺海現狀,不過主張獨立者又多於主張統一者[328]。根據2018年《遠見》的民意調查,分別有21.1%民眾贊成獨立,有14.8%民眾贊成統一,有38.6%民眾主張暫時維持現狀,另外有17%民眾希望永遠維持現狀[329]。部分人士認為中華民國政府主張依據《開羅宣言收回臺灣主權之說法具有爭議[330],認為前者僅依照盟軍最高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發布的《一般命令第一號》,而代表同盟國對臺灣、澎湖群島等島嶼實施同盟國軍事佔領[331][332],並依據《舊金山和約》主張臺灣主權未定。二戰後蔣中正政府的中華民國代表在聯合國仍持續代表全中國,而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1971年後中國代表權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以各主要國家都把在臺北的駐華大使館移往北京。

地位爭議

現今中華民國的政治地位和存否存有爭議,屬於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333][需要引文],主因來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初期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主張己身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並宣稱要「反攻大陸[334][335]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這兩個主張在1990年代後逐漸不再被提起[250][336],政府對此的立場常取決於執政黨之意向[336]。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聲稱已取代中華民國所擁有的中國主權,進而不承認現今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和存在[337],並透過立法宣示當臺灣正式宣告獨立或局勢不利其將來統一臺灣[註 28]、或臺灣海峽兩岸無法依其標準「和平統一」時,有可能動用武力攻打臺灣[340][341]。此外,也有法理論述否定中華民國統治臺灣的正當性或擁有臺灣領土主權,諸如中華民國流亡臺灣中華民國殖民臺灣,以及臺灣地位未定論[342][343][344]

外交

國際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地區
  建交並設有大使館的國家
  建交而未設大使館的國家
  未建交但設有代表機構的國家(不含歐洲聯盟

中華民國成立初,為獲得外交承認而沿用清朝協議,爾後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就不平等條約展開談判[345][346]。1945年,中華民國參與創辦聯合國[347],並擔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348]。儘管西方國家英语Western Bloc在中華民國撤往臺灣後仍維持外交關係[349],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通過的《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取得「中國」代表權[350][132];在爭取「雙重代表權」未果後,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351][352]。受外交壓力影響,許多國家於1970年代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與中華民國斷交[353]。今日因聯合國會員國資格喪失、缺乏廣泛外交承認等,使得中華民國政治和法律地位仍有爭議[354][324][355]

迄今僅有13個聯合國會員國和聖座(教廷)與中華民國維持正式外交關係[註 29],並在臺北市設有外交機構[356]。部分國家則將“台湾”視為獨立實體,60多國在斷交後仍設立官方代表機構,維持政治、經貿與文化關係[357],並處理領事事務[358]。中華民國則成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發展務實外交[359]、推動政府開發援助和促進非官方交流[313][360][361],並設有提供領事服務的辦事處[362]。今日中華民國獲得167個國家和地區的簽證優惠[363]。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與中華民國邦交國斷交[326],且要求邦交國支持「一个中国」主張[364],許多國際組織也因而不將中華民國或臺灣視為主權國家[82][365][366],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為避免關係生變也不希望討論相關問題[367][368]

自1990年代以來,中華民國曾多次要求重新加入聯合國,但都遭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排除[369][370][371][372]。由於僅獲得有限國際承認,政府便藉由臺灣民主基金會加入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373][374],並在護照上加註「TAIWAN」[375]。面對長期的主權議題施壓,中華民國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臺灣」等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組織[366][376],並積極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77]世界衛生組織[36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78]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及所屬組織的活動[379][380]

兩岸關係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至解嚴,坚持汉贼不两立三不政策,杜绝任何与大陆当局谈判的可能,两岸关系长期陷入僵局,两岸人民亦于几十年中没有接触。蔣經國政府期間,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381]。其间两岸发生数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更因直選總統而发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而在1986年解嚴後,海峽兩岸經濟及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但長期分治為許多臺商帶來困擾[382]。1991年,李登辉政府開始針對《中華民國憲法》大幅度修正、並制訂《國家統一綱領[383],主張分階段統一中國[145]。在這之後,他更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概念[384]。1999年7月9日,前總統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385] 2000年民主進步黨執政後,陳水扁总统宣布终止适用国统纲领并采取维持现状的四不一没有政策,且提出「一邊一國」主張,表示任何主權決定都應經過公民投票程序[386]。2008年前總統馬英九改採活路外交政策,实现三通,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視中华民国存在现实[387],但亦遭到不同批評,如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隆志于2009年担忧中国大陆会以其影响力限缩台湾的国际空间,且认为马的谈判不够透明[388][389]。2013年服贸便在不透明不公开下签署,随后激起太阳花学运以致其被搁置至今。

之後儘管臺灣和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社會差異尚存,海峽兩岸的政治、經濟等關係仍朝和平方向發展[390][391],雙方開始進行多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392],並就定期航線等議題達成共識[393],但相關議題仍是雙方的敏感話題[394][395][396]。對此前總統馬英九曾提出「非國與國特殊關係[397],主張主權問題無法立即解決,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同意藉由九二共識作為臨時辦法[398][399][400],之後他更進一步提出「一國兩區」論點[401]。不過蔡英文政府則未表态支持九二共識,並將臺灣視為民主國家[402]。而儘管不同政黨在政治上多採模糊解釋,然而也遭批評可能因為不同解讀而導致誤判[403],尤其两岸对九二共识的解释完全不同。[404]2015年,馬英九習近平新加坡舉行首次兩岸領導人會面,互以「先生」稱呼對方[4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聲稱中華民國已被其取代[406],並稱在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為「臺灣當局」[40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主張「一個中國」原則,認為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都是中國一部分[265][408],並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75][406];並在1980年代提出「一國兩制」政策[409],主張實現和平統一[410]、但拒絕放棄動用武力[80][411]。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便提到動用武力確保統一的三種情況[412],而福建省沿海也部署大量軍事設施[413][414][415]。另外美國則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使用武力或威脅動武,中華民國則謹慎管理兩岸關係,並反對雙方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416][417][418]

2019年1月2日,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9年1月1日發布《告台灣同胞書》的四十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儀式並發表談話,宣示兩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419][420]。對此,陸委會表示台灣人民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並表示堅決維護台灣主權[421]

2019年10月21日,陸委會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台灣從未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也不會是。」[422][423] 這也呼應了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2020年11月的官方說法:「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424] 中華民國外交部則表示:「感謝蓬佩奧對台灣的支持和對台灣民主的肯定,指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是事實,也是現狀。」[425]

2021年3月18日,美國國防部《國防部新聞》报导中认为:「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 [426] [427]

2021年3月2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會談後,雙方就台灣議題上有猛烈交鋒。外交部為此作出回應:「已注意到中國官員在會談中、會談後出現台灣主權屬於中國的誤謬、扭曲說法,這些說法悖離事實,也違反台灣人民意志。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主權屬於台灣2350萬人民,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而台灣也獨自存在於國際社會,這就是兩岸長久以來的事實和現狀,無論中國政府如何扭曲對台主張,都無法改變這事實,台灣人民只會更堅定對主權和民主的堅持,也會繼續和共享民主價值國家共同努力,維護並增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428][429]

軍事

中華民國維持一定数量的现代化軍事部隊,下分中華民國陸軍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空軍三個軍種[430]中華民國總統三軍統帥。直到1970年,軍隊主要任務為反攻大陸[431],今日則轉為防禦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統一[415][432][433],重視海上封鎖、空降突擊、導彈襲擊等攻擊[434]。軍隊發展重點也從陸軍轉往海軍與空軍,控制權也交由文職政府管理[434][435]中華民國國防部並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為戰略指導原則[436][437][438],計畫自行抵禦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侵或封鎖,並堅持到美國軍事回應[439]。 中華民國與美國也在1954年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成立了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與駐台美軍顧問團(MAAG),高峰期有大約有20,000名美軍駐防台灣,直到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且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駐台美軍隨之撤離台灣。 由於中華民國國軍前身,是中國國民黨參考蘇聯共產黨建立的國民革命軍,部隊發展與國民黨密切相關[440]。1948年至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各軍事部門、武器工業、研究單位跟隨政府撤往臺灣[441],在中國大陸成立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也分別遷往高雄市鳳山區[442]左營區岡山區[443]。不過許多資深高階將領仍支持泛藍陣營,直到這批將領退休與新兵服役後,部隊政治傾向轉往軍隊國家化與行政中立規定[註 30][444]。今日規定由總統統行使統帥權指揮全國軍隊,並責成國防部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445]

政府自1997年實施精實案裁撤兵力,軍事員額從1997年的450,000人降至2001年的380,000人[10]。2009年,現役人數約有300,000人左右[446]。不過在2005年,後備役軍人仍多達3,600,000人[447][448]。過去實行以義務役為主和少量募兵併用制,要求已滿18歲且符合資格的男性必須服兵役[449],亦有多項至政府機關或國防產業的替代方案[430][450]。不過當前計畫在未來十年內,軍隊過渡至徵募並行制度[451][452][453],並減少服兵役天數和轉為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454][455],如今近幾年已開始實施。

不過儘管許多亞洲國家不斷減少國防預算,政府並未減少相關開支;除了持續強調防禦和進攻能力的現代化,並有一定的軍事部署[415][430]。在2002年至2011年,國防預算額度約在2,500億至3,300億元間,占總預算的15.52%至19.51%[456]。憑藉著《臺灣關係法》提供防禦性武器的效力[457],迄今中華民國國軍已經向美國購買以及升級多項軍事設備,如F-16V等等以維持足夠的軍事防禦能力[137][458][459]。過去法國荷蘭也曾出售軍事武器和硬體設備給中華民國,但2000年代後便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而完全停止[460][461]

經濟

發展情況

  說明:该章节仅介绍1949年后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关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的經濟,请见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经济

 
中華民國GDP季成長率(1962年第二季至2016年第一季)走勢圖

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提出多項經濟計劃英语Economic planning,並於1960年代發展出口導向經濟[462]。自1990年開始,政府減少對投資和貿易的監管[463],部分國有銀行和企業逐漸私有化[464],並分別針對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提出戒急用忍南向政策[465][466]。因擔憂兩岸有過於緊密的互動,陳水扁在2006年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減少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依賴[467]。不過政策執行、出口商品、產業投資仍是產業改革主要動力[468],同時擁有許多受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469]中華民國經濟部設有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推動國際貿易[470],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提供經濟推測與研究[471][472]。且不同於韓國或日本等國家發展大型集團,而以中小型企業為主[473]。其中工業機械產品為最大宗外銷商品[474]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將高雄市列為交易處[475]

2015年時,中華民國GDP達到5,230.1億美元,2015年的貿易總額則有5,225.6億美元,出口和進口總額達2,853.4億美元和2,372.2億美元[476]。農業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32.1%[477],到2013年降至1.7%[478]。最大進口者為中國大陸、日本及美國[479],最大出口者則是中國大陸、香港、美國[480],其他重要貿易國有馬來西亞、德國、澳洲、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481]。當中在2008年,中華民國投資中國大陸超過1,500億美元[482],並有5萬名臺灣商人及100萬名企業家和家屬定居中國大陸[483],台资占中国大陸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7%。[484]。不過中華民國也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485][486],並尋求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487][488][489]。龐大的貿易順差讓外匯儲備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及俄羅斯[490][491],2015年7月底的外匯存底為4,219.6億美元[492]

中華民國也和香港、韓國與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493][494],被視為亞洲第5大經濟體[495]。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中華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5,853.742美元,排名全世界第19名[496],屬於發達經濟體之一[497]。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將其列在世界第15名[498][499],也是全球創業精神指標英语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排行第一名的亞洲國家[500]

21世纪起,傳統製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而转移到中國大陆和東南亞,并由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所替代[501]。但后果是造成了產業空洞化[502][503],且失業率達到自石油危機以来最高水平[504],2000年至2008年的失業率平均超過4%[505][506]。馬英九政府曾為此提出633政見,但失業率仍一度達到6.07%[507],2015年6月則降囘3.71%[508]。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在世界各經濟體中也面臨邊緣化[495],政府因而開始修改產業政策[509][510][511][512]。政府亦積極加入國際經濟組織,以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例如2002年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81],或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際商會[513][514]

交通運輸

負責交通網絡的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其下設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以解除交通擁擠狀況[515]

中華民國公路依規定分成國道、省道、市道、縣道、區道和鄉道,還有依用途分類的專用公路[516]。臺灣島上的公路與橋梁總長度約有47,000公里[517],大部分集中在較發達的西部地區[518]。最長的兩條道路系統都連接臺灣北部至南部,分別有1978年通車、全長373公里的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及1997年通車、全長432公里的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3號)[519]。另外東部較發達地區則以快速道路連結[520],臺北市至宜蘭縣則有包含雪山隧道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5號)[521][522]

公共運輸部分,各地廣泛設有長途巴士的服務點,由數個私人運輸公司經營[523]臺灣鐵路管理局在臺灣鋪設密集的鐵路網路,鐵路運輸系統約1,066.6公里[524]。根據2013年的統計,每天搭乘臺灣鐵路管理局鐵路者共有622,705人[525]。2007年1月,政府委託台灣高速鐵路公司經營全長345公里的台灣高速鐵路系統[526]臺北市高雄市的往返時間降至96分鐘。在2013年共有4,749萬人搭乘高速鐵路[527],2014年的營收更達約380億元[528]。亦興建了台中捷運新北捷運台北捷運高雄捷運桃園捷運作爲短途交通接駁各市内建設。當前火車站有臺北車站桃園車站臺中車站臺南車站花蓮車站高雄車站等。

中華民國在臺灣島上有7座重要商業港口[529],5個主要國際通航港口為基隆港蘇澳港臺中港高雄港花蓮港,政府還在臺北港安平港和以上港口(除花蓮港)設立自由貿易港區[530]。最大的高雄港在貨運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十三名[531]。當前國際機場有臺北松山機場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清泉崗機場高雄國際機場四座,2013年,共有63家航空公司開設往返臺灣的航線,主要經營國際航班的公司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532]。另外還有15座國內機場用於聯繫各島嶼交通[533],而台灣高速鐵路通車後使得國內空運人次大幅減少[522][534]

公用事業

 
中華民國在2019年11月之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55,785.1百萬瓦,其中74.65%仰賴火力發電。圖為現時全球燃煤火力發電量第四大的臺中發電廠

中華民國電力供應系統的開發、運輸、配置等工作主要是由台灣電力公司提供,其本身便經營了78座發電廠,分別有27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11座風力發電廠、39座水力發電廠、10座太陽光電發電廠以及1座潮汐發電廠,並規劃在四年內建造2座地熱發電廠及海洋溫差發電廠,另外台灣電力公司也向一些民營企業購買電力能源[535]。自來水供應則分成負責臺北地區的臺北自來水事業處[536],以及負責其他地區的台灣自來水公司進行[537],有31座自來水廠及47座水庫。郵政事業服務由2003年成立的中華郵政公司進行,而其前身則是過去中華民國交通部轄下的交通部郵政總局[538]。當前中華郵政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公司,並且在各地經營20處責任中心局、3處郵件處理中心和1,322間郵局[515][539]

中華民國一直到1996年以前只有中華電信作為唯一的電信服務供應商,之後開始有民間企業投入電信服務市場,目前中華電信在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分別是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515],後來台灣之星(威寶電信)和亞太電信也相繼成立。與此同時原本國營的中華電信也轉向私有化[515],其中2014年時其所有股份僅有35.29%歸屬於政府擁有[540],甚至在2003年時公司股票也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541]。 中華民國也是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的亞洲國家之一,在2008年年底時有超過700萬名用戶使用寬頻網絡進行連線[542]。其中中華電信除了提供手機和相關通訊工程外,在國內也是重要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在2005年時,政府推出有關於國內架設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網絡之發展計劃,並且對於從事全球互通微波存取開發的公司提供資助[542][543]。2020年中華民國電信主管機關NCC標售5G頻譜及釋照,此年被稱為「中華民國5G元年」。[544]

科學技術

 
臺灣科學工業園區分布及發開發情形(2016年)

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時期,受到民國軍閥割據、外國列強干涉與各地戰爭動亂的影響,導致自身科技發展緩慢[545][546]。而在政府撤往臺灣地區後,同樣帶來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學術人才與科學技術,並且作為之後發展科學技術的基礎[547][548]。其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華民國科技面向約可分為朝向花卉產業、以蝴蝶蘭為代表的農業科技、朝向傳統產業製造技術、以紡織為代表的的製造轉型科技,以及因為自身大力發展半導體、電腦週邊、光電科技、通訊產業等而在世界經濟具知名度的高科技產業[549]

受到產業不斷外移的影響,中華民國面臨提升自身生產力、經濟發展更趨多元與提高科學研發能力,藉此讓企業駐留臺灣[504]。自1980年起,政府相繼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等科學園區,大力鼓勵國內或者海外廠商投資積體電路、電腦等高科技產業,希望能夠以耗能少、污染低、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550]。另外在1999年1月,中華民國在歷經10年發展的太空計畫後成功完成福爾摩沙衛星一號的發射工作,藉此建立中華民國自身太空科技技術、以及扶植國內產業發展衛星元件之能力[551]

今日高科技已經成為中華民國重要經濟命脈,並且產業架構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關鍵角色,尤其電子產業更成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一環[501]。許多科技公司在電子元件和個人電腦領域在訊息技術市場上有著國際實力[552],且陸續將市場規模從臺灣地區擴展至全球,例如個人電腦製作公司宏碁華碩電腦、手機製造商宏達國際電子和電子工業企業鴻海科技集團等著名公司[549],但也被視為可能受到技術限制影響發展[553]。2009年,政府宣佈將從過去專注資訊、半導體、通訊及面板等產業,轉而發展精緻農業、生物科技、醫療照護、觀光旅遊、綠色能源、文化創意這六大新興產業;另外還計畫與愛台十二建設和相關具體配套措施列為新階段經濟發展重心,並設定在2011年達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萬美元的階段性目標[554]

人口

族群分布

當前具有中華民國戶籍總人口為23,451,837人[19],台灣人口於2019年達到最高峰,當時有2360萬人[555],其中59.92%人口集中在直轄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50人,在全世界千萬以上人口國家中僅次於孟加拉國而排行第二名[556]。人口主要散布在臺灣島,又以居住在臺灣西部平原最多;其他有103,419人住在澎湖群島、135,816人住在金門群島、12,727人住在馬祖列島[11],另外還有數萬名無戶籍的國民[557],中華民國允許雙重國籍,具中華民國國籍者皆為中華民國國民[558]。而在族群組成部分,有95%人口為漢族,另有大約2.5%是隸屬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族[559][560]。民主進步黨曾提出「四大族群」概念來解決族群和國家關係[561][562][563][564],九成不同族群也因共享政治經驗而逐漸發展出「臺灣人」的概念[565],但仍有不到一成國民只自認為「中國人」且不認同「台灣人」這概念[566]

其中有84%漢族是17世紀至1945年前便從中國大陸移民的後代,這批臺灣地區居民又被稱作「本省人」。「本省人」大多來自中國東南地區,包括從福建省南部沿海遷移、佔總人口70%的閩南裔台灣人,及從廣東省周邊遷移、佔人口13.5%的客家裔臺灣人[註 31][560][567][568]。部分分析認為大部分本省漢人後代具有原住民平埔族血統[569],但也有學者抱持質疑態度[570][571]。另外有14%人口是1945年後才從中國大陸各省份、隨中華民國政府移居至臺灣地區的「外省人」[559][572][573][574],當中有2%者是主要居住馬祖列島的福州民系

臺灣原住民族是400年前便居住臺灣的南島民族[575][576][577][578],過去曾被稱作「福爾摩沙人[579][580][581];其佔總人口數2.36%、共計556,611人,政府又細分成16個主要族群[582][583][584]。其中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夏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邵族太魯閣族鄒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住在西部平原以東地區,達悟族則居住附屬島嶼蘭嶼上,另外有部分平埔族尚未獲得承認,例如西拉雅族[585][586]。另外隨著海峽兩岸交流以及國際化發展,中華民國目前則有數萬名中國大陸配偶、10萬名外籍配偶以及30萬名外籍勞工,總計外籍常住人口約有56.2萬人。這些臺灣新住民中分別有43.4萬人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東南亞國家,還有8.9萬人則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587]

中華民國最大城市排名
2020年7月底戶籍人口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區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區 人口
 
新北市

 
臺中市

1 新北市 新北市 4,027,481 11 屏東市 屏東縣 198,359  
高雄市

 
臺北市

2 臺中市 臺中市 2,820,979 12 竹北市 新竹縣 198,122
3 高雄市 高雄市 2,760,028 13 員林市 彰化縣 125,137
4 臺北市 臺北市 2,620,037 14 斗六市 雲林縣 108,692
5 桃園市 桃園市 2,260,043 15 臺東市 臺東縣 104,904
6 臺南市 臺南市 1,877,294 16 頭份市 苗栗縣 103,993
7 新竹市 新竹市 450,113 17 花蓮市 花蓮縣 102,762
8 基隆市 基隆市 368,372 18 南投市 南投縣 99,210
9 嘉義市 嘉義市 266,833 19 草屯鎮 南投縣 97,474
10 彰化市 彰化縣 231,876 20 竹東鎮 新竹縣 96,036

語言文字

 
1945年至2010年間,臺灣地區6歲兒童在家使用語言的比例變化,分別是華語(藍色)、閩南語(綠色)、客家語(粉紅色)和臺灣南島語言(棕色)

中華民國目前沒有法律明定之官方語言,但華語扮演著實際官方語言角色[13] 。中華民國在1912年於中國大陸成立後便推動國語運動[588]中華民國教育部便成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統一規範[589][590]。這時政府主張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為標準,以北京官話語音為中華民國國語標準音,並訂定注音符號等標準[591][592][593]。1920年代獲得新文學運動的響應,中國大陸的國語推行持續到1940年代為止[594]。政府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地區後,長期在學校機構教導中華民國國語作為主要語言[589],並推廣正體中文作為書寫系統[595],基礎教育上為國語語文教學的總時數佔最多[596],不過往後開始將臺灣原住民族語臺語客家語馬祖語莆仙語與中華民國國語視為地位平等的語言[597]

今日中華民國國語和正體中文仍是法律公文、學校教學[596]、司法審判[598]、部分機關[599]、主要媒體的語言文字[600],也是平常談話時的共同語言[601][602]。儘管與大陸地區一樣也是使用官话,中華民國过去长期採用的拼音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語拼音不同的威妥瑪拼音;自2008年起,官方改用汉语拼音作为译名标准[603][604]。但由于历史上采用的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的影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汉语罗马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拼音系统混用的现象。

儘管國語作為共通語被廣泛使用,台灣的不同族群亦有各自不同的語言使用習慣。對於人數最多、比例最高的閩南裔臺灣話常被視為母語使用[605][606]金門縣居民則使用同屬閩南語金門話;客家人族群也常使用臺灣客家語交談[607]。雖然絕大部分遷往臺灣地區的外省人用國語溝通[608][609],大多數連江縣和烏坵鄉居民則將馬祖語莆仙語視為母語[610]。另外臺灣原住民族使用的臺灣南島語言常被視為南島語系發源地[575],但臺灣原住民族會使用母語的人口逐漸下降[611],國語的使用率則上升[595]。目前臺灣原住民族16種現存語言中,有5種被認為是可能滅絕的瀕危語言[612]

但中華民國國語的推動,也使得原來使用族群母語或日語的臺灣民眾需要重新學習[613][614],本土語言使用因而逐漸式微[615]。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6歲以上常住人口在家中使用中華民國國語與閩南語(包含臺語和金門話)者分別佔83.6%和81.9%,客家語和臺灣原住民族語的使用只佔6.6%和1.4%,但閩南語、台灣客家話及臺灣原住民族語使用也隨年齡層下降減少[616]。在社會興起臺灣語文運動、數個縣市推出鄉土母語教學、政府取消語言教學限制後[617],國語推行委員會也整合母語拼音和用字問題,提出閩南語、台灣客家語和原住民族語敎學[618]。例如為保護馬祖語的使用,使得馬祖列島上的小學便設計本土語言教學[595]

五四運動以來,國語白話文逐漸成為民間主流的正式書面語,書寫方式多採用直式書寫方式。不過, 文言文仍在正式或禮儀慶典場合使用。例如,中華民國國歌其歌詞就是採用文言文。 直至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大多數的官方法律文件仍採用文言文為主要書面語。1970年代嚴家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對於官方書面語進行改革,朝「文白合一」行文[619][620]。西元2005年1月1日後,行政院也將沿襲已久的公文直式書寫習慣全面改成橫式書寫

現今文言文仍貫穿整個中華民國社會。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公文法律文件、司法文書法庭裁文採「文白合一」行文,亦即「簡淺的文言文、濃縮的白話文」,句式仍為文言文格式[621]。除了官方和法律文件,文言文在中華民國也用於正式或禮儀場合、宗教祭文文化儀式疏文。

宗教信仰

 
艋舺龍山寺為一座典型佛教、道教神祇合祀的傳統廟宇

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和進行信仰儀式的權利,且各宗教地位皆平等[註 32][622][623]。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中華民國的宗教自由程度非常高,2018的自由程度量約9.2,高於世界中位數 [624]

根據行政院國情介紹,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現有主要宗教統計類別計有22種[625]。2019年,臺灣地區的宗教建築(寺廟教堂數)總計為15,175, 佛道寺廟達12,279, 光是道教宮廟就達9,684,佛教寺廟達2,317,就連基督教教堂總數也達2,839間[626]。在臺灣3萬6千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將近3萬3千多個供教(信)徒膜拜、聚會的場所,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有1座寺廟或教會(堂),宗教建築的密度之高,在世界上亦屬罕見,是華人世界宗教建築密度最高的地區。 臺灣也是華人世界裡宗教最興盛的地區。

佛教道教傳統信仰在台灣盛行且長期發展[627]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也擁有不少信眾[628]。根據2005年的人口普查,有18,718,600人(佔人口81.3%)信仰宗教,另外14%至18%人口並無宗教信仰。而政府調查所分類的26個宗教中,排行前五名者分別是佛教(8,086,000人,佔人口35.1%)、道教(7,600,000人,佔總人口33%)、一貫道(810,000人,佔總人口3.5%)、基督新教(605,000人,佔總人口2.6%)及天主教(298,000人,佔總人口1.3%)[629]。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則指出超過93%人口為結合中國民間宗教大乘佛教儒教、祖先崇拜和道教的多神論信仰者[622],有4.5%的人口是信奉新教天主教的基督徒信眾,另外低於2.5%的民眾則信奉伊斯蘭教等宗教[622][630]

臺灣民間普遍祭拜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媽祖玉皇上帝關聖帝君城隍土地神各姓王爺廣澤尊王中壇元帥清水祖師等,同時佛教和道教等信仰的分界並不明確[627][631][632]。現今中華民國有近8成的民眾屬於臺灣民間信仰,更有超過5成的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宗教儀式與慶典[622]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在過去中國是種哲學,結合了有關世俗社會的道德倫理準則,之後更成為中華文化台灣文化間的基礎[632][633]。大多數民眾往往將宗教信仰與儒家思想結合[627],藉此提倡社會倫理道德的觀念[634]。另外臺灣原住民族為基督宗教重要族群,有超過64%的原住民族民眾信奉基督宗教。[635]。截至2014年,臺灣地區共有15,385座寺廟和教堂,分別有12,106座供奉道教神祇的寺廟、及3,279座教堂或會堂[636],平均每1,500名市民就有可供信奉和參拜的宗教場所[637]。過往許多廟宇內部的裝飾,常藉傳統工法表達民間傳說故事[638],今日廟宇則是台灣、客家戲曲、民間音樂表演、民間藝術比賽的場地[639]

社會

福利救助

 
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總額支付制度控制財務風險,強制民眾依身份職業別納保,加保後持全民健康保險IC卡就醫僅需負擔掛號費及部分負擔費用

中華民國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與社會福利由2013年7月升格的衛生福利部負責[640],而1995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則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管理[641][642]。全民健康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種,藉推行公民醫療保險計劃,補助大部分醫療服務和疾病預防等工作[641][643][644]。當前99.5%公民已納入全民健康保險[645],全民健康保險也提供低收入戶、退伍軍人、3歲以下兒童、失業人士、受災用戶、老年人口、或殘疾人士的醫療費用補助[646]。全民健康保險佔國內生產毛額約5.44%,並對各類型民眾設有保費計算指引[647],大眾可選擇由雇主或由個人繳費等方式[641]

2013年的國民平均壽命為79.5歲,平均年齡是女性大於男性[648]。在總和生育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中華民國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在2013年時實際生育率僅1.065[649],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也佔總人口10%以上[650],並估計在2024年達到人口最高峰後逐漸減少[559]。而根據預測,2025年時老人人數便攀升至人口20%左右[651]。今日大部分老年人由家庭成員自行照顧,但各地在2008年亦設立1,074所養老院。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主要取自老年年金,價格新臺幣3,000元至6,000元不等;無法提供退休儲蓄的家庭每個月則有5,000元的社會補助,政府也有基本醫療服務、流感疫苗防治、大眾運輸工具、文化表演折扣、免費餐點等福利。2007年時,任何25歲至65歲者在工作場所未提供社會保險時,依法必須納入國民年金保險[652]

政府還將國民最低生活費訂在該地區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並適當給予社會福利及相關補助。自2008年開始,政府提供每年總收入不超過新臺幣150萬元、孩子年齡未超過2歲的父母每個月3,000元的補助,也給撫養精神疾病或身體殘疾兒童的家庭社會援助[652]。另外政府也提供具臺灣原住民族血統者更多機會,根據《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所有政府機關、學校和超過百人的企業,必須至少有1%成員為臺灣原住民族;同時臺灣原住民族家庭購買房屋的貸款有較低利率或租賃優惠條款,而的學童亦有額外獲頒獎學金的機會[652]

醫療衛生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因應COVID-19疫情的作為被視為是民主政體防疫的展現,受到國際社會和媒體關注;其間建立的智慧防疫系統獲得許多國家洽詢

截至2020年為止,在臺灣平均每10,000人享有21.65名醫生[653]、6.55位牙醫[654]和42.34張病床[655]的醫療服務[656]。共有479間醫院以及22,653家診所,其中包括82間公立醫院和426家公立診所[657][656]。而2009年時在對隨機選擇的3,360名病患進行醫院服務品質調查後,有75.1%的人表示「非常滿意」醫院服務、有20.5%的人則認為服務「不錯」,只有4.4%的病患對於醫療服務或者護理照顧感到「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658]。2000年時,臺灣人均衛生支出總額約752美元[659];2001年時,衛生支出則佔國內生產毛額5.8%,其中64.9%支出則是由政府資金給付[659]

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中華民國民眾享有豐富的營養來源,但也面臨慢性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隨著醫療保健體系逐漸完善,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成長至76.2歲以及83.0歲[650]。而在2012年時造成最多人致死的疾病為癌症,排行第二名、第三名以及第四名者分別為心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肺炎[648]。另外在2013年時,中華民國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3.9[650]。為了降低肺癌喪生的患者人數,政府除了對菸草製品進行管制外、還禁止民眾於工作場所、學校、餐館以及火車站等所有公共場所吸菸,並推廣設立通風的指定吸菸區[658]

除了現代醫學療法外,中華民國國內亦廣泛使用中醫學診斷治療,其中臺灣地區便有14家中醫醫院、3,462家中醫診所和77家西醫醫院附設中醫部門[660]。中華民國的全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661],主要負責疫情監測、疫情調查、疫情宣傳和疫情防治等工作,並且多次針對結核登革熱腸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等疫情爆發進行因應[662]。另外還有針對食品藥物安全所成立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確保藥物、疫苗、醫療器材、食品、輔助食品及化粧品的品質安全與有效性[663]

截至2021年,中華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為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664]

教育體系

中華民國教育制度混合中國與美國教育體系特點而成,並在1945年接收臺灣後開始於臺灣地區施行[665][666],由中華民國教育部負責。政府之後制定《國民教育法》讓國民享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來發展為九年一貫課程[667][668],在2012年時則有99.15%學生會繼續就讀高級中學或技術型高級中學[669]。今日教育系統包括6年國小教育、3年國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和4年高等教育[665]。今日共有158所大專院校提供高等教育[670],並分成普通教育(大學、獨立學院)和技職教育(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兩大體系[671],著名的大學有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國立政治大學[672]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7年宣佈將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但因為預算問題和家長反對而延期,以在政策配套上尋求共識[673]。2011年1月,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宣布計畫於2014年時,將本來的台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分階段改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其中大部分高級中學排除在校成績為入學標準、而給予免試入學,僅有少部分明星高中保留考試入學制度[674]。另外還有為年齡4歲至6歲孩童提供非義務教育的幼稚園保育,但近年政府積極投入扶持弱勢幼兒和早入學教育,著重減輕貧苦家庭負擔和盡早與國民教育接軌,計劃在2011年起將國民教育向下延伸1年[675]

當前教育使學生在數學、科學領域獲得極高測試分數[676][677][678],但被批評學生壓力過大、及過度強調記誦而減少創造力[679][680]。學生經4年大學教育獲得學士學位後,能進修取得碩士博士學位[667];每年有許多學生出國留學,最多人前往留學的美國達2.1萬人[681]。教育部長年向海外華人比例較多的東亞與東南亞國家招收華裔大學學生,近年積極開放國際學生與中國大陸學生就讀,將重點放在課程英語化以應對國際化需求[682]。除了正規的教育體制外,不少學生還參加補習班或安親班,提高數學、自然科學、英文等科目考試的解題能力[683][684]。截至2012年底,中華民國不識字率大約有1.71%左右[685]

傳播媒體

1999年,中華民國取消對新聞自由的限制,使得各式傳播媒體大量出現[686],但也引起許多針對媒體亂象的討論[687]。2008年時有1,300多家新聞機構,絕大多數都是私營小企業。當中最大的國家通訊社為1924年成立的中央通訊社,其他重要新聞機構還有以經濟和金融新聞為主的中國經濟通訊社[688]。當前有近2,000多份報紙出版,但只有30份常於市面上出現,發行量前四名者分別是《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當中訂閱人數最多的《自由時報》每日約72萬份,而排行第二名的《蘋果日報》則以小報式報導達到52萬份[689],另外在捷運等公共交通上也會有免費的報紙供民眾閱讀[688]

截至2013年10月為止,書籍出版登記者共有1,737家,大多是資金與人力規模較小的微型企業[690]。這些出版社創辦許多雜誌並廣受歡迎,當中已向政府通報登記的雜誌有6,000多份,另有91%雜誌是於臺北市出版。廣受歡迎的雜誌面向有經濟和金融、八卦、時尚和旅遊雜誌,最流行的八卦雜誌為《壹週刊[688]。在2013年12月底為止則有171家無線廣播電臺[690],最為流行者多為音樂電臺[691]。無線廣播電臺使用的語言以國語和閩南語為主,但依法也保障臺灣原住民族的收聽權益[688]

電視傳播服務最早自1962年開始提供,當時由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三家電視臺主導市場發展,直到1993年開放有線和衛星頻道後才大量增加其他電視臺[690]。最早開播的電視公司都由政府擁有,之後則對國家、政黨財團所擁有的電視臺股份立法限制[691]。2008年時,有78.7%的客戶優先選擇觀看有線電視[688],多數有線電視頻道內容則由衛星電視供應[690]。2013年12月底,政府總共核准108家衛星廣播電視節目供應者和7家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服務經營者申請,共計有280個頻道[690],最受矚目的新聞頻道有TVBS新聞台三立新聞台東森新聞台[688]

並且於2006年設立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對通訊傳播進行:監理政策之訂定、法令之訂定、擬訂、修正、廢止、執行證照核發、系統設備之審驗、工程技術規範之訂定、內容分級制度、競爭秩序之維護等等。[692]

文化

飲食文化

 
珍珠奶茶風靡全球,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飲食之一

中華民國餐飲文化主要以台灣菜為主,融合各文化飲食風格,主要有臺灣閩菜、臺灣客家菜以及外省菜系(湘菜魯菜粵菜等)[693]。由於大部分人口為來自中國的漢族,因此菜餚大多源自中國菜,並融合中國各地區風格。因四面環海、黑潮洋流經過與冬季冷空氣南下,使得周遭海產資源豐富,民眾常食用魚類、貝類、甲殼類等海洋生物[694][695]。但是肉類價格昂貴的緣故,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肉類食品較少出現[696]。由於耕地稀少使得糧食作物不單一,民眾以食用稻米、番薯或芋頭等作物為主食[693][696]

受到漢人長期定居臺灣與被日本統治長達50年,閩南裔台灣人客家裔台灣人菜餚、及日本料理深深影響今日飲食文化[696][697]。台灣菜重視「清、淡、鮮、醇」,強調食材自身的原始味道,並常以醬油米酒芝麻油豆豉九層塔油蔥酥芫荽等調味[695];主要料理的作法則講究烹調技術和食材配料,餐會筵席上常見的菜色有佛跳牆東坡肉萬巒豬腳[698]。因為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區,使得餐點中也常常會食用各式水果[695]。受到許多民眾信仰佛教、以及環保或者健康因素的影響,各處都有開設專門的素食餐廳[699],另外也有透過中藥藥材燉補各種食材而成藥膳料理[695]

另外在街頭上還有著名的「小吃」文化[700],會將烹調後的料理分裝成小盤食用[697][701]。各地小吃攤販則會集結為夜市,廣受歡迎的夜市有六合夜市士林夜市羅東夜市花園夜市逢甲夜市[702],並成為重要的生活文化代表[703]。常見的小吃包括有蚵仔煎香雞排臭豆腐鹹酥雞生煎饅頭米血糕蚵仔麵線滷肉飯肉粽肉圓擔仔麵牛肉麵小籠包[704][705]。著名的飲品則有泡沫紅茶珍珠奶茶,前者是因為果糖、飲品等全數搖勻後的頂部泡沫而得名,後者則是將粉圓倒入奶茶中飲用[706][707],這兩者在傳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歐洲和北美地區後同樣受到歡迎[697][708]。另外也發展出自身的酒文化[709],並有金門高粱酒等著名品牌出現[710]

藝文活動

 
歌仔戲是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

中華民國受到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發展出認同西方文化與共和制的觀點[711]。臺灣過去則憑藉口傳和書面語記載,以傳統儒家和閩南文化為主[712][713],但也有基於原鄉認同的觀念對立[714];也由於臺灣曾經歷不同政權和民族統治,當前社會逐漸發展出以臺灣為自身認同特色的多元文化[715][716][717],但也因為臺灣問題而在國內廣泛爭論[718][719][720]。當中除了結合傳統與現代文化外[721],也融合漢族儒家文化與臺灣原住民族等不同文化;今日認定的傳統民俗文化包括有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習俗,以及漢族的剪紙、油紙傘、紙燈籠、木雕和刺繡等技藝為主的民間藝術,也涵蓋因海島文化而逐漸形成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豐年祭等節慶文化[638]

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撤往臺灣地區後,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制成中華民國文化部,以中國國民黨官方立場推動中國書法中國畫中國藝術和傳統戲曲等藝文活動[722][723]。到了1987年解除戒嚴後,中華民國的藝文、美術活動隨著社會開放而進入多元發展的階段[724]。而自2000年開始,台灣本土化運動及相關議題成為是中華民國自身文化論述的重要議題,主要解讀與內容圍繞著中國文化、原住民族文化和臺灣文化上[725]。文學界長期以來便陸續發表各式風格的作品,但也曾針對台灣文學等發展方向而出現爭論[726][727][728]。表演藝術除了過去曾在電視上盛行的歌仔戲布袋戲繼續獲得政府重視外[729],也出現像是林懷民雲門舞集等現代表演舞團[639][730]

今日中華民國樂壇也呈現多元形式,並因不同族裔語系和歷史背景發展出南島語系的民族音樂、中國的傳統樂曲、西方古典音樂和各式流行音樂等[731][732][733]。除了有各族民歌、傳統民謠、傳統童謠、說唱音樂、獨奏或合奏器樂、國樂、儀式音樂等各類風格的傳統音樂外[734],西方古典音樂也在中華民國獲得高度發展,包括小提琴家林昭亮、鋼琴家胡瀞雲英语Ching-Yun Hu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藝術總監吳菡英语Wu Han (pianist)等人都獲得許多關注[731]。中華民國也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地[735],成功讓華語流行音樂在亞洲地區廣受歡迎[736],並推出張惠妹周杰倫蔡依林飛輪海五月天等專業歌手[732][737][738]。 而同一時期,臺語流行音樂樂壇受到1970年代以後受日本演歌文化影響,那卡西和夜總會等秀場文化在臺灣也十分盛行,如陳雷蔡小虎龍千玉翁立友蔡秋鳳江蕙黃乙玲等知名閩南語歌手即是出身秀場的代表人物。

影視娛樂

 
金馬獎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與華語歌曲獎的金曲獎和台灣傳播媒體獎金鐘獎合稱「三金」

今日中華民國的影視娛樂服務樣貌不斷有所改變,形成以無線網路、有線網路、網際網路媒體等數位科技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大眾傳播文化。其中臺灣電視節目英语List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series受到各地歡迎,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其他亞洲國家播出過。許多電視公司也紛紛投入拍攝電視連續劇,由於其迎合臺灣民眾的喜好而被獨立劃分為台灣電視劇類型,像是《惡作劇之吻》、《花樣少年少女》、《命中注定我愛你》、《愛上巧克力》、《痞子英雄》等較受歡迎的作品還成功推廣至其他亞洲國家[739]。另外由於今日社會具多元文化背景、自由且富含創作力,而能給予影視工作者良好的發展空間[740]

台灣電影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獎獎項或者是在世界各地的國際影展上映,著名的臺灣電影導演包括有李安蔡明亮楊德昌侯孝賢魏德聖等人[741]。早期電影是由臺灣電影文化公司中影公司等官方製片廠製作,內容以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742]。1960年代中華民國總共製作了200部至300部電影,透過拍攝愛情片、武俠片和愛國片作品使得電影產業蓬勃發展[743]。但隨著香港電影產業逐漸成熟後,中華民國自身的電影產業產能反而逐漸下滑[744]。到了1980年,楊德昌和侯孝賢開始發展具有個人特色的電影作品,並且贏得多座著名的國際電影獎獎項[743]。但這些作品在自身電影市場上並沒有廣泛獲得認同[744]。對此李安和蔡明亮等年輕導演則推出較為吸引普通觀眾的電影,許多新銳電影導演也在市場低迷時繼續投入拍攝[742][743]。同時政府也提供電影輔導金辦法以培育電影人才、促進影片製作品質和數量,希望能達到發展自身電影產業的目標[745]。一直到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上映後,成功為臺灣電影帶來復興之熱潮[743][746],今日台灣電影在華語電影仍有一定影響力[747]。另外自臺灣日治時期後[748],臺灣還陸陸續續出現鄧南光李鳴鵰[749]張才[750][751]張乾琦[752]張照堂等著名攝影師[753],並因為解除戒嚴而促成攝影題材更加多樣化[754]

旅遊觀光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華民國最具規模的博物館

前往中華民國旅遊觀光的遊客數量長期逐年增長,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在2015年時有10,439,785名遊客抵達,比2014年同期增長5.34%;觀光遊客大部分來自亞洲,依排序為中國大陸[755]日本韓國港澳地區,亞洲以外的觀光客則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756]。而在2014年,中華民國在萬事達卡全球國際旅遊城市報告中排行第15名[757]。其中重要旅遊景點包括各個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和觀光遊憩區[758][759][760],另外臺灣的休閒農場與溫泉景點也吸引不少遊客[761][762]。當前政府也開始發展醫療旅遊,並且計畫建設數座醫療村提供服務[763][764]。位於城市的重要景點則有在2004年至2010年期間為世界上最高建築的台北101[765],以及包括中正紀念堂草悟道、各類紀念公園和各處夜市[766]。而今日中華民國設立有極高密度的24小時便利商店,除了能提供普通服務外還與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機關合作,使得徵收停車費、水電費、交通罰款、信用卡支付以及郵寄包裹等服務都能夠在便利商店進行[767]

中華民國境內約有535座博物館及10座虛擬博物館,其中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近700,000件中國青銅器、玉器、書法、繪畫和瓷器,被視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藝術的重要博物館[768][769]。自1933年開始,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便將原先收藏在北平市故宮的藝術品運出,多次轉移收藏地後最終一部分物件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海運運輸至臺灣本島[770]。儘管常設型展覽的內容每季都會更換,但仍然需要花費12年才能將所有的藝術品全部展出[771]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表示這些收藏品是被國民黨當局「非法竊取」至臺灣,並呼籲將所有故宮藏品盡早「歸還」給大陸當局,但是自大陸地區爆發文化大革命後,中華民國政府便認為這是保護藝術品不受破壞之必要行動,不過今日雙方博物館也恢復中國傳統文物遺產的交流[770]。而在中正紀念堂則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提供藝文表演,國立國父紀念館也會舉辦多項文化活動、音樂會以及演講會等[771]。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在臺中市則成立了收藏明朝清朝畫作以及臺灣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國立臺灣美術館[771]

體育競賽

 
中華民國對外體育競賽主要持梅花旗

中華民國主要運動有棒球籃球壘球等,各地設有競技運動場館國民運動中心、運動公園、多功能運動場所、游泳池棒球場[772]高爾夫球場單車徑等設施[773]。被視為國民運動的棒球廣受社會大眾歡迎[774][772]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於1989年組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775],並在2003年和台灣職棒大聯盟合併[776]。今日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有6支球隊[777],平均每場比賽有6,079名觀眾[776]。中華民國曾舉辦2001年與2007年亞洲棒球錦標賽、2007年世界盃棒球賽和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778][779],並在1982年與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銅牌和銀牌[774],另外還有像王建民陳偉殷曹錦輝郭泓志倪福德胡金龍等棒球選手進入美國職棒大聯盟[774][780]

政府過去曾推廣籃球運動[781],且每年舉辦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超級籃球聯賽等賽事[778],藝人陳建州亦於2020年成立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在朱木炎陳詩欣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金牌後,政府在楊宜蓁等選手協助下開始推廣跆拳道[778]。另外在合球項目部分,曾在2008年世界青年盃合球錦標賽和2009年世界盃合球賽贏得銀牌與銅牌[782][783]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亦有傑出的表現[784],曾連續109週於女子世界排名上位居第一名[785][786]。其他常獲佳績的項目還有撞球羽毛球舉重拔河馬拉松乒乓球射箭網球[778]。另外電子競技亦十分興盛,台北暗殺星更在2012年贏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總冠軍[787][788]

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影響,中華民國參與國際體育組織和賽事須以「中華臺北」(TPE)名義[789][790],並要以國旗歌梅花旗替代國歌國旗[791][792]。政府為提倡全民運動,每隔2年舉辦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和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每年亦有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政府還藉由舉辦國際體育活動建設相關設施、獲得承辦經驗、取得籌辦機會,例如每年舉辦的台北國際馬拉松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778]富邦LPGA台灣錦標賽[793],及高雄市在2009年的世界運動會[794]、臺北市在2009年的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17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795][796]。2021年7月31日,李洋及其搭档王齊麟获得史上第一枚奥运男双羽毛球金牌。8月1日,戴资颖获得了奥运女单羽毛球银牌

參見

註釋

  1. ^ 平時升降國旗奧運會梅花旗等場合時演奏
  2. ^ 2.0 2.1 因中華民國的疆域曾有多次變化[2][3],各界對中华民国宪法中的「固有疆域」之意義未有定論[4][5],相關爭議詳見本條目之法理疆域章節。
  3. ^ 戰後移民、閩籍比例採取1990年普查數據,原按269萬人計算得13%有誤,因未計入連江縣人口(非閩南、非臺籍)、金門縣人口(閩南、非臺籍),且未減去當年外國人口、原住民人口(取2000年39萬),故應為274萬比1986萬,得13.8%。將1991後遷入漢族合併計算,得13.5%。臺灣外省人是指在1945年以後,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而陸陸續續撤往臺閩地區居住的民眾、以及其於臺灣所產下的後代,並不包括1990年後搬至臺閩地區居住的大陸及港澳人民。1991年後遷入,採取內政部民國80年至107年12月之陸港澳及無國籍者,如泰緬孤軍之後,遷入數得2.24%,此數不包括原外國籍之漢族,其數目應不甚多。
  4. ^ 107年12月內政部數。
  5. ^ 戰前移民臺澎的其他民族如日本人韓國人等。而所有戰後遷往臺灣地區的民眾不完全是漢族,例如前往臺灣的白先勇屬於回民席慕蓉屬於蒙古族溥心畬屬於滿族
  6. ^ 採取內政部民國92(2003)年7月至107(2018)年12月之外籍遷入數得0.44%。民國92(2003)年以前未找到數據。
  7. ^ 此處的「主要宗教」是指信仰人數佔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人口(臺灣人口)5%以上者。
  8. ^ 聯合國並沒有為非會員國的中華民國計算其人類發展指數,因此本數據實際上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自行計算得出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排名。
  9. ^ 民國紀年的正式寫法應將中華民國國號完整寫出,僅寫「民國」係屬簡寫寫法。
  10. ^ 中華民國法定曆法使用公曆,多稱「國曆」,而官方使用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混用的方式。農曆則是在以漢人為主的民間社會使用。
  11. ^ 城際鐵路列車靠左行駛。
  12. ^ 《文化基本法》第6條:「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與臺灣手語,國家應定為國家語言。」《國家語言發展法》第3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又《文化基本法》第1條:「文化事務,除其他基本法有特別規定者外,適用本法之規定。」
  13. ^ 依據國立編譯館主編、正中書局出版的部編大專用書《國語》解釋,國語分廣義和狹義:
    • 對外語來說,則國內各民族的一切語言和文字,可統稱為廣義的國語;
    • 在本國,對其它語言來說,則指國家選定以「北平現代音系」為標準音的標準國語,為狹義的國語,對內用以通行各地,對外作為國家語言的代表。[35][36][37]
    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令第75號明確推行國語,1924年始基於「北平現代音系」構建現行國音,1932年後,以教育部出版之《國音常用字彙》為標準音。
  14. ^ 官方「正(繁)體字」或「正(繁)體中文」。中華民國教育部自1956年起禁止在校生學習簡體字(包括中國大陸之簡化字二簡字[38],前總統馬英九強調傳統漢字為正體,非繁體[39][40]。參見國字標準字體
  15.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否認清朝統治的合法性;《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告海陸軍士文》:「自逆胡猾夏,盜據神州,奴使吾民,驅天下俊傑勇健之士而入卒伍,以固其專制自恣之謀。我軍人之俯首戢耳以聽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餘年。豈誠甘心為異族效命哉!」,《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另需注意中華民國對蒙古地方無法長期統治,對西藏地方也僅做到名義統治[42]
  16. ^ 目前有14个邦交国
  17. ^ 孙中山《建国方略》:“前此虽身当百难之冲,为举世所非笑唾骂,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其所以百折不回者,不过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苏将尽之国魂,期有继我而起者成之耳。及乙已之秋,集合全国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于是乃敢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使之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义,而传布中华民国之思想焉。”
  18. ^

    國民政府發表公告承認外蒙獨立(1946年1月5日)
    中央社重慶五日電)國府於一月五日發表承認外蒙獨立之公告如下: 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投票事務人員之舉,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 國防會最高委員會之決議,正式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以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決議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109]
  19. ^ 根據協議,中華民國與英國共同授權夏慤受降,潘裕昆率憲兵第十六團及新一軍駐九龍,與英軍一道維持治安,為期2年[110]。在受降儀式後,香港行政事務由夏慤成立的港英軍政府管理。
  20. ^ 至1955年
  21. ^ 原屬海南特別行政區,1990年後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代管至今
  22. ^ 35個省份包括有內地十八省東北九省塞北四省西部三省以及臺灣省
  23. ^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之規定,西藏地區為藏区類似省分的自治行政區劃。
  24. ^ 「外蒙古的獨立,是我國在特殊情況下,被迫接受的……我國人民以歷史及情感的關係,都已認為外蒙古恢復為我國領土。」——行政院長俞鴻鈞 1955年12月14日
    「外蒙為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之一部份……外蒙之法律地位自應恢復原有狀態,此乃中華民國一貫立場。」——外交部 1961年3月1日[261]
  25. ^ 但憲法本文從未實質說明固有疆域為何,大法官會議亦不受理釋憲案[262]
  26. ^ 現今行政院轄下有9個、4個會、3個署、2個總處、18個委員會、3個獨立機關,而在完成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後,可能調整為14個部、8個會、2個總處、3個獨立機關。
  27. ^ 立法院共有113個席次,其中有73名立法委員是從單一選區中投票選出,而有34名立法委員則是藉由全國政黨得票比例勝出。另外還有6個席次則從2個臺灣原住民族選區中,各自選出3名立法委員。
  28.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中关于采用「非和平」方式或其他必要措施的條件原文為「‘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其中第二點中並未列出其所謂「重大事變」之標準,也沒有說明「將會」的時效性,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對這幾點做出司法解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未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7條第(四)項做出任何法律解釋。 [338][339]
  29. ^ 截至2021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包括有位於亞太地區的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吐瓦魯4國;位於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貝里斯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拉圭8國;位於非洲地區的史瓦濟蘭以及位於歐洲地區的梵諦岡
  30. ^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
  31. ^ 祖籍省別並非族群絕對分類分式,臺灣客家人也有來自福建省南部和西部;而來自廣東省的臺灣潮州人依其語言屬於閩南民系,並不屬與客家人。
  32. ^ 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参考文献

引用

  1. ^ 中央情報局. GEOGRAPHIC COORDIN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世界概況》. [2014-02-23](英文).
  2. ^ 洪秀柱:讓大陸羨慕學習台灣的民主法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自由時報,2015-10-02,"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強調,中華民國憲法的內容,就是主權及於大陸地區"
  3. ^ 扁憲法領土範圍 陳總統籲思考是否予以處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四日電,中央社,2006-09-24,"陳總統指出,如果嚴格依憲法相關規定,台灣到底承不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聯合國會員國都是主權獨立國家,是與台灣完全互不隸屬的另外兩個不同國家……當憲法規定與現實狀況完全脫節或背離時,基於對憲法正當性與合理性要求,對轉型正義的期待與堅持,「是不是也應該認真思考,予以必要的處理」?"
  4. ^ . 蘋果新聞網.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5. ^ . 中華民國司法院.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6. ^ 馬:92共識可反對但不能否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田世昊、王寓中、陳杉榮、鄒景雯/專訪,自由時報,2008-03-29,"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是台澎金馬,但根據憲法固有疆域還包括大陸地區"
  7.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蒙古不是中華民國固有之疆域. 自由時報. [2021-02-06]. (原始内容于2021-02-03). 
  9. ^ 中央通訊社. Interior minister reaffirms Taipei is ROC’s capit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華民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1年11月6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条目可能過份仰賴和條目主題內容有過密涉入關係的參考來源, 使條目有違可供查證及中立觀點的方針要求, 2020年12月21日, 請替換為可靠的, 獨立的第三方來源去改善, 此條目介紹的是建立於1912年的東亞國家, 关于在1949年中央政府遷臺後的主要控制地區, 请见, 臺灣, 关于該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1年11月6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条目可能過份仰賴和條目主題內容有過密涉入關係的參考來源 使條目有違可供查證及中立觀點的方針要求 2020年12月21日 請替換為可靠的 獨立的第三方來源去改善 此條目介紹的是建立於1912年的東亞國家 关于中華民國在1949年中央政府遷臺後的主要控制地區 请见 臺灣 关于該國1912年建立至1949年中央政府遷臺前的情況 请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关于 中華民國 一詞的其他用法 请见 中華民國 消歧義 ROC 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他用法 请见 ROC 消歧义 坐标 23 30 N 121 00 E 23 500 N 121 000 E 23 500 121 000 1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國家 曾在國際上廣泛代表 中國 現因實際控制領土範圍和相關政治狀況而被國際社會通稱為 臺灣 26 27 28 29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為臺灣 澎湖群島 福建沿海的金門列島 烏坵列嶼及馬祖列島 合稱金馬地區 與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 太平島和中洲礁 總計36 197平方公里 30 首都為臺北市 31 以人口和經濟總量計的最大城市為新北市 32 33 以轄區面積計的最大城市為高雄市 中華民國政府實轄區總人口約2 345萬 其中以漢族為最大族群 佔比達96 45 其中又以闽南裔为主 而台灣原住民族佔比則為2 45 34 國家語言為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 註 12 通用中華民國國語 現代標準漢語 註 13 臺灣原住民諸語 閩南語 包含臺灣話與金門話 客家語 閩東語 馬祖話 與莆仙語 烏坵話 等 書寫使用漢字 註 14 而據中華民國行政院公布的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 現時臺澎金馬66 3 的民眾在跟他人溝通時 主要使用語言是國語 而閩南語佔31 7 客家語佔1 5 其他語言則都低於1 41 中華民國国旗 国徽国歌 中華民國國歌 source source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国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 註 1 source source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中華民國目前實際控制區域 紅色 包含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 澎湖群島 部份福建島嶼與部分南海诸岛 深綠 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區域 淺綠 1953年控蘇案時主張的法理領土 註 2 6 7 8 但现今未實際管轄區域首都臺北市 中央政府所在地 9 10 25 02 N 121 38 E 25 033 N 121 633 E 25 033 121 633最大城市新北市 事實上 11 25 01 N 121 28 E 25 017 N 121 467 E 25 017 121 467官方文字正體中文 事實上 12 官方語言國語 事實上 13 國家語言國語 現代標準漢語 閩南語 含臺灣話 金門話 客家語臺灣原住民族諸語閩東語 馬祖話 莆仙語 烏坵話 台灣手語 14 族群漢族 97 註 3 15 16 17 臺灣閩南人 70 72 臺灣客家人 12 14 戰後移民 閩籍 13 5 1991年後遷入 2 2 臺灣原住民族 2 4 註 4 其他民族 lt 1 註 5 外國籍遷入 gt 0 4 註 6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佛教 道教 基督宗教 伊斯蘭教 註 7 政府單一制 共和立憲制 半總統制 五權分立 總統蔡英文 副總統賴清德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 立法院院長游錫堃 司法院院長許宗力 考試院院長黃榮村 監察院院長陳菊立法机构立法院现役军人188 000人2 380 000人 後備役 第25名 重大事件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正式成立1912年1月1日 國民革命軍北伐1926年7月9日 訓政時期1929年1月1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7日 接管台澎1945年10月25日 動員戡亂1947年7月4日 行憲1947年12月25日 政府遷臺1949年12月7日 失去聯合國席位1971年10月25日 与美国断交1979年1月1日 美丽岛事件1979年12月10日 首次憲法增修1991年5月1日 首次總統直選1996年3月23日 首次政黨輪替2000年5月20日面积 有效管轄土地 註 2 36 197平方公里 18 11 第137名 水域率10 34 人口 2022年5月估计23 196 178人 19 第56名 男性人口11 493 738 女性人口11 721 277 密度651 1 平方公里 11 第10名 GDP PPP 2022年估计 总计16 217 02億美元 20 第19名 人均69 500美元 20 第13名 GDP 国际汇率 2022年估计 总计8 286 59億美元 20 第21名 人均35 513美元 20 第28名 基尼系数 0 338 21 2018年 中人类发展指数 0 916 註 8 22 2019年 极高 第23名货币新臺幣 TWD 时区UTC 8 國家標準時間 日期格式yyyy mm ddyyyy年m月d日 中華 民國yyy年m月d日 公元 1911 註 9 历法公曆 民國紀年 公元紀年 農曆 註 10 行驶方位靠右行駛 註 11 电话区号 886 ISO 3166码TW互联网顶级域 tw 23 24 台灣 台湾 25 网站www wbr gov wbr tw中華民國繁体字中華民國简化字中华民国郵政式拼音Chunghwa Minkwo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Zhōnghua Minguo 威妥瑪拼音Chung1 Hua2 Min2 Kuo2 耶魯拼音Jung1 Hwa2 Min2 Gwo2 國語羅馬字Jonghwa Mingwo 注音第二式Junghua Minguo 注音符號ㄓㄨㄥ ㄏㄨㄚˊ ㄇㄧㄣˊ ㄍㄨㄛˊ闽语 白話字Tiong hoa Bin kok 台語羅馬字拼音Tiong hua Bin kok 潮州話拼音 Dong1 hua5 Ming5 gog4 帮助 信息 閩東語平話字Dṳ ng hua Ming guok吴语 拉丁化Song wa Min guk粤语 粵拼Zung1 waa4 man4 gwok3客語 台灣客家語拼音Zungˊ Faˇ Minˇ Guedˋ 客語白話字Chung fa Min koet辛亥革命後 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 註 15 成為亞洲第一個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民主共和國 43 44 中華民國繼承清朝的疆域 中央政權歷經北洋政府 國民政府 行憲政府之更迭 抗日戰爭勝利後 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並接收臺灣 澎湖群島及南海诸岛 1947年施行中華民國憲法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失去對中国大陆的控制 中央政府於1949年底遷往臺灣 韓戰爆發後美軍協防台灣至1979年 1971年失去对中業島的控制後 中華民國有效統治臺澎金馬維持至今 1971年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 45 不再是联合国会员国 46 之後與世界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斷交 成為有限承認國家 註 16 1991年5月1日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廢止 實質恢復憲政 47 48 由於多次縣市改制及東 南沙群島轉交高雄市管理 49 現行行政區劃設有2省 6直轄市及22個縣市 50 其中省經過兩次組織調整 原省轄之政務已完全移交予中央政府 51 韓戰爆發後因臺灣戰略位置重要 在美援幫助下經濟快速成長 當時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現今已被視為已開發國家 52 53 54 1980年代末起的一系列政治改革 使政黨生態從一黨專制演變為兩黨制 形成多元自由的社會 55 56 57 當前自由指數 58 民主指數以及女性參政率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 且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 59 60 目录 1 國名 2 歷史 2 1 大陸時期 2 2 臺灣時期 3 地理 3 1 地質結構 3 2 地形水文 3 3 氣候生態 4 行政區劃 4 1 實際統治區域 4 2 法理疆域 4 3 首都定位 5 政治 5 1 政府結構 5 2 法律制度 5 3 政治立場 5 4 地位爭議 6 外交 6 1 國際關係 6 2 兩岸關係 7 軍事 8 經濟 8 1 發展情況 8 2 交通運輸 8 3 公用事業 8 4 科學技術 9 人口 9 1 族群分布 9 2 語言文字 9 3 宗教信仰 10 社會 10 1 福利救助 10 2 醫療衛生 10 3 教育體系 10 4 傳播媒體 11 文化 11 1 飲食文化 11 2 藝文活動 11 3 影視娛樂 11 4 旅遊觀光 11 5 體育競賽 12 參見 13 註釋 14 参考文献 14 1 引用 14 2 来源 15 外部連結國名主条目 中華民國的稱號 孫中山像 李鐵夫畫 1905年 光緒三十一年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提出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 的口號 61 同盟会成立大会上 孫中山宣布中華民國國號 註 17 其中 民 的意義是仿效瑞士和美國 建立直接民權制度 62 他還曾比諸中華帝國 強調民國建立在人民基礎上 63 中華民國自成立後 簡稱 中國 華 64 1949年中央政府所在地遷到臺北後 中華民國政府依然认为自己代表 中國 自称 自由中國 稱自己實際管轄的領土為臺閩地區 臺灣地區 自由地區 65 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 稱其治下領土為大陸地區 大陸淪陷區 淪陷區等 直到總統蔣經國逝世 自從中華民國總統由台灣地區公民直接選舉後 中國國民黨籍的候選人常稱海峽對岸為 中國大陸 北京當局 大陸 稱己方為 中華民國 66 67 68 而民進黨籍候選人則稱海峽對岸為 北京當局 中國大陸 中國 稱己方為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台灣 69 70 71 臺灣民間在1990年代前多以 中國 代指中華民國 後通用 臺灣 72 73 而官方與民間通常用 台灣 二字代稱中華民國 簡稱則用 台 而不用 中 例如 台美交流 台日關係 74 國際上 1949年後稱中華民國為 國府中國 自由中國 或 民主中國 75 76 但1971年後僅少數與中華民國存在邦交的國家仍以中华民国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77 目前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常用其他名稱 78 如 中華臺北 用於1984年後奧運會和世衛組織 79 80 世界貿易組織則使用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81 中华民国行政院认为 这是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及相关国际法的影響 82 歷史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史前時代註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夏前21世纪 前17世纪商前17世纪 前11世紀周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 前771东周前770 前256 春秋 前770 前476戰國 前475 前221秦 前221 前207西楚 前206 前202汉前202 220 西汉 前202 9新 9 23更始政權 23 25东汉 25 220三国220 280 魏220 266 蜀漢221 263 吳229 280晋266 420 西晋 266 316东晋317 420 五胡十六国304 439南北朝420 589 宋 420 479 北魏 386 534齐 479 502梁 502 557西梁 555 587 西魏535 557 东魏534 550陳 557 589 北周557 581 北齐550 577隋 581 619唐 618 907武周 690 705五代十國907 979 後梁907 923 十國 吳 南唐吳越 閩前蜀 後蜀荆南 楚南汉 北汉 902 979 辽 契丹 916 1125西辽1124 1218 定难军881 982西夏1038 1227後唐923 937後晉936 947後漢947 951後周951 960宋960 1279 北宋960 1127南宋1127 1279 金1115 1234大蒙古國 1206 1635元 1271 1368北元 1368 1388明 1368 1644南明 1644 1662後金 1616 1636清 1636 1912中華民國大陆时期 1912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 1949至今相关条目中国史学史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朝代 中国首都 中国语言 艺术史 经济史 教育史 科技史 法制史 新闻史 军事史 水军史 中国历史年表查论编 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法佔澎湖 荷治雞籠地區分類淡水國 雞籠國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勢力名分類 大肚王國中部 蛤仔蘭 卑馬巴 大龜文 加祿堂 崩山八社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大明永和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大明慈悲國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 憲法史 外交史 軍事史 戰爭史 經濟史 货币史 鹽業史 糖業史 農業史 漁業史 林業史 建築史 百大建設 十大土木史蹟 工業史 礦業史 煤礦史 茶業史 彩券史 文化史 文學史 藝術史 電影史 攝影史 漫畫史 動畫史 臺語文史 媒體史 報業史 電視史 交通史 鐵路史 航空史 公路史 古道史 郵政史 通訊史 體育史 棒球史 賽馬史 教育史社會史 人口史 猶太人史 科學史 地質史 地圖史 氣象史 天文史 鳥類學史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 新北史 基隆史宜蘭史 桃園史新竹史 苗栗史 臺中史彰化史 南投史 雲林史嘉義史 臺南史澎湖史 高雄史 屏東史花蓮史 臺東史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臺灣遺址列表臺灣第一列表臺灣舊地名列表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臺灣行政中心列表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臺獨 學運 環保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 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荷治臺灣歷史年表西治臺灣歷史年表明鄭臺灣歷史年表清治臺灣歷史年表日治臺灣歷史年表戰後臺灣歷史年表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世界史新帝國主義 臺灣抗日運動太平洋戰爭 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 臺灣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 本土化運動臺灣問題 臺海現狀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族群 經濟 交通地理 文化 教育 法律政治 政府 軍事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查论编 飄揚中的中華民國國旗 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代表自由 平等 博愛 83 第二次國共內戰 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路線 主条目 中華民國歷史 参见 中國歷史和臺灣歷史 大陸時期 主条目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 第一次鴉片戰爭战败後 清政府被迫開港通商與外部世界接軌 面對與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巨大發展差距和接連戰敗喪權辱國的情況 社會上的求新求變思想與民族主義逐漸萌生並增強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南方江浙湖廣一帶和海外一些國家開始出現由海外華僑 會黨 新軍 學生等組成的 主張推翻清政府統治建立新政府的革命團體 自1895年廣州起義始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各地革命黨人先後發動多次武装起义 但多遭到清廷镇压而失败 1908年11月 清廷領導者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逝世 繼任的掌權群體實力與威信大不如前 1911年9月 因四川保路運動 清政府遣湖北軍隊鎮壓 10月10日 共進會和文學社發動武昌起義 11日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 數月內各省陸續響應 是為辛亥革命 外蒙也自行宣布獨立 其後各省代表聚於南京 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提出五族共和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84 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逼迫下 2月 清廷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代年幼的宣統皇帝溥儀發表退位詔書 自此中國存在兩千餘年的帝制宣告覆滅 85 袁世凱隨後當選臨時大總統 84 3月临时参议院通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西藏自行宣布獨立 1913年 國民黨在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中胜选 候任總理宋教仁遭暗殺 引發二次革命 不久袁世凱取締國民黨 另立約法取代臨時約法 並采取措施加强自身權力 86 87 沙俄迫中華民國承認外蒙古自治 1914年 孫中山另組中華革命黨 一戰爆發 日軍奪青島 1915年 日本迫袁世凱簽訂民四條約 袁世凱隨後稱帝 改国号中华帝国 引發護國戰爭 88 外蒙古撤銷獨立 1916年 袁世凱撤銷帝制 思想界發起新文化運動 批判孔子 倡用白話文 宣扬民主与科学 袁世凱病亡後 89 中央政府由國務總理段祺瑞執政 臨時約法恢復 此時全國已陷入割據 四川持續內戰 段祺瑞欲推動武力統一及對德宣戰 引發與大總統黎元洪 國會的府院之爭及張勛復辟 90 因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並擬重選國會 孫中山南下與陳炯明共組护法军政府 91 由於俄國十月革命和爆發内戰 1918年北洋政府出兵參與干涉 1919年 學生不滿中國代表欲接受出賣山東主權的 凡爾賽條約 發起五四運動 92 日本於旅順設立關東軍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徐樹錚迫外蒙古撤銷自治 1920年 直系曹錕在直皖戰爭中獲勝掌權 局面愈發分裂 教育界產生京國之爭 京音成為標準音 1921年 俄國白軍占領外蒙古 隨後蘇俄干涉外蒙古 蒙古革命爆發 非常國會在廣州復會 宣佈組織中華民國政府 推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 中國共產黨成立 93 1922年 陳炯明事變爆發 取消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孫中山離開廣州前往上海 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 94 1923年 孫文越飛宣言 發佈 孫中山制定聯俄容共方針 全體中國共產黨員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孫中山回到廣州組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4年 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黃埔軍校成立 奉系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獲勝掌權 張作霖 段祺瑞邀孫中山北上和談 1925年 國民革命軍東征 孫中山病逝 五卅運動爆發 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 1926年 北京學生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 遭武力鎮壓 釀成三一八慘案 國民革命軍北伐 北伐期间中共发动轰烈工农运动 沒收其富农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平均地權 95 96 97 1927年3月 蔡元培等人號召 護黨救國 4月 李大釗被北洋政府以裡通苏联颠覆政府為名逮捕和處決 寧漢分裂 蔣中正清共並另立南京國民政府 98 99 汪精衛斥蔣中正分裂 随着武汉内部的反共 7月 共產國際的 五月指示 使汪精衛遂於武漢分共 100 8月 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義發動南昌起義 國共内戰爆發 9月寧漢復合 在十年建設 1927 1937 期間 政府陸續成立中央研究院與中央銀行等機構 经济 交通及教育 文化等公共事业獲得不少发展 101 1928年 日軍侵山東製造濟南慘案 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日軍暗殺 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 國民政府名義統一中國 1929年 蔣桂戰爭爆發 新桂系失敗 張學良因試圖收回中東鐵路主權與蘇聯爆發衝突 國民政府發表對蘇交戰宣言 12月 張學良與蘇媾和並簽署 伯力協定 但蘇軍持續佔領部分領土 1930年 中原大戰爆發 蔣中正勝 102 1931年 國民政府依 建國大綱 實施以中國國民黨為中心的一黨制架構 並制定 訓政時期約法 103 104 105 採取安內攘外的方針 拖延與日本全面開戰的時間 106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地區 張學良令軍隊不抵抗 日本遂侵占東三省全境 107 中共於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932年初 日軍發動一 二八事變入侵上海 十九路軍抵抗 中共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對日宣戰 日本建立滿洲國 1933年 熱河抗戰 長城抗戰爆發 日軍攻山海關並陷熱河 中日簽訂塘沽協定 新疆 福建分別成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及中華共和國 旋滅 國民政府發起新生活運動 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 何應欽簽訂何梅協定 禁止反日 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 扶持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1936年 日本扶持德穆楚克棟魯普成立蒙古軍政府 兩廣事變爆發 綏遠抗戰爆發 張學良急欲抗日而發動西安事變 1937年 日本發動七七事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7月北平 天津淪陷 蔣中正號召抵抗到底 中共發佈共赴國難宣言 取消蘇維埃共和國 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接受國民政府領導 國共再次合作 108 中日激戰於華北 華東 11月太原 上海淪陷 政府遷重慶 12月南京淪陷 日軍發動南京大屠殺 韓復榘棄守濟南 次年 中華民國於台兒莊勝 並決黃河堤禦鄭州 致水災 日軍連陷徐州 武漢 廣州 至年底 戰線已達河南 湖北中部 開始重慶大轟炸 日本於南京 張家口建立政權 汪精衛附之 日軍陷南昌 南寧 宜昌 政府成功防守長沙 1940年 国民政府第89軍發動黃橋戰役 為中共新四軍殲滅 1941年 顧祝同擊敗新四軍 扣押葉挺 是為皖南事變 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 承認滿洲國換取日本承認外蒙獨立 国民政府激烈反對 1942年 日本入侵緬甸意圖切斷英援補給 中國遠征軍赴緬 1943年 政府與英美廢除不平等條約 歐洲各國和加拿大陸續取消在華特權 1944年 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 一度佔領三省大部 蘇聯策劃伊寧事變 最高蘇維埃決定納入唐努烏梁海 1945年1月 蘇聯支持的東突厥斯坦宣佈獨立 中蘇就蒙疆及東北問題談判 史達林威脅以外蒙獨立換取餘下主權 8月15日 日本因美 蘇進攻投降 1945年9月始 政府即與中共爆發衝突 10月 外蒙在蘇聯操縱下通過獨立公投並於次年1月獲政府承認 註 18 政府並接管東北地區 臺灣 香港 註 19 澎湖群島 南海諸島 111 112 但1946年初 蘇軍違約將東北移交中共 激化國共軍事衝突 並侵佔大連 註 20 在美國斡旋下國共展開談判 但未有實質協議 113 7月 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對國民政府實施武器禁運 12月 制憲國民大會公布 中華民國憲法 但遭中共抵制 114 115 1947年 國共內戰全面爆發 政府發佈動員戡亂令 116 蘇聯支持下 外蒙軍隊入侵新疆 因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錯誤等因素 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 117 118 1948年9月 與外蒙戰爭結束 臺灣時期 主条目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和臺灣戰後時期 1949年初 華北地區幾無據點 部分中央機構亦開始南遷廣州 4月24日 南京失守 大勢已去 1948年8月起 政府陸續組織軍隊 文物 黃金 外匯及民眾遷往臺灣 119 120 1949年1月 發生太平輪沉沒事件 5月 陳誠宣佈臺灣戒嚴 10月1日 中国共产党在北平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國軍在金門的古寧頭戰役中獲勝 121 12月7日 中央政府遷至臺北 是月 失去廣西 四川 1950年韓戰爆發後 杜魯門派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 防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台灣 122 120 聯合國和多數西方國家因冷戰局勢影響而將中華民國政府視為中國合法政府 123 124 政府在臺灣實施地方自治 合作社 基礎教育政策 推動耕地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 穩定農業發展 125 並因受美國援助 經濟逐漸恢復 1950年代 國軍在大陸的剩餘和游擊力量逐漸被瓦解 126 1953年 立法院及蔣中正總統宣佈廢除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且不再承認外蒙獨立 1954年 面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及其军事力量威脅及臺灣獨立挑戰 127 國民大會修改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形成一黨獨大制的威權制度 128 並通過涉蒙決議 因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與 1955年福爾摩沙決議 中華民國進一步獲美國保護 1955年組織民眾撤離浙江大陳島 1956年开始籌劃反攻大陸 120 但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後 臺海再未發生大型軍事衝突 1960年 美總統艾森豪訪華 1961年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撤退 國民黨雖推行地方選舉 但長期打壓異見者 129 白色恐怖時期有14萬人因被視為反對國民黨 親近中国共产党 遭監禁或處決 130 1960年代 政府開始強力促進民營企業與工商業發展 實現經濟工業化和技術導向 131 來自美國的資金援助和產品需求 132 使得經濟快速增長 甚至被稱作 台灣奇蹟 131 1966年 政府開始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促進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中華文化的流傳 1971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 2758號決議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 中國 合法代表 132 之後多數國家斷交 中華民國僅與少數國家維持正式外交 國際間也常以 臺灣 稱呼 75 133 134 1973年開始整理國字 確立標準字體 因受中東石油危機的影響 經濟增長陷入停滯 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 1975年蔣中正病逝 副總統嚴家淦繼任 繼續推動十大建設 蔣經國完全裁撤在雲南邊境的游擊部隊 135 1978年起 蔣經國接連當選第六 七任總統 1979年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 136 促使島內反對勢力團結 137 因應葉劍英的對台政策 蔣經國提出三不政策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大力發展台灣經濟 並支援大陸民主運動 138 1980年代 台灣因經濟發展迅速 與香港 韓國 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 139 面對國際壓力和黨外運動 政府推進民主化 首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於1986年成立 127 137 次年 政府取消田賦 允許赴大陸探親 解除戒嚴 開放組黨 辦報 140 推動中央民意代表改選且不設大陸代表制 141 1987年3月7日 福建省金門縣發生三七事件 至少19名無武裝的越南難民在登島時遭中華民國國軍射擊並屠殺 142 1988年蔣經國逝世 副總統李登輝繼任 1989年 鄭南榕自焚籲民主改革 同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 在台灣影响強烈 1990年 發生二月政爭 李登輝獲得國民黨主導權 3月 學生集會於自由廣場 要求進一步民主化 李登輝同意要求 召開國是會議 終止動員戡亂 全面改選國會 推動修訂憲法 制定國家統一綱領 採取務實外交政策 停止義務支援大陸民運 143 144 145 138 1992年 臺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 成為發達經濟體 因907事件與千島湖事件 臺灣社會統獨立場劇烈變化 1995年 李登輝訪問美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舉行軍事演習 恫嚇首次總統直選 146 李登輝反獲連任 137 147 李登輝脫離蔣經國理念 向台獨方向傾斜 大量採行民進黨政策 136 次年 李登輝大規模裁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香港 1999年 李登輝先後提出中國七塊論和兩國論 9月 發生921大地震 中華民國第一次發佈總統緊急命令 這時期臺灣原住民族團體開始推動文化保存 148 並要求更高程度的政治自決與經濟發展政策 149 2000年 國民黨選前分裂 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總統 實現全國首次政黨輪替 150 執政期間推行台灣本土化和去中國化政策 151 促進人權保障 2001年 陳水扁欲停建核四 遭司法院反對未果 2002年 政府推動高鐵 雪山隧道的建設 提出一邊一國的主張 2003年 兩岸實現包機直航 宋美齡逝世 2004年 陳水扁在選舉前受槍擊 以些微優勢獲得連任 152 2005年 國民大會凍結 立法院成為事實上的唯一國會 同年 高雄捷運弊案發生 致民進黨地方選舉失敗 2006年 終止國家統一綱領 將中正機場更名桃園機場 同年 政府傳出多起貪污弊案 引發倒扁運動 陳水扁積極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爭奪邦交國 執政末期不惜採取金援外交政策 2008年入聯公投案失敗 2008年和2012年由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總統 國民黨在立法院獲多數席次 153 上台伊始 發生聯合號海釣船事件 與日本產生外交衝突 次年 颱風莫拉克造成水災 在任期間推動經濟成長 增進與各國的經濟合作 改善兩岸關係 並簽訂經濟合作協議 154 155 156 157 2014年 預備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引發部分民眾疑慮與抗議 導致了太陽花學運 158 2015年两岸实现首次两岸领导人会面 是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 66年 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 象徵兩岸史上最大突破 159 會中主要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 不過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 2016年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成為首位女性總統 並在立法院首度取得過半數席次 帶領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 並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以817萬231張選票 57 13 得票率 成功連任 成為中華民國於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以來 得票數最高的總統候選人 160 2019年5月 配合2017年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與2018年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第10 12案結果而立法的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 法制化臺灣同性婚姻 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61 地理 說明 该章节仅介绍台灣地理 关于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地理情况 请见中国地理 臺灣地形大致可分成東部山區和西部平原 中華民國現今實際控制地區包括臺灣本島 以下稱臺灣島 和其他小型島嶼 總面積爲36 197平方公里 11 162 臺灣島西部為台灣海峽 北部為東海 東部緊鄰菲律賓海至太平洋 南部為呂宋海峽 西南方為南海 163 台灣島南北長約400公里 東西最寬處達145公里 164 除了臺灣和附屬島嶼外 另有位於臺灣本島南部西方海域上的澎湖群島 及靠近中國大陸沿岸的金門群島 烏坵列嶼和馬祖列島 165 南海上還有東沙群島 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 但幾乎無永久居民居住 166 臺灣周圍還有蘭嶼 綠島 龜山島 基隆嶼 棉花嶼 彭佳嶼 花瓶嶼 釣魚臺列嶼等火山島 和位在南部的琉球嶼 七星岩等珊瑚礁島 167 以及在雲林縣外海被喻為 移動的國土 外傘頂洲 地質結構 参见 台灣地質 臺灣島位處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168 由西部和北部的揚子克拉通 東北部的沖繩板塊 東部和南部的菲律賓移動板塊撞擊形成 為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碰撞而地體隆起的島弧 169 因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發達 臺灣島地形複雜多樣 169 其中大部分地質構造屬於歐亞大陸板塊 菲律賓板塊為隱沒帶 170 後者每年以平均22釐米速度朝西北方碰撞歐亞大陸板塊 171 受呂宋火山島弧 英语 Luzon Volcanic Arc 影響 東部和南部則有複雜地質結構 172 臺灣地處板塊交界處而有許多易引發地震的斷層 162 173 其中島內便有42條活動斷層 但大多數地震源自於東側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 168 171 臺灣島最早的地震紀錄於1624年的荷蘭統治時期 174 而在日治時期便開始對地震進行科學研究 175 1991年至2000年間 臺灣共發生91起災害性地震 其中48起造成人口死亡 176 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更導致2415人喪生 177 178 臺灣島內有數座死火山 休火山和火山地形 179 但僅大屯火山群和龜山島具有明顯活動 180 大量溫泉景點也出現在斷層地帶 每年吸引許多遊客觀光 162 地形水文 参见 臺灣地區島嶼列表 臺灣島東海岸的清水斷崖和蘇花公路 臺灣島形狀類似番薯 181 擁有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台地等地形 182 東部山區面積約佔50 162 山脈走向與地質構造大致一致 北部為東北至西南走向 南部為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 從東到西分別為海岸山脈 中央山脈 雪山山脈 玉山山脈 加里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 169 183 臺灣是世界上第四高的島嶼 英语 List of islands by highest point 184 最高點為海拔高度3 952公尺的玉山 也有200多座超過3 000公尺的山峰 162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以西是起伏平坦的山麓丘陵與台地 182 台地多為頭嵙山層礫石層與晚更新世紅土堆積而成 有林口台地 桃園台地 大肚台地 八卦台地等 丘陵則多為台地遭河川侵蝕而成 183 臺灣島受地殼變動 河流作用 差異侵蝕影響 一些山區丘陵因構造作用形成盆地 盆地因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而會發展成聚落 如台北盆地 台中盆地 埔里盆地群 泰源盆地等 183 因為河川中下游堆積作用和地盤隆起離水作用 西部沿海地區形成平坦的沖積平原 183 絕大多數人口居住於此 185 平原地形以嘉南平原為主 其他還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和屏東平原 及東部的蘭陽平原和花東縱谷平原 182 中華民國實際控制海岸線總長1578 0441 公尺 台灣本島加上週邊島嶼 依據2020年台灣營建署報告 目前已經有44 45 人工化海岸線 剩餘55 55 的自然海岸線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其中臺灣島海岸地形因方位而有差異 分成北部的岩岸 西部的沙岸 南部的珊瑚礁海岸和東部的斷層海岸 192 臺灣島有151條河流和溪谷 超過100公里者有濁水溪 高屏溪 淡水河 曾文溪 大甲溪 烏溪和秀姑巒溪 另有大安溪 北港溪 八掌溪 蘭陽溪 花蓮溪 卑南溪等河流 162 長達186 6公里的濁水溪是台灣島最長的河流 193 高屏溪則是台灣島流域最廣的河流 162 政府設有經濟部水利署為主管機關 劃分中央管河川 跨省市河川 縣市管河川 194 受山脈走向影響 河流多流向西方或東方 162 且因中央山脈位置偏東 主要河川位在西半部 儘管臺灣降雨豐富 河川大多因夏季雨季而保持流量 冬季便露出河床 僅有淡水河 大漢溪 基隆河全年有穩定水量 195 湖泊則多在西側 僅少數為天然湖泊 最大的天然湖泊為8平方公里的日月潭 196 另有曾文水庫 烏山頭水庫 石門水庫等水庫和埤塘 162 臺灣澎湖列島風力較大 地表崎嶇 地表徑流較少 淡水資源不足 臺灣北方三島 棉花嶼 花瓶嶼和彭佳嶼 多山 植被以草地為主 沒有大型樹木 同時 也由於常年風力較大而沒有常駐居民 僅有氣象站工作人員定期輪換工作和居住 福建金門列島中 大金門島有若干淡水溪流 但淡水資源仍然不足 地勢以丘陵為主 平原較少 小金門沒有常年地表徑流 淡水供應困難 平地較少 福建省烏坵列島中 大坵島地勢較為平坦 而小坵島丘陵較多 福建省馬祖列島中各島都是花崗岩的岩石島嶼 土壤較少 耕種困難 沿海越野資源豐富 氣候生態 参见 臺灣氣候 櫻花鉤吻鮭棲息在雪霸國家公園內的七家灣溪 雪山溪等地 屬於瀕臨絕種的臺灣特有櫻鮭亞種 馬祖列島位於中國浙江省和福建省交界處 福州市的閩江口不遠處 是東海最重要的群島之一 與浙江省大陳島和一江山島隔海相望 具有重要的海洋和氣候生態研究價值 該列島處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 位於中華民國實際控制領土的最北端 冬季溫和濕潤 有時較為寒冷 而春秋季少雨且乾燥 夏季多雨 與中國福建省沿海氣候類似 島上海鳥眾多 有銀鷗 信天翁 棕頭鷗等海鳥棲息和繁衍 島上由於主要為花崗岩質地 所以植被不豐富 以草地為主 福建省烏坵列島面積較小 但魚類和水生生物豐富 偶爾有中華白海豚出沒 福建省金門群島位於廈門島南面 北回歸線附近 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目前與廈門市聯合申請珍稀動物文昌魚棲息地自然保護區計劃 南海中的太平島和中洲島相互鄰接 其中太平島是南海中最大的島嶼 也是唯一有淡水的島嶼 島上植被較為豐富 周邊的海南海洋資源豐富 曾經發現過鸚鵡螺的踪跡 同時有大量珊瑚礁保育區和珍稀魚類因而也是中華民國的海洋生態保育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臺灣島位居北迴歸線 介於海洋性熱帶與亞熱帶氣候間 北迴歸線以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 197 198 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 冬季較短且溫暖 冬季平均氣溫15 至20 間 夏季則達28 162 北部因東北季風而在1月至3月進入雨季 199 中部和南部地區則未有影響 200 5月進入梅雨季 201 6月至9月天氣炎熱和潮濕 南部降雨多於北部 202 203 颱風在7月至10月襲擊臺灣 往往帶來強烈豪雨導致土石流災難 204 11月至12月則是乾季 196 臺灣平均降雨量2 600釐米 為世界平均降雨量的3倍 也是最多雨的島嶼 其中南部地區有90 集中於5月至10月的夏季季風 而北部地區僅有60 204 每人獲得的年均降雨量僅全球的6分之一 有46 2 雨水流入海中 33 3 蒸發散損失 可利用者僅佔20 5 地區降雨量亦分佈不均 分別山地多於平地 東部多於西部 北部多於南部 205 206 臺灣島棲息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 約有11 的動物和27 的植物為特有種 例如山區水域的櫻花鉤吻鮭等 196 有3 000多種開花植物 640多種真蕨在島嶼生長 另有3 000多種魚類 500多種鳥類棲息 16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照 野生動物保育法 公告保育物種名錄 按照族群數量與保護等級分成瀕臨絕種保育類 珍貴稀有保育類 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 並適用於臺灣境內和境外的物種 207 當中有41種瀕臨絕種保育類 123種珍貴稀有保育類 和48種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 208 自1972年通過保護自然風景 野生動物和史蹟的 國家公園法 後 209 中華民國內政部陸續設有9座國家公園 總面積為7 489 49平方公里 210 另外政府還設有自然保留區 野生動物保護區等自然生態保護區 佔实际统治地区近20 211 212 213 行政區劃實際統治區域 参见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和臺灣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自2014年以後的行政區劃圖 臺北市 新北市 基隆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澎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臺灣省 金門縣 連江縣 福建省 烏坵嶼 東沙群島 南沙太平島與中洲礁 自從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 中華民國僅實際管轄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 時全境屬臺灣省 澎湖群島 時全境屬臺灣省 金門群島 全境屬福建省金門縣 馬祖列島 原分屬福建省長樂縣 羅源縣 連江縣 1956年後全境劃歸連江縣管轄 214 烏坵嶼 原屬福建省莆田縣 1954年後交由金門縣代管 215 30 31 216 以及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之太平島 中洲礁 註 21 217 218 219 等島嶼 220 221 政府遷台後 為適應國內外情勢 曾多次更改臺澎金馬地區的行政區劃 222 福建省與臺灣省分別在1956年和1998年將省級政府職能精簡 大部分省級政府機關併入中央政府 僅保留象徵性工作 222 223 224 2018年後更將預算與額員歸零 成為法理存在 實質廢除的層級 而在1967年以及1979年時 臺北市和高雄市從原本的臺灣省省轄市升格成為直轄市 225 2010年 政府將同屬重要縣市的臺北縣 臺中市 臺南市升格成為直轄市 其中臺北縣改名為新北市 而臺中市與臺中縣 臺南市與臺南縣以縣市合併方式共同升格 高雄縣則與已是直轄市的高雄市合併 226 227 228 2014年 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桃園市 229 230 目前政府依據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和 地方制度法 規定行政區劃層級 依序為一級行政區 省 直轄市 二級行政區 縣 市 三級行政區 鄉 鎮 縣轄市 區 四級行政區 村里 五級行政區 鄰 231 當中臺灣省轄下分成11個縣以及3個市 福建省轄下分成2個縣 232 其中直轄市和市底下的轄區數共有170個 在縣底下的鄉 鎮以及縣轄市總數則有198個 233 當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地區的行政區劃分別為 234 查论编中華民國自由地區1直轄市 6 省 2 2臺北市 北 新北市 新北 桃園市 桃 臺中市 中 臺南市 南 高雄市 高 3 臺灣省 臺 福建省 閩 市 3 縣 13 基隆市 基 新竹市 竹市 嘉義市 嘉市 新竹縣 竹縣 苗栗縣 苗 彰化縣 彰 南投縣 投 雲林縣 雲 嘉義縣 嘉縣 屏東縣 屏 宜蘭縣 宜 花蓮縣 花 臺東縣 東 澎湖縣 澎 金門縣 金 4連江縣 馬 5市轄區 164 山地原住民區 6 縣轄市 14 鎮 38 鄉 122 山地鄉 24 註釋 自由地區 是指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 又稱 臺澎金馬 或 臺灣地區 依照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與 地方制度法 之規定 省虛級化改為非地方自治團體 代管海南特別行政區東沙群島與南沙群島 代管莆田縣烏坵鄉 僅轄馬祖列島 常稱作 馬祖 代管羅源縣東引鄉與長樂縣莒光鄉 法理疆域 参见 中華民國疆域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和臺灣地區 中華民國政府於1928年至2005年間公告之行政區劃及領土爭議 中華民國宣稱的疆域北至唐努乌梁海的薩彥嶺 东至黑龙江與乌苏里江合流處 南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立地暗沙海域 西至帕米爾高原的噴赤河 235 北洋政府在1913年公布劃一令 確立省 道 縣三級行政區制度 236 隔年設立35個省級行政區 237 1921年又劃分 特別市 與 普通市 設有京都 津沽 淞滬 青島 哈爾濱 漢口等6個特別市 238 國民政府1927年在南京成立後 廢除道並設立行政督察區 237 1947年頒布的領土包括35個省份 註 22 12個直轄市 1個特別行政區和西藏地方 註 23 239 在失去聯合國中國代表席次前 中華民國政府被大部分国家視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40 不過在經多次增修憲法後 241 居住在臺灣地區者與居住在大陸 香港和澳門地區者 在法律上有所區隔 242 243 244 政府定義参见 中华民国领土争端 中華民國憲法 規定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245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和 細則 條文裡提及中華民國領土 法務部再進一步解釋上述條例適用區域為 中共控制之地區 246 即中國大陸與中共後來控制港澳地區 另外中華民國從未實際控制的釣魚臺列嶼和部分南海諸島仍聲索其主權 247 248 249 1993年 有18名民進黨國會議員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聲請 請求認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與蒙古国均已獨立 但大法官會議釋憲文認為憲法的 固有疆域 為政治問題 表示無權裁定 250 而台灣主體意識較強的陳水扁政府 蔡英文政府都主張臺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251 252 253 行政院主計總處也在2005年10月3日廢止各行政區域代碼 254 主張一中各表的馬英九政府則重申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而中國大陸是領土一部分 154 252 255 外蒙古與蒙古國参见 中華民國與蒙古國關係 蒙古地方於大陸時期多次宣布獨立 256 受蘇聯施加壓力的影響 國民政府於1946年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国獨立 257 258 聯合國大會第505號決議通過後 政府於1953年取消外交承認 將外蒙古列為中華民國領土 259 1954年起 國民大會通過若干涉蒙決議 並以附圖的方式指出外蒙為固有領土 260 外交部和行政院亦曾聲明 外蒙為固有領土之一部份 註 24 依 憲法 和 憲法增修條文 註 25 唯有國民大會或公投啟動領土變更程序方可再次進行變更 1992年 行政院在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 中將大陸地區定義為 包括中共控制之地區及外蒙古地區 但2002年 在立法院強烈質疑違憲的情況下 263 264 行政院将 細則 中此定义修订为 指中共控制之地区 自2002年以來 行政院 外交部 內政部等均認蒙古為獨立國家 陳水扁政府於乌兰巴托設立辦事處 維持與蒙古的非正式外交關係 265 266 自2006年起 行政院新聞局不再出版包含外蒙古的 中華民國年鑒 馬英九政府上臺後 亦否定蒙古國為中華民國領土 267 268 2012年 大陸委員會發佈新聞參考資料 資料引述外交部2002年說法稱 外蒙古不是固有領土 國家承認不可撤回 267 2017年底 蒙藏委員會被裁撤 269 首都定位 主条目 中華民國首都 現在位於臺北市博愛特區的總統府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 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3月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從南京市北遷至過去的清朝首都北京市 之後的臨時政府到北洋政府 都以北京市作為中華民國首都 31 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改定都於南京市 並且在1931年制定的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第五條中明文規定國都設立在南京市 確立南京市的首都地位 104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發後 由於日本的軍事威脅 國民政府於同年11月21日宣布將所有中央政府機構由南京市遷往重慶市 國民政府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戰勝後 發布 還都令 宣布於1946年5月5日將首都遷回南京市 31 在同年11月15日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上 對於有關國都設於南京市或北平市引起激烈討論 其中原本 中華民國憲法 草案定為南京市 但在審查會和第一讀會仍然決定改為北平市 之後蔣中正出面說明 主張首都地點不必明定於憲法上 並將第一讀會通過的 國都定於北平 一條給予刪除 270 但在 中華民國憲法 施行之前 第二次國共內戰便已經在中國大陸地區全面爆發 至1949年時 中華民國國軍在中國大陸戰場上逐漸失利 而中華民國首都也因而經過多次遷移 到1949年12月時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陸續播遷至臺北市 到了1967年時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在中華民國總統府訓示官員時表示臺北市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亦為戰時的首都 不過一直到2002年時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游錫堃在立法院院會答覆質詢時明確表示中華民國首都位於臺北市 並且承諾會要求相關單位修改教科書中關於首都位置之內容 271 政治政府結構 参见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政府和臺灣選舉 现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 副總統賴清德 中华民国是亚洲首个得到國際普遍承認的共和制國家 中華民國政府依 中華民國憲法 和三民主義成立 272 前者定位國家為 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273 274 後者提出各民族共處的民族主義 公民權力行使的民權主義 為民服務的民生主義 273 在經憲法修訂後採行半總統制 中華民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中華民國國軍三軍統帥 並依孫中山所創的五權憲法架構而將政府分成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5個機構 272 275 1994年第三次修憲後 確定總統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 任期4年且得連任一次 146 276 總統有權協調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和監察院事務 272 並任命行政院院長 組織內閣 146 行政院 負責國家行政管理工作 依其組織法規定行使職權 行政院院長即內閣的閣揆 為總統任命 不需經由國會同意 轄下設置部 委員會等機關處理行政事務 註 26 另有7名到9名政務委員 274 277 立法院 是最高立法機構 為一院制的國會 立法院院長由立法委員自行選出 113名立法委員則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產生 任期4年 註 27 278 279 但因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 不需立法院批准 立法院的決議則不需行政院和總統的同意 使得行政和立法機關衝突時難有協商空間 274 280 過去還設有一院制的國民大會 為常設性制憲 英语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political meeting 選舉人團 享有議會權力 但經數次國民大會改選和憲政改革後 2005年選出的任務型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交的憲法修正案 正式廢除國民大會 並將憲法修正案的複決權改由公民投票決定 274 281 282 司法院 是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 主要審理民事 刑事 行政訴訟 公務員懲戒 司法院院長 副院長和13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會議 大法官任期8年 由總統提名 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負責統一解釋憲法 法律或者法令 並召開憲法法庭審理總統 副總統的彈劾案 和政黨違憲的解散案 276 283 284 考試院 負責公務員資格遴選 政府官員考試 選拔 考核等工作 含考試院院長 副院長在內 共有7 9名考試委員 任期4年 由總統提名 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274 2008年共有338 305名公務員任職 276 監察院是監督政府運作的常設調查機構 轄下各委員會能對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調查 含監察院院長 副院長在內 共有監察委員29人組織而成 任期6年 由總統提名 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276 285 法律制度 主条目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中華民國法律 立法院於2019年5月17日 國際不再恐同日 三讀通過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宣告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中華民國憲法 及 憲法增修條文 是中華民國制度的根本大法 內容確立國家主權由全體人民所有 保障人民擁有人身 言論 學術 居住遷徙 集會結社等各項自由權利不受侵犯 人民不分性別 性傾向 宗教 種族 階級 黨派均受同一保障 並創立行政權 立法權 司法權 考試權 監察權等五權運作的中央政府 依照均權制度自治的地方政府 以及保障婦女兒童 國民醫療 社會保險 少數民族 原住民族權利等基本國策 286 287 1936年5月5日 國民政府籌畫制定憲法並發表 五五憲草 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暫止 288 1946年1月在包含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各黨代表於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 政協憲草 289 後由中國國民黨和其他黨派所組成 中國共產黨拒絕參加 制憲國民大會於1946年12月25日通過憲法 290 隔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 並在12月25日正式生效 286 自此中華民國進入憲政體制 273 但隨後於1948年 即因國共內戰宣布進入動員戡亂時期 凍結憲法中許多保障自由權利的條文 291 292 直到1970年代末 政府展開民主和憲政改革 293 憲法的規定才真正得以落實於台灣地區 而部分為統治中華民國全境所做的憲法規劃 則因應兩岸分治及社會發展的時勢 由 憲法增修條文 補充或暫停實施 282 受傳統中華法系影響 加之從清末以來引進日本 德國等法律 中華民國的法律採用歐陸法系的成文法系統 294 主要分為憲法 法律 命令三級 下級的法律不可以違反上級的法律 法律的制定和修正需經立法院審議通過 再由總統公佈施行 295 行政院 考試院或其他機關能發布命令 296 除了明文的法律之外 終審法院在過往仍會為了統一法律見解 而從判決中挑選部分爭議問題 選編作成判例 判例不強制下級法院的法官必須採用 但事實上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除了選編判例以外 甚至終審法院曾經做成的一般裁判 也常在下級法院的審理中被引用 297 全國管轄民事 刑事的普通法院 採行三級三審 在中央設有最高法院 省 或併鄰近直轄市 設高等法院 縣市設地方法院 地方法院下設簡易庭 287 與政府間的行政訴訟 則採行三級二審 中央設最高行政法院 下設高等行政法院 普通地方法院下設行政訴訟庭負責處理簡易案件 298 除此之外 還設有處理智慧財產和少年及家事的專業法院 以及戰時審判的軍事法院 299 300 在憲法訴訟的層級 則設有司法院大法官統一解釋憲法 並有宣告法律無效的權力 301 各級法院目前都不採取陪審團審判 英语 Jury trial 的方式 分別由一至五名的專門職業法官以合議或單獨的方式審理案件 並要求審判必須公開進行 基於司法民主正當性的問題 司法院亦在規劃 國民法官 制度使人民參與審判 274 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國家 302 社會雖對於承認同性婚姻與否仍有分歧 但司法院大法官依法審判下 認為未保障同性婚姻違反婚姻自由 平等權 限期要求立法院訂定法規保障同性婚姻 303 2019年5月17日 立法院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立法通過使同性可向戶政機關結婚登記 今日中華民國仍保有死刑制度 但政府已逐步減少執行次數 根據2006年的調查 約有80 的民眾認為應該保留死刑 304 政治立場 参见 臺灣統獨議題 中華民國政黨 臺灣主體性 台灣獨立運動 一邊一國 九二共識 中國統一和藍統 臺灣民眾 臺灣人 中國人 認同趨勢分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https esc nccu edu tw PageDoc Detail fid 7804 amp id 6960自從開放黨禁後 中華民國政黨數量逐年增加 在2015年時共有286個政黨 305 中國國民黨等傾向統一者被視為泛藍 傾向獨立的民主進步黨 台灣基進等被視為泛綠 272 306 兩者在國家認同 中華意識和台灣意識 海峽兩岸關係 臺灣政治地位 主權歸屬 中國 意涵等有所歧異 307 泛藍認為臺灣是 中國 一部分 而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政府 並支持朝向中國統一 308 309 310 泛綠認為 中華民國 為主權獨立國家臺灣的名稱 反對臺灣是 中國 一部分 並尋求外交承認或獨立建國 311 312 在外交政策上 雙方都積極倡導參與國際組織 313 314 315 並認為由國民決定主權發展 316 1661年至1895年 一部分漢人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 1940年代至1950年代 另一批中國大陸民眾大量遷往臺灣 317 今日有95 人口屬於漢族 318 與中國大陸相同的文化淵源 和政治外交造成的地域分離 再加上長期主張擁有全中國主權 今日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為具政治色彩的議題 319 320 隨著主體意識與獨立運動興起 臺灣 逐漸成為常用名稱 321 自認為 臺灣人 者也多於自認為 中國人 者 322 2013年10月TVBS民調中心的統計中 如果要二選一 則有78 自認是台灣人 13 自認是中國人 323 儘管中華民國所統治的臺灣地區自1950年便具獨立性 且多民眾認為自身是主權國家 324 325 但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威脅 326 使得臺灣獨立議題極為複雜 327 當中大部分民眾希望維持臺海現狀 不過主張獨立者又多於主張統一者 328 根據2018年 遠見 的民意調查 分別有21 1 民眾贊成獨立 有14 8 民眾贊成統一 有38 6 民眾主張暫時維持現狀 另外有17 民眾希望永遠維持現狀 329 部分人士認為中華民國政府主張依據 開羅宣言 收回臺灣主權之說法具有爭議 330 認為前者僅依照盟軍最高統帥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發布的 一般命令第一號 而代表同盟國對臺灣 澎湖群島等島嶼實施同盟國軍事佔領 331 332 並依據 舊金山和約 主張臺灣主權未定 二戰後蔣中正政府的中華民國代表在聯合國仍持續代表全中國 而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1971年後中國代表權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所以各主要國家都把在臺北的駐華大使館移往北京 地位爭議 現今中華民國的政治地位和存否存有爭議 屬於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333 需要引文 主因來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一個中國原則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 初期依照 中華民國憲法 主張己身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 並宣稱要 反攻大陸 334 335 及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但這兩個主張在1990年代後逐漸不再被提起 250 336 政府對此的立場常取決於執政黨之意向 336 另一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聲稱已取代中華民國所擁有的中國主權 進而不承認現今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和存在 337 並透過立法宣示當臺灣正式宣告獨立或局勢不利其將來統一臺灣 註 28 或臺灣海峽兩岸無法依其標準 和平統一 時 有可能動用武力攻打臺灣 340 341 此外 也有法理論述否定中華民國統治臺灣的正當性或擁有臺灣領土主權 諸如中華民國流亡臺灣 中華民國殖民臺灣 以及臺灣地位未定論 342 343 344 外交主条目 中華民國外交和中華民國外交史 國際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地區 建交並設有大使館的國家 建交而未設大使館的國家 未建交但設有代表機構的國家 不含歐洲聯盟 中華民國成立初 為獲得外交承認而沿用清朝協議 爾後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就不平等條約展開談判 345 346 1945年 中華民國參與創辦聯合國 347 並擔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348 儘管西方國家 英语 Western Bloc 在中華民國撤往臺灣後仍維持外交關係 349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通過的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取得 中國 代表權 350 132 在爭取 雙重代表權 未果後 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 351 352 受外交壓力影響 許多國家於1970年代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並基於 一個中國 原則與中華民國斷交 353 今日因聯合國會員國資格喪失 缺乏廣泛外交承認等 使得中華民國政治和法律地位仍有爭議 354 324 355 迄今僅有13個聯合國會員國和聖座 教廷 與中華民國維持正式外交關係 註 29 並在臺北市設有外交機構 356 部分國家則將 台湾 視為獨立實體 60多國在斷交後仍設立官方代表機構 維持政治 經貿與文化關係 357 並處理領事事務 358 中華民國則成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發展務實外交 359 推動政府開發援助和促進非官方交流 313 360 361 並設有提供領事服務的辦事處 362 今日中華民國獲得167個國家和地區的簽證優惠 363 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與中華民國邦交國斷交 326 且要求邦交國支持 一个中国 主張 364 許多國際組織也因而不將中華民國或臺灣視為主權國家 82 365 366 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為避免關係生變也不希望討論相關問題 367 368 自1990年代以來 中華民國曾多次要求重新加入聯合國 但都遭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排除 369 370 371 372 由於僅獲得有限國際承認 政府便藉由臺灣民主基金會加入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 373 374 並在護照上加註 TAIWAN 375 面對長期的主權議題施壓 中華民國使用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中華臺北 臺灣 等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組織 366 376 並積極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377 世界衛生組織 36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378 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及所屬組織的活動 379 380 兩岸關係 主条目 海峽兩岸關係 臺灣問題和臺海現狀 中国人民解放军绕台湾岛巡航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至解嚴 坚持汉贼不两立和三不政策 杜绝任何与大陆当局谈判的可能 两岸关系长期陷入僵局 两岸人民亦于几十年中没有接触 蔣經國政府期間 提出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的主張 381 其间两岸发生数次台灣海峽危機 1996年更因直選總統而发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而在1986年解嚴後 海峽兩岸經濟及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但長期分治為許多臺商帶來困擾 382 1991年 李登辉政府開始針對 中華民國憲法 大幅度修正 並制訂 國家統一綱領 383 主張分階段統一中國 145 在這之後 他更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概念 384 1999年7月9日 前總統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 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 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所以並沒有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 385 2000年民主進步黨執政後 陳水扁总统宣布终止适用国统纲领并采取维持现状的四不一没有政策 且提出 一邊一國 主張 表示任何主權決定都應經過公民投票程序 386 2008年前總統馬英九改採活路外交政策 实现三通 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視中华民国存在现实 387 但亦遭到不同批評 如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隆志于2009年担忧中国大陆会以其影响力限缩台湾的国际空间 且认为马的谈判不够透明 388 389 2013年服贸便在不透明不公开下签署 随后激起太阳花学运以致其被搁置至今 之後儘管臺灣和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社會差異尚存 海峽兩岸的政治 經濟等關係仍朝和平方向發展 390 391 雙方開始進行多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392 並就定期航線等議題達成共識 393 但相關議題仍是雙方的敏感話題 394 395 396 對此前總統馬英九曾提出 非國與國特殊關係 397 主張主權問題無法立即解決 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同意藉由九二共識作為臨時辦法 398 399 400 之後他更進一步提出 一國兩區 論點 401 不過蔡英文政府則未表态支持九二共識 並將臺灣視為民主國家 402 而儘管不同政黨在政治上多採模糊解釋 然而也遭批評可能因為不同解讀而導致誤判 403 尤其两岸对九二共识的解释完全不同 404 2015年 馬英九和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首次兩岸領導人會面 互以 先生 稱呼對方 4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聲稱中華民國已被其取代 406 並稱在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為 臺灣當局 4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主張 一個中國 原則 認為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都是中國一部分 265 408 並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75 406 並在1980年代提出 一國兩制 政策 409 主張實現和平統一 410 但拒絕放棄動用武力 80 411 2005年的 反分裂國家法 便提到動用武力確保統一的三種情況 412 而福建省沿海也部署大量軍事設施 413 414 415 另外美國則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使用武力或威脅動武 中華民國則謹慎管理兩岸關係 並反對雙方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 416 417 418 2019年1月2日 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9年1月1日發布 告台灣同胞書 的四十周年 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儀式並發表談話 宣示兩岸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的方針 419 420 對此 陸委會表示台灣人民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 並表示堅決維護台灣主權 421 2019年10月21日 陸委會表示 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 台灣從未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未來也不會是 422 423 這也呼應了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2020年11月的官方說法 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424 中華民國外交部則表示 感謝蓬佩奧對台灣的支持和對台灣民主的肯定 指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這是事實 也是現狀 425 2021年3月18日 美國國防部 國防部新聞 报导中认为 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 426 427 2021年3月21日 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 Jake Sullivan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會談後 雙方就台灣議題上有猛烈交鋒 外交部為此作出回應 已注意到中國官員在會談中 會談後出現台灣主權屬於中國的誤謬 扭曲說法 這些說法悖離事實 也違反台灣人民意志 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 主權屬於台灣2350萬人民 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台灣的未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 而台灣也獨自存在於國際社會 這就是兩岸長久以來的事實和現狀 無論中國政府如何扭曲對台主張 都無法改變這事實 台灣人民只會更堅定對主權和民主的堅持 也會繼續和共享民主價值國家共同努力 維護並增進印太區域的和平 穩定與繁榮 428 429 軍事主条目 中華民國國軍和中華民國軍事 塔江號巡邏艦 中華民國維持一定数量的现代化軍事部隊 下分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海軍和中華民國空軍三個軍種 430 中華民國總統為三軍統帥 直到1970年 軍隊主要任務為反攻大陸 431 今日則轉為防禦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統一 415 432 433 重視海上封鎖 空降突擊 導彈襲擊等攻擊 434 軍隊發展重點也從陸軍轉往海軍與空軍 控制權也交由文職政府管理 434 435 中華民國國防部並提出 防衛固守 重層嚇阻 作為戰略指導原則 436 437 438 計畫自行抵禦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侵或封鎖 並堅持到美國軍事回應 439 中華民國與美國也在1954年簽訂了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成立了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 USTDC 與駐台美軍顧問團 MAAG 高峰期有大約有20 000名美軍駐防台灣 直到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並且與中華民國斷交後 駐台美軍隨之撤離台灣 由於中華民國國軍前身 是中國國民黨參考蘇聯共產黨建立的國民革命軍 部隊發展與國民黨密切相關 440 1948年至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 各軍事部門 武器工業 研究單位跟隨政府撤往臺灣 441 在中國大陸成立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和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也分別遷往高雄市鳳山區 442 左營區和岡山區 443 不過許多資深高階將領仍支持泛藍陣營 直到這批將領退休與新兵服役後 部隊政治傾向轉往軍隊國家化與行政中立規定 註 30 444 今日規定由總統統行使統帥權指揮全國軍隊 並責成國防部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 445 政府自1997年實施精實案裁撤兵力 軍事員額從1997年的450 000人降至2001年的380 000人 10 2009年 現役人數約有300 000人左右 446 不過在2005年 後備役軍人仍多達3 600 000人 447 448 過去實行以義務役為主和少量募兵併用制 要求已滿18歲且符合資格的男性必須服兵役 449 亦有多項至政府機關或國防產業的替代方案 430 450 不過當前計畫在未來十年內 軍隊過渡至徵募並行制度 451 452 453 並減少服兵役天數和轉為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 454 455 如今近幾年已開始實施 不過儘管許多亞洲國家不斷減少國防預算 政府並未減少相關開支 除了持續強調防禦和進攻能力的現代化 並有一定的軍事部署 415 430 在2002年至2011年 國防預算額度約在2 500億至3 300億元間 占總預算的15 52 至19 51 456 憑藉著 臺灣關係法 提供防禦性武器的效力 457 迄今中華民國國軍已經向美國購買以及升級多項軍事設備 如F 16V等等以維持足夠的軍事防禦能力 137 458 459 過去法國和荷蘭也曾出售軍事武器和硬體設備給中華民國 但2000年代後便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而完全停止 460 461 經濟發展情況 說明 该章节仅介绍1949年后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关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的經濟 请见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经济 参见 台灣經濟 台灣經濟史和臺灣奇蹟 中華民國GDP季成長率 1962年第二季至2016年第一季 走勢圖 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提出多項經濟計劃 英语 Economic planning 並於1960年代發展出口導向經濟 462 自1990年開始 政府減少對投資和貿易的監管 463 部分國有銀行和企業逐漸私有化 464 並分別針對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提出戒急用忍與南向政策 465 466 因擔憂兩岸有過於緊密的互動 陳水扁在2006年提出 積極管理 有效開放 政策 減少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依賴 467 不過政策執行 出口商品 產業投資仍是產業改革主要動力 468 同時擁有許多受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 469 中華民國經濟部設有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推動國際貿易 470 及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提供經濟推測與研究 471 472 且不同於韓國或日本等國家發展大型集團 而以中小型企業為主 473 其中工業機械產品為最大宗外銷商品 474 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將高雄市列為交易處 475 2015年時 中華民國GDP達到5 230 1億美元 2015年的貿易總額則有5 225 6億美元 出口和進口總額達2 853 4億美元和2 372 2億美元 476 農業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32 1 477 到2013年降至1 7 478 最大進口者為中國大陸 日本及美國 479 最大出口者則是中國大陸 香港 美國 480 其他重要貿易國有馬來西亞 德國 澳洲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越南 泰國等 481 當中在2008年 中華民國投資中國大陸超過1 500億美元 482 並有5萬名臺灣商人及100萬名企業家和家屬定居中國大陸 483 台资占中国大陸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 7 484 不過中華民國也與新加坡 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485 486 並尋求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487 488 489 龐大的貿易順差讓外匯儲備僅次於中國大陸 日本及俄羅斯 490 491 2015年7月底的外匯存底為4 219 6億美元 492 中華民國也和香港 韓國與新加坡並稱 亞洲四小龍 493 494 被視為亞洲第5大經濟體 495 2014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中華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5 853 742美元 排名全世界第19名 496 屬於發達經濟體之一 497 2015年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將其列在世界第15名 498 499 也是全球創業精神指標 英语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 排行第一名的亞洲國家 500 21世纪起 傳統製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而转移到中國大陆和東南亞 并由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所替代 501 但后果是造成了產業空洞化 502 503 且失業率達到自石油危機以来最高水平 504 2000年至2008年的失業率平均超過4 505 506 馬英九政府曾為此提出633政見 但失業率仍一度達到6 07 507 2015年6月則降囘3 71 508 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在世界各經濟體中也面臨邊緣化 495 政府因而開始修改產業政策 509 510 511 512 政府亦積極加入國際經濟組織 以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 例如2002年以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81 或以 中華臺北 的名義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和國際商會 513 514 交通運輸 参见 台灣交通 台鐵R190型柴電機車通過雙溪車站 負責交通網絡的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 其下設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以解除交通擁擠狀況 515 中華民國公路依規定分成國道 省道 市道 縣道 區道和鄉道 還有依用途分類的專用公路 516 臺灣島上的公路與橋梁總長度約有47 000公里 517 大部分集中在較發達的西部地區 518 最長的兩條道路系統都連接臺灣北部至南部 分別有1978年通車 全長373公里的中山高速公路 國道1號 及1997年通車 全長432公里的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國道3號 519 另外東部較發達地區則以快速道路連結 520 臺北市至宜蘭縣則有包含雪山隧道的蔣渭水高速公路 國道5號 521 522 公共運輸部分 各地廣泛設有長途巴士的服務點 由數個私人運輸公司經營 523 臺灣鐵路管理局在臺灣鋪設密集的鐵路網路 鐵路運輸系統約1 066 6公里 524 根據2013年的統計 每天搭乘臺灣鐵路管理局鐵路者共有622 705人 525 2007年1月 政府委託台灣高速鐵路公司經營全長345公里的台灣高速鐵路系統 526 臺北市至高雄市的往返時間降至96分鐘 在2013年共有4 749萬人搭乘高速鐵路 527 2014年的營收更達約380億元 528 亦興建了台中捷運 新北捷運 台北捷運 高雄捷運和桃園捷運作爲短途交通接駁各市内建設 當前火車站有臺北車站 桃園車站 臺中車站 臺南車站 花蓮車站和高雄車站等 中華民國在臺灣島上有7座重要商業港口 529 5個主要國際通航港口為基隆港 蘇澳港 臺中港 高雄港和花蓮港 政府還在臺北港 安平港和以上港口 除花蓮港 設立自由貿易港區 530 最大的高雄港在貨運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十三名 531 當前國際機場有臺北松山機場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臺中清泉崗機場和高雄國際機場四座 2013年 共有63家航空公司開設往返臺灣的航線 主要經營國際航班的公司為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 532 另外還有15座國內機場用於聯繫各島嶼交通 533 而台灣高速鐵路通車後使得國內空運人次大幅減少 522 534 公用事業 主条目 中華民國公營事業 中華民國在2019年11月之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55 785 1百萬瓦 其中74 65 仰賴火力發電 圖為現時全球燃煤火力發電量第四大的臺中發電廠 中華民國電力供應系統的開發 運輸 配置等工作主要是由台灣電力公司提供 其本身便經營了78座發電廠 分別有27座火力發電廠 3座核能發電廠 11座風力發電廠 39座水力發電廠 10座太陽光電發電廠以及1座潮汐發電廠 並規劃在四年內建造2座地熱發電廠及海洋溫差發電廠 另外台灣電力公司也向一些民營企業購買電力能源 535 自來水供應則分成負責臺北地區的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536 以及負責其他地區的台灣自來水公司進行 537 有31座自來水廠及47座水庫 郵政事業服務由2003年成立的中華郵政公司進行 而其前身則是過去中華民國交通部轄下的交通部郵政總局 538 當前中華郵政為中華民國交通部完全持股的國營公司 並且在各地經營20處責任中心局 3處郵件處理中心和1 322間郵局 515 539 中華民國一直到1996年以前只有中華電信作為唯一的電信服務供應商 之後開始有民間企業投入電信服務市場 目前中華電信在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分別是遠傳電信和台灣大哥大 515 後來台灣之星 威寶電信 和亞太電信也相繼成立 與此同時原本國營的中華電信也轉向私有化 515 其中2014年時其所有股份僅有35 29 歸屬於政府擁有 540 甚至在2003年時公司股票也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541 中華民國也是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的亞洲國家之一 在2008年年底時有超過700萬名用戶使用寬頻網絡進行連線 542 其中中華電信除了提供手機和相關通訊工程外 在國內也是重要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在2005年時 政府推出有關於國內架設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網絡之發展計劃 並且對於從事全球互通微波存取開發的公司提供資助 542 543 2020年中華民國電信主管機關NCC標售5G頻譜及釋照 此年被稱為 中華民國5G元年 544 科學技術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1年7月12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 完成修改時 請移除本模板 主条目 中華民國科技 臺灣科學工業園區分布及發開發情形 2016年 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時期 受到民國軍閥割據 外國列強干涉與各地戰爭動亂的影響 導致自身科技發展緩慢 545 546 而在政府撤往臺灣地區後 同樣帶來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學術人才與科學技術 並且作為之後發展科學技術的基礎 547 548 其中經過多年的發展 中華民國科技面向約可分為朝向花卉產業 以蝴蝶蘭為代表的農業科技 朝向傳統產業製造技術 以紡織為代表的的製造轉型科技 以及因為自身大力發展半導體 電腦週邊 光電科技 通訊產業等而在世界經濟具知名度的高科技產業 549 受到產業不斷外移的影響 中華民國面臨提升自身生產力 經濟發展更趨多元與提高科學研發能力 藉此讓企業駐留臺灣 504 自1980年起 政府相繼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與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等科學園區 大力鼓勵國內或者海外廠商投資積體電路 電腦等高科技產業 希望能夠以耗能少 污染低 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 550 另外在1999年1月 中華民國在歷經10年發展的太空計畫後成功完成福爾摩沙衛星一號的發射工作 藉此建立中華民國自身太空科技技術 以及扶植國內產業發展衛星元件之能力 551 今日高科技已經成為中華民國重要經濟命脈 並且產業架構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關鍵角色 尤其電子產業更成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一環 501 許多科技公司在電子元件和個人電腦領域在訊息技術市場上有著國際實力 552 且陸續將市場規模從臺灣地區擴展至全球 例如個人電腦製作公司宏碁和華碩電腦 手機製造商宏達國際電子和電子工業企業鴻海科技集團等著名公司 549 但也被視為可能受到技術限制影響發展 553 2009年 政府宣佈將從過去專注資訊 半導體 通訊及面板等產業 轉而發展精緻農業 生物科技 醫療照護 觀光旅遊 綠色能源 文化創意這六大新興產業 另外還計畫與愛台十二建設和相關具體配套措施列為新階段經濟發展重心 並設定在2011年達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萬美元的階段性目標 554 人口参见 臺灣人口和中華民國國民 族群分布 参见 中華民國國民 臺灣人 台灣族群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新住民和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鄉鎮市區列表 當前具有中華民國戶籍總人口為23 451 837人 19 台灣人口於2019年達到最高峰 當時有2360萬人 555 其中59 92 人口集中在直轄市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50人 在全世界千萬以上人口國家中僅次於孟加拉國而排行第二名 556 人口主要散布在臺灣島 又以居住在臺灣西部平原最多 其他有103 419人住在澎湖群島 135 816人住在金門群島 12 727人住在馬祖列島 11 另外還有數萬名無戶籍的國民 557 中華民國允許雙重國籍 具中華民國國籍者皆為中華民國國民 558 而在族群組成部分 有95 人口為漢族 另有大約2 5 是隸屬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族 559 560 民主進步黨曾提出 四大族群 概念來解決族群和國家關係 561 562 563 564 九成不同族群也因共享政治經驗而逐漸發展出 臺灣人 的概念 565 但仍有不到一成國民只自認為 中國人 且不認同 台灣人 這概念 566 其中有84 漢族是17世紀至1945年前便從中國大陸移民的後代 這批臺灣地區居民又被稱作 本省人 本省人 大多來自中國東南地區 包括從福建省南部沿海遷移 佔總人口70 的閩南裔台灣人 及從廣東省周邊遷移 佔人口13 5 的客家裔臺灣人 註 31 560 567 568 部分分析認為大部分本省漢人後代具有原住民平埔族血統 569 但也有學者抱持質疑態度 570 571 另外有14 人口是1945年後才從中國大陸各省份 隨中華民國政府移居至臺灣地區的 外省人 559 572 573 574 當中有2 者是主要居住馬祖列島的福州民系 臺灣原住民族是400年前便居住臺灣的南島民族 575 576 577 578 過去曾被稱作 福爾摩沙人 579 580 581 其佔總人口數2 36 共計556 611人 政府又細分成16個主要族群 582 583 584 其中阿美族 泰雅族 布農族 噶瑪蘭族 排灣族 卑南族 魯凱族 賽夏族 撒奇萊雅族 賽德克族 邵族 太魯閣族 鄒族 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住在西部平原以東地區 達悟族則居住附屬島嶼蘭嶼上 另外有部分平埔族尚未獲得承認 例如西拉雅族 585 586 另外隨著海峽兩岸交流以及國際化發展 中華民國目前則有數萬名中國大陸配偶 10萬名外籍配偶以及30萬名外籍勞工 總計外籍常住人口約有56 2萬人 這些臺灣新住民中分別有43 4萬人來自越南 印度尼西亞 泰國 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還有8 9萬人則來自中國大陸 香港和澳門地區 587 查论编 中華民國最大城市排名 2020年7月底戶籍人口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區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區 人口 新北市 臺中市 1 新北市 新北市 4 027 481 11 屏東市 屏東縣 198 359 高雄市 臺北市2 臺中市 臺中市 2 820 979 12 竹北市 新竹縣 198 1223 高雄市 高雄市 2 760 028 13 員林市 彰化縣 125 1374 臺北市 臺北市 2 620 037 14 斗六市 雲林縣 108 6925 桃園市 桃園市 2 260 043 15 臺東市 臺東縣 104 9046 臺南市 臺南市 1 877 294 16 頭份市 苗栗縣 103 9937 新竹市 新竹市 450 113 17 花蓮市 花蓮縣 102 7628 基隆市 基隆市 368 372 18 南投市 南投縣 99 2109 嘉義市 嘉義市 266 833 19 草屯鎮 南投縣 97 47410 彰化市 彰化縣 231 876 20 竹東鎮 新竹縣 96 036語言文字 参见 中華民國國語和臺灣語言列表 1945年至2010年間 臺灣地區6歲兒童在家使用語言的比例變化 分別是華語 藍色 閩南語 綠色 客家語 粉紅色 和臺灣南島語言 棕色 中華民國目前沒有法律明定之官方語言 但華語扮演著實際官方語言角色 13 中華民國在1912年於中國大陸成立後便推動國語運動 588 中華民國教育部便成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統一規範 589 590 這時政府主張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為標準 以北京官話語音為中華民國國語標準音 並訂定注音符號等標準 591 592 593 1920年代獲得新文學運動的響應 中國大陸的國語推行持續到1940年代為止 594 政府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地區後 長期在學校機構教導中華民國國語作為主要語言 589 並推廣正體中文作為書寫系統 595 基礎教育上為國語語文教學的總時數佔最多 596 不過往後開始將臺灣原住民族語 臺語 客家語 馬祖語和莆仙語與中華民國國語視為地位平等的語言 597 今日中華民國國語和正體中文仍是法律公文 學校教學 596 司法審判 598 部分機關 599 主要媒體的語言文字 600 也是平常談話時的共同語言 601 602 儘管與大陸地區一樣也是使用官话 中華民國过去长期採用的拼音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語拼音不同的威妥瑪拼音 自2008年起 官方改用汉语拼音作为译名标准 603 604 但由于历史上采用的威妥瑪拼音和通用拼音的影响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汉语罗马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拼音系统混用的现象 儘管國語作為共通語被廣泛使用 台灣的不同族群亦有各自不同的語言使用習慣 對於人數最多 比例最高的閩南裔 臺灣話常被視為母語使用 605 606 金門縣居民則使用同屬閩南語的金門話 客家人族群也常使用臺灣客家語交談 607 雖然絕大部分遷往臺灣地區的外省人用國語溝通 608 609 大多數連江縣和烏坵鄉居民則將馬祖語與莆仙語視為母語 610 另外臺灣原住民族使用的臺灣南島語言常被視為南島語系發源地 575 但臺灣原住民族會使用母語的人口逐漸下降 611 國語的使用率則上升 595 目前臺灣原住民族16種現存語言中 有5種被認為是可能滅絕的瀕危語言 612 但中華民國國語的推動 也使得原來使用族群母語或日語的臺灣民眾需要重新學習 613 614 本土語言使用因而逐漸式微 615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 6歲以上常住人口在家中使用中華民國國語與閩南語 包含臺語和金門話 者分別佔83 6 和81 9 客家語和臺灣原住民族語的使用只佔6 6 和1 4 但閩南語 台灣客家話及臺灣原住民族語使用也隨年齡層下降減少 616 在社會興起臺灣語文運動 數個縣市推出鄉土母語教學 政府取消語言教學限制後 617 國語推行委員會也整合母語拼音和用字問題 提出閩南語 台灣客家語和原住民族語敎學 618 例如為保護馬祖語的使用 使得馬祖列島上的小學便設計本土語言教學 595 自五四運動以來 國語白話文逐漸成為民間主流的正式書面語 書寫方式多採用直式書寫方式 不過 文言文仍在正式或禮儀慶典場合使用 例如 中華民國國歌其歌詞就是採用文言文 直至1970年代 中華民國政府大多數的官方和法律文件仍採用文言文為主要書面語 1970年代嚴家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對於官方書面語進行改革 朝 文白合一 行文 619 620 西元2005年1月1日後 行政院也將沿襲已久的公文直式書寫習慣全面改成橫式書寫 現今文言文仍貫穿整個中華民國社會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公文 法律文件 司法文書 法庭裁文採 文白合一 行文 亦即 簡淺的文言文 濃縮的白話文 句式仍為文言文格式 621 除了官方和法律文件 文言文在中華民國也用於正式或禮儀場合 宗教祭文或文化儀式疏文 宗教信仰 主条目 台灣宗教和台灣民間信仰 艋舺龍山寺為一座典型佛教 道教神祇合祀的傳統廟宇 中華民國憲法 保障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和進行信仰儀式的權利 且各宗教地位皆平等 註 32 622 623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 中華民國的宗教自由程度非常高 2018的自由程度量約9 2 高於世界中位數 624 根據行政院國情介紹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現有主要宗教統計類別計有22種 625 2019年 臺灣地區的宗教建築 寺廟教堂數 總計為15 175 佛道寺廟達12 279 光是道教宮廟就達9 684 佛教寺廟達2 317 就連基督教教堂總數也達2 839間 626 在臺灣3萬6千平方公里土地上 有將近3萬3千多個供教 信 徒膜拜 聚會的場所 平均每1平方公里 就有1座寺廟或教會 堂 宗教建築的密度之高 在世界上亦屬罕見 是華人世界宗教建築密度最高的地區 臺灣也是華人世界裡宗教最興盛的地區 佛教 道教傳統信仰在台灣盛行且長期發展 627 基督新教 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也擁有不少信眾 628 根據2005年的人口普查 有18 718 600人 佔人口81 3 信仰宗教 另外14 至18 人口並無宗教信仰 而政府調查所分類的26個宗教中 排行前五名者分別是佛教 8 086 000人 佔人口35 1 道教 7 600 000人 佔總人口33 一貫道 810 000人 佔總人口3 5 基督新教 605 000人 佔總人口2 6 及天主教 298 000人 佔總人口1 3 629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 世界概況 則指出超過93 人口為結合中國民間宗教 大乘佛教 儒教 祖先崇拜和道教的多神論信仰者 622 有4 5 的人口是信奉新教和天主教的基督徒信眾 另外低於2 5 的民眾則信奉伊斯蘭教等宗教 622 630 臺灣民間普遍祭拜觀世音菩薩 釋迦牟尼 保生大帝 玄天上帝 媽祖 玉皇上帝 關聖帝君 城隍 土地神 各姓王爺 廣澤尊王 中壇元帥 清水祖師等 同時佛教和道教等信仰的分界並不明確 627 631 632 現今中華民國有近8成的民眾屬於臺灣民間信仰 更有超過5成的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宗教儀式與慶典 622 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在過去中國是種哲學 結合了有關世俗社會的道德倫理準則 之後更成為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間的基礎 632 633 大多數民眾往往將宗教信仰與儒家思想結合 627 藉此提倡社會倫理道德的觀念 634 另外臺灣原住民族為基督宗教重要族群 有超過64 的原住民族民眾信奉基督宗教 635 截至2014年 臺灣地區共有15 385座寺廟和教堂 分別有12 106座供奉道教神祇的寺廟 及3 279座教堂或會堂 636 平均每1 500名市民就有可供信奉和參拜的宗教場所 637 過往許多廟宇內部的裝飾 常藉傳統工法表達民間傳說故事 638 今日廟宇則是台灣 客家戲曲 民間音樂表演 民間藝術比賽的場地 639 社會福利救助 中央健康保險署引健保總額支付制度控制財務風險 強制民眾依身份職業別納保 加保後持全民健康保險IC卡就醫僅需負擔掛號費及部分負擔費用 中華民國的公共衛生 醫療服務與社會福利由2013年7月升格的衛生福利部負責 640 而1995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則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管理 641 642 全民健康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種 藉推行公民醫療保險計劃 補助大部分醫療服務和疾病預防等工作 641 643 644 當前99 5 公民已納入全民健康保險 645 全民健康保險也提供低收入戶 退伍軍人 3歲以下兒童 失業人士 受災用戶 老年人口 或殘疾人士的醫療費用補助 646 全民健康保險佔國內生產毛額約5 44 並對各類型民眾設有保費計算指引 647 大眾可選擇由雇主或由個人繳費等方式 641 2013年的國民平均壽命為79 5歲 平均年齡是女性大於男性 648 在總和生育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 中華民國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在2013年時實際生育率僅1 065 649 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也佔總人口10 以上 650 並估計在2024年達到人口最高峰後逐漸減少 559 而根據預測 2025年時老人人數便攀升至人口20 左右 651 今日大部分老年人由家庭成員自行照顧 但各地在2008年亦設立1 074所養老院 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主要取自老年年金 價格新臺幣3 000元至6 000元不等 無法提供退休儲蓄的家庭每個月則有5 000元的社會補助 政府也有基本醫療服務 流感疫苗防治 大眾運輸工具 文化表演折扣 免費餐點等福利 2007年時 任何25歲至65歲者在工作場所未提供社會保險時 依法必須納入國民年金保險 652 政府還將國民最低生活費訂在該地區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 並適當給予社會福利及相關補助 自2008年開始 政府提供每年總收入不超過新臺幣150萬元 孩子年齡未超過2歲的父母每個月3 000元的補助 也給撫養精神疾病或身體殘疾兒童的家庭社會援助 652 另外政府也提供具臺灣原住民族血統者更多機會 根據 勞動基準法 的規定所有政府機關 學校和超過百人的企業 必須至少有1 成員為臺灣原住民族 同時臺灣原住民族家庭購買房屋的貸款有較低利率或租賃優惠條款 而的學童亦有額外獲頒獎學金的機會 652 醫療衛生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因應COVID 19疫情的作為被視為是民主政體防疫的展現 受到國際社會和媒體關注 其間建立的智慧防疫系統獲得許多國家洽詢 截至2020年為止 在臺灣平均每10 000人享有21 65名醫生 653 6 55位牙醫 654 和42 34張病床 655 的醫療服務 656 共有479間醫院以及22 653家診所 其中包括82間公立醫院和426家公立診所 657 656 而2009年時在對隨機選擇的3 360名病患進行醫院服務品質調查後 有75 1 的人表示 非常滿意 醫院服務 有20 5 的人則認為服務 不錯 只有4 4 的病患對於醫療服務或者護理照顧感到 不滿意 或者 非常不滿意 658 2000年時 臺灣人均衛生支出總額約752美元 659 2001年時 衛生支出則佔國內生產毛額5 8 其中64 9 支出則是由政府資金給付 659 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 中華民國民眾享有豐富的營養來源 但也面臨慢性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 隨著醫療保健體系逐漸完善 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成長至76 2歲以及83 0歲 650 而在2012年時造成最多人致死的疾病為癌症 排行第二名 第三名以及第四名者分別為心臟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及肺炎 648 另外在2013年時 中華民國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3 9 650 為了降低肺癌喪生的患者人數 政府除了對菸草製品進行管制外 還禁止民眾於工作場所 學校 餐館以及火車站等所有公共場所吸菸 並推廣設立通風的指定吸菸區 658 除了現代醫學療法外 中華民國國內亦廣泛使用中醫學診斷治療 其中臺灣地區便有14家中醫醫院 3 462家中醫診所和77家西醫醫院附設中醫部門 660 中華民國的全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661 主要負責疫情監測 疫情調查 疫情宣傳和疫情防治等工作 並且多次針對結核 登革熱 腸病毒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等疫情爆發進行因應 662 另外還有針對食品藥物安全所成立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負責確保藥物 疫苗 醫療器材 食品 輔助食品及化粧品的品質安全與有效性 663 截至2021年 中華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為80 86歲 其中男性77 67歲 女性84 25歲 664 教育體系 主条目 臺灣教育和臺灣教育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華民國教育制度混合中國與美國教育體系特點而成 並在1945年接收臺灣後開始於臺灣地區施行 665 666 由中華民國教育部負責 政府之後制定 國民教育法 讓國民享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後來發展為九年一貫課程 667 668 在2012年時則有99 15 學生會繼續就讀高級中學或技術型高級中學 669 今日教育系統包括6年國小教育 3年國中教育 3年高中職教育和4年高等教育 665 今日共有158所大專院校提供高等教育 670 並分成普通教育 大學 獨立學院 和技職教育 科技大學 技術學院 兩大體系 671 著名的大學有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天主教輔仁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等 672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7年宣佈將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但因為預算問題和家長反對而延期 以在政策配套上尋求共識 673 2011年1月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宣布計畫於2014年時 將本來的台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分階段改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其中大部分高級中學排除在校成績為入學標準 而給予免試入學 僅有少部分明星高中保留考試入學制度 674 另外還有為年齡4歲至6歲孩童提供非義務教育的幼稚園保育 但近年政府積極投入扶持弱勢幼兒和早入學教育 著重減輕貧苦家庭負擔和盡早與國民教育接軌 計劃在2011年起將國民教育向下延伸1年 675 當前教育使學生在數學 科學領域獲得極高測試分數 676 677 678 但被批評學生壓力過大 及過度強調記誦而減少創造力 679 680 學生經4年大學教育獲得學士學位後 能進修取得碩士 博士學位 667 每年有許多學生出國留學 最多人前往留學的美國達2 1萬人 681 教育部長年向海外華人比例較多的東亞與東南亞國家招收華裔大學學生 近年積極開放國際學生與中國大陸學生就讀 將重點放在課程英語化以應對國際化需求 682 除了正規的教育體制外 不少學生還參加補習班或安親班 提高數學 自然科學 英文等科目考試的解題能力 683 684 截至2012年底 中華民國不識字率大約有1 71 左右 685 傳播媒體 主条目 中華民國媒體和臺灣媒體亂象 1999年 中華民國取消對新聞自由的限制 使得各式傳播媒體大量出現 686 但也引起許多針對媒體亂象的討論 687 2008年時有1 300多家新聞機構 絕大多數都是私營小企業 當中最大的國家通訊社為1924年成立的中央通訊社 其他重要新聞機構還有以經濟和金融新聞為主的中國經濟通訊社 688 當前有近2 000多份報紙出版 但只有30份常於市面上出現 發行量前四名者分別是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聯合報 和 中國時報 當中訂閱人數最多的 自由時報 每日約72萬份 而排行第二名的 蘋果日報 則以小報式報導達到52萬份 689 另外在捷運等公共交通上也會有免費的報紙供民眾閱讀 688 截至2013年10月為止 書籍出版登記者共有1 737家 大多是資金與人力規模較小的微型企業 690 這些出版社創辦許多雜誌並廣受歡迎 當中已向政府通報登記的雜誌有6 000多份 另有91 雜誌是於臺北市出版 廣受歡迎的雜誌面向有經濟和金融 八卦 時尚和旅遊雜誌 最流行的八卦雜誌為 壹週刊 688 在2013年12月底為止則有171家無線廣播電臺 690 最為流行者多為音樂電臺 691 無線廣播電臺使用的語言以國語和閩南語為主 但依法也保障臺灣原住民族的收聽權益 688 電視傳播服務最早自1962年開始提供 當時由臺灣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和中華電視公司三家電視臺主導市場發展 直到1993年開放有線和衛星頻道後才大量增加其他電視臺 690 最早開播的電視公司都由政府擁有 之後則對國家 政黨與財團所擁有的電視臺股份立法限制 691 2008年時 有78 7 的客戶優先選擇觀看有線電視 688 多數有線電視頻道內容則由衛星電視供應 690 2013年12月底 政府總共核准108家衛星廣播電視節目供應者和7家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服務經營者申請 共計有280個頻道 690 最受矚目的新聞頻道有TVBS新聞台 三立新聞台和東森新聞台等 688 並且於2006年設立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對通訊傳播進行 監理政策之訂定 法令之訂定 擬訂 修正 廢止 執行證照核發 系統設備之審驗 工程技術規範之訂定 內容分級制度 競爭秩序之維護等等 692 文化主条目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文化 台灣文化 台灣文化史和中華民國節日與歲時列表 飲食文化 主条目 台灣飲食 台灣菜 台灣小吃 臺灣茶文化和台灣夜市 珍珠奶茶風靡全球 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飲食之一 中華民國餐飲文化主要以台灣菜為主 融合各文化飲食風格 主要有臺灣閩菜 臺灣客家菜以及外省菜系 湘菜 魯菜和粵菜等 693 由於大部分人口為來自中國的漢族 因此菜餚大多源自中國菜 並融合中國各地區風格 因四面環海 黑潮洋流經過與冬季冷空氣南下 使得周遭海產資源豐富 民眾常食用魚類 貝類 甲殼類等海洋生物 694 695 但是肉類價格昂貴的緣故 雞肉 豬肉 牛肉或羊肉等肉類食品較少出現 696 由於耕地稀少使得糧食作物不單一 民眾以食用稻米 番薯或芋頭等作物為主食 693 696 受到漢人長期定居臺灣與被日本統治長達50年 閩南裔台灣人和客家裔台灣人菜餚 及日本料理深深影響今日飲食文化 696 697 台灣菜重視 清 淡 鮮 醇 強調食材自身的原始味道 並常以醬油 米酒 芝麻油 豆豉 九層塔 油蔥酥 芫荽等調味 695 主要料理的作法則講究烹調技術和食材配料 餐會筵席上常見的菜色有佛跳牆 東坡肉和萬巒豬腳等 698 因為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區 使得餐點中也常常會食用各式水果 695 受到許多民眾信仰佛教 以及環保或者健康因素的影響 各處都有開設專門的素食餐廳 699 另外也有透過中藥藥材燉補各種食材而成藥膳料理 695 另外在街頭上還有著名的 小吃 文化 700 會將烹調後的料理分裝成小盤食用 697 701 各地小吃攤販則會集結為夜市 廣受歡迎的夜市有六合夜市 士林夜市 羅東夜市 花園夜市 逢甲夜市等 702 並成為重要的生活文化代表 703 常見的小吃包括有蚵仔煎 香雞排 臭豆腐 鹹酥雞 生煎饅頭 米血糕 蚵仔麵線 滷肉飯 肉粽 肉圓 擔仔麵 牛肉麵 小籠包等 704 705 著名的飲品則有泡沫紅茶和珍珠奶茶 前者是因為果糖 飲品等全數搖勻後的頂部泡沫而得名 後者則是將粉圓倒入奶茶中飲用 706 707 這兩者在傳至新加坡 馬來西亞 澳洲 歐洲和北美地區後同樣受到歡迎 697 708 另外也發展出自身的酒文化 709 並有金門高粱酒等著名品牌出現 710 藝文活動 主条目 台灣藝術 台灣文學和台灣音樂 歌仔戲是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 也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 中華民國受到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發展出認同西方文化與共和制的觀點 711 臺灣過去則憑藉口傳和書面語記載 以傳統儒家和閩南文化為主 712 713 但也有基於原鄉認同的觀念對立 714 也由於臺灣曾經歷不同政權和民族統治 當前社會逐漸發展出以臺灣為自身認同特色的多元文化 715 716 717 但也因為臺灣問題而在國內廣泛爭論 718 719 720 當中除了結合傳統與現代文化外 721 也融合漢族儒家文化與臺灣原住民族等不同文化 今日認定的傳統民俗文化包括有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習俗 以及漢族的剪紙 油紙傘 紙燈籠 木雕和刺繡等技藝為主的民間藝術 也涵蓋因海島文化而逐漸形成的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豐年祭等節慶文化 638 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撤往臺灣地區後 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制成中華民國文化部 以中國國民黨官方立場推動中國書法 中國畫 中國藝術和傳統戲曲等藝文活動 722 723 到了1987年解除戒嚴後 中華民國的藝文 美術活動隨著社會開放而進入多元發展的階段 724 而自2000年開始 台灣本土化運動及相關議題成為是中華民國自身文化論述的重要議題 主要解讀與內容圍繞著中國文化 原住民族文化和臺灣文化上 725 文學界長期以來便陸續發表各式風格的作品 但也曾針對台灣文學等發展方向而出現爭論 726 727 728 表演藝術除了過去曾在電視上盛行的歌仔戲和布袋戲繼續獲得政府重視外 729 也出現像是林懷民的雲門舞集等現代表演舞團 639 730 今日中華民國樂壇也呈現多元形式 並因不同族裔語系和歷史背景發展出南島語系的民族音樂 中國的傳統樂曲 西方古典音樂和各式流行音樂等 731 732 733 除了有各族民歌 傳統民謠 傳統童謠 說唱音樂 獨奏或合奏器樂 國樂 儀式音樂等各類風格的傳統音樂外 734 西方古典音樂也在中華民國獲得高度發展 包括小提琴家林昭亮 鋼琴家胡瀞雲 英语 Ching Yun Hu 和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藝術總監吳菡 英语 Wu Han pianist 等人都獲得許多關注 731 中華民國也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地 735 成功讓華語流行音樂在亞洲地區廣受歡迎 736 並推出張惠妹 周杰倫 蔡依林 飛輪海 五月天等專業歌手 732 737 738 而同一時期 臺語流行音樂樂壇受到1970年代以後受日本演歌文化影響 那卡西和夜總會等秀場文化在臺灣也十分盛行 如陳雷 蔡小虎 龍千玉 翁立友 蔡秋鳳 江蕙 黃乙玲等知名閩南語歌手即是出身秀場的代表人物 影視娛樂 主条目 台灣電影和台灣攝影 金馬獎為全球第一個華語電影獎 與華語歌曲獎的金曲獎和台灣傳播媒體獎金鐘獎合稱 三金 今日中華民國的影視娛樂服務樣貌不斷有所改變 形成以無線網路 有線網路 網際網路媒體等數位科技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大眾傳播文化 其中臺灣電視節目 英语 List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series 受到各地歡迎 已在新加坡 馬來西亞以及其他亞洲國家播出過 許多電視公司也紛紛投入拍攝電視連續劇 由於其迎合臺灣民眾的喜好而被獨立劃分為台灣電視劇類型 像是 惡作劇之吻 花樣少年少女 命中注定我愛你 愛上巧克力 痞子英雄 等較受歡迎的作品還成功推廣至其他亞洲國家 739 另外由於今日社會具多元文化背景 自由且富含創作力 而能給予影視工作者良好的發展空間 740 台灣電影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獎獎項或者是在世界各地的國際影展上映 著名的臺灣電影導演包括有李安 蔡明亮 楊德昌 侯孝賢 魏德聖等人 741 早期電影是由臺灣電影文化公司 中影公司等官方製片廠製作 內容以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 742 1960年代中華民國總共製作了200部至300部電影 透過拍攝愛情片 武俠片和愛國片作品使得電影產業蓬勃發展 743 但隨著香港電影產業逐漸成熟後 中華民國自身的電影產業產能反而逐漸下滑 744 到了1980年 楊德昌和侯孝賢開始發展具有個人特色的電影作品 並且贏得多座著名的國際電影獎獎項 743 但這些作品在自身電影市場上並沒有廣泛獲得認同 744 對此李安和蔡明亮等年輕導演則推出較為吸引普通觀眾的電影 許多新銳電影導演也在市場低迷時繼續投入拍攝 742 743 同時政府也提供電影輔導金辦法以培育電影人才 促進影片製作品質和數量 希望能達到發展自身電影產業的目標 745 一直到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 海角七號 上映後 成功為臺灣電影帶來復興之熱潮 743 746 今日台灣電影在華語電影仍有一定影響力 747 另外自臺灣日治時期後 748 臺灣還陸陸續續出現鄧南光 李鳴鵰 749 張才 750 751 張乾琦 752 張照堂等著名攝影師 753 並因為解除戒嚴而促成攝影題材更加多樣化 754 旅遊觀光 主条目 臺灣觀光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華民國最具規模的博物館 前往中華民國旅遊觀光的遊客數量長期逐年增長 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統計 在2015年時有10 439 785名遊客抵達 比2014年同期增長5 34 觀光遊客大部分來自亞洲 依排序為中國大陸 755 日本 韓國與港澳地區 亞洲以外的觀光客則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 756 而在2014年 中華民國在萬事達卡全球國際旅遊城市報告中排行第15名 757 其中重要旅遊景點包括各個國家公園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和觀光遊憩區 758 759 760 另外臺灣的休閒農場與溫泉景點也吸引不少遊客 761 762 當前政府也開始發展醫療旅遊 並且計畫建設數座醫療村提供服務 763 764 位於城市的重要景點則有在2004年至2010年期間為世界上最高建築的台北101 765 以及包括中正紀念堂 草悟道 各類紀念公園和各處夜市等 766 而今日中華民國設立有極高密度的24小時便利商店 除了能提供普通服務外還與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機關合作 使得徵收停車費 水電費 交通罰款 信用卡支付以及郵寄包裹等服務都能夠在便利商店進行 767 中華民國境內約有535座博物館及10座虛擬博物館 其中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近700 000件中國青銅器 玉器 書法 繪畫和瓷器 被視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藝術的重要博物館 768 769 自1933年開始 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便將原先收藏在北平市故宮的藝術品運出 多次轉移收藏地後最終一部分物件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 海運運輸至臺灣本島 770 儘管常設型展覽的內容每季都會更換 但仍然需要花費12年才能將所有的藝術品全部展出 771 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表示這些收藏品是被國民黨當局 非法竊取 至臺灣 並呼籲將所有故宮藏品盡早 歸還 給大陸當局 但是自大陸地區爆發文化大革命後 中華民國政府便認為這是保護藝術品不受破壞之必要行動 不過今日雙方博物館也恢復中國傳統文物遺產的交流 770 而在中正紀念堂則有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提供藝文表演 國立國父紀念館也會舉辦多項文化活動 音樂會以及演講會等 771 另外一方面 政府也在臺中市則成立了收藏明朝與清朝畫作以及臺灣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國立臺灣美術館 771 體育競賽 主条目 台灣體育 中華民國對外體育競賽主要持梅花旗 中華民國主要運動有棒球 籃球和壘球等 各地設有競技運動場館 國民運動中心 運動公園 多功能運動場所 游泳池 棒球場 772 高爾夫球場 單車徑等設施 773 被視為國民運動的棒球廣受社會大眾歡迎 774 772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於1989年組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775 並在2003年和台灣職棒大聯盟合併 776 今日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有6支球隊 777 平均每場比賽有6 079名觀眾 776 中華民國曾舉辦2001年與2007年亞洲棒球錦標賽 2007年世界盃棒球賽和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778 779 並在1982年與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銅牌和銀牌 774 另外還有像王建民 陳偉殷 曹錦輝 郭泓志 倪福德 胡金龍等棒球選手進入美國職棒大聯盟 774 780 政府過去曾推廣籃球運動 781 且每年舉辦威廉 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和超級籃球聯賽等賽事 778 藝人陳建州亦於2020年成立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 在朱木炎和陳詩欣於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金牌後 政府在楊宜蓁等選手協助下開始推廣跆拳道 778 另外在合球項目部分 曾在2008年世界青年盃合球錦標賽和2009年世界盃合球賽贏得銀牌與銅牌 782 783 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曾雅妮在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亦有傑出的表現 784 曾連續109週於女子世界排名上位居第一名 785 786 其他常獲佳績的項目還有撞球 羽毛球 舉重 拔河 馬拉松 乒乓球 射箭和網球等 778 另外電子競技亦十分興盛 台北暗殺星更在2012年贏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總冠軍 787 788 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影響 中華民國參與國際體育組織和賽事須以 中華臺北 TPE 名義 789 790 並要以國旗歌和梅花旗替代國歌與國旗 791 792 政府為提倡全民運動 每隔2年舉辦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和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 每年亦有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與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政府還藉由舉辦國際體育活動建設相關設施 獲得承辦經驗 取得籌辦機會 例如每年舉辦的台北國際馬拉松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 778 富邦LPGA台灣錦標賽等 793 及高雄市在2009年的世界運動會 794 臺北市在2009年的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17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 795 796 2021年7月31日 李洋及其搭档王齊麟获得史上第一枚奥运男双羽毛球金牌 8月1日 戴资颖获得了奥运女单羽毛球银牌 參見 中华民国主题 中国主题 台湾主题 臺灣 臺灣歷史 中國 中國歷史 臺灣第一列表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世界紀錄列表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中華民國 臺灣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法律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民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黨 中華臺北 亞洲四小龍 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列表 殘存國家 分裂國家列表 两岸关系 南北关系 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 南奥塞梯共和国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註釋 平時升降國旗 奧運會升梅花旗等場合時演奏 2 0 2 1 因中華民國的疆域曾有多次變化 2 3 各界對中华民国宪法中的 固有疆域 之意義未有定論 4 5 相關爭議詳見本條目之法理疆域章節 戰後移民 閩籍比例採取1990年普查數據 原按269萬人計算得13 有誤 因未計入連江縣人口 非閩南 非臺籍 金門縣人口 閩南 非臺籍 且未減去當年外國人口 原住民人口 取2000年39萬 故應為274萬比1986萬 得13 8 將1991後遷入漢族合併計算 得13 5 臺灣外省人是指在1945年以後 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而陸陸續續撤往臺閩地區居住的民眾 以及其於臺灣所產下的後代 並不包括1990年後搬至臺閩地區居住的大陸及港澳人民 1991年後遷入 採取內政部民國80年至107年12月之陸港澳及無國籍者 如泰緬孤軍之後 遷入數得2 24 此數不包括原外國籍之漢族 其數目應不甚多 107年12月內政部數 戰前移民臺澎的其他民族如日本人 韓國人等 而所有戰後遷往臺灣地區的民眾不完全是漢族 例如前往臺灣的白先勇屬於回民 席慕蓉屬於蒙古族 溥心畬屬於滿族 採取內政部民國92 2003 年7月至107 2018 年12月之外籍遷入數得0 44 民國92 2003 年以前未找到數據 此處的 主要宗教 是指信仰人數佔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人口 臺灣人口 5 以上者 聯合國並沒有為非會員國的中華民國計算其人類發展指數 因此本數據實際上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自行計算得出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排名 民國紀年的正式寫法應將中華民國國號完整寫出 僅寫 民國 係屬簡寫寫法 中華民國法定曆法使用公曆 多稱 國曆 而官方使用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混用的方式 農曆則是在以漢人為主的民間社會使用 城際鐵路列車靠左行駛 文化基本法 第6條 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與臺灣手語 國家應定為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發展法 第3條 本法所稱國家語言 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 又 文化基本法 第1條 文化事務 除其他基本法有特別規定者外 適用本法之規定 依據國立編譯館主編 正中書局出版的部編大專用書 國語 解釋 國語分廣義和狹義 對外語來說 則國內各民族的一切語言和文字 可統稱為廣義的國語 在本國 對其它語言來說 則指國家選定以 北平現代音系 為標準音的標準國語 為狹義的國語 對內用以通行各地 對外作為國家語言的代表 35 36 37 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令第75號明確推行國語 1924年始基於 北平現代音系 構建現行國音 1932年後 以教育部出版之 國音常用字彙 為標準音 官方 正 繁 體字 或 正 繁 體中文 中華民國教育部自1956年起禁止在校生學習簡體字 包括中國大陸之簡化字及二簡字 38 前總統馬英九強調傳統漢字為正體 非繁體 39 40 參見國字標準字體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否認清朝統治的合法性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 告海陸軍士文 自逆胡猾夏 盜據神州 奴使吾民 驅天下俊傑勇健之士而入卒伍 以固其專制自恣之謀 我軍人之俯首戢耳以聽其鞭策者 亦既二百六十有餘年 豈誠甘心為異族效命哉 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 國家之本 在於人民 合漢 滿 蒙 回 藏諸地為一國 即合漢 滿 蒙 回 藏諸族為一人 另需注意中華民國對蒙古地方無法長期統治 對西藏地方也僅做到名義統治 42 目前有14个邦交国 孙中山 建国方略 前此虽身当百难之冲 为举世所非笑唾骂 一败再败 而犹冒险猛进者 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 其所以百折不回者 不过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 昭苏将尽之国魂 期有继我而起者成之耳 及乙已之秋 集合全国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 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 于是乃敢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 使之各回本省 鼓吹革命主义 而传布中华民国之思想焉 國民政府發表公告承認外蒙獨立 1946年1月5日 中央社重慶五日電 國府於一月五日發表承認外蒙獨立之公告如下 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 近據外蒙古投票事務人員之舉 公民投票結果 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 茲照 國防會最高委員會之決議 正式承認外蒙古之獨立 除以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決議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 特此公告 109 根據協議 中華民國與英國共同授權夏慤受降 潘裕昆率憲兵第十六團及新一軍駐九龍 與英軍一道維持治安 為期2年 110 在受降儀式後 香港行政事務由夏慤成立的港英軍政府管理 至1955年 原屬海南特別行政區 1990年後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代管至今 35個省份包括有內地十八省 東北九省 塞北四省 西部三省以及臺灣省 根據 中華民國憲法 之規定 西藏地區為藏区類似省分的自治行政區劃 外蒙古的獨立 是我國在特殊情況下 被迫接受的 我國人民以歷史及情感的關係 都已認為外蒙古恢復為我國領土 行政院長俞鴻鈞 1955年12月14日 外蒙為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之一部份 外蒙之法律地位自應恢復原有狀態 此乃中華民國一貫立場 外交部 1961年3月1日 261 但憲法本文從未實質說明固有疆域為何 大法官會議亦不受理釋憲案 262 現今行政院轄下有9個部 4個會 3個署 2個總處 18個委員會 3個獨立機關 而在完成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後 可能調整為14個部 8個會 2個總處 3個獨立機關 立法院共有113個席次 其中有73名立法委員是從單一選區中投票選出 而有34名立法委員則是藉由全國政黨得票比例勝出 另外還有6個席次則從2個臺灣原住民族選區中 各自選出3名立法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反分裂國家法 第八條中关于采用 非和平 方式或其他必要措施的條件原文為 台独 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 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 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 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其中第二點中並未列出其所謂 重大事變 之標準 也沒有說明 將會 的時效性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對這幾點做出司法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未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67條第 四 項做出任何法律解釋 338 339 截至2021年12月10日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包括有位於亞太地區的帛琉 馬紹爾群島 諾魯與吐瓦魯4國 位於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宏都拉斯 瓜地馬拉 貝里斯 海地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與巴拉圭8國 位於非洲地區的史瓦濟蘭以及位於歐洲地區的梵諦岡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 全國陸海空軍 須超出個人 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 效忠國家 愛護人民 祖籍省別並非族群絕對分類分式 臺灣客家人也有來自福建省南部和西部 而來自廣東省的臺灣潮州人依其語言屬於閩南民系 並不屬與客家人 中華民國憲法 第十三條規定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 参考文献引用 中央情報局 GEOGRAPHIC COORDINAT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世界概況 2014 02 23 英文 洪秀柱 讓大陸羨慕學習台灣的民主法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記者曾韋禎 台北報導 自由時報 2015 10 02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強調 中華民國憲法的內容 就是主權及於大陸地區 扁憲法領土範圍 陳總統籲思考是否予以處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四日電 中央社 2006 09 24 陳總統指出 如果嚴格依憲法相關規定 台灣到底承不承認 蒙古人民共和國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兩個聯合國會員國都是主權獨立國家 是與台灣完全互不隸屬的另外兩個不同國家 當憲法規定與現實狀況完全脫節或背離時 基於對憲法正當性與合理性要求 對轉型正義的期待與堅持 是不是也應該認真思考 予以必要的處理 我國 固有之疆域 的範圍究竟為何 蘋果新聞網 2021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26 釋字第328號解釋 中華民國司法院 2021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04 馬 92共識可反對但不能否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記者田世昊 王寓中 陳杉榮 鄒景雯 專訪 自由時報 2008 03 29 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是台澎金馬 但根據憲法固有疆域還包括大陸地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蒙古不是中華民國固有之疆域 自由時報 2021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3 中央通訊社 Interior minister reaffirms Taipei is ROC s capita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a,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