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慕尼黑现象学派

慕尼黑现象学(Munich phenomenology,也称慕尼黑现象学派、慕尼黑现象学小组),是二十世纪之交在慕尼黑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一群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哲学倾向。他们的观点被归为“实在论(实在主义)现象学”或“本质现象学”。慕尼黑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早期现象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源流 编辑

1895年,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家西奥多·利普斯同一些学生创立了“心理学协会”。这个学生协会的一些参与者——尤其是约翰内斯·道伯特(Johannes Daubert)、莫里茨·盖格亚历山大·普凡德尔阿道夫·莱纳赫——都受到了埃德蒙德·胡塞爾《逻辑研究》(1900/01)的启发。胡塞尔的著作批评了他们的老师利普斯的心理主义,并展示出了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式,即现象学。这些人选择与胡塞尔结盟,成为了现象学研究者在慕尼黑的学术团体。 1905年左右,利普斯的许多学生(以道伯特为首)暂时中断了在慕尼黑的学业,前往哥廷根大学直接跟随胡塞尔学习。这一“慕尼黑对哥廷根的入侵”通常被看成是现象学运动的开始。由于慕尼黑学生的到来,最后导致哥廷根在1910年左右也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学生团体,被称为哥廷根学圈(或哥廷根学派)。

1912年,《哲学与现象学年鉴》出版物成立,胡塞尔、盖格、莱纳赫、普凡德尔和马克斯·舍勒任编辑。在《年鉴》第一版中,胡塞尔出版了《观念I》(《纯粹现象学通论》),之后一些追随者对胡塞尔新的现象学新观点持批评态度。原慕尼黑小组的成员同胡塞尔的观念论和先验现象学保持一定距离,更重视他早期的第一版《逻辑研究》里的实在论现象学。

慕尼黑现象学派成员 编辑

慕尼黑小组和心理学协会的其他成员 编辑

  • Ernst von Aster
  • Matthias Baumgartner
  • Hedwig Conrad-Martius
  • Ludwig Curtis
  • Wolf Dohrn
  • August Endell
  • Aloys Fischer
  • August Gallinger
  • 迪特里希·馮·希爾德布蘭
  • Rudolf Hirsch
  • Edgar Istel
  • 特奥多尔·莱辛
  • Hans von Liebig
  • Otto Selz
  • Wilhelm Schapp
  • Eduard Schmidt
  • Alfred Schwenninger
  • Else Voigtländer

参考资料 编辑

  • Karl Schuhmann, "Philosophy and Art in Munich 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in Pozna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Vol. 54, 1997, pp. 35–51.
  • Karl Schuhmann and Barry Smith, "Adolf Reinach: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peech Act and Sachverhalt ed. Kevin Mulligan, 1987, pp. 1–27.
  • Josef Seifert and Cheikh Mbacke Gueye (Eds.), Anthologie der Realistischen Phänomenologie, 2009.
  • Herbert Spiegelberg,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Hague/Boston/London 1982)
  • Helmut Kuhn, Ederhard Avé-Lallemant, R. Gladiator (Eds.), Die Münchener Phänomenologie, Phaenomenologica 65, 1976

外部链接 编辑

    慕尼黑现象学派,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7年11月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慕尼黑现象学, munich, phenomenology, 也称, 慕尼黑现象学小组, 是二十世纪之交在慕尼黑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一群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哲学倾向, 他们的观点被归为, 实在论, 实在主义, 现象学, 本质现象学, 慕尼黑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早期现象学的一个分支, 目录, 历史源流, 成员, 慕尼黑小组和心理学协会的其他成员,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历史源流, 编辑1.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7年11月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慕尼黑现象学 Munich phenomenology 也称慕尼黑现象学派 慕尼黑现象学小组 是二十世纪之交在慕尼黑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一群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哲学倾向 他们的观点被归为 实在论 实在主义 现象学 或 本质现象学 慕尼黑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早期现象学的一个分支 目录 1 历史源流 2 慕尼黑现象学派成员 3 慕尼黑小组和心理学协会的其他成员 4 参考资料 5 外部链接历史源流 编辑1895年 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家西奥多 利普斯同一些学生创立了 心理学协会 这个学生协会的一些参与者 尤其是约翰内斯 道伯特 Johannes Daubert 莫里茨 盖格 亚历山大 普凡德尔和阿道夫 莱纳赫 都受到了埃德蒙德 胡塞爾 逻辑研究 1900 01 的启发 胡塞尔的著作批评了他们的老师利普斯的心理主义 并展示出了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式 即现象学 这些人选择与胡塞尔结盟 成为了现象学研究者在慕尼黑的学术团体 1905年左右 利普斯的许多学生 以道伯特为首 暂时中断了在慕尼黑的学业 前往哥廷根大学直接跟随胡塞尔学习 这一 慕尼黑对哥廷根的入侵 通常被看成是现象学运动的开始 由于慕尼黑学生的到来 最后导致哥廷根在1910年左右也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学生团体 被称为哥廷根学圈 或哥廷根学派 1912年 哲学与现象学年鉴 出版物成立 胡塞尔 盖格 莱纳赫 普凡德尔和马克斯 舍勒任编辑 在 年鉴 第一版中 胡塞尔出版了 观念I 纯粹现象学通论 之后一些追随者对胡塞尔新的现象学新观点持批评态度 原慕尼黑小组的成员同胡塞尔的观念论和先验现象学保持一定距离 更重视他早期的第一版 逻辑研究 里的实在论现象学 慕尼黑现象学派成员 编辑西奥多 康拉德 Theodor Conrad 约翰内斯 道伯特 Johannes Daubert 莫里茨 盖格 亚历山大 普凡德尔 阿道夫 莱纳赫 马克斯 舍勒慕尼黑小组和心理学协会的其他成员 编辑Ernst von Aster Matthias Baumgartner Hedwig Conrad Martius Ludwig Curtis Wolf Dohrn August Endell Aloys Fischer August Gallinger 迪特里希 馮 希爾德布蘭 Rudolf Hirsch Edgar Istel 特奥多尔 莱辛 Hans von Liebig Otto Selz Wilhelm Schapp Eduard Schmidt Alfred Schwenninger Else Voigtlander参考资料 编辑Karl Schuhmann Philosophy and Art in Munich 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in Pozna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Vol 54 1997 pp 35 51 Karl Schuhmann and Barry Smith Adolf Reinach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peech Act and Sachverhalt ed Kevin Mulligan 1987 pp 1 27 Josef Seifert and Cheikh Mbacke Gueye Eds Anthologie der Realistischen Phanomenologie 2009 Herbert Spiegelberg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Hague Boston London 1982 Helmut Kuhn Ederhard Ave Lallemant R Gladiator Eds Die Munchener Phanomenologie Phaenomenologica 65 1976外部链接 编辑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慕尼黑现象学派 amp oldid 6887606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