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丘祖德

丘祖德(1614年3月20日—1645年),號念修四川都司成都後衛人,明朝政治人物。

丘祖德

大明山東巡撫
籍貫 四川都司成都後衛人
字號 號念修
出生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二月十一日(1614年3月20日)
逝世 弘光元年(1645年)
親屬 曾祖丘魯,祖丘紹文,父丘之坊
出身
  • 崇禎六年癸酉科四川鄉試第39名舉人
  • 崇禎十年丁丑科會試第162名
  • 崇禎十年丁丑科殿試三甲25名進士

生平 编辑

崇禎六年(1633年)中式癸酉科四川鄉試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進士,吏部觀政,授寧國府推官,己卯調濟南府推官[1][2][3][4]。後被推荐,越级提拔为山東按察司僉事,仍帶降俸一級[5],分巡东昌道[6]。山东土寇猖獗,崇祯帝听给事中张元始之言,令丘祖德及东兖道李恪专任招抚,土寇多解散。十五年(1642年),调官沂州[7]。冬季,因兵部尚书张国维所荐,被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8]。十六年(1643年)在官吏考核中被解职待查,查明后,以原官代王永吉巡撫山東[9][10][11][12]北京沦陷,李自成遣使招降丘祖德,丘祖德斩使者,图谋发兵拒守,但中军梅应元叛变,率部卒索取印绶,丘祖德于是南奔。

弘光年间,御史沈宸荃弹劾丘祖德和河南总督黄希宪轻弃封疆,诏将二人削籍提讯久后获释。时成都亦沦陷,丘祖德无家可归,流寓于宁国。金声起兵绩溪反清,丘祖德与宁国举人钱文龙、诸生麻三衡、沈寿荛等各自举兵响应。时郡城已失,丘祖德驻华阳,麻三衡驻稽亭,其他蜂起者还有十余部,相约一同攻郡城,不克,沈寿荛阵亡,丘祖德退还山中。清军攻破其寨,丘祖德被俘,被磔死,其子也被杀。不久其余各部也都败亡[13]紹武帝追贈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諡忠烈。

延伸阅读 编辑

[]

  《明史卷二百七十七》,出自《明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丘祖德,曾祖魯,祖紹文,父之坊,念修,易四房,甲寅二月十一日生,成都後衛官籍,癸酉三十九名,會一百六十二名,三甲二十五名,吏部觀政,授寧囯府推官,己卯調濟南府推官」,《崇禎十年丁丑科進士履歷便覽》
  2. ^ 「左布政使周應期、臨淸戶部主事張益慶,各措備本折,接濟軍需,以資果腹。東昌府知府趙濬、推官沈應明、濟南府監紀推官丘祖德、兗州府知府雷應乾、推官(疑脫)恪,念切同讎,合謀制勝。臨淸州知州羅賢、聊城縣知縣王顯、鄆城縣知縣李芳莎、濮州知州王襄、曹州知州韓祥、州同李延、莘縣知縣李朝輔、朝城縣知縣熊培元、曹縣知縣梁舟傑,或確偵賊情,或堅壁淸野,更接濟粮料,均有裨于掃蕩之功。濮州鄕宦羅志儒、楊本鍼、蘇光德,犒賚米麵牛酒,不吝多金,鼓勵益增銳氣,復各遣家丁,協力擒斬,共成奇捷。提塘守備陳汝鋌,傳宣京報,部檄晝夜不遺(餘)力,致令事多中款,軍機無悞,深有裨于剿寇捷功。此固將士戮力于疆塲,以報聖明。然非帷幄運籌,羣策畢舉,何以玄(疑誤)立奏蕩平?一時諸臣勞績俱不可冺。伏乞聖恩勅部察覆施行。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廿九日題,十二月廿九日奉聖旨:已有旨了。該部知道」,《明清史料乙編》第十本兵科抄出山東總兵楊御蕃題本,不應抄傳。崇禎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發,奉旨五日註銷,限本月本日完繳。陸明。兵部呈于兵科抄出。
  3. ^ 「兵部題為聖恩浩蕩無窮,臣父沐恩有路,謹比例陳請,仰祈聖明一視同仁,炤例廕贈,以廣皇仁,以慰忠魂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崇禎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原任山東督粮道鄧謙次男生員鄧天申奏稱:竊惟皇上有功必賞,有勞必錄,而置身受難者,皆得沐高厚之洪恩。然殉難之最慘者,無如臣父,而受慘之最毒者,無過臣家。臣父謙叨中戊辰進士,歷任山東督粮道副使,於崇禎十二年正月初二日,虜薄濟南,臣父挺身抗罵,百折不回,以致箭刃交加,遍身碎臠。迄虜退獲屍之日,其咬牙怒目罵賊之狀猶存。比時(□)之祖母、臣之叔祖、臣之兄姊,婢奴共計四十六名口,俱死於烽焰之中,焦頭爛額,斷手剮心,慘難盡述。臣幸被虜逃回,臣母胡氏跳入井中,屍盈水涸,二命苟存。遂於本年七月內,母子匍匐都門。臣母胡氏具有臣夫效忠甚烈等事一疏,奉有該部知道之旨,欽此。又於崇禎十三年閏正月,該山東巡按御史李春蓁題為五案之大法已昭,勳節之酬賚宜懋等事,內稱叅議鄧謙等,或以血戰不支而死,或以被執不屈而死,或以聞變自盡而死,雖慷慨捐軀,與夫從容就義,所死不同,而其殺身以成仁則一也。等因具題,奉有該部知道之旨,欽此。欽遵在案。臣與母扶櫬回籍,廬墓終喪,滿望恩綸渙發,詎部三年未覆,致不得沐洪恩,故臣不得不又有此一請耶(也)。然一以在任殉難而荷蒙贈廕之張允登、郭應,嚮者臣母前疏已明,無敢再贅。今復察山西鄉官原任山東叅政張光奎,在籍殉難,贈光祿寺卿,廕一子入監讀書,與祭一壇,造墳安塟。又山東鄉官原降河州判官張瑤、原任保定府同知王象復,在籍殉難,俱贈光祿寺少卿,各廕一子入監讀書。是三臣又以在籍殉難而蒙皇上之廕贈者。臣父拒賊死難,終於王事,得不能與衆一視同仁。我皇上如天之仁,無恩不被,豈忍臣父長泣九原,抱偏枯之戚哉!跪懇天慈,憐守土死難之忠,憫闔門齏粉之慘,勅下該部,炤例廕贈,俾生者得以勸懲,死者得以啣恩。臣父以殺身殉難為忠,於臣身得以請恩榮父為孝,是臣與父不失忠臣孝子之名,皆皇上再造之殊恩也等因。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奉聖旨:該部察議具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臣子捐軀殉難,朝廷卹死錄生,無非扶植綱常,鼓勵忠義,未可以成敗而低昂之也。山東督粮道叅議鄧謙,當逆奴陷濟之時,身被執而志不少屈,罵不絕口,命殞兇鋒,備罹極慘。謙之盡職以報我皇上者,蓋與古之忠臣烈士可彪炳先後矣。臣察核五案之大法已昭,勛節之酬賚宜懋等事一案,其初勘也,濟南府推官丘祖德、兗州府推官李恪稱謙被虜拘執,不肯屈服,甘就白刃,激虜之怒而被殺者。其一種慷慨不撓之正氣,雖死猶生者也。按臣李春蓁之察覆也,各官或以血戰不支而死,或以被執不屈而死,或以聞變自盡而死,雖慷慨捐軀,與夫從容就義,所死不同,而其殺身成仁則一也。各等因。然則謙之死,其忠節可對天日,義烈可泣鬼神,非加贈廕謚祠,予以塟祭,何以慰忠魂于地下哉?其子鄧天申援例請卹,固人子之至情,實以昭皇上勸忠之盛典也。察欽依邦政條例一款:凡有歿于王事者,炤生前職事,贈二等。又察原任山東右叅政張光奎在籍殉難,贈光祿寺卿,廕一子入監讀書,與祭一壇,造墳安塟。今鄧謙死難,與前例相符,應以原官叅議贈光祿寺正卿,廕一子入監讀書,仍行禮部酌議謚祠塟祭,則皇上之報臣以禮,教人以孝,超駕前代帝王之上矣。無論忠臣義士,仰見我皇上卹死之典如此其優厚,益加懋勉,卽偷生靦顏者,咸愧而思奮,肯自棄于盛明之世哉?緣奉察議具覆之旨,相應覆請,恭候命下,將鄧謙應以原官叅議贈光祿寺正卿,廕乙子入監讀書,仍行禮部酌議謚祠塟祭。崇禎十五年二月十二日郞中龔彝」,《明清史料乙編》第四本兵部題行「兵科抄出原任山東督粮道鄧謙男鄧天申奏」稿限十三日上行訖清冊訖稽查登訖左府科書辦翁旻承
  4. ^ 「又據濟南府推官丘祖德塘報內稱,據守備趙萬方、千總呂興邦、毛桂英報稱,五月初一日奉撫院憲□,領兵勦賊,於初二日到學城龍灣處處賊巢,為首張志貴、張文成、國佐、馬啞嗓子、張振凱、劉得愛、李正洪等各率黨卒數百,棄刄扎隊出庄投降。詢其紅旗營賊首田二下落,稱係四月二十九日被兵馬自五峯山追過馬山,逃奔五眼井,招聚殘卒數百,在彼屯住。職等即令降寇張志貴等引路統兵將莊圍住,先令張文成入寨,說伊投降,再四不定,伊令賊黨俱各登山,職令各兵將山圍繞,我兵奮勇直追山頂,盡行勦滅。一賊未逃,活捉賊首田二。職等回師至神符站,聞有賊千餘在東山峪搶割麥田,職等統兵至彼,各賊迎出山口,有頭目范得勝、王大福、李化龍、柳鬍子等匐匍投降,亦俱招安。又據本廳書快董良卿、孫可興等報稱:前領降賊往黃崖等處勦賊立功,至下把等處,活擒賊犯二十餘名,招安賊頭張志貴等十一名,餘黨千人,俟造冊另報。又據黃家峪賊首宋盈造投降花名冊一本,共一百三十名。此皆憲威丕振,故諸賊歸安恐後,前發標兵,相應撤回等情」,《明清史料辛編》第七本兵部行「兵科抄出山東巡撫王公弼題」殘稿
  5. ^ 「兵部為東土未能偃兵,監軍不可乏人,敢就近推擇知兵能臣,以補重任,以完勦局事。職方淸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吏部咨,文選淸吏司案呈,崇禎十四年五月初七日,奉本部送吏科抄出本部覆山東巡按李近古題前事等因,四月十四日奉聖旨:吏部知道。欽此欽遵。抄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東昌監軍道駐箚淸源,為神京咽喉,漕運孔道,近以民窮盜起,揭竿嘯聚,其藉以護鞘通漕、安民弭盜者,該道尤急須得人也。茲按臣會䟽稱:濟南府推官丘祖德,久在行間,恩威積著,肥城三捷,奇略已彰,使之秉憲,必能大展劻勷之猷,克稱澄淸之寄。雖以推官而陞司道,似屬越級,然為地擇人,難拘常格。頃兗州府推官李恪,亦就近陞兗西兵備道矣。況本官奉旨減俸行取,旦夕可冀淸華。今屈侍從之優閒,使為軍旅之拮据,蓋不從本官起見也。旣經按臣會題,該司察呈前來,相應覆請。合無將丘祖德量陞山東按察司僉事,仍帶降俸一級,管東昌監軍道事務。恭候命下,臣部遵奉移咨該部,炤例請敕,仍給憑行令欽遵到任管事等因具覆。五月初五日,奉聖旨:是。仍帶降俸一級。欽此欽遵。抄出到部送司,相應移咨,案呈到部,擬合就行。為此合咨貴部,煩為察炤,請敕施行等因到部送司,案呈到部,擬合就行。為此一合具揭帖,差主事馮士仁賫赴內府翰林院,請寫敕書施行。計開:請敕官一員,山東按察司僉事仍帶降俸一級丘祖德。察得本官責任分巡東昌道兼管兵備馬政幷河道事務,在臨淸駐箚,問理刑名,操練軍馬,修理城池,撫恤士卒,禁捕盜賊,察考倉糧,革除奸弊。東昌府所屬臨淸、高唐、聊城、夏津、武城、淸平、茌平、博平、堂邑、館陶、冠縣、莘縣、恩縣、丘縣,兗州府所屬東阿、平陰、陽穀、壽張等一十八州縣兵備及境內衞所,俱屬本官管轄。本官仍炤新題事例,兼管糧餉,聽巡撫督餉部臣幷總理河道都御史節制。所在軍衞有司官員,如有貪財黷貨,生事害人,及縱容盜賊,不行緝捕等項違法者,輕則量情處治,重則叅究拏問。本官為憲臣,受茲委任,須持廉秉公,正己率下,毋或曠職廢事,自取罪責。以上原係歷來舊稿。今察得崇禎二年二月內,該刑科署科事右給事中劉懋題為淸屯田以贍軍餉等事,該本部覆奉聖旨:屯田屢奉明旨,未見奏效,今後務責成該管守巡道臣,凡陞除各官,一應操種事宜,俱着載入勑書,著為官守,俾加意料理,蚤期底績。你部還與戶部議確行。欽此。欽遵在卷。所有前項屯田事宜,相應增入。又察得崇禎八年九月,該本部覆江西道監察御史梁雲構等題為繼獻伍畫以資廟筭事,內開:一議考額人才之多寡,視地方之大小,除兩都設有武學免議外,其各省直大州縣歲進四十名,中三十名,小二十名。各邊衞所以是為差。初試繇州縣衞所,再試繇府邊衞所,無府者以淸軍同知代考,三試則以備兵使者董之,無兵道者以守道代之。其取者入州縣衞儒學,不必分入府學。有司以禮相待,仍量免其差徭。凡從前未經考較,濫竽名色衣巾者,盡行汰革,務使途徑一淸。其各兵備等道敕內應增較武一欵等因。奉聖旨:武生名數着再減半,大縣止許十名,中縣八名,小縣五名,務得眞正材勇,毋事虛飾。餘俱依議行。欽此。欽遵。在卷。所有前項較武一欵,相應一併增入,惟內閣定奪施行。崇禎十四年五月十六日,郞中張若麒」,《明清史料壬編》壬編第五本兵部行「吏部咨」稿東土未能偃兵等事 左府科翁旻
  6. ^ 「該職看得微湖、利國、岵峴、卞塘等處,廣袤五百餘里,係徐與滕嶧接壤,遍地皆賊,依山藪湖,往往招安于此,而流毒于彼,一線運河穿過其中,各賊久懷窺伺,近更勾連河北嶧、滕山中大賊,往來運河,肆行無忌,此新運之第一可憂也。臣頃接道詳,題請會剿,而地方告急日至,一面移會江北撫臣史可法、山東撫臣王公弼督發兵馬,一面移會山東按臣陳昌言、江北按臣張懋爵商確籌策,一面飛檄各道鎮分信進攻。幸撫臣王公弼即發標下兵馬,聽臣調度,鎮臣劉澤清、東昌道臣丘祖德,措給糧餉,選發兵馬三千,疾趨兗郡,候臣指揮。臣檄行濟寧道臣葉重華、監軍道臣王維新,督催運河同知譚絲、濟寧州知州胡鳳閣、滋陽縣知縣樊吉人、魚臺縣知縣李士才、沛縣知縣李正茂、滕縣知縣吳良能、嶧縣知縣王玉汝等,預備芻料。乃親督標兵三千,與監軍道王維新、漕儲道余鵾翔,自濟進發。密檄省兵、臨兵與濟兵三路並進,陽以巡河為名,比近微山、利國地方,始密諭副將馬岱、馬化豹,于初四日五鼓,督兵繇張莊閘進,直搗枯(岵)峴以西諸巢。副將張文昌、加銜副將劉廷弼,亦于初四日五鼓,督兵繇韓莊閘進,直搗利國以南諸巢。皆授與賊渠姓名,進攻路徑。復申嚴軍令,不許妄殺老幼婦女,即精壯投戈者,俱與免死」,《明清史料辛編》第八本內有「會同總漕督臣史可法等合詞具題」殘件
  7. ^ 「兵部題為驚聞夷情,謹陳防禦實着,懇乞明旨責成,以免推悞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崇禎十五年□□□□日,奉本部發兵科抄出山東巡撫王永吉題稱,巡歷兗東地方,勦撫餘孽,勸農開荒,行至東昌府,節據邸報,知奴賊已從界嶺進口,不勝駭愕。二東反側初定之後,恐人心搖□,□□□馬兼程回省,會集司道府廳縣公同商議,除入□□□□□衞勤王,恭候勅調進止外,合筭通省要害,無過德州、臨清、濟寧三□□□□□德道僉事雷縯祚駐箚之地,與叅將倉自盈同城□□□□係東昌道僉事周沂駐箚之地,與副總兵叚應龍同城而居。濟寧州係濟寧道僉事楊毓楫駐箚之地,與副總兵張文昌、劉廷弼同城而居。分信協防,各有專責,此無□□□者。若臨鎮總兵劉澤清,原額戰兵一萬,近□□□□□書謂已募練八千,若奉旨調援,不必言矣。否則保守臨清,兼顧德州,尤為□□□□□之外護腹心以通水陸,關係誠非小也。合筭□□□□□德王、衡王、魯王三籓臣,挑練戰守兵三千,彈壓省會,以固根本,兼遏亂萌,以靖土寇。但殘破之餘,城垣卑薄,滿城瓦□□□□□寥無人防禦,兵力單虛,誠覺捉襟而肘□□□□□力,自當為萬全之計也。若夫衡藩、魯藩,東西鼎峙,臣既不能化身而往,又不能分□□□□長不及綢繆何人?察先年虜犯內地,曾以登萊□□□文岳移守青州,今舊防臣曾櫻陞任員缺尚未廷推。臣移會舊防臣調登萊兵二千,以萊州道張國士監之,赴青協防,仍令陞任青州道僉事葉應□、□□□道王竽交代。伏乞皇上早簡防臣,星速赴任,以鞏危藩。抑或勅下東路戶部侍郎王正志,就近調度,恭候聖裁。至於魯藩,界在寧陽、泗水之間,荒盜頻仍,原多不靖,□□□僉事丘祖德駐箚沂州,該州居東西兩路之衝,咽喉險要,州缺印官,亟須該道往來策應。察兗州府與濟寧州最近,臣檄行監軍道王維新調河南道兵一千□□兗城,與叅將丁文明等合營堵禦。伏乞皇上嚴催河臣黃希憲速赴新任,廓清河道,兼□□蕃(藩)封,抑或勅下西路戶部侍郎党崇雅就近調度,恭候聖裁。臣為撫臣,合當料理全局,何敢株守省城?但□□□身,不能徧歷各郡,親為指揮,臣兵止有三千,不能分發各郡,代為屏捍。若不分人分地分兵,明白入告,節節承當,人人效命,萬有踈虞,臣死不足惜,其□□□何。況臣所統一旅,雖不足以當大敵,而普天□□□□後一奉明旨入援,臣便介馬而馳行,將以省會德藩付托按臣陳昌言暨司道府廳縣矣,尚□□□□衡藩、魯藩耶?軍機呼吸,非荷聖斷,慮恐推諉。伏乞皇上軫念微臣血誠,情非得已,立賜嚴飭施行等因。崇禎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聖旨:該部看議速奏。河臣黃希憲着速行嚴催□□□遲。欽此。欽遵。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除即速□□□總河臣黃希憲外,看得巡撫統轄一省,自□□□□局,原不可局(侷)守一隅。今撫臣王永吉謂以勢無□□,其扼要地方,責成各該道將分頭捍禦,俱屬要籌。如德州係武德道雷縯祚駐箚,同居將領則倉自盈;臨清□東昌道周沂駐箚,同居將領則段應龍;濟寧州係□□道楊毓楫駐箚,同居將領則有張文昌、劉廷□□□□□廷弼已調赴東昌協防。其餘各道將俱無可他□□□□臨清更為商民湊集之所,虜所垂涎。戊寅年□□□害者,實藉四應援兵。鎮臣劉澤清前因已調□□□□王,近聞有奴欲〔犯〕搶臨清之報,己(已)〔仍〕留澤清固守。本□□於議防東省要地一疏,調登鎮兵三千,統以能將,赴臨協防。今該撫已檄道臣張國士監登萊□二千防青州,應從其議。此外一千仍令赴臨,庶可杜賊奴耽耽之視矣。至該省德、衡、魯三藩尤屬重地,慮當萬全。除德藩地□□□□撫臣挑選精兵彈壓外,其青州衡藩撫臣□□□年、防臣楊文岳行事,令曾櫻統登萊兵二千□□□□張國士監之,赴青協防,仍着陞任青州道□□□料理。櫻與應震俱須候官交代,不得輕卸。□□□登兵〔前,臣已〕止調〔其三〕一千防臨,其青地防兵,惟在防臣多方設處,親督其地,以圖兼濟,不得〔藉口前調,致〕有誤事機。兗州魯藩議檄行監軍道王維□□□道兵一千移駐兗城,與叅將丁文明合營□□□如其議。其東西督餉臣王正志、党崇雅,雖事□□□,既各駐箚本城,均有地方責任,各應相機調度,□□□濟之功可也。緣奉看議速奏之旨,相應覆請,恭候命下臣部遵奉施行。崇禎拾伍年閏拾壹月初九日。郎中□□□」,《明清史料辛編》第九本兵部題行「兵科抄出山東巡撫王永吉題」稿
  8. ^ 「兵部為缺官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吏部咨前事,內開文選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吏科抄出吏部等衙門會題前事,炤得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楊進,奉有着吏部議處,速推堪任的來用之旨,合炤例會官推舉。除科道官例不推舉外,臣等謹會同各官公推山東按察司僉事丘祖德、山西按察司副使徐標,俱堪任前缺,伏乞聖明於內簡用一員,恭候命下,炤例請勑行令欽遵星速到任管事施行等因。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初七日會題,二十日奉聖旨:是。丘祖德陞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寫勅與他,着作速到任,料理剿禦,不許少遲。欽此。欽遵。抄出到部送司,相應移咨案呈到部,擬合就行。為此合咨兵部,煩為欽遵明旨,炤例請勅施行。計開:丘祖德,年二十九歲,四川都司成都後衞人,進士等因到部送司案呈到部,擬合就行。為此一具揭帖,差主事葉士彥齎赴內府翰林院,請寫勅書施行。計開請勅官一員,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丘祖德。原擬責任巡撫保定等六府地方、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操練軍馬,修理城池,撫安軍民,禁革奸弊。各衞府軍餘民壯,俱炤原委責任,提調操練。東西二路選委能幹官員,遇有賊盜,設法擒捕,務令盡絕。一應稅糧及屯種預備等倉,須加意積蓄。一帶關隘墩臺,各通虜道路,嚴督守備等官剷削修築,俱要完固。禁約管軍官,不許私役軍士及砍伐山木,自撤藩籬達官舍餘責令本管官員安輯撫諭,毋容糾合為非。仍兼理易州、真定、井陘口一帶地方隨軍糧餉,督率兵備府衞有司官查理屯政。近因倭警,命爾兼理海防,有事則移駐天津,濟青梁城,屬爾策應。干係機宜者,地方司道將領俱得調度。無事歸駐真定,仍將沿海添設烽臺,申明會哨交界處所,會同設法嚴稽,務令聲息嘗通。春秋兩汛,酌量于本境巡行,不得廢弛。所屬官員,廉能幹濟者,量加旌獎;貪酷不才者,從公黜罰。軍職及文職五品以上有犯,奏聞區處,其餘就便拏問。權豪勢要侵佔民田,兜攬糧草,阻撓軍務者,依法處治。事有應與順天、山東巡撫官計議者,公同計議而行。其境內河道關係水利民生,或有淤塞衝決,應該開濬防守者,亦要就近稽閱經理。勅內該載未盡事宜,悉聽便宜處置。爾受茲簡命,須殫竭心力,措置有方,必使關隘嚴固,海道肅清,糧餉充足,戰守有備,斯副委任。如或怠玩悞事,責有所歸。此係歷來舊稿,但近日天津設撫,事有相關者,似應增入勅內,伏聽內閣裁奪施行。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二十九日。郎中尹民興。」,《明清史料辛編》第九本兵部行吏部咨稿
  9. ^ 「又於七月內接兵部箚付為先剿零寇以資全勝事,內開山東之有吳廷賓,近聞新撫丘祖德現寓南京,臣部已檄令自南入境,卽一面以廷賓為事,一面期會劉澤淸分頭襲擊,賊可擒也。奉有各省零寇竊發,慮致蔓延奏內責成各該撫鎭擒捕吳廷賓、王老虎、搖天動等,依議,着各分信刻期速圖殱剿,仍各馳飭之旨各等因,欽遵在案。又於七月內,接總河部院叠檄,准新撫院屢議會勦,又准按院扎催等因」,《明清史料乙編》第十本兵部題「兵科抄出總理河道黃希憲題」稿
  10. ^ 「兵部題為叛首就擒、兗東奠安,行間有功□□□□□□賜敘錄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崇禎□□□□□□□十九日,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稱: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戌時,據兗東道僉事朱國韓塘報內稱:鄒、滕之賊,盤踞山□□□□廂,除奉本院發兵協剿擒斬,并滕縣知縣□□□□擒郝允成、石貧子、郭炒子等,并左營□□□□□□□忠等,先已塘報外,今據撫標左營□□□□□□□營遊擊郭玉鉉報稱:職等奉本院令,會同兗府帶管監紀曲阜知縣孔貞堪、鄒縣知縣莫儔,合兵一處,進山搜賊,將大叛賊首楊三位等困圍中珠山、老道溝、老毛洞。各賊負山踞洞,勢甚狂逞,奈山勢玲瓏,四面透通。職等兵分兩處,各管一面。賊見我兵密布星碁,出山狠鬬,矢石齊發。職等奮不顧身,始行擊退。退而復出者六日六夜,賊□□絕狡□□□窮。職隨遣左營中軍劉名臣、把總□宗□、□□強等、前鋒守備楊之蕃等,徑赴老道溝等處賊窩摉剿。職等與孔知縣率領左營把總吳一麟、守備王國太、李喬芳、內司遊擊郭正經、吳道亨,曲阜領兵守備蔣文京,馬步交攻,兩頭追敵。職與米承宗、丘汝已首先截戰,當陣斬獲三十餘級,生擒六名。審供不日欲糾合攻尅曲阜等語。又降賊一名呂養性,帶從賊二十八名,婦女四十二口。又據遊擊□□鉉□□報稱,圍洞摉剿,趕殺四十餘級,生擒□東□□□□□婦三口,皆楊三位擄婦。審供三位等踞洞不出,待官兵一撤,糾合大舉等情。隨令中軍劉名臣、倪加寵,曲阜隨征生員孔貞恒,左營把總米承宗、吳一麟、守備王國太、蔡士標、材官周強、陳彥等,鄉兵千總崔應貞、右營把總林奇、丘汝已、前鋒楊之蕃、材官楊應選等,中營前鋒馬一連、材官王進用等,前營前鋒謝天爵、守備蔣文京、李喬芳,標下將材王開疆、李馨、曹登□□□材官兵丁劉見德、劉懷義等先用火攻,賊□伏□□□窟,次點油火作燈數把,進洞齊摉。中軍劉名臣挺身當先,深入洞窟。三位困久饑極,殺一被擄從賊,飲血食肉,出而迎敵,將名臣面砍一刀,手傷一刀,官兵齊力向前,用短槍刺倒,將三位生擒出洞,繫縛在營,餘皆倒戈投降千有餘人。傷亡兵丁察明另報等情到臣。又據署監紀知縣孔貞堪塘報相同。該臣會□□□□黃希憲、按臣余日新、鎮臣劉澤清,看得鄒、滕□□□□險𡾟,中多洞窟,四方亡命之徒藉為窠□□□□□□三位楊全忠乘虜變後,糾合千人,出沒無□□□□遁,兵退則出,為害一方。前行兗東道會濟寧道之兵,約期進剿,賊佯敗奔山,殺傷官兵。既而狡計求撫,復買馬置器,陽撫陰叛,乃復搶掠魚臺、鄒、滕、嶧、泗、曲阜地方,糾合各賊,揚云嚮(響)應,流賊勢幾不可向邇。臣等遣兵計先後擒斬五百餘級,投戈歸□□□□□□下千有餘人,乃中珠山老毛等洞所聚□□□□□仰仗皇上威靈,官兵實切用命,地方可獲安枕,運□□□□□□矣。然官兵著勞,誠不可泯。所有捷音,謹合詞具題,伏乞□下該部覆議上□施行等因。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題,二月二十七日奉聖旨:該部察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下缺)」,《明清史料辛編》第十本兵部題「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稿
  11. ^ 「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本,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發,奉旨五日註銷,限三月初三日完繳。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到,方存紅摺訖。蘇支茂。兵部呈于兵科抄出欽差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丘祖德謹題,為緊急軍情事。據兗東道僉事朱國翰呈稱:據防河千總閔廷候呈稱,准碭山縣手本,抄蒙總督漕撫軍門路振飛准山東撫院丘祖德咨,內開准兵部咨,該保定巡撫徐標密奏,奉御批:防河屬撫臣專責,若另設督,有無卸諉?其建臺練兵等事,有裨守禦,着晉、豫、保、東及淮上各撫,嚴檄道將有司,作速鳩舉,仍炤例年終舉劾,多方鼓舞,以責實効,即通飭行。欽此。又准兵部咨,為賊信緊急事,據河南提塘李先春報稱,原武一帶,賊營帳房窩舖,俱在南岸,約有百里,船隻頗多,乞發精銳赴防,併咨到院。為炤東省防守黃河,自青華觀以下,皆徐屬豐、沛、碭之地方也。向派兗屬州縣鄉兵,與兗、東、青、萊之兵防守。近以殘破,鄉兵無可僉派,且省直兵民多不相安。合無行徐屬州縣,各自嚴防,庶有責成,煩行道將申飭防守等因到院。准此,合行申飭。為此牌仰本縣官吏,即便遵炤。一面嚴行申飭,多撥鄉壯兵勇,加謹防守,各保疆域,不得懈疎,責有所歸也。毋(疑脫)蒙此。又蒙淮徐道憲牌,亦同前事等因。蒙此,除遵依僉報信地,具派防官兵名數及信地起止,併不悞甘結,申報院道外,擬合移會等因移會卑職見今該縣設立本處鄉兵,將卑職〔設立〕該防汛地墩堡,俱已派占,立逐各兵,時刻難容,各兵竝無棲身之所,苦不堪言,以致屢竄。合無懇乞本道垂憐眾命等情,具呈到道。據此為炤黃河自丁家口、青華觀以下,俱南直隸徐屬豐、沛、碭地方,原非東省所當戍防。今各兵在彼,彼中疾之如仇,逐之甚力。凡可以難兵而速之去者,無所不至焉。各兵蓋不能旦夕待矣。彼處既已認防,此兵在彼不便,合無〔請〕呈乞准將沂兵掣回,不惟勦賊護鞘,防運有賴,而無糧之兵,亦可免遠戍之苦矣等因到〔職職(該)職〕臣。該臣看得黃河自丁家口、青華觀以下,皆南直豐、沛、碭地方,向因寇震淮、泗,題派東兵協防。今兗屬州縣半皆殘破,鄉兵無可僉派,而沂、青、萊各營兵,近年無餉,遠戍河干,兵民多不相安。徐屬地□州縣,各奉院道行示,炤信分防。且寇既入秦,去□稍遠,東省護鞘勦賊,正需各兵。伏乞勅下該部,速議施行。〔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題,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奉聖旨:兗兵防徐,相沿已久,驟議撤□,得無徐境單弱?兵部確議速覆」,《明清史料辛編》第十本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本
  12. ^ 「兵部呈於兵科鈔出,山東巡撫丘祖德謹題,為調用將領以資前行事。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准陝西巡撫李化熙咨稱:本院受命撫秦,在狡寇入關之後,衙門官役、標下軍兵,俱經隔陷寇中。本院單騎西上,必須秦中熟諳地利人情一二將領同往,庶可收實(拾)殘破,招徠孑遺。察得山東領班都司賀胤昌,以秦人而久將秦兵,多識各部舊將,曉暢兵事,意氣奮發,相應急調,議題本院中軍員缺,以資臂指。至于胤昌原管班事,恐懸缺有悞料理,則貴標將士遴拔老成歷練者,就近咨補,而胤昌卽可立速促裝以行。寇賊猖獗,普天共憤,選將收材,想貴院有同心。合咨前去,煩將賀胤昌准隨本院西行,題補中軍,所遺員缺,就近議補等因。准此,除行都司賀胤昌卽令隨軍赴秦外,該臣看得秦寇虐焰正熾,秦撫赴援需人,議調都司賀胤昌。緣本官以秦人素將秦兵,該撫所云熟諳地利,曉暢兵情者也。臣以義憤同讎,卽令本官偕往。所有遺下領班都司員缺,察得濟寧監軍道守備加都司僉書周邦臺,胸藏萬甲,謀潛六韜,報國有赤心,撫士無攜志,相應就近題補。伏祈勅下該部覆議,上請施行。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題。十七年正月初十日奉聖旨,該部知道」,《明清史料壬編》壬編第六本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本崇禎十七年正月十一日到(原件藏北大)
  13. ^ 「丘祖德,字念修,成都人。崇禎十年進士。授寧國推官,以才調濟南。用薦超擢僉事,分巡東昌。山東土寇猖獗,帝因給事中張元始言,令祖德及東兗道李恪專任招撫,寇多解散。十五年調官沂州。其冬用兵部尚書張國維薦,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十六年罣察典,解職候勘。事白,以故官代王永吉撫山東。京師覆,賊遣使招降。祖德斬之,謀發兵拒守。會中軍梅應元叛,率部卒索印,祖德乃南奔。福王時,御史沈宸荃劾祖德及河南總督黃希憲輕棄封疆,詔削籍提訊,久之獲釋。而成都亦陷,無家可歸,流寓寧國。金聲起兵績溪,祖德與寧國舉人錢文龍,諸生麻三衡、沈壽蕘等各舉兵應之。時郡城已失,祖德駐華陽,三衡駐稽亭,他蠭起者又十餘部,約共攻郡城。不克,壽蕘陣歿,祖德退還山中。大清兵攻拔其寨,被獲,磔死,其子亦死。越四日,三衡軍敗,亦死。壽蕘,都督有容子。三衡,布政使溶孫也。三衡兵既起,旁近吳太平、阮恒、阮善長、劉鼎甲、胡天球、馮百家與俱起,號七家軍,皆諸生也。三衡既敗,太平等亦死」,《明史》卷二百七十七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官衔
前任:
鍾鼎元
明朝寧國府推官
1635年-1638年
繼任:
朱錫元
前任:
陸燦
明朝濟南府推官
1640年-崇禎年間
繼任:
李自重

丘祖德, 1614年3月20日, 1645年, 號念修, 四川都司成都後衛人, 明朝政治人物, 大明山東巡撫籍貫, 四川都司成都後衛人字號, 號念修出生,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二月十一日, 1614年3月20日, 逝世, 弘光元年, 1645年, 親屬, 曾祖丘魯, 祖丘紹文, 父丘之坊出身崇禎六年癸酉科四川鄉試第39名舉人, 崇禎十年丁丑科會試第162名, 崇禎十年丁丑科殿試三甲25名進士生平, 编辑崇禎六年, 1633年, 中式癸酉科四川鄉試舉人, 崇禎十年, 1637年, 登丁丑科進士, 吏部觀政, 授寧國府推官. 丘祖德 1614年3月20日 1645年 號念修 四川都司成都後衛人 明朝政治人物 丘祖德大明山東巡撫籍貫 四川都司成都後衛人字號 號念修出生 萬曆四十二年甲寅二月十一日 1614年3月20日 逝世 弘光元年 1645年 親屬 曾祖丘魯 祖丘紹文 父丘之坊出身崇禎六年癸酉科四川鄉試第39名舉人 崇禎十年丁丑科會試第162名 崇禎十年丁丑科殿試三甲25名進士生平 编辑崇禎六年 1633年 中式癸酉科四川鄉試舉人 崇禎十年 1637年 登丁丑科進士 吏部觀政 授寧國府推官 己卯調濟南府推官 1 2 3 4 後被推荐 越级提拔为山東按察司僉事 仍帶降俸一級 5 分巡东昌道 6 山东土寇猖獗 崇祯帝听给事中张元始之言 令丘祖德及东兖道李恪专任招抚 土寇多解散 十五年 1642年 调官沂州 7 冬季 因兵部尚书张国维所荐 被擢为右佥都御史 巡撫保定等府 提督紫荊等關 兼理海防軍務 8 十六年 1643年 在官吏考核中被解职待查 查明后 以原官代王永吉巡撫山東 9 10 11 12 北京沦陷 李自成遣使招降丘祖德 丘祖德斩使者 图谋发兵拒守 但中军梅应元叛变 率部卒索取印绶 丘祖德于是南奔 弘光年间 御史沈宸荃弹劾丘祖德和河南总督黄希宪轻弃封疆 诏将二人削籍提讯久后获释 时成都亦沦陷 丘祖德无家可归 流寓于宁国 金声起兵绩溪反清 丘祖德与宁国举人钱文龙 诸生麻三衡 沈寿荛等各自举兵响应 时郡城已失 丘祖德驻华阳 麻三衡驻稽亭 其他蜂起者还有十余部 相约一同攻郡城 不克 沈寿荛阵亡 丘祖德退还山中 清军攻破其寨 丘祖德被俘 被磔死 其子也被杀 不久其余各部也都败亡 13 紹武帝追贈太子太師吏部尚書 諡忠烈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明史卷二百七十七 出自 明史 参考资料 编辑 丘祖德 曾祖魯 祖紹文 父之坊 念修 易四房 甲寅二月十一日生 成都後衛官籍 癸酉三十九名 會一百六十二名 三甲二十五名 吏部觀政 授寧囯府推官 己卯調濟南府推官 崇禎十年丁丑科進士履歷便覽 左布政使周應期 臨淸戶部主事張益慶 各措備本折 接濟軍需 以資果腹 東昌府知府趙濬 推官沈應明 濟南府監紀推官丘祖德 兗州府知府雷應乾 推官 疑脫 恪 念切同讎 合謀制勝 臨淸州知州羅賢 聊城縣知縣王顯 鄆城縣知縣李芳莎 濮州知州王襄 曹州知州韓祥 州同李延 莘縣知縣李朝輔 朝城縣知縣熊培元 曹縣知縣梁舟傑 或確偵賊情 或堅壁淸野 更接濟粮料 均有裨于掃蕩之功 濮州鄕宦羅志儒 楊本鍼 蘇光德 犒賚米麵牛酒 不吝多金 鼓勵益增銳氣 復各遣家丁 協力擒斬 共成奇捷 提塘守備陳汝鋌 傳宣京報 部檄晝夜不遺 餘 力 致令事多中款 軍機無悞 深有裨于剿寇捷功 此固將士戮力于疆塲 以報聖明 然非帷幄運籌 羣策畢舉 何以玄 疑誤 立奏蕩平 一時諸臣勞績俱不可冺 伏乞聖恩勅部察覆施行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廿九日題 十二月廿九日奉聖旨 已有旨了 該部知道 明清史料乙編 第十本兵科抄出山東總兵楊御蕃題本 不應抄傳 崇禎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發 奉旨五日註銷 限本月本日完繳 陸明 兵部呈于兵科抄出 兵部題為聖恩浩蕩無窮 臣父沐恩有路 謹比例陳請 仰祈聖明一視同仁 炤例廕贈 以廣皇仁 以慰忠魂事 職方清吏司案呈 崇禎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 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原任山東督粮道鄧謙次男生員鄧天申奏稱 竊惟皇上有功必賞 有勞必錄 而置身受難者 皆得沐高厚之洪恩 然殉難之最慘者 無如臣父 而受慘之最毒者 無過臣家 臣父謙叨中戊辰進士 歷任山東督粮道副使 於崇禎十二年正月初二日 虜薄濟南 臣父挺身抗罵 百折不回 以致箭刃交加 遍身碎臠 迄虜退獲屍之日 其咬牙怒目罵賊之狀猶存 比時 之祖母 臣之叔祖 臣之兄姊 婢奴共計四十六名口 俱死於烽焰之中 焦頭爛額 斷手剮心 慘難盡述 臣幸被虜逃回 臣母胡氏跳入井中 屍盈水涸 二命苟存 遂於本年七月內 母子匍匐都門 臣母胡氏具有臣夫效忠甚烈等事一疏 奉有該部知道之旨 欽此 又於崇禎十三年閏正月 該山東巡按御史李春蓁題為五案之大法已昭 勳節之酬賚宜懋等事 內稱叅議鄧謙等 或以血戰不支而死 或以被執不屈而死 或以聞變自盡而死 雖慷慨捐軀 與夫從容就義 所死不同 而其殺身以成仁則一也 等因具題 奉有該部知道之旨 欽此 欽遵在案 臣與母扶櫬回籍 廬墓終喪 滿望恩綸渙發 詎部三年未覆 致不得沐洪恩 故臣不得不又有此一請耶 也 然一以在任殉難而荷蒙贈廕之張允登 郭應 嚮者臣母前疏已明 無敢再贅 今復察山西鄉官原任山東叅政張光奎 在籍殉難 贈光祿寺卿 廕一子入監讀書 與祭一壇 造墳安塟 又山東鄉官原降河州判官張瑤 原任保定府同知王象復 在籍殉難 俱贈光祿寺少卿 各廕一子入監讀書 是三臣又以在籍殉難而蒙皇上之廕贈者 臣父拒賊死難 終於王事 得不能與衆一視同仁 我皇上如天之仁 無恩不被 豈忍臣父長泣九原 抱偏枯之戚哉 跪懇天慈 憐守土死難之忠 憫闔門齏粉之慘 勅下該部 炤例廕贈 俾生者得以勸懲 死者得以啣恩 臣父以殺身殉難為忠 於臣身得以請恩榮父為孝 是臣與父不失忠臣孝子之名 皆皇上再造之殊恩也等因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奉聖旨 該部察議具奏 欽此 欽遵 抄出到部 送司案呈到部 看得臣子捐軀殉難 朝廷卹死錄生 無非扶植綱常 鼓勵忠義 未可以成敗而低昂之也 山東督粮道叅議鄧謙 當逆奴陷濟之時 身被執而志不少屈 罵不絕口 命殞兇鋒 備罹極慘 謙之盡職以報我皇上者 蓋與古之忠臣烈士可彪炳先後矣 臣察核五案之大法已昭 勛節之酬賚宜懋等事一案 其初勘也 濟南府推官丘祖德 兗州府推官李恪稱謙被虜拘執 不肯屈服 甘就白刃 激虜之怒而被殺者 其一種慷慨不撓之正氣 雖死猶生者也 按臣李春蓁之察覆也 各官或以血戰不支而死 或以被執不屈而死 或以聞變自盡而死 雖慷慨捐軀 與夫從容就義 所死不同 而其殺身成仁則一也 各等因 然則謙之死 其忠節可對天日 義烈可泣鬼神 非加贈廕謚祠 予以塟祭 何以慰忠魂于地下哉 其子鄧天申援例請卹 固人子之至情 實以昭皇上勸忠之盛典也 察欽依邦政條例一款 凡有歿于王事者 炤生前職事 贈二等 又察原任山東右叅政張光奎在籍殉難 贈光祿寺卿 廕一子入監讀書 與祭一壇 造墳安塟 今鄧謙死難 與前例相符 應以原官叅議贈光祿寺正卿 廕一子入監讀書 仍行禮部酌議謚祠塟祭 則皇上之報臣以禮 教人以孝 超駕前代帝王之上矣 無論忠臣義士 仰見我皇上卹死之典如此其優厚 益加懋勉 卽偷生靦顏者 咸愧而思奮 肯自棄于盛明之世哉 緣奉察議具覆之旨 相應覆請 恭候命下 將鄧謙應以原官叅議贈光祿寺正卿 廕乙子入監讀書 仍行禮部酌議謚祠塟祭 崇禎十五年二月十二日郞中龔彝 明清史料乙編 第四本兵部題行 兵科抄出原任山東督粮道鄧謙男鄧天申奏 稿限十三日上行訖清冊訖稽查登訖左府科書辦翁旻承 又據濟南府推官丘祖德塘報內稱 據守備趙萬方 千總呂興邦 毛桂英報稱 五月初一日奉撫院憲 領兵勦賊 於初二日到學城龍灣處處賊巢 為首張志貴 張文成 國佐 馬啞嗓子 張振凱 劉得愛 李正洪等各率黨卒數百 棄刄扎隊出庄投降 詢其紅旗營賊首田二下落 稱係四月二十九日被兵馬自五峯山追過馬山 逃奔五眼井 招聚殘卒數百 在彼屯住 職等即令降寇張志貴等引路統兵將莊圍住 先令張文成入寨 說伊投降 再四不定 伊令賊黨俱各登山 職令各兵將山圍繞 我兵奮勇直追山頂 盡行勦滅 一賊未逃 活捉賊首田二 職等回師至神符站 聞有賊千餘在東山峪搶割麥田 職等統兵至彼 各賊迎出山口 有頭目范得勝 王大福 李化龍 柳鬍子等匐匍投降 亦俱招安 又據本廳書快董良卿 孫可興等報稱 前領降賊往黃崖等處勦賊立功 至下把等處 活擒賊犯二十餘名 招安賊頭張志貴等十一名 餘黨千人 俟造冊另報 又據黃家峪賊首宋盈造投降花名冊一本 共一百三十名 此皆憲威丕振 故諸賊歸安恐後 前發標兵 相應撤回等情 明清史料辛編 第七本兵部行 兵科抄出山東巡撫王公弼題 殘稿 兵部為東土未能偃兵 監軍不可乏人 敢就近推擇知兵能臣 以補重任 以完勦局事 職方淸吏司案呈 奉本部送准吏部咨 文選淸吏司案呈 崇禎十四年五月初七日 奉本部送吏科抄出本部覆山東巡按李近古題前事等因 四月十四日奉聖旨 吏部知道 欽此欽遵 抄部送司案呈到部 看得東昌監軍道駐箚淸源 為神京咽喉 漕運孔道 近以民窮盜起 揭竿嘯聚 其藉以護鞘通漕 安民弭盜者 該道尤急須得人也 茲按臣會䟽稱 濟南府推官丘祖德 久在行間 恩威積著 肥城三捷 奇略已彰 使之秉憲 必能大展劻勷之猷 克稱澄淸之寄 雖以推官而陞司道 似屬越級 然為地擇人 難拘常格 頃兗州府推官李恪 亦就近陞兗西兵備道矣 況本官奉旨減俸行取 旦夕可冀淸華 今屈侍從之優閒 使為軍旅之拮据 蓋不從本官起見也 旣經按臣會題 該司察呈前來 相應覆請 合無將丘祖德量陞山東按察司僉事 仍帶降俸一級 管東昌監軍道事務 恭候命下 臣部遵奉移咨該部 炤例請敕 仍給憑行令欽遵到任管事等因具覆 五月初五日 奉聖旨 是 仍帶降俸一級 欽此欽遵 抄出到部送司 相應移咨 案呈到部 擬合就行 為此合咨貴部 煩為察炤 請敕施行等因到部送司 案呈到部 擬合就行 為此一合具揭帖 差主事馮士仁賫赴內府翰林院 請寫敕書施行 計開 請敕官一員 山東按察司僉事仍帶降俸一級丘祖德 察得本官責任分巡東昌道兼管兵備馬政幷河道事務 在臨淸駐箚 問理刑名 操練軍馬 修理城池 撫恤士卒 禁捕盜賊 察考倉糧 革除奸弊 東昌府所屬臨淸 高唐 聊城 夏津 武城 淸平 茌平 博平 堂邑 館陶 冠縣 莘縣 恩縣 丘縣 兗州府所屬東阿 平陰 陽穀 壽張等一十八州縣兵備及境內衞所 俱屬本官管轄 本官仍炤新題事例 兼管糧餉 聽巡撫督餉部臣幷總理河道都御史節制 所在軍衞有司官員 如有貪財黷貨 生事害人 及縱容盜賊 不行緝捕等項違法者 輕則量情處治 重則叅究拏問 本官為憲臣 受茲委任 須持廉秉公 正己率下 毋或曠職廢事 自取罪責 以上原係歷來舊稿 今察得崇禎二年二月內 該刑科署科事右給事中劉懋題為淸屯田以贍軍餉等事 該本部覆奉聖旨 屯田屢奉明旨 未見奏效 今後務責成該管守巡道臣 凡陞除各官 一應操種事宜 俱着載入勑書 著為官守 俾加意料理 蚤期底績 你部還與戶部議確行 欽此 欽遵在卷 所有前項屯田事宜 相應增入 又察得崇禎八年九月 該本部覆江西道監察御史梁雲構等題為繼獻伍畫以資廟筭事 內開 一議考額人才之多寡 視地方之大小 除兩都設有武學免議外 其各省直大州縣歲進四十名 中三十名 小二十名 各邊衞所以是為差 初試繇州縣衞所 再試繇府邊衞所 無府者以淸軍同知代考 三試則以備兵使者董之 無兵道者以守道代之 其取者入州縣衞儒學 不必分入府學 有司以禮相待 仍量免其差徭 凡從前未經考較 濫竽名色衣巾者 盡行汰革 務使途徑一淸 其各兵備等道敕內應增較武一欵等因 奉聖旨 武生名數着再減半 大縣止許十名 中縣八名 小縣五名 務得眞正材勇 毋事虛飾 餘俱依議行 欽此 欽遵 在卷 所有前項較武一欵 相應一併增入 惟內閣定奪施行 崇禎十四年五月十六日 郞中張若麒 明清史料壬編 壬編第五本兵部行 吏部咨 稿東土未能偃兵等事 左府科翁旻 該職看得微湖 利國 岵峴 卞塘等處 廣袤五百餘里 係徐與滕嶧接壤 遍地皆賊 依山藪湖 往往招安于此 而流毒于彼 一線運河穿過其中 各賊久懷窺伺 近更勾連河北嶧 滕山中大賊 往來運河 肆行無忌 此新運之第一可憂也 臣頃接道詳 題請會剿 而地方告急日至 一面移會江北撫臣史可法 山東撫臣王公弼督發兵馬 一面移會山東按臣陳昌言 江北按臣張懋爵商確籌策 一面飛檄各道鎮分信進攻 幸撫臣王公弼即發標下兵馬 聽臣調度 鎮臣劉澤清 東昌道臣丘祖德 措給糧餉 選發兵馬三千 疾趨兗郡 候臣指揮 臣檄行濟寧道臣葉重華 監軍道臣王維新 督催運河同知譚絲 濟寧州知州胡鳳閣 滋陽縣知縣樊吉人 魚臺縣知縣李士才 沛縣知縣李正茂 滕縣知縣吳良能 嶧縣知縣王玉汝等 預備芻料 乃親督標兵三千 與監軍道王維新 漕儲道余鵾翔 自濟進發 密檄省兵 臨兵與濟兵三路並進 陽以巡河為名 比近微山 利國地方 始密諭副將馬岱 馬化豹 于初四日五鼓 督兵繇張莊閘進 直搗枯 岵 峴以西諸巢 副將張文昌 加銜副將劉廷弼 亦于初四日五鼓 督兵繇韓莊閘進 直搗利國以南諸巢 皆授與賊渠姓名 進攻路徑 復申嚴軍令 不許妄殺老幼婦女 即精壯投戈者 俱與免死 明清史料辛編 第八本內有 會同總漕督臣史可法等合詞具題 殘件 兵部題為驚聞夷情 謹陳防禦實着 懇乞明旨責成 以免推悞事 職方清吏司案呈 崇禎十五年 日 奉本部發兵科抄出山東巡撫王永吉題稱 巡歷兗東地方 勦撫餘孽 勸農開荒 行至東昌府 節據邸報 知奴賊已從界嶺進口 不勝駭愕 二東反側初定之後 恐人心搖 馬兼程回省 會集司道府廳縣公同商議 除入 衞勤王 恭候勅調進止外 合筭通省要害 無過德州 臨清 濟寧三 德道僉事雷縯祚駐箚之地 與叅將倉自盈同城 係東昌道僉事周沂駐箚之地 與副總兵叚應龍同城而居 濟寧州係濟寧道僉事楊毓楫駐箚之地 與副總兵張文昌 劉廷弼同城而居 分信協防 各有專責 此無 者 若臨鎮總兵劉澤清 原額戰兵一萬 近 書謂已募練八千 若奉旨調援 不必言矣 否則保守臨清 兼顧德州 尤為 之外護腹心以通水陸 關係誠非小也 合筭 德王 衡王 魯王三籓臣 挑練戰守兵三千 彈壓省會 以固根本 兼遏亂萌 以靖土寇 但殘破之餘 城垣卑薄 滿城瓦 寥無人防禦 兵力單虛 誠覺捉襟而肘 力 自當為萬全之計也 若夫衡藩 魯藩 東西鼎峙 臣既不能化身而往 又不能分 長不及綢繆何人 察先年虜犯內地 曾以登萊 文岳移守青州 今舊防臣曾櫻陞任員缺尚未廷推 臣移會舊防臣調登萊兵二千 以萊州道張國士監之 赴青協防 仍令陞任青州道僉事葉應 道王竽交代 伏乞皇上早簡防臣 星速赴任 以鞏危藩 抑或勅下東路戶部侍郎王正志 就近調度 恭候聖裁 至於魯藩 界在寧陽 泗水之間 荒盜頻仍 原多不靖 僉事丘祖德駐箚沂州 該州居東西兩路之衝 咽喉險要 州缺印官 亟須該道往來策應 察兗州府與濟寧州最近 臣檄行監軍道王維新調河南道兵一千 兗城 與叅將丁文明等合營堵禦 伏乞皇上嚴催河臣黃希憲速赴新任 廓清河道 兼 蕃 藩 封 抑或勅下西路戶部侍郎党崇雅就近調度 恭候聖裁 臣為撫臣 合當料理全局 何敢株守省城 但 身 不能徧歷各郡 親為指揮 臣兵止有三千 不能分發各郡 代為屏捍 若不分人分地分兵 明白入告 節節承當 人人效命 萬有踈虞 臣死不足惜 其 何 況臣所統一旅 雖不足以當大敵 而普天 後一奉明旨入援 臣便介馬而馳行 將以省會德藩付托按臣陳昌言暨司道府廳縣矣 尚 衡藩 魯藩耶 軍機呼吸 非荷聖斷 慮恐推諉 伏乞皇上軫念微臣血誠 情非得已 立賜嚴飭施行等因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奉聖旨 該部看議速奏 河臣黃希憲着速行嚴催 遲 欽此 欽遵 抄出到部 送司案呈到部 除即速 總河臣黃希憲外 看得巡撫統轄一省 自 局 原不可局 侷 守一隅 今撫臣王永吉謂以勢無 其扼要地方 責成各該道將分頭捍禦 俱屬要籌 如德州係武德道雷縯祚駐箚 同居將領則倉自盈 臨清 東昌道周沂駐箚 同居將領則段應龍 濟寧州係 道楊毓楫駐箚 同居將領則有張文昌 劉廷 廷弼已調赴東昌協防 其餘各道將俱無可他 臨清更為商民湊集之所 虜所垂涎 戊寅年 害者 實藉四應援兵 鎮臣劉澤清前因已調 王 近聞有奴欲 犯 搶臨清之報 己 已 仍 留澤清固守 本 於議防東省要地一疏 調登鎮兵三千 統以能將 赴臨協防 今該撫已檄道臣張國士監登萊 二千防青州 應從其議 此外一千仍令赴臨 庶可杜賊奴耽耽之視矣 至該省德 衡 魯三藩尤屬重地 慮當萬全 除德藩地 撫臣挑選精兵彈壓外 其青州衡藩撫臣 年 防臣楊文岳行事 令曾櫻統登萊兵二千 張國士監之 赴青協防 仍着陞任青州道 料理 櫻與應震俱須候官交代 不得輕卸 登兵 前 臣已 止調 其三 一千防臨 其青地防兵 惟在防臣多方設處 親督其地 以圖兼濟 不得 藉口前調 致 有誤事機 兗州魯藩議檄行監軍道王維 道兵一千移駐兗城 與叅將丁文明合營 如其議 其東西督餉臣王正志 党崇雅 雖事 既各駐箚本城 均有地方責任 各應相機調度 濟之功可也 緣奉看議速奏之旨 相應覆請 恭候命下臣部遵奉施行 崇禎拾伍年閏拾壹月初九日 郎中 明清史料辛編 第九本兵部題行 兵科抄出山東巡撫王永吉題 稿 兵部為缺官事 職方清吏司案呈 奉本部送准吏部咨前事 內開文選清吏司案呈 奉本部送吏科抄出吏部等衙門會題前事 炤得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楊進 奉有着吏部議處 速推堪任的來用之旨 合炤例會官推舉 除科道官例不推舉外 臣等謹會同各官公推山東按察司僉事丘祖德 山西按察司副使徐標 俱堪任前缺 伏乞聖明於內簡用一員 恭候命下 炤例請勑行令欽遵星速到任管事施行等因 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初七日會題 二十日奉聖旨 是 丘祖德陞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巡撫保定等府 提督紫荊等關 兼理海防軍務 寫勅與他 着作速到任 料理剿禦 不許少遲 欽此 欽遵 抄出到部送司 相應移咨案呈到部 擬合就行 為此合咨兵部 煩為欽遵明旨 炤例請勅施行 計開 丘祖德 年二十九歲 四川都司成都後衞人 進士等因到部送司案呈到部 擬合就行 為此一具揭帖 差主事葉士彥齎赴內府翰林院 請寫勅書施行 計開請勅官一員 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丘祖德 原擬責任巡撫保定等六府地方 提督紫荊等關兼理海防軍務 操練軍馬 修理城池 撫安軍民 禁革奸弊 各衞府軍餘民壯 俱炤原委責任 提調操練 東西二路選委能幹官員 遇有賊盜 設法擒捕 務令盡絕 一應稅糧及屯種預備等倉 須加意積蓄 一帶關隘墩臺 各通虜道路 嚴督守備等官剷削修築 俱要完固 禁約管軍官 不許私役軍士及砍伐山木 自撤藩籬達官舍餘責令本管官員安輯撫諭 毋容糾合為非 仍兼理易州 真定 井陘口一帶地方隨軍糧餉 督率兵備府衞有司官查理屯政 近因倭警 命爾兼理海防 有事則移駐天津 濟青梁城 屬爾策應 干係機宜者 地方司道將領俱得調度 無事歸駐真定 仍將沿海添設烽臺 申明會哨交界處所 會同設法嚴稽 務令聲息嘗通 春秋兩汛 酌量于本境巡行 不得廢弛 所屬官員 廉能幹濟者 量加旌獎 貪酷不才者 從公黜罰 軍職及文職五品以上有犯 奏聞區處 其餘就便拏問 權豪勢要侵佔民田 兜攬糧草 阻撓軍務者 依法處治 事有應與順天 山東巡撫官計議者 公同計議而行 其境內河道關係水利民生 或有淤塞衝決 應該開濬防守者 亦要就近稽閱經理 勅內該載未盡事宜 悉聽便宜處置 爾受茲簡命 須殫竭心力 措置有方 必使關隘嚴固 海道肅清 糧餉充足 戰守有備 斯副委任 如或怠玩悞事 責有所歸 此係歷來舊稿 但近日天津設撫 事有相關者 似應增入勅內 伏聽內閣裁奪施行 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二十九日 郎中尹民興 明清史料辛編 第九本兵部行吏部咨稿 又於七月內接兵部箚付為先剿零寇以資全勝事 內開山東之有吳廷賓 近聞新撫丘祖德現寓南京 臣部已檄令自南入境 卽一面以廷賓為事 一面期會劉澤淸分頭襲擊 賊可擒也 奉有各省零寇竊發 慮致蔓延奏內責成各該撫鎭擒捕吳廷賓 王老虎 搖天動等 依議 着各分信刻期速圖殱剿 仍各馳飭之旨各等因 欽遵在案 又於七月內 接總河部院叠檄 准新撫院屢議會勦 又准按院扎催等因 明清史料乙編 第十本兵部題 兵科抄出總理河道黃希憲題 稿 兵部題為叛首就擒 兗東奠安 行間有功 賜敘錄事 職方清吏司案呈 崇禎 十九日 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 稱 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戌時 據兗東道僉事朱國韓塘報內稱 鄒 滕之賊 盤踞山 廂 除奉本院發兵協剿擒斬 并滕縣知縣 擒郝允成 石貧子 郭炒子等 并左營 忠等 先已塘報外 今據撫標左營 營遊擊郭玉鉉報稱 職等奉本院令 會同兗府帶管監紀曲阜知縣孔貞堪 鄒縣知縣莫儔 合兵一處 進山搜賊 將大叛賊首楊三位等困圍中珠山 老道溝 老毛洞 各賊負山踞洞 勢甚狂逞 奈山勢玲瓏 四面透通 職等兵分兩處 各管一面 賊見我兵密布星碁 出山狠鬬 矢石齊發 職等奮不顧身 始行擊退 退而復出者六日六夜 賊 絕狡 窮 職隨遣左營中軍劉名臣 把總 宗 強等 前鋒守備楊之蕃等 徑赴老道溝等處賊窩摉剿 職等與孔知縣率領左營把總吳一麟 守備王國太 李喬芳 內司遊擊郭正經 吳道亨 曲阜領兵守備蔣文京 馬步交攻 兩頭追敵 職與米承宗 丘汝已首先截戰 當陣斬獲三十餘級 生擒六名 審供不日欲糾合攻尅曲阜等語 又降賊一名呂養性 帶從賊二十八名 婦女四十二口 又據遊擊 鉉 報稱 圍洞摉剿 趕殺四十餘級 生擒 東 婦三口 皆楊三位擄婦 審供三位等踞洞不出 待官兵一撤 糾合大舉等情 隨令中軍劉名臣 倪加寵 曲阜隨征生員孔貞恒 左營把總米承宗 吳一麟 守備王國太 蔡士標 材官周強 陳彥等 鄉兵千總崔應貞 右營把總林奇 丘汝已 前鋒楊之蕃 材官楊應選等 中營前鋒馬一連 材官王進用等 前營前鋒謝天爵 守備蔣文京 李喬芳 標下將材王開疆 李馨 曹登 材官兵丁劉見德 劉懷義等先用火攻 賊 伏 窟 次點油火作燈數把 進洞齊摉 中軍劉名臣挺身當先 深入洞窟 三位困久饑極 殺一被擄從賊 飲血食肉 出而迎敵 將名臣面砍一刀 手傷一刀 官兵齊力向前 用短槍刺倒 將三位生擒出洞 繫縛在營 餘皆倒戈投降千有餘人 傷亡兵丁察明另報等情到臣 又據署監紀知縣孔貞堪塘報相同 該臣會 黃希憲 按臣余日新 鎮臣劉澤清 看得鄒 滕 險𡾟 中多洞窟 四方亡命之徒藉為窠 三位楊全忠乘虜變後 糾合千人 出沒無 遁 兵退則出 為害一方 前行兗東道會濟寧道之兵 約期進剿 賊佯敗奔山 殺傷官兵 既而狡計求撫 復買馬置器 陽撫陰叛 乃復搶掠魚臺 鄒 滕 嶧 泗 曲阜地方 糾合各賊 揚云嚮 響 應 流賊勢幾不可向邇 臣等遣兵計先後擒斬五百餘級 投戈歸 下千有餘人 乃中珠山老毛等洞所聚 仰仗皇上威靈 官兵實切用命 地方可獲安枕 運 矣 然官兵著勞 誠不可泯 所有捷音 謹合詞具題 伏乞 下該部覆議上 施行等因 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題 二月二十七日奉聖旨 該部察奏 欽此欽遵 抄出到部 下缺 明清史料辛編 第十本兵部題 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 稿 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本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發 奉旨五日註銷 限三月初三日完繳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到 方存紅摺訖 蘇支茂 兵部呈于兵科抄出欽差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丘祖德謹題 為緊急軍情事 據兗東道僉事朱國翰呈稱 據防河千總閔廷候呈稱 准碭山縣手本 抄蒙總督漕撫軍門路振飛准山東撫院丘祖德咨 內開准兵部咨 該保定巡撫徐標密奏 奉御批 防河屬撫臣專責 若另設督 有無卸諉 其建臺練兵等事 有裨守禦 着晉 豫 保 東及淮上各撫 嚴檄道將有司 作速鳩舉 仍炤例年終舉劾 多方鼓舞 以責實効 即通飭行 欽此 又准兵部咨 為賊信緊急事 據河南提塘李先春報稱 原武一帶 賊營帳房窩舖 俱在南岸 約有百里 船隻頗多 乞發精銳赴防 併咨到院 為炤東省防守黃河 自青華觀以下 皆徐屬豐 沛 碭之地方也 向派兗屬州縣鄉兵 與兗 東 青 萊之兵防守 近以殘破 鄉兵無可僉派 且省直兵民多不相安 合無行徐屬州縣 各自嚴防 庶有責成 煩行道將申飭防守等因到院 准此 合行申飭 為此牌仰本縣官吏 即便遵炤 一面嚴行申飭 多撥鄉壯兵勇 加謹防守 各保疆域 不得懈疎 責有所歸也 毋 疑脫 蒙此 又蒙淮徐道憲牌 亦同前事等因 蒙此 除遵依僉報信地 具派防官兵名數及信地起止 併不悞甘結 申報院道外 擬合移會等因移會卑職見今該縣設立本處鄉兵 將卑職 設立 該防汛地墩堡 俱已派占 立逐各兵 時刻難容 各兵竝無棲身之所 苦不堪言 以致屢竄 合無懇乞本道垂憐眾命等情 具呈到道 據此為炤黃河自丁家口 青華觀以下 俱南直隸徐屬豐 沛 碭地方 原非東省所當戍防 今各兵在彼 彼中疾之如仇 逐之甚力 凡可以難兵而速之去者 無所不至焉 各兵蓋不能旦夕待矣 彼處既已認防 此兵在彼不便 合無 請 呈乞准將沂兵掣回 不惟勦賊護鞘 防運有賴 而無糧之兵 亦可免遠戍之苦矣等因到 職職 該 職 臣 該臣看得黃河自丁家口 青華觀以下 皆南直豐 沛 碭地方 向因寇震淮 泗 題派東兵協防 今兗屬州縣半皆殘破 鄉兵無可僉派 而沂 青 萊各營兵 近年無餉 遠戍河干 兵民多不相安 徐屬地 州縣 各奉院道行示 炤信分防 且寇既入秦 去 稍遠 東省護鞘勦賊 正需各兵 伏乞勅下該部 速議施行 為此除具題外 理合具揭 須至揭帖者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題 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奉聖旨 兗兵防徐 相沿已久 驟議撤 得無徐境單弱 兵部確議速覆 明清史料辛編 第十本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本 兵部呈於兵科鈔出 山東巡撫丘祖德謹題 為調用將領以資前行事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 准陝西巡撫李化熙咨稱 本院受命撫秦 在狡寇入關之後 衙門官役 標下軍兵 俱經隔陷寇中 本院單騎西上 必須秦中熟諳地利人情一二將領同往 庶可收實 拾 殘破 招徠孑遺 察得山東領班都司賀胤昌 以秦人而久將秦兵 多識各部舊將 曉暢兵事 意氣奮發 相應急調 議題本院中軍員缺 以資臂指 至于胤昌原管班事 恐懸缺有悞料理 則貴標將士遴拔老成歷練者 就近咨補 而胤昌卽可立速促裝以行 寇賊猖獗 普天共憤 選將收材 想貴院有同心 合咨前去 煩將賀胤昌准隨本院西行 題補中軍 所遺員缺 就近議補等因 准此 除行都司賀胤昌卽令隨軍赴秦外 該臣看得秦寇虐焰正熾 秦撫赴援需人 議調都司賀胤昌 緣本官以秦人素將秦兵 該撫所云熟諳地利 曉暢兵情者也 臣以義憤同讎 卽令本官偕往 所有遺下領班都司員缺 察得濟寧監軍道守備加都司僉書周邦臺 胸藏萬甲 謀潛六韜 報國有赤心 撫士無攜志 相應就近題補 伏祈勅下該部覆議 上請施行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題 十七年正月初十日奉聖旨 該部知道 明清史料壬編 壬編第六本兵科抄出山東巡撫丘祖德題本崇禎十七年正月十一日到 原件藏北大 丘祖德 字念修 成都人 崇禎十年進士 授寧國推官 以才調濟南 用薦超擢僉事 分巡東昌 山東土寇猖獗 帝因給事中張元始言 令祖德及東兗道李恪專任招撫 寇多解散 十五年調官沂州 其冬用兵部尚書張國維薦 擢右僉都御史 巡撫保定 十六年罣察典 解職候勘 事白 以故官代王永吉撫山東 京師覆 賊遣使招降 祖德斬之 謀發兵拒守 會中軍梅應元叛 率部卒索印 祖德乃南奔 福王時 御史沈宸荃劾祖德及河南總督黃希憲輕棄封疆 詔削籍提訊 久之獲釋 而成都亦陷 無家可歸 流寓寧國 金聲起兵績溪 祖德與寧國舉人錢文龍 諸生麻三衡 沈壽蕘等各舉兵應之 時郡城已失 祖德駐華陽 三衡駐稽亭 他蠭起者又十餘部 約共攻郡城 不克 壽蕘陣歿 祖德退還山中 大清兵攻拔其寨 被獲 磔死 其子亦死 越四日 三衡軍敗 亦死 壽蕘 都督有容子 三衡 布政使溶孫也 三衡兵既起 旁近吳太平 阮恒 阮善長 劉鼎甲 胡天球 馮百家與俱起 號七家軍 皆諸生也 三衡既敗 太平等亦死 明史 卷二百七十七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官衔前任 鍾鼎元 明朝寧國府推官1635年 1638年 繼任 朱錫元前任 陸燦 明朝濟南府推官1640年 崇禎年間 繼任 李自重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丘祖德 amp oldid 7459764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