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英語: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位於香港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至177號,全館面積約34,200平方米,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由超過一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

香港海防博物館
博物館帳蓬天幕
在香港島的位置
地址 香港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至177號
經緯度22°16′54″N 114°14′09″E / 22.28168°N 114.23580°E / 22.28168; 114.23580坐标22°16′54″N 114°14′09″E / 22.28168°N 114.23580°E / 22.28168; 114.23580
類型軍事博物館
網站香港海防博物館官方網址
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入口,圖中高聳的建築物是連接地面入口與山上帳幕展廳的升降機塔

歷史

 
英國皇家兵工廠製作的QF 25磅榴彈炮,後方的帳幕是地下堡壘展廳
 
面向鯉魚門水道的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機器房和儲電機房的遺址,左下方為儲油室的入口
 
在中央炮台展示的皇家炮兵紀念碑,原置於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船錨(有傳是來自添馬艦,但傳說的真確性則備受質疑[1]

興建計劃

鯉魚門地區控制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位居要衝。英軍早於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即現在的柴灣)修築兵營,但當時的柴灣仍是未開墾的山區林地,英軍又不適應香港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所以很多兵員患病,亦曾經爆發疫症導致不少人員病死,該兵營遂被棄置。在其後的四十年間,英軍雖曾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台加強對維多利亞港的防衛,但都遲遲未有落實執行。直至1885年,由於法國俄羅斯東亞地區大舉擴張勢力,為防禦兩國對香港的威脅,英軍於是落實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以及保護炮台的碉堡及營房,使鯉魚門的防衛設施成為防衛香港島東部的要塞

建築工程

建築在岬角頂部的堡壘是整個炮台防衛體系的核心[2],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堡壘主要以明挖方式興建,首先從鯉魚門岬角的最高點挖走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泥土,然後以鋼筋水泥建造18個地下室,闢作士兵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設施,再將泥土填回令堡壘完全隱閉起來。

堡壘的中央設有露天廣場,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壘四周建有防守用的壕溝。堡壘內配備兩門「隱沒式」6吋口徑後裝海岸炮,這款火炮每次發射後,炮架可將炮身收回地下室供人員裝彈。在堡壘以下的山腰,朝向鯉魚門海岸的北面,由東至西築有中央炮台及西炮台,並建有地下彈藥庫和炮彈裝配室供各炮位使用,附近亦建有防衛用的碉堡,各項設施均有地下通道互相連接。堡壘、中央炮台及西炮台的建築工程於1887完成。英軍其後在山腳,位處鯉魚門岸邊的岬角修築渡口炮台,防範小型船艦及快艇對炮台展開突擊,或者突破炮台對鯉魚門的封鎖。1890年,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使這座要塞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

在鯉魚門炮台及堡壘完工後,英軍又在附近修築西灣炮台及白沙灣炮台,並且持續在堡壘南面的西灣山土地興建多項設施至1939年,這些設施包括營房、操練場、已婚人員宿舍、行政大樓及教堂等[2],將該處擴建為設施完善的鯉魚門軍營。不過直至1930年代,香港都未有遭遇外國軍事入侵,在鯉魚門設置的武器設施也未有機會被動用,而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及香港防衛計劃的轉變,新建或經改進的防衛設施如赤柱炮台摩星嶺要塞等亦陸續落成,鯉魚門炮台對香港海防的重要性已有所減退,但鯉魚門軍營仍是英軍當時在香港島東部的重要駐地。

二戰炮火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日軍之後從九龍炮轟香港島,又多次派出突擊隊嘗試在香港島搶灘登陸,但都被守軍擊退。雙方連日隔海炮戰後,北角油庫中彈起火冒出大量濃煙,日軍於是趁守軍的觀察視野受阻,在12月18日大舉渡海並在鯉魚門軍營西面的筲箕灣譚公廟一帶成功登岸,日軍登陸後隨即對鯉魚門軍營展開強攻,隨著第二梯隊的日軍抵達,雙方實力逐漸懸殊,鯉魚門堡壘於12月19日被日軍攻佔[3]

停用及改建博物館

1945年9月香港重光後,鯉魚門軍營已不再是戰略重地,英軍主要將軍營作為操練場及住宿用途。1986年8月,東區走廊第三期工程展開,目的是要將柴灣連上高速公路,快速公路需要在軍營中間穿過,以便將東區走廊從筲箕灣延伸到柴灣。為配合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駐港英軍的規模將陸續縮減,因此英軍於1987年撤出鯉魚門軍營,將軍營移交給香港政府規劃發展,其中位處東區走廊南面的營房建築、辦公樓和操練場等設施和用地曾擬興建公屋,但後來被規劃為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4],並於1988年開放使用。

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前市政局於1993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整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銀等獎,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綠化效果。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同年8月31日正式舉行開幕禮。

2018年9月16日,堡壘展廳的帳蓬天幕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穿破,部分展覽設施也有損壞,而歷史文物則沒有損失,已移送到倉庫存放。博物館須要閉館維修,並會一併進行原訂於2019上半年閉館進行的設施翻新工程[5]

2022年11月8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博物館已完成大型更新工程,將於同年11月24日起重新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更新工程展廳數目由2個增至4個,在堡壘內設立全新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而昔日3個「英治時期」展廳已消失,而「日本侵華」相關展廳增至4個。[6]

設施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古蹟徑。博物館的主要室內展區位於岬角頂部的堡壘內,堡壘中央設有一個露天廣場,經改建後的堡壘上方設有大型帳篷天幕,令露天廣場成為自然採光充足的戶內建築部分,並提供空氣調節,這個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令遊客可在舒適的環境下穿梭不同營房改建的展廳。

堡壘內的不同展廳,分別展覽香港在不同年代的防衛歷史。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多達400餘件,全部均與香港的防衛歷史有關,包括不同年代的槍械大炮炮彈坦克魚雷、手提武器、軍服、紡織品及勳章等。除了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外,另有超過29件珍貴文物是從中國及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展覽。

建築

  1. 堡壘:於1887年興建,是鯉魚門要塞的核心地點。
  2. 中央炮台:於1887年建成,展覽的大炮闊7呎、射程達3,600米。
  3. 西炮台:於1887年建成,展覽兩門於金鐘打撈出闊9呎的7吋阿姆斯特朗大炮英语RBL 7 inch Armstrong gun,射程達5,400米。
  4. 布倫南魚雷發射站:於1892年及1894年分別建成。
  5. 鯉魚門渡口炮台:於1892年興建,這炮台是用來防止快艇、魚雷的突襲。

入場費

海防博物館原須要購票入場,其後逢週三免費入場。自2016年8月1日起無須購票,免費開放予所有公眾人士參觀[7],此前成人票價10元,長者、學生、小童及殘疾人士可以用優惠價5元購買入場[8]

翻新工程

基於堡壘展廳的帳蓬天幕受颱風山竹吹襲破損,康文署決定自2018年9月17日起閉館,並提前進行翻新工程,於2022年11月24日重開,並於前一天舉辦重開典禮[9]。翻新後設11個展覽廳,包括歷代防務建置、軍事佈局、海港設施、抗日戰爭歷史、多元族裔軍人在港服役的故事,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等,並全新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加強展示日軍侵港、香港保衛戰等內容。同時設「鯉魚門炮台」及專題展覽廳「昔日軍人與社會」,而維修天幕耗資約1800萬元。昔日3個「英治時期」展廳亦在翻新後消失。[10]

獨立媒體記者發現第二展廳「不平等條約與香港割佔」沒有使用「殖民地」字眼,改用「殖民管治」。[11]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停車場

博物館設有私家車停車場,由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逢星期四、農曆新年年初一及年初二除外)。每位參觀者可免費停車3小時。

參見

參考資料

  1. ^ Davies, Stephen. All about the ship that gave Hong Kong’s Tamar complex its name. 南華早報. 2016-08-12 [2018-01-29]. (原始内容于2018-01-30) (英语). 
  2. ^ 2.0 2.1 舊鯉魚門軍營3座建築列法定古蹟. 香港經濟日報. 2016-05-20 [2018-12-14]. (原始内容于2021-03-10). 
  3. ^ 街知巷聞:筲箕灣 戰火留痕. 長青網. 2014-10-19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18-12-14). 
  4. ^ 房署放棄建公屋計劃 鯉魚門軍營闢作公園 市局收費文化節目上座率近八成.《華僑日報》,1987年3月11日.
  5. ^ 海防博物館「穿窿」 重開無期. 蘋果日報. 2018-09-25 [2018-12-17]. (原始内容于2019-11-29). 
  6. ^ 香港海防博物館十一月二十四日重新開放. www.info.gov.hk. [2022-11-12]. (原始内容于2022-11-12). 
  7. ^ 康文署指定博物館八月一日起免費開放給所有人士糽.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6-07-27 [2018-12-17]. (原始内容于2020-11-29). 
  8. ^ 佚名. 笑談風月:香港海防博物館. 2009-09-05 [2021-05-01]. (原始内容于2021-05-01). 
  9. ^ 香港海防博物館 - 關於我們. [2019-05-03]. (原始内容于2021-02-25). 
  10. ^ 海防館重開 抗戰內容倍增 英治時期展廳消失 冀強化「中國歷史關係」. 明報. 2022-11-24 [2022-11-25]. (原始内容于2022-11-25). 
  11. ^ 海防博物館明重開 不提「殖民地」 強調英國實行「殖民管治」. 獨立媒體. 2022-11-23 [2022-11-25]. (原始内容于2023-01-02). 

外部連結

  • 香港海防博物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海防博物館相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航空青年團儀仗中隊在海防博物館的步操表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筲箕灣好去處】軍事迷的浪漫 香港海防博物館︱kennechu.inf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海防博物館,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香港海事博物館, 英語, hong, kong, museum, coastal, defence, 位於香港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至177號, 全館面積約34, 200平方米, 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是由超過一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 博物館帳蓬天幕在香港島的位置地址, 香港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至177號經緯度22, 28168, 23580, 28168, 23580, 坐标, 28168, 23580, 28168, 2358.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香港海事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 英語 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 位於香港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至177號 全館面積約34 200平方米 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是由超過一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 香港海防博物館博物館帳蓬天幕在香港島的位置地址 香港東區筲箕灣東喜道175至177號經緯度22 16 54 N 114 14 09 E 22 28168 N 114 23580 E 22 28168 114 23580 坐标 22 16 54 N 114 14 09 E 22 28168 N 114 23580 E 22 28168 114 23580類型軍事博物館網站香港海防博物館官方網址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入口 圖中高聳的建築物是連接地面入口與山上帳幕展廳的升降機塔 目录 1 歷史 1 1 興建計劃 1 2 建築工程 1 3 二戰炮火 1 4 停用及改建博物館 2 設施 3 建築 4 入場費 5 翻新工程 6 交通 7 停車場 8 參見 9 參考資料 10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 英國皇家兵工廠製作的QF 25磅榴彈炮 後方的帳幕是地下堡壘展廳 面向鯉魚門水道的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機器房和儲電機房的遺址 左下方為儲油室的入口 在中央炮台展示的皇家炮兵紀念碑 原置於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船錨 有傳是來自添馬艦 但傳說的真確性則備受質疑 1 興建計劃 编辑 鯉魚門地區控制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 位居要衝 英軍早於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 即現在的柴灣 修築兵營 但當時的柴灣仍是未開墾的山區林地 英軍又不適應香港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 所以很多兵員患病 亦曾經爆發疫症導致不少人員病死 該兵營遂被棄置 在其後的四十年間 英軍雖曾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台加強對維多利亞港的防衛 但都遲遲未有落實執行 直至1885年 由於法國及俄羅斯在東亞地區大舉擴張勢力 為防禦兩國對香港的威脅 英軍於是落實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 以及保護炮台的碉堡及營房 使鯉魚門的防衛設施成為防衛香港島東部的要塞 建築工程 编辑 建築在岬角頂部的堡壘是整個炮台防衛體系的核心 2 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 堡壘主要以明挖方式興建 首先從鯉魚門岬角的最高點挖走面積達7 000平方米的泥土 然後以鋼筋水泥建造18個地下室 闢作士兵營房 彈藥庫 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設施 再將泥土填回令堡壘完全隱閉起來 堡壘的中央設有露天廣場 供士兵集散之用 堡壘四周建有防守用的壕溝 堡壘內配備兩門 隱沒式 6吋口徑後裝海岸炮 這款火炮每次發射後 炮架可將炮身收回地下室供人員裝彈 在堡壘以下的山腰 朝向鯉魚門海岸的北面 由東至西築有中央炮台及西炮台 並建有地下彈藥庫和炮彈裝配室供各炮位使用 附近亦建有防衛用的碉堡 各項設施均有地下通道互相連接 堡壘 中央炮台及西炮台的建築工程於1887完成 英軍其後在山腳 位處鯉魚門岸邊的岬角修築渡口炮台 防範小型船艦及快艇對炮台展開突擊 或者突破炮台對鯉魚門的封鎖 1890年 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使這座要塞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 在鯉魚門炮台及堡壘完工後 英軍又在附近修築西灣炮台及白沙灣炮台 並且持續在堡壘南面的西灣山土地興建多項設施至1939年 這些設施包括營房 操練場 已婚人員宿舍 行政大樓及教堂等 2 將該處擴建為設施完善的鯉魚門軍營 不過直至1930年代 香港都未有遭遇外國軍事入侵 在鯉魚門設置的武器設施也未有機會被動用 而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及香港防衛計劃的轉變 新建或經改進的防衛設施如赤柱炮台及摩星嶺要塞等亦陸續落成 鯉魚門炮台對香港海防的重要性已有所減退 但鯉魚門軍營仍是英軍當時在香港島東部的重要駐地 二戰炮火 编辑 在1941年12月8日 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 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 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 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 日軍之後從九龍炮轟香港島 又多次派出突擊隊嘗試在香港島搶灘登陸 但都被守軍擊退 雙方連日隔海炮戰後 北角油庫中彈起火冒出大量濃煙 日軍於是趁守軍的觀察視野受阻 在12月18日大舉渡海並在鯉魚門軍營西面的筲箕灣譚公廟一帶成功登岸 日軍登陸後隨即對鯉魚門軍營展開強攻 隨著第二梯隊的日軍抵達 雙方實力逐漸懸殊 鯉魚門堡壘於12月19日被日軍攻佔 3 停用及改建博物館 编辑 1945年9月香港重光後 鯉魚門軍營已不再是戰略重地 英軍主要將軍營作為操練場及住宿用途 1986年8月 東區走廊第三期工程展開 目的是要將柴灣連上高速公路 快速公路需要在軍營中間穿過 以便將東區走廊從筲箕灣延伸到柴灣 為配合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 駐港英軍的規模將陸續縮減 因此英軍於1987年撤出鯉魚門軍營 將軍營移交給香港政府規劃發展 其中位處東區走廊南面的營房建築 辦公樓和操練場等設施和用地曾擬興建公屋 但後來被規劃為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4 並於1988年開放使用 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 前市政局於1993年決定將之修復 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整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 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 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 銀等獎 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 綠化效果 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 同年8月31日正式舉行開幕禮 2018年9月16日 堡壘展廳的帳蓬天幕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穿破 部分展覽設施也有損壞 而歷史文物則沒有損失 已移送到倉庫存放 博物館須要閉館維修 並會一併進行原訂於2019上半年閉館進行的設施翻新工程 5 2022年11月8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博物館已完成大型更新工程 將於同年11月24日起重新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更新工程展廳數目由2個增至4個 在堡壘內設立全新常設展覽 香港海防故事 而昔日3個 英治時期 展廳已消失 而 日本侵華 相關展廳增至4個 6 設施 编辑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 包括接待大樓 堡壘及古蹟徑 博物館的主要室內展區位於岬角頂部的堡壘內 堡壘中央設有一個露天廣場 經改建後的堡壘上方設有大型帳篷天幕 令露天廣場成為自然採光充足的戶內建築部分 並提供空氣調節 這個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 令遊客可在舒適的環境下穿梭不同營房改建的展廳 堡壘內的不同展廳 分別展覽香港在不同年代的防衛歷史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多達400餘件 全部均與香港的防衛歷史有關 包括不同年代的槍械 大炮 炮彈 坦克 魚雷 手提武器 軍服 紡織品及勳章等 除了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外 另有超過29件珍貴文物是從中國及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展覽 堡壘展覽廳 下層為常設展覽廳 上層為專題展覽廳及兒童角 右方 中央炮台 遠眺西灣炮台 清軍軍服 六號展廳 英治時期 1861 1941 陳列在香港出土的7吋阿姆斯特朗大炮 英语 RBL 7 inch Armstrong gun 炮彈及英軍制服 史密斯威森422型半自動手槍 英语 Smith amp Wesson Model 422 信號槍 史密斯威森M39手槍與白朗寧大威力半自動手槍 在西炮台展示的7吋阿姆斯特朗大炮 英语 RBL 7 inch Armstrong gun 在中央炮台展示的7吋阿姆斯特朗大炮 英语 RBL 7 inch Armstrong gun 在戶外展示的QF 25磅榴彈炮 在戶外展示的博福斯40毫米口徑高射炮 在戶外展示的彗星坦克 在戶外展示的皇家香港警察隊撒拉森裝甲車 在戶外展示的皇家香港軍團雪貂裝甲車 展示布倫南魚雷內部構造的複製品 鯉魚門渡口砲台 帳蓬天幕遭到遭到強颱風山竹嚴重破壞建築 编辑堡壘 於1887年興建 是鯉魚門要塞的核心地點 中央炮台 於1887年建成 展覽的大炮闊7呎 射程達3 600米 西炮台 於1887年建成 展覽兩門於金鐘打撈出闊9呎的7吋阿姆斯特朗大炮 英语 RBL 7 inch Armstrong gun 射程達5 400米 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於1892年及1894年分別建成 鯉魚門渡口炮台 於1892年興建 這炮台是用來防止快艇 魚雷的突襲 入場費 编辑海防博物館原須要購票入場 其後逢週三免費入場 自2016年8月1日起無須購票 免費開放予所有公眾人士參觀 7 此前成人票價10元 長者 學生 小童及殘疾人士可以用優惠價5元購買入場 8 翻新工程 编辑基於堡壘展廳的帳蓬天幕受颱風山竹吹襲破損 康文署決定自2018年9月17日起閉館 並提前進行翻新工程 於2022年11月24日重開 並於前一天舉辦重開典禮 9 翻新後設11個展覽廳 包括歷代防務建置 軍事佈局 海港設施 抗日戰爭歷史 多元族裔軍人在港服役的故事 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等 並全新常設展覽 香港海防故事 加強展示日軍侵港 香港保衛戰等內容 同時設 鯉魚門炮台 及專題展覽廳 昔日軍人與社會 而維修天幕耗資約1800萬元 昔日3個 英治時期 展廳亦在翻新後消失 10 獨立媒體記者發現第二展廳 不平等條約與香港割佔 沒有使用 殖民地 字眼 改用 殖民管治 11 翻新後的入口大堂 鯉魚門炮台 展覽廳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交通 编辑交通路線列表港鐵 港島綫 筲箕灣站B2 D1出口 沿指示牌步行15分鐘 巴士港島巴士82X 小西灣 藍灣半島 北角 民康街 85 小西灣 藍灣半島 寶馬山 每日2210後班次以北角碼頭為起 終點站N8P 小西灣 藍灣半島 灣仔 港灣道 通宵服務停車場 编辑博物館設有私家車停車場 由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 逢星期四 農曆新年年初一及年初二除外 每位參觀者可免費停車3小時 參見 编辑香港海事博物館 鯉魚門軍營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西灣炮台 白沙灣炮台 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參考資料 编辑 Davies Stephen All about the ship that gave Hong Kong s Tamar complex its name 南華早報 2016 08 12 2018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30 英语 2 0 2 1 舊鯉魚門軍營3座建築列法定古蹟 香港經濟日報 2016 05 20 2018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0 街知巷聞 筲箕灣 戰火留痕 長青網 2014 10 19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14 房署放棄建公屋計劃 鯉魚門軍營闢作公園 市局收費文化節目上座率近八成 華僑日報 1987年3月11日 海防博物館 穿窿 重開無期 蘋果日報 2018 09 25 2018 1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29 香港海防博物館十一月二十四日重新開放 www info gov hk 2022 1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12 康文署指定博物館八月一日起免費開放給所有人士糽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6 07 27 2018 1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9 佚名 笑談風月 香港海防博物館 2009 09 05 2021 05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1 香港海防博物館 關於我們 2019 05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海防館重開 抗戰內容倍增 英治時期展廳消失 冀強化 中國歷史關係 明報 2022 11 24 2022 11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25 海防博物館明重開 不提 殖民地 強調英國實行 殖民管治 獨立媒體 2022 11 23 2022 11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2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覽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海防博物館相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航空青年團儀仗中隊在海防博物館的步操表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筲箕灣好去處 軍事迷的浪漫 香港海防博物館 kennechu inf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香港海防博物館 amp oldid 7590507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