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此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強烈季候風信號雷暴警告山泥傾瀉警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但由於暴雨下不會出現結霜,因此此警告不會與霜凍警告同時生效。與火災危險警告寒冷天氣警告酷熱天氣警告同時生效時的機會甚微,因為天氣乾燥、寒冷或酷熱時,甚少出現暴雨。暴雨警告信號將透過香港各電台及電視台廣播,其中電視螢光幕會在節目播出期間出現顏色雨雲標誌。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目的是及早提醒市民香港將會下大雨,可能造成嚴重混亂,並確保各緊急服務機構及部門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處理因暴雨可能造成的緊急事故。

根據天文台的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由1998年更新暴雨警告信號以來至2021年10月所發出的140個紅或黑色暴雨警告裡面,有100個,即71.4%的紅/黑色暴雨信號是在星期一至五的上班時間以外或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發出。[1]

各類暴雨警告定義及應變措施

信號 圖示 定義及應變措施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一些低窪地帶及排水欠佳的地區會出現輕微水浸。可能受大雨及水浸影響之市民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防止可能引致的損失。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持續的暴雨已經或將會導致道路出現水浸和交通擠塞。暴雨亦可能影響學校上課時間。家長、學生、學校當局及校車司機均應留意電台及電視台有關學校的公佈。有需要外出的人士應小心考慮天氣及道路的情況及注意安全措施。學生應留在家中。如已返抵學校,則應留在校內,直至放學時間及情況安全適宜回家,方可離開。上學途中的學生應繼續回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並不安全。校車司機應確保接載學生到安全地方(通常為就讀的學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不許可。校方應安排學校開放,並有足夠人手照顧已抵達學校的學生,直至情況適宜學生回家為止。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且雨勢可能持續。由於道路嚴重水浸及天氣情況惡劣,市民應留在安全地方暫避。在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生效及交通情況未改善之前,不應外出。空曠地方工作的人士應停止戶外工作,並到安全地方暫避。政府呼籲僱主不應要求僱員上班,除非有關暴雨時的工作安排已有事先協定。如果僱員已經在黑色暴雨警告前上班,便應留在原來工作地點,除非該處會有危險。

香港暴雨成因

香港的暴雨成因大多為低壓槽,據天文台統計,在1998年更改暴雨警告系統後至2021年間發出的25個黑色暴雨警告當中,其中十四次的成因均為低壓槽[2],其次是熱帶氣旋,共有七次,兩次受西南季候風影響,高空擾動及活躍偏南與偏東氣流在珠江口匯聚各佔一次,同時,高空擾動所造成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個[3]

歷史

為教育市民在惡劣天氣下的應變方法,天文台早在1967年4月設立暴雨及雷暴警告信號,其中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過去一小時已經錄得50毫米的雨量[4]。不過該信號只供政府部門內部使用,以提高政府部門對自然災害的預防能力,而不作公開發佈。

1992年5月8日早上,受徘徊於華南的低壓槽影響,香港出現暴雨,天文台錄得由早上6時至7時的一小時內降雨量達109.9毫米,打破當時紀錄(該紀錄已先後在2006年7月16日及2008年6月7日被打破)[5],市面在沒有停工停課安排下出現嚴重混亂。事件後不久天文台建立新一套暴雨警告系統,取代1967年起使用的舊警告,最初分綠色、黃色、紅色及黑色四個級別。第一階段的綠色及黃色暴雨警告具有預報成份,但與舊警告一樣,只會向政府部門及公共服務機構發出;而第二階段的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則根據香港境內實際錄得的雨量而發出,向市民公開發佈。其中首三個級別的顏色是源自交通燈的綠、黃、紅三色組合,當中黃色燈號實際上呈橙黃色,英文以amber表示,因此黃色暴雨警告的英文名稱亦對應採用Amber[6],與黃色火災危險警告採用Yellow有所不同。

顏色 意義[4][7]
綠色 預料未來12小時內會有顯著雨量。
黃色 預料未來6小時內,香港境內會有超過50毫米雨量。
紅色 暴雨已經開始,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黑色 在過去兩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境內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

1997年6月4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天文台在早上7時0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8]。由於紅雨警告在學生上學途中發出,而當時的教育署亦並無宣佈停課,情況頗為混亂。1998年3月,天文台接納申訴專員公署就暴雨下上課安排的調查報告的建議[9],開始向市民公開發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綠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被刪除,以及將黑色暴雨警告的定義修訂至現行制度。修改後三個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均具有預報成份,並一直沿用至今。

由1999年起,天文台盡可能會在廣泛地區下大雨之前,在「每小時溫度濕度報告」指出短期內/未來一兩小時/未來數小時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會受大雨影響。2011年起透過「特別天氣提示」顯示,而天文台微博及Twitter則顯示為「大雨預報」。

爭議及誤解

 
在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香港的商場均有通知牌讓市民獲悉

雖然現行暴雨警告系統中包括了預報成份,天文台亦爭取在上班上課時間大雨出現前一兩小時發出黃雨警告,並在雨量達到指定水平前發出紅雨及黑雨警告[10],但暴雨警告信號的預警時間一般極短,2006年、2010年、2014至2015年、2020年更發生所有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在1小時內全部發出之情況(當中2006年更兩度出現)。由於雷雨區的強度變化急劇和難以預計,很多時候雨勢在信號發出後即減弱,令外界普遍感覺天文台預報暴雨能力不高。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多次引起爭議,亦與信號與停工停課安排掛鈎有關。近年不少市民會在暴雨情況下,直接致電香港天文台香港氣象中心,表達對發出信號安排的不滿[11]。不少市民甚至僱主不明白暴雨影響時間一般遠比熱帶氣旋吹襲為短,誤以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應變措施與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的措施相同,以為在發出信號後即時下班回家,未有依照當局呼籲留在安全地方暫避,結果導致更多不便及混亂。現任天文台助理台長的徐傑志曾於2013年在網誌提到:當雨勢稍為減弱,但天氣仍然持續不穩定時,已生效的暴雨警告不一定會隨之改變,以免信號經常「又上又落、又落又上」,造成更多的混亂。[12]

另一方面,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準則亦被質疑著重市區、輕視新界[13](特別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即雨勢集中在港島及九龍且預計或已經達指定雨量時,便會發出相應警告;但當雨勢集中在新界時則不會發出相應警告,甚至不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若新界北部雨勢較大則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14]天文台則指是參考全港雨量站數據,作為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參考基礎。而雨量站的分佈密度因地區而異,佈局考慮了不同因素,在水浸風險、山泥傾瀉風險、人口密度較高的區域,雨量站會較密。若果大雨在雨量站較密的地方出現,錄得高雨量的站數自然較多,發出暴雨警告的機會亦會增加。[15]而據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政府統計處數據,近年嚴重水浸個案、山泥傾瀉地點及人口分佈均以九龍及港島較為密集,因此該區雨量站密度亦較高,錄得高雨量的站數機率相對較多,因此大雨影響該區時發出暴雨警告的機會相應增加。加上香港各區雨量差異大,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會與市民感受到的情況不符,亦引起市民不滿。有意見認為應推出分區暴雨警告,而天文台認為不可行分區警告,因為暴雨發展與移動有時相當迅速,短時間內可以有很大變化,需不斷更新瞬息萬變的警告,對跨區活動的市民會造成信息混亂。[16]而天文台亦因應不同地區的雨量差異,加強分區雨量資訊,先後推出「局部地區大雨提示」、「大雨及雷暴區域資訊網頁」及「定點大雨資訊通知」。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2016年4月13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天文台在早上6時半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惟市民根據當日的降雨情況,認為天文台應發出更高暴雨信號。但根據天文台當日雨量紀錄,大部份地區一小時雨量只有50毫米以下;早上6時45分至7時45分期間,只有元朗、屯門及大埔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而7時45分至8時45分期間,亦只有離島和南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天文台解釋當時的雨量未達到發出更高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而期間雷雨帶移動速度快且逐漸減弱,加上影響範圍不廣泛,故天文台根據準則只維持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3]。但天文台事後亦因應不因地區的雨量差異,在同年7月28日起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17]。當香港個別地區錄得每小時雨量達到或超過70毫米,有可能引致嚴重水浸並構成危險,但如當時雨勢未擴展至香港廣泛地區並達至須要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指標時,天文台會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並透過「特別天氣提示」顯示,列出受影響區議會分區及已錄得的雨量,提醒市民有關地區可能已經因大雨而引致水浸,以作出相應的防禦措施。由於新界北部已有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提醒該區(包括北區及元朗區東部)市民大雨可能引發之水浸風險,因此「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只適用於香港其他地區。

隨後天文台在2021年5月14日推出「局部地區大雨提示」,以取代「局部地區大雨報告」,並會參考錄得雨量以及臨近預報系統的雨量預報發出。[18]而該提示適用於全香港地區;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生效時只適用於新界北部以外的香港其他地區,即與之前「局部地區大雨報告」適用範圍一致。

另一方面局部地區大雨提示可能會與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發出,但當天文台預計大雨有機會擴展至廣泛地區並達至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指標時,則會發出有關暴雨警告信號,並取消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發出紀錄

自暴雨警告信號系統於1992年設立以來,香港每一年均會發出暴雨警告信號,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年都有發出,但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則只有部分年份發出,以下是各年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19]

年份 黃色 紅色 黑色 備註
1992 不適用 1 1 7月18日受熱帶風暴菲爾正面吹襲,首次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3 2 1
1994 4 1 7月22日一天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5 2 0
1996 2 0
1997 6 2
  • 香港主權移交當日先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略影響當時中英政權交接過程
    連續3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7月1日至3日)
  • 颱風思蒂影響,8月22日先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受強烈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年總雨量為有紀錄最高(3343.0毫米)
總數[數據 1] 17 5
年平均[數據 2] 2.83 0.83
1998 22(21+1) 5(4+1) 1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開始公開發佈,4月12日首次發出
  • 4月26日至5月2日的一星期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6月9日持續長命暴雨,天文台單日錄得411.3毫米的6月最高日雨量紀錄,也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最高紀錄
1999 20(18+2) 5(4+1) 2
  • 颱風森姆掠過香港影響:
    • 短短3天內發出3次紅色及2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8月23日至8月25日)
    • 連續3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8月23日至25日)
    • 8月23日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接近6小時,為有紀錄以來最長
    • 惟一一次連續2日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8月23日及24日)
  • 颱風約克掠過香港影響:
    • 9月16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超過13小時,為有紀錄以來最長
  • 10月16日發出的黃雨警告,是歷來唯一一次與火災危險警告同時生效的暴雨警告。
2000 31(27+4) 6 3
  • 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 4月3日、5月2日、8月3日、8月4日、8月24日一天內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為最多日數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年份(5日)
  • 非取代最高信號情況下,首次於同一場暴雨內兩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4月14日),亦為1994年以來首次一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8月24日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並非以較低信號取代,為199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
2001 40(34+6) 9 (9+0) 1
  • 歷來發出最多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
  •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999年以來首次,並於5日內兩度出現(6月8日至9日、11日至12日)
  • 連續5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 繼2000年後再度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9月2日)
  • 歷來發出最多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8次紅雨及1次黑雨)
2002 20(19+1) 2 0
  • 2002年9月15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年內最遲的首個紅色暴雨警告信號(9月15日)
  • 1995年以來首次於10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歷來第二晚的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0月18日,僅次於2016年10月19日)
2003 17(16+1) 1 0
  • 6月10日一天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7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是1998年來首次。
2004 16(15+1) 2(1+1) 1
  • 5月8日受高空擾動影響發出超過2年半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這個黑色暴雨警告為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個
  •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首次於6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2005 16 1 0
  • 首次4月沒有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雖然全年只發出1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但該年總雨量超過3000毫米,為紀錄以來第3高,因為該年6月及8月雨量分別達893.9毫米及971.3毫米,已佔全年總雨量58%,僅次於1982年及1997年(3214.5毫米)
  • 8月19至20日的持績長命暴雨,兩日總雨量達546.2毫米,但天文台拒絕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而只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8月20日錄得303.3毫米雨量,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第四高紀錄
  • 9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2006 25(19+6) 11(8+3 3
  • 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即達最高信號,199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4月24日)
  • 發出最多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 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 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的大驟雨影響,天文台總部1小時內錄得115.1毫米的第二最高雨量(7月16日凌晨2時至3時,紀錄至2008年6月7日再被打破),打破1992年5月8日紀錄(109.9毫米)
  • 不足一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同年內兩度出現(6月9日、7月16日),為設立此警告系統以來首兩次
  • 6月9日一天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11月21日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年內最晚的暴雨警告信號,及首次於11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2007 12(10+2) 2 0
  • 歷來發出最少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
  • 於7月沒有發出暴雨警告,是繼2003年後第二次
2008 21(17+4) 7(6+1) 2
  • 颱風浣熊相關的惡劣天氣影響:
    • 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即達最高信號,繼2006年後首次(4月19日)
    • 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01年以來首次(4月19日)
  • 天文台總部1小時內錄得145.5毫米雨量(6月7日早上8時至上午9時),打破2006年7月16日紀錄(115.1毫米),也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第三高紀錄
  • 颱風風神影響,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6月25日至26日),繼2001年以來首次
  • 單月份最多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年份(3次紅雨及1次黑雨)(6月)
2009 20(19+1) 2 0
  • 歷來最早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3月5日,紀錄於2016年1月5日被打破),並於3小時內兩度發出
2010 17(15+2) 7(6+1) 2
  • 颱風燦都影響,繼2006年後不足一個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7月22日)
  • 繼1999年後首次1星期內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7月22日、7月28日)
  • 首次在7月份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7月22日、7月28日)
  • 強烈熱帶風暴莫蘭蒂影響,繼2008年以來首次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9月9日至10日)
2011 14(13+1) 2 0
  • 5月22日11小時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為2000年以來首次一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2 19 2 0
2013 23(21+2) 2 1
  • 5月22日發出3年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4 32(25+7) 9(8+1) 2
  • 歷來最早和首次於3月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3月30日)
  • 繼2010年後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3月30日)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2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4年)
  • 5月9日一日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8月12日至13日:17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設立此警告系統以來,首次24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0年以來首次
2015 21(17+4) 4 1
  • 5月23日半日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繼2014年3月30日後,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5月26日)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3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5年)
  • 5月20日至5月26日的一星期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6 33(27+6) 7(6+1) 1
  • 打破全年最早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紀錄(1月5日)
  • 歷來首次於冬季發出暴雨警告信號(1月5日)
  • 5月10日:4小時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半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年8月以來首次
    • 非取代最高信號情況下,於同一場暴雨內兩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繼2000年以來首次
  • 超強颱風莎莉嘉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
    • 打破最遲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紀錄(10月19日)
    • 連續2日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是1999年以來首次
    • 首次於10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0月19日)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6年)
2017 24(20+4) 5 1
  • 自1997至2001年以來,首次連續5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2017年),並平當年紀錄,成為連續最多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5月24日)
  •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相關的活躍偏南氣流影響:
    • 7月17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暴雨警告信號之後的一小時,再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半小時後更需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7月18日一天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8 27(23+4) 4 0
  •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首次於首5個月內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 打破全年最遲發出首個暴雨警告(6月6日)
  • 8月26日至8月29日的4天內2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9月16日受超強颱風山竹正面吹襲,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9 37(35+2) 3 0
  • 歷來首次需於2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2月19日)
  • 打破2001年發出最多暴雨警告次數的年份(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共有35次)
  • 6月13日至14日:16小時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7月31日至8月1日受熱帶風暴韋帕影響,20小時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更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而8月1日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逾13小時
  • 強烈熱帶風暴白鹿影響,8月25日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6日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20 30(21+9 119+2) 2
  • 連續兩年需要在2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2019-2020年),並取代上一年成為歷來第二早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月13日)
  • 6月6日凌晨發出3年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9月30日再發黑雨,是2014年後再次年內兩次發出黑雨。
  •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是2016年以來首次
  • 5月30日至6月7日的9天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第三次於7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是繼2003、2007年後首次
  • 9月12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繼2015年5月26日後,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9月30日)
  • 由於大氣中低層的水氣含量偏多及源源不絕輸送到華南及受中低層較多時間受西南風影響,9月曾8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為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發出最多暴雨警告信號的9月,直至9月29日,9月的降雨日數已打破1960年的舊紀錄24天。(整個9月的降雨日數共有26天)
  • 2008年6月以來,單月份最多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年份(2次紅雨及1次黑雨)(9月)
  • 歷來發出最多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 歷來發出最多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7次紅雨及2次黑雨)
  • 2016年以來再次於10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0月5日)
  • 受冷鋒與偏南氣流疊加的活躍偏東氣流影響,9月30日至10月5日的6天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21 27(23+4) 6 (4+2) 2
  • 受低壓槽影響,6月1日12小時內發出三次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及一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6月24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受低壓槽及活躍西南氣流影響,6月22至28日7天內6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5次黃雨及1次黑雨)
  • 自2013至2017年以來,首次連續2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2020年-2021年)
  • 6月28日發出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2小時45分鐘,是2013年5月22日以來首次在工作日(星期一至五)上班時間早上7時至9時生效及令港交所延遲開市的黑雨警告
  • 颱風查帕卡外圍雨帶影響,7月18至20日四度發出黃雨警告
  • 熱帶風暴獅子山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第二次於10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0月8日),也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第二高的紀錄,而暴雨警告生效時數長達20小時5分鐘,亦為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第二長的總生效時數,天文台總部於10月8日全日共錄得329.7毫米雨量,打破歷年來10月份單日最高降雨量記錄
2022 23(21+2) 2 0
  • 5月13日清晨一度發出紅雨警告,於同日晚上再度發出黃雨警告
  • 6月7日至8日受低壓槽影響,天文台15小時內先後發出四次黃雨警告及一次紅雨警告
  • 強烈熱帶風暴尼格影響,11月3日凌晨發出黃雨警告,是自2006年以來首次,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信號
總數[數據 3] 587(510+76) 117(103+14) 25
年平均[數據 4] 23.50(20.41) 4.79(4.21) 1.04

註釋:

  1. ^ 由1992年至1997年計。
  2. ^ 由1992年至1997年計,準確至兩個小數位。
  3. ^ 由1998年計
  4. ^ 由1998年至2021年計,準確至兩個小數位。
  • 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兩欄中,括號內左為第一發出的數字,右為取代更高信號的數字,括號前的為該年總數。

此外,根據香港法例第62章《司法程序(烈風警告期間聆訊延期)條例》第5(1)(a)(i)條,現時只有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997年及之前亦包括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在香港法律中會被稱為「暴雨警告」;而天文台在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後,天文台台長需根據該條例第5(2)條,盡快在憲報公告宣布該次「暴雨警告」的開始與終止日期與時間。


暴雨警告紀錄之最

以下紀錄由1998年開始計算。

生效時間最長及最短的暴雨警告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2001年6月5日 18:05 2001年6月6日 11:30 17小時25分鐘 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長的單一暴雨警告信號
第二長 2001年6月7日 05:00 22:05 17小時5分鐘
第三長 1999年8月22日 13:55 1999年8月23日 05:25 15小時半 其後改發紅色暴雨警告
第三短 2006年6月9日 10:25 10:55 半小時
2008年4月19日 16:40 17:10
2010年9月9日 00:10 00:40
2010年9月21日 04:55 05:25
2014年3月30日 19:45 20:15
2014年8月13日 05:25 05:55
2017年7月17日 20:15 20:45
2020年5月25日 10:05 10:35
2022年5月13日 03:55 04:25
第二短 2006年4月24日 01:15 01:40 25分鐘
2006年7月16日 02:10 02:35
2007年4月24日 10:15 10:40
2011年5月22日 10:45 11:10
2013年6月24日 11:35 12:00
2014年6月8日 21:35 22:00
2016年8月28日 00:05 00:30
2020年10月5日 09:05 09:30 取代較高信號
最短 2006年6月2日 10:35 10:55 20分鐘 其後改發紅色暴雨警告
2008年6月26日 08:30 08:50
2010年8月5日 18:45 19:05
2015年5月26日 09:40 10:00
2020年9月5日 10:55 11:15 同時亦為取代較高信號的黃雨警告中最短

而在1999年8月25日05:45至16:00發出的黃雨警告,是取代較高信號的黃雨警告中最長,達10小時15分鐘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1999年9月16日 05:27 18:40 13小時13分鐘 颱風約克影響,大部份時間與十號颶風信號同時生效
第二長 1998年6月9日 09:50 21:00 11小時10分鐘 同時亦為取代黑雨警告的紅雨警告中最長
第三長 2003年5月5日 04:45 14:10 9小時25分鐘
第三短 2006年6月9日 10:55 11:15 20分鐘 其後改發黑色暴雨警告
2010年7月28日 15:15 15:35
2020年9月30日 19:50 20:10
第二短 2006年7月16日 02:35 02:50 15分鐘
最短 2010年7月22日 17:20 17:30 10分鐘 其後改發黑色暴雨警告,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短的單一天氣警告

而在2008年6月7日11:00至11:30發出的紅雨警告,是取代黑雨警告的紅雨警告中最短,維持半小時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1999年8月23日 06:13 12:00 5小時47分鐘 颱風森姆影響
之前發出的黃雨警告生效達15小時半
第二長 2013年5月22日 04:10 09:45 5小時35分鐘
第三長 1999年8月24日 04:35 10:00 5小時25分鐘 受颱風森姆影響,連續兩天發出黑雨警告
第三短 2015年5月26日 10:25 11:30 1小時5分鐘
第二短 2017年5月24日 11:30 12:30 1小時
2021年10月8日 11:45 12:45 熱帶風暴獅子山以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與三號強風信號同時生效
最短 2004年5月8日 07:20 08:00 40分鐘

總生效時數

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
最長 1999年8月22日 13:55 1999年8月23日 19:00 29小時5分鐘 颱風森姆及其相關的活躍西南氣流影響
第二長 2021年10月7日 23:20 2021年10月8日 19:25 20小時5分鐘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以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
第三長 1998年6月9日 02:45 21:00 18小時15分鐘 受活躍低壓槽影響
第三短 2004年8月14日 06:36 07:20 44分鐘
第二短 2004年7月21日 09:55 10:35 40分鐘
最短 2014年8月3日 00:40 01:15 35分鐘

1小時內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日期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間距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間距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發出所有信號所需時間
2006年6月9日 10:25 半小時 10:55 20分鐘 11:15 50分鐘
2006年7月16日 02:10 25分鐘 02:35 15分鐘 02:50 40分鐘
2010年7月22日 16:35 45分鐘 17:20 10分鐘 17:30 55分鐘
2014年3月30日 19:45 半小時 20:15 25分鐘 20:40
2015年5月26日 09:40 20分鐘 10:00 25分鐘 10:25 45分鐘
2020年9月30日 19:15 35分鐘 19:50 20分鐘 20:10 55分鐘

最早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月5日14:00-14:45,亦是首次需於1月和冬季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年3月30日20:15-20:40,亦是首次需於3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年3月30日20:40-22:30,亦是唯一一次需於3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6年11月21日15:30-20:25,亦是首次需於11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0月19日17:15-18:15。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0月19日16:00-17:15,亦是首次需於10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18年6月6日13:10-14:50,亦是唯一一年於首5個月內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信號。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02年9月15日03:30-06:15。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年10月19日16:00-17:15,亦是首次需於10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5年8月20日08:35-21:10。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03年5月5日04:45-14:10。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04年5月8日07:20-08:00。

發出最多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1年——40次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06年2020年——各有11次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00年2006年——各有3次

發出最少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07年——12次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992年2003年2005年——各只有1次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995至1996年2002至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至2012年2018至2019年2022年——沒有發出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年份

2019年,共有35次(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暴雨警告生效日數最多的年份

2001年,共有38日生效。

發出最少暴雨警告的年份

2007年,只有10次(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暴雨警告生效日數最少的年份

2007年,只有9日生效。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日子

2003年6月10日2006年6月9日2014年5月9日2015年5月23日2017年7月18日2019年8月25日,各有3次。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最多降雨報告日數的年份

  • 降雨量大於微量:1931年——261日
  • 降雨量大於0.1毫米:1888年——187日
  • 降雨量大於1.0毫米:1888年——145日
  • 降雨量大於2.5毫米:1888年——110日
  • 降雨量大於5.0毫米:1888年——91日
  • 降雨量大於10.0毫米:2013年——74日
  • 降雨量大於25.0毫米:2001年——42日
  • 降雨量大於50.0毫米:2001年——23日
  • 降雨量大於100.0毫米:1897年——9日

最少降雨報告日數的年份

  • 降雨量大於微量:1910年——123日
  • 降雨量大於0.1毫米:2004年——102日
  • 降雨量大於1.0毫米:1963年——71日
  • 降雨量大於2.5毫米:1963年——58日
  • 降雨量大於5.0毫米:1963年1967年——45日
  • 降雨量大於10.0毫米:1967年——24日
  • 降雨量大於25.0毫米:1963年——10日
  • 降雨量大於50.0毫米:1963年——2日
  • 降雨量大於100.0毫米:1898年1922年1931年1938年1954年1963年1980年——完全沒有

最高一小時雨量紀錄

2008年6月7日09:00——145.5毫米

最高單日雨量紀錄

1926年7月19日——534.1毫米

最高全年雨量紀錄

1997年——3343.0毫米

最低全年雨量紀錄

1963年——901.1毫米

參考文獻

  1. ^ 香港天文台. 暴雨警告信號. [2021-10-09]. 
  2. ^ YouTube上的氣象冷知識:雨季來臨
  3. ^ 2004年5月8日的暴雨. 香港天文台. [2004-05-08]. 
  4. ^ 4.0 4.1 何佩然. 《風雲可測:香港天文台與社會的變遷》第317及319頁 (PDF).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3. 
  5. ^ 二零零八年六月七日新聞發佈. 香港天文台. [2008-06-07]. (原始内容于2008-06-27). 
  6. ^ 李立信. 天氣隨筆:點解黃雨叫 Amber?. 香港天文台. 2017-07-14. 
  7. ^ 暴雨警告的來由,香港地下天文台「氣象人語」專欄,2014年5月27日
  8. ^ . 香港天文台. [2007-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9. ^ . 香港申訴專員公署. [2010-09-10]. (原始内容 (doc)存档于2011-05-22). 
  10. ^ . 香港天文台. [2007-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7). 
  11. ^ . 香港天文台. [2007-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12. ^ 徐傑志. 30 – 50 – 70 ,「黑」到幾時?. 香港天文台. 
  13. ^ 13.0 13.1 市民轟天文台:底褲濕埋仲黃雨 停課與否 教育界掀爭議. 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4月14日 [2016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于2016年4月18日). 
  14. ^ 劉高麟、鄧栢良、凌逸德. 【暴雨警告】厚此薄彼?水浸都係黃雨!揭雨量站港九新界大不同. 香港01. 2018-11-28. 
  15. ^ 李立信、周萬聰. 談談暴雨警告(第一部分): 緣起. 香港天文台. 2018-04-03. 
  16. ^ 李立信、周萬聰. 談談暴雨警告(第二部分):疑難解答. 香港天文台. 2018-04-10. 
  17. ^ 天文台新增「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 香港天文台. 2016-07-28 [2007-04-22]. 
  18. ^ 天文台推出「局部地區大雨提示」服務. 香港天文台. 2021-05-14 [2021-05-14]. 
  19. ^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的暴雨警告信號紀錄由1998年3月23日開始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暴雨警告系統 - 香港天文台
  •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 暴雨警告信號[永久失效連結]
  • 香港天文台-暴雨警告信號狀況
  •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 香港天文台
  • YouTube上的暴雨警告
  • 氣象冷知識
    • YouTube上的「色」「色」相關
    • YouTube上的先知黃紅黑
    • YouTube上的暴雨趨勢
    • YouTube上的雨季來臨
    • YouTube上的梅雨
    • YouTube上的局部地區大雨
    • YouTube上的黃雨係會水浸㗎(上集)
    • YouTube上的黃雨都會水浸㗎(下集)
    • YouTube上的「筍工招聘」─ 暴雨篇
    • YouTube上的暴雨難測之泰式創作
    • YouTube上的暴雨難測之泰式書法
    • YouTube上的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 YouTube上的黑色暴雨... 邊度最安全?
  • 天文台網誌
    • 假期.黑色暴雨,林超英,23-6-2008
    • 暴雨的隨機性,陳世倜,9-7-2012
    • 30 – 50 – 70,「黑」到幾時?,徐傑志,24-5-2013
    • 暴雨是怎樣形成的?,江如秋,21-4-2015
    • 「黐身」的暴雨,李立信,31-7-2016
    • 談談暴雨警告(第一部分): 緣起,李立信、周萬聰,3-4-2018
    • 談談暴雨警告(第二部分):疑難解答,李立信、周萬聰,10-4-2018
  • 香港天文台教育資源:暴雨警告信號的有趣小統計,李健威,2011-6
  • 躬行學社:以數據闡述香港暴雨警告系統現狀,18-9-2016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時常更新, 內容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或進展, 未有可靠来源的臆測內容可能會被移除, 若您發現有尚未更新的內容, 歡迎您編輯更新, 若非特別註明, 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東八區標準時間, 是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 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 此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 例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 雷暴警告, 山泥傾瀉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 但由於暴雨下不會出現結霜, 因此此警告不會與霜凍警告同時生效, 與火災危險警告, 寒冷天氣.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時常更新 內容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或進展 未有可靠来源的臆測內容可能會被移除 若您發現有尚未更新的內容 歡迎您編輯更新 若非特別註明 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東八區標準時間 UTC 8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是香港出現暴雨或預測將有暴雨時 由香港天文台發出的警告信號 此警告系統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 例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 雷暴警告 山泥傾瀉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 但由於暴雨下不會出現結霜 因此此警告不會與霜凍警告同時生效 與火災危險警告 寒冷天氣警告或酷熱天氣警告同時生效時的機會甚微 因為天氣乾燥 寒冷或酷熱時 甚少出現暴雨 暴雨警告信號將透過香港各電台及電視台廣播 其中電視螢光幕會在節目播出期間出現顏色雨雲標誌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目的是及早提醒市民香港將會下大雨 可能造成嚴重混亂 並確保各緊急服務機構及部門都已經準備就緒 隨時處理因暴雨可能造成的緊急事故 根據天文台的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由1998年更新暴雨警告信號以來至2021年10月所發出的140個紅或黑色暴雨警告裡面 有100個 即71 4 的紅 黑色暴雨信號是在星期一至五的上班時間以外或星期六 日及公眾假期發出 1 目录 1 各類暴雨警告定義及應變措施 2 香港暴雨成因 3 歷史 4 爭議及誤解 5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6 發出紀錄 7 暴雨警告紀錄之最 7 1 生效時間最長及最短的暴雨警告 7 1 1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7 1 2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7 1 3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7 1 4 總生效時數 7 2 1小時內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7 3 最早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7 4 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7 5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7 6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7 7 發出最多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7 8 發出最少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7 9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年份 7 10 暴雨警告生效日數最多的年份 7 11 發出最少暴雨警告的年份 7 12 暴雨警告生效日數最少的年份 7 13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日子 7 14 最多降雨報告日數的年份 7 15 最少降雨報告日數的年份 7 16 最高一小時雨量紀錄 7 17 最高單日雨量紀錄 7 18 最高全年雨量紀錄 7 19 最低全年雨量紀錄 8 參考文獻 9 相關條目 10 外部連結各類暴雨警告定義及應變措施 编辑信號 圖示 定義及應變措施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 且雨勢可能持續 一些低窪地帶及排水欠佳的地區會出現輕微水浸 可能受大雨及水浸影響之市民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以防止可能引致的損失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 且雨勢可能持續 持續的暴雨已經或將會導致道路出現水浸和交通擠塞 暴雨亦可能影響學校上課時間 家長 學生 學校當局及校車司機均應留意電台及電視台有關學校的公佈 有需要外出的人士應小心考慮天氣及道路的情況及注意安全措施 學生應留在家中 如已返抵學校 則應留在校內 直至放學時間及情況安全適宜回家 方可離開 上學途中的學生應繼續回校 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並不安全 校車司機應確保接載學生到安全地方 通常為就讀的學校 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不許可 校方應安排學校開放 並有足夠人手照顧已抵達學校的學生 直至情況適宜學生回家為止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 且雨勢可能持續 由於道路嚴重水浸及天氣情況惡劣 市民應留在安全地方暫避 在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生效及交通情況未改善之前 不應外出 空曠地方工作的人士應停止戶外工作 並到安全地方暫避 政府呼籲僱主不應要求僱員上班 除非有關暴雨時的工作安排已有事先協定 如果僱員已經在黑色暴雨警告前上班 便應留在原來工作地點 除非該處會有危險 香港暴雨成因 编辑香港的暴雨成因大多為低壓槽 據天文台統計 在1998年更改暴雨警告系統後至2021年間發出的25個黑色暴雨警告當中 其中十四次的成因均為低壓槽 2 其次是熱帶氣旋 共有七次 兩次受西南季候風影響 高空擾動及活躍偏南與偏東氣流在珠江口匯聚各佔一次 同時 高空擾動所造成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個 3 歷史 编辑為教育市民在惡劣天氣下的應變方法 天文台早在1967年4月設立暴雨及雷暴警告信號 其中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過去一小時已經錄得50毫米的雨量 4 不過該信號只供政府部門內部使用 以提高政府部門對自然災害的預防能力 而不作公開發佈 1992年5月8日早上 受徘徊於華南的低壓槽影響 香港出現暴雨 天文台錄得由早上6時至7時的一小時內降雨量達109 9毫米 打破當時紀錄 該紀錄已先後在2006年7月16日及2008年6月7日被打破 5 市面在沒有停工停課安排下出現嚴重混亂 事件後不久天文台建立新一套暴雨警告系統 取代1967年起使用的舊警告 最初分綠色 黃色 紅色及黑色四個級別 第一階段的綠色及黃色暴雨警告具有預報成份 但與舊警告一樣 只會向政府部門及公共服務機構發出 而第二階段的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則根據香港境內實際錄得的雨量而發出 向市民公開發佈 其中首三個級別的顏色是源自交通燈的綠 黃 紅三色組合 當中黃色燈號實際上呈橙黃色 英文以amber表示 因此黃色暴雨警告的英文名稱亦對應採用Amber 6 與黃色火災危險警告採用Yellow有所不同 顏色 意義 4 7 綠色 預料未來12小時內會有顯著雨量 黃色 預料未來6小時內 香港境內會有超過50毫米雨量 紅色 暴雨已經開始 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 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黑色 在過去兩小時或更短時間內 香港境內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 1997年6月4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 天文台在早上7時0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8 由於紅雨警告在學生上學途中發出 而當時的教育署亦並無宣佈停課 情況頗為混亂 1998年3月 天文台接納申訴專員公署就暴雨下上課安排的調查報告的建議 9 開始向市民公開發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綠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被刪除 以及將黑色暴雨警告的定義修訂至現行制度 修改後三個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均具有預報成份 並一直沿用至今 由1999年起 天文台盡可能會在廣泛地區下大雨之前 在 每小時溫度濕度報告 指出短期內 未來一兩小時 未來數小時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會受大雨影響 2011年起透過 特別天氣提示 顯示 而天文台微博及Twitter則顯示為 大雨預報 爭議及誤解 编辑 在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 香港的商場均有通知牌讓市民獲悉 雖然現行暴雨警告系統中包括了預報成份 天文台亦爭取在上班上課時間大雨出現前一兩小時發出黃雨警告 並在雨量達到指定水平前發出紅雨及黑雨警告 10 但暴雨警告信號的預警時間一般極短 2006年 2010年 2014至2015年 2020年更發生所有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在1小時內全部發出之情況 當中2006年更兩度出現 由於雷雨區的強度變化急劇和難以預計 很多時候雨勢在信號發出後即減弱 令外界普遍感覺天文台預報暴雨能力不高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多次引起爭議 亦與信號與停工停課安排掛鈎有關 近年不少市民會在暴雨情況下 直接致電香港天文台香港氣象中心 表達對發出信號安排的不滿 11 不少市民甚至僱主不明白暴雨影響時間一般遠比熱帶氣旋吹襲為短 誤以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應變措施與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的措施相同 以為在發出信號後即時下班回家 未有依照當局呼籲留在安全地方暫避 結果導致更多不便及混亂 現任天文台助理台長的徐傑志曾於2013年在網誌提到 當雨勢稍為減弱 但天氣仍然持續不穩定時 已生效的暴雨警告不一定會隨之改變 以免信號經常 又上又落 又落又上 造成更多的混亂 12 另一方面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準則亦被質疑著重市區 輕視新界 13 特別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即雨勢集中在港島及九龍且預計或已經達指定雨量時 便會發出相應警告 但當雨勢集中在新界時則不會發出相應警告 甚至不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若新界北部雨勢較大則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14 天文台則指是參考全港雨量站數據 作為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參考基礎 而雨量站的分佈密度因地區而異 佈局考慮了不同因素 在水浸風險 山泥傾瀉風險 人口密度較高的區域 雨量站會較密 若果大雨在雨量站較密的地方出現 錄得高雨量的站數自然較多 發出暴雨警告的機會亦會增加 15 而據渠務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政府統計處數據 近年嚴重水浸個案 山泥傾瀉地點及人口分佈均以九龍及港島較為密集 因此該區雨量站密度亦較高 錄得高雨量的站數機率相對較多 因此大雨影響該區時發出暴雨警告的機會相應增加 加上香港各區雨量差異大 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會與市民感受到的情況不符 亦引起市民不滿 有意見認為應推出分區暴雨警告 而天文台認為不可行分區警告 因為暴雨發展與移動有時相當迅速 短時間內可以有很大變化 需不斷更新瞬息萬變的警告 對跨區活動的市民會造成信息混亂 16 而天文台亦因應不同地區的雨量差異 加強分區雨量資訊 先後推出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大雨及雷暴區域資訊網頁 及 定點大雨資訊通知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编辑2016年4月13日早上香港受暴雨影響 天文台在早上6時半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惟市民根據當日的降雨情況 認為天文台應發出更高暴雨信號 但根據天文台當日雨量紀錄 大部份地區一小時雨量只有50毫米以下 早上6時45分至7時45分期間 只有元朗 屯門及大埔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而7時45分至8時45分期間 亦只有離島和南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天文台解釋當時的雨量未達到發出更高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 而期間雷雨帶移動速度快且逐漸減弱 加上影響範圍不廣泛 故天文台根據準則只維持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13 但天文台事後亦因應不因地區的雨量差異 在同年7月28日起推出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服務 17 當香港個別地區錄得每小時雨量達到或超過70毫米 有可能引致嚴重水浸並構成危險 但如當時雨勢未擴展至香港廣泛地區並達至須要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指標時 天文台會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並透過 特別天氣提示 顯示 列出受影響區議會分區及已錄得的雨量 提醒市民有關地區可能已經因大雨而引致水浸 以作出相應的防禦措施 由於新界北部已有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提醒該區 包括北區及元朗區東部 市民大雨可能引發之水浸風險 因此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只適用於香港其他地區 隨後天文台在2021年5月14日推出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以取代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並會參考錄得雨量以及臨近預報系統的雨量預報發出 18 而該提示適用於全香港地區 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生效時只適用於新界北部以外的香港其他地區 即與之前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適用範圍一致 另一方面局部地區大雨提示可能會與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發出 但當天文台預計大雨有機會擴展至廣泛地區並達至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指標時 則會發出有關暴雨警告信號 並取消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發出紀錄 编辑自暴雨警告信號系統於1992年設立以來 香港每一年均會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每年都有發出 但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則只有部分年份發出 以下是各年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 資料來源 香港天文台 19 年份 黃色 紅色 黑色 備註1992 不適用 1 1 7月18日受熱帶風暴菲爾正面吹襲 首次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1993 2 11994 4 1 7月22日一天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995 2 01996 2 01997 6 2 香港主權移交當日先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略影響當時中英政權交接過程連續3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7月1日至3日 受颱風思蒂影響 8月22日先後發出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受強烈厄爾尼諾現象影響 全年總雨量為有紀錄最高 3343 0毫米 總數 數據 1 17 5年平均 數據 2 2 83 0 831998 22 21 1 5 4 1 1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開始公開發佈 4月12日首次發出 4月26日至5月2日的一星期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6月9日持續長命暴雨 天文台單日錄得411 3毫米的6月最高日雨量紀錄 也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最高紀錄1999 20 18 2 5 4 1 2 受颱風森姆掠過香港影響 短短3天內發出3次紅色及2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8月23日至8月25日 連續3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8月23日至25日 8月23日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接近6小時 為有紀錄以來最長 惟一一次連續2日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8月23日及24日 受颱風約克掠過香港影響 9月16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超過13小時 為有紀錄以來最長 10月16日發出的黃雨警告 是歷來唯一一次與火災危險警告同時生效的暴雨警告 2000 31 27 4 6 3 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4月3日 5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24日一天內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為最多日數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年份 5日 非取代最高信號情況下 首次於同一場暴雨內兩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4月14日 亦為1994年以來首次一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8月24日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並非以較低信號取代 為199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2001 40 34 6 9 9 0 1 歷來發出最多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9年以來首次 並於5日內兩度出現 6月8日至9日 11日至12日 連續5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繼2000年後再度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9月2日 歷來發出最多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8次紅雨及1次黑雨 2002 20 19 1 2 0 2002年9月15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為有紀錄以來年內最遲的首個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9月15日 1995年以來首次於10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歷來第二晚的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10月18日 僅次於2016年10月19日 2003 17 16 1 1 0 6月10日一天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7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是1998年來首次 2004 16 15 1 2 1 1 1 5月8日受高空擾動影響發出超過2年半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同時這個黑色暴雨警告為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個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 首次於6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2005 16 1 0 首次4月沒有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雖然全年只發出1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但該年總雨量超過3000毫米 為紀錄以來第3高 因為該年6月及8月雨量分別達893 9毫米及971 3毫米 已佔全年總雨量58 僅次於1982年及1997年 3214 5毫米 8月19至20日的持績長命暴雨 兩日總雨量達546 2毫米 但天文台拒絕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 而只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8月20日錄得303 3毫米雨量 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第四高紀錄 9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2006 25 19 6 11 8 3 3 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即達最高信號 199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 4月24日 發出最多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受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的大驟雨影響 天文台總部1小時內錄得115 1毫米的第二最高雨量 7月16日凌晨2時至3時 紀錄至2008年6月7日再被打破 打破1992年5月8日紀錄 109 9毫米 不足一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同年內兩度出現 6月9日 7月16日 為設立此警告系統以來首兩次 6月9日一天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11月21日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為有紀錄以來年內最晚的暴雨警告信號 及首次於11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2007 12 10 2 2 0 歷來發出最少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 於7月沒有發出暴雨警告 是繼2003年後第二次2008 21 17 4 7 6 1 2 受颱風浣熊相關的惡劣天氣影響 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即達最高信號 繼2006年後首次 4月19日 直接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1年以來首次 4月19日 主条目 2008年6月香港暴雨 天文台總部1小時內錄得145 5毫米雨量 6月7日早上8時至上午9時 打破2006年7月16日紀錄 115 1毫米 也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第三高紀錄 受颱風風神影響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6月25日至26日 繼2001年以來首次 單月份最多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年份 3次紅雨及1次黑雨 6月 2009 20 19 1 2 0 歷來最早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3月5日 紀錄於2016年1月5日被打破 並於3小時內兩度發出2010 17 15 2 7 6 1 2 受颱風燦都影響 繼2006年後不足一個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7月22日 繼1999年後首次1星期內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7月22日 7月28日 首次在7月份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7月22日 7月28日 受強烈熱帶風暴莫蘭蒂影響 繼2008年以來首次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9月9日至10日 2011 14 13 1 2 0 5月22日11小時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為2000年以來首次一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2 19 2 02013 23 21 2 2 1 5月22日發出3年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4 32 25 7 9 8 1 2 主条目 2014年3月香港暴雨 歷來最早和首次於3月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3月30日 繼2010年後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3月30日 自1997至2001年以來 首次連續2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2013年 2014年 5月9日一日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8月12日至13日 17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設立此警告系統以來 首次24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0年以來首次2015 21 17 4 4 1 5月23日半日內三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繼2014年3月30日後 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5月26日 自1997至2001年以來 首次連續3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2013年 2015年 5月20日至5月26日的一星期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16 33 27 6 7 6 1 1 打破全年最早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1月5日 歷來首次於冬季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1月5日 5月10日 4小時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半日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4年8月以來首次 非取代最高信號情況下 於同一場暴雨內兩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繼2000年以來首次 受超強颱風莎莉嘉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 打破最遲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10月19日 連續2日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是1999年以來首次 首次於10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0月19日 自1997至2001年以來 首次連續4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2013年 2016年 2017 24 20 4 5 1 自1997至2001年以來 首次連續5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2013年 2017年 並平當年紀錄 成為連續最多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5月24日 受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相關的活躍偏南氣流影響 7月17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取消暴雨警告信號之後的一小時 再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半小時後更需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7月18日一天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018 27 23 4 4 0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 首次於首5個月內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打破全年最遲發出首個暴雨警告 6月6日 8月26日至8月29日的4天內2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9月16日受超強颱風山竹正面吹襲 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9 37 35 2 3 0 歷來首次需於2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2月19日 打破2001年發出最多暴雨警告次數的年份 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共有35次 6月13日至14日 16小時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7月31日至8月1日受熱帶風暴韋帕影響 20小時內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更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而8月1日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逾13小時 受強烈熱帶風暴白鹿影響 8月25日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6日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20 30 21 9 11 9 2 2 連續兩年需要在2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2019 2020年 並取代上一年成為歷來第二早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月13日 6月6日凌晨發出3年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9月30日再發黑雨 是2014年後再次年內兩次發出黑雨 連續2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是2016年以來首次 5月30日至6月7日的9天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自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 第三次於7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 是繼2003 2007年後首次 9月12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繼2015年5月26日後 不足1小時內先後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9月30日 由於大氣中低層的水氣含量偏多及源源不絕輸送到華南及受中低層較多時間受西南風影響 9月曾8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為有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發出最多暴雨警告信號的9月 直至9月29日 9月的降雨日數已打破1960年的舊紀錄24天 整個9月的降雨日數共有26天 2008年6月以來 單月份最多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年份 2次紅雨及1次黑雨 9月 歷來發出最多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歷來發出最多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之一 7次紅雨及2次黑雨 2016年以來再次於10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10月5日 受冷鋒與偏南氣流疊加的活躍偏東氣流影響 9月30日至10月5日的6天內發出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及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2021 27 23 4 6 4 2 2 受低壓槽影響 6月1日12小時內發出三次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及一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6月24日一天內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受低壓槽及活躍西南氣流影響 6月22至28日7天內6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5次黃雨及1次黑雨 自2013至2017年以來 首次連續2年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2020年 2021年 6月28日發出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2小時45分鐘 是2013年5月22日以來首次在工作日 星期一至五 上班時間早上7時至9時生效及令港交所延遲開市的黑雨警告 受颱風查帕卡外圍雨帶影響 7月18至20日四度發出黃雨警告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 第二次於10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0月8日 也是自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單日雨量第二高的紀錄 而暴雨警告生效時數長達20小時5分鐘 亦為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第二長的總生效時數 天文台總部於10月8日全日共錄得329 7毫米雨量 打破歷年來10月份單日最高降雨量記錄2022 23 21 2 2 0 5月13日清晨一度發出紅雨警告 於同日晚上再度發出黃雨警告 6月7日至8日受低壓槽影響 天文台15小時內先後發出四次黃雨警告及一次紅雨警告 受強烈熱帶風暴尼格影響 11月3日凌晨發出黃雨警告 是自2006年以來首次 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信號總數 數據 3 587 510 76 117 103 14 25年平均 數據 4 23 50 20 41 4 79 4 21 1 04註釋 由1992年至1997年計 由1992年至1997年計 準確至兩個小數位 由1998年計 由1998年至2021年計 準確至兩個小數位 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兩欄中 括號內左為第一發出的數字 右為取代更高信號的數字 括號前的為該年總數 此外 根據香港法例第62章 司法程序 烈風警告期間聆訊延期 條例 第5 1 a i 條 現時只有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7年及之前亦包括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在香港法律中會被稱為 暴雨警告 而天文台在取消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後 天文台台長需根據該條例第5 2 條 盡快在憲報公告宣布該次 暴雨警告 的開始與終止日期與時間 暴雨警告紀錄之最 编辑以下紀錄由1998年開始計算 除特别注明外 本段時間均以二十四小時制東八區時間 UTC 8 為準 生效時間最長及最短的暴雨警告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编辑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最長 2001年6月5日 18 05 2001年6月6日 11 30 17小時25分鐘 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長的單一暴雨警告信號第二長 2001年6月7日 05 00 22 05 17小時5分鐘第三長 1999年8月22日 13 55 1999年8月23日 05 25 15小時半 其後改發紅色暴雨警告第三短 2006年6月9日 10 25 10 55 半小時2008年4月19日 16 40 17 102010年9月9日 00 10 00 402010年9月21日 04 55 05 252014年3月30日 19 45 20 152014年8月13日 05 25 05 552017年7月17日 20 15 20 452020年5月25日 10 05 10 352022年5月13日 03 55 04 25第二短 2006年4月24日 01 15 01 40 25分鐘2006年7月16日 02 10 02 352007年4月24日 10 15 10 402011年5月22日 10 45 11 102013年6月24日 11 35 12 002014年6月8日 21 35 22 002016年8月28日 00 05 00 302020年10月5日 09 05 09 30 取代較高信號最短 2006年6月2日 10 35 10 55 20分鐘 其後改發紅色暴雨警告2008年6月26日 08 30 08 502010年8月5日 18 45 19 052015年5月26日 09 40 10 002020年9月5日 10 55 11 15 同時亦為取代較高信號的黃雨警告中最短而在1999年8月25日05 45至16 00發出的黃雨警告 是取代較高信號的黃雨警告中最長 達10小時15分鐘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编辑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最長 1999年9月16日 05 27 18 40 13小時13分鐘 受颱風約克影響 大部份時間與十號颶風信號同時生效第二長 1998年6月9日 09 50 21 00 11小時10分鐘 同時亦為取代黑雨警告的紅雨警告中最長第三長 2003年5月5日 04 45 14 10 9小時25分鐘第三短 2006年6月9日 10 55 11 15 20分鐘 其後改發黑色暴雨警告2010年7月28日 15 15 15 352020年9月30日 19 50 20 10第二短 2006年7月16日 02 35 02 50 15分鐘最短 2010年7月22日 17 20 17 30 10分鐘 其後改發黑色暴雨警告 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短的單一天氣警告而在2008年6月7日11 00至11 30發出的紅雨警告 是取代黑雨警告的紅雨警告中最短 維持半小時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编辑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最長 1999年8月23日 06 13 12 00 5小時47分鐘 受颱風森姆影響之前發出的黃雨警告生效達15小時半第二長 2013年5月22日 04 10 09 45 5小時35分鐘第三長 1999年8月24日 04 35 10 00 5小時25分鐘 受颱風森姆影響 連續兩天發出黑雨警告第三短 2015年5月26日 10 25 11 30 1小時5分鐘第二短 2017年5月24日 11 30 12 30 1小時2021年10月8日 11 45 12 45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以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 與三號強風信號同時生效最短 2004年5月8日 07 20 08 00 40分鐘總生效時數 编辑 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排名 發出時間 取消時間 持續時間 備註最長 1999年8月22日 13 55 1999年8月23日 19 00 29小時5分鐘 受颱風森姆及其相關的活躍西南氣流影響第二長 2021年10月7日 23 20 2021年10月8日 19 25 20小時5分鐘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以及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第三長 1998年6月9日 02 45 21 00 18小時15分鐘 受活躍低壓槽影響第三短 2004年8月14日 06 36 07 20 44分鐘第二短 2004年7月21日 09 55 10 35 40分鐘最短 2014年8月3日 00 40 01 15 35分鐘1小時內發出所有暴雨警告信號紀錄 编辑 日期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間距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間距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發出所有信號所需時間2006年6月9日 10 25 半小時 10 55 20分鐘 11 15 50分鐘2006年7月16日 02 10 25分鐘 02 35 15分鐘 02 50 40分鐘2010年7月22日 16 35 45分鐘 17 20 10分鐘 17 30 55分鐘2014年3月30日 19 45 半小時 20 15 25分鐘 20 402015年5月26日 09 40 20分鐘 10 00 25分鐘 10 25 45分鐘2020年9月30日 19 15 35分鐘 19 50 20分鐘 20 10 55分鐘最早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6年1月5日14 00 14 45 亦是首次需於1月和冬季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4年3月30日20 15 20 40 亦是首次需於3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4年3月30日20 40 22 30 亦是唯一一次需於3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6年11月21日15 30 20 25 亦是首次需於11月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6年10月19日17 15 18 15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6年10月19日16 00 17 15 亦是首次需於10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晚發出全年首個暴雨警告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8年6月6日13 10 14 50 亦是唯一一年於首5個月內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信號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2年9月15日03 30 06 15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16年10月19日16 00 17 15 亦是首次需於10月發出最高暴雨警告信號 最早發出全年最後一個暴雨警告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5年8月20日08 35 21 10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3年5月5日04 45 14 10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4年5月8日07 20 08 00 發出最多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1年 40次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6年 2020年 各有11次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0年 2006年 各有3次發出最少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编辑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07年 12次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2年 2003年 2005年 各只有1次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1995至1996年 2002至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至2012年 2018至2019年 2022年 沒有發出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年份 编辑 2019年 共有35次 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暴雨警告生效日數最多的年份 编辑 2001年 共有38日生效 發出最少暴雨警告的年份 编辑 2007年 只有10次 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暴雨警告生效日數最少的年份 编辑 2007年 只有9日生效 發出最多暴雨警告的日子 编辑 2003年6月10日 2006年6月9日 2014年5月9日 2015年5月23日 2017年7月18日 2019年8月25日 各有3次 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 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 最多降雨報告日數的年份 编辑 降雨量大於微量 1931年 261日 降雨量大於0 1毫米 1888年 187日 降雨量大於1 0毫米 1888年 145日 降雨量大於2 5毫米 1888年 110日 降雨量大於5 0毫米 1888年 91日 降雨量大於10 0毫米 2013年 74日 降雨量大於25 0毫米 2001年 42日 降雨量大於50 0毫米 2001年 23日 降雨量大於100 0毫米 1897年 9日最少降雨報告日數的年份 编辑 降雨量大於微量 1910年 123日 降雨量大於0 1毫米 2004年 102日 降雨量大於1 0毫米 1963年 71日 降雨量大於2 5毫米 1963年 58日 降雨量大於5 0毫米 1963年 1967年 45日 降雨量大於10 0毫米 1967年 24日 降雨量大於25 0毫米 1963年 10日 降雨量大於50 0毫米 1963年 2日 降雨量大於100 0毫米 1898年 1922年 1931年 1938年 1954年 1963年 1980年 完全沒有最高一小時雨量紀錄 编辑 2008年6月7日09 00 145 5毫米 最高單日雨量紀錄 编辑 1926年7月19日 534 1毫米 最高全年雨量紀錄 编辑 1997年 3343 0毫米 最低全年雨量紀錄 编辑 1963年 901 1毫米參考文獻 编辑 香港天文台 暴雨警告信號 2021 10 09 YouTube上的氣象冷知識 雨季來臨 2004年5月8日的暴雨 香港天文台 2004 05 08 4 0 4 1 何佩然 風雲可測 香港天文台與社會的變遷 第317及319頁 PDF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3 二零零八年六月七日新聞發佈 香港天文台 2008 06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27 李立信 天氣隨筆 點解黃雨叫 Amber 香港天文台 2017 07 14 暴雨警告的來由 香港地下天文台 氣象人語 專欄 2014年5月27日 一九九七年六月天氣回顧 香港天文台 2007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26 直接調查報告 因豪雨持續降下而作出的學校停課安排 香港申訴專員公署 2010 09 10 原始内容 doc 存档于2011 05 22 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附帶說明 香港天文台 2007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4 27 台長之聲 感覺 理性與常識 暴雨篇 香港天文台 2007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26 徐傑志 30 50 70 黑 到幾時 香港天文台 13 0 13 1 市民轟天文台 底褲濕埋仲黃雨 停課與否 教育界掀爭議 香港 蘋果日報 2016年4月14日 2016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18日 劉高麟 鄧栢良 凌逸德 暴雨警告 厚此薄彼 水浸都係黃雨 揭雨量站港九新界大不同 香港01 2018 11 28 李立信 周萬聰 談談暴雨警告 第一部分 緣起 香港天文台 2018 04 03 李立信 周萬聰 談談暴雨警告 第二部分 疑難解答 香港天文台 2018 04 10 天文台新增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服務 香港天文台 2016 07 28 2007 04 22 天文台推出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服務 香港天文台 2021 05 14 2021 05 14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的暴雨警告信號紀錄由1998年3月23日開始相關條目 编辑香港天文台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香港雷暴警告 澳門暴雨警告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 中國大陸 暴雨預警信號 廣東省 外部連結 编辑暴雨警告系統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暴雨警告信號 永久失效連結 香港天文台 暴雨警告信號狀況 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香港天文台 YouTube上的暴雨警告 氣象冷知識 YouTube上的 色 色 相關 YouTube上的先知黃紅黑 YouTube上的暴雨趨勢 YouTube上的雨季來臨 YouTube上的梅雨 YouTube上的局部地區大雨 YouTube上的黃雨係會水浸㗎 上集 YouTube上的黃雨都會水浸㗎 下集 YouTube上的 筍工招聘 暴雨篇 YouTube上的暴雨難測之泰式創作 YouTube上的暴雨難測之泰式書法 YouTube上的局部地區大雨提示 YouTube上的黑色暴雨 邊度最安全 天文台網誌 假期 黑色暴雨 林超英 23 6 2008 暴雨的隨機性 陳世倜 9 7 2012 30 50 70 黑 到幾時 徐傑志 24 5 2013 暴雨是怎樣形成的 江如秋 21 4 2015 黐身 的暴雨 李立信 31 7 2016 談談暴雨警告 第一部分 緣起 李立信 周萬聰 3 4 2018 談談暴雨警告 第二部分 疑難解答 李立信 周萬聰 10 4 2018 香港天文台教育資源 暴雨警告信號的有趣小統計 李健威 2011 6 躬行學社 以數據闡述香港暴雨警告系統現狀 18 9 201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amp oldid 7529550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