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颍州 (北魏)

颍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所汝阴县(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北齐废。隋朝大业年间,改颍州为汝阴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六年复改颍州。下领四县: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沈丘县[1]。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颍上阜南太和界首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为顺昌府金朝时复为颍州。元朝时,属汝宁府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归属中都,即凤阳府。下领两县:颍上县、太和县[2]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颍州府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
区划 開皇元年 区划 大業3年
潁州 譙州 汝陰郡
汝陰郡 陳留郡 潁川郡 譙郡 潁川郡 汝陰县 潁上县
潁陽县 清丘县
下蔡县
汝陰县
鄭城县
陳留县 許昌县 蕭县 不詳

刺史 编辑

唐朝颍州刺史
  • 田瓒(620年)
  • 杨仲达(武德年间)
  • 谢统师(622年—627年)
  • 裴弘献(653年)
  • 柳宝积(653年后—显庆年间)
  • 元怀式(671年)
  • 刘绍策(唐高宗时)
  • 李欣(垂拱年间)
  • 王勖(天授年间)
  • 袁忠臣(唐睿宗时)
  • 张庭珪(唐睿宗、唐玄宗时)
  • 柳儒(715年—716年)
  • 崔尚(730年)
  • 萧德绪(开元年间)
  • 汝阴郡太守
  • 论惟贞(宝应、广德年间)
  • 徐向(大历初年)
  • 李岵(768年—769年)
  • 姚奭(768年,未任)
  • 崔朝(大历年间)
  • 韦允(大历年间)
  • 李长卿(782年)
  • 韦勺(贞元初年)
  • 裴泾(791年)
  • 高彦昭(796年—元和年间)
  • 时元佐(元和、长庆年间)
  • 王某(829年—831年)
  • 高证(唐文宗时)
  • 张文规(843年—844年)
  • 皇甫某(会昌年间)
  • 李福(会昌年间)
  • 李廓(大中初年)
  • 魏中庸(849年—852年)
  • 陆绍(大中年间)
  • 杨元孙(大中年间)
  • 裴闵(861年)
  • 刘瞻(867年,未任)
  • 宗回(872年)
  • 张自勉(877年—878年)
  • 王敬荛(884年—897年)
  • 王重师(乾宁年间)
  • 张存敬(896年—899年)
  • 朱友恭(900年—903年)
  • 高季兴(天祐初年)
  • 黄文靖(906年—907年)

注释 编辑

  1. ^ 新唐书·志第二十八·地理二》颍州汝阴郡,上。本信州,武德四年置,六年更名。土贡:施、绵、糟白鱼。户三万七百七,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县四:汝阴,紧。武德初有永安、高唐、永乐、清丘、颍阳等县,六年省永安、高唐、永乐,贞观元年省清丘、颍阳,皆入汝阴。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引润水溉田二百顷,永徽中,刺史柳宝积修。颍上。上。下蔡,上。武德四年置涡州,八年州废。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鸡陂,六十里有黄陂,东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废,唐复之,溉田数百顷。沈丘。中。本邥州,领沈丘、宛丘。唐初州废,以宛丘隶陈州,沈丘来属。后省沈丘入汝阴,神龙二年复置......
  2. ^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凤阳府......颍州元属汝宁府。洪武四年二月来属。淮河在南,自河南固始县流入,下流合大河入海。又南有汝水,自河南息县流入,经朱皋镇入淮。又北有颍河,自河南沈丘县流入。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於河南,由陈州合颍,径太和县,又经州城北,又经颍上县,至寿州同入於淮。永乐九年,河复故道。宣德、正统、成化、正德间,河、颍时通时塞,俗亦称颍为小黄河。西北又有沈丘镇巡检司。东距府四百四十里。领县二:颍上州东南。东有颍河。南有淮河。东北有西肥水。太和州西北。南有颍水,亦名沙河。北有西肥水。又有洪山、北原和二巡检司......
  3.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街道岳湖口
  4. ^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
  5. ^ 安徽省阜南县方集镇
  6.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
  7. ^ 安徽省颍上县慎城镇
  8. ^ 安徽省临泉县
  9.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十二里村

参考文献 编辑

颍州, 北魏, 颍州, 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孝昌四年, 528年, 治所在汝阴县,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 北齐废, 隋朝大业年间, 改颍州为汝阴郡, 唐朝武德四年, 621年, 置信州, 六年复改颍州, 下领四县, 汝阴县, 颍上县, 下蔡县, 沈丘县, 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 颍上, 阜南, 太和, 界首, 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 1116年, 改为顺昌府, 金朝时复为颍州, 元朝时, 属汝宁府, 明朝洪武四年, 1371年, 二月, 归属中都, 即凤阳府, 下领两县, 颍上县, 太和县, 清朝雍. 颍州 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孝昌四年 528年 置 治所在汝阴县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 北齐废 隋朝大业年间 改颍州为汝阴郡 唐朝武德四年 621年 置信州 六年复改颍州 下领四县 汝阴县 颍上县 下蔡县 沈丘县 1 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 颍上 阜南 太和 界首 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 1116年 改为顺昌府 金朝时复为颍州 元朝时 属汝宁府 明朝洪武四年 1371年 二月 归属中都 即凤阳府 下领两县 颍上县 太和县 2 清朝雍正十三年 1735年 升为颍州府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区划 開皇元年 区划 大業3年州 潁州 譙州 郡 汝陰郡郡 汝陰郡 陳留郡 潁川郡 譙郡 潁川郡 县 汝陰县 潁上县潁陽县 清丘县下蔡县县 汝陰县鄭城县 陳留县 許昌县 蕭县 不詳唐朝颍州辖县618年 汝阴县 清丘县 颍上县 下蔡县 颍阳县619年 汝阴县 3 清丘县 颍上县 下蔡县 颍阳县 新增高唐县 4 永安县 5 永乐县 6 621年 汝阴县 清丘县 颍上县 7 颍阳县 高唐县 永安县 永乐县 下蔡县改属涡州 623年 汝阴县 清丘县 颍上县 颍阳县 废除高唐县 永安县 永乐县 627年 汝阴县 颍上县 沈丘县 8 来属 废除清丘县 颍阳县 628年 汝阴县 9 颍上县 沈丘县634年 汝阴县 颍上县 沈丘县 下蔡县来属 636年 汝阴县 颍上县 下蔡县 废除沈丘县 706年 汝阴县 颍上县 下蔡县 重设沈丘县 刺史 编辑唐朝颍州刺史田瓒 620年 杨仲达 武德年间 谢统师 622年 627年 裴弘献 653年 柳宝积 653年后 显庆年间 元怀式 671年 刘绍策 唐高宗时 李欣 垂拱年间 王勖 天授年间 袁忠臣 唐睿宗时 张庭珪 唐睿宗 唐玄宗时 柳儒 715年 716年 崔尚 730年 萧德绪 开元年间 汝阴郡太守 论惟贞 宝应 广德年间 徐向 大历初年 李岵 768年 769年 姚奭 768年 未任 崔朝 大历年间 韦允 大历年间 李长卿 782年 韦勺 贞元初年 裴泾 791年 高彦昭 796年 元和年间 时元佐 元和 长庆年间 王某 829年 831年 高证 唐文宗时 张文规 843年 844年 皇甫某 会昌年间 李福 会昌年间 李廓 大中初年 魏中庸 849年 852年 陆绍 大中年间 杨元孙 大中年间 裴闵 861年 刘瞻 867年 未任 宗回 872年 张自勉 877年 878年 王敬荛 884年 897年 王重师 乾宁年间 张存敬 896年 899年 朱友恭 900年 903年 高季兴 天祐初年 黄文靖 906年 907年 注释 编辑 新唐书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颍州汝阴郡 上 本信州 武德四年置 六年更名 土贡 施 绵 糟白鱼 户三万七百七 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 县四 汝阴 紧 武德初有永安 高唐 永乐 清丘 颍阳等县 六年省永安 高唐 永乐 贞观元年省清丘 颍阳 皆入汝阴 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 引润水溉田二百顷 永徽中 刺史柳宝积修 颍上 上 下蔡 上 武德四年置涡州 八年州废 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 八十里有鸡陂 六十里有黄陂 东北八十里有湄陂 皆隋末废 唐复之 溉田数百顷 沈丘 中 本邥州 领沈丘 宛丘 唐初州废 以宛丘隶陈州 沈丘来属 后省沈丘入汝阴 神龙二年复置 明史 志第十六 地理一 凤阳府 颍州元属汝宁府 洪武四年二月来属 淮河在南 自河南固始县流入 下流合大河入海 又南有汝水 自河南息县流入 经朱皋镇入淮 又北有颍河 自河南沈丘县流入 洪武二十四年 黄河决於河南 由陈州合颍 径太和县 又经州城北 又经颍上县 至寿州同入於淮 永乐九年 河复故道 宣德 正统 成化 正德间 河 颍时通时塞 俗亦称颍为小黄河 西北又有沈丘镇巡检司 东距府四百四十里 领县二 颍上州东南 东有颍河 南有淮河 东北有西肥水 太和州西北 南有颍水 亦名沙河 北有西肥水 又有洪山 北原和二巡检司 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街道岳湖口 今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 今安徽省阜南县方集镇 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 今安徽省颍上县慎城镇 今安徽省临泉县 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十二里村参考文献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唐代卷 唐刺史考全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颍州 北魏 amp oldid 7723755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