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魯國鏞

魯國鏞(英語:Fred Kwok-Yung Lo,1947年10月19日—2016年12月16日),出生於中華民國南京市美籍華人天文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

魯國鏞
Kwok-Yung Fred Lo
性别
出生(1947-10-19)1947年10月19日
 中華民國南京市
逝世2016年12月16日(2016歲—12—16)(69歲)
美國
国籍 美國
职业天文學家
活跃时期20世紀
学历
经历
    •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研究員
      1974年-1976年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Miller 基礎科學研究員
      1976年-1978年
    •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資深研究員
      1978年-1980年
    •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助理教授
      1980年-1986年
    •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學教授
      1986年-
    • 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 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 研究員
      1991年-1991年
    • 馬克思-蒲朗克研究院 Alexander von Humboldt 資深科學家
      1994年-1994年
    •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系系主任
      1995年-1997年
荣誉

生平 编辑

1969及1974年自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取得學士及博士學位。1974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研究員。1976年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iller基礎科學研究員。1978至1986年,重回加州理工學院任研究和教學職。1986年獲聘成為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學教授,並於1995年至1997年擔任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系主任。1997年受聘返臺擔任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第三任籌備處主任(1997 - 2002年8月)並兼任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2]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臺長(2002-2012年)。知名的研究諸如:矮星系和星系間的氫原子氣體研究(Intergalactic Hydrogen Survey)、可測量星系中心黑洞質量的「繞核邁射」(Circumnuclear Maser);利用一氧化碳做為媒介,以「毫米波干涉儀」(Millimeter Interferometry)探測銀河外星系之星際氫分子分布[2]

於魯國鏞任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主任期間,臺灣與美國史密松天文臺合作興建了SMA次毫米波干涉陣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此天文儀器於2003年啟用時,是全世界第一座次毫米波干涉陣列,提供了在此波段最高的角解析力;於任內亦曾協助推動亞洲首座、唯一專門用於研究宇宙學的儀器建造計畫--「李遠哲陣列望遠鏡計畫」(Yuan-Tseh Lee 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 AMiBA),協助推動研究太陽系、行星系起源之「中美掩星計畫」(Taiwan American Occultation Survey, TAOS)。

於其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臺長任內,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施工建造完成,開始科學試運轉。

2016年12月16日,在美國Charlottesville逝世[3][2]

研究 编辑

  • 銀河中心研究
  • 邁射源(maser sources)
  • 毫米波干涉技術(millimeter interferometry)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魯國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2. ^ 2.0 2.1 2.2 本院魯國鏞院士與世長辭. [2016-12-21]. (原始内容于2016-12-21). 
  3. ^ 美籍华人科学家、射电天文学界先驱鲁国镛逝世,享年70岁. 澎湃新闻. [2016-12-19]. (原始内容于2017-03-05). 

外部連結 编辑

  • 魯國鏞,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訃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魯國鏞在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吳健雄科學營 第八屆 講座大師[永久失效連結]
前任:
袁旂
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主任
1997年—2002年
繼任:
賀曾樸

魯國鏞, 英語, fred, kwok, yung, 1947年10月19日, 2016年12月16日, 出生於中華民國南京市, 美籍華人天文學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kwok, yung, fred, lo性别男出生, 1947, 1947年10月19日, 中華民國南京市逝世2016年12月16日, 2016歲, 69歲, 美國国籍, 美國职业天文學家活跃时期20世紀学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1974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1969年经历,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研究員1974年, 1976年, 加. 魯國鏞 英語 Fred Kwok Yung Lo 1947年10月19日 2016年12月16日 出生於中華民國南京市 美籍華人天文學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1 魯國鏞Kwok Yung Fred Lo性别男出生 1947 10 19 1947年10月19日 中華民國南京市逝世2016年12月16日 2016歲 12 16 69歲 美國国籍 美國职业天文學家活跃时期20世紀学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1974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1969年经历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研究員1974年 1976年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Miller 基礎科學研究員1976年 1978年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資深研究員1978年 1980年 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助理教授1980年 1986年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學教授1986年 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 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 研究員1991年 1991年 馬克思 蒲朗克研究院 Alexander von Humboldt 資深科學家1994年 1994年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系系主任1995年 1997年荣誉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iller Fellow 1976 1978 Alenxander von Humboldt研究獎 1994 1995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 1999年 目录 1 生平 2 研究 3 參考文獻 4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1969及1974年自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取得學士及博士學位 1974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電波天文研究員 1976年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iller基礎科學研究員 1978至1986年 重回加州理工學院任研究和教學職 1986年獲聘成為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學教授 並於1995年至1997年擔任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天文系主任 1997年受聘返臺擔任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第三任籌備處主任 1997 2002年8月 並兼任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2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臺長 2002 2012年 知名的研究諸如 矮星系和星系間的氫原子氣體研究 Intergalactic Hydrogen Survey 可測量星系中心黑洞質量的 繞核邁射 Circumnuclear Maser 利用一氧化碳做為媒介 以 毫米波干涉儀 Millimeter Interferometry 探測銀河外星系之星際氫分子分布 2 於魯國鏞任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主任期間 臺灣與美國史密松天文臺合作興建了SMA次毫米波干涉陣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此天文儀器於2003年啟用時 是全世界第一座次毫米波干涉陣列 提供了在此波段最高的角解析力 於任內亦曾協助推動亞洲首座 唯一專門用於研究宇宙學的儀器建造計畫 李遠哲陣列望遠鏡計畫 Yuan Tseh Lee 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 AMiBA 協助推動研究太陽系 行星系起源之 中美掩星計畫 Taiwan American Occultation Survey TAOS 於其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臺長任內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施工建造完成 開始科學試運轉 2016年12月16日 在美國Charlottesville逝世 3 2 研究 编辑銀河中心研究 邁射源 maser sources 毫米波干涉技術 millimeter interferometry 參考文獻 编辑 魯國鏞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2 0 2 1 2 2 本院魯國鏞院士與世長辭 2016 1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1 美籍华人科学家 射电天文学界先驱鲁国镛逝世 享年70岁 澎湃新闻 2016 1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05 外部連結 编辑 魯國鏞院士訪談 物理雙月刊 廿二卷一期 2000年2月 第11頁 魯國鏞 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訃聞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魯國鏞在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吳健雄科學營 第八屆 講座大師 永久失效連結 解構銀河系的能量機器 1 前任 袁旂 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主任1997年 2002年 繼任 賀曾樸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魯國鏞 amp oldid 7685081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