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QUIC

QUIC(读作“quick”)是一个通用[1]传输层[2]网络协议,最初由Google的Jim Roskind设计[3]。该协议于2012年实现并部署[4],2013年随着实验范围的扩大而公开发布[5][6][7],并向IETF描述[8]。虽然长期处于互联网草案英语Internet Draft阶段,但从Chrome浏览器至Google服务器的连接中超过一半的连接都使用了QUIC[9]Microsoft Edge[10]Firefox[11]都已支持此协议;Safari[12]实现了QUIC,但默认情况下没有启用。QUIC于RFC9000中被正式标准化[13]

虽然QUIC的名称最初是“快速UDP互联网连接”(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的首字母缩写[3][8],但IETF指定的标准中QUIC并不是任何内容的缩写[1]。QUIC提高了目前使用TCP的面向连接的网络应用的性能[2][9]。它通过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若干个多路连接来实现这一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在网络层淘汰TCP,以满足许多应用的需求,因此该协议偶尔也会获得 “TCP/2”的昵称[14]

QUIC与HTTP/2的多路复用连接协同工作,允许多个数据流独立到达所有端点,因此不受涉及其他数据流的丢包影响。相反,HTTP/2建立在传输控制协议(TCP)上,如果任何一个TCP数据包延迟或丢失,所有多路数据流都会遭受队头阻塞延迟。

QUIC的次要目标包括降低连接和传输时延,以及每个方向的带宽估计以避免拥塞。它还将拥塞控制算法移到了两个端点的使用者空間,而不是内核空间,据称这将使这些算法得到更快的改进。此外,该协议还可以扩展前向纠错(FEC),以进一步提高预期错误时的性能,这被视为协议演进的下一步。

2015年6月,QUIC规范的互联网草案英语Internet Draft提交给IETF进行标准化[15][16]。2016年,成立了QUIC工作组[17]。2018年10月,IETF的HTTP工作组和QUIC工作组共同决定将QUIC上的HTTP映射称为 "HTTP/3",以提前使其成为全球标准[18]。2021年5月IETF公布RFC9000,QUIC规范推出了标准化版本[13]

背景 编辑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旨在为两个端点之间发送数据流提供一个接口。数据交给TCP系统,TCP系统确保数据以完全相同的形式传到另一端,否则连接将提示存在错误[19]

为此,TCP将数据分解成網路封包,并在每个数据包中添加少量数据。这些附加数据包括一个序列号,用于检测丢失或到达顺序不正确的数据包,以及一个校验和,可以检测数据包数据内的错误。当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发生时,TCP使用自动重传请求(ARQ)告诉发送方重新发送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19]

在大多数实现中,TCP会将连接上的任何错误视为阻塞,停止进一步传输,直到错误得到解决或连接被视为失败。如果使用单个连接来发送多个数据流,就像在HTTP/2协议中那样,所有这些数据流都会被阻止,尽管其中只有一个可能有问题。例如,如果在下载用于收藏夹图标的GIF图像时出现一个错误,页面的其余部分将等待问题得到解决[19]

由于TCP系统被设计成类似“数据管道”或流,TCP刻意被设计成并不知晓其传输的数据之细节。如果对传输的数据存在额外需求,如需要使用TLS加密,那么此类协议必须建立在TCP的上层。每种协议都需要自己的握手过程,结果会导致在建立连接前需要大量交换数据,加之长距离通信的固有延迟,从而给整个传输过程增加大量开销[19]

介绍 编辑

QUIC旨在提供几乎等同于TCP连接的可靠性,但延迟大大减少。它主要通过两个理解HTTP流量的行为来实现这一点[19]

第一个变化是在连接建立期间大大减少开销英语Overhead (computing)。由于大多数HTTP连接都需要TLS,因此QUIC使协商密钥和支持的协议成为初始握手过程的一部分。 当客户端打开连接时,服务器响应的数据包包括将来的数据包加密所需的数据。这消除了TCP上的先连接并通过附加数据包协商安全协议的需要。其他协议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服务,并将多个步骤组合到一个请求中。 然后,这些数据既可用于初始设置中的后续请求,也可用于未来的请求。[19]

QUIC使用UDP协议作为其基础,不包括丢失恢复。相反,每个QUIC流是单独控制的,并且在QUIC级别而不是UDP级别重传丢失的数据。这意味着如果在一个流中发生错误,协议栈仍然可以独立地继续为其他流提供服务。 这在提高易出错链路的性能方面非常有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TCP协议通知数据包丢失或损坏之前可能会收到大量的正常数据,但是在纠正错误之前其他的正常请求都会等待甚至重发。 QUIC在修复单个流时可以自由处理其他数据,也就是说即使一个请求发生了错误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请求。[20]

QUIC包括许多其他更普通的更改,这些更改也可以优化整体延迟和吞吐量。例如,每个数据包是单独加密的,因此加密数据时不需要等待部分数据包。 在TCP下通常不可能这样做,其中加密记录在字节流中,并且协议栈不知道该流中的更高层边界。这些可以由运行在更上层的协议进行协商,但QUIC旨在通过单个握手过程完成这些。[8]

QUIC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网络切换期间的性能,例如当移动设备的用户从WiFi热点切换到移动网络时发生的情况。 当这发生在TCP上时,一个冗长的过程开始了:每个现有连接一个接一个地超时英语Timeout (computing),然后根据需要重新建立。期间存在较高延迟,因为新连接需要等待旧连接超时后才会建立。 为解决此问题,QUIC包含一个连接标识符,该标识符唯一地标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而无论源IP地址是什么。这样只需发送一个包含此ID的数据包即可重新建立连接,因为即使用户的IP地址发生变化,原始连接ID仍然有效。[21]

QUIC在应用程序空间英语Application domain中实现,而不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当数据在应用程序之间移动时,这通常会由于上下文切换而调用额外的开销。 但是在QUIC下协议栈旨在由单个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使用QUIC在UDP上托管自己的连接。最终差异可能非常小,因为整个HTTP/2堆栈的大部分已经存在于应用程序(或更常见的库)中。 将剩余部分放在这些库中,基本上是纠错,对HTTP/2堆栈的大小或整体复杂性几乎没有影响。[8]

QUIC允许更容易地进行未来更改,因为它不需要更改内核就可以进行更新。 QUIC的长期目标之一是添加前向纠错和改进的拥塞控制[21]

关于从TCP迁移到UDP的一个问题是TCP被广泛采用,并且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许多中间设备被调整为UDP速率限制甚至阻止UDP。 Google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来描述这一点,发现只有少数连接存在此问题。[3]所以Chromium的网络堆栈同时打开QUIC和传统TCP连接,并在QUIC连接失败时以零延迟回退到TCP连接。[22]

gQUIC与iQUIC 编辑

由Google创建并以QUIC的名称提交给IETF的协议与随后在IETF中创建的QUIC完全不同(尽管名称相同)。 最初的Google QUIC(也称为gQUIC)严格来说是通过加密UDP发送HTTP/2帧的协议,而IETF创建的QUIC是通用传输协议,也就是说HTTP以外的其他协议(如SMTPDNSSSHTelnetNTP)也可以使用它。重要的是要注意并记住其差异。 自2012年以来,Google在其服务及Chrome中使用的QUIC版本(直到2019年2月)为Google QUIC。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正在逐渐变得类似于IETF QUIC(也称为iQUIC)。

流量控制 编辑

與大多數傳輸協議一樣,QUIC 具有流量控制以保護接收端免受緩衝區overflow的影響。QUIC 是基於 UDP 傳輸,而 UDP 沒有流量控制,因此 QUIC 實現了自己的流量控制機制。與TCP不同,QUIC並非透過ACK回應目前接收到第幾筆資料,而是透過control frame實現類似於 HTTP/2 的基於信用的方案。

实现 编辑

客户端 编辑

Google Chrome于2012年开始开发QUIC协议并且于Chromium版本 29(2013年8月20日释出)发布。QUIC协议在当前Chrome版本中被默认开启,活跃的会话列表在chrome://net-internals/#quic中可见。

服务端 编辑

截至2017年,有三种活跃维护中的实现。谷歌的服务器及谷歌发布的原型服务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使用Go语言编写的quic-g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Caddy的试验性QUIC支持。在2017年7月11日,LiteSpeed科技正式在他们的负载均衡(WebAD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 LiteSpeed 服务器中支持QUIC。截止 17 年 12 月, 97.5%的使用 QUIC 协议的网站在 LiteSpeed 服务器中运行[23]

另有几种不再维护的社区产品,基于Chromium实现并且减少使用依赖的libqu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提供libquic的Go语言绑定的goqu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打包为Docker镜像的用来转换为普通HTTP请求的反向代理quic-reverse-prox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0年12月,支持DNS-over-QUIC协议的公共DNS解析器,由AdGuard首次公開推出服務[24]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QUIC: A UDP-Based Multiplexed and Secure Transport. IETF: sec. 1. I-D draft-ietf-quic-transport-22. 
  2. ^ 2.0 2.1 Nathan Willis. Connecting on the QUIC. Linux Weekly News. [2013-07-16]. (原始内容于2020-10-16). 
  3. ^ 3.0 3.1 3.2 QUIC: Design Document and Specification Rationale. Jim Roskind, Chromium Contributor. [2015-04-29]. (原始内容于2014-11-10). 
  4. ^ First Chromium Code Landing: CL 11125002: Add QuicFramer and friends.. [2012-10-16]. (原始内容于2020-04-13). 
  5. ^ Experimenting with QUIC. Chromium Official Blog. [2013-07-16]. (原始内容于2021-02-05). 
  6. ^ QUIC, Google wants to make the web faster. François Beaufort, Chromium Evangelist. 
  7. ^ QUIC: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xed transport over UDP. YouTube. [2014-04-04]. (原始内容于2020-11-18). 
  8. ^ 8.0 8.1 8.2 8.3 QUIC: IETF-88 TSV Area Presentation (PDF). Jim Roskind, Google. [2013-11-07]. (原始内容 (PDF)于2014-02-11). 
  9. ^ 9.0 9.1 Lardinois, Frederic. Google Wants To Speed Up The Web With Its QUIC Protocol. TechCrunch. [2016-10-25]. (原始内容于2020-12-14). 
  10. ^ Christopher Fernandes. Microsoft to add support for Google's QUIC fast internet protocol in Windows 10 Redstone 5. April 3, 2018 [2020-05-08]. (原始内容于2020-11-23). 
  11. ^ How to enable HTTP3 in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bram.us. April 8, 2020 [2021-02-02]. (原始内容于2021-01-28). 
  12. ^ The state of QUIC and HTTP/3 2020. www.fastly.com. [2020-10-21]. (原始内容于2020-11-13). 
  13. ^ 13.0 13.1 rfc9000. tools.ietf.org. [2021-06-01] (英语). 
  14. ^ Tatsuhiro Tsujikawa. ngtcp2. GitHub. [2020-10-17]. (原始内容于2021-01-22). 
  15. ^ Google Will Propose QUIC As IETF Standard. InfoQ. [2016-10-25]. (原始内容于2020-10-24). 
  16. ^ I-D Action: draft-tsvwg-quic-protocol-00.txt. i-d-announce (邮件列表). 17 Jun 2015 [2018-12-10]. (原始内容于2016-05-26). 
  17. ^ QUIC - IETF Working Group. datatracker.ietf.org. [2016-10-25]. (原始内容于2021-02-05). 
  18. ^ Cimpanu, Catalin. HTTP-over-QUIC to be renamed HTTP/3. ZDNet. 12 November 2018 [2018-12-10]. (原始内容于2018-11-13).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Bright, Peter. The next version of HTTP won't be using TCP. Arstechnica. 12 November 2018 [2019-04-10]. (原始内容于2019-04-10). 
  20. ^ Behr, Michael; Swett, Ian. Introducing QUIC support for HTTPS load balancing. Google Cloud Platform Blog. Google. [16 June 2018]. (原始内容于2019-04-10). 
  21. ^ 21.0 21.1 QUIC at 10,000 feet. Chromium. [2019-04-10]. (原始内容于2019-04-10). 
  22. ^ Applicability of the QUIC Transport Protocol.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22 October 2018 [2019-04-10]. (原始内容于2019-06-07). 
  23. ^ Distribution of Web Servers among websites that use QUIC. w3techs.com. [2018-12-10]. 
  24. ^ Darya Bugayova. AdGuard 成为世界第一个 DNS-over-QUIC 解析器 (html). AdGuard. 2020-12-16 [2020-12-18]. (原始内容于2020-12-1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编辑

quic,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4月11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href, template,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href, wi.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4月11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a href Template D html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D d a a href Wikipedia CSD html G13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CSD G13 a 提交刪除 QUIC 读作 quick 是一个通用 1 的传输层 2 网络协议 最初由Google的Jim Roskind设计 3 该协议于2012年实现并部署 4 2013年随着实验范围的扩大而公开发布 5 6 7 并向IETF描述 8 虽然长期处于互联网草案 英语 Internet Draft 阶段 但从Chrome浏览器至Google服务器的连接中超过一半的连接都使用了QUIC 9 Microsoft Edge 10 Firefox 11 都已支持此协议 Safari 12 实现了QUIC 但默认情况下没有启用 QUIC于RFC9000中被正式标准化 13 虽然QUIC的名称最初是 快速UDP互联网连接 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 的首字母缩写 3 8 但IETF指定的标准中QUIC并不是任何内容的缩写 1 QUIC提高了目前使用TCP的面向连接的网络应用的性能 2 9 它通过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若干个多路连接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目的是为了在网络层淘汰TCP 以满足许多应用的需求 因此该协议偶尔也会获得 TCP 2 的昵称 14 QUIC与HTTP 2的多路复用连接协同工作 允许多个数据流独立到达所有端点 因此不受涉及其他数据流的丢包影响 相反 HTTP 2建立在传输控制协议 TCP 上 如果任何一个TCP数据包延迟或丢失 所有多路数据流都会遭受队头阻塞延迟 QUIC的次要目标包括降低连接和传输时延 以及每个方向的带宽估计以避免拥塞 它还将拥塞控制算法移到了两个端点的使用者空間 而不是内核空间 据称这将使这些算法得到更快的改进 此外 该协议还可以扩展前向纠错 FEC 以进一步提高预期错误时的性能 这被视为协议演进的下一步 2015年6月 QUIC规范的互联网草案 英语 Internet Draft 提交给IETF进行标准化 15 16 2016年 成立了QUIC工作组 17 2018年10月 IETF的HTTP工作组和QUIC工作组共同决定将QUIC上的HTTP映射称为 HTTP 3 以提前使其成为全球标准 18 2021年5月IETF公布RFC9000 QUIC规范推出了标准化版本 13 目录 1 背景 2 介绍 2 1 gQUIC与iQUIC 3 流量控制 4 实现 4 1 客户端 4 2 服务端 5 参见 6 参考资料 7 外部連結背景 编辑传输控制协议 TCP 旨在为两个端点之间发送数据流提供一个接口 数据交给TCP系统 TCP系统确保数据以完全相同的形式传到另一端 否则连接将提示存在错误 19 为此 TCP将数据分解成網路封包 并在每个数据包中添加少量数据 这些附加数据包括一个序列号 用于检测丢失或到达顺序不正确的数据包 以及一个校验和 可以检测数据包数据内的错误 当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发生时 TCP使用自动重传请求 ARQ 告诉发送方重新发送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 19 在大多数实现中 TCP会将连接上的任何错误视为阻塞 停止进一步传输 直到错误得到解决或连接被视为失败 如果使用单个连接来发送多个数据流 就像在HTTP 2协议中那样 所有这些数据流都会被阻止 尽管其中只有一个可能有问题 例如 如果在下载用于收藏夹图标的GIF图像时出现一个错误 页面的其余部分将等待问题得到解决 19 由于TCP系统被设计成类似 数据管道 或流 TCP刻意被设计成并不知晓其传输的数据之细节 如果对传输的数据存在额外需求 如需要使用TLS加密 那么此类协议必须建立在TCP的上层 每种协议都需要自己的握手过程 结果会导致在建立连接前需要大量交换数据 加之长距离通信的固有延迟 从而给整个传输过程增加大量开销 19 介绍 编辑QUIC旨在提供几乎等同于TCP连接的可靠性 但延迟大大减少 它主要通过两个理解HTTP流量的行为来实现这一点 19 第一个变化是在连接建立期间大大减少开销 英语 Overhead computing 由于大多数HTTP连接都需要TLS 因此QUIC使协商密钥和支持的协议成为初始握手过程的一部分 当客户端打开连接时 服务器响应的数据包包括将来的数据包加密所需的数据 这消除了TCP上的先连接并通过附加数据包协商安全协议的需要 其他协议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服务 并将多个步骤组合到一个请求中 然后 这些数据既可用于初始设置中的后续请求 也可用于未来的请求 19 QUIC使用UDP协议作为其基础 不包括丢失恢复 相反 每个QUIC流是单独控制的 并且在QUIC级别而不是UDP级别重传丢失的数据 这意味着如果在一个流中发生错误 协议栈仍然可以独立地继续为其他流提供服务 这在提高易出错链路的性能方面非常有用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TCP协议通知数据包丢失或损坏之前可能会收到大量的正常数据 但是在纠正错误之前其他的正常请求都会等待甚至重发 QUIC在修复单个流时可以自由处理其他数据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请求发生了错误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请求 20 QUIC包括许多其他更普通的更改 这些更改也可以优化整体延迟和吞吐量 例如 每个数据包是单独加密的 因此加密数据时不需要等待部分数据包 在TCP下通常不可能这样做 其中加密记录在字节流中 并且协议栈不知道该流中的更高层边界 这些可以由运行在更上层的协议进行协商 但QUIC旨在通过单个握手过程完成这些 8 QUIC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网络切换期间的性能 例如当移动设备的用户从WiFi热点切换到移动网络时发生的情况 当这发生在TCP上时 一个冗长的过程开始了 每个现有连接一个接一个地超时 英语 Timeout computing 然后根据需要重新建立 期间存在较高延迟 因为新连接需要等待旧连接超时后才会建立 为解决此问题 QUIC包含一个连接标识符 该标识符唯一地标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而无论源IP地址是什么 这样只需发送一个包含此ID的数据包即可重新建立连接 因为即使用户的IP地址发生变化 原始连接ID仍然有效 21 QUIC在应用程序空间 英语 Application domain 中实现 而不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 当数据在应用程序之间移动时 这通常会由于上下文切换而调用额外的开销 但是在QUIC下协议栈旨在由单个应用程序使用 每个应用程序使用QUIC在UDP上托管自己的连接 最终差异可能非常小 因为整个HTTP 2堆栈的大部分已经存在于应用程序 或更常见的库 中 将剩余部分放在这些库中 基本上是纠错 对HTTP 2堆栈的大小或整体复杂性几乎没有影响 8 QUIC允许更容易地进行未来更改 因为它不需要更改内核就可以进行更新 QUIC的长期目标之一是添加前向纠错和改进的拥塞控制 21 关于从TCP迁移到UDP的一个问题是TCP被广泛采用 并且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许多中间设备被调整为UDP速率限制甚至阻止UDP Google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来描述这一点 发现只有少数连接存在此问题 3 所以Chromium的网络堆栈同时打开QUIC和传统TCP连接 并在QUIC连接失败时以零延迟回退到TCP连接 22 gQUIC与iQUIC 编辑 由Google创建并以QUIC的名称提交给IETF的协议与随后在IETF中创建的QUIC完全不同 尽管名称相同 最初的Google QUIC 也称为gQUIC 严格来说是通过加密UDP发送HTTP 2帧的协议 而IETF创建的QUIC是通用传输协议 也就是说HTTP以外的其他协议 如SMTP DNS SSH Telnet NTP 也可以使用它 重要的是要注意并记住其差异 自2012年以来 Google在其服务及Chrome中使用的QUIC版本 直到2019年2月 为Google QUIC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正在逐渐变得类似于IETF QUIC 也称为iQUIC 流量控制 编辑與大多數傳輸協議一樣 QUIC 具有流量控制以保護接收端免受緩衝區overflow的影響 QUIC 是基於 UDP 傳輸 而 UDP 沒有流量控制 因此 QUIC 實現了自己的流量控制機制 與TCP不同 QUIC並非透過ACK回應目前接收到第幾筆資料 而是透過control frame實現類似於 HTTP 2 的基於信用的方案 实现 编辑客户端 编辑 Google Chrome于2012年开始开发QUIC协议并且于Chromium版本 29 2013年8月20日释出 发布 QUIC协议在当前Chrome版本中被默认开启 活跃的会话列表在 i chrome net internals quic i 中可见 服务端 编辑 截至2017年 有三种活跃维护中的实现 谷歌的服务器及谷歌发布的原型服务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使用Go语言编写的quic g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及Caddy的试验性QUIC支持 在2017年7月11日 LiteSpeed科技正式在他们的负载均衡 WebAD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及 LiteSpeed 服务器中支持QUIC 截止 17 年 12 月 97 5 的使用 QUIC 协议的网站在 LiteSpeed 服务器中运行 23 另有几种不再维护的社区产品 基于Chromium实现并且减少使用依赖的lib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提供libquic的Go语言绑定的go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打包为Docker镜像的用来转换为普通HTTP请求的反向代理quic reverse prox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0年12月 支持DNS over QUIC协议的公共DNS解析器 由AdGuard首次公開推出服務 24 参见 编辑HTTP 3 HTTP 2 SPDY 流控制传输协议 UDT TLS DTLS 三方交握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QUIC A UDP Based Multiplexed and Secure Transport IETF sec 1 I D draft ietf quic transport 22 2 0 2 1 Nathan Willis Connecting on the QUIC Linux Weekly News 2013 07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6 3 0 3 1 3 2 QUIC Design Document and Specification Rationale Jim Roskind Chromium Contributor 2015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1 10 First Chromium Code Landing CL 11125002 Add QuicFramer and friends 2012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3 Experimenting with QUIC Chromium Official Blog 2013 07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5 QUIC Google wants to make the web faster Francois Beaufort Chromium Evangelist QUIC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xed transport over UDP YouTube 2014 04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8 8 0 8 1 8 2 8 3 QUIC IETF 88 TSV Area Presentation PDF Jim Roskind Google 2013 11 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4 02 11 9 0 9 1 Lardinois Frederic Google Wants To Speed Up The Web With Its QUIC Protocol TechCrunch 2016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4 Christopher Fernandes Microsoft to add support for Google s QUIC fast internet protocol in Windows 10 Redstone 5 April 3 2018 2020 05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3 How to enable HTTP3 in Chrome Firefox Safari bram us April 8 2020 2021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8 The state of QUIC and HTTP 3 2020 www fastly com 2020 10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3 13 0 13 1 rfc9000 tools ietf org 2021 06 01 英语 Tatsuhiro Tsujikawa ngtcp2 GitHub 2020 10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2 Google Will Propose QUIC As IETF Standard InfoQ 2016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4 I D Action draft tsvwg quic protocol 00 txt i d announce 邮件列表 17 Jun 2015 2018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26 QUIC IETF Working Group datatracker ietf org 2016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5 Cimpanu Catalin HTTP over QUIC to be renamed HTTP 3 ZDNet 12 November 2018 2018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3 19 0 19 1 19 2 19 3 19 4 19 5 Bright Peter The next version of HTTP won t be using TCP Arstechnica 12 November 2018 2019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10 Behr Michael Swett Ian Introducing QUIC support for HTTPS load balancing Google Cloud Platform Blog Google 16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10 21 0 21 1 QUIC at 10 000 feet Chromium 2019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10 Applicability of the QUIC Transport Protocol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22 October 2018 2019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7 Distribution of Web Servers among websites that use QUIC w3techs com 2018 12 10 Darya Bugayova AdGuard 成为世界第一个 DNS over QUIC 解析器 html AdGuard 2020 12 16 2020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7 中文 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编辑Chromium QUIC a multiplexed stream transport over UDP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QUIC Design Document and Specification Rationa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im Roskind s original document 2012 2013 Daniel Stenberg HTTP 3 explain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nux Weekly News Connecting on the 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3 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ETF 88 TSV Area Presentation 2013 11 07 Chromium Blog Experimenting with 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3 QUIC next generation multiplexed transport over UDP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oogle Developers 2014 HTTP over UDP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ltipath QU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tension to QUIC Innovating Transport with QUIC Design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QUIC amp oldid 7851822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