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魏冉

魏冉(?-?),,名,亦作chàng魏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宣太后异父弟,封於ráng邑(今日河南鄧州市),故為穰侯

穰侯
魏冉
大將軍→丞相
本名姓:羋
氏:魏
名:冉
出生前335年
魏國
逝世前266年
陶邑
墓地陶邑
国籍秦国
别名魏焻,魏厓
活跃时期战国
知名于秦昭襄王舅舅

秦武王23歲因舉鼎負傷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後推薦白起,加上自己的戰功,多次戰勝魏國趙國等,得到很多賞賜,比王室更富有。穰侯魏冉、宛侯公子市、鄧侯公子悝和華侯羋戎等四大列侯掌控秦政,並稱「四貴」。

入秦後,向秦昭王遊說,稱宣太后四貴是國政的障礙,於是昭王罷免魏冉,改以范雎拜相,並將魏冉發配到函谷關以外,魏冉憂鬱而亡。

生平

支持昭王

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其先世是楚国人,姓芈[1]

秦武王死后无子,所以立武王異母弟弟嬴稷(拼音:jì,注音:ㄐㄧˋ)为国君,即秦昭王。待到昭王即位,昭王之母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宣太后并非武王的生母(惠文后),惠文后死于武王去世之前。宣太后有二弟:她的异父长弟为魏冉;她的同父弟弟叫芈戎(即华阳君)。昭王还有二弟:高陵君泾阳君。诸多人中,魏冉最为贤能,从惠王、武王时即已任职掌权。武王死后,诸多王子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实力,并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秦武王之前,秦國軍功爵位有二十級,稱二十等爵,卻並沒有「將軍」的爵位封號。直到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國開始設置武官的最高職 :「將軍」),成為秦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將軍 [2]。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诸多大臣叛乱,并将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遭到诛灭,魏冉的声威也因此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尚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魏冉执掌大权[3]

担任丞相

昭王七年(前300年),樗里子(樗拼音:chū,注音:ㄕㄨ)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这对赵国显然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魏冉担任秦相。仇液即将上路时,其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假如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楼缓必定怨恨您。您不如对楼缓称‘为您打算,我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之事将会有所保留。’秦王见赵国使者并不急于请求举荐魏冉,必心生怀疑,定会不听从您的劝说。如此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乃用楼缓为相,您会得到楼缓的好感;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为相,那么魏冉也当感激您了”。于是,仇液听从了宋公建议。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任魏冉为丞相[4][5]

秦昭王要诛杀吕礼时,吕礼逃到齐国。昭王十四年(前293年),魏冉推举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韩魏联军,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6]。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赐封魏冉于邑(今河南鄧州)、陶邑(今山東定陶),称穰侯[7][8]

向东扩张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军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黄河以东四百里的土地[9]。一年后,秦国又占领了魏国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10]。昭王十九年(前288年),由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一个多月后,齐、秦两国国君取消帝号,仍旧称王[11]。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被免职。免职后二年,第三次再任秦国丞相。四年后,他派白起攻取了楚国郢都,秦国设置为南郡,赐白起为武安君。白起,为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私交甚好。当时穰侯自己的财富也已超过了国君[12]

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穰侯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魏将芒卯战败而逃,进入北宅,随即围攻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穰侯道:“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从前梁惠王攻打赵国,取得了三梁,拿下邯郸;而赵王虽然战败也不肯割地,后来邯郸终于被赵国收复。齐国攻打卫国,拿下了国都,杀死了子良;而卫人即使受辱也决不割地,后来重获失去的国都。卫、赵两国之所以国家完整,军队强劲,土地不被诸侯兼并,是因他们能够忍受苦难,爱惜每寸土地。宋国、中山国屡遭进犯又屡次割地,结果国家随即灭亡。我认为卫国、赵国值得效法,而宋国、中山国则当引以为戒。秦国是个贪婪无厌,凶恶暴戾的国家,切勿亲近。它蚕食魏国,吞尽原属晋国之地,战胜暴鸢,割取八个县之多,土地来不及全部并入,可是军队又耀武扬威地出动了。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非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多要割地。大王切勿接受秦国要求。现若大王背弃楚国、赵国而与秦国讲和,楚、赵两国必定怨恨而背离大王,而与大王争相示好秦国,秦国必定接受它们做法。秦国挟制楚、赵两国的军队再攻魏都,那么魏国不会亡国的。望大王一定不要讲和。大王若求和,也要少割地并且要有人质作保;不然,必定上当受骗。’这是我在魏国所听到的,希望您据此来考虑是否围攻大梁。《周书》上说‘惟命不于常’,这就是说天赐的幸运无法屡次获得。秦国战胜暴鸢,割取八县,并非兵力精良,也非计谋高超巧妙,而主要来自运气。现秦国又打败了芒卯,兵入北宅,进而围攻大梁,如果把获得上天的眷顾视为常态,非聪明的人所想。据我所知,魏国已调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似乎不少于三十万人。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王死而复生,也难以攻下。后有楚、赵联军,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认为自古至今不曾有过。攻而不克,秦军必然疲惫不堪,大梁攻不下而陶邑却定要丧失,那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正犹疑未决,希望您抓住楚、赵援军尚未到达大梁的时机,赶快以少割土地来收服魏国。魏国正当犹疑之际,会以少割土地换取大梁解围的对策,那么您的愿望就会实现了。楚、赵两国对于魏国抢先与秦国媾和,必然会大为恼火,必定争着讨好秦国,合纵即可因此瓦解,您随后即可从容个个击破。况且,获取土地并非仅通过军事,割取了原来的晋国土地,秦军不必攻坚,魏国就会乖乖地献出绛、安邑两城。此后您打开了河西、河东两条通道,原来宋国的土地也将被秦国所有,随即卫国必会献出单父。秦军不动兵卒,而您却能控制全面局势,有什么无法索取、无法成功呢!希望您仔细考虑是否围攻大梁,不要冒险。”穰侯赞同,于是停止攻梁,解围而去[13][14]

第二年,魏国背离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穰侯再次攻打魏国,斩敌四万人,魏将暴鸢(拼音:yuān,注音:ㄩㄢ)战败而逃,秦国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又增加了封邑[15]

第三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韩、魏三军,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斩敌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兵力,让赵国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书信,称:“我听来往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我私下一定对我们国君说‘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一定不会这么做’。因为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它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尽管有上百次的背弃、相骗,但都不算是背信弃义,一旦它们对外、均是互信不疑。赵国战胜齐国,会使赵国强盛。而赵国才是秦国所仇视的大敌,此举显然对秦国不利,这是第一点。秦国的谋臣一定会说‘打败齐国,先削弱三晋和楚国的力量,然后再战而胜之’。其实,齐国已是势单力薄,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如同用强弓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如何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这是第二点。秦国若出兵少,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信秦国;若出兵多,就会让三晋和楚国担忧将被秦国控制。齐国惧怕被伐,不会投靠秦国,而必定投靠三晋和楚国。这是第三点。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而三晋和楚国派兵进驻加以扼守,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这是第四点。这种做法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怎么三晋、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齐国如此愚蠢?这是第五点。因此,秦国取得安邑,并治理好它,自然没有祸患了。因为秦国占据了安邑,韩国必定无法控制上党了。夺取天下的中心区域,与出兵却担忧不能返回,两者相比,哪个有利?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穰侯看后赞同,带兵撤退返回秦国[16][17]

晚年

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此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机劝说秦昭王阻止,昭王赞同范睢主张[18]。范睢进一步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比王室还富有[19]。昭王41年(公元前266年)時秦昭王醒悟,讓宣太后退居後宮,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各自封地。穰侯离开关卡时,辎重有上千多辆车乘[20][21]

穰侯死于陶邑,并葬在那里。之后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22]

评价

司马迁对魏冉有高度评价,在《史记》中称赞道,“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属穰侯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范雎)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乃至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23]

影视形象

延伸阅读

[]

  《史記/卷072》,出自司馬遷史記

参考

  1.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穰侯魏厓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羋氏。
  2. ^ 揭曉《羋月傳》八大角色真實歷史典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報,2016-01-09
  3.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秦武王卒,無子,立其弟為昭王。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號曰惠文後,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異父長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厓;同父弟曰羋戎,為華陽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涇陽君。而魏厓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厓力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為將軍,衛咸陽。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為政。
  4.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昭王七年,樗裏子死,而使涇陽君質於齊。趙人樓緩來相秦,趙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請以魏厓為秦相。仇液將行,其客宋公謂液曰:「秦不聽公,樓緩必怨公。公不若謂樓緩曰『請為公毋急秦』。秦王見趙請相魏厓之不急,且不聽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樓子;事成,魏厓故德公矣。」於是仇液從之。而秦果免樓緩而魏厓相秦。
  5.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二十年,秦丞相樓緩免,以穰侯魏冉為丞相。秦予楚粟五萬石。趙公子章與田不禮作亂,殺肥義公子成,李兌誅之,遂弑主父於沙丘。燕昭王以樂毅為亞卿。秦尉錯擊魏襄城。
  6.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二十三年,秦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復予之,又攻楚取宛、葉。楚迎婦於秦。秦丞相魏冉免,以客卿燭壽為丞相。
  7.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二十四年,秦左更錯伐楚取鄧。秦伐韓拔宛。秦丞相燭壽免,復以魏冉為丞相,封於穰與陶,謂之穰侯,又封公子市為宛侯,公子悝為鄧侯。
  8.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欲誅呂禮,禮出奔齊。昭王十四年,魏厓舉白起,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敗之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明年,又取楚之宛、葉。魏厓謝病免相,以客卿壽燭為相。其明年,燭免,複相厓,乃封魏厓於穰,複益封陶,號曰穰侯。
  9.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二十五年,東周君朝秦。秦丞相魏冉伐魏,魏與秦河東地四百里。
  10.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二十六年,秦丞相魏冉、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
  11.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二十七年,十月秦昭王自稱西帝,遣魏冉立齊湣王為東帝,齊湣王稱帝二日復歸之。十一月秦昭王亦去帝,復稱王。秦拔趙梗陽。
  12.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穰侯封四歲,為秦將攻魏。魏獻河東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內,取城大小六十餘。昭王十九年,秦稱西帝,齊稱東帝。月餘,呂禮來,而齊、秦各複歸帝為王。魏厓複相秦,六歲而免。免二歲,複相秦。四歲,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舉也,相善。於是穰侯之富,富於王室。
  13.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昭王三十二年,穰侯為相國,將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圍大樑。梁大夫須賈說穰侯曰:「臣聞魏之長吏謂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趙,戰勝三梁,拔邯鄲;趙氏不割,而邯鄲複歸。齊人攻衛,拔故國,殺子良;衛人不割,而故地複反。衛、趙之所以國全兵勁而地不並於諸侯者,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數伐割地,而國隨以亡。臣以為衛、趙可法,而宋、中山可為戒也。秦,貪戾之國也,而毋親。蠶食魏氏,又盡晉國,戰勝暴子,割八縣,地未畢入,兵複出矣。夫秦何厭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聽也。今王背楚、趙而講秦,楚、趙怒而去王,與王爭事秦,秦必受之。秦挾楚、趙之兵以複攻梁,則國求無亡不可得也。原王之必無講也。王若欲講,少割而有質;不然,必見欺。』此臣之所聞於魏也,原君之以是慮事也。周書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數也。夫戰勝暴子,割八縣,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計之工也,天幸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樑,是以天幸自為常也。智者不然。臣聞魏氏悉其百縣勝甲以上戍大樑,臣以為不下三十萬。以三十萬之眾守梁七仞之城,臣以為湯、武複生,不易攻也。夫輕背楚、趙之兵,陵七仞之城,戰三十萬之眾,而志必舉之,臣以為自天地始分以至於今,未嘗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罷,陶邑必亡,則前功必棄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原君逮楚、趙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為利,必欲之,則君得所欲矣。楚、趙怒於魏之先己也,必爭事秦,從以此散,而君後擇焉。且君之得地豈必以兵哉!割晉國,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絳安邑。又為陶開兩道,幾盡故宋,衛必效單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為而不成!原君熟慮之而無行危。」穰侯曰:「善。」乃罷梁圍。
  14.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赧王三十二年,秦昭王與楚傾襄王會于鄢,秋又會于穰。秦拔魏安成兵至大梁,燕、趙救之而還。秦丞相魏冉免。
  15.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明年,魏背秦,與齊從親。秦使穰侯伐魏,斬首四萬,走魏將暴鳶,得魏三縣。穰侯益封。
  16.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明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複攻趙、韓、魏,破芒卯於華陽下,斬首十萬,取魏之卷、蔡陽、長社,趙氏觀津。且與趙觀津,益趙以兵,伐齊。齊襄王懼,使蘇代為齊陰遺穰侯書曰:「臣聞往來者言曰『秦將益趙甲四萬以伐齊』,臣竊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於計,穰侯智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伐齊』。是何也?夫三晉之相與也,秦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為不信,不為無行。今破齊以肥趙。趙,秦之深讎,不利於秦。此一也。秦之謀者,必曰『破齊,弊晉、楚,而後制晉、楚之勝』。夫齊,罷國也,以天下攻齊,如以千鈞之弩決潰筴也,必死,安能弊晉、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則晉、楚不信也;多出兵,則晉、楚為制於秦。齊恐,不走秦,必走晉、楚。此三也。秦割齊以啖晉、楚,晉、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敵。此四也。是晉、楚以秦謀齊,以齊謀秦也,何晉、楚之智而秦、齊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無患矣。秦有安邑,韓氏必無上黨矣。取天下之腸胃,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於計,穰侯智而習於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代齊矣。」於是穰侯不行,引兵而歸。
  17.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郝王四十二年,趙、魏伐韓華陽,秦魏冉、白起、客卿胡傷救韓,敗魏將芒卯於陽,斬首十二萬,取卷、蔡陽、長社,又敗趙將賈修偃,沉其卒二萬於河,取觀津,魏予秦南陽以和,以其地為南陽郡,遷免臣居之。秦復與趙觀津,將與之同伐齊,齊使蘇代說魏冉而止。
  18. ^ 史记》(卷79):“范睢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亲也,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且昔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毙,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士辱兵顿,皆咎其王,曰:‘谁为此计者乎?’王曰:‘文子为之。’大臣作乱,文子出走。攻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昭王曰:“吾欲亲魏久矣,而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柰何?”对曰:“王卑词重币以事之;不可,则割地而赂之;不可,因举兵而伐之。”王曰:“寡人敬闻命矣。””
  19. ^ 史记》(卷79):“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闲说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治国者,乃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政适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毙御于诸侯;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崔杼、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县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纵酒驰骋弋猎,不听政事。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曰:“善。””
  20.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昭王三十六年,相國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齊取剛、壽,以廣其陶邑。於是魏人范睢自謂張祿先生,譏穰侯之伐齊,乃越三晉以攻齊也,以此時奸說秦昭王。昭王於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國,令涇陽之屬皆出關,就封邑。穰侯出關,輜車千乘有餘。
  21. ^ 宋·吕祖謙《大事記》(卷五):周郝王四十九年,秦拔魏邢丘。秦免魏冉相國,奪宣太后權,以客卿范睢為丞相,封應侯。秦華陽君羋戎王弟涇陽君出就封。……周郝王五十年,秦昭王以次子安國君柱為太子。趙以平原君趙勝為相。秦宣太后羋氏薨,魏冉就封於陶。
  22.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穰侯卒於陶,而因葬焉。秦複收陶為郡。
  23. ^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穰侯列傳第十二):太史公曰:穰侯,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
  24. ^ 《大秦帝国2》张振华演绎政治家魏冉. 新浪. 2013-09-09 [2016-01-09]. (原始内容于2020-03-25). 
  25. ^ 张钧涵《芈月传》演魏冉 硬派暖男上线. 新浪. 2015-12-21 [2016-01-09]. (原始内容于2020-03-25). 

魏冉, 关于楚漢相爭時期的穰侯, 请见, 韓成, 魏氏, 名冉, 亦作魏焻, chàng, 魏厓, 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 宣太后异父弟, 封於穰, ráng, 今日河南鄧州市, 故為穰侯, 穰侯, 大將軍, 丞相本名姓, 羋氏, 魏名, 冉出生前335年魏國逝世前266年陶邑墓地陶邑国籍秦国别名魏焻, 魏厓活跃时期战国知名于秦昭襄王舅舅秦武王23歲因舉鼎負傷而死, 沒有兒子, 各兄弟爭位, 實力較大, 擁立秦昭王, 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 之後推薦白起, 加上自己的戰功, 多次戰勝魏國與趙國等, 得到很多. 关于楚漢相爭時期的穰侯 请见 韓成 魏冉 芈 mǐ 姓 魏氏 名冉 亦作魏焻 chang 魏厓 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 宣太后异父弟 封於穰 rang 邑 今日河南鄧州市 故為穰侯 穰侯 魏冉 大將軍 丞相本名姓 羋氏 魏名 冉出生前335年魏國逝世前266年陶邑墓地陶邑国籍秦国别名魏焻 魏厓活跃时期战国知名于秦昭襄王舅舅秦武王23歲因舉鼎負傷而死 沒有兒子 各兄弟爭位 魏冉實力較大 擁立秦昭王 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 之後推薦白起 加上自己的戰功 多次戰勝魏國與趙國等 得到很多賞賜 比王室更富有 穰侯魏冉 宛侯公子市 鄧侯公子悝和華侯羋戎等四大列侯掌控秦政 並稱 四貴 范雎 ju 入秦後 向秦昭王遊說 稱宣太后與穰 宛 鄧 華四貴是國政的障礙 於是昭王罷免魏冉 改以范雎拜相 並將魏冉發配到函谷關以外 魏冉憂鬱而亡 目录 1 生平 1 1 支持昭王 1 2 担任丞相 1 3 向东扩张 1 4 晚年 2 评价 3 影视形象 4 延伸阅读 5 参考生平 编辑支持昭王 编辑 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 芈八子 同母异父的弟弟 其先世是楚国人 姓芈 1 秦武王死后无子 所以立武王異母弟弟嬴稷 拼音 ji 注音 ㄐㄧˋ 为国君 即秦昭王 待到昭王即位 昭王之母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 宣太后并非武王的生母 惠文后 惠文后死于武王去世之前 宣太后有二弟 她的异父长弟为魏冉 她的同父弟弟叫芈戎 即华阳君 昭王还有二弟 高陵君和泾阳君 诸多人中 魏冉最为贤能 从惠王 武王时即已任职掌权 武王死后 诸多王子争相继承王位 只有魏冉有实力 并拥立昭王 昭王即位后 便任命魏冉为将军 秦武王之前 秦國軍功爵位有二十級 稱二十等爵 卻並沒有 將軍 的爵位封號 直到秦武王四年 公元前307年 秦國開始設置武官的最高職 將軍 成為秦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將軍 2 卫戍咸阳 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诸多大臣叛乱 并将武王后驱逐到魏国 昭王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遭到诛灭 魏冉的声威也因此一时震动秦国 当时昭王年纪尚轻 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 魏冉执掌大权 3 担任丞相 编辑 昭王七年 前300年 樗里子 樗拼音 chu 注音 ㄕㄨ 死去 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 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 这对赵国显然不利 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 请求魏冉担任秦相 仇液即将上路时 其门客宋公对仇液说 假如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 楼缓必定怨恨您 您不如对楼缓称 为您打算 我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之事将会有所保留 秦王见赵国使者并不急于请求举荐魏冉 必心生怀疑 定会不听从您的劝说 如此如果事情不成功 秦王乃用楼缓为相 您会得到楼缓的好感 如果事情成功了 秦王任用魏冉为相 那么魏冉也当感激您了 于是 仇液听从了宋公建议 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 任魏冉为丞相 4 5 秦昭王要诛杀吕礼时 吕礼逃到齐国 昭王十四年 前293年 魏冉推举白起为将军 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 在伊阙战败了韩魏联军 斩敌二十四万人 俘虏了魏将公孙喜 第二年 又夺取了楚国的宛 叶两座城邑 此后 魏冉托病免职 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 6 第二年 寿烛免职 又起用魏冉任丞相 赐封魏冉于穰邑 今河南鄧州 陶邑 今山東定陶 称穰侯 7 8 向东扩张 编辑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 担任秦国将军进攻魏国 魏国被迫献出黄河以东四百里的土地 9 一年后 秦国又占领了魏国河内地区 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 10 昭王十九年 前288年 由魏冉操持 秦昭王自称 西帝 尊齐湣王为 东帝 一个多月后 齐 秦两国国君取消帝号 仍旧称王 11 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 第六年被免职 免职后二年 第三次再任秦国丞相 四年后 他派白起攻取了楚国郢都 秦国设置为南郡 赐白起为武安君 白起 为穰侯所举荐的将军 两人私交甚好 当时穰侯自己的财富也已超过了国君 12 昭王三十二年 前275年 穰侯任相国 带兵进攻魏国 魏将芒卯战败而逃 进入北宅 随即围攻大梁 魏国大夫须贾劝说穰侯道 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 从前梁惠王攻打赵国 取得了三梁 拿下邯郸 而赵王虽然战败也不肯割地 后来邯郸终于被赵国收复 齐国攻打卫国 拿下了国都 杀死了子良 而卫人即使受辱也决不割地 后来重获失去的国都 卫 赵两国之所以国家完整 军队强劲 土地不被诸侯兼并 是因他们能够忍受苦难 爱惜每寸土地 宋国 中山国屡遭进犯又屡次割地 结果国家随即灭亡 我认为卫国 赵国值得效法 而宋国 中山国则当引以为戒 秦国是个贪婪无厌 凶恶暴戾的国家 切勿亲近 它蚕食魏国 吞尽原属晋国之地 战胜暴鸢 割取八个县之多 土地来不及全部并入 可是军队又耀武扬威地出动了 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现在又使芒卯败逃 开进了北宅 这并非敢于进攻魏都 而是威胁大王多要割地 大王切勿接受秦国要求 现若大王背弃楚国 赵国而与秦国讲和 楚 赵两国必定怨恨而背离大王 而与大王争相示好秦国 秦国必定接受它们做法 秦国挟制楚 赵两国的军队再攻魏都 那么魏国不会亡国的 望大王一定不要讲和 大王若求和 也要少割地并且要有人质作保 不然 必定上当受骗 这是我在魏国所听到的 希望您据此来考虑是否围攻大梁 周书 上说 惟命不于常 这就是说天赐的幸运无法屡次获得 秦国战胜暴鸢 割取八县 并非兵力精良 也非计谋高超巧妙 而主要来自运气 现秦国又打败了芒卯 兵入北宅 进而围攻大梁 如果把获得上天的眷顾视为常态 非聪明的人所想 据我所知 魏国已调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 似乎不少于三十万人 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 我认为即使商汤 周武王死而复生 也难以攻下 后有楚 赵联军 要登七丈高的城垣 与三十万大军对垒 而且志在必得 我认为自古至今不曾有过 攻而不克 秦军必然疲惫不堪 大梁攻不下而陶邑却定要丧失 那就前功尽弃了 现在魏国正犹疑未决 希望您抓住楚 赵援军尚未到达大梁的时机 赶快以少割土地来收服魏国 魏国正当犹疑之际 会以少割土地换取大梁解围的对策 那么您的愿望就会实现了 楚 赵两国对于魏国抢先与秦国媾和 必然会大为恼火 必定争着讨好秦国 合纵即可因此瓦解 您随后即可从容个个击破 况且 获取土地并非仅通过军事 割取了原来的晋国土地 秦军不必攻坚 魏国就会乖乖地献出绛 安邑两城 此后您打开了河西 河东两条通道 原来宋国的土地也将被秦国所有 随即卫国必会献出单父 秦军不动兵卒 而您却能控制全面局势 有什么无法索取 无法成功呢 希望您仔细考虑是否围攻大梁 不要冒险 穰侯赞同 于是停止攻梁 解围而去 13 14 第二年 魏国背离秦国 同齐国合纵交好 秦王派穰侯再次攻打魏国 斩敌四万人 魏将暴鸢 拼音 yuan 注音 ㄩㄢ 战败而逃 秦国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 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15 第三年 穰侯与白起 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 韩 魏三军 在华阳城下 大败芒卯 斩敌十万人 夺取了魏国的卷 蔡阳 长社 赵国的观津 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 并且给赵国增加兵力 让赵国攻打齐国 齐襄王惧怕被伐 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书信 称 我听来往传说 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 我私下一定对我们国君说 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 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 一定不会这么做 因为韩 赵 魏三国友好结盟 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 它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尽管有上百次的背弃 相骗 但都不算是背信弃义 一旦它们对外 均是互信不疑 赵国战胜齐国 会使赵国强盛 而赵国才是秦国所仇视的大敌 此举显然对秦国不利 这是第一点 秦国的谋臣一定会说 打败齐国 先削弱三晋和楚国的力量 然后再战而胜之 其实 齐国已是势单力薄 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 如同用强弓冲开溃烂的痈疽 齐国必亡无疑 如何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 这是第二点 秦国若出兵少 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信秦国 若出兵多 就会让三晋和楚国担忧将被秦国控制 齐国惧怕被伐 不会投靠秦国 而必定投靠三晋和楚国 这是第三点 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 而三晋和楚国派兵进驻加以扼守 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 这是第四点 这种做法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 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 怎么三晋 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 齐国如此愚蠢 这是第五点 因此 秦国取得安邑 并治理好它 自然没有祸患了 因为秦国占据了安邑 韩国必定无法控制上党了 夺取天下的中心区域 与出兵却担忧不能返回 两者相比 哪个有利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 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 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 穰侯看后赞同 带兵撤退返回秦国 16 17 晚年 编辑 昭王三十六年 前271年 当时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攻打齐国 夺取刚 寿两城 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此时魏国人范睢 自称张禄先生 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 魏等国去攻打齐国 他趁机劝说秦昭王阻止 昭王赞同范睢主张 18 范睢进一步向昭王阐明 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 穰侯在外事上专权 泾阳君 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 比王室还富有 19 昭王41年 公元前266年 時秦昭王醒悟 讓宣太后退居後宮 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 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各自封地 穰侯离开关卡时 辎重有上千多辆车乘 20 21 穰侯死于陶邑 并葬在那里 之后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22 评价 编辑司马迁对魏冉有高度评价 在 史记 中称赞道 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 削弱诸侯 曾经称帝于天下 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 这当属穰侯功劳 等到显贵至极 豪富无比之时 一人 范雎 说破 便屈居下位 权势被夺 乃至忧愁而死 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23 影视形象 编辑2013年 大秦帝国之纵横 張振華饰演魏冉 24 2017年 大秦帝国之崛起 赵春羊饰演魏冉 2015年 芈月传 张钧涵饰演魏冉 25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史記 卷072 出自司馬遷 史記 参考 编辑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穰侯魏厓者 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 其先楚人 姓羋氏 揭曉 羋月傳 八大角色真實歷史典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聯合報 2016 01 09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秦武王卒 無子 立其弟為昭王 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 及昭王即位 羋八子號為宣太后 宣太后非武王母 武王母號曰惠文後 先武王死 宣太后二弟 其異父長弟曰穰侯 姓魏氏 名厓 同父弟曰羋戎 為華陽君 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 涇陽君 而魏厓最賢 自惠王 武王時任職用事 武王卒 諸弟爭立 唯魏厓力為能立昭王 昭王即位 以厓為將軍 衛咸陽 誅季君之亂 而逐武王后出之魏 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 威振秦國 昭王少 宣太后自治 任魏厓為政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昭王七年 樗裏子死 而使涇陽君質於齊 趙人樓緩來相秦 趙不利 乃使仇液之秦 請以魏厓為秦相 仇液將行 其客宋公謂液曰 秦不聽公 樓緩必怨公 公不若謂樓緩曰 請為公毋急秦 秦王見趙請相魏厓之不急 且不聽公 公言而事不成 以德樓子 事成 魏厓故德公矣 於是仇液從之 而秦果免樓緩而魏厓相秦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二十年 秦丞相樓緩免 以穰侯魏冉為丞相 秦予楚粟五萬石 趙公子章與田不禮作亂 殺肥義公子成 李兌誅之 遂弑主父於沙丘 燕昭王以樂毅為亞卿 秦尉錯擊魏襄城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二十三年 秦大良造白起攻魏 取垣復予之 又攻楚取宛 葉 楚迎婦於秦 秦丞相魏冉免 以客卿燭壽為丞相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二十四年 秦左更錯伐楚取鄧 秦伐韓拔宛 秦丞相燭壽免 復以魏冉為丞相 封於穰與陶 謂之穰侯 又封公子市為宛侯 公子悝為鄧侯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欲誅呂禮 禮出奔齊 昭王十四年 魏厓舉白起 使代向壽將而攻韓 魏 敗之伊闕 斬首二十四萬 虜魏將公孫喜 明年 又取楚之宛 葉 魏厓謝病免相 以客卿壽燭為相 其明年 燭免 複相厓 乃封魏厓於穰 複益封陶 號曰穰侯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二十五年 東周君朝秦 秦丞相魏冉伐魏 魏與秦河東地四百里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二十六年 秦丞相魏冉 大良造白起 客卿錯伐魏至軹 取城大小六十一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二十七年 十月秦昭王自稱西帝 遣魏冉立齊湣王為東帝 齊湣王稱帝二日復歸之 十一月秦昭王亦去帝 復稱王 秦拔趙梗陽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穰侯封四歲 為秦將攻魏 魏獻河東方四百里 拔魏之河內 取城大小六十餘 昭王十九年 秦稱西帝 齊稱東帝 月餘 呂禮來 而齊 秦各複歸帝為王 魏厓複相秦 六歲而免 免二歲 複相秦 四歲 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秦置南郡 乃封白起為武安君 白起者 穰侯之所任舉也 相善 於是穰侯之富 富於王室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昭王三十二年 穰侯為相國 將兵攻魏 走芒卯 入北宅 遂圍大樑 梁大夫須賈說穰侯曰 臣聞魏之長吏謂魏王曰 昔梁惠王伐趙 戰勝三梁 拔邯鄲 趙氏不割 而邯鄲複歸 齊人攻衛 拔故國 殺子良 衛人不割 而故地複反 衛 趙之所以國全兵勁而地不並於諸侯者 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 宋 中山數伐割地 而國隨以亡 臣以為衛 趙可法 而宋 中山可為戒也 秦 貪戾之國也 而毋親 蠶食魏氏 又盡晉國 戰勝暴子 割八縣 地未畢入 兵複出矣 夫秦何厭之有哉 今又走芒卯 入北宅 此非敢攻梁也 且劫王以求多割地 王必勿聽也 今王背楚 趙而講秦 楚 趙怒而去王 與王爭事秦 秦必受之 秦挾楚 趙之兵以複攻梁 則國求無亡不可得也 原王之必無講也 王若欲講 少割而有質 不然 必見欺 此臣之所聞於魏也 原君之以是慮事也 周書曰 惟命不于常 此言幸之不可數也 夫戰勝暴子 割八縣 此非兵力之精也 又非計之工也 天幸為多矣 今又走芒卯 入北宅 以攻大樑 是以天幸自為常也 智者不然 臣聞魏氏悉其百縣勝甲以上戍大樑 臣以為不下三十萬 以三十萬之眾守梁七仞之城 臣以為湯 武複生 不易攻也 夫輕背楚 趙之兵 陵七仞之城 戰三十萬之眾 而志必舉之 臣以為自天地始分以至於今 未嘗有者也 攻而不拔 秦兵必罷 陶邑必亡 則前功必棄矣 今魏氏方疑 可以少割收也 原君逮楚 趙之兵未至於梁 亟以少割收魏 魏方疑而得以少割為利 必欲之 則君得所欲矣 楚 趙怒於魏之先己也 必爭事秦 從以此散 而君後擇焉 且君之得地豈必以兵哉 割晉國 秦兵不攻 而魏必效絳安邑 又為陶開兩道 幾盡故宋 衛必效單父 秦兵可全 而君制之 何索而不得 何為而不成 原君熟慮之而無行危 穰侯曰 善 乃罷梁圍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赧王三十二年 秦昭王與楚傾襄王會于鄢 秋又會于穰 秦拔魏安成兵至大梁 燕 趙救之而還 秦丞相魏冉免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明年 魏背秦 與齊從親 秦使穰侯伐魏 斬首四萬 走魏將暴鳶 得魏三縣 穰侯益封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明年 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複攻趙 韓 魏 破芒卯於華陽下 斬首十萬 取魏之卷 蔡陽 長社 趙氏觀津 且與趙觀津 益趙以兵 伐齊 齊襄王懼 使蘇代為齊陰遺穰侯書曰 臣聞往來者言曰 秦將益趙甲四萬以伐齊 臣竊必之敝邑之王曰 秦王明而熟於計 穰侯智而習於事 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伐齊 是何也 夫三晉之相與也 秦之深讎也 百相背也 百相欺也 不為不信 不為無行 今破齊以肥趙 趙 秦之深讎 不利於秦 此一也 秦之謀者 必曰 破齊 弊晉 楚 而後制晉 楚之勝 夫齊 罷國也 以天下攻齊 如以千鈞之弩決潰筴也 必死 安能弊晉 楚 此二也 秦少出兵 則晉 楚不信也 多出兵 則晉 楚為制於秦 齊恐 不走秦 必走晉 楚 此三也 秦割齊以啖晉 楚 晉 楚案之以兵 秦反受敵 此四也 是晉 楚以秦謀齊 以齊謀秦也 何晉 楚之智而秦 齊之愚 此五也 故得安邑以善事之 亦必無患矣 秦有安邑 韓氏必無上黨矣 取天下之腸胃 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 孰利 臣故曰秦王明而熟於計 穰侯智而習於事 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代齊矣 於是穰侯不行 引兵而歸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郝王四十二年 趙 魏伐韓華陽 秦魏冉 白起 客卿胡傷救韓 敗魏將芒卯於陽 斬首十二萬 取卷 蔡陽 長社 又敗趙將賈修偃 沉其卒二萬於河 取觀津 魏予秦南陽以和 以其地為南陽郡 遷免臣居之 秦復與趙觀津 將與之同伐齊 齊使蘇代說魏冉而止 史记 卷79 范睢恐 未敢言内 先言外事 以观秦王之俯仰 因进曰 夫穰侯越韩 魏而攻齐纲寿 非计也 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 多出师则害于秦 臣意王之计 欲少出师而悉韩 魏之兵也 则不义矣 今见与国之不亲也 越人之国而攻 可乎 其于计疏矣 且昔齐湣王南攻楚 破军杀将 再辟地千里 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 岂不欲得地哉 形势不能有也 诸侯见齐之罢毙 君臣之不和也 兴兵而伐齐 大破之 士辱兵顿 皆咎其王 曰 谁为此计者乎 王曰 文子为之 大臣作乱 文子出走 攻齐所以大破者 以其伐楚而肥韩 魏也 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 得寸则王之寸也 得尺亦王之尺也 今释此而远攻 不亦缪乎 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 赵独吞之 功成名立而利附焉 天下莫之能害也 今夫韩 魏 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其欲霸 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以威楚 赵 楚强则附赵 赵强则附楚 楚 赵皆附 齐必惧矣 齐惧 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齐附而韩 魏因可虏也 昭王曰 吾欲亲魏久矣 而魏多变之国也 寡人不能亲 请问亲魏柰何 对曰 王卑词重币以事之 不可 则割地而赂之 不可 因举兵而伐之 王曰 寡人敬闻命矣 史记 卷79 范睢日益亲 复说用数年矣 因请闲说曰 臣居山东时 闻齐之有田文 不闻其有王也 闻秦之有太后 穰侯 华阳 高陵 泾阳 不闻其有王也 夫擅国之谓王 能利害之谓王 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今太后擅行不顾 穰侯出使不报 华阳 泾阳等击断无讳 高陵进退不请 四贵备而国不危者 未之有也 为此四贵者下 乃所谓无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 令安得从王出乎 臣闻善治国者 乃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 决制于诸侯 剖符于天下 政适伐国 莫敢不听 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 国毙御于诸侯 战败则结怨于百姓 而祸归于社稷 诗 曰 木实繁者披其枝 披其枝者伤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国 尊其臣者卑其主 崔杼 淖齿管齐 射王股 擢王筋 县之于庙梁 宿昔而死 李兑管赵 囚主父于沙丘 百日而饿死 今臣闻秦太后 穰侯用事 高陵 华阳 泾阳佐之 卒无秦王 此亦淖齿 李兑之类也 且夫三代所以亡国者 君专授政 纵酒驰骋弋猎 不听政事 其所授者 妒贤嫉能 御下蔽上 以成其私 不为主计 而主不觉悟 故失其国 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 下及王左右 无非相国之人者 见王独立于朝 臣窃为王恐 万世之后 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 曰 善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昭王三十六年 相國穰侯言客卿灶 欲伐齊取剛 壽 以廣其陶邑 於是魏人范睢自謂張祿先生 譏穰侯之伐齊 乃越三晉以攻齊也 以此時奸說秦昭王 昭王於是用范睢 范睢言宣太后專制 穰侯擅權於諸侯 涇陽君 高陵君之屬太侈 富於王室 於是秦昭王悟 乃免相國 令涇陽之屬皆出關 就封邑 穰侯出關 輜車千乘有餘 宋 吕祖謙 大事記 卷五 周郝王四十九年 秦拔魏邢丘 秦免魏冉相國 奪宣太后權 以客卿范睢為丞相 封應侯 秦華陽君羋戎王弟涇陽君出就封 周郝王五十年 秦昭王以次子安國君柱為太子 趙以平原君趙勝為相 秦宣太后羋氏薨 魏冉就封於陶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穰侯卒於陶 而因葬焉 秦複收陶為郡 西汉 司马迁著 史记 穰侯列傳第十二 太史公曰 穰侯 昭王親舅也 而秦所以東益地 弱諸侯 嘗稱帝於天下 天下皆西鄉稽首者 穰侯之功也 及其貴極富溢 一夫開說 身折勢奪而以憂死 況於羈旅之臣乎 大秦帝国2 张振华演绎政治家魏冉 新浪 2013 09 09 2016 0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5 张钧涵 芈月传 演魏冉 硬派暖男上线 新浪 2015 12 21 2016 0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魏冉 amp oldid 751553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