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黃子澄

黃子澄(1350年—1402年),名子澄以字行江西分宜县(今大冈山乡大坑村)人。初官員,官至翰林学士。

黃子澄

清《吳郡名賢圖傳贊》卷四載《黃忠愨像》


大明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
籍貫 江西分宜澧源
族裔 漢族
原名 黃湜
字號 字子澄
諡號 節愍(弘光年間追諡)

忠愨(清乾隆年間追諡)

出生 至元九年(1350年)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袁州路分宜县
逝世 建文四年(1402年) 
京师应天府(今南京
墓葬 昆山县馬鞍山[1]
親屬 子田经
出身
  •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進士及第
著作
  • 《李景隆师败》、《还洞庭》、《酬姚六丈》、《送刘医士歌》、《大岗山广庆寺记》等诗文17篇

黃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历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讀東宮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後,將黃子澄逮捕并处死。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黃子澄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一。殿試時,有司奏花綸第一,練子寧次之,黃子澄又次之。而朱元璋以丁顯與夢相符,擢為狀元,子寧次之,綸又次之,三人皆拜修撰。而第二甲馬京齊麟為編修,吳文及三甲蔡福南為檢討。黃子澄抑置三甲,為翰林庶吉士,後亦授修撰[2][3][4][5]

黄子澄初時任職編修,後來升至修撰,伴讀東宮;又升太常寺卿。明惠帝朱允炆為皇太孫時,曾經坐在东角门问黃子澄:“诸叔藩王皆拥重兵,如有变端,怎么办?”黄子澄答道:“诸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有变,可以以六师监之,谁能抵挡?汉朝七国不可谓不强,最后还是灭亡了。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相异啊!”朱允炆同意他的話,加強了將來削藩的決心[6]

建议削藩 编辑

朱允炆即位後,任命黃子澄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同參國政。惠帝有意削藩,对黄子澄说:“先生还记得当年东角门的对话吗?”黄子澄叩头说:“不敢忘记!”黃子澄便與齊泰計議。齊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動手,黃子澄有不同意見,認為:「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諸王,在先帝在位時,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削除他们是名正言顺。现在要向诸王问罪,最好先是周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削除周王是剪除燕王的手足。」商议完毕,第二天向明惠帝汇报[7]

适逢有人报告周王朱橚犯法,于是惠帝命令李景隆率兵袭击并生擒了他,而周王的供词牵扯到了湘王、代王等诸王。于是明惠帝将周王和岷王朱楩贬为平民,将代王朱桂囚禁在大同,将齐王朱榑囚禁在应天,湘王朱柏自焚身亡。又将周王一事下到燕议罪,燕王朱棣上书再三援救。惠帝览书恻然,说此事应当停止了。黄子澄与齐泰进行规劝,没有结果,出去之后两人互相说道:“而今事势如此,怎么能不做一决断?”第二天又向皇上进言说:“现在所担心的只有燕王了,应当趁他生病时前去袭击。”惠帝犹豫道:“朕即位不久,连罢诸王,如又削燕王,我怎么去向天下解释呢?”黄子澄回答说:“要先发制人,不要为人所制。”惠帝又说:“燕王智勇双全,善于用兵,虽然有病,恐怕突然袭击他也难以谋取。”此事乃止[8]

于是朝廷命令都督宋忠调遣防边官军驻扎开平,挑选精壮的燕王府护卫隶属宋忠麾下,并将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召入京城,以削弱燕王。又调北平永清左、右卫军分驻彰德顺德,都督徐凯在临清练兵,耿瓛在山海关练兵,以控制北平。这些全是齐泰、黄子澄的主意。朱棣知道朝廷準備對他動手,先以病重為藉口,請求朝廷容許留在京城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齊泰反對放還三子,黃子澄卻說:「不如放他们回去,以示对他并未怀疑,这样便可袭而取之。」結果朱棣三子獲准回去。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叛亂,朱棣在文武官员面前哭着发誓说:“陷害诸王,并非天子之意,而是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9]

靖难之役 编辑

开始惠帝信任黄子澄与齐泰,迅速发兵削藩。但这两人本是书生,军事并不是他们的长处。惠帝派老將耿炳文討伐燕軍,初戰不利。黄子澄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足以忧虑。惠帝聽從黃子澄的建議,以曹國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齊泰極力反對但無效,到達營中,燕軍一天前已經走了[10][11]。李景隆接任後,表現更令人失望,连败于郑村坝、白沟河,丧失军队辎重、士兵马匹数十万。不久,又败于济南城下。惠帝急忙将李景隆召回,赦免其死罪。黄子澄痛哭,请治其罪,惠帝不听。黄子澄拍着胸脯说:“大势已去,我推荐李景隆而误国,万死不足以赎罪。”[12]

朱棣乘着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大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职來向燕軍示好,但仍暗中与二人商議大事。建文二年十二月,盛庸東昌大破燕軍後,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親自在宗廟祭祀宣告並恢復了黃、齊二人的官職,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夾河戰敗後,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職,再度向燕軍示好,朱棣罵說:「這只是對我的緩兵之計。」於是更急著進兵[13]

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逐漸逼近京城应天府,惠帝謀求與朱棣談和,便把黃子澄和齊泰眨謫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黄子澄微服由太湖苏州,与知府姚善倡义勤王。姚善上奏说:“黄子澄之才足以抵御灾难,不应当将他抛弃在清闲僻远之地,而令敌人高兴。”惠帝召黃子澄回京勤王,未至,燕軍已經攻破京城。黄子澄想与姚善航海到外地尋求救兵。姚善不同意,于是便与前袁州知府杨任图谋举事,被人告发,都被逮捕。黃子澄被送到应天,朱棣亲自诘问他,黄子澄在朱棣面前抗辯不屈,被凌遲處死,家族不論老幼俱被斬殺,倖存的婦女則遭到慘無人道的凌虐[14][15]

身后 编辑

弘光初,謚節愍;清高宗追諡忠愨[16]

家族 编辑

黃子澄有一子改名換姓为田经,倖免於難,到了明仁宗時獲赦,有子孫黃表,在明武宗時考取進士[17][18][19]

作品 编辑

黄子澄因被明成祖诛杀,作品遗稿散失殆尽。现见诸史志的,仅存《李景隆师败》、《还洞庭》、《酬姚六丈》、《送刘医士歌》和《大岗山广庆寺记》等诗文17篇[1]

評價 编辑

  • 清高宗弘历:“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孺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20]
  • 张廷玉明史》:“齐、黄、方、练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21]
  • 赵逊颜《过太常祠》:“如公节义振义秋,不负科名第一流。晁错计纾忧更切,景隆荐误恨难收。一朝鼎镬君臣薄,异代蒸尝奸宄羞。最是伤心株连处,还多十族入双眸。”

延伸阅读 编辑

[]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黄子澄. 分宜县档案局. 2009-10-29 [2015-10-03]. [永久失效連結]
  2. ^ 談遷國榷》(卷8):「廷試貢士黃子澄等四百七十二人於奉天殿,賜丁顯、練子寧、花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分宜黃子澄、蕭山魏觀皆少年美才,恆備顧問。明年,觀憂去,子澄滿三載授修撰」
  3. ^ 王世貞《弁山堂別集》(卷81):「十八年乙丑會試,命待詔朱善、前典籍聶鉉為考試官,取黃子澄第一,練子寧次之,花綸次之。綸,浙江解元也。及廷試,綸第一,子寧次之,子澄又次之。既啟封,上自以夢故,用丁顯為狀元,子寧如故,綸第三,抑子澄三甲,為庶吉士,然三人俱授修撰。」
  4. ^ 《全閩詩話》(卷6):「洪武乙丑會試,命翰林待詔朱善、前助教聶鉉為考試官,取中式四百七十二人,黃子澄第一,練子寧次之,皆監生也,第三名花綸,乃浙江新解首。及殿試,有司奏綸第一,子寧次之,子澄又次之。先一夕,上夢殿前一鐵巨釘,綴白絲數縷,悠飈日下,覺,以語左右,莫知其為何詳,及拆狀元卷,乃花綸也,上賺其不葉,夢取第二人為首。已而得丁顯卷,姓名與夢相符,遂擢為狀元,時年二十八,子寧次之,綸又次之,三人皆拜修撰。而第二甲馬京、齊麟為編修,吳文及三甲蔡福南為檢討。子澄抑置三甲,為翰林庶吉士,久之,亦授修撰。」
  5. ^ 張朝瑞皇明貢舉考》卷2:「第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丁顯,福建建陽縣;練子寧,江西新淦縣;花綸,浙江仁和縣⋯⋯第三甲三百六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黃子澄,江西分宜縣」
  6. ^ 明史》(卷141):“黃子澄,名湜,以字行,分宜人。洪武十八年,會試第一。由編修進修撰,伴讀東宮,累遷太常寺卿。惠帝為皇太孫時,嘗坐東角門謂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對曰:「諸王護衛兵,才足自守。倘有變,臨以六師,其誰能支?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太孫是其言。”
  7. ^ 明史》(卷141):“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學士,與齊泰同參國政。謂曰:「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子澄頓首曰:「不敢忘。」退而與泰謀,泰欲先圖燕。子澄曰:「不然,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謀定,明日入白帝。”
  8. ^ 明史》(卷141):“会有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李景隆帅兵袭执之,词连湘、代诸府。于是废橚及岷王楩为庶人;幽代王桂于大同;囚齐王榑于京师。湘王柏自焚死。下燕议周王罪。燕王上书申救,帝览书恻然,谓事宜且止。子澄与泰争之,未决,出相语曰:“今事势如此,安可不断?”明日又入言曰:“今所虑者独燕王耳,宜因其称病袭之。”帝犹豫曰:“朕即位未久,连黜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子澄对曰:“先人者制人,毋为人制。”帝曰:“燕王智勇,善用兵。虽病,恐猝难图。”乃止。”
  9. ^ 明史》(卷141):“于是命都督宋忠调缘边官军屯开平,选燕府护卫精壮隶忠麾下,召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以弱燕。复调北平永清左、右卫官军分驻彰德、顺德,都督徐凯练兵临清,耿瓛练兵山海关,以控制北平。皆泰、子澄谋也。时燕王忧惧,以三子皆在京师,称病笃,乞三子归。泰欲遂收之,子澄曰:“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竟遣还。未几,燕师起,王泣誓将吏曰:“陷害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也。””
  10. ^ 《明史》(卷130):“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11. ^ 《明史》(卷141):“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12. ^ 明史》(卷141):“始帝信任子澄與泰,聚事削藩。兩人本書生,兵事非其所長。當耿炳文之敗也,子澄謂勝敗常事,不足慮。因薦曹國公李景隆可大任,帝遂以景隆代炳文。而景隆益無能為,連敗於鄭村壩、白溝河,喪失軍輜士馬數十萬。已,又敗於濟南城下。帝急召景隆還,赦不誅。子澄慟哭,請正其罪。帝不聽。子澄拊膺曰:「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
  13. ^ 明史》(卷141):“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14. ^ 明史》(卷141):“及燕兵漸南,與齊泰同謫外,密令募兵。子澄微服由太湖至蘇州,與知府姚善倡義勤王。善上言:「子澄才足捍難,不宜棄閑遠以快敵人。」帝復召子澄,未至而京城陷。欲與善航海乞兵,善不可。乃就嘉興楊任謀舉事,為人告,俱被執。子澄至,成祖親詰之。抗辨不屈,磔死。族人無少長皆斬,姻黨悉戍邊。杨任,洪武中由人材起家,历官袁州知府。时致仕,匿子澄于家,亦磔死。二子礼、益俱斩。亲属戍边。”
  15. ^ 《奉天刑賞錄》(教坊錄):「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里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
  16.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12):「黄子澄首進密謀,力尊主執,知人識短,報國心堅,諡忠愍。」
  17. ^ 明史》(卷141):“一子變姓名為田經,遇赦,家湖廣咸寧。正德中,進士黃表其後云。”
  18. ^ 明史》(卷141):“仁宗即位,谕礼部:“建文诸臣,已蒙显戮。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所,余放还。””
  19. ^ 《冷庐杂识》(卷2):“黄子澄死靖难,子易其姓为田,名经。”
  20.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序:“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谕”
  21. ^ 《明史》(卷141)
官衔
前任:
劉三吾
明朝翰林學士
1397年-1398年
繼任:
董倫

黃子澄, 1350年, 1402年, 名湜, 字子澄, 以字行, 江西分宜县, 今大冈山乡大坑村, 明初官員, 官至翰林学士, 吳郡名賢圖傳贊, 卷四載, 黃忠愨像, 大明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籍貫, 江西分宜澧源族裔, 漢族原名, 黃湜字號, 字子澄諡號, 節愍, 弘光年間追諡, 忠愨, 清乾隆年間追諡, 出生, 元至元九年, 1350年,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袁州路分宜县逝世, 明建文四年, 1402年, 京师应天府, 今南京, 墓葬, 昆山县馬鞍山, 親屬, 子田经出身洪武十八年乙丑科進士及第著作, 李景隆师败, 还. 黃子澄 1350年 1402年 名湜 字子澄 以字行 江西分宜县 今大冈山乡大坑村 人 明初官員 官至翰林学士 黃子澄清 吳郡名賢圖傳贊 卷四載 黃忠愨像 大明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籍貫 江西分宜澧源族裔 漢族原名 黃湜字號 字子澄諡號 節愍 弘光年間追諡 忠愨 清乾隆年間追諡 出生 元至元九年 1350年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袁州路分宜县逝世 明建文四年 1402年 京师应天府 今南京 墓葬 昆山县馬鞍山 1 親屬 子田经出身洪武十八年乙丑科進士及第著作 李景隆师败 还洞庭 酬姚六丈 送刘医士歌 大岗山广庆寺记 等诗文17篇黃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 历任編修 修撰 太常寺卿等职 伴讀東宮 明惠帝即位后 兼翰林學士之職 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 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 1399年 發動靖難之役 建文四年 1402年 朱棣奪得帝位後 將黃子澄逮捕并处死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生涯 1 2 建议削藩 1 3 靖难之役 2 身后 3 家族 4 作品 5 評價 6 延伸阅读 7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早年生涯 编辑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 1385年 黃子澄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一 殿試時 有司奏花綸第一 練子寧次之 黃子澄又次之 而朱元璋以丁顯與夢相符 擢為狀元 子寧次之 綸又次之 三人皆拜修撰 而第二甲馬京 齊麟為編修 吳文及三甲蔡福南為檢討 黃子澄抑置三甲 為翰林庶吉士 後亦授修撰 2 3 4 5 黄子澄初時任職編修 後來升至修撰 伴讀東宮 又升太常寺卿 明惠帝朱允炆為皇太孫時 曾經坐在东角门问黃子澄 诸叔藩王皆拥重兵 如有变端 怎么办 黄子澄答道 诸王仅有护兵 只能自守 倘若有变 可以以六师监之 谁能抵挡 汉朝七国不可谓不强 最后还是灭亡了 大小强弱之势不同 而顺逆之理更相异啊 朱允炆同意他的話 加強了將來削藩的決心 6 建议削藩 编辑 朱允炆即位後 任命黃子澄兼翰林學士之職 與齊泰同參國政 惠帝有意削藩 对黄子澄说 先生还记得当年东角门的对话吗 黄子澄叩头说 不敢忘记 黃子澄便與齊泰計議 齊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動手 黃子澄有不同意見 認為 周王 齊王 湘王 代王 岷王等諸王 在先帝在位時 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 削除他们是名正言顺 现在要向诸王问罪 最好先是周王 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 削除周王是剪除燕王的手足 商议完毕 第二天向明惠帝汇报 7 适逢有人报告周王朱橚犯法 于是惠帝命令李景隆率兵袭击并生擒了他 而周王的供词牵扯到了湘王 代王等诸王 于是明惠帝将周王和岷王朱楩贬为平民 将代王朱桂囚禁在大同 将齐王朱榑囚禁在应天 湘王朱柏自焚身亡 又将周王一事下到燕议罪 燕王朱棣上书再三援救 惠帝览书恻然 说此事应当停止了 黄子澄与齐泰进行规劝 没有结果 出去之后两人互相说道 而今事势如此 怎么能不做一决断 第二天又向皇上进言说 现在所担心的只有燕王了 应当趁他生病时前去袭击 惠帝犹豫道 朕即位不久 连罢诸王 如又削燕王 我怎么去向天下解释呢 黄子澄回答说 要先发制人 不要为人所制 惠帝又说 燕王智勇双全 善于用兵 虽然有病 恐怕突然袭击他也难以谋取 此事乃止 8 于是朝廷命令都督宋忠调遣防边官军驻扎开平 挑选精壮的燕王府护卫隶属宋忠麾下 并将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召入京城 以削弱燕王 又调北平永清左 右卫军分驻彰德 顺德 都督徐凯在临清练兵 耿瓛在山海关练兵 以控制北平 这些全是齐泰 黄子澄的主意 朱棣知道朝廷準備對他動手 先以病重為藉口 請求朝廷容許留在京城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 齊泰反對放還三子 黃子澄卻說 不如放他们回去 以示对他并未怀疑 这样便可袭而取之 結果朱棣三子獲准回去 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 1399年 七月起兵叛亂 朱棣在文武官员面前哭着发誓说 陷害诸王 并非天子之意 而是奸臣齐泰 黄子澄所为 9 靖难之役 编辑 开始惠帝信任黄子澄与齐泰 迅速发兵削藩 但这两人本是书生 军事并不是他们的长处 惠帝派老將耿炳文討伐燕軍 初戰不利 黄子澄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不足以忧虑 惠帝聽從黃子澄的建議 以曹國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 齊泰極力反對但無效 到達營中 燕軍一天前已經走了 10 11 李景隆接任後 表現更令人失望 连败于郑村坝 白沟河 丧失军队辎重 士兵马匹数十万 不久 又败于济南城下 惠帝急忙将李景隆召回 赦免其死罪 黄子澄痛哭 请治其罪 惠帝不听 黄子澄拍着胸脯说 大势已去 我推荐李景隆而误国 万死不足以赎罪 12 朱棣乘着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 大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 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职來向燕軍示好 但仍暗中与二人商議大事 建文二年十二月 盛庸在東昌大破燕軍後 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親自在宗廟祭祀宣告並恢復了黃 齊二人的官職 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夾河戰敗後 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職 再度向燕軍示好 朱棣罵說 這只是對我的緩兵之計 於是更急著進兵 13 建文四年 1402年 燕軍逐漸逼近京城应天府 惠帝謀求與朱棣談和 便把黃子澄和齊泰眨謫到外地 仍密令二人募兵 黄子澄微服由太湖至苏州 与知府姚善倡义勤王 姚善上奏说 黄子澄之才足以抵御灾难 不应当将他抛弃在清闲僻远之地 而令敌人高兴 惠帝召黃子澄回京勤王 未至 燕軍已經攻破京城 黄子澄想与姚善航海到外地尋求救兵 姚善不同意 于是便与前袁州知府杨任图谋举事 被人告发 都被逮捕 黃子澄被送到应天 朱棣亲自诘问他 黄子澄在朱棣面前抗辯不屈 被凌遲處死 家族不論老幼俱被斬殺 倖存的婦女則遭到慘無人道的凌虐 14 15 身后 编辑弘光初 謚節愍 清高宗追諡忠愨 16 家族 编辑黃子澄有一子改名換姓为田经 倖免於難 到了明仁宗時獲赦 有子孫黃表 在明武宗時考取進士 17 18 19 作品 编辑黄子澄因被明成祖诛杀 作品遗稿散失殆尽 现见诸史志的 仅存 李景隆师败 还洞庭 酬姚六丈 送刘医士歌 和 大岗山广庆寺记 等诗文17篇 1 評價 编辑清高宗弘历 当时永乐位本藩臣 乃犯顺称兵 阴谋夺国 诸人自当义不戴天 虽齐泰 黄子澄等轻率寡谋 方孝孺识见迂阔 未足辅助少主 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 实堪共谅 及大势已去 犹且募旅图存 抗词抵斥 虽殒身湛族 百折不回 洵为无惭名教者 20 张廷玉 明史 齐 黄 方 练之俦 抱谋国之忠 而乏制胜之策 然其忠愤激发 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 百世而下 凛凛犹有生气 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 21 赵逊颜 过太常祠 如公节义振义秋 不负科名第一流 晁错计纾忧更切 景隆荐误恨难收 一朝鼎镬君臣薄 异代蒸尝奸宄羞 最是伤心株连处 还多十族入双眸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 出自 明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黄子澄 分宜县档案局 2009 10 29 2015 10 03 永久失效連結 談遷 國榷 卷8 廷試貢士黃子澄等四百七十二人於奉天殿 賜丁顯 練子寧 花綸等進士及第 出身有差 分宜黃子澄 蕭山魏觀皆少年美才 恆備顧問 明年 觀憂去 子澄滿三載授修撰 王世貞 弁山堂別集 卷81 十八年乙丑會試 命待詔朱善 前典籍聶鉉為考試官 取黃子澄第一 練子寧次之 花綸次之 綸 浙江解元也 及廷試 綸第一 子寧次之 子澄又次之 既啟封 上自以夢故 用丁顯為狀元 子寧如故 綸第三 抑子澄三甲 為庶吉士 然三人俱授修撰 全閩詩話 卷6 洪武乙丑會試 命翰林待詔朱善 前助教聶鉉為考試官 取中式四百七十二人 黃子澄第一 練子寧次之 皆監生也 第三名花綸 乃浙江新解首 及殿試 有司奏綸第一 子寧次之 子澄又次之 先一夕 上夢殿前一鐵巨釘 綴白絲數縷 悠飈日下 覺 以語左右 莫知其為何詳 及拆狀元卷 乃花綸也 上賺其不葉 夢取第二人為首 已而得丁顯卷 姓名與夢相符 遂擢為狀元 時年二十八 子寧次之 綸又次之 三人皆拜修撰 而第二甲馬京 齊麟為編修 吳文及三甲蔡福南為檢討 子澄抑置三甲 為翰林庶吉士 久之 亦授修撰 張朝瑞 皇明貢舉考 卷2 第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 丁顯 福建建陽縣 練子寧 江西新淦縣 花綸 浙江仁和縣 第三甲三百六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黃子澄 江西分宜縣 明史 卷141 黃子澄 名湜 以字行 分宜人 洪武十八年 會試第一 由編修進修撰 伴讀東宮 累遷太常寺卿 惠帝為皇太孫時 嘗坐東角門謂子澄曰 諸王尊屬擁重兵 多不法 奈何 對曰 諸王護衛兵 才足自守 倘有變 臨以六師 其誰能支 漢七國非不強 卒底亡滅 大小強弱勢不同 而順逆之理異也 太孫是其言 明史 卷141 比即位 命子澄兼翰林學士 與齊泰同參國政 謂曰 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 子澄頓首曰 不敢忘 退而與泰謀 泰欲先圖燕 子澄曰 不然 周 齊 湘 代 岷諸王 在先帝時 尚多不法 削之有名 今欲問罪 宜先周 周王 燕之母弟 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謀定 明日入白帝 明史 卷141 会有言周王橚不法者 遂命李景隆帅兵袭执之 词连湘 代诸府 于是废橚及岷王楩为庶人 幽代王桂于大同 囚齐王榑于京师 湘王柏自焚死 下燕议周王罪 燕王上书申救 帝览书恻然 谓事宜且止 子澄与泰争之 未决 出相语曰 今事势如此 安可不断 明日又入言曰 今所虑者独燕王耳 宜因其称病袭之 帝犹豫曰 朕即位未久 连黜诸王 若又削燕 何以自解于天下 子澄对曰 先人者制人 毋为人制 帝曰 燕王智勇 善用兵 虽病 恐猝难图 乃止 明史 卷141 于是命都督宋忠调缘边官军屯开平 选燕府护卫精壮隶忠麾下 召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 以弱燕 复调北平永清左 右卫官军分驻彰德 顺德 都督徐凯练兵临清 耿瓛练兵山海关 以控制北平 皆泰 子澄谋也 时燕王忧惧 以三子皆在京师 称病笃 乞三子归 泰欲遂收之 子澄曰 不若遣归 示彼不疑 乃可袭而取也 竟遣还 未几 燕师起 王泣誓将吏曰 陷害诸王 非由天子意 乃奸臣齐泰 黄子澄所为也 明史 卷130 而帝骤闻炳文败 忧甚 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 乘传代炳文 比至军 燕师已先一日去 炳文归 景隆代将 竟至于败 明史 卷141 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 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 帅师分道北伐 至真定为燕所败 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 泰极言不可 子澄不听 卒命景隆将 明史 卷141 始帝信任子澄與泰 聚事削藩 兩人本書生 兵事非其所長 當耿炳文之敗也 子澄謂勝敗常事 不足慮 因薦曹國公李景隆可大任 帝遂以景隆代炳文 而景隆益無能為 連敗於鄭村壩 白溝河 喪失軍輜士馬數十萬 已 又敗於濟南城下 帝急召景隆還 赦不誅 子澄慟哭 請正其罪 帝不聽 子澄拊膺曰 大事去矣 薦景隆誤國 萬死不足贖罪 明史 卷141 是冬 景隆果败 帝有惧色 会燕王上书极诋泰 子澄 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 而阴留之京师 仍参密议 景隆遗燕王书 言二人已窜 可息兵 燕王不听 明年 盛庸捷东昌 帝告庙 命二人任职如故 及夹河之败 复解二人官求罢兵 燕王曰 此缓我也 进益急 明史 卷141 及燕兵漸南 與齊泰同謫外 密令募兵 子澄微服由太湖至蘇州 與知府姚善倡義勤王 善上言 子澄才足捍難 不宜棄閑遠以快敵人 帝復召子澄 未至而京城陷 欲與善航海乞兵 善不可 乃就嘉興楊任謀舉事 為人告 俱被執 子澄至 成祖親詰之 抗辨不屈 磔死 族人無少長皆斬 姻黨悉戍邊 杨任 洪武中由人材起家 历官袁州知府 时致仕 匿子澄于家 亦磔死 二子礼 益俱斩 亲属戍边 奉天刑賞錄 教坊錄 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 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里口奏 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 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 每一日一夜 二十條漢子守著 年小的都懷有身孕 除夕生了小龜子 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 奉欽 旨 小的長到大 便是搖錢樹兒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卷12 黄子澄首進密謀 力尊主執 知人識短 報國心堅 諡忠愍 明史 卷141 一子變姓名為田經 遇赦 家湖廣咸寧 正德中 進士黃表其後云 明史 卷141 仁宗即位 谕礼部 建文诸臣 已蒙显戮 家属籍在官者 悉宥为民 还其田土 其外亲戍边者 留一人戍所 余放还 冷庐杂识 卷2 黄子澄死靖难 子易其姓为田 名经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序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谕 明史 卷141 官衔前任 劉三吾 明朝翰林學士1397年 1398年 繼任 董倫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黃子澄 amp oldid 791572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